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集合八篇
教学设计方案篇1
教材分析:
《池上》描绘了乡村儿童偷采白莲的可爱的形象,体会
诗中优美的意境。
设计理念:
设计本课时,以朗读为主,读中感悟,培养学生的想象
力,让学生从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领悟诗的意境。
教学目标:
读出诗的节奏与韵味,理解诗意,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
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
重点:
感受诗中儿童天真无邪的形象和朴素的美感。
重点解决: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中儿童的形象和诗的意境。
教具:挂图等
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激趣。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有的是从课文中学来
的,有的是课后自己学习的,大家愿意把自己知道的,会背
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吗?一句两句也行,只要你愿意,就可以
把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大家分享。导入。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
首诗,那就是:(板书)池上。
这首诗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诗人常常临池而
立,观察池上独特的风景。本诗就是描写的他在池边看到动
人的画面。
二、感知的诗歌,了解大意。
读。老师读诗题与作者,以及每句诗的后两个词
学生:小娃老师: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教师再次换方法读《池上》在师生互动中读出诗的节奏
与韵味。
品。从反复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可爰
师:从哪个字或词中你体会到了?
生:“偷”
师:“偷”让人觉得讨厌,你读出了可爱,能说说理由
吗?
生:因为这里的小娃娃也许没有得到父母的允许,私自
去采莲,我觉得他很顽皮,很可爱。
师:小娃娃的偷是可以原谅的,不知者不为过,不是不
光彩的事,其实算不得什么偷,不同于大人的偷。这行为可
以说是可爱的,理解得很棒,说明你读明白了。其他同学还
能感受到什么吗?
生:我能感受到小娃娃非常能干,因为才一个小娃娃竟
能撑出小船去采莲,真不简单。
生:我能感受到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如果是我去采莲,
家长一定又担心我们的安全啦。
师:我听出了你们的羡慕,再读一读诗,读出白己的理
解。
生:我读出小娃娃有一点“自作聪明”的我从“不解藏
踪迹,浮萍一刀开”我觉得他既然是去偷,为何不知掩藏自
己?
生:这一句中我觉得很美,小船在湖面上穿行,冲开浮
萍,池上划出一道水路,加上手忙脚乱的划船的小娃娃,有
趣极了。
画。多美的画面啊!有绘画才能的同学拿出你手中的画
笔,画下你看到的一切吧!可以画湖上飞动的鸟儿、蜻蜓,
水中游动的鱼儿,娃娃的神情等。
悟:写下对诗的理解,交流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情境。再
交流
三、拓展与提升。
幻灯出示描写儿童的古诗
1、《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2、《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炯。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莺。
3、《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横。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4、《牧童》【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
机关用尽不如君。
5、《田家》【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附板书:池上撑偷藏开
教学设计方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
义。
2.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
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种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4.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5.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理解“修、窥、美、私、映、蔽、刺”等词语的意义。
2.归纳“朝、孰、诚、方、善、间”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
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
教具准备
录音机、《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磁带、投影仪、投影
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
况。
2.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唐朝名臣魏征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
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正是唐太宗的
一面镜子,他敢触龙颜,一针见血地指出皇帝的过失;唐太
宗纳谏如流,及时改正自己地错误。圣君、贤臣,使唐王朝
的政治稳定,国泰民安。战国时期的邹忌也是齐威王的一面
镜子,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
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
纳谏》。
(放录音,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自学指导]一、提供有关《战国策》与战国的资料
《战国策》原名《国事》《短长》《事语》《长书》等,
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
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至于这
部书的作者,已不可考。
《战国策》所记史实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公元前452
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共245年的历史。
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国别编辑。依次是西周一篇,东周一篇,
秦五篇,齐六篇,楚四篇,赵四篇,魏四篇,韩三篇,燕三
篇,宋卫合一篇,中山一篇。
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兼并战争比春秋时代更为频繁激
烈,各诸侯王纷纷招揽谋臣策士为自己出谋划策,于是作为
“士”的这一阶层人物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活跃起来,有的
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
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
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采
纳。《战国策》就是着重记述这些策士们的言行的。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
生,如善于讽谏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
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
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
等。《战国策》不愧史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
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二、解题
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
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
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
籍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
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
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
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
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
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
的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
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
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
日:“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
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
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
齐国大治。
三、阅读课文,理解文意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再放录音,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
记号,借助注释、词典自行解决)
(二)再读课文,读准句读,理解文章
第一自然段
诵读指导
(学生齐读)
此段从邹忌与徐公比美写起,三问三答,非常精彩,他
