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文化交锋 专项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选择性必修3一轮复习_第1页
战争与文化交锋 专项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选择性必修3一轮复习_第2页
战争与文化交锋 专项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选择性必修3一轮复习_第3页
战争与文化交锋 专项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选择性必修3一轮复习_第4页
战争与文化交锋 专项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选择性必修3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战争与文化碰撞一、选择题1.蒙古西征时,许多汉族医生被带到中亚、西亚和欧洲,他们将中国的医术传到西方。不少高明的色目人医师,也随蒙古汗、王公东来,通过这些色目人医生,阿拉伯地区各种医学要籍流传到东亚。由此可见,蒙古西征()A.引发了大规模民族迁徙B.推动了中外医学交流C.客观上促进了思想解放D.增进了中欧友好关系2.“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有些逐渐发展为经济文化中心,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战争()A.促进了希腊文明诞生B.促使东方文明走向繁荣C.促使东西方文化交流D.导致东西方文化被毁坏3.在近代前期,知识精英们“以科学的名义”对中医进行批判,最终酿成民国政府三次试图废除中医的行动。随着外国侵略进一步加剧,“传统力量”反而渐渐显现出真实价值。钱穆认为,包括中医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容受近代西方之科学文明,应该还能融化,能开新”。该变化体现了()A.中国近代医学体系已经完善B.中西医结合有助于医学发展C.“中体西用”思想日益盛行D.中西文明在碰撞中逐步融合4.1821年,俄国诗人普希金得知拿破仑去世后,写下长诗《拿破仑》:“赞扬吧!他给俄罗斯的人民指出了崇高的命运;在幽暗的流放里,他死了,却把永远的自由遗给世人。”普希金肯定了拿破仑()A.抵挡反法联盟的进攻B.恢复封建君主的统治C.推动启蒙思想的传播D.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5.下表是“2017-2018年德国难民庇护申请者来源国排名前三的国家及申请量概况”。由此可见()2017年2018年排名前三的国家申请者人数占年申请总量的比重排名前三的国家申请者人数占年申请总量的比重叙利亚48974人25%叙利亚44167人27%伊拉克21930人11%伊拉克16333人10%阿富汗16423人8%伊朗10857人7%A.德国是难民的主要接收地B.中东地区的难民问题突出C.世界范围内战争威胁增大D.全球化使劳动力流动加快6.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说:“疾病与战争是人类自古至今主要的灾变异数,但它们从来都不是孤立的事件,而往往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具有的普遍共同性的各种关系互动的结果,因而人类在本质上有一部共同的历史。”麦克尼尔的主张()A.强调疾病与战争的联系B.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规律C.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D.契合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7.(2023安徽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高三3月联考)俄国十二月党人大多出身于没有多大特权的贵族家庭,在参加打败拿破仑的卫国战争后,他们认识到必须把祖国从落后状况中拯救出来,才能免受外国奴役,为此,他们提出了消灭专制制度和废除农奴制度的主张。这说明十二月党人()A.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B.希望重构俄国的政治文化C.是贵族阶级利益的代言人D.意在反对法国的文化侵略8.(2023山东青岛一模)历史学家乔治·勒费弗尔评价某历史人物时写道:他撼动了欧洲各国的旧制度,并将近现代欧洲各国新秩序的各项原则推广到了欧洲其他地区,大大加快了这一演变的过程。蓬勃发展的文化、人民主权的宣布、浪漫主义的传播等都预示了民族主义的觉醒,他进行的领土调整和种种改革促进了这种觉醒。该历史人物是()A.英国的克伦威尔 B.美国的华盛顿C.法国的拿破仑 D.德国的俾斯麦9.(2023广东广州一模)1807年11月,德意志地区威斯特法伦王国颁布宪法,宣称“吾皇拿破仑……以保障人民幸福……现制定宪法”,强调“一切臣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次年,巴伐利亚颁布了以威斯特法伦王国宪法为蓝本的宪法。这反映了()A.现代民法体系逐步形成B.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觉醒C.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深远D.欧洲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10.(2023山东模拟)下图为1870—1914年欧洲四大国的国防费用概算(单位:百万英镑)。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英德两国的国防费用持续大幅增加B.大国矛盾使得国际局势日益紧张C.这与各国占有的殖民地数量相一致D.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11.(2023天津一模)一位美国黑人领袖在1918年预言:“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这个“开端”应该是指()A.社会主义运动 B.民族解放运动C.和平主义运动 D.殖民主义扩张二、综合题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材料历史解释这三种发明(印刷、火药和磁石)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并由此又引起难以数计的变化来。——培根《新工具》(1)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传播到欧洲,对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推翻封建制度产生重大作用,推动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伏尔泰终其一生尊崇、仰慕中国的孔子。