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非婚同居法律关系的研究摘要: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国的传统观念逐渐被西方的思想所影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我国传统婚姻家庭体系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本文通过辨析非婚同居关系,区别相近似的概念;分析非婚同居现象目前在我国现状与困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编“婚姻家庭”编,虽然结合新时代背景进行修订并增加一部分新的内容,但是并没有特别针对非婚同居现象做出回应。笔者通过研究借鉴世界各国对非婚同居关系的规制,立足本国国情,提出一些法律建议对非婚同居关系予以规制,填补法律空缺。关键词:非婚同居、意思自治、经济补偿
目录一、非婚同居的概述............................................................................................................1(一)非婚同居的界定.......................................................................................................1(二)非婚同居的特征.......................................................................................................1(三)非婚同居的辨析.......................................................................................................2二、非婚同居的现状分析...............................................................................................3(一)非婚同居普遍化的原因.........................................................................................3(二)非婚同居的群体组成.............................................................................................4(三)非婚同居存在的问题.............................................................................................5三、非婚同居权益保护的法律框架的构建............................................................8(一)建立非婚同居意思自治制度................................................................................9(二)建立非婚同居财产制度.........................................................................................9(三)建立非婚同居经济补偿制度................................................................................9(四)建立非婚同居损害赔偿制度.............................................................................10(五)建立非婚同居单方退出制度.............................................................................10
一、非婚同居的概述(一)非婚同居的界定对于法律知识的掌握,概念这一法律要素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客观、理性的分析事物的本质。“非婚同居”的概念在我国现存的法律文本中并无明确的解释说明。我国的学者也没有形成一致的观点。但是在法学理论研究主要分为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以非婚同居男女双方有无结婚的主观意愿作为判断标准,认定非婚同居男女双方均无婚姻登记,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下持续公开共同生活的一种生活状态。