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关键技术详细规定_第1页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关键技术详细规定_第2页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关键技术详细规定_第3页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关键技术详细规定_第4页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关键技术详细规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司各单位:依照《国家电网公司技术原则管理办法》关于规定,

《1000kV交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暂行技术规定》等五项技术标

准已经通过审查,现批准为国家电网公司公司原则并予以发布,

该原则自发布之日起实行。附件:1.Q/GDW178-1000kV交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暂行技术规定及条文阐明2.Q/GDW179-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及条文阐明3.Q/GDW180-66KV及如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及条文阐明4.Q/GDW181-±500k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及条文阐明5.Q/GDW182-架空输电线路中重冰区设计技术规定及条文阐明前言随着国内国民经济和电网建设不断发展,国内高压交流输电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当前,国内电网最高运营电压级别从500kV发展到750kV。电网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充分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在加强既有电网技术改造和升级方面获得了较大成果。许多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正在得到广泛运用和大力推广,成为电网设计和建设中重要构成某些。为了规范设计,统一原则,保证工程安全和工程造价合理,编制本规定。

本规定编制指引思想是:贯彻电力建设基本方针,依托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认真贯彻安全可靠、先进合用、经济合理、环境和谐原则,体现设计方案经济性、合理性。本规定编制技术原则:遵循DL/T5092-1999《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和参照Q/GDW102-《75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暂行技术规定》中原则,并充分吸取规程颁发以来电力行业原则化、信息化研究推广应用成果,在总结和分析基本上编制而成。

本规定依照国家对环保法律、法规,增设了环保章节。

本规定依照国家法规对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规定,设立了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章节。

本规定依照电网建设中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在途径、导线和地线、绝缘子和金具、杆塔构造等章节,增长了有关内容。本规定则体现了“基建为生产服务”理念,认真研究生产运营提出问题,在安全、经济、合理基本上提出了恰当条文规定。

本原则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规定则重要编制单位:国家电网公司、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华东电力设计院

本规定参加编制单位:西北电力设计院

本规定重要起草人:舒印彪、于刚、刘开俊、郭日彩、梁政平、吴建生、李勇伟、李喜来、葛旭波、张强、张卫东、张鹏飞、廖宗高、龚永光、李永双、黄伟中、薛春林、何江、叶鸿声、扬元春、魏顺炎、王勇、张芳杰、王虎长、朱永平、管顺清、孙波、张华目次

1范畴........................................................................................................................................................1

2规范性引用文献..................................................................................................................................1

3术语和定义、符号..............................................................................................................................1

4总则........................................................................................................................................................4

5途径........................................................................................................................................................4

6气象条件...............................................................................................................................................5

7导线和地线...........................................................................................................................................6

8绝缘子和金具.......................................................................................................................................8

9绝缘配合、防雷和接地......................................................................................................................9

10导线布置............................................................................................................................................13

11杆塔型式............................................................................................................................................14

12杆塔荷载及材料...............................................................................................................................15

13杆塔构造设计基本规定..................................................................................................................21

14基本设计............................................................................................................................................23

15对地距离及交叉跨越......................................................................................................................24

16环保............................................................................................................................................31

17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31

18附属设施............................................................................................................................................31附录A(原则附录)典型气象区....................................................................................32附录B(原则附录)高压架空线路污秽分级原则............................................................33附录C(原则附录)各种绝缘子m参照值...................................................................35附录D(原则附录)使用悬垂绝缘子串杆塔,水平线间距离与档距关系.......36附录E(原则附录)基本上拔土计算容重和上拔角........................................................37附录F(原则附录)弱电线路级别.......................................................................................38附录G(原则附录)公路等级..........................................................................................39附录H(原则附录)用词和用语阐明....................................................................................40参照文献设计参照原则.....................................................................................................................41附件条文阐明......................................................................................................................................45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1范畴本规定规定了交流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和规定,并提供了必要数据和计算公式。合用于新建110kV、220kV、330kV、500kV和750kV交流输电线路设计,对已建线路改造和扩建项目,可依照详细状况和运营经验参照本规定设计。2规范性引用文献下列文献中条款通过本原则引用而成为本规定条款。凡是注日期引用文献,其随后所有修改单(不涉及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合用于本规定,然而,勉励依照本规定达到合同各方研究与否可使用这些文献最新版本。GB15707-1995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

GB700-88碳素构造钢

GB/T1591-94低合金构造钢

GB3098.1-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栓、螺钉和螺柱

GB3098.2-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母

GB50009-建筑构造荷载规范()

GB1200-88镀锌钢绞线

GB0017-钢构造设计规范

GB50010-混凝土构造设计规范

GB7349-高压架空输电线、变电站无线电干扰测量办法

GB3096-93都市区域环境噪声原则

GB50007-建筑地基基本设计规范

DL/T~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DL/T5217-220~500kV紧凑型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

DL/T5154-架空送电线路杆塔构造设计技术规定

DL/T5919-架空送电线路基本设计技术规定

DL/T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DL/T621-1997交流电气装置接地

DL/T864-标称电压高于1000V交流架空线路用复合绝缘子使用导则

DL409-199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某些)

Q/GDW102-75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暂行技术规定

HJ/T24-1998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符号下列术语和定义、符号合用于本规定。3.1术语和定义3.1.1架空输电线路overheadtransmissionlin架设于地面上,空气绝缘电力线路。3.1.2弱电线路telecommunicationlin泛指各种电信号通信线路。

3.1.3大跨越largecrossin线路跨越通航江河、湖泊或海峡等,因档距较大(在1000m以上)或杆塔较高(在100m以上),导线选型或杆塔设计需特殊考虑,且发生故障时严重影响航运或修复特别困难耐张段。3.1.4中、重冰区medium-heavyicingare

设计冰厚为10~20mm地区。3.1.5基本风速referencewindspee按沿线气象台站10m高度处10min平均风速观测数据,经概率记录得出50(30)年一遇最大值后拟定风速。3.1.6稀有风速,稀有覆冰rarewindspeed,rareicethicknee依照历史上记录存在,并明显地超过历年记录频率曲线严重大风、覆冰。3.1.7耐张段sectio两耐张杆塔间线路某些。3.1.8平均运营张力everydaytensio年平均气温状况下,弧垂最低点导线或地线张力。3.1.9等值附盐密度(简称等值盐密)equivalentsaltdepositdensity(ESDD溶解后具备与从给定绝缘子绝缘体表面清洗自然沉积物溶解后相似电导率氯化钠总量除以表面积,普通表达为mg/cm²。3.1.10不溶物密度(简称灰密)non-solubledepositdensity(NSDD)从给定绝缘子绝缘体表面清洗非可溶性残留物总量除以表面积,普通表达为mg/cm²。3.1.11重力式基本weightingfoundatio基本上拔稳定重要靠基本重力,且其重力不不大于上拔力原则值基本。3.1.12钢筋混凝土杆reinforcedconcretepol钢筋混凝土杆是普通混凝土杆、某些预应力混凝土杆及预应力混凝土杆总称。3.1.13居民区residentialare工业公司地区、港口、码头、火车站、城乡等人口密集区。3.1.14非居民区non-residentialare上述居民区以外地区,均属非居民区。虽然时常有人、有车辆或农业机械到达,但未遇房屋或房屋稀少地区,亦属非居民区。3.1.15交通困难地区difficulttransportare车辆、农业机械不能到达地区。3.1.16间隙electricalclearanc线路任何带电某些与接地某些最小距离。3.1.17对地距离groundclearanc线路任何带电某些与地面之间最小距离。3.1.18保护角shieldingangl在杆塔处地线垂直平面与通过导、地线平面之间夹角。3.2符号:A1-绝缘子串承受风压面积计算值,m2;

