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西兴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月考科学试题_第1页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西兴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月考科学试题_第2页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西兴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月考科学试题_第3页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西兴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月考科学试题_第4页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西兴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月考科学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杭州西兴中学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测试科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万众一心,阻抗新冠肺炎”,战胜新型冠状病毒等疾病必须依靠科学手段。以下说法没有科学依据的是()A.喝高浓度的白酒有利于防治新冠肺炎等传染性疾病B.常洗手、接种疫苗有利于防治新冠肺炎等传染性疾病C.勤开窗通风有利于防治新冠肺炎等传染性疾病D.使用杀菌消毒剂必须了解其性质和用法才能保证安全有效【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传染病的保护措施的知识进行解答。传染病是一种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为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详解】A.用高浓度医用酒精(75%)才能杀死新冠病毒,消毒有利于防治新冠肺炎等疾病。但我们平时喝的白酒浓度不能达到这么高的浓度,因此,喝白酒对预防新冠肺炎没有用,A错误。B.常洗手可以切断病毒传播途径;接种疫苗可以提高免疫力,保护易感人群,B正确。C.勤开窗通风可以切断病毒传播途径,有利于防治新冠肺炎等传染性疾病,C正确。D.目前,杀毒剂的种类繁多,我们必须了解其性质和用法才能保证安全有效,比如,酒精具有易燃性,不能在有火的环境下使用等。故选A。【点睛】掌握传染病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2.材料相同的甲、乙两个物体分别挂在杠杆A、B两端,O为支点(OA<OB),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将甲、乙物体(不溶于水)浸没于水中,杠杆将会()A.A端下沉B.B端下沉C.仍保持平衡D.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详解】由题知,甲.乙两物体的密度相同,OA<OB,即甲的力臂要小于乙的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即:所以:如果将甲.乙物体(不溶于水)浸没于水中,此时甲乙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甲乙受到的浮力分别为:此时左边拉力与力臂的乘积为:①此时右边拉力与力臂的乘积为:②由于所以:则由①②两式可知,此时左右两边拉力与力臂的乘积相同,则杠杆仍然会保持平衡,故C正确,ABD错误。3.如图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片P置于滑动变阻器R2的最右端B处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V,定值电阻R1的功率为;当滑片P置于滑动变阻器R2的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变化了1V。下列结果正确的是()A.电源电压为8VB.R1的阻值为20ΩC.电路前后电流之比为1:3D.电路总功率变化了【答案】D【解析】【详解】A.由电路图知道,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R2两端的电压,由于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当滑片在B处时,电路中的电流故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①由图知道,当滑片P置于滑动变阻器R2的中点时,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减小,由串联分压的规律可知,电压表的示数减小,即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U2=4V﹣1V=3V同理可得,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②由①和②解得R2=2R1﹣﹣﹣﹣﹣﹣﹣﹣﹣﹣﹣﹣﹣﹣③将③代入①解得U=6V,故A错误;B.当滑片P置于滑动变阻器R2的最右端B处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V,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1=6V﹣4V=2V此时定值电阻R1的功率为,即解得R1=5ΩR2=2R1=2×5Ω=10Ω故B错误;C.电路前后电流之比为故C错误;D.电路总功率变化了故D正确。故选D。4.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操作现象结论A用浓硫酸在白纸上写字白纸变黑甚至穿孔浓硫酸有强烈的吸水性B在灼热的CuO中通入CO黑色粉末变成红色CO具有还原性C在装双氧水的试管中加MnO2有大量气泡产生该反应的反应物是H2O2和MnO2D在CuSO4溶液中分别插入铁片和银片银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铁片无变化金属活动性顺序:Ag>Cu>FeA.AB.BC.CD.D【答案】B【解析】【详解】A、用浓硫酸在白纸上写字,白纸变黑甚至穿孔,证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故错误;B、在灼热的CuO中通入CO,由于CO具有还原性,所以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故正确;C、在装双氧水的试管中加MnO2,MnO2是双氧水的催化剂,不是反应物,故错误;D、在CuSO4溶液中分别插入铁片和银片,铁片表面出现红色物质,银表面无变化,金属活动性顺序:Fe>Cu>Ag,故错误。故选B。5.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分别向等质量的Mg和Cu中加入足量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B.分别向等质量且足量的Zn中加入等质量、不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C.分别向等质量的Mg和Zn中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D.