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效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_第1页
浙江省宁波效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_第2页
浙江省宁波效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_第3页
浙江省宁波效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_第4页
浙江省宁波效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宁波效实中学二0二一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生物期中考试卷一、选择题1.培养转基因的高等动物时,常采用的受体细胞是()A.卵母细胞 B.受精卵C.胚胎干细胞 D.乳腺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受精卵的全能性最高,因此要培养转基因的高等动物时,需要选择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B正确。故选B。2.下列关于染色体和质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染色体和质粒都只存在于真核细胞中B.染色体和质粒都与生物的遗传有关C.染色体和质粒的化学本质都是DNAD.染色体和质粒都可以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答案】B【解析】【分析】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是DNA的主要载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质粒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独立于细菌拟核DNA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详解】A、染色体只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而质粒可以存在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A错误;B、染色体含有DNA,质粒的化学本质是DNA,因此两者都与生物的遗传有关,B正确;C、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质粒的化学本质是DNA,C错误;D、质粒可以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而染色体不能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D错误。故选B。3.做“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打开放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开启锅盖B.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C.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菌落时,应标记在皿底上D.为保证无菌操作,接种针、接种环使用前都必须高压蒸汽灭菌【答案】C【解析】【分析】无菌操作,包括灭菌和消毒两种方式,消毒的方法有巴氏消毒法、酒精消毒、煮沸消毒法;灭菌的方法有干热灭菌、灼烧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详解】A、高压灭菌加热结束,等待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才能开启锅盖,而不能打开放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A错误;B、倒平板时,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右手将锥形瓶中的培养基(10~20mL)倒入培养皿,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而不能打开皿盖,这样可能导致培养皿被杂菌污染,B错误;C、培养皿要倒置放置,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菌落时,应标记在皿底上,C正确;D、接种针、接种环使用前可用干热灭菌,D错误。故选C。4.下列过程不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A.二倍体水稻刚萌发的种子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培育出四倍体植株B.转入抗卡那霉素基因的烟草细胞培育出转基因植株C.利用菊花花瓣细胞培育出菊花新植株D.利用白菜和甘蓝的体细胞培育出“白菜—甘蓝”【答案】A【解析】【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如微型繁殖、作物脱毒、人工种子;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如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利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详解】A、二倍体水稻的种子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培育出四倍体,属于多倍体育种,不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A正确;B、转入抗卡那霉素基因的烟草细胞培育出转基因植株,涉及到基因工程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B错误;C、利用菊花花瓣细胞培育出菊花新植株需要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C错误;D、白菜和甘蓝经体细胞杂交过程培育出杂种植株,植物的体细胞杂交是将不同植物的细胞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形成杂种细胞,进而利用植物的组织培养将杂种细胞培育成多倍体的杂种植株,D错误。故选A。5.下列关于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DNA分子的中部,用酶切法获得一个目的基因,需要水解两个磷酸二酯键B.限制性内切核酸酶能识别双链DNA分子特定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部位点切开C.只有用同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处理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和质粒,才能形成重组质粒D.用不同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切割—CAAG↓—和—G↓AATTC—,得到的黏性末端碱基数不同【答案】B【解析】【分析】1、关于限制酶,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来源:主要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2)特异性: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3)结果:形成黏性末端或平末端。2、用限制酶切割DNA时,每切开一个切口需要水解两个磷酸二酯键。【详解】A、在DNA分子的中部,用酶切法获得一个目的基因,需要切开两个切口,需要水解4个磷酸二酯键,A错误;B、限制酶能识别双链DNA分子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使特定部位的磷酸二酯键断开,B正确;C、用不同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处理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和质粒,若产生的黏性末端相同,也能形成重组质粒,C错误;D、—CAAG↓—和—G↓AATTC序列被限制酶切出的黏性末端不同,分别为CAAG和AATT,黏性末端碱基数相同,D错误。