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P-1RA药物企业药品研发质量管理策略研究报告_第1页
GLP-1RA药物企业药品研发质量管理策略研究报告_第2页
GLP-1RA药物企业药品研发质量管理策略研究报告_第3页
GLP-1RA药物企业药品研发质量管理策略研究报告_第4页
GLP-1RA药物企业药品研发质量管理策略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盛世华研·2008-2010年钢行业调研报告GLP-1RA药物药品研发质量管理策略研究报告内容目录TOC\o"1-3"\u一、前言 2二、GLP-1RA药物行业发展分析及趋势预测 32.12023年全球及中国LP-1RA市场分析 32.1.1诺和诺德、礼来瓜分全球GLP-1RA降糖市场 32.1.2进口企业垄断国内GLP-1市场 52.1.3GLP-1RA2型糖尿病适应症市场规模测算 72.2国内巨头抢占先机,自主研发与仿制扎堆并进 92.2.1创新药:2项NDA,7项处于III期临床阶段,9项处于II期临床阶段 92.2.2仿制药:利拉鲁肽仅华东医药上市,司美格鲁肽仿制药进入竞速期 102.3已上市GLP-1RA疗效对比 122.3.1阿斯利康-艾塞那肽:全球第一款GLP-1RA,联用降糖效果更好 122.3.2诺和诺德-利拉鲁肽:降糖与减肥效果俱佳 132.3.3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效果优于一代产品利拉鲁肽 162.3.4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口服):全球第一款口服GLP-1RA 162.3.5礼来-度拉糖肽:长效降糖,降低心血管风险 182.3.6赛诺菲-利司那肽:联用效果更好,抗体比率较高 192.3.7葛兰素史克-阿必鲁肽(Tanzeum):长效降糖,显著降低低血糖概率 202.3.8仁会生物-贝那鲁肽:首款国产短效GLP-1 212.3.9聚乙二醇洛塞那肽:首款国产长效GLP-1RA 212.42024-2030年糖尿病用药:GLP-1市场发展前景 232.4.1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占比极高,GLP-1受体激动剂药物整体疗效卓越 232.4.2糖尿病患者基数大,潜在市场空间广阔 242.4.3GLP-1受体激动剂在糖尿病领域潜力巨大,长效制剂是未来该领域的主导产品 25三、GLP-1RA药物药品研发质量管理策略及建议大全 263.1药品研发过程当中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263.2药品研发特点 273.2.1投入大、风险高 273.2.2涌现大量的仿制药 273.2.3新药审批制度较为严格 273.3药品研发阶段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283.3.1质量管理体系尚未建立健全 283.3.2研发成果向生产技术转移较为困难 283.3.3研发人员质量管理意识有待提高 283.3.4文件管理和实验记录的规范性较差 283.3.5药品质量控制实验室缺陷 293.4药物研发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整体架构的管理要素 293.4.1组织机构和人员 293.4.2研究场所和仪器设备 293.4.3工作实施 293.4.4中外合作 303.5药品研发过程当中的质量管理措施 303.5.1建立专门的药品研发质量管理部门 303.5.2根据不同阶段制定药品研发质量管理规程 303.5.3建立、健全药品研发质量管理文件体系 313.5.4强化对药品研发质量管理的绩效考核 313.6提高和优化药品研发质量管理体系的应对措施 313.6.1制定科学质量管理体系 323.6.2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 323.6.3切实提高药品研发后续生产工作的前瞻性 323.6.4优化研发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 323.6.5改进研究人员的质量管理 333.6.6完成质量管理体系 333.6.7加强对信息数据的管理 33四、GLP-1RA药物企业《薪酬绩效设计策略》制定手册 344.1动员与组织 344.1.1动员 344.1.2组织 354.2学习与研究 354.2.1学习方案 354.2.2研究方案 364.3制定前准备 374.3.1制定原则 374.3.2注意事项 384.3.3有效战略的关键点 394.4战略组成与制定流程 414.4.1战略结构组成 414.4.2战略制定流程 424.5具体方案制定 434.5.1具体方案制定 434.5.2配套方案制定 45五、GLP-1RA药物企业《薪酬绩效设计策略》实施手册 465.1培训与实施准备 465.2试运行与正式实施 465.2.1试运行与正式实施 465.2.2实施方案 475.3构建执行与推进体系 475.4增强实施保障能力 485.5动态管理与完善 495.6战略评估、考核与审计 49六、总结:商业自是有胜算 50一、前言药品是一类极其重要与特殊的商品,因为其与人的健康、安全直接相关,不论是临床疾病治疗,还是日常的疾病预防、保健,都无一不需要应用到药品。通过药品研发,能够丰富药品种类,提高药品品质,使其发挥出更有效的,更具针对性的药效作用,满足现代人对药品越来越高的种类和品质要求。不过任何新药品的研发,都必须要首先保证其质量,否者便可能导致研发失败,浪费研发资金,更严重者甚至可能造成药品安全事故,后果极其严重,为此做好药品研发过程当中的质量管理就显得极其关键。制药企业的质量管理,特别是药品研发期间的质量管理直接关系到药品安全和品质,从制药企业角度来讲,在药品研发过程中科学、全面的质量管理模式对于研发药品的安全性和质量管理所产生的影响比较大,针对药品研发及生产具有推动作用,有利于发挥企业社会价值,现就药品研发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分析,总结具体应对措施。下面,我们先从GLP-1RA药物行业市场进行分析,然后重点分析和研究了药品研发质量管理策略。相信通过本文全面深入的研究和解答,您对这些信息的了解与把控,将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这将为您经营管理、战略部署、成功投资提供有力的决策参考价值,也为您抢占市场先机提供有力的保证。二、GLP-1RA药物行业发展分析及趋势预测2.12023年全球及中国LP-1RA市场分析2.1.1诺和诺德、礼来瓜分全球GLP-1RA降糖市场重磅新品迭出,全球GLP-1产品销售额迅速爬坡。全球GLP-1激动剂销售额从2018年的87.3亿美元迅速增至2022年的240.1亿美元,2019-2022年全球GLP-1类药物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8.7%。市场集中度较高,诺和诺德、礼来两大巨头瓜分。2022年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共占据近51%的市场份额,其中Ozempic、Rybelsus、Wegovy分别贡献94.3、17.8、9.8亿美元;利拉鲁肽药物Victoza、Saxenda分别贡献19.4、16.8亿美元,共占15%的市场份额;截至2023年5月诺和诺德GLP-1产品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4%。礼来的度拉糖肽2022年销售额74.4亿美元(31%),其首款双靶GLP-1R/GIPR受体激动剂替尔泊肽2022年5月FDA获批上市,2022/2023Q1分别实现销售额4.8/5.7亿美元,销售爬坡速度远超同期度拉糖肽及司美格鲁肽。图表:诺和诺德GLP-1产品全球市场份额及增速(2023年5月)图表:2022年全球GLP-1激动剂市场份额(%)图表:全球GLP-1激动剂历年销售额(亿美元)数据来源:医药魔方,PDB,诺和诺德年报2.1.2进口企业垄断国内GLP-1市场国内已上市GLP-1受体激动剂共8款,包括进口产品6款:艾塞那肽(阿斯利康/三生制药)、艾塞那肽微球(阿斯利康/三生制药)、利拉鲁肽(诺和诺德)、利司那肽(赛诺菲)、度拉糖肽(礼来)、司美格鲁肽(诺和诺德);国产产品2款:贝那鲁肽(仁会生物)、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江苏豪森)。诺和诺德占据我国市场最高份额。根据PDB样本医院数据,2023Q1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在我国GLP-1RA市场份额约为75%;排名第二为礼来的度拉糖肽,占比约为19%,市场格局较为集中。诺和诺德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5月,诺和诺德中国区GLP-1RA销售额为31.2亿丹麦克朗(约合4.7亿美元,+97%),增速强劲。中国糖尿病处方中GLP-1RA占全部处方的2%,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5%、远低于北美地区的11%。图表:诺和诺德GLP-1产品中国市场份额及增速(2023年5月)图表:我国样本医院GLP-1激动剂2012-2023年销售额(万元)图表:2023Q1我国样本医院GLP-1激动剂市场份额(%)数据来源:药智网,PDB,仁会生物招股说明书、诺和诺德公司公告*注:取1丹麦克朗=0.15美元计2.1.3GLP-1RA2型糖尿病适应症市场规模测算全球市场:据辉瑞公司报告预计,2030年GLP-1RA在2型糖尿病领域全球市场规模可达350-400亿美元。图表:全球GLP-1RA用于2型糖尿病适应症市场规模(亿美元)中国市场:据诺和诺德预计,远期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可达1.8亿人,其中90%为2型糖尿病。