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天津市红桥区高三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届天津市红桥区高三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届天津市红桥区高三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届天津市红桥区高三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届天津市红桥区高三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2024届天津市红桥区高三一模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单项选择题I:1~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有学者指出,殷墟时期黄河流域的青铜生产使用了来自中国西南地区的金属原料。另据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测定,三星堆青铜器中的铅也是从云南输人的。蜀、滇两地相邻,虽然蜀地有铜矿,但商代开采的记载极少,而锡料更是必须仰给于云南。这可以用于佐证商代()A.长江流域已成为经济中心 B.中原文化向边远地区传播C.区域间存在一定经济联系 D.长途贩运业得到迅速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代(中国)。根据材料“黄河流域的青铜生产使用了来自中国西南地区的金属原料”、“三星堆青铜器中的铅就是从云南输入的”、“而锡料更是必须仰给于云南”等信息可知,商代西南地区的铅、铜、锡原料输入黄河流域和蜀地,反映出区域间存在一定经济联系,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时间是商朝,当时经济中心是黄河流域,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黄河流域和四川地区与云南之间的经济联系,而不是中原文化与边远地区关系,排除B项;“长途贩运"与材料中“蜀、滇两地相邻”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西汉时期有许多名臣佳话传世,如:董仲舒为了学业有成而“三年不窥园”;霍去病立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班超不甘于为官府抄写文书而“投笔从戎”。这反映的时代风貌是()A.内敛含蓄 B.开放包容 C.锐意进取 D.谦恭谨慎〖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时期(中国)。据材料董仲舒勤勉致学终成一代大儒,霍去病反击匈奴为国效命,班超弃抄文书而“投笔从戎”去建功立业,是体现锐意进取,C正确;内敛含蓄体现不出来时代的风貌,排除A项;开放包容是体现对外政策的,排除B项;谦恭谨慎是体现个人品质的,排除D项。故选C项。3.关于如表文献材料的相关记载,主题最为准确的是()材料来源文献材料《资治通鉴·唐纪十四》“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旧唐书·吐蕃传》“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唐蕃会盟碑·碑文》“患难相恤,暴掠不作”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B.中外民族关系的和与战C.大一统国家局面得以最终奠定 D.唐朝历史演变的风和雨〖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朕独爱之如一”“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患难相恤”可知,材料反映了唐朝与吐蕃友好的民族关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民族内部,不能反映中外民族关系的和与战,排除B项;大一统局面经历了不断发展巩固的过程,在唐朝“最终奠定”的说法不恰当,排除C项;材料主题是唐朝的民族关系,并未描述唐朝兴衰的历史演变,排除D项。故选A项。4.下图是16世纪到18世纪中国金银比价(每两黄金合白银数)变动图。据此可知,当时中国()A.税制改革推动白银大量流通 B.海外对华鸦片走私逐年扩大C.产品在对外贸易中处于顺差 D.传统重农抑商政策渐趋松动〖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到18世纪中国。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从1534年到1800年,我国的金银比价中,每两黄金合白银数不断增多。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因为新航路开辟后,中国的产品在对外贸易中处于顺差,大量白银不断流入中国,导致白银不断贬值,金银比价不断走高,C项正确;当时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顺差的地位,使得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进而推动了税制改革,排除A项;截止到1800年,海外对华鸦片走私还没有逐渐扩大,排除B项;近代后传统重农抑商政策才渐趋松动,排除D项。故选C项。5.《瀛寰志略》出版后,在朝的统治者、满汉官员、理学家、社会士绅,无不为《瀛寰志略》所展示的世界所惊诧,无不为大清帝国只是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非“天下之尊”的事实所震骇。《瀛寰志略》的发行()A.引导传统地理观变革 B.推动社会各阶层力量的重整C.削弱了封建专制统治 D.极大冲击了传统礼教价值观〖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由材料“在朝的统治者……无不为《瀛寰志略》所展示的世界所惊诧”"大清帝国只是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瀛寰志略》学习并吸收了西方近代先进的地理学思想,运用当时先进的经纬度学说划分地球,对世界各国在地球上的位置有比较准确的划定,这冲击了中国传统的舆地学观念,引导了传统地理观的变革,A项正确;地理观的改变并不能推动社会各阶层力量的重整,排除B项;《瀛寰志略》并未削弱封建专制统治,排除C项;当时的人们只是为大清帝国并非“天下之尊”所震骇,“极大冲击了”传统礼教价值观的表述过于夸大,排除D项。故选A项。6.