第二种观点是:男女双方符合婚姻登记的实质要件,但不愿进行结婚手续登记,并且以夫妻的名义持续公开共同生活,近似于事实婚姻的生活模式[1]。第三种观点是:认为没有婚姻关系的男女双方基于合意,共同生活的一种同居模式,类似于民间俗称的“搭伙过日子”。非婚同居,顾名思义就是没有婚姻法律关系事实的男女双方共同居住,但这是较为广泛的定义。本文所讨论的侧重点是狭义的概念,且不得违反法律强制性的规定。因此,本文对非婚同居的概念界定为:已成年的无配偶的男女双方当事人,没有履行结婚登记手续而持续稳定的共同生活。(二)非婚同居的特征上文对于非婚同居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和梳理,而我国非婚同居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主要呈现出以下特征:客观方面,具有共同生活的客观事实。非婚同居双方需要具有共同生活的事实状态。第一需要共同生活,许多学者认为需要从三个方面去认定“共同生活”。在精神上是共同结合,生活中互利互助,相互扶持,共同生活期间双方都需要有忠实的义务。在物质上,双方为维持共同的生活所需,相互付出。在肉体上,具体体现为性生活。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的需求不同,“共同生活”的界定处于了模糊地带,认定的标准也有所转变。对于非婚同居来说,“共同生活”最基本的要求是同居双方在相同的居所,具有共同日常生活的事实。随着人们对于高级情感的需求,可以将“性生活”这一要素排除在外。随着性观念的转变,同居关系与“性”的关联变得不再那么重要,更多的是情感与经济的结合。同时对于老年同居群体来说,“性生活”显然不是一个共同的生活的重要标志。因此,1
共同生活的判断更应该以精神上的结合和经济物质上的扶持为一个重要的指标[2]。第二是共同生活的状态需要有持续性、稳定性。非婚同居是以存在感情依托为前提,使得当事人之间产生权利和义务,并持续生活下去。主观方面,具有共同生活的意思表示。非婚同居双方通过明示或者默示作出真实的意思表示,是双方自由意思下共同选择的生活模式,不受他人的威胁或欺诈。民法上的婚姻效力可以分为有效、无效、可撤销的婚姻。如果是通过欺诈、胁迫的手段所缔结的婚姻构成可撤销的法律后果。而非婚同居是当事人意思自治的结果,只要当事人具有同居的合意,无需经过法定程序就可以构成同居的事实。尤其是对于老年人群,他们选择非婚同居的目的更为纯粹,只是为了寻找合适的人相互依靠、共度余生。老年人的同居不追求仪式感,因此只需有共同生活的意思表示即可。同居关系在一定范围具有公开性。非婚同居具有公开性,在一定的范围内能被他人悉知,使其增强内心的约束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的社交距离正在被互联网拉远。如今的社会里,人们的社交关系大部分通过虚拟的网络来维持,社交关系存在冷漠感和距离感。如果当事人不通过互联网世界对非婚同居的事实进行曝光,远在千里以外的亲戚对于此种生活模式也难以知悉。非婚同居关系不是逢场作戏,是双方自愿建立稳定的两性关系,并在一定范围内使得亲戚、同事、朋友等知晓。同居关系没有相应的法律调整。不论是现行的《民法典》还是过去的《婚姻法》,对非婚同居的生活模式并没有相应的法律调整,属于法律空白。但是这也是立法者的有意为之。我国对于是否立法规制非婚同居的讨论,在立法学界一直有极大的争议。一部分学者认为,我国的婚姻家庭体系只承认法律婚和有条件的事实婚姻,非婚同居是处于对立面的,立法承认非婚同居存在破坏我国婚姻家庭体系的风险,让更多的人群去选择非婚同居的生活模式。因此,非婚同居只需依靠道德、习俗、社会约束力进行调整。一部分学者认为,非婚同居在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了一个庞大的群体性问题,如果不通过法律进行调整,必然会引发许多法律上的疑难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由于非婚同居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较短,且与我国传统的婚姻观念相违背,立法者就一直持回避的态度。(三)非婚同居的辨析2
首先,非婚同居区别于配偶关系。不论非婚同居持续时间的长短,或者产生何种法律关系事实。只要同居双方未办理婚姻登记手续,就永远不可能成为具有配偶关系的法律效力,也不会产生姻亲关系。非婚同居的男女双方当事人可以不经法律程序,就可以解除同居关系。然后,非婚同居区别于姘居、通奸。姘居是指同居的男女一方或者双方都存在配偶,且对外不以夫妻相称,持续、稳定的同居。姘居是对我国婚姻制度中[3]一夫一妻原则的挑战,直接影响到家庭体系的稳定,与社会公众的情感不符。如果姘居的双方进一步发展,在生活中以夫妻相称,则会发展成为重婚,受到刑法的追究。通奸是指有配偶的男性或女性违背各自夫妻忠实义务与他人发生性关系的行为。虽然我国现行法律未对通奸作出定罪的规定,但是在社会上需要背负道德低下的骂名。由此可见,非婚同居与上述两个概念的根本区别就是有无配偶。最后,非婚同居区别于卖淫、嫖娼。卖淫、嫖娼是通过性交易为媒介,为获取非法利益的行为。