假设:基于《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我国糖尿病治疗率为33%,目标为治疗率持续提高,假设远期治疗率为40%;据诺和诺德年报,假设中国GLP-1RA2022年渗透率约为3%,假设远期渗透率为13%,与目前北美地区GLP-1RA处方率水平相近;单日治疗费用由中标价格及2022年市占率加权平均得出,部分品种尚未放量或纳入医保,因此假设2022年GLP-1RA单日治疗费用为15元,远期单日治疗费用在医保及集采影响下降为10元左右。计算得出,我国GLP-1RA用于2型糖尿病的远期市场规模预计达298.9亿元。图表:GLP-1RA人均治疗费用测算图表:2022与2030年、2045年中国GLP-1RA用于2型糖尿病药物市场规模测算数据来源:药智网,诺和诺德年报,辉瑞2022年Near-TermLaunchesHigh-ValuePipelineDay演示材料*注:每月费用为最新中标价,平均每月费用按照市占率加权平均2.2国内巨头抢占先机,自主研发与仿制扎堆并进2.2.1创新药:2项NDA,7项处于III期临床阶段,9项处于II期临床阶段图表:国内进展前列的GLP-1RA药物(糖尿病适应症)数据来源:医药魔方*注:数据截至2023年8月2.2.2仿制药:利拉鲁肽仅华东医药上市,司美格鲁肽仿制药进入竞速期图表:利拉鲁肽仿制药(糖尿病适应症)图表:司美格鲁肽仿制药(糖尿病适应症)数据来源:医药魔方*注:数据截至2023年8月2.3已上市GLP-1RA疗效对比2.3.1阿斯利康-艾塞那肽:全球第一款GLP-1RA,联用降糖效果更好艾塞那肽为蜥蜴唾液腺分泌的毒液中提取的一种天然GLP-1类似物,与人GLP-1有53%同源性,是阿斯利康研发的全球第一款GLP-1RA,2005年在美国上市。艾塞那肽属于短效GLP-1RA,其半衰期为2-4h,一天需注射2次。经临床研究发现,艾塞那肽可降低HbA1c0.5%~1.0%。艾塞那肽与二甲双胍联用对降血糖的效果最佳,在每日两次,每次10微克的剂量下,30周时HbA1c≤7%患者比例为40%,血糖相较于基线下降0.9%。艾塞那肽与二甲双胍联用体重控制效果好。30周治疗期中使用艾塞那肽(10微克)+二甲双胍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较基线下降2.6kg。艾塞那肽与二甲双胍和噻唑烷二酮类(TZD)联用不增加低血糖风险,但与磺脲类合用会增加低血糖发生率。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50%,大多数治疗开始时出现恶心的患者,症状的发生频度和严重程度会随着继续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减轻。由于艾塞那肽的分子结构是蜥蜴源多肽Excendin-4,同源性较低,38%的患者产生了抗体。艾塞那肽的清除经肾小球滤过与蛋白酶水解完成,因此终末期肾病及肾功能严重损害患者(肌酐清除率<30mL/min)不推荐使用。艾塞那肽注射液缓释剂型(Bydureon)为艾塞那肽长效版本,采用PLGA微球技术通过改变药物剂型达到药物缓慢释放,只需每周1次给药,2011年6月在欧盟获批,2012年1月获FDA批准上市。研究分别比较了艾塞那肽缓释剂型、艾塞那肽常规剂型、大剂量匹格列酮、西格列汀或甘精胰岛素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艾塞那肽缓释注射剂降低HbA1c水平和体重效果更佳,同时不增加低血糖风险,且缓释剂型引起的恶心反应及注射部位硬结较普通剂型少。数据来源:艾塞那肽说明书2.3.2诺和诺德-利拉鲁肽:降糖与减肥效果俱佳利拉鲁肽是诺和诺德生产的第一代GLP-1RA,由GLP-1类似物与脂肪酸共价结合形成的衍生物,半衰期为11~15h,利拉鲁肽是全球第一款长效GLP-1RA,可以实现一天注射一次。最早在2009年欧盟上市,2011年NMPA获批上市。HbA1c降低可达到1.0~1.5%,单用效果优于格列美脲,联用降糖效果优于艾塞那肽、西格列汀、甘精胰岛素,其中与12mg利拉鲁肽与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一起联用在26周治疗过程结束后达到HbA1c≤7%比例达到57%,血糖下降1.5%。利拉鲁肽作为长效的GLP-1降糖药,有利于对空腹血糖控制;无论是单药还是联用药均表现出较好的减肥效果。每天单独使用1.8mg和1.2mg利拉鲁肽情况下,体重分别下降2.5kg和2.1kg。与此同时,与二甲双胍联用时,体重分别下降2.8kg和2.6kg。数据来源:利拉鲁肽说明书数据来源:利拉鲁胁说明书2.3.3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效果优于一代产品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Ozempic)是诺和诺德第二代GLP-1RA,相对于诺和诺德的第一代GLP-1短效降糖药利拉鲁肽(一天一次),司美格鲁肽为长效降糖,一周注射一次。HbA1c降低可达到1.5-1.8%,单用效果优于西格列汀(DPP-4)、利拉鲁肽及度拉鲁肽。1)SUSTAIN2:司美格鲁肽(1mg)HbA1c下降1.5%,西格列汀(100mg)只下降了0.7%。2)SUSTAIN10:3期临床试验数据表明,在接受治疗30周后,司美格鲁肽组HbA1c水平下降1.7%,优于利拉鲁肽的1.0%。3)SUNSTAIN7:司美格鲁肽(0.5mg)和度拉糖肽(0.75mg)组HbA1c分别降低1.5%和1.1%,减重效果佳,在与基础胰岛素和二甲双胍联用30周时,体重下降6kg,单药治疗56周体重也下降了5.5kg。在SUSTAIN2中(见下页),相较于西格列汀的1.9kg,司美格鲁肽减重达到4.3kg(0.5mg)和6.1kg(1.0mg)。在SUNSTAIN7中减重效果同样优于度拉糖肽。司美格鲁肽具有对心脑血管获益功效。在一项持续时间为2年,3297名2型糖尿病患者并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每周一次司美格鲁肽的实验中,司美格鲁肽组和安慰剂组分别有6.6%和8.9%受试者发生了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MACE),相对于安慰剂组,司美格鲁肽组不良心血管事件降低了26%,心肌梗死的风险降低26%,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2%,治疗2年后,脑卒中风险显著降低39%。2.3.4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口服):全球第一款口服GLP-1RA司美格鲁肽(Rybelsus)是诺和诺德第三代GLP-1RA,也是全球第一款口服制剂的GLP-1受体激动剂降糖药物,在2019年9月获得FDA批准在美上市,上市首年销售额就达到了750万美元,截至目前已经在欧盟、日本、加拿大等国家或地区上市,并于2020年中国上市。口服司美格鲁肽相继击败恩格列净、西格列汀,与利拉鲁肽降糖效果相当,减肥效果更好。PIONEER1-7系列临床试验表明,口服Rybelsus可以使HbA1c降低1-1.8%,体重降低2.9-5KG。PIONEER4结果显示每日一次7mg的Rybelsus降糖效果不劣于每日注射一次0.75mg的利拉鲁肽,52周时口服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和安慰剂组HbA1c分别降低1.2%、0.9%和0.2%。在减重方面,口服司美格鲁肽的效果明显优于利拉鲁肽(5.0kgvs3.1kgvs1.2kg)。某些剂量的Rybelsus降糖减重效果优于西格列汀(DPP-4抑制剂)、恩格列净(SGLT2抑制剂)和利拉鲁肽。在PIONEER6研究中证明具有一定的心血管安全性并且能够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死亡率。在PIONEER5研究中显示,口服14mg的Rybelsus能够使中度肾损伤糖尿病患者显著获益。数据来源:药智网,诺和诺德官网数据来源:药智网,诺和诺德官网2.3.5礼来-度拉糖肽:长效降糖,降低心血管风险一周注射一次的度拉糖肽极大提高患者的接纳程度,与此同时降糖效果也较好。单药治疗对比数据来看,降糖效果明显优于单用西格列汀。在和西格列汀的对比试验中,每周一次1.5mg度拉糖肽,HbA1c下降1.22%(类似利拉鲁肽,HbA1c=7%比例略优于利拉鲁肽),空腹血糖下降42.84mg/dL,显著优于西格列汀。无论是单用还是联用,减重减肥效果好,每周注射一次1.5mg度拉糖肽,52周后最多可减轻3.03kg(优于利拉鲁肽,不如司美格鲁肽)。度拉糖肽被证明具有心血管获益功效。根据Lancent上公布的REWIND研究结果发现,度拉糖肽可将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降低12%。该研究报告指出,在常规治疗中加入度拉糖肽,可作为伴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T2DM患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良好干预手段。数据来源:度拉糖肽说明书2.3.6赛诺菲-利司那肽:联用效果更好,抗体比率较高与二甲双胍/胰岛素/波格列酮联用均优于单用的降糖效果。利司那肽与甘精胰岛素及二甲双胍(或噻唑烷二酮)进行三联使用效果最佳,达到HbA1c=7%患者比例可以达到50%,下降幅度为0.7。单用或者与二甲双胍联用对空腹血糖控制较好,但与其他降糖药联用对空腹血糖控制不佳。降糖与减重效果类似艾塞那肽。利司那肽减重效果显著,单用或者与二甲双胍联用取得不错的效果,但与胰岛素联用时,减重效果不佳。出现较高比例的抗利司那肽抗体,由于分子结构为改构的Exendin-4,结构同源性最低,仅为50%,在安慰剂对照研究24周结束时,69.8%的患者呈现抗体阳性状态,但利司那肽抗体并未影响药物降糖效果。数据来源:利司那肽说明书2.3.7葛兰素史克-阿必鲁肽(Tanzeum):长效降糖,显著降低低血糖概率阿必鲁肽是葛兰素史克研发的改构GLP-1,属于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降糖药,可实现一周一次给药。