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与公共卫生 跟踪练习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1页
医疗与公共卫生 跟踪练习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2页
医疗与公共卫生 跟踪练习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3页
医疗与公共卫生 跟踪练习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4页
医疗与公共卫生 跟踪练习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医疗与公共卫生一、选择题1.对下表的解读,合理的是()帝王年号(公元)疫病情形太宁三年(325年)元帝虑勒南寇,使王导率众讨勒。勒军粮不接,死疫太半。永和七年(351年)三月,中原大乱,因以饥疫,人相食,无复耕者。隆安五年(401年)十一月,(刘裕追击大破孙恩)三战并大获,俘馘以万数。恩自是饥馑疾疫,死者太半。义熙四年(408年)(敬宣)军次黄兽,与伪将谯道福相持六十余日,遇疠疫,又以食尽,班师,为有司所劾,免官。A.唐代的疫情比较频繁 B.自然灾害导致疫病频发C.疫病主要集中于北方 D.疫病往往与战乱相伴生2.1910-1911年,黑龙江省暴发严重鼠疫,北洋医学堂法国人伍连德负责查疫,并取得成效。对此,《大公报》进行了报道。报道讽刺了中医治疗的积极性,设置了大量篇幅普及卫生知识,宣扬了先进医疗经验并提倡向西方学习。系列报道获得了较为广泛的接受,这反映出当时()A.西方先进理念凭借其实效性地位得到提高B.清末新政使清政府舆论宣传理念得到革新C.西医理论通过新文化运动得到社会广泛接受D.报纸宣传已经成为推进文明进步的主要工具3.下表统计了古代中国部分朝代的疫灾状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项目西汉东汉魏晋南朝隋唐五代北宋南宋元朝明朝清朝历时年数/年21119637038016815098277268疫灾年数/年18287541345030169218疫灾频度/%8.514.320.210.820.233.330.661.081.3A.政治状况与疫灾数量无关B.疫灾的频度总体上趋向增高C.各朝代疫灾历时年数均衡D.疫灾年数与朝代年数成正比4.1910年,美国、英国、加拿大的五个基督教会组织在成都华西坝创办了规模宏大、学科完备的华西协和大学。1914年,加拿大传教士启尔德博士在华西协和大学开设了医科。1917年,加拿大林则博士在华西协和大学开设牙科系,成为中国现代口腔医学的开端。1924年,华西协和大学开始招收女学生,成为四川女子高等教育的开端,也率先在西部实现了男女合校。1985年,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华西医科大学的发展历程反映出()A.西方侵略手段更加隐蔽B.四川人民对西医的高度认同C.“格物致知”理论的实践D.近代文明在中国的多元传播5.1917年,绥远疫病蔓延至山西省时,山西省省长阎锡山设立防疫总局,聘请20多位外国医生协同中医专家检疫正太路铁路沿线客货运输,并派人以分发白话文广告小册、演讲等方式深入农村宣传防疫知识。此举()A.阻碍铁路的正常运营B.缓和了各军阀之间的矛盾C.遏制疫情在山西扩散D.宣传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6.如图为1949-2018年中国与世界人均预期寿命数据图。此阶段中国人均寿命的变化得益于()①西医开始传入中国,西式医院建立②持续广泛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③中国基本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和完善④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建立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7.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其著作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该著作是()A.《道德经》 B.《唐本草》 C.《本草纲目》 D.《伤寒杂病论》8.我国古代出现了许多中医药学名著,如《神农本草经》《唐本草》《本草纲目》等。其中“本草”的正确含义是()A.中药主要由草本类植物组成,故称中药为“本草” B.“本草”是中药的一种,广泛流传于我国民间C.古代医生多来自草根阶层,故称医生为“本草” D.古代医生治病多草率敷衍,故称医生为“本草”9.《明史》记载:“然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时珍病之。