故选B。6.泡菜是我国的传统美食,泡菜制作时,泡菜使用低浓度的盐水,再经乳酸菌发酵,制成一种带酸味的腌制品,只要乳酸含量达到一定的浓度,并使产品隔绝空气,就可以达到久贮的目的。下列关于泡菜腌制的叙述错误的是()A.参与泡菜腌制的微生物为厌氧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使泡菜带酸味B.腌制泡菜时泡菜坛要装至八成满,盐水没过全部菜料,盖上坛盖再用水密封泡菜坛C.在泡菜腌制过程中乳酸菌、乳酸和亚硝酸盐的含量会先增加后减少再趋于稳定D.腌制泡菜时如果加入一些陈泡菜汁,可以缩短腌制时间【答案】C【解析】【分析】1、泡菜的制作所使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能够将蔬菜中的葡萄糖氧化为乳酸。2、泡菜的制作流程是:选择原料、配置盐水、调味装坛、密封发酵。【详解】A、在制作泡菜时,选用乳酸菌,乳酸菌为厌氧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使泡菜带酸味,A正确;B、腌制泡菜时泡菜坛要装至八成满,盐水没过全部菜料,盖上坛盖再用水密封泡菜坛,可利用水隔绝空气,从而创造无氧条件,B正确;C、在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会先增加后减少再趋于稳定;乳酸菌的含量先增加,后由于营养物质缺乏、pH下降而减少;乳酸的含量会一直增加,C错误;D、泡菜汁中含有乳酸菌,坛中加一些已腌制过的泡菜汁的目的是加入乳酸菌菌种,这相当于在接种环节增加了乳酸菌的数量,D正确。故选C。7.酒精在生物实验中用途广泛,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可用于超净工作台和外植体的消毒B.在脂肪的检测和观察实验中,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用来固定细胞形态C.根据DNA能溶于95%酒精的原理,可用于植物组织中DNA的粗提取D.对微生物进行分离计数时,涂布器应先浸于盛有酒精的烧杯中进行灭菌【答案】A【解析】【分析】酒精是生物实验常用试剂之一,如检测脂肪实验中需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都需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对材料进行解离;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需用无水酒精来提取色素;果酒和果醋制作实验中可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进行消毒;DNA的粗提取和鉴定中可以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进一步纯化DNA等。【详解】A、超净工作台和外植体的消毒应该使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A正确;B、在脂肪的检测和观察实验中,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B错误;C、DNA不溶于95%的冷酒精,可以利用该原理对DNA进行进一步提纯,C错误;D、酒精是常用的消毒剂,一般不能灭菌,对微生物进行分离计数时,应该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引燃,D错误。故选A。8.《齐民要术》记载了一种称为“动酒酢(“酢”同“醋”)法”的酿醋工艺:“大率酒一斗,用水三斗,合瓮盛,置日中曝之。七日后当臭,衣(指菌膜)生,勿得怪也,但停置,勿移动,挠搅之。数十日,醋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方法的原理是醋酸菌在缺少糖源时可将酒精转化为醋酸B.加水的目的是对酒进行稀释,避免酒精浓度过高杀死醋酸菌C.“置日中曝之”可以降低发酵液温度有利于醋酸菌发酵D.挠搅有利于酒精与醋酸菌充分接触,还可以增加溶液中的溶解氧【答案】C【解析】【分析】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葡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详解】A、该方法依据的原理是醋酸菌在氧气、糖源不足时将酒精转化为醋酸,A正确;B、加水的目的是对酒进行稀释,避免高浓度酒精导致醋酸菌失水过多死亡,B正确;C、“置日中曝之”可以提高发酵液温度有利于醋酸菌发酵,C错误;D、搅拌有利于酒精与醋酸菌充分接触,还可以增加溶液中的溶解氧,利于醋酸菌进行醋酸发酵,D正确。故选C。9.啤酒是以麦芽汁为原料,经酿酒酵母发酵制得。传统啤酒酿造过程中,发酵在敞开式发酵池中进行,麦芽汁中接入酵母后通入大量无菌空气,之后会产生大量气体翻腾逸出,在麦芽汁表面形成25~30cm厚的气泡层(泡盖),然后停止通气,进入静止发酵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传统啤酒酿造过程中原料需要严格灭菌,以防杂菌污染B.静止发酵阶段,发酵液要在高温、密闭的环境下储存C.制作麦芽汁之前用含有脱落酸的溶液浸泡大麦种子,增加可发酵糖的含量D.泡盖产生的原因是酿酒酵母有氧呼吸产生CO2,泡盖的形成可以促进酒精的产生【答案】D【解析】【分析】赤霉素具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脱落酸可以抑制种子发芽。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既能通过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又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麦芽汁中通入大量无菌空气,可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使得麦芽汁表面形成气泡盖。泡盖在麦芽汁表面能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使麦芽汁与空气隔绝,使得酵母菌能在麦芽汁中进行无氧呼吸,在静止发酵阶段葡萄糖转化为产生酒精。【详解】A、传统啤酒酿造过程中利用的菌种来自自然界中的酵母菌,不能严格灭菌,A错误;B、主发酵结束后,发酵液还不适合饮用,要在低温、密闭的环境下储存一段时间进行后发酵,这样才能形成澄清、成熟的啤酒,B错误;C、制作麦芽汁之前用含有赤霉素的溶液浸泡大麦种子,可促使种子发芽,增加可发酵糖的含量,脱落酸可以抑制种子发芽,C错误;D、泡盖产生的原因是酿酒酵母有氧呼吸产生CO2,泡盖的形成可以在麦芽汁表面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从而促进酒精的产生,D正确。故选D。10.下列有关生物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用基因工程生产乙肝疫苗,可将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导入酵母菌制成“工程菌”B.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都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C.病毒既可用于细胞工程技术,也可用于基因工程技术D.人工诱变、基因工程都可以改造微生物菌种【答案】A【解析】【分析】1、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质粒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独立于细菌拟核DNA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基本相同,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类似,常用的诱导因素有电激、聚乙二醇(PEG)、灭活的病毒等。2、“工程菌”是用基因工程的方法,使得外源基因得到高效表达的菌类细胞株系;根据题干信息生产乙肝疫苗,则需要导入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的基因。【详解】A、乙肝疫苗是指减毒或灭毒的乙肝病毒,利用基因工程生产乙肝疫苗时,应向酵母菌导入目的基因,即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的基因,A错误;B、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都是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C、灭活的病毒可用于细胞工程技术中动物细胞融合,也可用于基因工程技术中的载体,C正确;D、性状优良的菌种可以从自然界中筛选出,也可以通过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育种获得,所以人工诱变、基因工程都可以改造微生物菌种,D正确。