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_第1页
《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_第2页
《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_第3页
《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_第4页
《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4计时法教学设计学校:谭溪镇库里小学教材版本:苏教版教师汪志峰年级三年级学生人数21授课时间4.21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五单元:24计时法课时安排2第1课时授课类型新授一、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钟表,知道了时分秒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基础。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使用24时计时法,对24时计时法比较陌生。但学生在手机、商场、广播电视节目等现实生活中见过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的现象,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感性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可以采取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学,着重以引导学生真正以课堂主体的身份参与全程。使学生能根据实际问题找出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二、教材分析《24时计时法》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科书新课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年、月、日》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钟面,学习了时、分、秒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感兴趣的题材,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主动了解24时计时法的规律,理解和发现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正确的进行两种记时法的互换。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方面的计算打下基础。三、教学目标设计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2.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发现并归纳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中表示时间的方法和相互转化的规律,并能正确进行互化。教学目标3.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24时计时法,学会两种计时法的转换。·教学难点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区别,并能正确地进行互换。五、教学策略设计通过比较,引导学生深度认知24时计时法:创设情境,引发认知冲突;唤醒经验,建构数学模型;解决问题,内化数学模型。六、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1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两幅情境图。情境一:钟面上显示10时,小朋友正在上课。情境二:钟面上显示10时,小朋友正在睡觉。2.交流反馈。(板书:"上午10:00、晚上10:00"或"10:00、22:00"。)教师活动提问:怎么区分这两个不同的10时呢?你能清楚地表达出来吗?写一写。3.提问:以上两种方法是怎样把两个不同的10时表达清楚的?为什么第一种方法10时前面一定要加上个时间词?4.小结:像"上午10:00""晚上10:00"等这样前面带个时间词的计时方法,我们称为12时计时法。而像"10:00""22:00"等这样不用时间词也可以准确区分这两个不同的10时的计时法,我们称为24时计时法。预设学生行为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代表回答。设计意图结合具体的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不同学生对两个不同10时的表示,分析、归纳出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两种不同的计时方法,并理解12时计时法使用时间词的重要性。教学环节2教学过程(二)探究两种计时法之间的关系1.感悟24时计时法的优越性。2.学习24时计时法。(1)观察钟面。课件演示:钟面上动态呈现从0时走到10时,在到达10时同时出现"小朋友正在上课"的情境图。接着,钟面上动态呈现从10时走到12时,在到达12时同时出现"小朋友正在吃午饭"的情境。课件演示:钟面的外框从0时至12时顺次画上红色的框线,如下左图。接着,钟面上再次动态呈现从12时走一圈再回到12时,同时出现:钟面的外框也顺次画上蓝色的框线,如下右图。在时针回到12时的同时出现"小朋友正在睡觉"的情境。提问:从中午12时到夜里12时,又经过了几小时?经过一天,钟表上的时针走了几圈?一天是多少小时?(板书:时针一天走了2圈,一天有24时。)师:如果我们把钟面上时针走过一天的时间展开,就是这样的。课件演示:钟面上的红线展开,放平排在左侧,下面顺次出现0~12时;接着蓝线展开,放平排在右侧;下面顺次出现1~12时。两条色线连接在一起。蓝线下面的数1~12闪动后变成13~24,形成下图:(2)介绍"时间尺"。师:这就是"时间尺"。一天有24时,我们可以将一把尺子平均分成24份,每份表示1时。这样就可以用这把尺子上的0时到24时表示一天的时间了。提问:钟面上只有12时,13~24时又是怎么回事啊?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时针一天要转两圈。提问:时针第一圈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经过了儿小时?