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材料不能反映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时()A.针对积弊 B.自主创新 C.查漏补缺 D.旁征博引10.鸦片战争后,西式医院在中国通商口岸建立起来,同时也带来很多先进的诊疗技术,包括()A.牛痘接种、麻醉术 B.放射技术、白喉疫苗C.人造瓣膜、试管婴儿 D.人体解剖、针刺麻醉11.19世纪末20世纪初,“卫生”一词日益流行。从知识精英到一般知识分子,中国的文化论述里弥漫着讲求卫生、强身救国的主张。《高等小学卫生教科书》(1903年)广告词言:“今亟译此类之书,以饷吾国民。凡有保种之责,而知亡国之忧者,盖令青年子弟日肆习之。”这种现象 ()A.源于晚清灾疫频发下的反思 B.推动了卫生观念的进一步普及C.说明卫生意识承载爱国精神 D.主要在知识阶层传播二、非选择题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成为全球性流行性疾病,危害人类安全。如何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和经验对今天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借鉴意义。材料一明清时期,福建另辟了两条经由闽北的出省通道,使得闽南的陆上通道完善,此外该地区面向大海,有着为数众多的优良港湾,此时对外交通范围更广,往来国家更多,对外联系频繁,贸易规模更大……港口走私贸易给闽南地区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疫病得以传入。当地政府重治而不重防,防治疫情的认识不足,为防止引起恐慌,对疫情信息严格保密。湿热的气候和民间停丧不葬的习俗使得细菌病毒大量繁殖。鸦片战争后,海关税务司拟定了口岸检疫章程,实施港口检疫,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海外疫病的蔓延。在与疫病进行长期斗争的过程中,中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西医也逐渐流入内陆,并起到了一定的防治疾病作用。但闽南地区的鼠疫流行时间仍然长达300余年,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摘编自林楠、曾毅凌《明清闽南疫病流行与海外交往之影响》等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卫生”一词在晚清日益流行。由于近代社会的急剧转型……卫生涉及的已经不是个人或地方团体层面,而是同国家、民族联系在了一起……文化市场涌现大量的生理卫生、生殖医学的书籍和刊物,相关的广告与介绍也频繁见诸报端,大多强调泰西的兴盛与其对生理卫生学的重视密切关联,表示译者或作者的目的即在希望种族强盛上。《高等小学卫生教科书》(1903)广告词言:“今亟译此类之书,以饷吾国民。凡有保种之责,而知亡国之忧者,盖令青年子弟日肆习之。”——摘编自张仲民《出版与文化政治:晚清的“卫生”书籍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造成闽南地区疫病流行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晚清卫生观念的传播对近代化的积极作用。医疗与公共卫生一、选择题1.对下表的解读,合理的是()帝王年号(公元)疫病情形太宁三年(325年)元帝虑勒南寇,使王导率众讨勒。勒军粮不接,死疫太半。永和七年(351年)三月,中原大乱,因以饥疫,人相食,无复耕者。隆安五年(401年)十一月,(刘裕追击大破孙恩)三战并大获,俘馘以万数。恩自是饥馑疾疫,死者太半。义熙四年(408年)(敬宣)军次黄兽,与伪将谯道福相持六十余日,遇疠疫,又以食尽,班师,为有司所劾,免官。A.唐代的疫情比较频繁 B.自然灾害导致疫病频发C.疫病主要集中于北方 D.疫病往往与战乱相伴生解析:根据材料“元帝虑勒南寇,使王导率众讨勒。勒军粮不接,死疫太半”“中原大乱,因以饥疫”“三战并大获,俘馘以万数。恩自是饥馑疾疫,死者太半”“与伪将谯道福相持六十余日,遇疠疫”可知,疫病的出现往往与战乱相伴生,D项正确;材料时间并不是唐代,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自然灾害,而是疫病与战乱相伴生,排除B项;材料中的疫病情形涉及南方地区,排除C项,故选D项。2.1910-1911年,黑龙江省暴发严重鼠疫,北洋医学堂法国人伍连德负责查疫,并取得成效。对此,《大公报》进行了报道。报道讽刺了中医治疗的积极性,设置了大量篇幅普及卫生知识,宣扬了先进医疗经验并提倡向西方学习。系列报道获得了较为广泛的接受,这反映出当时()A.西方先进理念凭借其实效性地位得到提高B.清末新政使清政府舆论宣传理念得到革新C.西医理论通过新文化运动得到社会广泛接受D.报纸宣传已经成为推进文明进步的主要工具解析:由材料“报道讽刺了中医治疗的积极性,设置了大量篇幅普及卫生知识,宣扬了先进医疗经验并提倡向西方学习。