故选A。11.图甲是传统发酵技术的装置图,图乙是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生的物质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装置既可用于果醋的制作,也可用于果酒的制作B.使用甲装置制作果醋时,要打开阀a,通入无菌空气C.制作果酒和果醋过程中,发酵液的pH都会降低D.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反应场所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是发酵装置,乙是果酒、果醋制作的实验原理,①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的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②是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③是酵母菌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④是醋酸菌发酵形成醋酸的过程。【详解】A、甲装置中,阀a控制进气,阀b控制排气,所以可先用于果酒的制作,后用于果醋的制作,A正确;B、醋酸发酵的原理是醋酸菌有氧呼吸产生醋酸,而醋酸菌为好氧菌,故应一直打开阀a通气,通入无菌空气,同时打开阀b将微生物呼吸产生的CO2以及剩余的空气排出,B正确;C、果酒制作过程会产生二氧化碳,形成碳酸,导致pH降低,果醋发酵过程会产生醋酸,使发酵液的pH降低,C正确;D、过程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该过程在真核生物酵母菌内的反应场所是线粒体;过程④表示果醋发酵,醋酸菌属于原核生物,所以该过程的反应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错误。故选D。12.下图为基因工程中基因表达载体的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B.图中启动子位于目的基因的首端,是核糖体识别和结合的部位C.复制原点是基因表达载体在受体细胞中独立复制和稳定存在所必需的D.抗生素抗性基因作用是作为标记基因,用于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导入了目的基因【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图中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抗生素抗性基因)、复制原点。【详解】A、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A正确;B、图中启动子位于目的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启动转录过程,B错误;C、图中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复制原点,其中复制原点是基因表达载体在受体细胞中独立复制和稳定存在所必需的,C正确;D、图中作为标记基因的是抗生素抗性基因,其作用是用于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导入了目的基因,D正确。故选B。13.很多生物工程技术都需要进行“筛选”,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动物细胞融合后要进行筛选,选出杂种细胞进行细胞培养B.诱变育种过程中需要筛选诱变处理后的植株,以获得新品种C.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需要筛选,以确保目的基因已经成功导入D.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的第一次筛选是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很多生物工程技术都需要进行“筛选”,如基因工程中需根据标记基因等筛选出含有重组DNA的受体细胞;由于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诱变育种过程中需要筛选诱变处理后的植株;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进行了两次筛选(一次是使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另一次是进行抗体阳性检测以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详解】A、动物细胞融合后会得到未融合细胞和多种融合细胞,需筛选出杂种细胞进行细胞培养,A正确;B、诱变育种过程中需要筛选诱变处理后的植株,以获得新品种,B正确;C、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需要根据标记基因等进行筛选,以确保目的基因已经成功导入,C正确;D、单克隆抗体制备的第一次筛选,要选择出杂交瘤细胞,另一次是进行抗体阳性检测以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D错误。故选D。14.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都是已知的B.接受外源基因的转基因植物会成为一个新物种C.可从人肝脏细胞中提取胰岛素原的mRNA,逆转录获得人胰岛素原基因D.通过基因工程制备转基因植物,可选叶肉细胞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答案】D【解析】【分析】1、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主要有两种:(1)从供体细胞的DNA中直接分离基因,最常用的方法是“鸟枪法”又叫“散弹射击法“;(2)人工合成基因,这种方法有两条途径,一是以目的基因转录的信使RNA为模板,反转录成互补的单链DNA,再在酶的作用下合成双链DNA,即目的基因;另一条途径是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推测出信使RNA序列,再推测出结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然后用化学的方法以单核苷酸为原料合成。2、基因工程培育的新品种与原物种仍然是同一种生物。【详解】A、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一定是已知的,A错误;B、接受外源基因的转基因植物仍然是原物种,不是新物种,但能具有新的性状或能形成新产品,B错误;C、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人肝脏细胞中胰岛素基因不表达,因此没有胰岛素原的mRNA,C错误;D、植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所以可以选择叶肉细胞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D正确。故选D。15.野生型大肠杆菌菌株能在未添加某种维生素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无法合成某种氨基酸,只能在添加了多种维生素的完全培养基上生长,下图为纯化某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部分流程图,①②③④代表培养基,A、B、C表示操作步骤,D、E为菌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①②④为基本培养基,③为完全培养基B.紫外线的目的是提高突变率,增加突变株的数量C.B的正确操作是用涂布器把菌液均匀地涂布在②表面D.