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北方重工第三中学高三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内蒙古北方重工第三中学高三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内蒙古北方重工第三中学高三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内蒙古北方重工第三中学高三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内蒙古北方重工第三中学高三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二为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先生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于是成连先生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以此来陶冶他的性情。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琴者,禁也。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林黛玉这时讲道:“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或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又说:“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唐代薛易简在《琴诀》中讲:“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道家最理想的音乐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庄子进一步将音乐分成“天籁”、“地籁”与“人籁”三类,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这些思想深深影响了以后的琴人。陶渊明的琴桌上常年摆着一张琴,既无弦也无徽。每当他酒酣耳热、兴致盎然时,总要在琴上虚按一曲。后来李白有诗写道:“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从中我们不难悟出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1.下列关于“古琴”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古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琴乐也因此具有高度的文化属性。B.“和雅”“清淡”的琴乐追求“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C.古琴虚静高雅的韵味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二为一。D.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林黛玉关于弹琴要求的言论诠释了这一点。2.下列对“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儒家提倡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和雅”的琴乐正是这一审美情趣的体现。B.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琴者,禁也”,旨在止邪正心。C.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清淡”的琴乐与道家的追求正好合拍。D.庄子推崇“天籁”,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这深深影响了后世的陶渊明以及唐代的薛易简、李白等人。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文章依次阐述了琴乐的审美情趣和深远意境,古琴的韵味和演奏时应有的规范,古琴对儒家和道家的巨大影响。B.伯牙在蓬莱仙境,心弦被触动,便拿出古琴,弹奏起来。他意识到古琴演奏应达到天、人、琴合一的意境。C.儒家入世的哲学主张,使弹琴者在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琴诀》阐发的正是这一点。D.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是古琴“清淡”审美情趣形成的原因,作者引用李白的诗句,增强了说服力。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张根,字知常,饶州德兴人。少入太学,甫冠,第进士。调临江司理参军、遂昌令。当改京秩,以四亲在堂,冀以父母之恩封大父母,而貤①妻封及母,遂致仕,得通直郎,如其志。时年三十一。乡人之贤者彭汝砺序其事,自以为不及。屏处十年,曾布、曾肇、邹浩及本道使者上其行义,徽宗召诣阙。为帝言:“人主一日万几,所恃者是心耳。一累于物,则聪明智虑且耗,贤不肖混淆,纲纪不振矣。愿陛下清心省欲,以窒祸乱之原。”遂请罢钱塘制造局。帝改容嘉美,以为亲贤宅教授。未几,通判杭州,提举江西常平。