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韦伯官僚制理论及其现实意义_第1页
浅析韦伯官僚制理论及其现实意义_第2页
浅析韦伯官僚制理论及其现实意义_第3页
浅析韦伯官僚制理论及其现实意义_第4页
浅析韦伯官僚制理论及其现实意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韦伯官僚制理论及其现实意义班级:姓名:学号:浅析韦伯官僚制理论及其现实意义摘要:官僚制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韦伯从权威结构理论与组织类型、官僚制的内涵及其特征构建了官僚制,官僚制从诞生以来不断地遭到各种批评与指责,但是韦伯所开创的理性与科学的研究范式在目前仍然起着重要作用。中国面对当前“官僚制”发展不足的现状,要汲取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吸收官僚制的合理因素,并结合中国自身的实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官僚”体系。关键词:韦伯;官僚制;理性;评价;现实意义一、韦伯“官僚制”理论产生的背景韦伯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官僚制理论对世界各国的公共管理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题目中的官僚制,是韦伯意义上的现代理性官僚制,即以法理型权威为基础,以专业化官僚为管理主体,以层级制为组织形式,以理性制度为运作规则的行政管理体制。官僚制作为一种高度理性化的组织模式,它的诞生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一)社会政治背景现代官僚制源起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的工业社会转变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下,19世纪后半期,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德国的统一,扫除了德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重重障碍。普鲁士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全面瓦解了容克的经济基础———封建庄园。为此普鲁士王朝把重要的军官职位和政府官位赐给容克作为补偿。统一后,德国工业化进程加快,但是受到德国容克政权束缚,德国处在以旧的、家族为基础的企业制度向资本主义企业制度过渡的阶段。随着社会发展,行政管理事务变得复杂繁多,工业社会意欲突破传统农业社会时期的传统的习俗、伦理及道德的束缚,而追求稳定的和有法律保障的制度形式成为资产阶级的普遍利益要求,行政管理日益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重视,韦伯理性官僚制正是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得到产生和发展的。(二)社会经济背景近代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制度促进了官僚制的产生与发展,官僚制作为一种稳定的有效率的管理体制,它极大地迎合并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机械化大生产的需要。德国在20世纪初完成了工业化的进程,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位。经济结构受到工业制度和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影响,而文化价值体系和政治结构却仍然处于传统的封建价值观的控制之下。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进入垄断资本主义之后,随着各种组织等为特征的组织形态,是现代社会实施合法统治的组织。首先,在韦伯看来,官僚制作为一种制度,具有以下八种特征:1.官员的职务是连续的,并受规则的约束;2.每一职位均有特定的权责范围,拥有固定的职务权限,在权限范围内进行职务的运作;3.职位分等,官员们处于固定的职务等级制度之中,上级对下级行使控制或指令,下级接受上级指挥并有申诉的权利;4.根据专业资格任命官员,组织成员都具备各项专业技术资格;5.职务资源与私人资源必须明确分割以及职务运作场所与私人处所的分离;6.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职位的占有是公共的;7.行政管理档案制度的原则,以书面文件为基础;8.合法型统治,最纯粹的类型是官僚制。其次,韦伯认为在官僚制体制下的官员具有以下十种特征:1.官员个人是自由的,仅仅具有服从官职的义务;2.官员处于固定官位的等级体制中;3.官员拥有固定的职责权限;4.官员是在契约的基础上被任命的;5.官员须通过相关考试,根据专业业务资格得到任命;6.官员领取固定的薪俸,薪金依据官阶及职位划分,并可领取退休金,既有辞职也有被解雇的可能;7.官员的职务是其唯一的或主要的职业;8.官员根据年资、政绩或者两者兼而有之进行职务升迁及奖惩,这些都取决于上司的评判;9.