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 建设指南》编制说明_第1页
《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 建设指南》编制说明_第2页
《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 建设指南》编制说明_第3页
《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 建设指南》编制说明_第4页
《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 建设指南》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气象行业标准《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指南》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7)提出并归口。2019

年4月22日由中国气象局法规司下达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项目编号QX/T-2019-61,

立项名称为《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指南》。

2、牵头单位

本标准编制牵头单位是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3、协作单位

本标准的编制协作单位包括:北京市气象爱局、安徽省气象局、江西省气象局和河北省

气象局等。

4.主要起草人及所做工作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为李雁、雷勇、张鹏、王得来、汪勇进、罗晶、徐梦维,其分工如下:

李雁,本标准起草负责人,负责整体架构设计、组织和终稿修改;

其余人员,负责资料搜集、参与初稿起草。

4.主要工作过程

本项目于2019年4月份成立标准起草组,开始有关本标准的编写工作。

2019年5-6月份,项目组从各种渠道收集与本标准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包括:IS09001

质量管理体系相关标准、中国气象局相关管理文件以及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相关技术

文档,并对国内气象组织及本标准可能使用者的信息和资料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比较和研究。

基于研究结果初步制定了本标准架构。

2019年7-9月份,制定标准的编写分工,汪勇进负责引言、徐梦维负责1-3章编写,张

鹏负责4-6章编写,罗晶、王得来和汪勇进负责第7章编写,汪勇进负责第8-9章编写,并

制定了标准的编写原则、体例和时间等要求,构建了专用微信群就编写过程中问题进行及时

沟通,9月底前完成了标准的初稿编制。

2019年10月,李雁对整体标准的初稿进行了统稿,并和全国第一批观测质量管理体

系建设单位、专业机构人员进行了沟通,对标准的结构进行了调整,主要为如下几方面:弱

化引言部分内容,尤其是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的特点、与其他质量管理体系的关系,将本

标准中涉及到的相关术语和定义统一放到《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标准。

2019年11-12月,再次修改,主要为:保持格式的统一;本标准中引用相关行业标准

和国家标准的规范性;结合《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指南》和《气象观测质量管

理体系体系文件编制指南》两个标准,弱化本标准中文件编写和内审以及内审员管理相关

内容;重新修订体系保持与改进章节。最终形成标准再改稿。

目前稿:基于再改稿向体系建设单位、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相关技术人员提交标准征求意

见材料。根据反馈意见,项目组修改了编制说明,补充了起草组人员名单,并对初稿部分内

容进行了修改,包括规范性引用文件等部分。

二、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确定的依据

1.编制原则

本标准编制遵从如下原则:

符合性: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本标准以GB/T1.1—2019给出的规则起草,参

考出版行业的相关编写规定,遵照中国气象局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政策、标准及其

规范,以及气象行业标准的特点;第二个层面:本标准满足IS09001标准族中相关要求,

同时根据我国气象观测实际特点制定,标准的建设满足我国气象部门当前的管理和业务运行

现状。

连贯性:本标准是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系列标准的一部分,仅仅针对在观测领域如何

建设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详细描述,本标准中所用到的术语、涉及体系文件编制、内审等环节

内容在系列标准的其他标准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本标准仅仅引用其余标准中相关章节号,以

体系系列标准之间的关联性。

适用性:本标准在满足WMO和ISO相关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气象观测业务和管理

工作的实际特点制定,适用于国家级单位、省级单位、地市级和县站级单位;同时,可为我

国气象部门其他领域构建质量管理体系提供参考。

系统性:本标准将对我国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起到指导性的作用,对已建成气

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单位给予后期完善工作的参考。本标准中所有概念、原则及其相互关

系应被看成一个整体,而不是孤立的,没有哪一个概念或原则比另一个更重要。在应用这些

基本概念和原则时,应结合气象观测业务实际,综合考虑。

标准具体编制时,如引用其他相关标准内容,则在本词条下面以注解的形式就气象观测

相关的内容进行解释说明。

2.主要内容及确定依据

2.1标准的主要内容

本标准为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提供具体操作步骤和方法,指导待建单位完成观测

质量管理体系并保持改进。

标准中内容设置一方面参考《GB/Z30006—2013政府部门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指

南》,同时结合我国气象观测以及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实际用到的相关

基础内容和相关定义,标准整体包含六章,其中:

第1章界定了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指南的范围;

第2章为本标准制定过程中的规范性应用文件;

第3章为本标准所涉及的术语和定义;

第4为我国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依据;

第5章体建设原则介绍;

第6-9章为本标准的核心,分筹备、实施、认证和保持与改进。其中:

第6章为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筹备阶段,共5个部分,分别为气象观测业务和

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范围界定、体系建设的组织方式、建设任务划

分以及相应的技术保障措施。

第7章为具体体系建设过程,包括11个方面环节,分别是:体系建设前的专项培训、

体系框架设计、体系建设方案制定、质量本单位观测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梳理确定工作项和业务流程、编制体系文件、体系文件的控制、体系的试运行、内审员培训I、