经C过程原位影印及培养后,可从④中挑取D进行纯化培养【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中首先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细菌,然后运用“影印法”将菌种接种到两种培养基中,分别是基本培养基、完全培养基;在基本培养基中,某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不能生长,而在完全培养基中能够生长,据此可以选择出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详解】A、野生型大肠杆菌菌株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无法合成某种氨基酸,只能在完全培养基上生长,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图中①②④为完全培养基,③为基本培养基,A错误;B、紫外线照射的目的诱导野生大肠杆菌发生基因突变,通过紫外线照射处理可提高突变频率,从而增加突变株的数量,B正确;C、B操作是将菌液滴加到培养基表面,再用涂布器将菌液均匀的涂布在②表面,C正确;D、从图中可看出,D在基本培养基中无法生长,在完全培养基中可生长,说明D是氨基酸缺陷型菌落,故经C过程影印及培养后,可从④培养基中挑取D菌落进行纯化培养,D正确。故选A。16.如图是谷氨酸的发酵装置,关于该发酵罐结构与功能叙述错误的是()A.3、6处是发酵罐夹层中水的进出口,水在发酵罐夹层流动的作用是冷却B.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当培养液呈中性或弱碱性时,会积累谷氨酸C.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是制备适合发酵菌种生长的培养基D.1为观察孔,可观察微生物的生长状况和产品形成【答案】C【解析】【分析】谷氨酸生产所用菌种是好氧菌,通风和搅拌不仅会影响对氮源和碳源的利用率,而且会影响发酵周期和谷氨酸的合成量,尤其是发酵后期,加大通气量有利于谷氨酸的合成。当菌体生长到稳定期,适当提高温度有利于生产谷氨酸。在发酵过程中,随着营养物质的利用,代谢产物的积累,培养液的pH会不断变化分别随着氮源的利用,放出氨,pH会上升;当糖被利用生成有机酸pH会下降。【详解】A、在利用发酵罐进行发酵的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以及搅拌等都能产生大量的热,使发酵液温度升高,为防止温度过高降低酶的活性,而降低谷氨酸产量,采取了水在发酵罐表层中流动而达到冷却降温的措施,A正确;B、由于谷氨酸显酸性,随着它的积累pH变化趋势会下降,控制办法是加碱(或氨水),以保持pH的相对稳定,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当培养液呈中性或弱碱性时,会积累谷氨酸,B正确;C、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是发酵,C错误;D、1为视窗或观察孔,可观察微生物的生长状况和产品形成情况,D正确。故选C。17.下列关于胚胎分割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A.对胚胎均等分割以保证两个分割之后的胚胎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B.分割后得到的胚胎或细胞可直接移植或培养到囊胚阶段再移植C.胚胎分割可成倍增加胚胎数量,是一种快速繁殖良种畜的方法D.胚胎分割属于无性生殖范畴,理论基础是细胞的全能性【答案】A【解析】【分析】胚胎分割:1、胚胎分割是指采用机械方法将早期胚胎切割成2等分、4等分或8等分等,经移植获得同卵双胚或多胚的技术;2、特点:来自同一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胚胎分割可以看做动物无性繁殖或克隆的方法之一,目前以二分胚的分割和移植效率最高;3、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柔湛胚或囊胚;4、对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时要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否则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5、存在问题:胚胎分割的分数越多,操作的难度越大,移植的成功率也越低【详解】A、胚胎内的细胞由同一受精卵发育而来,因此来自同一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对胚胎均等分割以保证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A错误;B、分割的胚胎或细胞直接移植给受体,或在体外培养到囊胚阶段,再移植到受体内,B正确;C、胚胎分割可成倍增加胚胎数量,可以促进优良动物品种的繁殖,是一种快速繁殖良种畜的方法,C正确;D、胚胎分割属于无性生殖,因为在分割过程中不存在两性细胞的结合,理论基础是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故选A。18.下列关于植物细胞工程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可利用组织培养形成的胚状体制作人工种子,解决种苗用量大、成本高的问题B.可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毒苗,使植株具备抗病毒的能力,产品质量得到提高C.可以通过植物细胞培养获得酚类、萜类等植物生长非必需的次生代谢产物D.可利用培养愈伤组织进行诱变育种,可以显著提高变异频率,大大缩短育种年限【答案】B【解析】【分析】1、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是: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生成根、芽,最终形成植物体。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属于无性生殖。2、植物的体细胞杂交是将不同植物的细胞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形成杂种细胞,进而利用植物的组织培养将杂种细胞培育成多倍体的杂种植株。植物体细胞杂交依据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无有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3、由糖类、氨基酸等初生代谢产物通过次生代谢过程产生的有机物称为次生代谢产物,包括萜类、酚类和生物碱等。【详解】A、植物细胞工程应用之一是利用胚状体包囊人工胚乳和人工种皮制成人工种子,实现大规模生产,从而降低成本,A正确;B、茎尖等分裂旺盛部位无病毒感染,所以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出无病毒且保持优良性状的脱毒幼苗,但不抗毒,抗毒苗是基因工程的产物,B错误;C、次生代谢产物是由次生代谢产生的一类细胞生命活动或植物生长发育正常运行的非必需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因此可以通过植物细胞培养获得酚类、萜类等植物生长非必需的次生代谢产物,C正确;D、愈伤组织具有分裂旺盛的优点,适于诱变育种的取材,能提高突变频率,大大缩短育种年限,D正确。故选B。19.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使大肠杆菌生产人的胰岛素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大肠杆菌没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因此无法合成蛋白质B.人和大肠杆菌在合成胰岛素原时,转录和翻译的场所是相同的C.通过PCR扩增法从人的基因组得到胰岛素基因,可直接导入大肠杆菌进行表达D.T4DNA连接酶能把两个黏性末端经碱基互补配对后留下的缝隙“缝合”【答案】D【解析】【分析】1、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原核细胞中,转录和翻译在相同时空中进行,而真核生物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在不同时间和空间进行;2、DNA连接酶和DNA聚合酶的区别:①DNA连接酶是在两个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而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脱氧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上,形成磷酸二酯键;②DNA连接酶是同时连接双链的切口,而DNA聚合酶只是在单链上将一个个脱氧核苷酸连接起来;【详解】A、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大肠杆菌没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但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可以合成蛋白质,A错误;B、人体胰岛细胞在合成胰岛素原时,转录在细胞核中进行,翻译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进行,大肠杆菌无细胞核,B错误;C、通过PCR扩增法从人的基因组得到胰岛素基因,需要与载体结合后才可导入大肠杆菌进行表达,C错误;D、T4DNA连接酶能在两个相同黏性末端配对后的磷酸与脱氧核糖之间形成化学键(磷酸二酯键),D正确。