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中途测试原则_第1页
钻井中途测试原则_第2页
钻井中途测试原则_第3页
钻井中途测试原则_第4页
钻井中途测试原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钻井中途测试原则1.1探井或重点井的中途测试层位应纳入钻井设计。对探井,无论钻进中是否有油气显示,均应按设计测试。1.2一般井在钻进中若发现新的显示层段,可根据地质、综合录井、测井等资料经综合分析、研究确定测试层位。1.3确定测试层位时,应在钻完一个新显示层位后及时进行测试,要避免钻开多个油、气、水层后才进行中途测试。1.4如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宜进行中途测试1.4.1井喷、井漏和井涌未处理平稳。1.4.2裸眼坐封测试时,裸眼段存在有井壁易垮塌、缩径盐岩层和井径过大。1.4.3井底压力高,又无符合测试要求的测试工具、配套管柱和地面测试流程。1.4.4地层流体内含有硫化氢,又无符合的抗硫测试工具、管柱和地面测试流程。1.4.5井口、测试管柱和套管的强度不能满足测试工艺要求的。1.4.6井身质量和井眼其它条件不能满足测试要求的。2施工设计2.1中途测试施工设计经批准后实施,各施工作业队伍严格按设计进行施工。2.2施工设计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内容:2.2.1测试井基础资料2.2.2测试目的2.2.3测试工具及测试工艺2.2.4封隔器坐封位置及要求2.2.5测试压差的确定2.2.6开、关井工作制度及时间分配2.2.7地面流程和测试管柱结构2.2.8施工参数设计计算2.2.9测试施工工序及技术要求2.2.10对含硫气井测试专门标注说明2.2.11安全应急预案2.2.12HSE要求3施工准备3.1井眼准备3.1.1裸眼井a)进行电测,取得井径、井斜和分层数据等资料;b)通井划眼至井底,要求井眼畅通,确保测试工具的顺利起下;c)若需打水泥塞进行支撑式测试时,水泥塞的质量合格。3.1.2套管井a)套管未回接到井口的,应用铣锥对喇叭口进行修磨;b)用套管刮管器刮管,并在封隔器坐封处上下30m反复刮管至少3次;c)用通井规通井至套管鞋,通径规的长度不短于封隔器长度。3.1.3钻井液或压井液a)钻井液或压井液应充分循环一周半以上,性能达到设计要求、稳定均匀、含砂量小于0.5%、静止24h井底无沉砂;b)裸眼测试应加入适当的液相防卡剂;c)按井控和设计要求配备钻井液或压井液。3.1.4下钻通井至井底,要求井底无沉砂。3.2地面准备3.2.1对动力设备、提升系统和循环系统进行全面检查,达到性能合格、运转正常,井口工具齐全完好。3.2.2检查井控设施,并按井控要求进行演练。3.2.3指重表灵敏可靠、检定合格。3.2.4照明及电力系统符合要求。3.2.5检查井口偏磨情况,并按设计对井口套管和防喷器试压。3.2.6按设计要求接好中途测试地面测试流程,并按设计要求试压合格、固定牢靠。a)地面应采用降压保温流程,并至少安装一条应急放喷管线。b)若地层流体含有H2S,地面测试流程应全部采用抗H2S材料,测试管线严禁焊接连接。c)安装固定好测试管线,并按设计逐级试压。d)放喷、测试管线的安装要求既能放喷、测试,又能进行正、反循环压井和回收压井液。3.2.7检查钻具(油管)与接头,应探伤检查合格,并通内径,且承压符合设计要求。3.2.8准确丈量入井钻具(油管)、工具、短节和接头的长度、内径、外径。3.2.9按设计要求准备钻铤。3.3测试工具、仪器和设备准备按设计要求,配齐、准备好所需工具、设备和仪器仪表,并调试、检验合格。3.4H2S监测与防护准备3.4.1按SY5087《含硫油气田安全钻井法》执行。3.4.2配备测试需要的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防火、防毒用具和药品等。3.4.3对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防H2S中毒的安全防护知识培训,掌握H2S报警器、防毒面具和呼吸器等防护器具的正确使用。3.4.4作好监测地层流体和空气中的H2S含量准备。3.4.5对含H2S和可能含H2S的层位测试时,现场应有救护车和医生值班。3.4.6施工现场应有质量安全环保部门技术安全专职人员到现场把关。3.5技术交底向参与测试施工作业的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4施工步骤4.1连接测试管柱4.2下测试管柱4.2.1按设计顺序下入测试工具,打好卡瓦和安全卡瓦,各连接处要涂好密封脂,严格按规定扭矩紧扣。4.2.2记录封隔器、测试阀、伸缩接头以及整个测试管柱上提、下放和静止时的悬重。4.2.3下钻平稳操作,每个立柱的匀速下放时间以40~60s为宜。