内审和管评。

第8张为体系初次认证中各体系建设单位主要工作,包括认证的准备、配合外部审核以

及获取认证后的后续活动等。

第9章为体系的保持与改进,实现PDCA循环运行。

2.2标准的编制依据

本标准按照GB/T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结合GB/Z30006《政府部门建立

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指南》,同时考虑气象观测业务特点和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和GB/T

19004、GB/Z30006的相关内容,在世界气象组织(WMO)质量管理框架(QMF)以及中

国气象局质量管理体系总体框架(QMS-O-CMA)要求下进行设计和编制。

2.3主要技术指标来源

本标准在主要技术指标和功能上,充分满足了我国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的现行建设标

准规格和技术要求,覆盖气象观测的要求并有所提高,充分总结和融入了国际招标的技术要

求,并和ISO9000:2015,IDT国际标准、GB/T19000-2016国家标准以及WM0《国家气象水

文部门和其他相关服务提供方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指南》2017版的最高指标要求看齐。

三、综述报告

2017年初,中国气象局党组决定在我国气象领域开展基于IS09001的质量管理体系建

设工作,经研究决定先在气象观测领域开展,建设工作采用先试点建设后扩大的方式进行,

试点工作在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陕西省气象局、上海市气象局和

上海物管处先行开展,总体由探测中心牵头,为配合前期试点建设总体设计、工作推进,中

国气象局成立了全国观测质量管理体系试点建设总设计师团队,挂靠在探测中心。按照总体

部署,2018年9月前期五家试点单位均完成了试点建设工作,并通过了IS09001认证。按

照全国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总体布局和进度安排,2018年9月底启动了体系扩大建设工

作,为后续建设省份(单位)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撑,经过总设计师团队和中国气象局综合司

协商,凝练前期成果,启动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系列标准的编制工作。

基于上述背景,经观测司的协调和统筹安排,在2019年山洪项目快速立项项目中立了

“观测质量管理体系”系列标准中的“要求”、“基础和术语”、“建设指南”、“体系文件编制指

南”、“外供方管理”、“内部审核指南”共6个标准,以支撑全国观察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

并为我国气象部门其他领域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本标准即是其中之一,而且是气

象观测质量观念里体系建设和运行的基础标准。

ISO在2015年改版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和术语标准,里面用13个大类的138个定义

对全球各行业通用质量管理体系的有关术语进行了说明和界定。气象是全球各行业之一,气

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部分术语采用了IS09000中的相关术语定义;除此之外,通过前

期试点建设阶段的总结,我们也发现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和运行中国有许多术语需要

进一步界定,尽管我国的气象观测部门有系列配套的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因此,本标准制

定前期,我们分析了本标准中需要吸纳GB/T19000中的相关术语,除了采用原文应用之外,

在对应词条下面用气象观测的语言进行了解释说明;止匕外,从我们气象观测业务中技术装备

业务、数据获取业务、数据处理业务和运行保障业务四方面分析,抽取了本标准需要明确的

术语定义。

整体标准编制进度为:

2019年1-4月进行调研,为标准的立项做准备工作;

2019年4月,成立标准起草组,开始有关本标准的编写工作。

2019年5-6月份,项目组从各种渠道收集与本标准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包括:IS09001

质量管理体系相关标准、中国气象局相关管理文件以及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相关技术

文档,并对国内气象组织及本标准可能使用者的信息和资料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比较和研究。

基于研究结果初步制定了本标准架构。

2019年7-9月份,制定标准的编写分工,汪勇进负责引言、徐梦维负责1-3章编写,张

鹏负责4-6章编写,罗晶、王得来和汪勇进负责第7章编写,汪勇进负责第8-9章编写,并

制定了标准的编写原则、体例和时间等要求,构建了专用微信群就编写过程中问题进行及时

沟通,9月底前完成了标准的初稿编制。

2019年10月,李雁对整体标准的初稿进行了统稿,并和全国第一批观测质量管理体

系建设单位、专业机构人员进行了沟通,对标准的结构进行了调整,主要为如下几方面:弱

化引言部分内容,尤其是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的特点、与其他质量管理体系的关系,将本

标准中涉及到的相关术语和定义统一放到《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标准。

2019年11-12月,再次修改,主要为:保持格式的统一;本标准中引用相关行业标准

和国家标准的规范性;结合《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指南》和《气象观测质量管

理体系体系文件编制指南》两个标准,弱化本标准中文件编写和内审以及内审员管理相关

内容;重新修订体系保持与改进章节。最终形成标准再改稿。

目前稿:基于再改稿向体系建设单位、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相关技术人员提交标准征求意

见材料。根据反馈意见,项目组修改了编制说明,补充了起草组人员名单,并对初稿部分内

容进行了修改,包括规范性引用文件等部分。

四、采用国际(国外)标准情况

该标准编制适用于我国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本标准中的部分相关术语参考WMO

《国家气象水文部门和其他相关服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