故选D。20.下图为酱油的制作流程,其中米曲霉发酵过程的主要目的是使米曲霉充分生长繁殖,大量分泌制作酱油所需的蛋白酶、脂肪酶等,该过程需要提供营养物质、通入空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米曲霉发酵过程中,大豆中蛋白质可为米曲霉的生长提供氮源B.米曲霉分泌的酶可将大分子有机物水解为小分子有机物C.发酵池发酵阶段应密封进行,酵母菌与米曲霉对氧气需求相同D.发酵池中两种主要微生物产生的酒精、乳酸可以抑制杂菌生长【答案】C【解析】【分析】1、微生物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对异养微生物来说,含C、N的化合物既是碳源,也是氮源,即有些化合物作为营养要素成分时并不是起单一方面的作用。2、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可以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以将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详解】A、大豆中的蛋白质含有N,可为米曲霉的生长提供氮源,A正确;B、米曲霉发酵过程的主要目的是使米曲霉充分生长繁殖,大量分泌制作酱油过程所需的酶类,这些酶中的蛋白酶、脂肪酶能分别将发酵池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分解成易于吸收、风味独特的成分,如将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B正确;C、米曲霉发酵过程需要提供营养物质、通入空气,由此可以判断米曲霉属于异养需氧型,而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生物,C错误;D、发酵池中两种主要微生物产生的酒精具有抑制杂菌的作用,产生的乳酸会营造酸性环境,也可以抑制杂菌生长,D正确。故选C。21.为拯救珍惜植物红豆杉,并同时获得高抗癌活性物质——紫杉醇,科研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流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诱导红豆杉茎尖经过再分化过程形成愈伤组织B.在红豆杉组织培养过程中,通常加入葡萄糖作为碳源和能源C.用液体培养基扩大培养愈伤组织生产紫杉醇时,通常要通入无菌空气D.同一株植物不同部位的组织细胞经诱导培养获得的植株基因型一定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红豆杉茎尖分生组织通过脱分化过程形成愈伤组织,一方面愈伤组织通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进而培养成红豆杉植株;另一方面,愈伤组织培养增殖产生更多的愈伤组织细胞,从愈伤组织细胞中提取紫杉醇。【详解】A、诱导红豆杉茎尖经过脱分化过程形成愈伤组织,A错误;B、植物愈伤组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需要加入蔗糖作为碳源和能源,蔗糖还具有维持培养基一定的渗透压的作用,B错误;C、用液体培养基培养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愈伤组织生产紫杉醇时,需要通入无菌空气,利于细胞进行有氧呼吸,C正确;D、同一植株不同部位的组织细胞经诱导培养获得的植株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花粉粒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D错误。故选C。22.研究者探索了利用清水紫花苜蓿和里奥百脉根进行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酶解时间对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的影响,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用能否发生质壁分离来判断原生质体活力B.可用清水稀释,然后在血细胞计数板中统计原生质体数量C.可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酶解获得原生质体D.随酶解时间延长,两种原生质体产量均先增加后减少【答案】D【解析】【分析】1、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是: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生成根、芽,最终形成植物体.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2、植物的体细胞杂交是将不同植物的细胞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形成杂种细胞,进而利用植物的组织培养将杂种细胞培育成多倍体的杂种植株。植物体细胞杂交依据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详解】A、原生质体已经去除细胞壁,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A错误;B、原生质体制成的悬浮液不可用清水稀释,否则原生质体会吸水涨破,B错误;C、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所以可用胰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酶解获得原生质体,C错误;D、据图分析,随酶解时间延长,两种原生质体产量均先增加后减少,D正确。故选D。23.胚胎工程中各种胚胎操作技术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早期囊胚a、b、c的细胞核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B.对早期囊胚c进行胚胎移植属于无性繁殖C.常用促性腺激素处理良种母牛使其超数排卵D.可通过取早期囊胚a的内细胞团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定【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超数排卵需要用促性腺激素处理雌性母牛;体外受精形成了多个受精卵,再通过早期胚胎培养获得了a、b、c三个不同的早期胚胎,分别进行了胚胎分割、胚胎移植、胚胎干细胞培养不同的细胞工程,据此分析答题。【详解】A、三种早期囊胚a、b、c由多个受精卵发育而来,基因型不一定相同,A错误;B、早期囊胚c是由体外受精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对其进行胚胎移植属于有性生殖,B错误;C、要使良种母牛超数排卵,常用促性腺激素对其进行处理,C正确;D、应该通过取早期囊胚a的滋养层细胞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定,D错误。故选C。24.为了分离和纯化高效分解石油的细菌,科研人员用被石油污染过的土壤进行如图A所示的实验。同学甲进行过程④的操作,其中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B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步骤③与步骤②中培养基成分的最大区别是步骤③的培养基中石油是唯一碳源B.步骤⑤振荡培养的目的是提高培养液溶氧量,同时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C.图B培养基的结果可能是由于涂布不均匀造成的D.步骤⑤后取样测定石油含量的目的是筛选出能分解石油的细菌【答案】D【解析】【分析】1.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2.分析图B:图B采用的是稀释涂布平板法,但涂布不均匀。