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乡镇企业的发展及其经验_第1页
江苏乡镇企业的发展及其经验_第2页
江苏乡镇企业的发展及其经验_第3页
江苏乡镇企业的发展及其经验_第4页
江苏乡镇企业的发展及其经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乡镇企业的发展及其经验江苏乡镇企业的发展及其经验

江苏乡镇企业的发展及其经验

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被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称作“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以其高速度增长、大规模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向社会提供丰富商品的巨大能量,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的迅速崛起,不仅给我国农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对全国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江苏是乡镇企业的重要发祥地,江苏乡镇企业起步较早,发展较快。乡镇企业发达是江苏经济的一大优势,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在全国的领先地位。这些在市场化改革中不断壮大的乡镇企业,在改革开放的政策环境中,始终保持市场调节的运作方式,不断完善富有活力的企业机制,逐步优化各级政府的支持体系,在促使农民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的同时,也为江苏经济发展积累了一定的资本、技术和经验,从而促进江苏经济的腾飞。

对发展乡镇企业,中共江苏省委和江苏省政府始终给予了高度关心和高度重视。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省委、省政府积极引导个体手工业者走合作化的道路,对分散的个体手工业生产者实行扶持和适当发展的政策;在1958年人民公社时期提出了“县县发展工业,乡乡举办工厂,社社积极参加”的口号,大力发展“社队工业”。70年代,“文革”结束,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江苏省委、省政府结合江苏实际,明确江苏农村必须实行农副工结合发展的战略,并及时制定了一批地方性政策法规,促成了江苏社队工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在随后的调整、整顿期间,省委、省政府正确对待“社队工业‘以小挤大,以落后挤先进’”的议论,给江苏社队工业的干部群众以很大的鼓舞,从而保证了社队企业工作主动而有序地进行。80年代,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江苏省委、省政府及时对全省社队企业推行多种形式经营承包责任制的工作作出部署,并相继在全省推广无锡堰桥乡镇工业实行“一包三改”的经验、吴江县铜锣镇“生产要素承包、资产滚动增值”的资产经营责任制和宿迁县耿车乡以户办、联户办企业为主体,以乡村企业为骨干,“四个轮子”一齐转的“耿车模式”,推动江苏乡镇企业形成第二个发展高潮;80年代中期,国家出台一系列治理整顿措施,实行新一轮经济调整,江苏乡镇企业的发展又到了一个新的紧要关头,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乡镇企业要重建新的优势、走出新的路子,号召乡镇企业更新观念,苦练内功,提高技术水平,进行横向联合,鼓励乡镇企业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生产出口创汇产品,发展“三来一补”和“三资企业”,不断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发表,江苏乡镇企业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江苏省委、省政府领导乡镇企业走上了以提高运行质量与经济效益为重点的超常规、跳跃式快速发展轨道。到90年代末,面对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和多种严重困难,省委、省政府引导全省乡镇企业进一步解放思想,放手实施产权制度的改革改制,“集体为主”所有制转变改制为产权关系明晰的多元混合所有制经济,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新格局,探索出了一系列体制创新、率先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验。正如1998年江泽民在考察江苏乡镇企业时所指出的那样:“发展乡镇企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农村小康的必由之路。江苏农村发展变化说明,这也是一条成功之路。”

进入新世纪,中共江苏省委提出了江苏“在全国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在这一宏伟目标指引下,江苏的乡镇企业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体制,率先发展,走上适应省情、国情的发展道路。

一、精心扶持,在特殊的沃土上萌芽生根

建国初期,在土地改革中,江苏省根据国家对手工业者的政策,采取了恢复和发展农村手工业和副业的具体措施,引导个体手工业者和个体手工业工人走合作化道路;对分散的个体手工业生产者实行扶持和适当发展的政策。江苏农村手工业在土地改革中得到发展,1952年,农村工业产值达亿元。在“一五”期间,江苏按照“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以手工业供销小组、手工业供销生产合作社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三种组织形式,逐步地把城乡手工业者组织起来,到1956年底,参加合作社组织的人数达万人。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农村的手工业先后从农村分离出去,集中到集镇上合并办合作社或小组,其中大部分发展为集镇集体企业进而成为乡镇工业的一部分。

20世纪50年代诞生的中国第一家乡镇企业――无锡东亭春雷船厂

作为乡镇企业前身的“社队工业”是在1958年人民公社大办工业的群众运动中产生的。1958年12月,中共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指出,“人民公社必须大力发展工业。”“人民公社的工业生产,必须同农业生产密切结合,首先为发展农业和实现工业机械化、电气化服务,同时为满足社员日常生产需要服务,又要为国家的大工业和社会主义的市场服务。”江苏省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响应和贯彻执行上述指示,提出了“县县发展工业,乡乡举办工厂,社社积极参加”的口号。在短短几个月内,江苏全省创办了农机具修理、粮油加工、针织缝纫等各种小型工厂共万个,从业人员达到万人,占公社劳动力总数的%,社办工业总产值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

3000万元扶持苏北发展乡镇企业,省政府给予苏北地区新办乡镇企业免征3年工商所得税的优惠,还组织苏南各地在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对苏北进行对口支援。

这时,地处苏北宿迁县的耿车乡借鉴苏南和温州等地的经验,创出了以户办、联户办企业为主体,以乡、村企业为骨干,“四个轮子”一齐转的“耿车模式”。耿车模式的基本特点:一是集体、个体双轨并行的多层次所有制结构;二是以传统手工业为基础的多门类产业结构;三是因地制宜,各展其长的开放型经营方式。这就为集体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发展乡镇企业,找到了一条更适合的路子。在1985年举行的全国地区发展战略经验交流会和江苏乡镇企业经济理论研讨会上,“耿车模式”受到重视和推广。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以户办和联户办企业为重点,带动乡办、村办企业发展,叫做“后轮驱动前轮”;在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利用乡办、村办企业已有优势,扶持户办、联户办企业的发展,叫做“前轮带动后轮”。江苏乡镇企业“四轮齐转”,有利于充分发挥各地的资源优势,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有利于挖掘农村资金和人才潜力。全省乡镇企业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协调发展,不仅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而且解决了大量农业富余劳动力的出路,从而保证了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顺利推行。

江苏省在发展乡镇企业的进程中,较早地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早在1981年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时,江苏乡镇企业就在一些地区和行业中拉开了技术改造的序幕。1984年,江苏全省乡镇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在50万元以上的,就有126项,投资总额达亿元。全省乡镇企业从15个国家和地区引进纺织、轻工、机械加工等方面的设备113项,用汇4100多万美元。1985年完成引进项目102项,用汇和利用外资6500多万美元,一批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的乡镇企业因此实现了“跳跃式”发展,成为省内甚至国内某些行业拥有第一流设备的先进企业,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增添了后劲。

经过全省乡镇企业干部群众的努力,1985年,江苏乡镇企业的发展出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