降糖效果类似艾塞那肽。阿必鲁肽降糖效果相对于利拉鲁肽要弱一些,每周一次阿必鲁肽相比每日一次利拉鲁肽的对照组HbA1c降幅更小(利拉鲁肽对阿必鲁肽:-0.8%vs-1%),同时阿必鲁肽组注射部位反应更大(利拉鲁肽对阿必鲁肽:12.9%vs5.4%),但是阿必鲁肽组出现肠道不良反应事件较少(利拉鲁肽组对阿必鲁肽组:49%vs35.9%)。与胰岛素联用能显著降低低血糖发生概率,相对于甘精胰岛素+二甲双胍和赖脯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发生低血糖概率分别为27%和30%,而对应的阿必鲁肽组发生低血糖概率分别为17%和16%。数据来源:阿必鲁肽说明书2.3.8仁会生物-贝那鲁肽:首款国产短效GLP-1贝那鲁肽是由仁会生物自主研发生产的短效GLP-1RA,2016年获NMPA批准上市,也是我国首款国产研发成功上市的GLP-1RA。III期临床试验中,贝那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方式,12周后患者达到HbA1c=7%比例为21.4%,只服用二甲双胍的对照组仅有11.8%比例达到HbA1c=7%。但由于贝那鲁肽属于短效GLP-1RA,需每日进行三次皮下注射。数据来源:贝那鲁肽说明书2.3.9聚乙二醇洛塞那肽:首款国产长效GLP-1RA聚乙二醇洛塞那肽2019年获批上市,是豪森药业自主研发生产的国内第一款长效GLP-1RA,也是国内第三款上市的长效GLP-1RA,有望打破利拉鲁肽的在我国GLP-1RA市场的垄断地位。该药采取聚乙二醇修饰,只需要一周注射一次。豪森药业拥有一项聚乙二醇洛塞那肽化合物的专利,将于2026年到期。降糖效果显著,对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均有较好的效果。根据III期临床试验,用药24周后,0.1mg洛塞那肽组、0.2mg洛塞那肽组相对于安慰剂组能够更显著地改善HbA1c的水平,且0.2mg组降低幅度更大。具有降低低血糖效果。与二甲双胍联用24周,0.1mg洛塞那肽组的低血糖发生率为1.59%,显著低于0.1mg洛塞那肽+二甲双胍组的2.2%的低血糖发生概率。抗体阳性率维持较低水平。尽管聚乙二醇的分子结构为改构的Exendin-4,具有较低的结构同源性,通常会更容易产生抗药抗体。但从临床来看,来自799名受试者的血清样本来看,总体的抗体阳性率为5.2%。数据来源:贝那鲁肽说明书2.42024-2030年糖尿病用药:GLP-1市场发展前景2.4.1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占比极高,GLP-1受体激动剂药物整体疗效卓越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由体内血糖水平过高所致,其发生原因为身体不能够产生或分泌不足胰岛素,抑或人体不能有效使用体内产生的胰岛素。糖尿病可以主要分为3类,其中1型糖尿病普遍发生在孩童时期;2型糖尿病(T2DM)普遍发生在40岁以后,在整个糖尿病患者的占比超过90%;妊娠糖尿病主要发生在怀孕期间。除了以上三类还有一些特殊的不常见糖尿病。糖尿病严重损害患者健康,4类检测可用于诊断糖尿病。根据IDF联盟,4类测试可被用于诊断糖尿病,分别为空腹血糖测试、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试和随机血糖检测,当测试结果高于下述诊断标准,个体会被认定为糖尿病。但是,对于未出现症状的高血糖患者,2个检测结果异常才能被诊断为糖尿病患者。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处在高血糖状态,血管病变的可能性也会增加,导致各类组织和器官的血液供应会受限,带来功能障碍和器官衰竭,如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变、肾病等并发症。GLP-1在葡萄糖稳态中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多重方式实现对血糖的控制。GLP-1是肠促胰岛素,它是由在远端回肠、直肠和结肠的L细胞在进餐摄入和吸收葡萄糖、蛋白质和脂肪后分泌的物质。GLP-1在葡萄糖稳态中起到重要作用,GLP-1与胰腺β细胞上的GLP-1受体结合后,主要通过激活环磷酸腺苷(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PKA)信号通路,进而促进含有胰岛素囊泡胞吐,释放到循环中协助降低血糖水平。GLP-1除了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促进胰岛素分泌,还会抑制不适当的餐后胰高血糖素释放;增加肌肉和脂肪组织葡萄糖摄取;降低肝脏葡萄糖生成;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延缓胃排空(放缓对葡萄糖的吸收)、减轻饥饿感并减少食物摄入量,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对人体内葡萄糖的控制。在国内2型糖尿病治疗路径中,GLP-1受体激动剂被首推用于患有ASCVD或CDK并发症的患者。2021年4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其中包含T2DM患者治疗的简易路径:T2DM患者的一线治疗为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对于一线治疗后,仍血糖未达标的T2DM患者,应根据其病情特点选择二联药物,进行二联治疗。对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或心血管风险高危的需要从GLP-1受体激动剂或SGLT2i中选择;合并心力衰竭或慢性肾病的患者首选SGLT2i,但后者,可考虑选用GLP-1受体激动剂。在二联治疗后,3个月内患者如果不能有效控制血糖,病人应开始三联治疗,即在二联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一种不同机制的降糖药物。最后,当患者在三联治疗后血糖仍不达标,治疗方案则应被调整为多次胰岛素治疗(基础胰岛素加餐时胰岛素或每日多次预混胰岛素)。海外指南中GLP-1类似物的使用范围更加广泛。2022年12月美国糖尿病协会发布了《StandardsofMedicalCareinDiabetes-2023》。该指南,提出了个别区别于上述“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路径图”的地方:当患者被诊断出T2DM时需开始药物治疗,除非有禁忌症;体重管理是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降糖治疗方案应考虑支持体重管理目标的策略;部分患者在开始治疗时,可以考虑早期联合治疗;对于T2DM成人患者,GLP-1受体激动剂优于胰岛素;如果使用胰岛素、建议与GLP-1受体激动剂联合使用,以提高疗效和治疗效果的持久性;对于血糖未达标的T2DM患者应尽早强化治疗。国内的指南一般会综合考虑海外指南和现有文献。在目前的海外指南下药物治疗有望早开始,提升药物市场空间,其中GLP-1受体激动剂的重要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证。GLP-1受体激动剂降糖效果突出,临床获益性多样。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发布的《StandardsofMedicalCareinDiabetes-2023》,降糖药物主要被分为8类分别为二甲双胍、SGLT-2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GIP/GLP-1受体激动剂、DPP-4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磺脲类和胰岛素。从降糖效果看,GLP-1受体激动剂、GIP/GLP-受体激动剂和胰岛素的效果最优,均属于高效—非常高效的范围。从低血糖发生的可能性看,除了磺脲类和胰岛素类两类药物有潜在致低血糖的风险,其余药物均无该风险。从体重变化维度看,GLP-1受体激动剂和GIP/GLP-1受体激动剂的减重效果突出。从对心血管影响和肾功能影响来看,仅仅只有GLP-1受体激动剂和SGLT-2抑制剂有该方面的临床获益。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对身体的各类器官都是潜在的风险,额外的临床获益对于患者而言是有益的。综合来看,GLP-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的各方面表现突出,值得推荐使用。2.4.2糖尿病患者基数大,潜在市场空间广阔糖尿病为21世纪全球增长最快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根据IDFDiabetesAtlas(10thedition),2021年全球20-79岁人群中共5.37亿名糖尿病患者,该数字预计会在2030年达到6.43亿人;全球未被诊断的糖尿病患者约为2.40亿人,未被诊断率高达44.7%。受到城市化、老龄化、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增加还有中国人T2DM的遗传易感性的影响1,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显著增加,根据IDFDiabetesAtlas(10thedition),我国是拥有全球成人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2021年国内20-79岁人群中糖尿病患者人数为1.4亿人,预计在2030年将达到1.6亿人;虽然国内糖尿病的患者基数大,但是未被诊断率仍然较高,达到51.7%,这意味着随着我国糖尿病患者的诊断率逐渐升高,我国糖尿病药物市场空间也会逐步扩大。