【详解】A、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分离和纯化高效分解石油的细菌,因此步骤③与步骤②中培养基成分相比,最大的区别是石油是唯一碳源,A正确;B、步骤⑤需要振荡培养,原因是提高培养液中(溶解)氧的含量,通过振荡可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B正确;C、图B采用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出现图B结果(菌落分布不均匀)可能的操作失误是涂布不均匀,C正确;D、步骤⑤后取样测定石油含量的目的是筛选出分解石油能力最强的细菌,D错误。故选D。【点睛】25.2017年,某国批准了首例使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培育“三亲婴儿”的申请。其培育过程可选用如下技术路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三亲婴儿的遗传物质全部来自母亲和父亲的细胞核B.该技术可避免母亲的线粒体遗传病基因传递给后代C.捐献者携带的红绿色盲基因不能遗传给三亲婴儿D.三亲婴儿的培育还需要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答案】A【解析】【分析】1、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三亲婴儿的培育过程,由图可知,三亲婴儿的培育采用了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早期胚胎培养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等;2、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是将动物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使这个重新组合的细胞发育成新胚胎,继而发育成动物个体的技术;原理是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克隆动物的遗传物质来自双亲,其核遗传物质来自供核生物,而细胞质基因来自提供细胞质的生物。【详解】A、“三亲婴儿”细胞核基因一半来自母亲,一半来自父亲,线粒体基因来自于卵母细胞捐献者,A错误;B、母亲为“三亲婴儿”提供的是卵母细胞的细胞核,后代的线粒体基因来自捐献者的卵母细胞,故该技术可避免母亲的线粒体遗传病基因传递给后代,B正确;C、捐献者携带的红绿色盲基因位于其细胞核内,而捐献者给三亲婴儿提供的是卵母细胞的细胞质,故捐献者携带的红绿色盲基因不能遗传给“三亲婴儿”,C正确;D、由图分析可知,三亲婴儿的培育还需要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D正确。故选A。26.番茄红素是一种重要的类胡萝卜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目前利用基因工程生产的大肠杆菌能大量生产番茄红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大肠杆菌细胞内含5种碱基、8种核苷酸B.番茄红素在核糖体上合成,经加工分泌到细胞外C.该大肠杆菌可遗传变异来源有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D.可根据番茄红素的性质,采取适当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措施来获得番茄红素【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内含有两种核酸:DNA和RNA,其中DNA含有A、C、G、T四种碱基,RNA含有A、C、G、U四种碱基,因此大肠杆菌细胞内含5种碱基、8种核苷酸(4种脱氧核苷酸和4种核糖核苷酸),据此分析。【详解】A、大肠杆菌细胞内含有两种核酸:DNA和RNA,DNA中含有A、C、G、T四种碱基,RNA中含有A、C、G、U四种碱基,因此该大肠杆菌细胞内含5种碱基、8种核苷酸(4种脱氧核苷酸和4种核糖核苷酸),A正确;B、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番茄红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不属于蛋白质,B错误;C、由题意“利用基因工程生产的大肠杆菌能大量生产番茄红素”可知:该大肠杆菌可遗传变异来源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C正确;D、不同代谢产物的分离和纯化的方法不同,可根据番茄红素的性质采取适当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措施来获得产品,D正确。故选B。27.实时荧光RTPCR可用于RNA病毒的核酸检测,其原理是:在PCR复性过程中探针和引物一起与模板结合,探针两侧分别带有荧光基团和抑制荧光发出的淬灭基团,新链延伸过程中,DNA聚合酶会破坏探针,导致荧光基团与淬灭基团分离而发出荧光。利用RTPCR进行核酸检测的相关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做RTPCR之前,需要先根据cDNA的核苷酸序列合成引物和探针B.若检测结果有强烈荧光信号发出,说明被检测者没有感染病毒C.RNA不能作为PCR扩增的模板,故需要将样本中的RNA反转录为DNA后再进行扩增D.病毒的检测还可以检测病毒引发产生的抗体,其原理是抗原抗体杂交【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通过病毒的RNA进行逆转录产生cDNA,cDNA在PCR过程中解旋后可以和引物一起与模板结合,探针两侧有荧光基团和抑制荧光发出的淬灭基团,延伸过程DNA酶破坏了探针使淬灭基团分离后发出荧光而检测到是否有cDNA来判断是否有病毒。【详解】A、PCR需要根据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合成引物,同时RTPCR还需要探针与待测样本DNA混合,A正确;B、若检测结果有强烈荧光信号发出,说明被检测者体内有该病毒RNA,即被检测者感染病毒,B错误;C、PCR扩增必须以DNA为模板,RNA不能作为PCR扩增的模板,所以需要将样本中的RNA反转录为DNA后再进行扩增,C正确;D、RNA病毒的检测还可以通过特异性抗体检测,即检测感染者体内通过免疫反应所产生的某种抗体,原理是抗原抗体杂交,D正确。故选B。28.使用高效的细胞毒素类药物进行化疗可以有效杀死肿瘤细胞,但细胞毒素没有特异性,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还会对健康细胞造成伤害。构建抗体—药物偶联物(ADC)能对肿瘤细胞进行选择性杀伤,ADC通常由抗体、接头和药物(如细胞毒素)三部分组成,它的作用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制备该抗体需要利用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等技术手段B.构建抗体—药物偶联物的抗体是特异性强、灵敏性高的单克隆抗体C.制备“生物导弹”时,应选择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抗体,以便进入组织深处D.药物在癌细胞内释放并起作用,同时诱导溶酶体破裂,加速了癌细胞的凋亡【答案】C【解析】【分析】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高度均一、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的抗体。通常采用杂交瘤技术来制备,杂交瘤抗体技术是在细胞融合技术的基础上,将具有分泌特异性抗体能力的B淋巴细胞和具有无限繁殖能力的骨髓瘤细胞融合为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既能产生抗体,又能无限增殖。用具备这种特性的单个杂交瘤细胞培养成细胞群,可制备针对一种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即单克隆抗体。【详解】A、单克隆抗体利用免疫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通过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在经过筛选获得能产生特异性识别癌细胞的杂交瘤细胞,再进行细胞培养,获得单克隆抗体,显然该过程中涉及的技术手段有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育等技术,A正确;B、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性高的特点,因此构建抗体—药物偶联物的抗体是单克隆抗体,B正确;C、制备“生物导弹”时,由于肿瘤一般处于细胞外间隙的深部,抗体较小能使其形成的“生物导弹”容易进入接触到肿瘤,所以应选择相对分子量较小的抗体,C错误;D、由图可知,药物在癌细胞内释放并起作用,同时诱导溶酶体破裂,加速了癌细胞的凋亡,D正确。