这种性行为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与非婚同居的模式有较大的区别。二、非婚同居的现状分析(一)非婚同居普遍化的原因国人性观念的转变。“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赋予了传宗接代的价值,在未缔结成婚之前的性行为都是人们所不耻的,为女方扣上不“不守妇道”、“伤风败俗”的帽子。古代社会对性观念的禁锢,使得人们总是谈性色变。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西方“性自由”的思潮开始席卷中国,国人的性观念也从保守趋向开放,打破传宗接代的传统生育观念的束缚。人们对于性有了的新认识,现代的性观念逐渐与男女的情感和爱恋相结合,开始追求性带来的欢愉,不再将其视为不耻的行为。因此,非婚同居的男女建立在感情基础上发生的性关系也就顺理[4]成章。非婚同居的生活模式中,与夫妻生活相比,非婚同居者的性生活的频次和质量上更佳。婚姻家庭观念的转变。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的数据显示,从2013年开始,我国结婚率逐年下降,由2013年的9.9‰降至2019年的6.6‰,离婚率则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成家立业”是中华文化几千年一贯的传统思想,婚姻家庭承载着人们生育、生3
活等社会功能。曾经婚姻家庭是每个人都向往的归属,但是随着婚姻家庭观念的变更,新时代下的人们对婚姻家庭的观念有新的看法。在我国的文化建设过程中,“以人为本”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个体的权利意识觉醒。人们对于两性关系的态度表现出了宽容,对于婚姻家庭有了新的认识。人们不再觉得婚姻是家族为自己设定的义务,而是上天给予自己的权利。人们在缔结婚姻时开始考虑,婚姻是会为自己带来束缚还是会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婚姻变成了人们锦上添花的一种生活方式,重要性遭到了弱化。社会现代化的助力。首先,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加速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这也为非婚同居提供了人口基础。城市生存的压力,一定程度上延长了适龄青年结婚的时间。他们有了更长的择偶期,为非婚同居群体的扩大提供了土壤。其次,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使得同居男女在婚姻之外也能享受到性生活的愉悦,避孕技术的进步减少了女性怀孕产生的后续问题,刺激了同居者的生理需求。最后,离婚冷静期的法律规定促进了非婚同居关系的建立。立法的原意是为了让离婚双方可以思考这段婚姻的可持续性,这无疑是又进一步增大了离婚的时间成本。非婚同居生活的自由性和可选择性,让人们纷纷加入其中。(二)非婚同居的群体组成“试婚同居”的青年人。当今社会的青年人普遍不愿意太早步入婚姻的殿堂,越来越多青年人选择非婚同居的生活方式。但这并不是对婚姻的失望,而是对婚姻的慎重。离婚率日渐高企,社会中遍布着让人不再相信婚姻的言论。原生家庭的阴影、婚姻一方的不忠、孩子后续抚养等问题的衍生,让婚姻在青年人中变得慎之又慎。非婚同居的出现,就给了双方一个磨合的时期,为他们是否选择迈向婚姻提供方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条件的约束,是青年人选择非婚同居的重要原因。青年人刚步入社会还没有形成良好的经济条件,仅凭男女之间的感情联系是难以维持一段稳定婚姻关系的。举办婚姻是人生中的一次高消费,摆在双方面[5]前的现实问题是购买房产、车辆、举办酒席等问题,都是一座座难以逾越的高山。于是,非婚同居成为一种折中的方式。它既可以满足男女对情感的需要,也可以以低成本共同生活。离异或丧偶的中年人。中年人具有稳定的经济积累和一定的社会阅历,他们4
离异或丧偶后不愿再次结婚的原因主要出于三个方面的考量:一是婚姻的破碎[6]让他们变得谨慎,避免重蹈覆辙。经历过婚姻的煎熬,他们产生许多先入为主的预设想法,畏惧再次踏入婚姻的殿堂。中年人的非婚同居主要以替代型同居为主,既可以满足生理、心理的需求,又可以再次避免陷入婚姻不幸的泥潭。二是财产性因素的出现。财产外流是同居双方极力避免的一个问题,“半路夫妻”常持有不同的金钱观念,对于财产的流向也总会令对方感到不安。对于经历过婚姻的中年人来说,他们不再希望自己的财产被再次分割。三是成为继父母的矛盾,孩子问题是重组家庭的重大考验。婚姻中的一方难以平衡对自己子女和对方子女的付出,常常陷入内心的争斗之中。两个家庭的重组,多方家长的拉锯,难以使孩子获得良好的成长环境。“搭伴养老”的老年人。为了解决孤单、寂寞、养老的问题,老年人更愿意选择非婚同居来提高晚年生活质量,但这也实属无奈之举。一方面,老年人的子女大多都有各自的家庭,不再和父母居住。