As-构件承受风压面积计算值,m2;

D-导线水平线间距离,m;

DP-导线间水平投影距离,m;

DX-导线三角排列等效水平线间距离,m;

DZ-导线间垂直投影距离,m;

d-导线或地线外径或覆冰时计算外径;分裂导线取所有子导线外径总和,mm;

fc-导线最大弧垂,m;

fa-地基承载力特性值,kPa;

H-海拔高度,km;

Ka-放电电压海拔修正系数;

Kc-导、地线设计安全系数;

Ke-绝缘子爬电距离有效系数;

Ki-悬垂绝缘子串系数;

KI-绝缘子机械强度安全系数;

L-档距,m;

Lk-悬垂绝缘子串长度,m;

Lo-单片悬式绝缘子几何爬电距离,cm;或杆件计算长度;

Lp-杆塔水平档距,m;

m-海拔修正因子;

m1-特性指数;

n-每串绝缘子所需片数;

nH-高海拔地区每串绝缘子所需片数;

R-构造构件抗力设计值;

S-导线与地线间距离,m;

SGk—重力荷载原则值效应;

SQik—第i项可变荷载原则值效应

T-绝缘子承受最大使用荷载、断线、断联荷载或常年荷载,kN;

Tmax-导、地线在弧垂最低点最大张力,N;TP-导、地线额定抗拉力,N;

TR-绝缘子额定机械破坏负荷,kN;Um-系统最高运营电压:kV;

Un-系统标称电压,kV;

Us-操作过电压,kV;

Wi-绝缘子串风荷载原则值,kN;

Wo-基准风压原则值,kN/m;

Ws-杆塔风荷载原则值,kN;

Wx-垂直于导线及地线方向水平风荷载原则值,kN;α-风压不均匀系数;βc-导线及地线风荷载调节系数;βz-杆塔风荷载调节系数;θ-风向与导线或地线方向之间夹角,度;λ-泄漏比距,cm/kV;μs-构件体型系数;μsc-导线或地线体形系数;ψ-可变荷载组合系数;γrf-地基承载力调节系数。4总则4.1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应贯彻国家基本建设方针和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可靠、先进合用、经济合理、资源节约、环境和谐、符合国情。4.2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地区特点,积极慎重地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推广采用节能、降耗、环保先进技术和产品。4.3在架空输电线路设计中,除应执行本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标、电力行业原则和公司原则关于规定,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颁发强制性条文。4.4按照《建筑构造可靠度设计统一原则》规定,对重要送电线路提高一种安全级别,即对110-330千伏采用二级,对±500kV、500、750千伏采用一级,杆塔构造重要性系数取1.1-1.2。4.5本规定依照输电线路重要性按电压级别将线路分为三类:一类:750kV,500kV,重要330kV;二类:330kV,重要220kV;三类:220kV及110kV。4.6编写本规定条款时所使用助动词见附录H。5途径5.1途径选取应采用卫片、航片、全数字照相测量系统等新技术,必要时可采用地质遥感技术,综合考虑线路长度、地形地貌、城乡规划、环保、交通条件、运营和施工等因素,进行多方案技术比较,使途径走向安全可靠,经济合理。5.2途径选取应尽量避开军事设施、大型工矿公司及重要设施等,符合城乡规划,并尽量减少对地方经济发展影响。5.3途径选取应尽量避开不良地质地带和采动影响区[MS1],当无法避让时,应采用必要办法;途径选取应尽量避开重冰区及影响安全运营其她地区;应尽量避开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5.4途径选取应考虑对邻近设施如电台、机场、弱电线路等互相影响。5.5途径选取宜接近既有国道、省道、县道及乡镇公路,改进交通条件,以便施工和运营。5.6应依照大型发电厂和枢纽变电所总体布置统一规划进出线,两回或多回路相邻线路通过经济发达地区或人口密集地段时,应统一规划。规划中两回或多回同行线路,在途径狭窄地段宜采用同杆塔架设。5.7耐张段长度,单导线线路不适当不不大于5km;两分裂导线线路不适当不不大于10km;三分裂导线及以上线路不适当不不大于20km。如运营、施工条件允许,耐张段长度可恰当延长。在耐张段长度超过上述规定期应考虑防串倒办法。在高差或档距相差非常悬殊山区或重冰区等运营条件较差地段,耐张段长度应恰当缩短。5.8选取途径和定位时,应注意限制使用档距和相应高差,避免浮现杆塔两侧大小悬殊档距,当无法避免时应采用必要办法,提高安全度。5.9与大跨越连接输电线路,应结合大跨越选点方案,通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拟定。6气象条件6.1设计气象条件,应依照沿线气象资料数理记录成果,参照附近已有线路运营经验拟定,基本风速、基本冰厚按如下重现期拟定。750kV输电线路50年500kV输电线路及其大跨越50年110kV~330kV输电线路及其大跨越30年如沿线气象与附录A(原则附录)典型气象区接近,宜采用典型气象区所列数值。6.2拟定基本风速时,应按本地气象台、站10min时距平均年最大风速为样本,并宜采用极值Ⅰ型分布模型概率记录分析。记录风速样本,应取如下高度:110kV~750kV输电线路离地面10各级电压大跨越离历年大风季节平均最低水位10m6.3对山区输电线路,宜采用记录分析和对比观测等办法,由邻近地区气象台、站气象资料推算山区最大基本风速,并结合实际运营经验拟定。如无可靠资料,宜将附近平原地区记录值提高10%选用。6.4110kV~330kV输电线路基本风速,不适当低于23.5m/s;500kV~750kV输电线路,基本风速不适当低于27m/s。6.5设计基本冰厚普通划提成轻冰区10mm及如下中冰区不不大于10mm不大于20mm重冰区20mm及以上6.6拟定设计基本冰厚时,应依照输电线路重要性恰当提高重要线路荷载水平,宜将500kV以上线路,都市供电重要线路和电气化铁路供电专用线路提高一种冰厚级别,普通宜增长5mm;对中冰区必要时还宜按稀有覆冰条件进行验算。地线覆冰厚度应比导线增长5~10mm。6.7应加强对沿线已建线路设计、运营状况调查,并在初步设计文献中以单独章节对调查成果予以阐述(风灾、冰灾、雷害、污闪、地质灾害、鸟害等)。6.8充分考虑特殊地形、微气象条件影响,尽量避开重冰区及易发生导线舞动地区。途径必要通过重冰区或导线易舞动地区时,应进行相应防冰害或防舞动设计,恰当提高线路机械强度,局部易舞区段在线路建设时安装防舞装置等办法。输电线路位于河岸、湖岸、山峰以及山沟口等容易产生强风地带时,其最大基本风速应较附近普通地区恰当增大。对易复冰、风口、高差大地段,宜缩短耐张段长度,杆塔使用条件应恰当留有裕度。对于相对高耸、山区风道、垭口、抬升气流迎风坡、较易覆冰等微地形区段,以及相对高差较大、持续上下山等局部地段线路应加强抗冰灾害能力。6.9拟定大跨越基本风速,如无可靠资料,宜将附近陆上输电线路风速记录值换算到跨越处历年大风季节平均最低水位以上10m处,并增长10%,然后考虑水面影响再增长10%后选用。大跨越基本风速不应低于相连接陆上输电线路基本风速。必要时还宜按稀有风速条件进行验算。6.10大跨越基本冰厚,除无冰区外,宜较附近普通输电线路最大基本覆冰增长5mm。必要时对大跨越和重冰区输电线路,还宜按稀有覆冰条件进行验算。6.11设计用年平均气温,应按如下办法拟定。