分别向等质量的Mg和Zn中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且定量的稀硫酸【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金属是否与酸发生反应,再根据金属或酸的用量确定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详解】A、分别向等质量的Mg和Cu中加入足量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铜不与酸发生反应不能产生氢气,故选项错误;B、分别向等质量且足量的Zn中加入等质量、不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因稀硫酸质量相等,所以浓度大的最终生成氢气多,故选项错误;C、分别向等质量的Mg和Zn中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镁化学性质比锌活泼,所以产生氢气比锌快,若金属足量,酸完全反应,则产生氢气相等,故选项正确;D、分别向等质量的Mg和Zn中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且定量的稀硫酸,镁活动性强,比锌产生氢气速率快,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下列除杂所选用的试剂及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杂试剂实验操作ANaOH溶(Na2CO3)氯化钙溶液加入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BCuSO4溶液(HCl)氧化铜加入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CCu(Fe)稀盐酸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D盐酸(H2SO4)硝酸钡溶液加入硝酸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A.A B.B C.C D.D【答案】C【解析】【分析】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详解】A、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通过过滤除去碳酸钙,但是引入新的杂质氯化钠,故A不正确;B、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多余的氧化铜通过过滤去掉,但是生成的氯化铜无法去掉,引入新的杂质,故B不正确;C、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而不溶于酸的铜可以通过过滤洗涤得到,故C正确;D、硝酸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通过过滤只能去掉硫酸钡,而无法去掉多余的硝酸钡和稀硝酸,引入了新的杂质,故D不正确。故选C。7.如图所示,拉力F为5N,物体A以0.1m/s的速度在物体B表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B表面足够长);物体B静止在地面上,受到地面水平向左4N的摩擦力,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2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10NB.拉力F的功率为1.5W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D.拉力F增大到15N时,物体B开始向左运动【答案】C【解析】【详解】A.物体B静止在地面上,所以受力平衡;水平方向上物体B受到向右的弹簧拉力、地面对它向左的摩擦力和物体A对它向左的摩擦力,所以两个摩擦力之和为12N,即则;根据相互作用力的知识可知,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故A错误;B.由图知,水平使用滑轮组,n=2,拉力端移动速度则拉力做功的功率故B错误;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故C正确;D.若拉力F增大到15N时,A在运动过程中,A对B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A和B之间的摩擦力不变,所以物体B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即物体B仍然静止,不会向左运动,故D错误。故选C。8.推理是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不合理的推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碱溶液的pH都大于7,pH大于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B.有机物含有碳元素,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C.原子可以构成物质,物质一定是由原子构成D.有些金属和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答案】A【解析】【分析】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物,但碳酸钠、碳酸等因性质与无机物相似,为无机物。【详解】A、碱溶液的pH都大于7,但pH大于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钠溶液属于盐溶液,pH大于7,故A正确;B、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如碳酸钠含碳,但属于无机物,故B不正确;C、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离子和原子三种,故C不正确;D、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除金属外还有碳酸盐,故D不正确。故选A。9.镍及其化合物存在下列反应:①;②;③,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反应①②③中的Ni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变化B.镍能与硝酸银溶液发生反应C.和均属于氧化物D.反应①是置换反应,反应③是复分解反应【答案】B【解析】【详解】A、反应①③中的Ni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②是复分解反应,其中Ni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分析错误;B、由反应①可知,镍的活动性顺序在H的前面,银在氢元素后面,即镍的活动性比银强,能与硝酸银溶液发生反应,分析正确;C、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分析错误;D、反应①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反应③中有单质,不是复分解反应,分析错误。故选B。10.下列实验现象的预测或分析中,错误的是()A.实验甲:试管中出现红褐色沉淀B.实验乙:系于细线下原来保持水平的粗铜丝经过加热、冷却后a端略下降C.实验丙:放置很长一段时间后,饱和硫酸铜溶液中析出少量蓝色晶体D.实验丁:出现白色沉淀且沉淀不消失,则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答案】D【解析】【详解】A、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故选项说法正确。B、铜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a端质量增加,系于细线下原来保持水平的粗铜丝经过加热、冷却后a端略下降,故选项说法正确。C、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能吸收水分,硫酸铜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少,有硫酸铜析出,故选项说法正确。