三峡教学设计10-苏教版_第1页
三峡教学设计10-苏教版_第2页
三峡教学设计10-苏教版_第3页
三峡教学设计10-苏教版_第4页
三峡教学设计10-苏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学期学讲练一体化教学设计第课备课:赵俊三峡●○任务分析《三峡》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描写了三峡四季的壮丽景色。学习本文,最终应达到能熟练背诵课文,能恰当地说出或写出文章的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让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领略文中描绘的三峡的壮丽景色,分析描写景物的方法。这就要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比较、品味,使学生加深对语意的理解。同时需对作者《水经注》有所了解,对三峡有所了解,还必须积累文中文言词句的意义。因此,本文教学的起点,要从了解三峡,扫除文字障碍开始,着重通过朗读和揣摩来理解文章的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①能在自读的基础上正确朗读,翻译课文。②能说出课文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③学习用字遣词简练精确的特点,能说出文中关键词的表达作用。●○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成诵,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并能模仿写一篇短文。●○课前学习搜集有关《水经注》的资料,搜集有关三峡的资料(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影视资料等)。自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三峡的美丽。●○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朗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翻译课文。领略文中描绘的三峡的壮丽景色教学设计歌画引入,激发读趣、课前播放《长江之歌》音乐及长江三峡的风光辑录片、导语:激昂的音乐,优美的画面将我们引领到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画面呈现)长江,我国的第一大河,全长余公里。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华彩部分。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江河,耸峙的山峦,给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笔意与灵感!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曾来过此地,用自己的亲见亲历撩开了三峡的神秘面纱,让世人真正认识了这一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这节课让我们随北魏时期的郦道元的脚步,回到年前一起来领略那时三峡的美丽初读课文,理解文意范读,感知课文。教师导入语:这是一篇描摹山水的美文,老师为大家范读一遍,请同学们看屏幕。(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显现三峡风景图像及滚屏字幕)细读,重在读懂、读通。下面就请同学们参照注释细读课文,把课文读懂。注意同桌互相监读,不读错字、漏字,把握好节奏。(教师注意巡回察看,及时了解学生朗读、翻译过程中出现的共性的问题,及时点拨指正。)释疑,扫除理解障碍。如有不清楚或没有把握的字词,提出来,其他同学解答。(显现出重点字、词、句,供学生解答。)考查:⑴学生朗读、点评。老师请四位同学分别朗读文章的四个段落,比比谁读得好。全班同学一起监督,然后点评。⑵文意看谁理解得准。采取一组一人问,另一组任何一人译的方式,答对得分,答错,则问的组得分,每组限问题。(同学自由发言。采用比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师生共同评价,教师以鼓励为主,如:你看书真仔细,背得准确等,这都是专心的效果。提问、比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课堂秩序混乱,表面活跃的现象,教师应适当引导,控制。)品析课文,领略美景。、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准备用“三峡的……美,你看……(文中的语句)”说一句简单的话。示范:三峡的山美,你看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同学们可接着说:水美、激流美、瀑布美、树美、声美、高猿美、民谣美、秋天美……学生自由品析三峡之美。、听这些同学一说,我们脑海里有了一些模糊的影像了,能不能在后面用自己的话加以描写呢?譬如: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同学们准备一下,先在小组里交流(组长负责,推荐好交流的代表)。()班上汇报(每组派一位代表站起来交流)。、老师把话题引向课外:三峡的美哪是文字能穷尽的呢?它还存在于我们的想像中,你能再说一句想像的话说出三峡的美吗?老师给大家作个示范:三峡的云美,你看,那漂浮在十二峰上的白雾,似烟非烟,似云非云,多么婀娜多情,多么幽深秀丽。老师找了一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音乐声起,一幅幅三峡美景尽展眼前)学生自由说写,用自己的语言想象描绘三峡的美丽。(充分尊重学生的感悟,理解准确、想象丰富即给予表扬。若语言能生动点的话,就更精彩了。)总结背诵,积累语言。、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这样的美文,领略了三峡的秀美风光,我们理应先睹为快,先背为幸呀。同学们,让我们轰轰烈烈地读起来,背起来。、我们先请位同学试背一下,每人背一小段,其他同学可以小声地和背、齐背、吟诵。同时,在笔记本上作点词句赏析积累。(教师随时作提示和鼓励性评价)、开展背诵比赛,看谁背得多又准确。(形式可以多样:如“开火车”,或小组对抗赛,激发学生积极性)课后学习在熟读的基础上巩固背诵本文。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把握文章结构,理解课文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学习用字遣词简练精确的特点,说出文中关键词的表达作用。教学设计复习导入、上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三峡》,扫除了理解障碍,初步领略了三峡的壮丽景色。这一堂课我们将重点理一理作者的行文思路,揣摩妙点,品味文章的语言美。、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适当把握语气和语调。)、检查背诵。合作探究,\\(○)理清思路教师指导语:同学们背得都很好,也基本上理解了课文内容。全文仅一百五十余字,却思路清晰、音韵和谐,那么郦道元是如何用凝练的笔墨将三峡的万千气象尽收笔底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按怎样的思路行文的?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后回答。明确:第段总写了三峡的地貌特征,其余段以夏、春冬、秋为序描写了三峡的四季景色。②深入研讨、教师指导语:那么三峡究竟有怎样的地貌特征呢?让我们先来看文章的第段,请同学们稍稍思考一下。学生思考后回答。明确:地貌特征有:山高岭连。依据“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和第段中最后一句。、教师指导语:如果说山塑造了三峡的形,那么水便是三峡的魂。郦道元被后人誉为“善写山水的大手笔”,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他又是如何描写春冬景色的?