如地区年平均气温在3℃~17℃之内,取与年平均气温值邻近5倍数值;

地区年平均气温不大于3℃和不不大于17℃时,分别按年平均气温减少3℃和5℃后,取与此数邻近5倍数值。6.12安装工况风速应采用10m/s,无冰,并宜按下列规定采用同步气温:(1)最低气温为-40℃地区,宜采用-15℃;(2)最低气温为-20℃地区,宜采用-10℃;(3)最低气温为-10℃地区,宜采用-5℃;(4)最低气温为-5℃地区,宜采用0℃。6.13雷电过电压工况气温宜采用15℃,当基本风速折算到导线平均高度处其值不不大于等于35m/s

时雷电过电压工况风速取15m/s,否则取10m/s;校验导线与地线之间距离时,风速应采用无风,

且无冰。6.14操作过电压工况气温可采用年平均气温,风速取基本风速折算到导线平均高度处值50%,

但不适当低于15m/s,且无冰。6.15带电作业工况风速可采用10m/s,气温可采用15℃,且无冰。7导线和地线7.1输电线路导线截面,宜按照系统需要依照经济电流密度选取;也可按系统输送容量,结合不

同导线材料进行比选,通过年费用最小法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拟定。7.2输电线路导线截面和分裂型式应满足电晕、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等规定。海拔不超过1000m

地区,采用现行国标中钢芯铝绞线外径不不大于表1所列数值,可不必验算电晕。表1可不必验算电晕导线最小外径(海拔不超过1000m)7.3大跨越导线截面宜按容许载流量选取,其容许最大输送电流与陆上线路相配合,并通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拟定。7.4距输电线路边相导线投影外20m处,80%时间,80%置信度,频率0.5MHz时无线电干扰限值不

应超过表2规定。表2无线电干扰限值7.5距输电线路边相导线投影外20m处,湿导线条件下可听噪声值不应超过表3规定。表3可听噪声限值7.6验算导线容许载流量时,导线容许温度:钢芯铝绞线和钢芯铝合金绞线普通采用+70℃,必要时可采用+80℃;大跨越可采用+90℃;钢芯铝包钢绞线(涉及铝包钢绞线)可采用+80℃(大跨越可采用+100℃),或经实验决定;镀锌钢绞线可采用+125℃。环境气温宜采用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风速采用0.5m/s(大跨越采用0.6m/s);太阳辐射功率密度采用0.1W/cm2。7.7导、地线在弧垂最低点设计安全系数不应不大于2.5,悬挂点设计安全系数不应不大于2.25。地线设计安全系数,宜不不大于导线设计安全系数。导、地线在弧垂最低点最大张力,应按下式计算:(1)式中:Tmax-导、地线在弧垂最低点最大张力,N;Tp-导、地线额定抗拉力,N;Kc-导、地线设计安全系数。架设在滑动线夹上导、地线,还应计算悬挂点局部弯曲引起附加张力。

在稀有风速或稀有覆冰气象条件时,导线弧垂最低点最大张力,不应超过其拉断力70%。导线悬挂点最大张力,不应超过其拉断力77%。7.8地线应满足电气和机械使用条件规定,可选用镀锌钢绞线或复合型绞线,若有通信规定,应选用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验算短路热稳定期,地线容许温度:钢芯铝绞线和钢芯铝合金绞线可采用+200℃;钢芯铝包钢绞线(涉及铝包钢绞线)可采用+300℃;镀锌钢绞线可采用+400℃;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容许温度应采用产品实验保证值。计算时间和相应短路电流值应依照系统状况决定。地线选用镀锌钢绞线时与导线配合不适当不大于表4规定。表4地线采用镀锌钢绞线时与导线配合表7.9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设计安全系数,宜不不大于导线设计安全系数。OPGW选取应满足电气和机械使用条件规定,对短路电流热容量和耐雷击性能需进行校验。计算时间和相应短路电流值应依照系统条件决定。7.10导、地线防振办法7.11铝钢截面比不不大于4.29钢芯铝绞线或镀锌钢绞线,其平均运营张力上限和相应防振办法,应符合表5规定。如有近年运营经验可不受表5限制。表5导、地线平均运营张力上限和防振办法四分裂及以上导线采用阻尼间隔棒时,档距在500m及如下可不再采用其他防振办法。阻尼间隔棒宜不等距、不对称布置,导线最大次档距不适当不不大于70m,端次档距宜控制在28~35m。7.12对第7.10.1以外导、地线、其容许平均运营张力上限及相应防振办法,应依照本地运营经验拟定,也可采用制造厂提供技术资料。必要时通过实验拟定。7.13大跨越导、地线防振办法,宜采用防振锤、阻尼线或阻尼线加防振锤方案,同步分裂导线宜采用阻尼间隔棒,详细设计方案可参照运营经验或通过实验拟定。7.14线路通过导线易发生舞动地区时应采用或予留防舞办法,详细方案可通过运营经验或通过实验拟定。7.15导、地线架设后塑性伸长,应按制造厂提供数据或通过实验拟定,塑性伸长对弧垂影响宜采用降温法补偿。如无资料,镀锌钢绞线塑性伸长可采用1×10-4;并减少温度10℃补偿;钢芯铝绞线塑性伸长及降温值可采用表6所列数值。表6钢芯铝绞线塑性伸长及降温值对大铝钢截面比钢芯铝绞线或钢芯铝合金绞线应由制造厂家提供塑性伸长值或降温值。7.16悬垂线夹、间隔棒、防振锤等处导线上动弯应变应不不不大于符合表7所列值。表7导线微风振动许用动弯应变表单位为µε8绝缘子和金具8.1绝缘子机械强度安全系数,不应不大于表8所列数值。双联及以上多联绝缘子串应验算断一

联后机械强度,其荷载及安全系数按断联状况考虑。表8绝缘子机械强度安全系数绝缘子尚应满足正常运营状况常年荷载状态下安全系数不不大于4.0。

绝缘子机械强度安全系数KI应按下式计算:(2)式中:

TR-绝缘子额定机械破坏负荷,kN;