辛苦劳碌了大半辈子的无伴老人心理缺乏理解和陪伴,但是再婚却又被人认为是“老不正经”,儿女也会因为各方的冷嘲热讽而对父母横加阻扰。另一方面,虽然我国的医疗和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还有占比较大的偏远农村落后地区未能覆盖。因此,“搭伴养老”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不足,让老年人相互扶持,保证基本的生活质量。(三)非婚同居存在的问题1.家庭暴力问题凸显非婚同居是较为稳定的同居生活状态,男女双方在同居生活初期总是伴随着甜蜜、温馨、幸福。但当双方共住同一屋檐的日子变长之后,生活上的摩擦也会随之增多,双方的矛盾和缺点也会被对方无限扩大。因为同居生活的矛盾和工作上的不顺心,造成的大打出手,演变成家庭暴力的问题不断凸显。在家庭暴力的案件中,女方通常扮演着受害者的形象。由于男女生理上的差别,男方占据着体能优势的上风,成为加害者。非婚同居不同于法律婚,在家庭暴力案件中对于家暴的认定处于尴尬的境地,许多现实的问题都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例如举证和申请人身保护令难以实现,存在法律上的缺位。非婚同居者没有类似于《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中的权利和义务,但是非婚同居却正在演变成为发生家庭暴力案件的重灾区。家庭暴力具体可以细分为5
“身体暴力”、“冷暴力”、“性暴力”和“经济暴力”;其中身体暴力和性暴力是在同居者中发生频率最高,对于同居者身体和精神上的损害也是最严重的[7]。在非婚同居的家庭暴力案件中,女性通常同时扮演着受害者和施暴者的角色。在同居生活中女性的劣势使得男方得寸进尺,不断加大施暴的力度。女方的一次次容忍让其无法通过合理的方法和渠道释放家暴带来的负面影响,极需要通过一次爆发来做个了断。因此,女方也采取了违法犯罪的手段,结束长期以来忍受的家庭暴力,进而演变成了施暴者。2.人工终止妊娠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根据有关数据显示,2017年止1957-2002年出生的249922名女性受访者中,就有21.5%的女性经历过至少一次未婚先孕。由此可见,我国有相当数量的女性有过非婚姻关系的怀孕经历。非婚同居是由稳定、持续的性生活作为支撑的,但是我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对此种关系被没有予以保护,所以在非婚同居者中通常都没有孕育子女的计划。对于计划外的突然怀孕,人工终止妊娠成为了当事人最快速、最有效的方法。从医学角度来说,人工终止妊娠是一个小手术,但是却会给女性带来身体和心理上极大的伤害。首先,在进行人工终止妊娠手术期间可能会出现子宫穿孔、大出血或者感染等各种危害;如果宫腔内的残留物没有及时排出,可能需要再次进行清宫手术,这样子对子宫产生直接性的伤害,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导致不孕不育的问题。其次,人工终止妊娠还会使女性面临巨大的心理阴影,在一定程度上患上抑郁的精神疾病,严重的还会导致女性承受不了失去亲生骨肉的痛苦而悲伤过度,迈向自杀的道路。我国对人工终止妊娠尚未进行法律上的立法限制,医院只要在符合不损害人体健康及征得当事人的同意之下就可以进行手术。我国的法律规定的严格的生育政策,使得人工终止妊娠成为了非婚怀孕女性解脱最有效的途径。3.男女的背叛同居约定非婚同居是以两性情感为核心的一种类似婚姻的家庭生活模式,两性关系在一段持续的同居生活显得尤为重要。在当今追求个人权利最大化的世界浪潮中,人们通常会对感情的背叛也相对宽容许多,并认为法律和道德不应对性自由结合的权利进行过多的干预。6
非婚同居因缺少法律的明文规定,更容易出现滥交的风险,也容易成为某些别有用心之人的避风港。对感情的不忠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对同居者情感上的伤害。以女性为例,女性在作出非婚同居时需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因此,在作出非婚同居的选择之时,其内心早已默默将对方视为往后的生活伴侣。当女性在同居期间遭遇男方的背叛,对女性的心灵将是巨大的打击。女性会质疑当初的选择且自我价值感减低,随后是对爱情的失望,难以再次踏入爱情的圣地。同时还会对男方的背叛与不忠发出怒吼,进而做出肉体上的报复。一方面,背叛往往是以肉体的出轨为主,给同居伴侣带来身体的危害。多伴侣的性生活极度容易感染艾滋病、梅毒等传染性疾病,从而侵害两性身体健康,严重影响以后的正常生活。4.女方以婚约之名,行诈骗之实我国唐朝时期在唐律中规定了“六礼”为缔结婚约的仪式,其中第“四礼”为纳征,即男方向女方送聘礼。《民法典》未对婚约做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规定了三种要求相对方返还礼金的情形。