故选C。29.图1表示含有目的基因D的DNA片段长度(bp即碱基对)和部分碱基序列,图2表示一种质粒的结构和部分碱基序列。现有MspⅠ、BamHⅠ、MboⅠ、SmaⅠ4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切割的碱基序列和酶切位点分别为C↓CGG、G↓GATCC、↓GATC、CCC↓GG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1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相邻碱基通过氢键相连B.限制性内切核酸酶SmaⅠ切割图1中DNA片段后,产生的黏性末端长度分别537bp、790bp、661bpC.若图1中虚线方框内的碱基对被T-A碱基对替换,那么基因D就突变为基因d;用限制性内切核酸酶SmaI完全切割D和d,产物中共有4种不同DNA片段D.若将图2中质粒和目的基因D通过同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处理后进行连接,形成重组质粒,可选择BamHⅠ或MboⅠ【答案】C【解析】【分析】结合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MspⅠ、SmaⅠ会破坏目的基因,MboⅠ会破坏质粒中的两种标记基因,因此只能选择BamHⅠ切割DNA和质粒来获得重组质粒。【详解】A、图1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A错误;B、SmaⅠ的识别序列和酶切位点是CCC↓GGG,可知其切割产生的末端是平末端,产物长度是534+3=537bp、79633=790bp、658+3=661bp,B错误;C、基因D会被SmaⅠ切割形成三个片段(长度分别为537bp、790bp、661bp),若图中虚线方框内的碱基对被TA碱基对替换,则基因D就突变为基因d,且基因d只有一个SmaⅠ的酶切位点,因而基因d会被SmaⅠ切割形成两个片段(长度分别为1327bp、661bp),因此用限制酶SmaⅠ完全切割D和d,产物中共有4种不同长度的DNA片段(537bp、790bp、661bp、1327bp),C正确;D、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若将图2中质粒和目的基因D通过同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处理后进行连接,形成重组质粒,应该选择BamHⅠ,D错误。故选C。30.A基因中含两种限制酶BamHI和MspI(5’CCGG3’)的酶切位点,HpaII和MspI酶切位点相同,酶切位点处的胞嘧啶可能被甲基化,HpaII对胞嘧啶甲基化敏感(即不能切割甲基化的酶切位点),而MspI则对胞嘧啶甲基化不敏感。某种小鼠(Aa)有两种表型,用每种表型的小鼠A基因分别做了三组的酶切实验:第一组单独使用BamHI,第二组使用BamHI+MspI,第三组使用BamHI+HpII;每组完全酶切产物(每一个酶切位点均被切割)通过电泳分离并使用探针得到杂交带,如图所示。下列错误的是()A.第一组处理后均可得到包含探针的基因片段B.若表型1中的基因经过第二组和第三组处理后的酶切结果分别是3.5kb和8.9kb,说明表型1中的A基因中四个MspI酶切位点均被甲基化C.若表型2中基因第三组酶切结果介于3.5kb和8.9kb之间,说明A基因中一定有2个HpaII酶切位点被甲基化D.该种小鼠(Aa)有两种表型可能是因为A基因甲基化程度不同影响了基因的表达【答案】C【解析】【分析】题意分析,HpaⅡ和MspⅠ酶切位点相同,HpaⅡ对胞嘧啶甲基化敏感,而MspⅠ则对胞嘧啶甲基化不敏感。若能被MspⅠ酶切,不能被HpaⅡ酶切,说明酶切位点的胞嘧啶被甲基化。第二组使用BamHⅠ+MspⅠ,第三组使用BamHⅠ+HpⅡ,若都能出现3.5kb片段说明酶切位点的胞嘧啶没有甲基化。【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若用BamHⅠ酶切A基因(切点为图中B位置),则可得到8.9kb基因片段,此片段包含了探针结合位点,A正确;B、若表型1中的A基因经过第二组和第三组处理后的酶切结果分别是3.5kb和8.9kb,说明表型1中的A基因中四个MspI酶切位点均被甲基化,导致第三组HpaII无法正常切割,因而只出现8.9kb,B正确;C、若表型2中A基因第三组酶切结果介于3.5kb和8.9kb之间,说明A基因有2个或3个HpaⅡ酶切位点被甲基化,不能全部甲基化,C错误;D、基因中碱基的甲基化会影响基因的表达,所以小鼠(Aa)有两种表型可能是因为A基因甲基化程度不同影响了基因的表达导致,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31.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改善生活环境的重要措施。科研小组欲分离及培养若干种微生物用于处理湿垃圾,如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1)科研小组从土壤中筛选产脂肪酶的菌株时,配制的培养基需要以为______唯一碳源。接种微生物常用的方法是______。(2)获得产脂肪酶的菌株后,在处理含油垃圾的同时,可获得单细胞蛋白,实现污染物资源化。现获得可产脂肪酶的A、B两种菌株,并进行了培养研究,结果如图1所示。据图分析,应选择菌株______进行后续相关研究,理由______。(3)科研小组从土壤中筛选淀粉分解菌时,加碘液染色后,选择培养基上出现了D、E和F三种菌落(如图2所示)。若要得到淀粉酶活力最高的菌株,应选择______菌落进一步纯化。经检测D菌落为硝化细菌,D菌落能在此培养基上生长且没有形成透明圈的原因是______。(4)在微生物分解处理垃圾的过程中,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分泌纤维素酶,该酶可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若让你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你认为应该选择到什么环境中采集土样?______(A.污水处理厂周围B.肉类加工厂周围C.米酒厂周围D.木材加工厂周围)。为什么?______。【答案】(1)①.脂肪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2)①.B②.该菌株增殖速度快,降解脂肪能力强(3)①.F②.硝化细菌为自养细菌,能够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但硝化细菌不能产生淀粉酶,所以无透明圈(4)①.D②.因为纤维素分解菌大多分布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解析】【分析】1、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1)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2、分析图1:菌株B的增殖速度快,而且其降解脂肪能力强。分析图2:F菌株形成的透明圈最大。【小问1详解】因为科研小组要从土壤中筛选产脂肪酶的菌株,因此配制的培养基需要以脂肪为唯一碳源,此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只允许产脂肪酶的菌株生长,其他菌株不能生长。接种微生物常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小问2详解】根据图1曲线,在相同培养时间时,菌株B的细胞密度大于菌株A,说明B菌株增殖速度快,单细胞蛋白产量高,而且脂肪剩余量小于菌株A,说明菌株B对脂肪的降解能力强于A,故应选B作后续相关研究。【小问3详解】淀粉分解菌能将培养基中的淀粉水解供自身生长利用,透明圈越大,说明其对淀粉的分解能力越强,F菌株形成的透明圈最大,故应选择菌株F进行进一步纯化。硝化细菌属于自养生物,能将CO2和H2O合成有机物,供硝化细菌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且硝化细菌不能合成淀粉酶,不能利用培养基中的淀粉。