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之人,责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大观中,命为转运副使,改淮南转运使,加直龙图阁。又以水灾多,乞蠲②租赋,散洛口米、常平青苗米,振贷流民。诏褒谕之。徙两浙,辞不行,乃具疏付驿递奏。大略谓:“今州郡无兼月之储,太仓无终岁之积,军需匮乏,边备缺然。东南水旱、盗贼间作,西、北二国窥伺日久,安得不豫为之计?”因条列茶盐、常平等利病之数,遂言:“为今之计当节其大者而莫大于土木之功今群臣赐一第或费百万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以宠元勋盛德,犹虑不称,况出于闾阎干泽者哉。虽赵普、韩琦佐命定策所未有,愿陛下靳之。其次如田园、邸店,虽不若赐第之多,亦愿日削而月损之。如金帛好赐之类,亦不可不节也。”书奏,权幸侧目,谋所以中伤之者,言交上,帝察根诚,不之罪也。寻以花石纲拘占漕舟,官买一竹至费五十缗,而多入诸臣之家。因力陈其弊,益忤权幸,乃擿根所书奏牍注切草略,为傲慢不恭,责监信州酒。既又言根非诋常平之法,以摇绍述之政,再贬濠州团练副使,安置郴州。寻以讨淮贼功,得自便。以朝散大夫终于家,年六十。(选自《宋史列传一百一十五》)注:①貤:通“移”。转移;转赠②蠲:减免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屏处十年屏:隐居B、乃罢其狱狱:案件C、安得不豫为之计豫:参与D、犹虑不称虑:担忧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今之计当节/其大者而莫大于土木之功/今群臣赐一第/或费百万/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B、为今之计当节/其大者而莫大于土木之功/今群臣赐一第/或费百万/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C、为今之计/当节其大者/而莫大于土木之功/今群臣赐一第/或费百万/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D、为今之计/当节其大者/而莫大于土木之功/今群臣赐一第/或费百万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错误的一项是()(3分)A、张根很有才华,刚满二十岁,就考取进士功名。曾布等多名官员上书表扬他的操行和道义,为此,徽宗把他召入皇宫。张根借机向皇帝提出了建议。B、大观年间,张根被任命为转运副使,改为淮南转运使,加任直龙图阁。他鉴于当时水灾频发,请求减免租赋,发放洛口米粮、常平青苗米,救济流民。C、张根调任两浙,辞职不赴任,于是写下奏疏通过驿站上奏朝廷。奏疏中力陈贪官横行和自然灾害环生导致的国库空虚,敌国窥伺、盗贼频起的严重局面。D、张根的多次上书,触怒了权贵佞臣,他们罗织罪名,先将张根贬为监信州酒。不久又以张根诋毁常平之法等为借口,再次将他贬为濠州团练副使7.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一累于物﹐则聪明智虑且耗﹐贤不肖混淆﹐纲纪不振矣。译文:权幸侧目﹐谋所以中伤之者﹐言交上﹐帝察根诚﹐不之罪也。译文:(二)古代诗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野步[宋]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野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这两首诗分别写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6分)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运用了同一种手法来写景抒情,请就这一手法作简要赏析。(5分)名篇名句默写(6分)(1)《鱼我所欲也》一文中阐述了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坚守不丢失罢了。点明这种思想的两句是“,。”孔子在《论语十则》中对“学”与“思”二者的关系作过辩证论述,他说:“,。”(3)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用心躁也。”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或不做,按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与母牛同游[意大利]伊塔洛·卡尔维诺夜闻城市的真正噪音,要等到摩托车的聒噪缄默以后才听得到:寂静中传来的渐行渐远的夜行人的脚步声,捡破烂者因孤单而吹起的口哨声,巡夜警卫脚踏车的咿哑声,远处微弱的喧闹声,还有楼上的鼾息,病人的呻吟,老旧钟摆的报时声……挤在满身流汗的太太和小孩之间,搬运小工马可瓦多闭着眼,倾听这些细微声响的尘埃从人行道渗过低矮的窗户,落到他半地下室的房间里。每一个人迹,马可瓦多都感伤地认他为兄弟,像自己一样,即便在假日也得为了债务、家庭重担及过于微薄的薪水钉在那尘土飞扬的火红水泥炉边。仿佛是无望的假日念想帮他开启了梦想之门,马可瓦多觉得听到远处有颈铃的响声、狗吠声,还有短促的哞哞声。他竖起耳朵找,真的听到上百的脚步声,缓慢,低沉,越来越近,压过其他所有声音——除了那生锈的颈铃声。马可瓦多站起采,穿上衬衫、裤子。“你去哪儿?”觉醒的太太问。“有牛群过街,我去看看。”“我也要!我也要!”知道应该在正确时机醒来的孩子们说。