D、氯化钡溶液能与硝酸银溶液、硫酸盐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图中实验出现白色沉淀且沉淀不消失,无色溶液中不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也可能含有硝酸银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11.下面表格关于物质分类正确的一组是()选项单质氧化物有机物混合物A铝合金四氧化三铁醋酸空气B水银水硝酸铵冰水混合物C金刚石干冰乙醇生理盐水D铜生石灰纯碱煤A.AB.BC.CD.D【答案】C【解析】【详解】A、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铝合金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硝酸铵不含碳元素,属于无机物,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C、金刚石属于单质,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属于氧化物,乙醇属于有机物,生理盐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D、纯碱(碳酸钠)是碳酸盐,属于无机物,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铝合金、盐酸、空气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2.如图所示,A、B两球质量相等,A球用不可伸长的轻绳系于O点,B球用轻弹簧系于O′点,O与O′点在同一水平面上。分别将A、B球拉到与悬点等高处,细绳和轻弹簧均处于水平,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将两球分别由静止开始释放,当两球第一次达到各自悬点的正下方时,两球仍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则两球各自第一次到达悬点正下方时()A.A球的速度较大B.B球的动能较大C.两球的动能相等D.两球的机械能相等【答案】A【解析】【详解】ABC.两个小球质量相同,且开始时处于同一高度,所以它们具有的重力势能相等,也就是机械能相等。当A球摆动到最低点时,它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即动能等于原来的重力势能;当B球到达最低点时,小球的重力势能会转化为小球的动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即小球的动能小于它原来的重力势能,所以,A球的动能大,速度较大,故A正确,B、C错误;D.小球A的机械能无损耗,而小球B的机械能部分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所以,两球到达最低点时的机械能不相同,故D错误。13.某运动员做蹦极运动,如图甲所示,从高处O点开始下落,A点是弹性绳的自由长度,在B点运动员所受弹力恰好等于重力,C点是第一次下落到达的最低点.运动员所受弹性绳弹力F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蹦极过程视为在竖直方向的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从A点到B点过程中运动员减速下落B.从B点到C点过程中运动员动能增大C.t0时刻运动员动能最大D.运动员重力大小等于0【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1)合力与运动方向相同,则运动员将加速运动;(2)动能和物体的运动速度、质量有关;(3)当弹性势能与重力势能相等时,此时加速过程恰好完成,速度最快,动能最大;(4)运动员最后静止的位置,重力与弹力相等的位置.解:A、B点弹力等于重力,A到B点过程中,重力大于弹力,运动员做加速运动,A错误;B、从B点到C点过程中,由于弹力大于重力,所以物体的运动速度减小,故动能减小,B错误;C、由图知,t0时刻,绳的弹性势能最大,应达到了最低点,此时动能为零,C错误;0,D正确.故选D.14.如图所示为核电站发电流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核能是可再生能源B.核反应堆将核能转化为电能C.汽轮机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发电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答案】C【解析】【详解】A.核能不是可再生能源,A错误;B.核反应堆将核能转化为内能,B错误;C.汽轮机将内能转化机械能,C正确;D.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D错误.故选C.此题考查了能源的分类和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15.下图表示人体消化吸收过程,①⑤表示消化液(⑤为肠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④和⑤发挥作用的场所都是小肠B.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C.②与④都只含一种酶,但酶的种类不同D.X表示大肠,是a、b、c被吸收的主要场所【答案】A【解析】【分析】图中①为能初步消化淀粉的唾液,②是能初步消化蛋白质的胃液,③是能促进脂肪变成小颗粒的胆汁,④⑤分别是含有多种消化酶的胰液和肠液,已知⑤为肠液,故④是胰液。a是淀粉的最终产物葡萄糖,b是蛋白质的最终产物氨基酸,c为脂肪的最终产物甘油和脂肪酸。X表示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详解】A.④胰液、⑤肠液分别由胰和肠腺分泌的,二者发挥作用的场所都是小肠,A分析正确,符合题意。B.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初步分解为麦芽糖,B分析错误,不符合题意。C.②胃液只含有蛋白酶,④胰液含有消化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多种酶,C分析错误。不符合题意。表示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主要场所,D分析错误,不符合题意。【点睛】读懂该图中各阶段过程和字母代表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16.用图甲、乙两种方式匀速提升重为100N的物体,已知滑轮重20NA.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甲=乙B.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甲<乙C.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甲<乙D.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甲>乙【答案】B【解析】【详解】由定滑轮的使用特点知道,绳重和摩擦力不计,甲图中手的拉力是:F甲=,乙图中手的拉力是:F乙=G,并且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一般情况下,动滑轮重小于物重,所以F乙>F甲;由图知道,由于动滑轮和定滑轮分别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与摩擦,故所做的有用功一样大;由于要克服动滑轮重力的作用,所以使用动滑轮做的总功多,由知道,定滑轮的机械效率高,即η乙>η甲,故B正确,故选B。17.