系列报道获得了较为广泛的接受”可知,西方先进的医学理念在应对东北鼠疫的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以其扎实有效的措施赢得民众认可,地位得以提高,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清政府的舆论宣传理念,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1915年才开始,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报纸宣传在推进文明进步中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3.下表统计了古代中国部分朝代的疫灾状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项目西汉东汉魏晋南朝隋唐五代北宋南宋元朝明朝清朝历时年数/年21119637038016815098277268疫灾年数/年18287541345030169218疫灾频度/%8.514.320.210.820.233.330.661.081.3A.政治状况与疫灾数量无关B.疫灾的频度总体上趋向增高C.各朝代疫灾历时年数均衡D.疫灾年数与朝代年数成正比解析:从古代灾疫年数和频度看,明显呈现上升趋势,B项正确;大一统王朝时期,灾疫年数较长,说明其与政治有关,排除A项;C项错在“均衡”,排除;D项与汉代不符,排除,故选B项。4.1910年,美国、英国、加拿大的五个基督教会组织在成都华西坝创办了规模宏大、学科完备的华西协和大学。1914年,加拿大传教士启尔德博士在华西协和大学开设了医科。1917年,加拿大林则博士在华西协和大学开设牙科系,成为中国现代口腔医学的开端。1924年,华西协和大学开始招收女学生,成为四川女子高等教育的开端,也率先在西部实现了男女合校。1985年,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华西医科大学的发展历程反映出()A.西方侵略手段更加隐蔽B.四川人民对西医的高度认同C.“格物致知”理论的实践D.近代文明在中国的多元传播解析:根据材料“1910年,美国、英国、加拿大的五个基督教会组织在成都华西坝创办了规模宏大、学科完备的华西协和大学。1914年,加拿大传教士启尔德博士在华西协和大学开设了医科。1917年,加拿大林则博士在华西协和大学开设牙科系,成为中国现代口腔医学的开端”可知,华西医科大学的发展离不开各国文明成就的贡献,表明近代文明在中国的多元传播,D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多国促进华西医科大学的发展,并没有涉及西方侵略手段问题,排除A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四川人民对西医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主旨强调多国促进华西医科大学的发展,并没有具体表述“格物致知”的理论,排除C项,故选D项。5.1917年,绥远疫病蔓延至山西省时,山西省省长阎锡山设立防疫总局,聘请20多位外国医生协同中医专家检疫正太路铁路沿线客货运输,并派人以分发白话文广告小册、演讲等方式深入农村宣传防疫知识。此举()A.阻碍铁路的正常运营B.缓和了各军阀之间的矛盾C.遏制疫情在山西扩散D.宣传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解析:根据“山西省省长阎锡山设立防疫总局,……演讲等方式深入农村宣传防疫知识”可得出,这样做是为了宣传防疫知识,遏制疫情在山西扩散,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防疫,不是铁路运行,也不是缓和矛盾,也没有宣传民主与科学,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6.如图为1949-2018年中国与世界人均预期寿命数据图。此阶段中国人均寿命的变化得益于()①西医开始传入中国,西式医院建立②持续广泛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③中国基本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和完善④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建立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持续广泛展开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因此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逐渐提高,②③④正确,D项正确;西式医院在中国建立是在近代,①错误,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7.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其著作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该著作是()A.