官员在工作中须将私人财产与公共物资须分开,个人不得把职位占为己有;10.官员必接受严格的、统一的职务纪律和监督。韦伯所建构的官僚制体制的八种特征和官员的十种特征,体现的是合理的官僚制结构特征。韦伯认为,“行政管理就是在法律规则限制之内,并且根据一些得到团体制度许可的、甚至是没有违逆团体制度的、可以普遍标明的原则,合理地维护团体制度所规定的利益”。韦伯认为官僚制是一种理想形态的组织,它是高度理性化的、效率最高的组织形式,并且广泛适用于政府、军队、宗教团体及商业机构中。四、对韦伯“官僚制”理论的评价(一)韦伯对官僚制的评价通过对官僚制本质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分析,韦伯认为官僚制具有两面性。积极因素是官僚制的行政管理具有严密性、合理性、稳定性、普适性的优点,“官僚体制集权主义的、采用档案制度的行政管理,精确、稳定、有纪律、严肃紧张和可靠,也就是说,对于统治者和有关的人员来说,言而有信,劳动效益强度大和范围广,形式上可以应用于一切任务,纯粹从技术上看可以达到最高的完善程度,在所有这些意义上是实施统治形式上最合理的形式]。官僚制“作为美德赞扬的特性是:它成功地从解决职务上的事务中,排除一切爱憎和一切纯粹个人的、从根本上说一切非理性的、不可预计性的感觉因素”。消极因素则是官僚制的工具理性、非人格化的倾向,极大地抑制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压制了情感需求,使人成为没有精神的专家,将行政官员塑造成无个性特征、无感情色彩、无创新能力的执行性的技术官员,使整个社会变得毫无生气。“价值导向的各种社会行为都会因糟糕的官僚结构和由正式理性的法律和规制构成的紧密结合的网络而受到阻碍,在这种背景下,个性根本不再会有任何希望得以张扬”。(二)对官僚制的肯定评价官僚制理论强调以知识和技能进行管理,推崇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潮流。“官僚制举起理性和逻辑的旗帜,批判和否定了产业革命初期个人专制、裙带关系、暴力威胁、主观武断和感情用事进行管理的做法”。“在现代政治制度里,官僚制机构的作用不可或缺,人们不可能发明一种方法在没有官僚机构提供的组织、分工和专业的情况下进行大规模的社会工作”。韦伯提出“合法统治具有三种纯粹的类型”并且系统论述了官僚组织的特征,提出了在最纯粹的类型中官员们应具有的十种特征,韦伯的官僚制被官方应用于各种类型的组织。“也许对韦伯的模式最大的赞誉就是:在当今世界,官僚行政模式是社会中组织的主导形式。……我们很难发现某个大规模的组织机构———公共的、私人的、自愿的———不表现出官僚行政合法合理性模式的某些特征”(三)对官僚制的否定评价有学者认为理性官僚制理论是以普鲁士官僚行为为原型,高度抽象而得出的结果,是一种理想化或纯理论性的组织制度,在现实中有很多难以实现的条件。美国组织理论家沃·本尼斯总结出官僚体系的10项缺陷:“1.妨碍个人的成长和个性的成熟;2.鼓励盲目服从和随大流;3.忽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不考虑突发事件;4.陈旧过时的权力和控制系统;5.缺乏充分的裁决程序;6.无法有效地解决上下级之间特别是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矛盾冲突;7.内部交流沟通(和创新思想)受到压制、阻隔和畸变;8.由于互不信任和害怕报复而不能充分利用人力资源;9.无法吸纳新的科学技术成果或人才;10.扭曲个性结构,使职工变成阴郁、灰暗、屈从于规章制度的所谓组织人。”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公共管理理论对理性官僚制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力求“摒弃官僚制”并欲求在理论范式上“超越官僚制”。欧文·休斯认为,“公共行政的僵死的、等级制的官僚制组织形式曾经支配了整个20世纪漫长的时期,如今正转变为公共管理的弹性的、以市场为基础的形式。……传统的公共行政已经从理论和实践上受到了质疑,新公共管理的应用意味着在公共部门中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典范。”还有学者认为,官僚制理论过分追求组织的稳定性,不利于激励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行政管理缺乏回应性,不利于改善服务质量;组织的僵化、臃肿难以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工业时代发展起来的官僚体制,专注于各种规章制度及其层叠的指挥系统,已不能有效运转;它变得机构臃肿、浪费严重、效率低下;它在变化迅速、信息丰富、知识密集的90年代已不能有效运转了”。五、发展官僚制的现实意义中国虽然有很长的官僚制历史渊源,但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传统权力和超凡权力比法定权力更有影响力,在中国传统政治中实行的往往是人治而非法治,提倡人情而不是理性,这违背了官僚制最基本的理性特征。发展中国家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他们尽管政治制度不同,行政体制和运作方式不同,但共同面对的是官僚制发展不足的问题。