2.4.3GLP-1受体激动剂在糖尿病领域潜力巨大,长效制剂是未来该领域的主导产品在糖尿病领域中,GLP-1受体激动剂的放量是全球趋势。根据诺和诺德公司公告,从2017年到2021年全球四类糖尿病药物(GLP-1、胰岛素、SGLT-2抑制剂和DPP-4抑制剂)的销售情况来看,GLP-1受体激动剂的CAGR达到19%,增长率不仅为四类药物中最高的,也远超过整个糖尿病药物市场的增幅。另外,从诺和诺德的2022全年各领域的销售额和增长率分析,公司胰岛素的销售额无论在北美还是其他海外国家都逐步下行,而GLP-1受体激动剂却在高速上升。结合上述情况来看,降糖用GLP-1受体激动剂的放量是全球趋势,其具有良好的市场潜力。国内GLP-1受体激动剂未来潜在增长空间大。根据诺和诺德公司公告,GLP-1受体激动剂在欧美患者(包含:美国、英国和法国)中使用的人数占比为9%,按销售额计算其市场占比能达到33%,且处于快速攀升阶段,可见GLP-1受体激动剂的市场很大;到2022年11月为止,全球GLP-1受体激动剂在糖尿病药物中的处方量占比为5%,其中北美渗透率最高达到11%,而大中华地区(包含中国内陆、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的处方占比仅为2%。考虑到海外发达国家GLP-1受体激动剂的渗透率和增长态势,及目前国内GLP-1受体激动剂的渗透率水平仍然较低的情况,未来我国的GLP-1药物在糖尿病领域的潜在增长空间较大。海外GLP-1受体激动剂为降糖药中的销售额冠军,其国内销售额存在提升空间。根据药春秋微信公众号,2020年全球销量Top10降糖药中有3款GLP-1受体激动剂,分别为度拉鲁肽、索马鲁肽(又名司美格鲁肽)和利拉鲁肽。以上3款药物均入榜2022年全球药品销售额TOP100(转引自insight数据库公众号),合计销售额超过176亿美元,其中排名最高的降糖用司美格鲁肽(Ozempic)销售额为84.55亿美元,而其他排名超过司美格鲁肽的药物均非降糖药。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GLP-1受体激动剂在降糖领域极具前景,有望成为降糖药中的佼佼者。根据PDB数据库,2022年样本医院Top10降糖药中有三款GLP-1受体激动剂,最高排名第二,因此单从样本医院端数据看,国内降糖药GLP-1受体激动剂仍存在提升空间。GLP-1受体激动剂销售额迅速增长,市场认可度不断提高。根据PDB数据库,2016年到2022年,样本医院九大类糖尿病药物中GLP-1受体激动剂的销售额基本呈上升趋势,其销售额从2016年的8432万元增至2022年的12.09亿元,6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55.87%,为八类药物中最高的(不包含SGLT-2抑制剂,由于缺少2016年的数据);另外在样本医院中,根据销售额占比情况分析,GLP-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从2016年的1.51%上升到了2022年的21.16%。无论是从销售额还是销售占比看,GLP-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都处于高速的上升期,显示出国内该类药物在糖尿病领域的接受和认可程度在逐渐升高。利拉鲁肽的市场份额受到度拉糖肽和司美格鲁肽侵蚀,长效周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主导是未来发展趋势。根据Bloomberg,GLP-1受体激动剂在糖尿病领域的全球销售额占比情况(按产品划分)来看,诺和诺德的利拉鲁肽(商品名:Victoza)在2016年的销售额占比达到60.80%后,持续下滑,2021年占比仅为15.51%;礼来的度拉糖肽(商品名:Trulicity)后来居上,从2016年起销售额占比持续提升,达到峰值42.26%后开始缓慢下降;司美格鲁肽(商品名:Ozempic)自2018上市后,仅花费3年时间占比就达到34.73%,表现出超高的增长率。整体来看,利拉鲁肽的市场占比受到了度拉糖肽和司美格鲁肽的冲击。从GLP-1受体激动剂在糖尿病领域的全球销售额占比情况(按照注射频率和剂型划分)来看,GLP-1受体激动剂周注射剂的销售额占比持续提升,而日注射剂的销售额占比持续下降,在2021年GLP-1受体激动剂周制剂的市场份额更是达到79.15%。从全球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主要的销售焦点主要还是在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注射剂上,短效GLP-1受体激动剂的市场份额会逐步缩水,而口服剂型作为新剂型,凭借其便利性有望市场份额维持较高上升态势。GLP-1受体激动剂在糖尿病领域极具增长潜力,未来市场空间广阔。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转引自中国食品药品网),全球GLP-1受体激动剂在糖尿病领域2020年的整体市场规模为131亿美元,其中短效的GLP-1受体激动剂和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的市场规模分别为44和88亿美元,整个市场预计在2025年达到283亿美元。国内GLP-1受体激动剂在糖尿病领域2020年整体的市场规模约为16亿人民币,其中短效GLP-1受体激动剂和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的市场规模分别为13亿元和3亿元左右。短效和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预计在2025年达到50亿元、107亿元的市场规模,合计整体市场规模约为156亿元。预计2020-2025E短效GLP-1的CAGR为30.5%,而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的CAGR为100.6%。从长期来看,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较短效GLP-1受体激动剂的市场增长潜力更大。三、GLP-1RA药物药品研发质量管理策略及建议大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程(PQE)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该课程主要涉及药品质量管理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药品质量第一的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药品的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而非检验出来的。针对于该门课,目前现行教材主要是以药品生产管理规范(GMP)为核心内容,向学生讲授生产过程中对影响药品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的管理方法和实用技术总和。然而,该门课的时代感较强,随着各种与药品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应当不断地補充和完善日常教学中相应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及时地接触到该领域最新的变化,及时了解和掌握药品质量管理的最新动向,以适应药品质量管理发展的新趋势。3.1药品研发过程当中质量管理的必要性现代人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对药品的种类、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药效显著、针对性强的药品,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在人们的疾病治疗和预防、保健中发挥出作用。显然,这也就对制药企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制药生产要求,其必须要不断的研发新药品,以满足人们的用药需求,更加有力的保障人们的健康[1]。不过药品的研发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质量难以得到百分之百的保证,如果期间出现了质量问题,就会导致研发过程当中的资金、知识、人力和技术投入完全付之东流。更严重的是,如果质量问题在研发中未被发现,药品生产并流入市场之后,便会造成药品安全事故,后果极其严重。对药品研发过程进行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在于,其一是能够保证研发资金、知识、人力和技术投入有所回报,其二是能够保证药品本身的品质,确保药品的疗效和安全性,使药品在进入临床和市场后,切实发挥出其疾病治疗、预防和健康保障作用。3.2药品研发特点目前,在我国药品质量管理中的重点内容主要在于生产以及经营管理控制,现阶段关于药品研发的内容依然缺乏规范性的指导文件。药品研发作为系统基础创新工程之一,涉及的领域以及学科比较多,在药品研发过程中会应用多种新技术,可以依照不同工艺展开,其研发特点主要表现为质量要求高、工作量大以及研发周期长,研发目的在于通过不断的实验改进药物性能,促使药物通过审批以后尽早投入市场,尽可能满足实际消费需求。3.2.1投入大、风险高新药研发在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的同时还需花费大量的时间,这种现象在医药行业达成了共识,在投入大量的资金以及时间以后所获得的市场回报率也会因多种因素的影响面临不确定性,因此新药研发和投入与产出存在不匹配的现象。3.2.2涌现大量的仿制药因新药研发存在的不确定性,可以综合考虑市场风险以及研发投入因素,大多制药企业已经逐步将研发方向转变为了仿制国外成功药品。