《南洋官报》于1907年发表的《论吾国商民宜知外人实业之侵略》一文指出,“一切瑰奇绚丽之品物名皆冠以东西洋者无非实业侵略之军队也”,“窥察我民之嗜好是实业侵略之侦探也,内外转运浸至偏僻是实业侵略之向导也,烟间茶肆、零星小贸与夫街市设摊,罗列求售,是实业侵略之支队也”。《南洋官报》发表该文意在A.强烈批判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B.揭露本国商人小贩唯利是图C.宣扬国民实业救国的思想潮流 D.批判政府软弱无法抵制侵略〖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7年(中国)。根据材料“窥察我民之嗜好是实业侵略之侦探也,内外转运浸至偏僻是实业侵略之向导也”可知,作者认为他国经济上的强大并不是最大的威胁,而国人不知其然、任人宰割的态度才是一切的祸根,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倡导国民实业救国,C项正确;材料作者看到了西方经济侵略,也表现了一定程度的不满,但是并没有体现出强烈批判,且这也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信息能够反映出当时国内商人小贩唯利是图没有国家安全意识的现象,但这不是发表该文的主要意图,排除B项;《南洋官报》是当时清政府创办的官方报刊,不可能直接批判政府自身的软弱,排除D项。故选C项。7.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发展小学的劳动教育,比如完善小学劳动教育教材的编写,增加劳动教育课时,实行多样化的教育方式,组织师生进行劳动实践等。此举意在()A.解决抗战物力匮乏的困境 B.健全国民教育体系C.培养新民主主义的劳动者 D.唤醒儿童民族意识〖答案〗C〖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范围为抗战时期的陕甘宁。根据材料得出主要结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发展小学的劳动教育,有利于增强儿童的劳动习性,是储备劳动力量的重要途经,此举意在培养新民主主义的劳动者,C项正确;小学劳动教育并不能解决抗战时期物力匮乏的困境,排除A项;中国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排除B项;劳动教育重在渗透劳动光荣的理念,而非唤醒民族意识,排除D项。故选C项。8.1957年,毛泽东提出“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思想,强调“统筹兼顾,是指对于六亿人口的统筹兼顾。我们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六亿人口这一点出发”。这一指导思想的提出主要是基于()A.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的实行 B.社会主义工业化完成C.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 D.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后。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毛泽东基于国内实际状况和苏联的经验教训,提出“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思想,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C项正确;1961年,中共中央决定实行国民经济调整方针,排除A项;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中国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是2020年,排除B项;1957年,党的工作重心没有发生转移,排除D项。故选C项。9.1977年12月,邓小平分析当时的国际形势时指出:“苏联的全球战略部署还没有准备好。美国在东南亚失败后,全球战略目前是防守的,打世界大战也没有准备好。所以,可以争取延缓战争的爆发。”这一论断体现了,()A.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敢于同错误思潮进行斗争的政治品质C.善于在历史关键节点发现战略机遇 D.积极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7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77年邓小平分析了国际局势,认为当时国际局势趋向和平,这就为中国改革开放创造了条件,体现了善于在历史关键节点发现战略机遇,C项正确。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是对国际形势的分析,与错误思潮无关,排除B项;材料虽然分析了国际形势,但没有提出中国方案,排除D项。故选C项。10.古代世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处于农耕世界和游牧世界并立状态,两者之间的交往和冲突,成为古代世界历史发展的突出特征,游牧世界曾一度取得优势,甚至消灭农耕世界的政权,改变整个亚欧大陆的世界版图。下列选项可以佐证材料观点是()A.亚历山大东征建立地跨三大洲的大帝国 B.日耳曼人消灭西罗马帝国建立诸多王国C.拿破仑通过战争在欧洲建立拿破仑帝国 D.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王国〖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古代世界、游牧世界、农耕世界、亚欧大陆的世界版图”并结合所学,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明产生重大影响,3—6世纪,欧洲的游牧民族日耳曼人各支部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陆续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灭亡了西罗马帝国,B项正确;农耕文明区比较发达,具备稳步扩大影响的潜能,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东征,之后建立亚历山大帝国,排除A项;近代世界,拿破仑通过战争,建立帝国,排除C项;约公元前18世纪,两河流域的农耕文明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11.如图是“14—17世纪欧洲大事时间轴”,以下解读正确的是()14—17世纪欧洲大事时间轴(节选)A.