那是在初夏夜里穿过城市到山上放牧的牛群。暗灰和花斑的牛背挤满了人行道。母牛携带着草料、野花和牛奶的香味,城市似乎与它们无关,它们就像待在那个有湿润草地、山雾和激流浅滩的世界里一样专心致志。“爸,”小孩说,“母牛跟电车一样吗?它们也停站吗?终点站是哪里?”“跟电车一点关系也没有,”马可瓦多解释,“它们到山上去。”“去滑雪?”小彼得问。“去牧场吃草。”“它们践踏草地不会被开罚单吗?”不问问题的只有小米开尔,他比其他孩子大些,对母牛已经有他的概念了。他跟着牛群,像放牛人一样在队伍旁小跑。等最后一群牛过完,马可瓦多牵起弦子们的手准备回家睡觉,可是不见了米开尔。他走下房间问太太:“米开尔回来了吗?”“米开尔?不是跟你在一起吗?”“他一定跟牛群不知跟到哪里去了。”马可瓦多想。他跑到街上,去追踪牛群经过的痕迹。但那个晚上似乎有不同的牛群穿越城市,每一群分别朝着自己的牧场走去。马可瓦多循迹追上一群群母牛,都没有见到米开尔。就这样,直到最后一声颈铃淹没在黎明曙光中,马可瓦多仍无济于事地四处乱转。接待马可瓦多报案的警官说:“跟在牛群后面?那他应该是到山上度假去了,真好福气。你看着好了,他回来的时候一定是黑黑壮壮的。”警官的臆测几天后被证实了。有同事在远处的山下遇到了米开尔:他跟牛群在一起,让问候爸爸,说一切都好。马可瓦多留在酷热、满是尘土的城市里,心却在他那幸运的孩子身上——他现在正在杉树阴影下待着,嘴里含着一叶青草吹口哨,看着草地上母牛悠闲地走动,倾听山洼中潺潺的流水声。妈妈却焦急地盼望儿子回来:“他会搭火车回来?还是公共汽车?已经一个星期了……已经一个月了……天气要变坏了……”尽管餐桌上少一个人是一大慰藉,但她仍不死心。“他好命,待在阴凉的地方,肚子用乳酪填得饱饱的。”马可瓦多说。每一次远方的群山在热腾腾的马路尽头若隐若现时,他就觉得自己陷在一口井里,看着头上的阳光在槭树枝叶间闪烁,野蜂嗡嗡飞舞,小米开尔在上面,懒洋洋而幸福地,身处牛奶、蜂蜜和一丛丛的桑葚之中。其实他每天晚上也都期待着儿子回来,细细聆听着路上的脚步声。一个晚上,马可瓦多突然从床上坐起来,不是幻觉,他听到砌石地上渐行渐近的踏步声,夹杂着叮当的颈铃。马可瓦多和全家跑到马路上,又看到了缓慢而庄严的牛群。在这当中,跨骑在一只母牛背上,头随着牛的前进步伐左右摇晃,处在半睡眠状态的,正是小米开尔。大家把他举起来,拥抱并亲吻他。小米开尔有点晕头转向。“你好不好?”“嗯……好……”“想要回家吗?”“想……”“山上漂亮吧?”小米开尔站在大家对面,皱起眉头,目光冷硬。“我工作得像只骡子,”他说,然后吐了一口口水,“每天晚上我要快快地把挤奶工人的木桶从这头牛移到另一头牛那里去,搬过来搬过去,然后倒进马口铁桶里,反反复复,直到深夜。一大早再把铁桶滚上卡车让他们运到城里……还要不停地清数牛、铁桶,要是算错就麻烦了……”“但你总会待在草地上吧?当放牧的时候?”“根本没有空。老有事做。挤牛奶、薅草、挑粪。我做这些得到了什么?借口说我没有工作合约,你知道他们付我多少钱?少得可怜。但你们要是以为我会把钱给你们,你们就错了。走吧,回去睡觉了,我累得要死。”他耸耸肩膀,鼻子吸一口气便转身回家了。路上的牛群渐渐走远,带着不真实的、无精打采的干草味及铃声。(选自短篇小说集《马可瓦多》,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开头对各种噪音的描写,既表现了城市夜间的不宁静,也为后文写马可瓦多因深夜无法入睡而听到母牛经过城市的声音做了铺垫。B.第二段中作者将从低矮的窗户渗进房间里的各种细微声响比作尘埃,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地写出了深夜里嗓音的琐细、混沌和无孔不入。C.孩子们看到母牛时充满好奇,他们用城里生活的经验来揣测母牛的生活,那些幼稚的问题表现了城市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生活经验严重匮乏的现实。D.接待报案的警官欺骗马可瓦多说,小米开尔跟着牛群是去山上度假享福了,这种不负责任的谎言使马可瓦多陷入幻想之中而放弃了对儿子的寻找。E.对于小米开尔离家去放牧这件事,妈妈的态度不像马可瓦多那样超然,她虽然为家里少了一口人吃饭而感到慰藉,但仍焦急地盼望米开尔回来。小说的标题“与母牛同游”有什么含义?(6分)小说中的马可瓦多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6分)优秀小说的“主题”常常是“说不尽”的,这篇小说的主题也可以做多种解读,你能否读出两种以上的主题?请结合文本加以阐释。(8分)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与众不同的梁漱溟刘仰东梁漱溟是不是学者,这本来不成问题。1916年,他23岁时就在蔡元培校长的引荐下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门(系),次年开讲,先讲“印度哲学”,再讲“儒家哲学”。讲“儒家哲学”时,听者踊跃,除一般学生外,还有四五十岁的前辈,还有一些当时及后来的风云人物。四年后,《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出版,更使他享有新儒学先驱者的盛名。他是因学问而出名的,世人历来也是以“知名学者”来看待他的。但是,梁漱溟本人却一向不自视为学者,也一向不为了学问而做学问。他生前曾在许多文字或演讲中明确表态。1930年,他在题为《我是怎样一个人》的文章中写道:“大家误解我什么?这就是误认为我是一个学者,甚或说是什么‘哲学家’‘佛学家’‘国学家’……这真是于两面都不合适:一面固然糟蹋了学者以及国学家,一面亦埋没了我简单纯粹的本来面目……谈学问,在我只是不得已,非是有心……我只是好发现问题——尤其易从人事上感触发现问题。有问题,就要用心思;用心思,就有自己的主见;有主见,就从而有行动发出来。