某固体可能含有Ca(NO3)2、Na2SO4、Na2CO3、FeCl3、KCl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对其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固体完全溶解成无色透明溶液②取少量上述溶液,加过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③取②所得溶液少量,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分析以上实验现象,对原固体组成的推断正确的是()A.肯定有Na2CO3、Na2SO4,无FeCl3、Ca(NO3)2B.肯定有Na2CO3,无FeCl3、Ca(NO3)2C.肯定有Na2CO3、Na2SO4,无FeCl3D.肯定有Na2CO3,无FeCl3、KCl【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步骤①:固体完全溶解成无色透明溶液。Ca2+也可以与CO3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aCO3,所以Ca(NO3)2与Na2CO3不能共存,又因为FeCl3显浅黄色,所以原固体中无FeCl3;根据步骤②:取少量上述溶液,加过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因为稀硫酸可以与Na2CO3反应生成CO2气体,所以原固体中有Na2CO3,根据①的分析可知无Ca(NO3)2;根据步骤③:取②所得溶液少量,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此处的白色沉淀是BaSO4,但步骤②中所加稀硫酸过量,所以原固体中无法确定有无Na2SO4。综上所述,原固体中一定有Na2CO3,一定无Ca(NO3)2、FeCl3,不能确定的是Na2SO4、KCl。故选B。18.如图中甲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加快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其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该酶加快反应速率随pH或温度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在A点适当提高温度或在B点适当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都将增大B.图中E点代表该酶的最适pH,H点代表该酶的最适温度C.研究淀粉酶或过氧化氢酶参与的酶促反应,均可得到上图曲线D.短期保存该酶,适宜条件对应于图中的D,H两点【答案】D【解析】【详解】A、甲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下测定的,在A点提高温度,反应速率将降低,B点限制反应速率的是底物浓度,不是酶浓度,B点适当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不一定增大,故A不正确;B、图中E点代表酶的最适温度,H点代表酶的最适pH,故B不正确;C、过氧化氢受热易分解,当用过氧化氢酶研究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影响时,高温时反应速率不会为零,故C不正确;D、酶的保存应该在最适pH、低温下保存,短期保存该酶,适宜条件对应于图中的D,H两点,故D正确。故选D。19.将一定质量金属M的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继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蓝色滤液和滤渣。有以下结论:①金属活动性顺序:M>Cu>Ag;②滤液中一定含有M的阳离子和Cu2+;③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④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可能产生白色沉淀;⑤滤液中至少含有两种溶质,滤渣中可能有M;⑥滤渣中一定有Ag。根据实验分析,以上结论正确的是()A.③④⑥B.②③④⑥C.①③⑤⑥D.①②④⑥【答案】D【解析】【分析】将一定质量金属M的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说明M能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硝酸铜反应完全,M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继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得蓝色滤液和滤渣。【详解】①金属M的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M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得蓝色滤液,铜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银,则金属活动性顺序:M>Cu>Ag,正确;②M和硝酸铜反应,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则滤液呈蓝色,一定含有M的阳离子和Cu2+,正确;③M和铜均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铜反应完全时,不含铜,则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铜,错误;④铜和M均与硝酸银反应,硝酸银没有反应完全,滤液中可能有硝酸银,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硝酸银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则可能产生白色沉淀,正确;⑤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铜和M的硝酸盐溶液,至少含有两种溶质,含有M,铜不能和硝酸银反应,则滤渣中一定没有M,错误;⑥金属活动性顺序:M>Cu>Ag,M先和硝酸银反应,M消耗完全,铜和硝酸银反应,则滤渣中一定有Ag,正确。故选D。20.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b点滑到a点的过程中,两电压表示数随电流表示数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电源电压为18VB.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最大值为48WC.滑动变阻器R1的最大阻值可能为10ΩD.滑片在a点时,10s内电阻R2产生的热量为180J【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甲图知道,电阻R2与变阻器R1串联,电压表V1测R1的电压,电压表V2测变阻器的电压;根据U2=I2R2知道,电压表V2的示数随电流增大而增大,所以,图乙中的ce是电压表V2的,而df是电压表V1的;A.由乙图知道,当电流为1A时,电压表V2的示数为2V,电压表V1的示数为12V,那么电源电压是:U总=U1+U2=12V+2V=14V,故A错误;B.根据乙图知道,电路的最大电流为3A,所以电路的最大功率是:P总=U总I总=14V×3A=42W,故B错误;C.当滑片在b点时,R2的电压为12V,电流为1A,此时变阻器的阻值是:,即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肯定大于12Ω,故C错误;D.当滑片在a点时,变阻器的阻值最小,此时电流最大,那么R2两端的电压为6V,通过它的电流为3A,则10s内它产生的热量是:W2=U2I2t2=6V×3A×10s=180J,故D正确。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6分)21.请你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以下生活中的问题:(1)天然气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______,也是最简单的有机物。