提问:那你能在时间尺上找到时针所经过的第二圈吗?经过了几小时?引导学生用手指一指(从12到24),同时出现带有13~24数字的钟面图(如右图所示)。(3)课件演示:时针一天转2圈黑夜和白天的变化,第一圈用0~12表示,第二圈用12~24表示。并配上学生重要作息的情境图(如0时睡觉,6时起床,12时在学校,18时看电视等)。小结:我们利用时钟转两圈和小朋友活动的情境可以表示一天24时的变化情况。3.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转化。(1)提问:现在你能说一说0~24时所表示的具体时间吗?可任意指两个,如3时、15时,请学生用12时计时法表示出来。(板书:3时表示凌晨3时,15表示下午3时。)(2)请学生在24时计时法中任意选儿个时刻,用12时计时法表示。(3)交流并板书。(4)提问: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不同在哪里?它们又有哪些相同点?交流反馈后,小结两种不同计时法的相同点与不同点。4.沟通昨天、今天和明天之间的关系。(1)提问:仔细观察时间尺,24时又可以叫0时,难道一天中会有两个0时?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0时表示不同两天的开始。提问:如果把时间尺上的24时看成是今天,时针再往后1时,是什么时刻?引导学生理解:明天的1时。24时(晚上的12时)表示今天的结束,0时(凌晨0时)表示明天的开始。(2)提问:如果时针从时间尺上0时(凌晨0时),往回走1时是什么时刻?引导学生理解:昨天的23时(昨天的晚上11时),今天的0时(凌晨0时)表示今天的开始,如果把0时称为24时(晚上12时)表示昨天一天的结束。教师活动1.提问:在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过24时计时法?预设:电子表上,电脑上,电视机上等都是24时计时法。小结:由于简明且不易出错,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被广泛使用。课件展示教师事先收集的例子。2.师:24时计时法应用广泛,它的道理是什么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研究。(1)提问:从0时到中午12时,经过了几小时?(2)引导学生思考:时针一天要转几圈?3.提问:现在你能说一说0~24时所表示的具体时间吗?(1)现在你能说一说0~24时所表示的具体时间吗?(4)小结两种不同计时法的相同点与不同点4.引导学生理解两个0时预设学生行为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同桌相互交流讨论学生上台用24计时法表示出来理解今天和明天的0时设计意图预计对于一天开始的时间学生会有两种不同的答案:凌晨1:00和凌晨0:00,教师引导凌晨0:00又叫晚上12:00它既是一天的结束,又是新一天的开始,新的一天的开始是凌晨0:00到中午12时,共经过12小时。利用时间尺教学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区别和联系,使学生觉得形象直观。沟通今天明天和昨天之间的关系,为以后跨两天的时间计算做好铺垫,学生利用时间尺很容易计算出经过的时间,打破了以往教材难于突破的地方。教学环节3教学过程(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1.做"想想做做"第1题。2.算一算,看看哪一年是闰年?199819992000201620303.做"想想做做"第2题。4.做"想想做做"第3题。提问:一年有几个季度?这4个季度是怎样划分的?提问:今年是平年还是闰年?你是怎样想的?今年第一季度有多少天?为什么?追问:平年每一季度多少天?闰年呢?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正确思考,并及时评价反馈。预设学生行为1.学生观察图片,读一读四幅图的内容。交流:这些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你出生的那年,平年还是闰年?2.独立判断,交流。3.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交流:一年可以分为4个季度,每3个月是一个季度,4个季度正好是一年。4.学生计算今年每个季度的天数。算一算,说一说。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计算,进一步探究平年和闰年的相关知识,增进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七、作业设计课堂作业:完成《补充习题》第41页回家作业:完成《练习与测试》第34页八、板书设计九、教学反思对于24时计时法,学生通过电视、电脑等途径,已经有过不少的接触,只是没有系统地认识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关系。因此,我在教学中,先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然后在此基础上借助钟表、时间尺等,帮助学生理解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关系。但是在新课的探究中,我只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将12时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关于24时计时法怎样转换成12时计时法只是在练习里面稍作了讲解,这是这节课做得不够好的地方,以后要多加注意。十、课外知识的准备24计时法来源:1.24小时计时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古埃及人将一天分为12个小时,其中10个小时对应于白天,另外2个小时分别对应黎明和黄昏。夜晚也被划分为12个小时,基于一组十二颗星星的观测。这种时间划分方式逐渐演变成了现代24小时计时法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古埃及的小时制度是基于大致的时间段,而不是固定的时间划分。直到钟表的出现,特别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之后,小时的概念才被精确化和普及。2.除了古埃及的时间划分,古希腊天文学家也对时间计量做出了贡献。他们使用了分钟Q(minute)和秒(second)的概念,这些单位源自拉丁语中的"parsminutaprima"和"parsminutasecunda",意为"第一小部分"和"第二小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