3.2.3新药审批制度较为严格在我国药品管理水平提高的同时,国家对于医药企业产品的审批要求也逐步提升,药品审批制度越来越严格,因此对于医药企业的研发质量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中国药品管理的改善,医药企业对药品审批的国家要求逐步提高。根据中国药品审批报告的数据,2015年共订购了8000多种药品,但批准列入清单的药品不到400种,成功率为5%。随着药品标准化的改善和药品审批制度的日益严格,制药公司对研发质量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3.3药品研发阶段质量管理问题分析目前,制药企业药品研发阶段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3.1质量管理体系尚未建立健全现代制药公司通常是针对药品的生产和销售。公司虽然严格按照GMP规定进行药品开发和销售,但仍有一些制药公司在药品开发中放弃灵活创新的认知缺陷,以使研发产品的质量管理体系摆脱实际的开发质量管理。部分制药企业在药品研发的工作实践中,虽然严格遵循GMP的相关条例开展日常管理工作,但是对药品研发的创新性和灵活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研发阶段质量管理体系与研发阶段质量管理实践相互分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研发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也对研发人员的工作热情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3.3.2研发成果向生产技术转移较为困难部分制药企业在开展药品研发工作的过程中,对整个市场现状缺乏全面的调研,导致药品研发与药品生产之间的匹配性大大下降,并且部分制药企业对供应商的选择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后期的风险防控和物料审查工作无法得到全面落实,药品的整体质量被大打折扣。3.3.3研发人员质量管理意识有待提高研发人员是开展药品研发工作的中坚力量,其管理意识的强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药品研发阶段质量管理的最终效果。在这种情况下,研发人员整体的管理意识并不是十分理想,他们对相关的法律条文缺乏深入的了解,因此无法及时辨别研发工作中存在的质量风险,也未能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手段和处理措施。3.3.4文件管理和实验记录的规范性较差许多制药公司在开发新藥时,没有关于其样品档案和记录的组织标准,特别是关于前制药公司的一些实验数据,这些数据的格式在记录和清理过程中尚未确定,而且在数据储存方面相对随意;某些文件和数据也没有电子备份,这可能导致数据丢失。部分制药企业在开展药品研发工作的过程中,实验数据记录和实验数据整理没有固定的格式,相关信息数据的存放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甚至部分信息数据未能及时做好电子备份,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信息数据混淆和丢失的可能性。3.3.5药品质量控制实验室缺陷在质量控制实验室发现的严重缺陷主要涉及:生产用主要物料未按申报标准或法定标准进行全项检测、超标结果未进行调查、修改计算机化分析仪器时间后进行检测、多批次产品分析检测无法提供电子图谱等。除常规性GMP跟踪检查外,在对药品生产企业的飞行检查中也发现企业存在编造检验记录、检验数据不能溯源、稳定性试验数据不真实、未对委托检验机构进行现场审计、对照品管理混乱、取样及检验记录不完整、超标结果统计与分析不符合要求等质量控制实验室方面的问题。3.4药物研发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整体架构的管理要素3.4.1组织机构和人员在药物研发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中,各个阶段应有明确的岗位职责,由指定具备资格的人员担任,并且应设置独立的质管部门,避免人员分工和权限上的交叉,保障研发质量职责履行。质管部门的职责主要为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结合实际工作和最新的国内外质量管理规范完善体系和体系文件的贯彻执行等。作为项目的整体负责人,不同的实验室有不同的称呼,药学研制/生产的项目负责人、药理毒理的专题负责人、临床试验的申办者,皆应从人员、设备、物料、法规和环境各个方面保证项目规范、科学、真实地完成。3.4.2研究场所和仪器设备相应的实验功能区应能满足各自环境控制的要求,对敏感的物料、产品或实验尤其适用。比如留样和稳定性考察,其温湿度条件要进行监控和记录;日常物料储存应按照其要求的包装和条件存放,以保证物料的质量稳定性;各区域应空间充足并进行有效隔离,避免可能对研究造成的干扰;库管区域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应具备危废处置、暂存或者转运条件。档案保管设施应设有接触权限、有效控制并监测各种危害因素。3.4.3工作实施研究工作的稳定实施离不开完善合理的研究流程和项目管理的制度。研究流程为研究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基本的研究思路和整体架构,有助于合理的实验设计和研究。开展研究之前进行研究方案或实验方案的设计是研发活动中应该采取的方式,其中应包含研究计划表并及时进行更新。方案中应将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提前预估,有助于研发工作的进行和项目管理人员的整体把控。3.4.4中外合作我国应大力扶持和引导中国企业集中研发新药,提升国产新药的研发效率质量;与外资企业建立联系,鼓励进口新药在国内开展试验提交上市申请;我国的药品监管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还需结合我国国情,不断完善药品监管体制,以提升我国的药品监管水平。药品研发是制药企业长期发展的驱动力,建立完善的药品研发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药品研发质量和成功注册的基础。随着我国的药品监管法规与国际全面接轨,确保药品研发的规范性迫在眉睫,制药企业要从战略上重视研发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药品相关行业协会也要充分发挥作用,积极组织药品研发质量管理的法规培训及企业经验分享等;组织行业建立一些规范性模板,并推广使用,提高整个行业药品研发质量的水平。3.5药品研发过程当中的质量管理措施3.5.1建立专门的药品研发质量管理部门为了保证质量管理工作的严格落实,应当独立于药品研发部门、生产部门等,建立专门的药品研发质量管理部门,避免权力上的较差,这样才能更加可观、严格的对药品研发做好监督工作,保证药品研发质量。药品研发质量管理部门的职能,第一是应建立统筹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对于药品研发的质量管理方针、质量手册、管理程序、操作规程等,并且还需要负责对所有的药物研发项目建立质量管理档案;第二是需要制定、实施与不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如要监督和检查研发项目研究节点的进度及该节点研究文档的合规性,包括是否符合规范、数据是否真实等,还要对研发实验方案、检验过程、质量标准等进行审核,定期检查所负责实验室的基础质量管理,例如研发计量器具检定、外部校准工作等等[2];第三是需要对临床研究用样品进行严格管理,一定要保证所用药品符合质量标准,确保受试者的用药安全;第四是要按照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对验证方案进行审批,监督验证报告,确保验证报告所有数据的真实性;最后是需要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评估和批准,保证正式生产阶段GMP对于供应商的要求,同时还要随时关注、跟进国内外药品相关法律变化,保证药品的研发、生产具有法律的支持和保护。3.5.2根据不同阶段制定药品研发质量管理规程从药品研发到生产上市,可以分为若干个阶段,如按照ICHQ10制药质量体系的规定,包括药品研发、技术转移和批准上市前涉及到的发生在商业化车间的活动。在药品研发的质量管理中,应当将上述的这些阶段统统考虑进去,围绕这些阶段的特点和需求,在研发质量管理中制定相应的规程,这可以使药品研发、药品生产实现更好的衔接,提高研发与生产的转换效率。实践中,应当基于ICHQ10制药质量体系的四大要素,即工艺性能和产品质量监测系统、纠正和预防措施系统、变更管理系统、工艺性能和产品质量的管理回顾,明确各个阶段质量管理规程细节,同时加强对研发的知识管理、风险管理,保证知识层面的准确性、科学性,消除可能存在的质量风险问题[3]。3.5.3建立、健全药品研发质量管理文件体系质量管理文件体系是药品研发质量管理的基本依据,所以必须要建立、健全该文件体系,确保质量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药品研发质量管理文件体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质量手册,这属于是质量管理的顶层规范和依据,其必须要详细说明研发对于符合中国及相关国家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物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等药品研发相关要求的承诺;第二个层次是基于质量手册的质量控制指导性文件,包括SMPs、SOPs、工艺规程、验证文件、质量标准、检测方法等,这些文件的作用、价值也极其重要,它们可以为实际的药品研发质量控制、管理提供具有操作性的指导和规范;第三个层次包括记录性的文件,如研发过程当中的日志、实验记录、报告等等,这些文件在质量管理中也是不可或缺的,是执行质量管理的具体依据。