(2)糖类、蛋白质、脂肪等都是人体内基本的有机物,其中__________是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3)冰雹形成原因之一是液态水因气温骤降而形成的。比较大的冰雹会砸破车窗、砸伤行人,说明下落的冰雹具有_______能。(4)体育素质检测时,质量为50千克小明同学,在跳绳测试中1分钟跳了180次,每次离地面约0.05米,则小明在这次跳绳中的功率约为______瓦。(g取10牛/千克)【答案】①.甲烷或CH4②.糖类③.动能和势能或机械能④.75【解析】【详解】(1)天然气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或C,也是最简单的有机物;(2)糖类、蛋白质、脂肪等都是人体内基本的有机物,其中糖类是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3)比较大的冰雹会砸破车窗、砸伤行人,说明下落的冰雹具有能量,从高处落下的物体具有势能,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4)m=50kg,g=10N/kg,该同学的重力为:G=mg=50kg×10N/kg=500N;每次跳绳做的功为:W=Gh=500N×0.05m=25J,则180次跳绳做的功为:W′=W×180=25J×180=4500J,t=1min=60s,所以跳绳时的功率为:P===75W。22.已知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将含酵母菌的葡萄糖液分为两等分,分别装入甲、乙两个相同的烧瓶中,都用带有导管的瓶塞塞紧,两导管分别通入两支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将这两个烧瓶同时置于37oC条件下,并定时向乙烧瓶内通入新鲜空气。经过相同的时间后。(1)甲烧瓶内所含的物质是_______,石灰水将浑浊;(2)乙烧瓶内所含的物质是_______,石灰水将浑浊;(3)从理论上讲,乙装置中的石灰水比甲装置中的石灰水变浑浊速度要_______(填“快”或“慢”);(4)如果用温度计测量两烧瓶内溶液的温度,温度较高的是_______。【答案】①.酒精②.水及未被分解的葡萄糖③.快④.乙【解析】【分析】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详解】(1)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并释放少量的能量,故甲烧瓶内所含的物质是酒精。(2)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较多的能量,故乙烧瓶内所含的物质是水及未被分解的葡萄糖。(3)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并释放少量的能量,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较多的能量,故从理论上讲,乙装置中的石灰水比甲装置中的石灰水变浑浊速度要快。(4)在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较多的能量,用温度计测量两个烧瓶内溶液的温度,故温度较高的是乙。23.海洋的物产资源十分丰富,以下是对海水资源的部分利用。(1)海水中含量最高的盐是_____。(2)在实验室中完成粗盐的提纯实验,老师提供了烧杯、酒精灯和胶头滴管等玻璃仪器,要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3)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用序号表示,不重复操作)。【答案】①.NaCl②.玻璃棒③.②⑤④①③【解析】【详解】(1)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盐是氯化钠;(2)粗盐提纯步骤包括: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中都用到玻璃棒;(3)粗盐溶于水后得到的溶液中含有泥沙、MgSO4、CaCl2、NaCl,先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此时得到的混合物为:泥沙、Mg(OH)2沉淀、Na2SO4、CaCl2、NaOH、NaCl,再向刚得到的混合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此时得到的混合物为:泥沙、Mg(OH)2沉淀、BaSO4沉淀、CaCO3沉淀、NaOH、NaCl、BaCl2,再向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得到的混合物为:泥沙、Mg(OH)2沉淀、BaSO4沉淀、CaCO3沉淀、NaOH、BaCO3沉淀、NaCl、Na2CO3;此混合物经过滤后得到NaOH、NaCl、Na2CO3的混合溶液,此时加入适量的盐酸,即可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溶液,最后提取氯化钠即可;故顺序为:②⑤④①③;故答案为(1)NaCl;(2)玻璃棒;(3)②⑤④①③。24.有10mL稀盐酸(其中滴有少量紫色石蕊试剂)的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用pH计(测pH的仪器)测定溶液的pH,所得数据如下。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mL02468101214烧杯中溶液的pH11(1)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____mL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2)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3mL时,溶液显____________________色;(3)当烧杯中溶液的时,溶液中的溶质有哪些?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表示)【答案】①.10②.蓝③.NaCl和HCl(或氯化钠和盐酸)【解析】【详解】(1)pH=7时,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故填:10;(2)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13毫升时,溶液显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故填;蓝;(3)当时,稀盐酸没有完全反应,这时溶液中的溶质有氯化氢和生成的氯化钠,故填:NaCl和HCl(或氯化钠和盐酸)。25.如图甲,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始终保持水平的推力F的作用,其Ft和vt的图像分别如图乙、丙所示。由图可知,9~12s内,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是________J,推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是________W;t=4s时,物体所受摩擦力是________N.【答案】①.54②.18③.6【解析】【详解】根据丙图可知,在9~12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速度为v=3m/s,那么物体通过的路程为:;根据乙图可知,这段时间内受到的推力为6N,那么物体与地面的摩擦力;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推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为:;根据丙图可知,在t=4s时,物体做加速运动,但是它对接触面的压力和粗糙程度不变,因此摩擦力保持不变,还是.26.