伏尔泰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来影响别人,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伏尔泰以中国文化来抨击欧洲宗教的黑暗和专制,并大声感叹:“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真是大不幸!”(2)1895年,严复选译了《进化论与伦理学》,命名为《天演论》,宣扬人类同样适用“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的思想。1912年,中国工业建设会认为“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3)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以进化论作为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思想武器,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推动了近代中国救亡图存运动的开展正是靠着一批留学生、一批精通外文又心甘情愿献身革命的知识分子翻译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宣传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经验才被传入并融化进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大众的思想觉悟和政治意识才得以迅速提高,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新的火种。——摘编自《从跨文化传播视角看翻译的功能》(4)参照上表中的(1)(3),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4)的陈述。战争与文化碰撞一、选择题1.蒙古西征时,许多汉族医生被带到中亚、西亚和欧洲,他们将中国的医术传到西方。不少高明的色目人医师,也随蒙古汗、王公东来,通过这些色目人医生,阿拉伯地区各种医学要籍流传到东亚。由此可见,蒙古西征()A.引发了大规模民族迁徙B.推动了中外医学交流C.客观上促进了思想解放D.增进了中欧友好关系解析:本题考查蒙古西征对中外医学交流的影响。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蒙古西征期间,中国的医术传到西方,同时阿拉伯地区各种医学要籍也传到东亚,这说明蒙古西征推动了中外医学交流,B项正确;医生跨地区进行医学交流,不能视为大规模民族迁徙,排除A项;材料与思想解放无关,排除C项;蒙古西征不利于增进中欧友好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2.“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有些逐渐发展为经济文化中心,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战争()A.促进了希腊文明诞生B.促使东方文明走向繁荣C.促使东西方文化交流D.导致东西方文化被毁坏解析:材料“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可见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C项正确;希腊文明诞生在亚历山大之前,排除A项;材料中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并未使东方文明走向繁荣,而是带来了一种新的混合文明,排除B项;材料强调亚历山大扩张对希腊文明的积极作用,D项与此描述相悖,排除,故选C项。3.在近代前期,知识精英们“以科学的名义”对中医进行批判,最终酿成民国政府三次试图废除中医的行动。随着外国侵略进一步加剧,“传统力量”反而渐渐显现出真实价值。钱穆认为,包括中医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容受近代西方之科学文明,应该还能融化,能开新”。该变化体现了()A.中国近代医学体系已经完善B.中西医结合有助于医学发展C.“中体西用”思想日益盛行D.中西文明在碰撞中逐步融合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在近代前期,知识精英对中国的中医进行批判,从而导致了民国政府试图废除中医的行动,而随着外国侵略加剧,钱穆认为,包括中医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容受近代西方之科学文明,应该还能融化,能开新”,这种态度的变化体现了中西文明在碰撞中逐步融合的趋势,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中国近代医学体系已经完善,排除A项;B项是表面信息,排除;“中体西用”主要是洋务运动的思想,且材料体现的主要是文明的融合,排除C项,故选D项。4.1821年,俄国诗人普希金得知拿破仑去世后,写下长诗《拿破仑》:“赞扬吧!他给俄罗斯的人民指出了崇高的命运;在幽暗的流放里,他死了,却把永远的自由遗给世人。”普希金肯定了拿破仑()A.抵挡反法联盟的进攻B.恢复封建君主的统治C.推动启蒙思想的传播D.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解析:材料中充满了赞美之辞,可见应该评价拿破仑及其战争的积极意义。“他给俄罗斯的人民指出了崇高的命运……自由遗给世人”,诗人着重赞扬了拿破仑传播革命火种,传播自由精神,这正是启蒙思想家所宣扬的思想,C项符合题意;材料与抵挡反法联盟的进攻、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的说法无关,排除A、D两项;拿破仑并未恢复封建君主统治,排除B项,故选C项。5.下表是“2017-2018年德国难民庇护申请者来源国排名前三的国家及申请量概况”。由此可见()2017年2018年排名前三的国家申请者人数占年申请总量的比重排名前三的国家申请者人数占年申请总量的比重叙利亚48974人25%叙利亚44167人27%伊拉克21930人11%伊拉克16333人10%阿富汗16423人8%伊朗10857人7%A.德国是难民的主要接收地B.中东地区的难民问题突出C.世界范围内战争威胁增大D.全球化使劳动力流动加快解析:由表格数据看出,德国难民庇护申请者来源国排名前三的国家都来自中东地区,说明中东地区的难民问题突出,B项正确;材料只是统计了德国一国的难民情况,不能说明德国是难民的主要接收地,排除A项;材料中难民都来自中东,无法体现世界范围内战争威胁增大,排除C项;难民问题,不属于劳动力流动,排除D项,故选B项。6.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说:“疾病与战争是人类自古至今主要的灾变异数,但它们从来都不是孤立的事件,而往往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具有的普遍共同性的各种关系互动的结果,因而人类在本质上有一部共同的历史。”麦克尼尔的主张()A.强调疾病与战争的联系B.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规律C.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D.