3.5.4强化对药品研发质量管理的绩效考核虽然药品的研发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不可预见性,但是实际的研发过程也并不是没有理论基础、没有规范指导,所以从质量管理的角度出发来讲,药品研发的质量是绝对具有可控性的。为此,应当强化对药品研发质量管理的绩效考核,要在鼓励研发创新的同时,明确研发过程当中的质量控制责权分配,所有参与研发的人员,都要承担起相应的质量管理责任。同时根据责权分配,制定出相应的考核指标,以促使研发人员在药品研发过程当中,注重和落实质量管理、控制工作。除了上述几点之外,在药品研发的质量管理中,还需要重视并切实做好对研发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一方面是要增强他们的质量管理意识,认识到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则需要不斷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能力、创新思维。使他们能够在药品研发中兼顾专业创新与质量控制,确保研发成果安全、有效、可用,造福人类健康。3.6提高和优化药品研发质量管理体系的应对措施3.6.1制定科学质量管理体系制药公司在开发过程中必须注重质量管理的价值,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质量控制保持药品开发中的实际质量。大多数制药公司没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在药品开发中不注重开发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不符合药品开发的技术标准。因此,制药企业应建立科学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建立有序的管理体系促进药品开发,并确保在管理体系的支持下开发药品的质量。医药企业必须注重质量管理的重要性,结合科学质量管理方案的实际发展,在优化管理运行的基础上促进医药产品的开发。另一方面,药品开发创新应根据国家技术标准和监管要求,借鉴国外现代质量管理体系。制药企业应在健全管理体制的基础上,通过在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科学质量管理方案,使研发工作合理化。3.6.2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在开展药品研发阶段质量管理的工作实践中,FDA已经正式提出了QbD理念,并且ICH也建立了完善的统一质量体系,该质量体系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均有体现,其中介绍药品研发阶段质量管理的部分主要集中在Q8-Q11,介绍生命周期各个阶段质量管理实施原则的部分主要集中在Q10[3]。生命周期各个阶段质量管理实施原则对药品研发各个环节所要达成的目标以及存在的差异性进行了突出强调。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制药企业在建立药品研发阶段质量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可以对国外一些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质量管理制度进行全面分析和有效借鉴,从而根据自身药品研发的实际情况,成立一个具有良好独立性的质量管理部门,并确保质量管理部门以及部门负责人的管理权利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为各项质量管理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3.6.3切实提高药品研发后续生产工作的前瞻性为了进一步促进药品研发阶段质量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研发人员应对研发成果向生产技术转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并严格把控物料选用、供应商选择以及工艺设计等各个环节,充分考量药品研发工作之后批量生产的可行性,全面了解与之相关的技术标准,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药品研发工作,进一步提高药品研发阶段质量管理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3.6.4优化研发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在组建研发人员队伍的过程中,制药企业不仅要关注研发人员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素养,并且还要对研发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此过程中,制药企业可以为研发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平台和进修途径,使得研发人员能够对与之相关的法律条文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从而及时发现药品研发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然后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手段和应对措施,为研发药品质量的全面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3.6.5改进研究人员的质量管理创建药品开发团队时,我们的制药公司不仅注重员工的专业发展和创新,还注重质量控制。此外,他们还必须有熟悉药品开发相关立法的基层活动家。当开发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时,您可以将它们与现实相协调,并做出明智的决策。同时,制药开发人员需要更好的组织能力和沟通协调,管理层应赋予制药部门更大的权力,使研发系统适应实际情况,确保顺利高效的发展。此外,制药研发企业需要提高研究人员立法和质量控制方面的知识,以提高日常工作中对研发质量管理的认识,及早发现发展过程中的不合理问题和风险,提高研发效率。3.6.6完成质量管理体系作为药品开发的一部分,引入了ISO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以解决药品生产质量控制方面的缺陷,并根据现行法律法规改进执法工作。此外,国际协调理事会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可以通过对药品技术的要求,根据各国的需要量身定制,方法是通过适用"四大最严格"的法律,限制药品公司危害人民身心健康的行为,并要求药品公司履行市场准入方面的责任,承担法律后果和刑事责任。发展过程中的分阶段项目完成后,必须及时进行评价活动,从技术、质量和其他方面进行评价,确保项目的稳定交付,为要修改的项目建立质量改进模型,确保变更项目的可追溯性,并对项目完成后药物开发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以便及时实施文件编制、行业支持和文件管理。3.6.7加强对信息数据的管理信息数据是制药企业药品研发的重要基础,其完整性、真实性以及规范性与药品研发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针对这种情况,制药企业必须切实加强对信息数据的管理工作,有效提高文件管理和实验记录的规范性,积极做好信息数据的电子备份工作,从而为后续实验追溯以及申报注册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数据支持[4]。总体而言,日益提高的质量控制意识和日益增强的药品安全对治疗近年来日益普遍的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产生了严重影响,相关风险加剧,这对制定质量控制工具至关重要。在药品质量管理中,应加强风险管理,正确评估药品质量风险,以提高药品质量,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社会经济快速增长的现代社会,人们对健康领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并且也更加关注药品安全问题。药品研发工作涉及到的内容非常繁杂,具有周期长、投资大以及技术难点多等内在特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药品质量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制药企业要对药品研发阶段质量管理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切實提高药品研发后续生产工作的前瞻性,优化研发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加强对信息数据的管理,从而充分发挥质量管理在药品研发阶段的实际效能。四、GLP-1RA药物企业《薪酬绩效设计策略》制定手册在明确“薪酬绩效设计策略”可执行的情况下,我们首先要动员和组织相关战略制定成员,进行学习和研究,并做好制定前的准备工作,再根据战略组成和制定流程,做出科学的具体方案。4.1动员与组织在决定制定“薪酬绩效设计策略”后,就需要开始动员和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战略规划。