在我国的民间习俗中,通常有男方为表示结婚的诚意向女方送聘礼的行为;在法律的范畴内认定相送的财物为附条件的赠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对物质的追求,有部分女性非婚同居者以此为契机,实施诈骗的违法犯罪行为。她[8]们通过一段时间的同居生活后,通过缔结婚姻为由向男方索取礼金等财物,在男方交付后便逃之夭夭。在司法实践中,可以发现有不少人以此为业,被司法机关以《刑法》第266条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5.家务劳动无法得到承认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趋完善,通过立法加大对女性权益保护实现了男女的平等,从而使女性获得了人格和经济上的独立。女性已经摆脱了封建社会所提倡的“三从四德”、“相夫教子”的形象,转变为女性也可顶半边天。女性通过辛勤的工作,在各领域奉献自己的劳动价值。但是,性别的内在特质依旧影响着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地位,导致承担更多额外的家庭劳动。在非婚同居中,女性承担更多的劳动意味着需要牺牲时间和精力。女性同居者的收入会明显比职业女性的收入较低,且长期从事处理家庭事务导致谋生的工7
作能力下降,不利于同居关系解除时再就业,对未来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解除同居关系时,同居女性难以向男方主张对家务劳动价值予以经济补偿,只能以“青春补偿费”等名义或者以其他名义订立合同,才可以得到法院的支持。《民法典》第1088条确定了对婚姻关系的家庭无酬劳动价值予以认可,使得女性可在解除婚姻时因承担大量家庭劳动主张经济补偿。这一制度很好的平衡了两性的生活的地位,也对在婚姻期间承担家务较多的一方提供了一定的救济途径。但是,我国目前的法律不认可非婚同居中家庭无酬劳动的价值,女性同居者在解除同居关系时得不到家务劳动的经济补偿。三、非婚同居权益保护的法律框架的构建非婚同居在我国逐渐成为了一个庞大的群体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仍未对非婚同居问题的制定完备法律制度。非婚同居在不同的国家表现出来的问题形态也不尽相同,相关国家对此的立法规制也不相类似。第一,大部分国家不要求非婚同居者之间遵守忠实义务。德国的《生活伴侣关系法》是在《婚姻法》的基础上制定的,但是没有涉及相关忠实义务的内容。实际上,忠实义务的缺位主要是为了表明各国不要求非婚同居当事人承担法定责任,例如经济补偿,而不是对多配偶制的默许。第二,英国通过契约和信托的方法调整夫妻之间、非婚同居双方当事人和其他的家庭成员之间的财产关系。但是法律没有强制规定非婚同居当事人相互间的抚养义务,因而他们无权要求法院针对非婚同居产生的财产纠纷,作出有关抚养和经济帮助的判决。英国将合同的原理作为调整和规制非婚同居现象的的重要[9]解决途径。当事人可以对同居关系存续期间内获得和拥有的财产、子女抚养的分配、设立财产信托等事项进行约定。第三,非婚同居关系与婚姻相比,共同生活的紧密程度是较为松散。各国的立法者在同居义务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化,仅规定了非婚同居者之间的照管义务[10]。《法国民法典》第515-4条第一款规定:任何规避该帮助义务的约定皆无效,但帮助的程度可以由非婚同居者自由协商确定。德国法律允许当事人对除了高度人身专属性的领域进行制约外,可以对照管义务进行细化,如果一方没有遵守约定则可以请求损害赔偿。第四,德国2001年通过《家庭暴力法》规定,施暴者对与其共同负担家庭8
消费开支的共同居住人的身体、健康或人身自由加以非法侵害的,不论家暴者是房屋的承租人还是所有人,被家暴者都可以在同居关系解除后请求单独使用其不享有所有权的房屋,并且该房屋上的物权和债权情况不影响该请求权的实现[11]。上述是世界各国对于非婚同居关系的法律规制手段,其做法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本部分将立足本国国情的基础下,结合法律治理的要求,为我国非婚同居法律关系提出一些建议。(一)建立非婚同居意思自治制度非婚同居关系是建立在一定的感情基础上的,具有私密、稳定、持续的特征。同居者可以通过明示或者默示的形式订立合同,确定同居期间的具体的权利义务,从而保护当事人的权益。在法律上承认非婚同居合同的法律效力,可以在男女双方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以致关系破裂走上诉讼程序之时,同居合同可以作为法院裁判的依据,实现司法资源最优配置。(二)建立非婚同居财产制度我国现行法律对同居当事人之间的财产关系没有明文的规定,对于非婚同居群体保障同居财产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双方财产约定优先。非婚同居当事人对财产归属有事先约定的,从其约定。没有约定的采取分别财产制,不因同居关系的建立而导致同居前和同居后的个人财产转变成共同财产。共同财产制为补充。非婚同居者同居期间因生产、经营和共同购置的财产由双方按份共有,如果不能确定出资比例的,由双方共同共有。法院拥有自由裁量权。法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解除同居关系的当事人双方财产的实际情况,使用自由裁量权对财产的分割进行裁量。在一方为同居关系存续作出的贡献无法在财产分割时体现,法院可以综合考虑各方面原因,对作出非经济贡献的一方、无过错的一方、有特殊困难的一方予以适当照顾。(三)建立非婚同居经济补偿制度我国现行法律没有对同居生活中的无酬家庭劳动价值予以肯定,建立非婚同居经济补偿制度目的在于赋予非婚同居者经济补偿请求权,体现对女性倾斜保护[12]。9