文艺复兴是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原因B.宗教改革发生于16世纪初的意大利C.哥白尼的“日心说”讽刺教会的腐朽D.近代科学兴起之前思想已初步解放〖答案〗D〖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16世纪欧洲。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哥白尼的“日心说”意味着近代科学的诞生,在这之前,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已经出现,这说明近代科学兴起之前思想已经初步解放,D项正确;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宗教改革发生在德意志,排除B项;“日心说”并未讽刺教会,排除C项。故选D项。12.下图为英国漫画家伯纳德·帕特瑙吉1935年9月创作的漫画《她能控制得住他吗?》。作者意在()A.表达对国际局势恶化的担忧 B.强调各国加强协作应对危机C.呼吁改革国联壮大和平力量 D.动员广大民众投身反战运动〖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1935年的英国。根据材料“英国漫画家伯纳德·帕特瑙吉1935年9月创作的漫画《她能控制得住他吗?》”及所学可知,材料意在强调国际联盟已经无力阻止法西斯势力的扩张,体现了作者对国际局势恶化的担忧,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各国加强协作应对危机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改革国联以壮大和平力量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还未爆发,体现不出动员广大民众投身反战运动的信息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13.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高等教育不再局限于大学校园内,而是逐步扩展到家庭、工厂、社区等领域;学习者的学习不再局限于一所大学,而是延展到世界范围内的大学;学习者的身份也不再局限于正式的“大学生”,而是扩充了那些渴望获得高等教育课程学习的社会人员。这表明,科技进步()A.不利于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 B.广泛提升了国民科学素养C.助推教育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D.推动人才选拔方式的变革〖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打破了学校人才培养的一元化格局,并逐步构建起互联网平台上的学校、家庭、企业和社会这一多元的交互式人才培养体系,拓展了教育的广度和深度,C项正确;科技进步并不会对高等教育发展形成阻碍,排除A项;文化素养得到提升并不等于科学素养得到提升,排除B项;材料所述与人才选拔方式的变革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单项选择题Ⅱ:14~15题,每题3分,共6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分别为3、1、1、0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14.以下是历史上中国北方水稻种植分布情况:时期水稻种植情况新石器时期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商周时期水稻种植向北方推移;汉唐时期北方地区水稻种植大大扩大;宋代北方水稻种植开始萎缩,分布由成线到点状分布;明清时期虽然水稻种植北界推移到44°N,但北方水稻种植状况并不理想;近代以来随着耐旱水稻品种的培育,北方地区的水稻种植有所扩展。这反映了中国历史上水稻种植分布的变迁()A.与中国经济中心的南迁有关 B.受自然和社会发展双重因素影响C.取决于政治中心的不断东移 D.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水资源的制约〖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北方地区水稻种植大大扩大”“随着耐旱水稻品种的培育,北方地区的水稻种植有所扩展。”并结合所学可知,水稻从商周时期逐渐向着北方推广种植,但一直到明清时代种植的状况都不理想,体现了水稻种植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到了近代之后随着耐旱水稻品种的培育,北方地区的水稻种植有所扩展,说明水稻种植受到了社会发展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水稻往北的推广,和经济中心的南迁无关,排除A项;水稻种植不仅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还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排除C项;水稻种植除了受到水资源的影响之外,还有社会因素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15.《全球通史》中指出,在斯大林计划经济中,苏联政府提取了大约1/3国民收入用于工业再投资,美国只提取了这一比例的1/2;苏联工业总产品中大约70%是资本货物,30%是消费品,而美国这一比例则大致相反。到1932年,苏联的工业产量上升到世界第二位。这深刻地反映出苏联()A.国民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 B.经济模式有巨大的优越性C.高增长中存在着严重弊端 D.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突出〖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苏联的斯大林模式中,用于工业再投资的国民收入比例高,生产的消费品少,因此高增长中存在着严重弊端,C项正确;苏联的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生产滞后,不属于可持续发展,排除A项;材料强调苏联计划经济的弊端,而不是其优越性,排除B项;材料强调苏联高增长的代价,工业化成就突出只能反映部分材料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16.