《道德经》 B.《唐本草》 C.《本草纲目》 D.《伤寒杂病论》解析:东汉末年,医学家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8.我国古代出现了许多中医药学名著,如《神农本草经》《唐本草》《本草纲目》等。其中“本草”的正确含义是()A.中药主要由草本类植物组成,故称中药为“本草” B.“本草”是中药的一种,广泛流传于我国民间C.古代医生多来自草根阶层,故称医生为“本草” D.古代医生治病多草率敷衍,故称医生为“本草”解析:古代中药以草本类植物占多数,另外还包括矿物类和动物类,所以人们把中药称为“本草”。9.《明史》记载:“然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时珍病之。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材料不能反映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时()A.针对积弊 B.自主创新 C.查漏补缺 D.旁征博引解析:由题干中的“时珍病之”“穷搜博采”“补阙”“阅书八百余家”等信息可以看出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时针对积弊、查漏补缺、旁征博引,但看不出自主创新,故选B项。10.鸦片战争后,西式医院在中国通商口岸建立起来,同时也带来很多先进的诊疗技术,包括()A.牛痘接种、麻醉术 B.放射技术、白喉疫苗C.人造瓣膜、试管婴儿 D.人体解剖、针刺麻醉解析:鸦片战争后,西医带来很多先进的诊疗技术,如牛痘接种法、麻醉术、放射技术等。因此答案为A项。11.19世纪末20世纪初,“卫生”一词日益流行。从知识精英到一般知识分子,中国的文化论述里弥漫着讲求卫生、强身救国的主张。《高等小学卫生教科书》(1903年)广告词言:“今亟译此类之书,以饷吾国民。凡有保种之责,而知亡国之忧者,盖令青年子弟日肆习之。”这种现象 ()A.源于晚清灾疫频发下的反思 B.推动了卫生观念的进一步普及C.说明卫生意识承载爱国精神 D.主要在知识阶层传播解析:晚清灾疫频发材料未体现,排除A项;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学校是把卫生教育和爱国教育联系起来,不是重点推动卫生观念的普及,排除B项;从材料“中国的文化论述里弥漫着讲求卫生、强身救国的主张”可以看出卫生意识承载了爱国精神,C项正确;通过材料“小学卫生教科书”可以看出传播范围已经突破了知识阶层,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成为全球性流行性疾病,危害人类安全。如何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和经验对今天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借鉴意义。材料一明清时期,福建另辟了两条经由闽北的出省通道,使得闽南的陆上通道完善,此外该地区面向大海,有着为数众多的优良港湾,此时对外交通范围更广,往来国家更多,对外联系频繁,贸易规模更大……港口走私贸易给闽南地区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疫病得以传入。当地政府重治而不重防,防治疫情的认识不足,为防止引起恐慌,对疫情信息严格保密。湿热的气候和民间停丧不葬的习俗使得细菌病毒大量繁殖。鸦片战争后,海关税务司拟定了口岸检疫章程,实施港口检疫,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海外疫病的蔓延。在与疫病进行长期斗争的过程中,中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西医也逐渐流入内陆,并起到了一定的防治疾病作用。但闽南地区的鼠疫流行时间仍然长达300余年,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摘编自林楠、曾毅凌《明清闽南疫病流行与海外交往之影响》等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卫生”一词在晚清日益流行。由于近代社会的急剧转型……卫生涉及的已经不是个人或地方团体层面,而是同国家、民族联系在了一起……文化市场涌现大量的生理卫生、生殖医学的书籍和刊物,相关的广告与介绍也频繁见诸报端,大多强调泰西的兴盛与其对生理卫生学的重视密切关联,表示译者或作者的目的即在希望种族强盛上。《高等小学卫生教科书》(1903)广告词言:“今亟译此类之书,以饷吾国民。凡有保种之责,而知亡国之忧者,盖令青年子弟日肆习之。”——摘编自张仲民《出版与文化政治:晚清的“卫生”书籍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造成闽南地区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