外人看我像是在谈学问,其实我不过好用心思来解决我的问题而已,志不在学问也。”此时,梁漱溟不足40岁,他的后半生,依然没有变。在梁漱溟看来,儒学也好,佛学也好,都是人生实践之学。他曾说:“孔子的东西不是一种思想,而是一种生活。”他认为如果在大学讲堂里把孔子学说只当做哲学思想来讲,则“其固有精神实质亡矣”!梁漱溟曾再三强调,孔子的学问是专门致力于人的身心进于自觉、自主,使人的生命整体上有所变化和提高,将自己的智慧用于修养实践上。把“四书五经”背得烂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将儒家的精神用在自己身上,用在人类社会。这个观点贯穿于梁漱溟的一生,他晚年依然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人有的是需要学习的东西,而中国古书汗牛充栋,除了少数研究者,未必人人都要去读,但有一本书,即《论语》,作为中国知识分子,是不可不读的。1924年夏天,他在当讲之年毅然辞去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北大教职,此后,再也没有回到大学的讲台上。当时也有几所大学请梁漱溟去,但梁漱溟谢绝了这些邀请。多年后,他在写给侄子的信中说:“我这里没有旁的念头,只有一个念头:责任。”又说,我“处处皆有责任,而我总是把最大的问题摆在心上。所谓最大的问题即所谓中国问题”。在这样的信念驱动下,梁漱溟南来而北往,数十年如一日,奔波于他的“人生实践”之路。他在1924年(31岁)辞去北大教职后,先用七八年的时间,到山东、广东、上海、山西、河南等地办学和考察。自1931年起,梁漱溟落脚山东邹平,开始了长达七年的乡村建设活动。他的长子梁培宽这样回忆当时的情景:“没有水电,我们生活在那里,吃的是井水,点的是油灯。……基本上过的就是农村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梁漱溟一干就是七年。他在自撰的《生平述略》中说:“1931年与同仁赴山东邹平创办山东乡村研究院……它以全体乡民或村民为对象,培养农民的团体生活习惯与组织能力,普及文化,移风易俗,并借团体组织引进科学技术,以提高生产,发展农村经济,从根本上建设国家。”抗战的爆发,让梁漱溟为之努力七年的乡村建设活动戛然而止。但随后他进入了自己政治上的活跃岁月。1938年1月,梁漱溟访问延安,与中共领导人进行了广泛接触。1939年2月,梁漱溟赴晋冀豫皖苏鲁等地的敌后游击区巡视,与国民党将领和八路军、新四军领导人罗荣桓、陈光、彭雪枫等都进行了会晤。1940年底,梁漱溟与黄炎培等共同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试图以“第三方面”的力量促成两党的团结,以求抗战的最后胜利。30岁到50岁,被视为生命的黄金时期。而梁漱溟从31岁退出北大后,二十余年间奔走于社会,他参与的所有社会活动、政治活动,无疑都属于在儒家大义指导下的远离书斋的人生实践。自这个意义上看,梁漱溟虽享学者之名,实乃一个社会活动家。(选自《中华读书报》,有删节)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5分)()()A.梁漱溟23岁时,在蔡元培校长的引荐下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门(系),四年后,就因为《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出版,使他享有了新儒学先驱者的盛名。B.抗战爆发后,梁漱溟进入了自己政治上的活跃岁月,其目的也是为了解决所谓最大的问题,即所谓中国问题。C.梁漱溟认为,把“四书五经”背得烂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将儒家的精神用在自己身上,用在人类社会。为了实践这一观点,他在山东邹平开始了长达七年的乡村建设活动。D.提高生产,发展农村经济,从根本上建设国家,这就是梁漱溟与同仁赴山东邹平创办山东乡村研究院的目的。E、梁漱溟虽享学者之名,实乃一个社会活动家。这正是他在儒家大义指导下的远离书斋的人生实践意义之所在。(2)梁漱溟为什么不认为自己是学者?他辞去北大教职,转而到许多地方办学考察,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题目是《与众不同的梁漱溟》,那么,请根据全文,简要说说梁漱溟的“与众不同”之处。(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章作者认为,梁漱溟虽享学者之名,实乃一个社会活动家。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请说说你的看法?(8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Ⅱ卷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恰当的是(3分)()①在朝廷上,当国君不在场时,他言谈毫无顾忌,,显得从容不迫。②很多人羡慕他的,但他的丈人却为此瞧不起他,他为此十分苦恼。③张九龄因善于言谈而出名。每当他与宾客们谈论起经书时,总是。A.滔滔不竭侃侃而谈口若悬河B.侃侃而谈滔滔不竭口若悬河C.侃侃而谈口若悬河滔滔不竭D.口若悬河滔滔不竭侃侃而谈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新加坡举办的首届青奥会,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资源和体育场馆,不但没有出现资金亏空,而且创造了2亿美元的利润。