T-分别取绝缘子承受最大使用荷载、断线、断联荷载或常年荷载,kN。

常年荷载是指年平均气温条件下绝缘子所承受荷载。断线、断联气象条件是无风、无冰、最低气温月最低平均气温。设计悬垂串时导、地线张力可按本规定第12.1.5条规定取值。8.2采用黑色金属制造金具表面应热镀锌或采用其她相应防腐办法。8.3金具强度安全系数不应不大于下列数值:最大使用荷载状况2.5断线、断联状况1.58.4330kV及以上线路绝缘子串及金具应考虑均压和防电晕办法。有特殊规定需要另行研制或采用非原则金具时,应经实验合格后方可使用。8.5地线绝缘时宜使用双联绝缘子串。8.6与横担连接第一种金具应转动灵活且受力合理,其强度应高于串内其她金具强度。8.7330kV及以上输电线路悬垂V串两肢之间夹角一半可比最大风偏角小5o~10o,或通过实验确

定。

8.8线路宜合理选取线路走向和途径避开易舞区,无法避让时应采用恰当缩短档距,恰当提高线路机械强度,局部易舞区段在线路建设时安装防舞装置等办法。

8.9使用复合绝缘子时,应综合考虑线路防雷、防风偏、防鸟害等项性能,必要时采用防鸟害办法,城区设计应慎用玻璃绝缘子。9绝缘配合、防雷和接地9.1110kV~750kV输电线路绝缘配合,应使线路能在工频电压、操作过电压、雷电过电压等各种条件下安全可靠地运营。9.2在海拔高度1000m如下地区,操作过电压及雷电过电压规定悬垂绝缘子串绝缘子片数,不应少于表9数值。耐张绝缘子串绝缘子片数应在表9基本上增长,对110kV~330kV输电线路增长1片,对500kV输电线路增长2片,对750kV输电线路不需增长片数。表9操作过电压及雷电过电压规定悬垂绝缘子串至少片数为保持高塔耐雷性能,全高超过40m有地线杆塔,高度每增长10m,应比表9增长1片相称于高度

为146mm绝缘子,全高超过100m杆塔,绝缘子片数应依照运营经验结共计算拟定。由于高杆塔而增长绝缘子片数时,雷电过电压最小间隙也应相应增大;750kV杆塔全高超过40m时,可依照实际状况进行验算,拟定与否需要增长绝缘子和间隙。9.3绝缘配备应以审定污区别布图为基本,并结合线路附近污秽和发展状况,综合考虑环境污秽变化因素,选取适当绝缘子型式和片数,恰当留有裕度。对于0、Ⅰ级污区,可提高一级绝缘配备;对于Ⅱ、Ⅲ级污区,宜按中、上限配备;应在选线阶段尽量避让Ⅳ级污区,如不能避让,应采用办法满足污秽规定。9.4绝缘配合设计可采用泄漏比距法,也可采用污耐压法选取适当绝缘子型式和片数。原则分级见附录B。

当采用泄漏比距法时,绝缘子片数由下式拟定:(3)式中:

-每串绝缘子所需片数;

λ-泄漏比距,cm/kV;

Un-系统标称电压,kV;

Lo-单片悬式绝缘子几何爬电距离,cm;

Ke-绝缘子爬电距离有效系数,重要由各种绝缘子几何爬电距离在实验和运营中提高污秽耐压有效性来拟定;并以XP-70、XP-160型绝缘子为基本,其Ke值取为1。Ke应由实验拟定。9.5通过污秽地区输电线路,耐张绝缘子串片数按第9.3条规定选取并已达到第9.2条规定片数时,可不再比悬垂绝缘子串增长。耐张绝缘子串自洁性能较好,在同一污区,其泄漏比距依照运营经验较悬垂绝缘子串可恰当减少。9.6在轻、中污区(II级及如下),复合绝缘子爬电距离不适当不大于盘型绝缘子;在重污区(III级及以上),其爬电距离不应不大于盘型绝缘子最小规定值3/4;瓷棒绝缘子爬电距离应不不大于盘型绝缘子。用于220kV及以上输电线路复合绝缘子两端都应加均压环,其有效绝缘长度需满足雷电过电压规定。9.7高海拔地区污秽绝缘子闪络电压,随着海拔升高或气压减少而变化,悬垂绝缘子串片数,宜按下式进行修正。(4)式中:nH-高海拔地区每串绝缘子所需片数;

H-海拔高度,km;m1-特性指数,它反映气压对于污闪电压影响限度,由实验拟定。各种绝缘子m1参照值见附录C。9.8在海拔不超过1000m地区,带电某些与杆塔构件(涉及拉线、脚钉等)间隙,在相应风偏条件下,不应不大于表10、11所列数值。表10110~500kV带电某些与杆塔构件最小间隙单位为m表11750kV带电某些与杆塔构件最小间隙单位为m9.9在海拔高度1000m如下地区,为便利带电作业,带电某些对杆塔接地某些校验间隙不应不大于表11所列数值。表12为便利带电作业,带电某些对杆塔与接地某些校验间隙对操作人员需要停留工作部位,还应考虑人体活动范畴30~50cm。

校验带电作业间隙时,应采用下列计算条件:气温+15℃,风速10m/s。9.10海拔高度不超过1000m地区,在塔头构造布置时,相间操作过电压相间最小间隙和档距中考

虑导线风偏工频电压和操作过电压相间最小间隙,不适当不大于表13所列数值。表13工频电压、操作过电压相间最小间隙(5)式中:

H-海拔高度,m;

m-海拔修正因子,工频、雷电电压修正因子m=1.0;操作过电压修正因子见图1中曲线a、c。

如因高海拔而需增长绝缘子数量,则表13所列雷电过电压最小间隙也应相应增大。图1海拔修正因子图中:

a-相对地绝缘;

b-纵向绝缘;

c-相间绝缘;

d-棒-板间隙。9.12输电线路防雷设计,应依照线路电压、负荷性质和系统运营方式,结合本地已有线路运营经验,地区雷电活动强弱、地形地貌特点及土壤电阻率高低等状况,在计算耐雷水平后,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采用合理防雷方式。

各级电压输电线路,采用下列保护方式:(1)110kV输电线路宜沿全线架设地线,在年平均雷暴日数不超过15或运营经验证明雷电活动轻微地区,可不架设地线。无地线输电线路,宜在变电所或发电厂进线段架设1km~2km地线。(2)年平均雷暴日数超过15地区220kV~330kV输电线路应沿全线架设地线,山区宜架设双地线。

(3)500kV~750kV输电线路应沿全线架设双地线9.13杆塔上地线对边导线保护角,对于同塔双回直线塔,750kV、500kV和220kV对中相保护角均不不不大于0°,110kV线路均不不不大于10°,钢管杆不不不大于20°;对于单回路,500kV~750kV线路避雷线对导线保护角按不不不大于10°,330kV及如下其他线路(含钢管杆)宜不大于15°;单地线线路宜不大于25°。

杆塔上两根地线之间距离,不应超过地线与导线间垂直距离5倍。

在普通档距档距中央,导线与地线间距离,应按下式校验(计算条件为:气温+15℃,无风、无冰)。S≥0.012L+1(6)式中:

S-导线与地线间距离,m;