历史上的诸文明并不是封闭的体系,它本身在不断地变动,同时各文明之间也在不断地交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所谓分封者,就是周人的一个或数个血缘氏族部落,集体向新的土地迁居。鲁国,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原来是周公东征讨伐的对象之一,商代重要的属国奄国所在地。鲁国的受封是为了加强对东夷的控制……而鲁侯伯禽受封的六个殷人氏族和伯禽所带的周人氏族,构成鲁人的主体。以往的国都都是因氏族的自然聚落而形成的,偏重于血缘关系,这个时候的国就有了地域的概念。——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鲁侯伯禽受封建国带来的影响。材料二罗马共和国在不断强大以后,加大对外扩张,罗马市民与外国人之间的商贸及其他交往不断加强。而随着交往的频繁,矛盾在所难免,在解决问题时所适用法律的矛盾同样十分尖锐,因古老的罗马公民法不能保护外国人的权利和利益,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关系和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基于此,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置了最高外事裁判官,在处理案件过程中,根据所谓“公平”“正义”的原则,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与要求,有针对性地调整新出现的种种社会关系(到公元212年,罗马帝国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敕令,授予各海外行省臣民以公民权,除奴隶外,自由民都取得了公民地位),从而形成了万民法。——摘编自谢冬慧《罗马法的借鉴价值》(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罗马发生变化,并分析罗马采取的应对措施对当时产生的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周朝和罗马对国家的治理中得到的启示。〖答案〗(1)影响:瓦解了股商残余氏族势力;加强了对东夷的控制;拱卫周王统治;使血缘政治向地域政治迈进;促进了地区和部族之间文化的交流与交融。(2)变化:罗马从共和国向帝国转变;贸易增加带来经济纠纷;交往频繁带来民族矛盾。影响:海外行省的自由民取得了公民权利,缓和了罗马阶级和民族矛盾;扩大了罗马的统治基础,维护了罗马的统治;推动了罗马法由公民法向万民法发展;保护了奴隶制度,继续维护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3)启示:注意采取措施缓和矛盾,加强民族间文化交流;适时进行制度调整和创新。〖解析〗(1)影响:根据“鲁国,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原来是周公东征讨伐的对象之一,商代重要的属国奄国所在地。”得出瓦解了殷商残余氏族势力;根据“鲁国的受封是为了加强对东夷的控制”得出加强了对东夷的控制;根据“以往的国都都是因氏族的自然聚落而形成的,偏重于血缘关系,这个时候的国就有了地域的概念。”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拱卫周王统治、使血缘政治向地域政治迈进、促进了地区和部族之间文化的交流与交融。(2)变化:根据“罗马共和国在不断强大以后,加大对外扩张,罗马市民与外国人之间商贸及其他交往不断加强”得出罗马从共和国向帝国转变;根据“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关系和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可得出贸易增加带来经济纠纷;根据“而随着交往的频繁,矛盾在所难免”得出交往频繁带来民族矛盾。影响:根据“罗马帝国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敕令,授予各海外行省臣民以公民权,除奴隶外,自由民都取得了公民地位),从而形成了万民法。”可概括得出,海外行省的自由民取得了公民权利,缓和了罗马阶级和民族矛盾;根据万民法的影响可从扩大了罗马的统治基础,维护了罗马的统治;推动了罗马法由公民法向万民法发展;保护了奴隶制度,继续维护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等角度概括。(3)启示:综合以上材料所述,可从注意采取措施缓和矛盾,加强民族间文化交流;适时进行制度调整和创新等角度概括。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一战爆发,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对中国输出的资本和商品相对减少,为中国民族工业让出了部分中国国内市场,也利于中国商品开拓国外市场。1911—1919年,全国面粉业增至120多家,火柴、造纸等轻工业有显著发展。但好景不长,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欧洲帝国主义国家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就萧条下去。——摘编自焦雪琴《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之研究》材料二劝用国货歌诸位同胞,大家记好,中国国耻,二十一条提倡国货,经济绝交,雪耻妙法,没有再好。洋货虽丽,损坏甚早,国货虽粗,久用不了。同胞苏醒,钱勿外抛、抵制外货,立志坚固1915年河南某中学生创作材料三1983年,邓小平到苏州和无锡等地视察,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他似乎看到了一个小康社会的现实样板。此后,政策进一步趋向积极。1984年,乡镇企业出现了突破性的发展势头,各类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到1988年,企业个数达到1888万个,从业人数达9546万人,总收入达4232亿元,四年间乡镇企业数平均每年增长52.8%。独特的经营机制和产权结构使乡镇企业在与国有企业竞争中处于优势,某些产品,国营企业生产亏损,乡镇企业生产却能盈利,显示出特有的生命力。1987年邓小平接见外宾时说:“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的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异军突起。”