【小问4详解】纤维素含量丰富的土壤条件淘汰了绝大多数微生物,而使能分解纤维素的菌株脱颖而出,只有能分解纤维素的菌株才能在这个环境中活下来,因此若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应选择到纤维素含量丰富的环境中采集土样,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的相关内容,考生掌握微生物分离的原理,识记接种微生物常用的方法和根据实验结果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2.新冠病毒外壳中的S蛋白具有很强的抗原性,S蛋白与人细胞膜上ACE2受体结合后入侵人体细胞,导致人体患肺炎。2021年12月8日,我国首个抗新冠病毒特效药——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特效药获得中国药监局的上市批准,这标志着中国拥有的首个全自主研发并证明有效的抗新冠病毒抗体特效药正式问世。回答下列问题:(1)制备抗S蛋白单克隆抗体时,为获得大量免疫过的小鼠B淋巴细胞,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诱导小鼠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时,采用的诱导方法有______(答出两种即可)。(2)经选择培养的杂交瘤细胞,还要进行______和抗体检测,经过多次筛选,才能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在体外培养杂交瘤细胞时,需通入95%空气+5%CO2的混合气体,其中CO2的主要作用是______。培养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通常还要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______。(3)医学上常用双抗体夹心法定量检测S蛋白,该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如图:①为实现定量检测目的,固相抗体和S蛋白的结合部位应与酶标抗体和S蛋白的结合部位______(填“相同”或“不同”)。②该检测方法中,酶标抗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4)抗S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能准确诊断出某人是否感染新冠病毒,原因是______。诊断某人是否为新冠肺炎感染者,还可采用核酸检测。若某人已经确诊为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除注射抗S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外,还可以注射已康复患者的______以达到治疗该病的目的。【答案】(1)①.多次注射S蛋白②.灭活的(仙台)病毒、电刺激融合、聚乙二醇(PEG)(2)①.克隆化培养②.维持培养液的pH③.抗生素(3)①.不同②.与待测抗原特异性结合③.催化指示底物反应##通过测定产物量判断待测抗原量(4)①.抗S蛋白单克隆抗体纯度高、特性强,能准确识别抗原(新冠病毒)的细微差异并跟抗原(新冠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②.血清【解析】【分析】1、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2、两次筛选:①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②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3、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4、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离心、振动)、化学法(聚乙二醇)、生物法(灭活的病毒)。5、单克隆抗体与常规的血清抗体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小问1详解】分多次间隔给小鼠注射S蛋白,可以使小鼠体内产生足够多的记忆细胞和抗体,同时可以获得大量免疫过的小鼠B淋巴细胞;诱导动物细胞融合常用的诱导因素:聚乙二醇(PEG)、灭活的病毒、电激。【小问2详解】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需要经过多次筛选,首先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专一抗体检测阳性,最终获得能产生所需抗体的细胞,可在体外条件下培养或注射到小鼠的腹腔内进行增殖。CO2可以维持培养液的pH的稳定,故在体外培养杂交瘤细胞时,需通入95%空气+5%CO2的混合气体;使用培养基进行动物重组细胞培养时,为防止培养过程中杂菌污染,通常要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小问3详解】①固相抗体和酶标抗体均能与S蛋白结合,这是由于不同抗体与同一抗原(S蛋白)表面的不同部位结合。②该检测方法中,酶标抗体的作用是与待测抗原结合;酶催化检测底物反应,可通过测定酶反应产物量来判断待测抗原量。【小问4详解】抗S蛋白单克隆抗体纯度高、特性强,能准确识别抗原(新冠病毒)的细微差异并跟抗原(新冠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故抗S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能准确诊断出某人是否感染新冠病毒;新冠肺炎康复患者的血清中含有抗体,给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注射已康复患者的血清以达到治疗该病的目的。33.下图中亲本植株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A、B、C、D表示以亲本植株为材料进行的四种人工繁殖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四种人工繁殖过程都用到的植物细胞工程技术是______技术。图中①需经过的生理过程是______。(2)植物细胞获得具有活力的原生质体需要用______处理,②过程表示将该植物的两个原生质体进行融合,融合时需用______(化学试剂)进行诱导,鉴定原生质体活力的方法有______(答出两点即可)。(3)C过程中“先芽后根”主要通过控制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______实现。(4)通过D过程获得子代植株用到的工程技术手段是______技术,科学家已经利用该技术培育出了白菜—甘蓝和胡萝卜—羊角芹等,该技术具有的优点是______。【答案】(1)①.植物组织培养②.脱分化、再分化(2)①.纤维素酶和果胶酶②.PEG##聚乙二醇③.渗透吸水和失水、胞质环流的强度、红墨水染色法、细胞呼吸强度、光合作用强度(任选两点)(3)比例(4)①.植物体细胞杂交②.打破生殖隔离、实现远缘杂交;培育具有两种生物性状的新品种(答出任意一点就给分)【解析】【分析】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且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植物组织培养是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基础,植物体细胞杂交所用的技术更复杂。【小问1详解】植物细胞工程最基本的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是四种人工繁殖过程都要用到的。图中①是植物组织培养,需经过的生理过程是脱分化和再分化。【小问2详解】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可先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具有活性的原生质体。化学法一般是用PEG(聚乙二醇)作为诱导剂来诱导细胞融合。可利用渗透吸水和失水、胞质环流的强度、红墨水染色法、细胞呼吸强度、光合作用强度等方法鉴定原生质体的活力。【小问3详解】通过控制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实现C过程中“先芽后根”。【小问4详解】通过D过程获得子代植株用到的工程技术手段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植物体细胞杂交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大大扩展了杂交的亲本组合范围。【点睛】本题考查几种育种方法,意在考查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