非婚同居可以获得经济补偿请求权的三种情形为:一,一方在同居期间对维系同居生活付出较多的;二,一方在同居期间患有重大疾病尚未治愈的;三,一方抚养双方共同生育的子女,确有生活困难的;四,一方无独立生活能力,导致生活困难的。其次,对于经济补偿请求权设定一年的除斥期间,自解除同居关系之日开始计算。再次,对于补偿的数额由当事人之间协商确定,协商不能的由法院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裁判。最后经济补偿请求权在如下情况下消灭:第一,在同居期间有家暴行为、与他人同居、实施故意犯罪等;第二,在除斥期间届满内未进行主张的;第三,已履行完毕经济补偿义务的[13]。(四)建立非婚同居损害赔偿制度非婚同居关系解除后,过错方当事人有以下情形的,无过错方可以向其主张损害赔偿。实施家庭暴力。同居者持续稳定的同居生活,摩擦在所难免,但是对于家庭暴力行为具有常发性、隐蔽性,如果只以侵权法来加以调整必然会使受害者救济途径单一,对此进行额外规定是对受害者权益的多重保障。女方在同居期间因中止妊娠而留下疾患。在同居两性生活中,对于这类健康损害难以归责为哪一方的过错,其损害结果是由于两人的性生活共同导致的。但是基于公平补偿的原则,由女性默默承受此损害也是不公平的。因此,男方需要根据损害程度进行一定数额的补偿,也体现我国《民法典》第1186条的立法精神。以恋爱、试婚等理由诱骗同居。随着社会的物欲横流,有部分人通过试婚之名,行诈骗之实。对于此类行为独立立法规定,一方面做到明确损害赔偿的责任,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矫正人们的恋爱价值观。(五)建立非婚同居单方退出制度非婚同居关系有效且成立的基本要件为:第一,同居双方必须是未婚的异性男女在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合意。第二,同居双方须达到法定婚龄,确保双方有足够的考量能力。第三,非婚同居双方不得是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14]。非婚同居关系的解除属于单方意思表示,只要一方当事人的解除通知到达对方,同居关系即刻宣告解除,无需对方的同意。非婚同居者不愿结婚最重要的理由之一就是《民法典》第1077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疾病保险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度影视版权许可协议
- 04年影视制作委托合同
- 2024年度办公楼照明系统灯具更换外包协议
- 2024年度“生态修复”工程咨询服务合同
- 制作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广告发布与装修施工合同协议
- 2024在熔盛重工与淡水河谷砂石船建造合同签约仪式上的致辞熔盛重工朱文花
- 2024年度暖通设备安装及调试合同
- 2024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含开发权)
- 黄河商品交易市场介绍稿
- Unit 3 My friends Part C Story time(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上册
- 2024中国海油校园招聘2024人(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孙中山诞辰纪念日主题班会主题班会
- 2024年安徽省合肥市中考语文题卷(含答案)
- G -B- 43630-2023 塔式和机架式服务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正式版)
- 24春国开电大《工具书与文献检索》平时作业1-4答案
- 文艺复兴经典名著选读 知到智慧树网课答案
- 2024年北京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2022-2023学年福建省厦门一中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 足球球性球感练习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