设计战略规划是企业战略规划管理中最为基础的内容,企业必须邀请具有丰富战略规划设计经验且对行业发展趋势有着深刻了解的专业人员,同时还应抽调对企业实际情况熟悉的一线工作人员,共同组成一支具有丰富经验、专业互补的战略规划设计小组负责设计战略规划。同时,企业应为小组提供尽可能齐全的资料,使小组得以综合考虑各种资料对企业外部机遇与挑战进行SWOT分析,进而有效提升企业战略规划的科学性和准确性。4.1.1动员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要想真正有效地开展高水平的战略规划管理存在着很大的难度,这就要求企业必须重视提升自身的战略规划管理能力,才可以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一方面需要不断加强理论研究,不断丰富战略规划管理研究成果,为企业战略规划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另一方面,应重视战略规划管理团队的建设工作,吸收各种优秀人才参与战略规划管理,进而为企业战略规划管理提供团队支撑。部门序号推动事项推动要点责任人推动时间备注动员1决定在公司推行“薪酬绩效设计策略”召开专门会议就推行“薪酬绩效设计策略”作出决定2成立公司“薪酬绩效设计策略”建设领导和制定小组确定公司“薪酬绩效设计策略”建设小组的人员及分工。公司应当在设立战略委员会,或指定相关机构负责公司发展战略管理工作,履行相应职责。3进行建立“薪酬绩效设计策略”思想动员召开公司建立“薪酬绩效设计策略”思想动员会4.1.2组织战略管理者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主体,他们是企业内外环境的分析者、企业战略的制定者、战略实施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战略实施过程的监督者和结果的评价者。因此,战略管理者的构成、各自的参与方式、程度以及相互关系等因素,都对企业成功地实施战略管理有着重大的影响。 由于战略管理者构成了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体系并直接参与到企业内外环境的分析的整个过程中,因此,企业的战略管理者既是分析者又是制定者,既是领导者也是组织者。一般企业的管理层由公司层管理者、事业层管理者和运营层管理者这三个主要的管理阶层构成。而战略管理者涵盖了企业这三个层次的管理者。通常战略管理者包括企业的董事会、高层管理者、各事业部经理、职能部门管理者以及专职计划人员。成员职责(一)董事会从战略管理的角度,董事会具有三项主要的任务:(1)提出企业的使命,为企业高层管理者划定战略选择的具体范围。(2)审批高层管理者的建议、决策、行动,为他们提出忠告和建议,规划出具体的改进措施。(3)董事会通过它的委员会监视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注意这些变化将会给企业造成的影响。(二)高层管理者企业高层管理者负责制定和管理战略规划过程。为了确定企业的使命,建立企业的目标,制定企业的战略和政策,企业高层管理者必须高瞻远瞩。企业各层管理者分配在企业战略规划上的时间因其在企业内的地位不同而异。公司层管理者由企业的董事会董事、执行总裁、高级总裁、高级经理和高级顾问组成。(三)专职计划人员当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无法应付过于繁重的战略指定工作的时候,通常将其中一部分工作交给一个由高层管理人员组成的计划委员会,或由一名副总经理负责的专门的战略计划或规划部门。这种专职的计划人员主要负责收集和分析各种数据,提出和评价各种可行的战略选择。4.2学习与研究4.2.1学习方案部门序号推动事项推动要点责任人推动时间备注学习与准备1组织相关人员参加“薪酬绩效设计策略”班学习领导小组和公司主要干部系统学习“薪酬绩效设计策略”的意义与方法2组织员工需求调查组织员工满意度调查和需求调查3组织执行组成员参加“深化班”学习执行员核心成员参加“深化班”学习,草拟方案4.2.2研究方案构建闭环的战略研究体系,一是要开展形势分析,明确“我们在哪里”;二是制定战略策略目标,明确“我们要去哪里”;三是推动战略实施,明确我们怎么去,包括战略规划与滚动规划的制定、年度计划的制定、战略实施的手段等;四是提升战略实施的保障水平,确保战略实施效果。也可以分领域、分区域、分业务持续深入开展研究,形成综合性、专题性研究报告,为公司指明发展方向,为项目提供决策支持服务。事项建议研究机制构建了以公司战略发展中心团队为核心,规划计划、财务、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等多部门参加,部门内部多岗位参与,外部支持机构协助的研究机制。研究团队形成了由战略发展中心+各部门组成的战略研究团队,充分发挥市场、研发、运营、管理、商务、后勤等多专业结合的优势,同时与项目公司、研究支持部门、总部机关各部门充分合作,做到跟踪及时、信息充分、数据齐备、研究有据、结论靠实。优化战略研究组织架构建立战略研究与管理工作机制,集中公司内外部战略研究机构及各地区和项目公司为支持力量,深入系统开展战略研究与管理工作。构建开放式研究网络加强与外部咨询公司、行业协会、政府研究部门的沟通联系,并建立合作关系,形成开放式的研究平台,开展重大战略课题的联合研究,实现跨部门、跨学科的开放合作。加快信息、成果共享与成果转化推进基础资料信息、业务信息、战略研究成果共享,拓宽资料和信息来源,构建战略研究与管理相关数据库,建立定期成果交流机制。形成业务战略研究成果,定期发布《战略发展报告》《行业要览》,以及《业务战略信息参考》、热点问题专题分析等不定期报告。加强战略研究队伍建设以战略支持机构研究人员为主体,培养和打造一支战略研究的核心专家团队。通过研讨培训、出差调研、定期交换、相互挂职等多种形式,大力培养业务战略咨询专家,巩固和提升业务战略研究队伍水平。4.3制定前准备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不仅仅只是企业如何在经济市场中发展,而是涉及多方面的规划。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人员需要对其包含的内容有清晰的了解,帮助企业制定出全面的发展规划,从而推动企业在经济市场中不断的发展。4.3.1制定原则科学制定发展战略,精心设计流程,突出战略制定的广泛性、层次性和互动性,结合形势分析找准切入点,发挥比较优势,分阶段差异化制定发展战略。原则建议社会性战略规划应充分结合外部社会环境,企业在进行战略规划的时候,不能仅仅只能对自身内部情况进行分析,而应综合考虑包括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法律因素、政治因素等外部社会环境,才可以更加精准地指导企业发展,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科学性科学性反映所拟定大战略符合客观规律的程度。换言之,战略是否具有科学性,应该与评价者的偏好无关。无论是由谁来评价,只要他掌握了理性的和客观的标准,了解了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战略拟定所依据的背景因素,都会得出相同和相似的结论来,就说明战略具有科学性。实践性战略实质上是实践性的东西,而不是单纯思想性的东西。战略的实践性首先就在于它的对策性。战略对策就是具有根本性、长远性、全局性的大对策。战略的基础是具有这三性的深谋远虑(包括有关的理论思考),战略的落脚点则就是由此形成的战略对策及其实践。前瞻性前瞻性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根本特性,没有前瞻性就不称其为战略。前瞻性是不能用企业当前发展轨道简单外推的方法保证的,而是需要对拟实施的企业发展战略与未来经营环境互动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来获得。创新性创新不仅是保证民族始终具有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的核心,还是提高有效性的关键,创新的对象包括商品、用途和营销战略,创新的目的是提高消费者对商品的满意度,赋予企业强大的综合竞争力,为市场份额的抢占奠定基础。综上,对创新创造引起重视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基于差异化理念所制定营销战略的有效应用,同样离不开企业的创新和创造。全面性战略目标是一种整体性要求。它虽着眼于未来,但却没有抛弃现在;它虽着眼于全局,但又不排斥局部。科学的战略目标,总是对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综合反映。科学的战略目标虽然总是概括的,但它对人们行动的要求,却又总是全面的,甚至是相当具体的。动态性公司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一直在变化,随着战略目标的逐步实现及调整,人力资源规划也需要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不能简单的将人力资源规划理解为静止的数据收集和一劳永逸、永远不变的应用。长远性企业的战略规划管理主要是将利益放在未来的发展阶段,这样才是最为科学的发展措施。企业在制定战略规划时,必须从自身长期发展目标和长期利益出发,全面分析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从而保证企业战略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竞争性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情况下,企业只有制定出具有较强竞争性的战略规划,才可以使企业得以从其他竞争对象中获得更多的市场资源,进而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立足。全局性企业在制定战略规划时必须坚持从全局出发,战略规划必须和国家、社会的整体发展战略相契合,进而使企业在新形势下得以充分发展。