——摘编自《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历史和机制分析》(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材料二可以从怎样的视角拓展对“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的认识,结合所学内容简要说明。(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内容,分析20世纪80年代中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背景及作用。〖答案〗(1)原因: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放松对中国的侵略。视角:从社会环境角度认识(或者“中国内部因素”)。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活动和抵制日货运动此伏彼起,有力推动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2)背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的实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创新和指导。作用: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了其就业问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促进了农村的城镇化;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借鉴;改变经济结构;推动了城镇化的进程。〖解析〗【小问1】原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一战期间中国。根据材料“一战爆发,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对中国输出的资本和商品相对减少,为中国民族工业让出了部分中国国内市场,也利于中国商品开拓国外市场”可知,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放松对中国的侵略。视角: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一战期间中国。根据材料“劝用国货歌诸位同胞,大家记好,中国国耻,二十一条”“提倡国货,经济绝交,雪耻妙法,没有再好”“同胞苏醒,钱勿外抛、抵制外货,立志坚固”可知,从社会环境角度认识(或者“中国内部因素”)。说明: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一战期间中国。根据材料“劝用国货歌诸位同胞,大家记好,中国国耻,二十一条”“提倡国货,经济绝交,雪耻妙法,没有再好”“同胞苏醒,钱勿外抛、抵制外货,立志坚固”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活动和抵制日货运动此伏彼起,有力推动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小问2】背景: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根据材料“1983年,邓小平到苏州和无锡等地视察,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他似乎看到了一个小康社会的现实样板。此后,政策进一步趋向积极”“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的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异军突起。”等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的实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创新和指导等方面分析。作用: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根据材料“1984年,乡镇企业出现了突破性的发展势头,各类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到1988年,企业个数达到1888万个,从业人数达9546万人,总收入达4232亿元,四年间乡镇企业数平均每年增长52.8%。独特的经营机制和产权结构使乡镇企业在与国有企业竞争中处于优势”并结合所学内容,可从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了其就业问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促进了农村的城镇化;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借鉴;改变经济结构;推动了城镇化的进程等方面分析。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人类历史纷繁复杂,一切历史都是在时间的长河中产生的、发展的、结束的。在具体的历史教学语境下,时序意识的表现之一就是在时间的背景下把握历史的变迁与延续、原因与结果。下表所示为世界近代史上的若干关键词。“全球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确立”“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亚非拉独立运动”——摘编自李秦苏《例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时序意识的培养策略》等整理从材料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处于“同一时间背景下”的关键词,据此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前后关联,史论结合。)〖答案〗示例关键词:“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确立”、“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论题: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加速了世界的分化。阐述: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率先开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