L-档距,m。9.14有地线杆塔应接地。在雷季干燥时,每基杆塔不连地线工频接地电阻,不适当不不大于表14所列数值。土壤电阻率较低地区,如杆塔自然接地电阻不不不大于表14所列数值,可不装设人工接地体。表14有地线线路杆塔工频接地电阻小接地电流系统在居民区无地线钢筋混凝土杆和铁塔应接地,其接地电阻不适当超过30Ω。9.15线路通过直流接地极附近时,要考虑接地极对铁塔、基本影响。9.16钢筋混凝土杆铁横担、地线支架、爬梯等铁附件与接地引下线应有可靠电气连接。运用钢筋兼作接地引下线钢筋混凝土电杆,其钢筋与接地螺母、铁横担或地线支架之间应有可靠电气连接。外敷接地引下线可采用镀锌钢绞线,其截面应按热稳定规定选用,且不应不大于25mm2。接地体引出线截面不应不大于50mm2并应进行热稳定验算。引出线表面应进行有效防腐解决,如热镀锌。9.17通过耕地输电线路,其接地体应埋设在耕作深度如下。位于居民区和水田接地体应敷设成环形。9.18采用绝缘地线时,应限制地线上电磁感应电压和电流,并选用可靠地线间隙,以保证绝缘地线安全运营。

对绝缘地线长期通电接地引线和接地装置,必要校验其热稳定和人身安全防护办法。10导线布置10.1导线线间距离应按下列规定并结合运营经验拟定10.2对1000m如下档距,水平线间距离宜按下式计算:(7)表15ki系数式中:ki-悬垂绝缘子串系数,见表15;

D-导线水平线间距离,m;Lk-悬垂绝缘子串长度,m;

U-输电线路标称电压,kV;fc-导线最大弧垂,m。

普通状况下,使用悬垂绝缘子串杆塔,其水平线间距离与档距关系,可采用附录C所列数值。10.3导线垂直排列垂直线间距离,宜采用公式8计算成果75%。使用悬垂绝缘子串杆塔,其

垂直线间距离不适当不大于表16所列数值。表16使用悬垂绝缘子串杆塔最小垂直线间距离10.4导线三角排列等效水平线间距离,宜按下式计算:(8)式中:Dx-导线三角排列等效水平线间距离(m);Dp-导线间水平投影距离(m);Dz-导线间垂直投影距离(m)。10.5覆冰地区上下层相邻导线间或地线与相邻导线间水平偏移,如无运营经验,不适当不大于表17所列数值。表17上下层相邻导线间或地线与相邻导线间水平偏移单位为m设计冰厚0mm地区可不设水平偏移。设计冰厚5mm地区,上下层相邻导线间或地线与相邻导线间水平偏移,可依照运营经验参照表17恰当减少。双回路及多回路杆塔,不同回路不同相导线间水平或垂直距离,应比本规定第10.1条规定增长0.5m。10.6线路换位作用是为了减少电力系统正常运营时不平衡电流和不平衡电压,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电力网中,长度超过100km输电线路均宜换位。换位循环长度不适当不不大于200km。如一种变电所某级电压每回出线虽不大于100km,但其总长度超过200km,可采用换位或变换各回输电线路相序排列办法来平衡不对称电流。对于∏接线路应校核不平衡度,必要时设立换位。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力网,为减少中性点长期运营中电位,可用换位或变换输电线路相序排列办法来平衡不对称电容电流。11杆塔型式11.1杆塔类型

杆塔按其受力性质,分为悬垂型、耐张型杆塔。悬垂型杆塔分为悬垂直线和悬垂转角杆塔;耐张型杆塔分为耐张直线、耐张转角和终端杆塔。杆塔按其回路数,分为单回路、双回路和多回路杆塔。单回路导线既可水平排列,也可三角排列或垂直排列,水平排列方式可减少杆塔高度,三角排列方式可减小线路走廊宽度;双回路和多回路杆塔导线可按垂直排列,必要时可考虑水平和垂直组合方式排列,但在覆冰地区,要考虑相邻垂直相间保持一定水平偏移。11.2杆塔外形规划

杆塔外形规划与构件布置应按照导线和地线排列方式,以构造简朴、受力均衡、传力清晰、外形美观为原则,同步结合杆塔材料、运营维护、施工办法、制造工艺等因素在充分进行设计优化基本上选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设计方案。11.3杆塔使用原则11.4对不同类型杆塔选用,应根据线路途径特点,按照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维护以便和有助于环保原则进行。对于山区线路杆塔,应根据地形特点,配合高低基本,采用全方位长短腿构造型式。11.5在平地和丘陵等便于运送和施工非农田和非繁华地段,可因地制宜地采用拉线杆塔和钢筋混凝土杆。11.6对于线路走廊拆迁或清理费用高以及走廊狭窄地带,宜采用导线三角形或垂直排列杆塔,并考虑V型、Y型和L型绝缘子串使用也许性,在满足安全性和经济性基本上减小线路走廊宽度。

非重冰区线路还宜结合远景规划,采用双回路或多回路杆塔;重冰区线路宜采用单回路导线水平排列杆塔;城区或市郊线路可采用钢管杆。对林区和林地地段线路,宜按树木自然生长高度,采用高跨杆塔型式。11.7对于悬垂直线杆塔,如需要兼小角度转角,且不增长杆塔头部尺寸时,其转角度数不适当不不大于5°。悬垂转角杆塔转角度数,对330kV及如下线路杆塔不适当不不大于10°;对500kV及以上线路杆塔不适当不不大于20°。11.8具备转动横担或变形横担杆塔不应用于居民区、检修困难山区、重冰区、交叉跨越点以及两侧档距或标高相差较大,容易发生误动作杆塔塔位。12杆塔荷载及材料12.1杆塔荷载

12.1.1荷载分类a)永久荷载:导线及地线、绝缘子及其附件、杆塔构造、各种固定设备、基本、以及土石方等重力荷载;拉线或纤绳初始张力,土压力及预应力等荷载。b)可变荷载:风和冰(雪)荷载;导线、地线及拉线张力;安装检修各种附加荷载;构造变形引起次生荷载以及各种振动动力荷载。12.1.2荷载作用方向a)杆塔作用荷载普通分解为:横向荷载、纵向荷载和垂直荷载。b)悬垂型杆塔应计算与铁塔线路方向轴线成0°、45°(或60°)及90°三种基本风速风向;普通耐张型杆塔可只计算90°一种风向;终端杆塔除计算90°风向外,还需计算0°风向;悬垂转角杆塔和小角度耐张转角杆塔还应考虑与导、地线张力横向分力相反风向;特殊杆塔应计算最不利风向。12.1.3各类杆塔均应计算线路正常运营状况、断线(含分裂导线时纵向不平衡张力)状况和安装状况下荷载组合,必要潮流应验算地震等稀有状况。12.1.4各类杆塔正常运营状况,应计算下列荷载组合:a)基本风速、无冰、未断线(涉及最小垂直荷载和最大水平荷载组合)。b)最大覆冰、相应风速及气温、未断线。c)最低气温、无冰、无风、未断线(合用于终端和转角杆塔)。12.1.5悬垂型杆塔(不含大跨越直线塔)断线(含分裂导线纵向不平衡张力)状况和不均匀覆冰状况,应计算下列荷载组合:a)断线(含分裂导线纵向不平衡张力)状况、-5℃、有冰、无风荷载计算。同一档内,任意三分之一相导线有不平衡张力,地线未断。断任意一根地线,导线未断。断线张力可按表18覆冰率计算。表18导线、地线断线时覆冰率对于10mm及如下冰区导线、地线断线张力除应按表18覆冰率进行计算外,详细取值尚应满足:单导线取一相导线最大使用张力50%;双分裂导线纵向不平张力,对平丘及山地线路,应分别取一相导线最大使用张力40和50%,双分裂以上导线纵向不平衡张力,对平地、丘陵及山地线路,应分别取一相导线最大使用张力25%、35%、45%;地线取最大使用张力100%;垂直冰荷载取100%设计覆冰荷载。b)不均匀覆冰状况不均匀覆冰状况荷载按未断线、-5℃、有不均匀冰、10m/s风计算。不均匀覆冰产生不平衡张力覆冰率计算条件如表19所示:表19覆冰不平衡张力覆冰率计算条件对于10mm及如下轻冰区导线、地线覆冰不平衡张力除应按表19覆冰率进行计算外,详细取值应不低于下表20值。表20轻冰区覆冰不平衡张力取值表12.1.6耐张型杆塔断线(含分裂导线纵向不平衡张力)状况和不均匀覆冰状况,应计算下列荷载组合:

a)断线状况1)单回路杆塔在同一档内断任意两相导线(终端杆塔还应考虑作用一相或两相导线不利状况)、地线未断、无冰、无风。双回路及以上杆塔,在同一档内断任意三分之一相导线(终端杆塔还应考虑作用一相、两相或三相导线不利状况),地线未断、无冰、无风。

2)断任意一根地线、导线未断、无冰、无风。

3)断线状况时,所有导线和地线张力,均应分别取最大使用张力70%及100%。

b)不均匀覆冰状况

不均匀覆冰状况荷载按未断线、-5℃、有不均匀冰、10m/s风计算。不均匀覆冰产生不平衡张力覆冰率计算条件如表19所示,其取值按不不大于表20。12.1.7各类杆塔在断线状况下断线张力或纵向不平衡张力均应按静态荷载计算。

12.1.8各类杆塔安装状况,应按10m/s风速、无冰、相应气温气象条件下考虑下列荷载组合:

a)悬垂型杆塔安装荷载:1)提高导线、地线及其附件时作用荷载。涉及提高导、地线、绝缘子和金具等重量(普通按2.0倍计算)和安装工人和工具附加荷载,提高时应考虑动力系数1.1,附加荷载可按表21选用。表21附加荷载原则值单位为kN2)导线及地线锚线作业时作用荷载。锚线对地夹角普通应不不不大于20°,正在锚线相张力应考虑动力系数1.1。挂线点垂直荷载取锚线张力垂直分量和导、地线重力和附加荷载之和,纵向不平衡张力分别取导、地线张力与锚线张力纵向分量之差.b)耐张型杆塔安装荷载:1)导线及地线荷载:锚塔:锚地线时,相邻档内导线及地线均未架设;锚导线时,在同档内地线已架设。紧线塔:紧地线时,相邻档内地线已架设或未架设,同档内导线均未架设;紧导线时,同档内地线已架设,相邻档内导线已架设或未架设。2)暂时拉线所产生荷载:

锚塔和紧线塔均容许计及暂时拉线作用,暂时拉线对地夹角不应不不大于45°,其方向与导、地线方向一致,暂时拉线普通可平衡导、地线张力30%。500kV及以上杆塔,对四分裂导线暂时拉线按平衡导线张力原则值30kN考虑,六分裂及以上导线暂时拉线按平衡导线张力原则值40kN考虑,地线暂时拉线按平衡地线张力原则值5kN考虑。3)线牵引绳产生荷载:紧线牵引绳对地夹角普通按不不不大于20°考虑,计算紧线张力时应计及导、地线初伸长、施工误差和过牵引影响。4)安装时附加荷载:可按表20选用。c)导线、地线架设顺序,普通考虑自上而下地逐相(根)架设。d)与水平面夹角不不不大于30度、并且可以上人铁塔构件,应能承受设计值1000N人重荷载,此时,不与其她荷载组合。12.1.9双回路及多回路杆塔,应按实际需要,考虑分期架设状况。12.1.10终端杆塔应计及变电所(或升压站)一侧导线及地线已架设或未架设状况。12.1.11计算曲线型铁塔时,应考虑沿高度方向不同步浮现最大风速不利状况。12.1.12位于基本地震烈度为七度及以上地区混凝土高塔和位于基本地震烈度为九度及以上地区各类杆塔均应进行抗震验算。12.1.13外壁坡度不大于2%园筒形构造或圆管构件,应依照雷诺数Re不同状况进行横风向风振(旋涡脱落)校核。12.1.14导线及地线风荷载原则值,应按下式计算:(9)(10)式中:Wx-垂直于导线及地线方向水平风荷载原则值,kN;α-风压不均匀系数,应依照设计基本风速,按照表21拟定;βc-500kV和750kV线路导线及地线风荷载调节系数,仅用于计算作用于杆塔上导线及地线风荷载(不含导线及地线张力弧垂计算和风偏角计算),βc应按照表21拟定;其他电压级线路βc取1.0;µ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基准高度为10m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表24规定拟定;µSC-导线或地线体型系数:线径不大于17mm或覆冰时(无论线径大小)应取µSC=1.2;线径不不大于或等于17mm,µSC=1.1;d-导线或地线外径或覆冰时计算外径;分裂导线取所有子导线外径总和,m;Lp-杆塔水平档距,m;θ-风向与导线或地线方向之间夹角,度;Wo-基准风压原则值,kN/m2,应依照基准高度风速V(m/s)计算。导地线覆冰风荷载考虑覆冰后风荷载增大系数:10mm冰区取1.2;表22风压不均匀系数α和导地线风载调节系数βc校验杆塔电气间隙时,档距不大于200m取0.8,档距不不大于600m时取0.61,档距在200m~600m之间风压

不均匀系数α采用式11计算。(11)式中:Lh-杆塔水平档距,m。

按照以上公式,风压不均匀系数α随水平档距变化取值如下表23。表23风压不均匀系数α随水平档距变化取值12.1.15杆塔风荷载原则值,应按下式计算:(12)式中:Ws-杆塔风荷载原则值(kN);µs、As-分别为构件体型系数和承受风压投影面积计算值,m2,体型系数µs按现行国家规范《建筑构造荷载规范》(GB50009-)拟定;βz-杆塔风荷载调节系数。对杆塔自身,当杆塔全高不超过60m时,应按照表23对全高采用一种系数;当杆塔全高超过60m时,应按现行国家规范《建筑构造荷载规范》(GB50009-)采用由下到上逐段增大数值,但其加权平均值对自立式铁塔不应不大于1.6。对单柱拉线杆塔不应不大于1.8。对基本,当杆塔全高不超过50m时,应取1.0;50m及以上时,应取1.3。杆塔覆冰风荷载考虑覆冰增大系数取1.5。表24杆塔风荷载调节系数βz(用于杆塔自身)12.1.16绝缘子串风荷载原则值,应按下式计算:(13)式中:WI-绝缘子串风荷载原则值,kN;AI-绝缘子串承受风压面积计算值,m2。12.1.17对于平坦或稍有起伏地形,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应依照地面粗糙度类别按表25规定拟定。表25风压高度变化系数µZ注:地面粗糙度类别:

A类指近海面和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

B类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乡镇和都市郊区;

C类指有密集建筑群都市市区;