随着国人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来旅游部门将开发新景点,推出新项目,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两会召开之际,各地代表纷纷抵达北京,在人民大会堂共商国是,代表的发言社会影响的关注度都很高,人民希望他们能真正表达自己的心声。D.社会需要城镇化,但城镇化不等于房地产化,没有实业支撑,城镇化便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城镇买了房的农民也不能实现真正的转型。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相比国外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目前独具导航和短报文通信相结合的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海洋渔业为例,“我在哪里”,能够使渔民通过船载设备实现自主定位;“你在哪里”,使岸上的人通过监控知道渔船在什么地方。而在沙漠、山区、海洋等人烟稀少地区进行搜索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前景十分广阔。①已在我国经济社会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②也能知道“你在哪里”③有效缩短救援搜寻时间,提高抢险救灾时效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除导航定位外⑤既能知道“我在哪里”⑥还能通过短报文通信功能,及时报告所处位置和灾情⑤①②⑥④③B.⑤②①④⑥③C.②①④⑥③⑤D.④⑥③⑤②①“高铁电磁辐射对人体危害”的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25个字。(6分,每处各2分)高铁输电器产生的电磁辐射相比电离辐射、微波等辐射,其影响简直是微乎其微。而且这种辐射有一个特性,就是会被金属(1)掉,不能穿透金属材料。所有火车车体都是金属的,是一个基本封闭的金属盒子,因此,电磁辐射进去的就更少了。可以说,高铁运行中所产生的辐射,(2)。(3)?这有两个原因:一是高铁速度太快,某些敏感体质的乘客会出现晕车;二是高铁是全封闭的车厢,完全依赖空调进行通风换气,乘务员长时间在这种环境里面自然会有不舒服的感觉。“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主题标识”。请你说出它的构图要素及寓意。(5分)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不是世界选择了你,而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丰子恺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联系你的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三)古诗文默写(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三、不涂或多涂按11题给分11、(1)答A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答C、D不给分。(C项“表现了城市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生活经验严重匮乏的现实”夸大其词,不合文意,这些幼稚的问题只是他们天真好奇心理的自然流露而已;D项理解不当,警官那样说并非有意欺骗马可瓦多,而是因为他本人也觉得跟随牛群去山上是有福气的事;E项认为马可瓦多对儿子跟随母牛而去的态度是“超然”的,有点绝对,他也是想念儿子,日夜盼望儿子回来的。(2)①米开尔追随牛群离开城市,去跟母牛一起过放牧的生活。②马可瓦多人在城市,心却随着儿子追随牛群而去,跟随母牛神游于自然山水之中。③“与母牛同游”象征着在酷热、污浊的城市里艰辛度日的人们对大自然以及美好自由生活的想象和憧憬。(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3)①一个地位卑微的小人物:工作辛劳,即便在假日也得为了债务、家庭重担及过于微薄的薪水而不能休息;生活贫困,孩子们甚至吃不饱饭。②自伤自怜,对自己的处境有清醒的认识,把深夜听到的人迹怀着同病相怜的悲悯之情。③厌恶城市里污浊的环境,不满现实,对自然和美好生活充满想象和憧憬。④关爱、想念孩子,希望他能摆脱贫困饥饿,过上幸福生活,每天晚上听着外面的动静,等待儿子回来。⑤敏感,对深夜中的细微声响有真切的体察和敏锐而感受。⑥好奇,想象力丰富。深夜起来看经过城市的母牛,为儿子想象出一幅幅诗意盎然的生活画面。(6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4)主题提示:①以生活在城市底层的马可瓦多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对城市生活的厌恶和想要逃避的渴望,表现普通市民生活的无奈和艰辛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②以母牛的生活对比人的生活,以美丽的自然对比污浊的城市,批判城市文明对环境的破坏,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压抑。③以马可瓦多和米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