下放遇阻吨位不能超过50KN,发现遇阻,立即上提管柱至原悬重,排除遇阻因素后再下管柱,严禁硬压、猛刹。4.2.4封隔器管柱入井后,严禁转动井内管柱,并严防落物入井。4.2.5下管柱前井筒内灌满钻井液或压井液,下管柱中要有专人密切观察、记录环空返出量是否正常,出现异常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4.2.6若管柱中需加液垫,加液垫前应先灌入0.2~0.5m3隔离液,每下3柱灌满一次液垫,直至灌满设计的液垫高度。4.2.7所有入井工具,应逐项检查验收,并测绘草图、标出有关尺寸。4.3坐封准备4.3.1提前配好方余,裸眼支撑测试管柱的最后一根单根,应在小鼠洞内接好旋转控制头及活动管线后,再接在测试管柱上。4.3.2对装防喷器的井,坐封前试关半封和环形防喷器一次,做好反灌压井液的准备工作、并试灌一次压井液。4.3.3支撑式测试时,用三分之二的尾管悬重探井底一次。4.3.4按设计连接好地面测试流程,并仔细检查,试压合格后才能坐封。4.3.5按设计要求,做好随时压井的准备工作。4.4坐封与验封4.4.1封隔器坐封位置及要求4.4.1.1裸眼井机械压缩式封隔器坐封技术要求a)根据电测、钻时及录井资料,选择坐封井段;b)坐封井段的井径与封隔器胶筒外径之差不大于25mm;c)可供封隔器坐封井段长度:井深3000m在3m以上、井深4000m在5m以上、井深5000m在7m以上;d)支撑尾管长度一般不大于100m;e)支撑尾管长度大于100m时,宜采用选层锚进行悬挂测试。4.4.1.2膨胀式封隔器坐封技术要求a)井内钻井液密度一般不大于1.70g/cm3;b)双封隔器之间的跨隔距离一般不大于30m;c)支撑尾管长度一般不大于100m;d)封隔器承受压差不超过35MPa。4.4.1.3套管封隔器坐封技术要求封隔器坐封位置应尽量靠近测试层顶部,并避开套管接箍。4.4.2坐封与验封a)按施工设计要求坐封封隔器,并进行验封工作。b)封隔器坐封后,密切观察环空有无漏失现象,发现环空液面迅速下降,则应立即关闭测试阀,并向环空灌满钻井液或压井液。4.5开关井测试4.5.1开井求产和关井测压按设计要求进行。4.5.2裸眼测试时间:对于岩性疏松的砂泥岩等测试总时间控制在6h以内;岩性致密的灰岩等测试总时间控制在8h以内。4.5.3测试时,应按设计要求将井口压力控制在管柱、井口和套管强度允许的承压能力范围内。4.5.4测试压差:一般推荐为碳酸盐岩地层小于35MPa,砂泥岩地层小于20MPa。4.5.5测试期间有天然气时,应立即点火。4.5.6测试期间,钻井队、录井队和测试队均应有专人坐岗观察环空液面或套压变化情况,出现异常,及时按安全应急预案进行处理。4.5.7开井流动期间,应控制回压放喷。4.5.8开井后,若发现地层流体内含有H2S,而管柱或地面流程又不抗硫,且又无相应防护工艺措施时,应立即关井、压井、解封起钻。4.5.9能自喷的井,应取得一个条件下的油、气、水产量、流动压力及有代表性的样品资料;不能自喷的井,应求得测试管柱内液面上升高度,并取得有代表性的样品。4.5.10测试期间动力设备应保证运转正常。4.6循环压井与解封4.6.1自喷井,先反循环排出管柱内地层流体,然后解封,进行正循环压井。4.6.2非自喷井,根据情况可先解封、起管柱,起管柱见液面后再进行反循环。4.6.3解封后循环压井时,应充分活动管柱,防止管柱被卡。4.6.4裸眼井内循环时,应注意循环阀的位置,避免循环孔正对易跨塌层段循环。4.6.5解封时,先提起封隔器以上管柱的悬重,然后再对管柱施加50~80kN的拉力,停留5~8min,同时向环空灌注压井液。4.6.6换装井口或起测试管柱前,应充分循环至少一周半以上,返出的压井液过筛、除气,并连续测定压井液性能,要求进出口性能一致,密度相差小于0.02g/cm3,井内压井液性能稳定,并压稳地层。4.6.7高压、高产、含H2S气井测试起管柱前,观察时间应达到起下管柱时间,确保压稳地层、井内平稳、不喷不溢不漏。4.7起测试管柱4.7.1严禁转动井内管柱,严防落物入井。4.7.2平稳操作,控制速度,严防抽喷。4.7.3及时向环空灌满压井液,派专人密切观察、记录灌入量和循环的总量变化。5资料录取与处理5.1测试资料的录取按照SY/T6337《油气井地层测试资料录取规范》标准执行。5.2测试现场报告:测试结束,应在现场初步整理出测试资料,并按“地层测试现场报告”格式作出测试现场报告,对测试施工进行现场小结和资料验收。5.3测试成果报告:按SY/T5575《钻杆测试资料处理方法》及时对测试资料进行处理,并按“地层测试成果报告”格式完成测试成果报告,报送相关单位。6HSE要求6.1测试期间的井控工作,按井控规定和设计的相关要求操作。6.2测试管柱应配备主循环阀和备用循环阀;测试工具在井口紧扣时,应防止上部倒扣;震击器入井前应处于拉伸状态,防止震击器震击伤人;安全密封起出井口时,工作人员不要站在滑阀对面。6.3流动和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