整体性即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的过程中,要将企业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对待,方案的实施过程中也要以全局的角度出发,用发展的眼观对待企业的经营决策。实事求是即企业的所有经营决策要以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要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制定的决策方案有实施的可能性。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企业的经营决策是依靠大量的经济信息为基础实现的决策的,因此掌握经济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是企业实现科学决策的关键。对比选优原则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的过程中,要广泛的对比信息,集思广益,制定出多套实施方案,并在实施方案中择优选择。减少副产作用原则企业在执行经营决策方案的过程中必定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因此企业在方案实施前要明确执行过程中的副作用可能存在哪些,将副作用降低到最低值。坚持民主原则企业在制定企业经营决策过程中不能仅凭企业领导的单方面决策,要广泛的听取各专业研究人员和专家的建议,发挥个人的智慧和力量。4.3.2注意事项企业在实施战略时,应该综合考虑多方面,并结合自身实际,采取适合自己的决策,从而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注意事项分析企业战略规划制定较为随意目前,许多企业对于战略规划的制定并没有建立在对企业实际情况、行业竞争情况和社会整体状况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而是由企业拥有者或者主要管理者仅凭一些片面信息闭门造车、凭空想象出来的,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这就导致企业制定出来的战略规划严重偏离于企业实际情况,这就必须使战略规划只能是停留在纸面上、口头上,难以真正将其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企业战略规划实施不够到位虽然战略规划已经制定出来,但是许多企业却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并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推进战略规划,仅仅只是将战略规划停留于规划层面,难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究其根源,主要在于这些企业并没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实施方案,没有将战略规划目标、任务进行合理分解,进而导致企业战略规划实施过程中难以到位。企业战略规划调整不够及时许多企业一旦制定完战略规划之后,并没有根据战略规划环境的变化而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甚至错误地认为企业战略规划必须保持稳定,出于维护其权威性不应随意进行更改。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导致战略规划难以有效指导企业发展,甚至有可能会导致企业走向歧途,使企业经营管理面临各种风险和隐患。缺少消费者视角一般竞争战略理论主要是从企业资源和内部组织运营层面提出的理论,其推论的依据是低成本和差异化两种活动在资源和组织上的不兼容,而没有考虑消费者对产品低价和特色需求的分布状态。成本领先或者差异化会影响产品的价值形态,而产品的价值最终必须要经过消费者的认可。缺少外部协作视角一般竞争战略理论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业务外包尚没有盛行,因此一般竞争战略理论主要是基于组织内部的资源配置,其视角是内部化的。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企业间的分工合作越来越盛行,业务外包越来越普及,企业内的资源和组织冲突可以通过企业间的分工合作来避免。当把企业间的业务外包,以及新科技的元素考虑在内,一般竞争战略理论立论的基础就显得太狭隘,使该理论无法适应新时代的环境变化。不同战略界限不明成本和特色是企业战略中的两个基本要素,所不同的是它们的偏重、程度和组合。在骑墙战略可行之后,原有的成本领先和差异化之间的界定被打破,形成了一个决策的区间,界限不明。4.3.3有效战略的关键点战略的制定过程对企业来说是组织各环节进行目标一致性协调的过程,因此制定中的大量讨论、沟通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很多企业制定了战略,但是在内部确作为高度机密,锁在柜子里或者只有少数人知道并理解,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现在,很多企业强调战略的透明度,强调战略制定过程中,组织各层级的充分参与,在制定的过程中达到引领方向、规避风险、达成共识。在这里通过头脑风暴、战略研讨会、各种宣贯学习活动等方式方法,可以使企业的战略真正做到在内部人所共知。另外,战略本身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需要不断的调整变化的。很多企业习惯于制定了战略后3到5年内不做任何调整,结果导致战略规划与实际运营脱节,战略失去其应有的价值,是非常值得防范的。关键点内容可预期的战略目标战略目标是对企业战略经营活动预期取得的主要成果的期望值。战略目标的设定,同时也是企业宗旨的展开和具体化,是企业宗旨中确认的企业经营目的、社会使命的进一步阐明和界定,也是企业在既定的战略经营领域展开战略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水平的具体规定。建立健全战略决策体系和责任体系发展战略和规划管理要实行统一领导,分层管理,子战略和规划纳入整体发展战略体系统一管理。明确负责战略管理的工作机构,建立工作制度,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按照公司统一部署制定发展战略和规划,子战略和规划方向、目标、行动计划要符合公司整体发展战略和规划。积极适应新时代、新形势下业务结构复杂、多元化经营的特点,确保公司业务规划、区域规划高效推进和有效落实;深入探索战略实施机构的一体化运行机制,组成战略实施集群,确保战略任务的实施承载、规划指标的有效分解和战略资源的优化配置。重点在战略性新兴业务、战略营销区域试点组建战略实施集群,探索、积累和形成可复制经验后推广应用。做好市场的调查、细分、定位实施“薪酬绩效设计策略”,应该建立在科学、缜密的市场调查、市场细分和准确的市场定位基础上。因为市场调查、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能够为企业决策者提供顾客在需要方面的差异性,准确地把握“顾客需要什么?”在此基础上,分析满足顾客差异需要的条件,要根据企业现实和未来的内外状况,研究企业是否具有相应的实力去满足顾客的需要。要实施“薪酬绩效设计策略”,科学,彻底的市场调研,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应成为基础。由于市场调查,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客户在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方面的具体信息,并准确理解客户的真实需要。基于此,企业需要分析能够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的条件,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及其未来的内部和外部条件,研究公司是否具有适当的实力来满足客户的需求。战略要有连续性任何一个战略必须要实施三至四年,否则就不算是战略,如果每年都对战略进行改变的话,就等于是没有战略,而是跟时髦。这并不意味着你就永远一成不变,首先你要不断地寻找先进的做法,第二总是要寻找更好的方式来实施你的战略。如果有了新的技术,那么就要问下我这家公司如何用这个技术使我的战略变得更有效呢?如果你有一个很清晰的战略的话,实际上,变化得速度更快,因为有战略你就会确定出优先顺序,确定出哪些是重要的。如果没有战略的话,所有东西你都会觉得是重要的,这样哪个先做、哪个后做反而搞不清楚了。环境适应性差异化战略作为一种战略,首先是寻求对环境的适应而存在的。理性的分析技术是基于环境的变量,战略的核心在于对环境的适应,战略能够使组织通过确定外部环境中的机会与威胁,获得组织与环境的协同与适应。竞争位势与定位差异化战略是分析企业的竞争位势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定位。企业战略的核心应在于选择正确的行业,以及在竞争作用力面前寻找进退有据的地位,做出适当的定位。面对竞争力,企业可采用三种基本的通用战略应对——成本领先、差异化和目标集聚。实施差异化贵在创新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一方面客户的需求会发生变化,昨天的差异化将成为今天的一个普遍现象。竞争对手也在发生变化,尤其是产品价格、款式、广告、包装和售后服务等,这些都很容易被一些企业所模仿。因此,任何差异都不会持续,要使公司的差异化战略成为长效药,唯一的出路就是创新,利用创新来适应客户需求的变化,利用创新去战胜对手的模仿跟进。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