D类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都市市区。12.2构造材料12.2.1钢材材质应依照构造重要性、构造形式、连接方式、钢材厚度和构造所处环境及气温等条件进行合理选取。钢材级别普通采用Q235、Q345、Q390和Q420,有条件时也可采用Q460。钢材质量应分别符合现行国标《碳素构造钢》GB/T700和《低合金构造钢》GB/T1591规定。12.2.2钢材质量级别:所有杆塔构造钢材均应满足B级钢质量规定。12.2.3T形、十字形、角接接头或厚度方向受力焊接构件,其翼缘板厚度等于或不不大于40mm时,宜采用抗层状扯破Z向钢材,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标《厚度方向性能钢板》GB/T5313规定。12.2.4构造连接普通采用4.8、5.8、6.8、8.8级热浸镀锌螺栓和螺母,有条件时也可使用10.9级螺栓,其材质和机械特性应分别符合现行规范《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栓、螺钉和螺柱》GB/T3098.1和《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母粗牙螺纹》GB/T3098.2规定。12.2.5环形断面普通混凝土杆及预应力混凝土杆钢筋,宜按下列规定采用:a)普通钢筋宜采用HRB400级和HRB335级钢筋,也可采用HPB235级和RRB400级钢筋;b)预应力钢筋宜采用预应力钢丝,也可采用热解决钢筋。12.2.6环形断面普通混凝土杆和预应力混凝土杆混凝土强度级别应分别不低于C40和C50。其她混凝土预制构件不应低于C20。混凝土和钢筋强度原则值和设计值以及各项物理特性指标,应按现行国家规范《混凝土构造设计规范》GB50010-关于规定拟定。12.2.7钢材、螺栓和锚栓强度设计值,应按表26规定拟定。表26钢材、螺栓和锚栓强度设计值单位为N/mm212.2.8拉线宜采用镀锌钢绞线,其强度设计值,应按照表27规定拟定。表27镀锌钢绞线强度设计值单位为N/mm212.2.9拉线金具强度设计值,应取国标金具强度原则值或特殊设计金具最小实验破坏强度值除以1.8抗力分项系数拟定。13杆塔构造设计基本规定13.1基本计算规定13.2杆塔构造设计应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本极限状态设计法,构造构件可靠度采用可靠指标度量,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采用荷载代表值、材料性能原则值、几何参数原则值以及各种分项系数等表达。13.3构造极限状态是指构造或构件在规定各种荷载组合伙用下或在各种变形或裂缝限值条件下,满足线路安全运营临界状态。极限状态分为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a)承载力极限状态:构造或构件达到最大承载力或不适合继续承载变形;b)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构造或构件变形或裂缝等达到正常使用规定限值。13.4构造或构件强度、稳定和连接强度,应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规定,采用荷载设计值和材料强度设计值进行计算;构造或构件变形或裂缝,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规定,采用荷载原则值和正常使用规定限值进行计算。13.5承载能力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表达式13.6构造或构件承载力极限状态,应采用下列表达式:(14)式中:γo-构造重要性系数,按安全级别选定。一级:特别重要杆塔构造,γo不应不大于1.1;二级:各级电压线路各类杆塔,应取γo=1.0;三级:暂时使用各类杆塔,应取γo=0.9;γG-重力荷载分项系数,对构造受力有利时,γG不应不不大于1.0;不利时,应取γG=1.2;γQi-第i项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应取γQi=1.4;SGk-重力荷载原则值效应;SQik-第i项可变荷载原则值效应;

ψ-可变荷载组合系数,各级电压线路正常运营状况,应取ψ=1.0;220kV及以上送电线路断线状况和不均匀覆冰状况及各级电压线路安装状况,应取ψ=0.9;各级电压线路验算状况和110kV线路断线状况,应取ψ=0.75;R-构造构件抗力设计值。13.7构造或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应采用下列表达式:SGK+ψ∑SqiK≤C(15)式中:C-构造或构件裂缝宽度或变形规定限值,mm。13.8构造或构件承载力抗震验算,应采用下列表达式:γG·SGE+γEh·SEhk+γEV·SEVK+γEQ·SEQK+ψwE·Swk≤R/γRE(16)式中:γG-重力荷载分项系数,对构造受力有利时取1.0,不利时取1.2,验算构造抗倾覆或抗滑移时取0.9。γEh,γEV-水平、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应按表28规定采用;表28地震作用分项系数γEQ-导、地线张力可变荷载分项综合系数;SGE-重力荷载代表值效应;SEhK-水平地震作用原则值效应;SEVK-竖向地震作用原则值效应;SEQK-导、地线张力可变荷载代表值效应;SwK-风荷载原则值效应;ψWE-抗震基本组合中风荷载组合系数,可取0.3;γRE-承载力抗震调节系数,应按表29拟定。表29承载力抗震调节系数13.9杆塔构造基本规定13.10在荷载长期效应组合(无冰、风速5m/s及年平均气温)作用下,杆塔计算挠曲度(不涉及基本倾斜和拉线点位移),不应超过下列数值:a)悬垂直线无拉线单根钢筋混凝土杆及钢管杆5h/100b)悬垂直线自立式铁塔3h/100c)悬垂直线拉线杆塔杆(塔)顶4h/100d)悬垂直线拉线杆塔,拉线点如下杆(塔)身2H/100e)耐张转角及终端自立式铁塔7h/100注1:h为地面起至计算点高度,H为电杆拉线点至地面高度;注2:依照杆塔特点,设计应提出施工预偏规定。13.11在考虑荷载效应原则组合及长期效应组合影响下,普通和某些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正截面裂缝控制级别为三级,计算裂缝容许宽度分别为0.2mm及0.1mm。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正截面裂缝控制级别为二级,普通规定不浮现裂缝。13.12钢构造构件容许最大长细比: a)受压主材L0/r≤150

b)受压材K·L0/r≤200

c)辅助材K·L0/r≤250

d)受拉材(预拉力拉杆可不受长细比限制)L0/r≤400

式中:

K-构件长细比修正系数;L0-构件计算长度;