组织学生思考讨论:(生讨论,师巡视)()、请分别用四至六个字概括三峡的四季水之景。()、作者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三峡的四季之景呢?()、文章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顺序写景,而要先写夏景,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呢?()、文中曾写道“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但接下来又说“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是否自相矛盾?()、本文结尾引用渔歌起到怎样的作用?讨论交流明确()、三峡春冬之景是清荣峻茂;三峡的夏天水流湍急;三峡的秋天是水枯谷凄;()、写春冬之景从色彩的角度描写,如“素湍绿潭”,还采取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如“回清倒影”、“飞溯其间”等。同时“素湍绿潭”一句是从俯视的角度写的,“绝多生怪柏”是从仰视的角度写的。()、因为三峡的水最具特色,而水又以夏水最盛,长江在三峡段的迅疾凶险之特征亦体现得尤为突出,故作者将“夏水”置于首位。相较而言,春冬二季的长江皆有“清荣峻茂“的盎然情趣。故而合为一体描绘。()、是本文的一个难点。前句是概述夏季江水的凶险,在通常情况下,船只因江水流速过急,不会冒险出发,但在“王命急宣”的情况下,船只一旦启航,便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作者正是通过一般和特殊这两种情况的对比性叙述,表现夏日的长江水势大,流速快。()、结尾引用渔歌更反衬了三峡的凄凉。在行文的过程中,如果恰当引用古人诗词佳句,不仅可以准确地表现文章的中心,而且可以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可读性,使文章更具音韵美。(充分尊重学生的感悟,对文字上的缺陷及时给以点评指导。)欣赏课文,揣摩妙点。教师指导语: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神,其笔法令人不能不称奇。那么他又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三峡的四季之景呢?作者在字词锤炼上又有什么精妙之处呢?现在我们再读课文,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评说课文的美(文字投影):我们欣赏文章,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动静、粗细、远近等多方面)着手。例一: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落笔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峡窄水长;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例二:“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一句中“略”用得很好,准确地突出了山的高低起伏、连绵不断。请同学们欣赏课文,说出课文的几个妙点来。(由于本文佳词妙句很多,应该给同学们充分寻找、思考和品味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合作学习,自由评说。(组长负责,并做好记录,准备发言。小组交流时,教师尽可能积极参与各组交流,及时了解学生交流过程中出现的有价值的问题,从而作出适当适时的评价与鼓励。)参考答案:、作者写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作者写“悬泉瀑布”勾勒出一个背景。山泉瀑布冲荡在绝巘怪柏之间,这里的有已于峡谷汹涌奔腾的水,而是自空而降、飘忽而下的水,加上背景一衬,则更为神奇。山静、泉飞、柏怪、水奇,静中有动,声色纷沓,山水相配,构成了一幅挺拔超脱的图画。、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隆”、“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教师小结:郦道元真不愧为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他用地理学家丰富的游历和散文家丰厚的文学功底,把《水经》里的一条注释作得如此优美,真是慧眼独具、匠心独运。一百五十余字的短文,却能囊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古猿怪柏,其笔法确实精妙至极。难怪余秋雨先生说郦道元《水经注》中的《三峡》,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辞章了。拓展迁移,比较体会教师导入语:余秋雨先生说郦道元《水经注》中的《三峡》,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辞章了。现在就来看看《水经注》中其它文章。、我来介绍《水经注》《水经注》是郦道元为《水经》一书做的注释,全书叙述了条水道,注文三十余万字,它历经战乱流传至今,成为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三峡知多少师生共同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三峡资料、出示《水经注》中另一段介绍三峡的文字,与本文进行比较,体会文章的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从文章所写内容、表达方式、修辞等多角度比较阅读)研究方法:()查阅工具书(教师可对部分词语提供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这段文字。()讨论交流。江水又东,径黄牛,山峡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此岩既高,加以江湍迂回,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讨论交流明确:、课文《三峡》着重描写山高峰峻以及由此带来的江水四季变化,本段文字着重描述此处江段的什么特点?(提示:着重描述水道的纡曲。)、课文《三峡》中有“朝发”、“暮到”句,本段文字亦有“朝发”、“暮宿”句,二者表现的内容有何不同?(提示:前者表现水急,后者表现水曲。)、课文《三峡》,作者重在写三峡壮丽风光,抓住了三峡的四季景物的特点进行描绘,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而上段选文重点在介绍三峡段中的“黄牛滩”,语言简洁,以说明为主。(学生可从多方面谈,言之成理即可。)(充分开发可挖掘的学习资源来激发学生兴趣。注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肯定学生的发现,对学生发言中生成的问题给以点拨或指导。)再读课文,感悟收获、高声朗读或齐声背诵课文,领略三峡的秀美风光,品味作者精美的语言。、学完了这篇课文,你觉得作者的哪些写作技巧是值得你借鉴和学习的呢?学生思考、讨论后明确:、抓住特点描写景物;、注重字词的锤炼。(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他们的任何一点发现都是他们自己所得,不必把老师的答案强加给学生。)课后学习选做一题以《我心中那美丽的景》为题,写一篇短文。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征来写,情景交融。思考:在环境日趋恶化的今天,如何保持和延续三峡的魅力?(搜集资料,注意选材和剪裁,充实自己的观点)她似一缕阳光,时时燃烧着爱的火焰,处处流淌着情的甘泉。面对一张张稚气可爱的脸,自然地还以灿烂的笑容,面对一颗颗纯真无瑕的心灵,真诚地给以阳光般的温暖。虽然阳光不能洒遍每一个角落,润泽每一颗成长中的幼苗,但爱孩子是教师的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