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这次武汉疫情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英文: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审中心(CDE)批准申请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将瑞德西韦注射液用于治疗新冠肺炎三期临床试验。瑞德西韦注射液属于有机化合物,其申报书中部分内容如下图,据此回答:(1)一个瑞德西韦分子含有_______个原子,其中碳、氮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2)瑞德西韦由__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最简整数比);(3)该药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精确到0.1%)。每瑞德西韦301mg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mg。【答案】①.77②.9:2③.5④.81:32⑤.21.3%⑥.17.5mg【解析】【详解】(1)27+35+6+8+1=77;27:6=9:2(2)根据化学式可以看出,瑞德西韦由C、H、N、O、P,共5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7:16×8=81:32。(3)该药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6×8÷602×100%≈21.3%每瑞德西韦301mg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1×35÷602×100%×301=17.5mg。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2分)27.图甲表示淀粉在消化道内逐步分解的示意图,图乙曲线分别表示三大营养物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过程。(1)图甲中,淀粉经过①和②过程,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被人体吸收,这属于代谢中的______(选填“同化”或“异化”)作用,参与此消化过程的消化液是______。(2)图乙中表示蛋白质消化过程的曲线是______(选填“X”、“Y”或“Z”)。(3)从曲线X、Y、Z可知,消化的主要场所是D,D适应消化的结构特点______(写出一条)。【答案】①.同化②.唾液、肠液、胰液③.Y④.小肠内壁有肠腺,可分泌肠液,含多种消化酶【解析】【分析】(1)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结构。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中开始化学消化的器官依次是口腔、胃、小肠。(2)由消化曲线图可知:A口腔、B咽和食道、C胃、D小肠、E大肠。X表示淀粉的消化、Y表示蛋白质的消化、Z表示脂肪的消化。(3)新陈代谢分为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同化作用一般有光合作用、消化与吸收。异化作用一般有呼吸作用。【详解】(1)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消化和吸收属于同化作用,参与此消化过程的消化液是唾液、肠液、胰液。(2)蛋白质的消化是从C胃开始的,因此Y曲线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能够初步消化蛋白质。(3)X、Y、Z曲线都在D小肠中被消化,小肠的长度很长,小肠内壁有肠腺,可分泌肠液,含多种消化酶。【点睛】掌握消化道的组成及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是解题的关键。28.小敏研究pH对人体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准备5支装入2毫升浓度相同但pH不同的淀粉糊,再分别加入1毫升浓度相同的唾液,充分振荡后置于25oC的水浴中。十分钟后,分别加一滴碘液,5支试管的显色结果如表。(注:“+”表示蓝色的程度。)请分析回答:试管号12345pH5.66.26.87.48.0结果(颜色)+++橙黄色+++(1)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可知pH为_______时,该酶的活性最强;(2)提供一种能使实验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的方法:_______;(3)为确认淀粉糊的消失是由于酶的作用,还应再设计一个_______实验。【答案】①.6.8②.适当提高温度、升高唾液浓度、降低淀粉糊浓度③.对照【解析】【分析】(1)根据不同的PH值时,实验过程中滴加碘液时颜色发生不同的变化来判断。(2)根据能够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来解答。(3)利用对照实验,确认温度、唾液浓度、淀粉糊的浓度对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反应速率的影响。【详解】(1)淀粉遇碘变蓝色,根据表中数据得知时,实验结果滴加碘液没有变成蓝色,说明淀粉已经消失,进一步表明,时酶的活性最强。(2)37℃是酶活性最强的温度,所以升高实验过程的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同时加入更多的唾液,及更多的酶,或者减少淀粉的浓度,来加大酶与淀粉的接触的面积,使反应速率加快。(3)本实验都加入了唾液,所以难以得出酶的催化作用,所以为了确认酶的催化作用,可以在保证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来设计一个不加唾液的对照实验来验证酶的催化作用。【点睛】解答此题应该具备通过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设计对照实验得出结论。29.隔夜菜是否能吃,主要在于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蔬菜中的硝酸盐来自生长过程中所施氮肥。空气中的微生物(如硝酸盐还原菌)进入到蔬菜中,会产生一种还原酶,使蔬菜中的部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烧熟后的菜在食用和保存阶段都会有一些细菌进入;做熟的蔬菜更适合细菌生长。某研究小组对烧熟的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做了测试,数据如下表:盖有保鲜膜的菜肴在4℃的冰箱中放置不同时间的亚硝酸盐含量(单位:)菜肴半小时6小时18小时24小时炒青菜韭菜炒蛋红烧肉红烧鲫鱼——将一份红烧鲫鱼样本(不盖保鲜膜)在常温下放置4小时,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为.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亚硝酸盐中含有,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2)根据表中的数据,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共同规律是_____;(3)要使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尽可能低,保存的条件应该是_____;(4)炒菜过程中温度一般在以上,你认为从生菜炒到熟菜过程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是否会持续增加_____,原因是_____。【答案】①.