从另一视角来说,建构科学化的公共管理模式、专家化的文官人事制度,基本上是一个共识性的问题。官僚制强调以合理合法的权力,即各种法律和规则作为现代组织运行的基础,下级对上级的服从出于对组织规则和法律的遵守。用官僚制理性与法治观念改造和克服传统的官僚制的影响,由非理性走向理性,实现公共行政法治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公共行政法治化是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过渡到现代化工业社会的必经之路。要发展官僚制,完成传统型官僚制向现代法理型官僚制的转变,应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各项法律、法规,以法律为准绳,坚持依法治国;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与国际接轨的经济制度;要加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社会中的社会作用;要加强文化道德建设,用“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公民的道德行为,要使法律优先的观念深入人心。官僚制提倡通过考试,根据业务资格任命官员的观点仍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官僚体制的行政管理意味着根据知识进行统治:这是它所固有的特别合理的基本性质。除了受专业知识制约的巨大的实力地位外,官僚体制(或者利用它的统治者)还倾向于通过公务知识,进一步提高其权力”。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官僚制的技术优势,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行政理念,改变传统的依据经验和惯例的行政决策方法;要不断地完善公务员制度,建立一支具有专业技术优势的公务员队伍。根据行政生态学的推理,行政环境决定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反作用于行政环境,这是选择公共行政模式时必须当作前提来考虑的因素。在中国的体制转型过程中,我们既要汲取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又要将官僚制中不合理的因素予以改进,我们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官僚制体制。官僚制在中国行政发展的现状建国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8次大的以机构改革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改革,奠定了今日我国行政体制的新格局。学界普遍认为中国的行政发展处于官僚制发展不充分的阶段,存在很多问题:1、行政法制不健全。目前,中国行政法规制定滞后,程序性法规匮乏,对行政工作和相关人员没能形成有效的监督。2、公私不分,寻租不断。公务人员长期以来处于特权阶级,占用大量优势资源。最典型的就是政府对于经济的大幅干预,利用招标、特批等手段加强对经济的控制权,官商勾结的腐败案件层出不穷。3、行政效率低下。公务员只进不出,以年月换资历;办事程序复杂,多头管理严重。人们通常为了一个行政申请而“踏破铁鞋”;专业化程度不够,行政现代化进程缓慢。官僚制对今日中国的借鉴意义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入新公共服务阶段,对官僚制进行毫不留情的批判。但是,对中国来说,官僚制具有自身特殊的含义和特征,。对于官僚制的借鉴不能全盘肯定或者否定,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现实国情,推动行政改革的进一步发展。1、提倡理性化的管理方式。官僚制的精髓就是理性精神,它是我国行政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应汲取理性精神的营养,客观全面的进行包括机构的设置、人员的招聘考核等各项行政管理活动。对理性的强调,更能够有效地克服公私不分的情形,克服情感因素的影响,使公务人员都能专注于行政事务的完成,而减少寻租的发生。2、法制化的必然要求。韦伯在其著作中多次重申法律和制度的重要性。我国应该加强行政立法的力度,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实现行政管理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弱化人为因素对政策的左右,使管理活动更多的体现民众的需求、社会的需求。3、完善激励机制,引入竞争因素。韦伯的非人格化官僚理论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应该努力避免。应该强调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的责任,实现多元化、全方位的责任制,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引入第三方考核力量,加大对平时工作的监管力度。更不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