r-回转半径。13.13拉线杆塔主柱容许最大长细比:a)普通混凝土直线杆180b)预应力混凝土直线杆200c)耐张转角和终端杆160d)单柱拉线铁塔主柱800e)双柱拉线铁塔主柱11013.14杆塔铁件应采用热浸镀锌防腐,或采用其她等效防腐办法。防腐严重地区拉线棒尚应采用其她有效附加防腐办法。13.15受剪螺栓螺纹不应进入剪切面。当无法避免螺纹进入剪切面时,应按净面积进行剪切强度验算。受拉螺栓及位于横担、顶架等受振动部位螺栓应采用防松办法。接近地面塔腿和拉线上连接螺栓,宜采用防卸办法。14基本设计14.1基本型式选取,应结合线路沿线地质、施工条件和杆塔型式特点作综合考虑。14.2当有条件时,应优先采用原状土基本;地下水埋藏较深粘性土地区可采用掏挖基本。普通状况下,铁塔可以选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基本或混凝土基本;岩石地区可采用锚筋基本或岩石嵌固基本;软土地基可采用大板基本、桩基本或沉井基本;运送或浇制混凝土有困难地区,可采用预制装配式基本或金属基本;电杆及拉线宜采用预制装配式基本。14.3山区线路应采用全方位长短腿铁塔和不等高基本配合使用方案,按照不破坏或尽量少破坏原状地貌原则,保护自然环境,防止水土流失。14.4基本稳定、基本承载力采用荷载设计值进行计算;地基不均匀沉降、基本位移等采用荷载原则值进行计算。14.5基本上拔和倾覆稳定,应采用下列极限状态表达式:γf×TE≤A(γk、γS、γC、…)(17)式中:γf-基本附加分项系数,应按照表32规定拟定;TE-基本上拔或倾覆外力设计值;A(γk、γS、γC、…)—基本上拔或倾覆承载力函数;γk-几何参数原则值;γS、γC-土及混凝土重度设计值(取土及混凝土实际重度)。表30基本附加分项系数γf14.6基本底面压应力,应采用下列极限状态表达式:a)当轴心荷载作用时P≤fa/γrf(18)式中:P-基本底面处平均压应力设计值;fa-地基承载力特性值;γrf-地基承载力调节系数,宜取γrf=0.75。b)当偏心荷载作用时,除应按式18计算外,还应按下式计算Pmax≤1.2fa/γrf(19)式中:Pmax-基本底面边沿最大压应力设计值。14.7现浇基本混凝土强度级别不应低于C20级。14.8岩石基本地基应逐基鉴定。14.9基本埋深应不不大于0.5m,在季节性冻土地区,本地基土具备冻胀性时应不不大于土壤原则冻结深度,在近年冻土地区应遵循相应规范。14.10跨越河流或位于洪泛区基本,应收集水文地质资料,考虑冲刷作用,对也许被洪水沉没基本,尚应计及漂浮物撞击作用,并应采用恰当防护办法。14.11220kV及以上耐张型杆塔基本,当位于地震烈度为8度以上时,均应考虑地基液化也许性,并采用必要稳定地基或基本抗震办法。14.12转角塔、终端塔基本应采用预偏办法,预偏后基本顶面应在同一坡面上。15对地距离及交叉跨越15.1导线对地面、建筑物、树木、铁路、道路、河流、管道、索道及各种架空线路距离,应依照导线运营温度+40℃(若导线按容许温度+80℃设计时,导线运营温度取+50℃)状况或覆冰无风状况求得最大弧垂计算垂直距离,依照最大风状况或覆冰状况求得最大风偏进行风偏校验。计算上述距离,可不考虑由于电流、太阳辐射等引起弧垂增大,但应计及导线架线后塑性伸长影响和设计、施工误差。重冰区线路,还应计算导线覆冰不均匀状况下弧垂增大。大跨越导线弧垂应按导线实际可以达到最高温度计算。输电线路与原则轨距铁路、高速公路交叉,提高建设原则,宜采用独立耐张段,杆塔构造重要性系数应取1.1,应按验算覆冰条件和导线最高温度校核对被交叉跨越物间隙距离,如交叉档距超过200m,最大弧垂按导线温度计算时,导线温度应按不同规定取+70℃或+80℃计算。运营抢修特别困难局部区段线路,杆塔构造重要性系数应取1.1。15.2导线与地面距离,在最大计算弧垂状况下不应不大于表31所列数值。表31导线对地面最小距离单位为m导线与山坡、峭壁、岩石之间净空距离,在最大计算风偏状况下,不应不大于表32所列数值。表32导线与山坡、峭壁、岩石最小净空距离单位为m15.3输电线路通过居民区宜采用固定横担和固定线夹。15.4输电线路不应跨越屋顶为燃烧材料做成建筑物。对耐火屋顶建筑物,如需跨越时应与关于方面协商或获得本地政府批准,500kV及以上电压输电线路不应跨越长期住人建筑物。导线与建筑物之间垂直距离,在最大计算弧垂状况下,不应不大于表33所列数值。表33导线与建筑物之间最小垂直距离输电线路边导线与建筑物之间距离,在最大计算风偏状况下,不应不大于表34所列数值。表34边导线与建筑物之间最小距离在无风状况下,边导线与建筑物之间水平距离,不应不大于表35所列数值。表35边导线与建筑物之间水平距离15.5边导线与规划建筑物之间水平距离参照表36“边导线与建筑物之间最小距离”中数值。15.6500kV及以上输电线路跨越非长期住人建筑物或邻近民房时,宅基地离地1.5m处未畸变电场不得超过4kV/m。15.7输电线路通过经济林木或树木密集林区时,宜采用加高塔跨越林木不砍通道方案。当高跨时,导线与树木(考虑自然生长高度)之间垂直距离不不大于表38所列数值。需要砍伐通道时,通道净宽度不应不大于线路宽度加通道附近重要树种自然生长高度2倍。通道附近超过重要树种自然生长高度非重要树种树木应砍伐。表36导线与树木之间垂直距离输电线路通过公园、绿化区或防护林带,导线与树木之间净空距离,在最大计算风偏状况下,不

不大于表37。表37导线与树木之间净空距离输电线路通过果树、经济作物林或都市灌木林不应砍伐出通道。导线与果树、经济作物、都市绿化灌木以及街道行道树之间垂直距离,不应不大于表38所列数值。表38导线与果树、经济作物、都市绿化灌木及街道树之间最小垂直距离15.8输电线路跨越弱电线路(不涉及光缆和埋地电缆)时,其交叉角应符合表39规定。表39输电线1路与弱电线路交叉角15.9输电线路与甲类火灾危险性生产厂房、甲类物品库房、易燃、易爆材料堆场以及可燃或易燃、

易爆液(气)体贮罐防火间距不应不大于杆塔高度加3m,还应满足其她有关规定。15.10在通道非常拥挤特殊状况下,可与有关部门协商,在恰当提高防护办法,满足防护安全要

求后,可相应压缩15.9条中防护间距。15.11输电线路与铁路、道路、河流、管道、索道及各种架空线路交叉或接近,应符合表40规定。表40送电线路与铁路、公路、河流、管道、索道及各种架空线路交叉或接近基本规定表40(续)注1:跨越杆塔(跨越河流除外)应采用固定线夹。注2:邻档断线状况计算条件:+15℃,无风。注3:输电线路与弱电线路交叉时,交叉档弱电线路木质电杆,应有防雷办法。注4:输电线路跨110kV及以上线路、铁路、高速公路、级别公路、通航河流及输油输气管道等时,悬垂绝缘子串宜采用双联串(对500kV及以上线路并宜采用双挂点),或两个单联串。注5:途径狭窄地带,如两线路杆塔位置交错排列,导线在最大风偏状况下,对相邻线路杆塔最小水平距离,不应不大于下列数值:标称电压:110kV,220kV,330kV,500kV,750kV距离:3.0m,4.0m,5.0m,7.0m,9.5m注6:跨越弱电线路或电力线路,如导线截面按容许载流量选取,还应校验最高容许温度时交叉距离,其数值不得不大于操作过电压间隙,且不得不大于0.8米。注7:杆塔为固定横担,且采用分裂导线时,可不检查邻档断线时交叉跨越垂直距离。注8:当导、地线接头采用爆压方式时,线路跨越二级公路跨越档内不容许有接头。注9:重要交叉跨越拟定技术条件,需征求有关部门意见。16环保1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