+3价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温度高和不密封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增加越快③.低温和密封④.不会⑤.高温条件下空气中的微生物(如硝酸盐还原菌)会被杀死【解析】【分析】在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共同规律确定保存的条件,高温条件下空气中的微生物会被杀死。【详解】(1)带有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则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显−2,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可得,则x=+3,故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2)根据表中数据、将一份红烧鲫鱼样本(不盖保鲜膜)可知,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温度高和不密封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增加越快。(3)由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温度高和不密封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增加越快,要使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尽可能低,应低温和密封保存。(4)烧熟后的菜在食用和保存阶段都会有一些细菌进入,做熟的蔬菜更适合细菌生长,但高温条件下空气中的微生物(如硝酸盐还原菌)会被杀死,故从生菜炒到熟菜过程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不会增加。30.CaCO3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种大理石除主要成分为CaCO3外,还有少量的硫化物。小茜和小明同学用这种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分别开展以下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查阅资料】资料一:已知复分解反应CaCO3+2HCl=CO2↑+H2O+CaCl2可自发进行。在常温下,测得浓度均为a%的下列六种溶液的pH大小情况:溶质H2SO4HClH2SH2CO3HClOpH小→大表中pH大小情况揭示出复分解反应的一条规律,即较强酸发生类似反应可以生成较弱酸。下列反应均能发生,其中不符合该规律的是______(填字母);2SO4+2NaHCO3=2NaCl+2H2O+2CO2↑B.2HCl+CaS=CaCl2+H2S↑2+H2O+Ca(ClO)2=CaCO3↓+2HClO2S+CuSO4=H2SO4+CuS↓资料二:常见干燥剂有①浓硫酸②无水氯化钙③碱石灰④生石灰⑤五氧化二磷;【实验探究】小茜同学为了得到纯净的二氧化碳,设计了如下装置,请你分析:(1)制备的CO2气体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______;(2)上述装置中,A是______溶液,NaHCO3溶液可以吸收______;(3)上述装置中,B物质的名称可能是______;(4)用这个实验得到的气体测定CO2的相对分子质量,如果B物质失效,测定结果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受影响“);(5)小明同学为了计算这种大理石中含碳酸钙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定量实验:实验步骤I.将适量盐酸加入烧杯中并称重II.称取少量大理石样品加入烧杯中,使之与过量稀盐酸反应III.待完全反应后,称重实验图示实验数据烧杯和盐酸的质量为大理石样品的质量为烧杯和其中混合物的质量为小明同学通过分析计算,得出结论:该实验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大理石样品纯度为83.3%。我们发现小明同学计算出来的碳酸钙质量分数偏大了,你能简述理由吗_______?【答案】①.D②.HCl、H2S、水蒸气③.硫酸铜④.HCl、H2S等酸性气体⑤.无水氯化钙⑥.偏高⑦.大理石中含有硫化物,硫化物与盐酸反应会生成硫化氢气体逸出,把生成的气体全部作为二氧化碳,使碳酸钙质量偏大,造成质量分数偏大【解析】【分析】较强酸发生类似反应可以生成较弱酸,制得的气体中可能含有H2S、HCl和水蒸气;根据除杂的要求,除去H2S可选用CuSO4溶液;碳酸氢钠溶液用于吸收HCl气体或吸收酸性气体;B物质用于干燥制得的CO2,可选用无水CaCl2。【详解】资料一:A、硫酸酸性强于碳酸,反应能发生,故A正确;B、盐酸酸性强于H2S溶液的酸性,反应能发生,故B正确;C、碳酸酸性强于次氯酸,反应能发生,故C正确;D、H2S的酸性比硫酸酸性弱,反应不能发生,故D不正确。故选D。[实验探究](1)大理石中含有少量硫化物,加入盐酸后可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硫化氢气体,故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可能含有H2S、HCl和水蒸气。(2)氢硫酸和硫酸铜反应,除去H2S时可选用CuSO4溶液;碳酸氢钠和酸性气体反应,碳酸氢钠溶液用于吸收HCl气体或吸收酸性气体。(3)B物质用于干燥制得的CO2,可选用无水CaCl2;碱石灰、生石灰也能作干燥剂,但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不可用;故B物质的名称可能是无水氯化钙。(4)若氯化钙失效会使水分干燥不彻底,使二氧化碳中混有水蒸气,使质量偏大,质量越大,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故如果B物质失效,测定结果偏高。(5)大理石中含有硫化物,硫化物与盐酸反应会生成硫化氢气体,该方法把生成的气体全部作为二氧化碳,使计算出碳酸钙质量偏大,造成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偏大。31.为探究植酸酶对鲈鱼生长的影响,某科研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具体操作①饲料配制在每千克普通饲料中添加200mg植酸酶,配制成加酶饲料;并将加酶饲料和普通饲料分别制成大小相同的颗粒,在不高于某一温度下烘干后储存。②鲈鱼饲养挑选体格健壮、大小一致的鲈鱼苗,在两个相同的海水鱼池中各随机放养600尾鲈鱼苗。给一个鱼池的鲈鱼定时投喂适量的普通饲料,给另一个鱼池的鲈鱼同时投喂等量的。③结果记录8周后,从每个鱼池中随机取20尾鲈鱼称重。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759.3%、947.2%。请根据以上实验,回答:(1)在烘干加酶饲料时,要在不高于某一温度下进行,若温度过高,会导致__________。(2)步骤②空白处应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②选用鲈鱼鱼苗而不是成体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3)根据实验的记录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温度过高酶会失去活性(答成“温度过高酶的活性减弱”得1分;答成“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不给分)②.加酶饲料③.鱼苗生长速度快,实验现象明显(合理即给分)④.植酸酶能加快(或“促进”)鲈鱼的生长(答成“酶能加快鲈鱼的生长”得1分;答成“植酸酶能影响鲈鱼的生长”或“植酸酶对鲈鱼的生长有影响”不给分)【解析】【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详解】(1)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会使酶失去活性,因此“在烘干加酶饲料时,要在不高于某一温度下进行”,若温度过高,会导致酶失去活性。