契合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解析:作者通过分析疾病与战争作为灾变,与人类历史发展的关系,指出人类在本质上有一部共同的历史,反映了他对整个人类命运的关怀,契合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D项正确;材料强调并非疾病和战争的影响,而是其与人类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揭示人类文明的发展规律,排除B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张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7.(2023安徽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高三3月联考)俄国十二月党人大多出身于没有多大特权的贵族家庭,在参加打败拿破仑的卫国战争后,他们认识到必须把祖国从落后状况中拯救出来,才能免受外国奴役,为此,他们提出了消灭专制制度和废除农奴制度的主张。这说明十二月党人()A.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B.希望重构俄国的政治文化C.是贵族阶级利益的代言人D.意在反对法国的文化侵略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二月党人起义前,俄国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社会,实行农奴制,十二月党人“提出了消灭专制制度和废除农奴制度的主张”,可见他们希望重构俄国政治文化,故选B项。8.(2023山东青岛一模)历史学家乔治·勒费弗尔评价某历史人物时写道:他撼动了欧洲各国的旧制度,并将近现代欧洲各国新秩序的各项原则推广到了欧洲其他地区,大大加快了这一演变的过程。蓬勃发展的文化、人民主权的宣布、浪漫主义的传播等都预示了民族主义的觉醒,他进行的领土调整和种种改革促进了这种觉醒。该历史人物是()A.英国的克伦威尔 B.美国的华盛顿C.法国的拿破仑 D.德国的俾斯麦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通过战争在欧洲建立庞大帝国,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向欧洲地区传播,推动了欧洲政治文化重构,民主意识和民族独立的要求高涨,故选C项。9.(2023广东广州一模)1807年11月,德意志地区威斯特法伦王国颁布宪法,宣称“吾皇拿破仑……以保障人民幸福……现制定宪法”,强调“一切臣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次年,巴伐利亚颁布了以威斯特法伦王国宪法为蓝本的宪法。这反映了()A.现代民法体系逐步形成B.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觉醒C.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深远D.欧洲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解析:根据材料“吾皇拿破仑……以保障人民幸福……现制定宪法”“巴伐利亚颁布了以威斯特法伦王国宪法为蓝本的宪法”可知,拿破仑的军事扩张客观上传播了启蒙运动时期的自由平等和民主法治的思想,对巴伐利亚后期的政治立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故选C项。10.(2023山东模拟)下图为1870—1914年欧洲四大国的国防费用概算(单位:百万英镑)。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英德两国的国防费用持续大幅增加B.大国矛盾使得国际局势日益紧张C.这与各国占有的殖民地数量相一致D.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解析:根据图表信息可知,1870—1914年欧洲四大国的国防费用总体呈增长趋势,且增长数额较大,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国际局势较为紧张,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的大国矛盾推动了这一情况的出现,故选B项;据图表信息可知,德国国防费用持续增长,英国中间出现过转折,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英法占据殖民地数量较多,俄国和德国略少于英法两国,但德国国防支出20世纪初最高,这与各国占有殖民地情况不一致,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且当时欧洲局势紧张影响了四国国防支出,排除D项。11.(2023天津一模)一位美国黑人领袖在1918年预言:“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这个“开端”应该是指()A.社会主义运动 B.民族解放运动C.和平主义运动 D.殖民主义扩张解析:根据材料“1918年”“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的非洲”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激发了欧洲、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战后出现了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故选B项。二、综合题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材料历史解释这三种发明(印刷、火药和磁石)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并由此又引起难以数计的变化来。——培根《新工具》(1)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传播到欧洲,对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推翻封建制度产生重大作用,推动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伏尔泰终其一生尊崇、仰慕中国的孔子。伏尔泰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来影响别人,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伏尔泰以中国文化来抨击欧洲宗教的黑暗和专制,并大声感叹:“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真是大不幸!”(2)1895年,严复选译了《进化论与伦理学》,命名为《天演论》,宣扬人类同样适用“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的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