(2)“探究植酸酶对鲈鱼生长的影响”唯一不同的变量是饲料是否加酶,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步骤②空白处应填写加酶饲料,步骤②选用鲈鱼鱼苗而不是成体的主要原因是鱼苗生长发育旺盛,实验现象更明显。

(3)本实验中投喂普通饲料的是对照组,投喂加酶饲料的是实验组,“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759.3%、947.2%”,因此能得出的结论是植酸酶对鲈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点睛】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32.为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有同学找来了两根不同阻值的电阻丝,多块相同的泡沫块以及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电源等,设计的方案如甲图所示。(1)实验时,接通电路过几秒钟后发现泡沫块被电阻丝“切断”。该实验方案是通过测量_______来比较电流通过电阻丝时产生的热量多少的;(2)为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与电流大小的关系,实验该怎么操作_______?(3)在电流与通电时间相同条件下,选用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的两种材料进行实验,为了使实验现象最明显,可以选用表中的铜与_______进行对比(20oC时长1米、横截面积1毫米2的几种材料的电阻);材料铜铝钨镍铬合金电阻(欧)(4)为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与电阻大小的关系,请你在乙图中画上连接线路_______。【答案】①.泡沫块被切断的时间长短②.移动滑动变阻器或改变电源电压③.镍铬合金④.【解析】【详解】(1)[1]实验时,接通电路过几秒钟后发现泡沫块被电阻丝“切断”,则本实验可以通过测量泡沫块被切断的时间长短来比较电流通过电阻丝时产生热量多少的。(2)[2]由图甲知道,只有一根电阻丝,可控制电阻值和通电时间相同,利用滑动变阻器先后改变通过电阻丝的电流,分别测量两泡沫块被切断的时间长短来判断产生热量的多少,从而判断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与电流大小的关系。(3)[3]为了使实验现象最明显,需要两种导线的阻值相差最大,这样在电流与通电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导线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铜和镍铬合金的电阻相差最大,所以,应选表中的铜与镍铬合金进行对比。(4)[4]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与电阻大小的关系,应控制电流和通电时间相等,故两电阻丝应串联,电路连接如下图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2分)33.如图甲所示是某班脚踏式翻盖垃圾桶的实物图,翻盖的原理利用了杠杆,图乙所示是两个杠杆组合的示意图。桶盖的质量为600g,脚踏杆和其他连接杆的质量不计,已知AO1=24cm,O1B=18cm,CO2=5cm,桶盖质量分布均匀,厚度不计,D为重心,桶盖闭合时,连接杆BC处于竖直状态(1)由图乙可知,AOB为________(选填“省力”、“等臂”或“费力”)杠杆。(2)若要把桶盖翻开,作用在C点力至少为多大?________(3)若将桶盖翻开45°,桶盖克服重力做了多少功?_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数)【答案】①.省力②.42N③.【解析】【详解】(1)[1]对于杠杆AOB来说,O1为支点,AO1为动力臂,BO1为阻力臂,因为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它为省力杠杆;(2)[2]桶盖的重力为:G=mg=0.6kg×10N/kg=6N;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L1=F2L2得到:F×5cm=6N×35cm;得:F=42N。(3)[3]当桶盖翻开45°时,桶盖重心上升的高度和DO2正好构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那么桶盖上升的高度为:h==;那么桶盖克服重力做的功为:W=6N×0.25m=1.5J。34.光滑斜面甲与水平面AB平滑连接。从斜面甲高H处静止释放小球,小球运动到B点静止,如图甲。在AB上的C点平滑拼接另一光滑斜面乙,已知AB=3AC,如图乙。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小球从斜面甲高H处静止释放,说明小球在乙斜面到达的最大高度h与H的数量关系及理由。________(2)要使小球在乙斜面上到达的最大高度变为2h,小球应在甲斜面上多高处静止释放并说明理由。________【答案】①.(1)从释放点到B点静止,减少的机械能等于在AB水平面上由于摩擦而损失的机械能,因为AB=3AC,所以在AC上损耗的机械能是AB上的三分之一,所以乙斜面上时机械能比甲斜面上时的机械能少三分之一,故上升的高度h=;②.(2)小球在乙斜面上升高度为2h,即,因为AC段上消耗的机械能与第次相同,即消耗的机械能,所以原来小球在甲斜面上的释放高度是:2h+=。【解析】【详解】(1)从释放点到B点静止,减少的机械能等于在AB水平面上由于摩擦而损失的机械能,因为AB=3AC,所以在AC上损耗的机械能是AB上的三分之一,所以乙斜面上时机械能比甲斜面上时的机械能少三分之一,故上升的高度;(2)小球在乙斜面上升高度为2h,因为AC段上消耗的机械能与第一次相同,即消耗高度的机械能,所以原来小球在甲斜面上的释放高度是:;【考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35.金属是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应用极为普遍的一类材料。已知某金属粉末中除含有Al外还含有一定量的Fe和Cu,为证明Fe和Cu的存在并测定其中Al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展开了如下的实验探究。小金查阅资料得Al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溶于水的偏铝酸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H2O+2NaOH=2NaAlO2+3H2↑),Fe和Cu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Ⅰ取少量的金属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________有气泡产生仅除去铝Ⅱ将试管静置,弃去上层清液,加入足量的稀硫酸________证明含有铁Ⅲ将试管静置,弃去上层清液,多次洗涤剩余固体剩余固体呈紫红色证明含有铜(1)请完成证明金属粉末中存在Fe和Cu的实验设计;为探究该金属粉末中Al的质量分数,取20g该金属粉末,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剩余固体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求:(2)该金属粉末中Al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3)加入的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答案】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