们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语气也各不相同:其妻由衷的爱恋
之情;其妾畏惧拘谨之情;其客的阿谀奉承之情都要读出来。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
孰美?”三个问句,一问其妻,二问其妾,三问其客。要读
出邹忌窥镜后的自得又不自信。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妻之答,要读出融融的
爱恋之情;“徐公何能及君也!"妾之答,要读出怯怯的拘谨
之意;“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之答,要读出阿谀奉承之情。
(指名一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文意简析
提问:此段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三问三答
提问:在妻、妾、客的三答中,邹忌领悟到什么?用文
中语句回答。
明确:“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此道理为讽谏齐王埋下了伏
笔。
第二自然段
诵读指导:
本段是邹忌用现身说法、亲身体验讽劝齐王。读来要娓
娓动听,如与人细语叙家常。
(1)“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与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
求于王”一一相对应,两两相比。三比之中,道理自然而出,
节奏感很强,读时要注意。
(2)“今齐/地/方千里”中的“地”是“土地”,方是
“方圆”,因此在“今齐”之后一大停顿后,“地”“方”之
间作小停顿。
文意简析:
提问:请同学们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此段大意。
明确:邹忌以切身体验通过三比讽劝齐王。
第三、四自然段
诵读指导:
(1)“善”要读出齐威王的心悦诚服。
(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句中“此所谓”后要略作
停顿。
文意简析:
提问:第三、四自然段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写齐王纳谏的三赏,悬赏求谏之后的三变,及取
得的成果。即“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指名一学生读三、四自然段,然后齐读课文)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三问
缘起三答
邹忌进谏内容三比
教学设计方案篇3
教学目标
了解说明的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
体会简练、缜密、生动的语言。
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科普文章的准确、生动的语言。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查工具书,给加点的字注音,
解释词语。
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思考阅读提示和课后练习。
可查阅有关恐龙的科普读物,收集整理关于恐龙的知
识。
教师:。制作课件。《侏罗纪公园》片段、光碟《中国冰
川》中大陆漂移示
意图。
准备多媒体教学平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恐龙无处不在》
教学步骤
激趣导入
(放映《侏罗纪公园》片段)
大家看过《侏罗纪公园》这部电影吧,一定会被那奇特
的想像和栩栩如生的画面所震
撼。那么你们知道恐龙这个世界上最庞大的动物,为什
么却在6
500万年前灭绝了呢?
恐龙的化石会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秘密呢?请看美国著名
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阿
西莫夫是怎样为我们揭开谜底的。(板书课题及作者)
■整体感知
学生阅读,检查预习。
遗骸(hai2):遗留下来的骨骸。
蟾蛛(chan2chu2):一种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
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
褶皱(zhe3zhou4):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
成的弯曲。
追溯(su4):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地走。比喻探索事
物的由来。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中,仙女穿的仙衣,不用针线制作,
没有缝儿。比喻事物没有一
讨论:课文标题是《恐龙无处不在》,那么它的说明对
象是否就是恐龙呢?
明确:作者谈恐龙的灭绝,谈到恐龙化石无处不在,是
为了证明另一项科学理论一一
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
研读探究
请同学快速阅读一遍课文。(小组讨论)
问题提得不正确
这篇短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按什么顺序说明的?
作者如何得出结论的?
课文的说明内容涉及到哪两个学科?主要运用了什么说
明方法?
阿西莫夫素以驾驭语言和概念的能力强著称。你能找出
语言表达平实而又生动的句
子吗?
明确:
发现问题:南极发现恐龙恐龙并不适应南极气候一
—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
个大陆上去的呢?
找出答案: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一一提
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一一
“泛大陆,,形成时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
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一一
后来“泛大陆又分裂成四部分一所以每一块大陆都携带
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得出结论:“恐龙无处不在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
的新的有力证据。作者在这里采用的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
事理,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解剖,既严谨,又深入浅出、
通俗易懂。
(恐龙的灭绝)生物学一一(板块构造理论)地质学,道理
正如课文第一段所说:“在一个
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作者主
要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说
明白己的观点,行文严谨。本文的准确性与条理性已经
看出来了。
a.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
“青蛙和蟾蛛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用人们常
见的青蛙和蟾蛛来举例,体现了科普作品语言浅显易懂的特
点。
“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
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通过看地图证明南
美与非洲的相离,更使人信服,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学说的
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
b.课文中多处使用了设问句。这样既将中心内容一步
步推出,又使读者感到非常亲切,
如面对面交流。
“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引出恐龙如何到另
一个大陆的问题。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
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引出板块构造理论。
c.采用了打比方的方法,使得语言既生动形象又明白
如话。
力口.“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
句,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位
置。
又如:“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
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非常形象可感。
■拓展延伸
说说学了本文之后的启示。
明确: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
响。(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结合具体的实例说说对“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
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被压扁的沙子》
教学设计
旧课导入
《恐龙无处不在》通过南极发现恐龙的例子,提出恐龙
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的
问题,引出了板块构造理论,从而证明了“在一个科学
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
影响”这一观点。那《被压扁的沙子》是否也与恐龙的
谜案有关系呢?让我们先来阅读一
遍这篇短文。
质疑讨论
出示问题:
0在《被压扁的沙子》里作者提到恐龙灭绝的两种理论,
你能找出来吗?你赞成哪一种,为
什么?
这篇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根据又是什么?
明确:
“撞击说”和“火山说”。(可将自己查找的资料整理成
论据加以证明。
“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证据一:因为在恐龙灭绝的那个
年代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一一压扁的沙子。证据二:
斯石英只在被撞击后才形成,
所以如果是火山爆发吞没了恐龙,就不会有“斯石英”
存在。结论:无疑是撞击毁灭了
恐龙。
■对比阅读
本文与前一篇文章有什么异同之处?(从说明顺序、说明
方法、说明角度、说明语言方面
比较)
a.说明顺序:两篇文章采用的都是逻辑顺序,重在说
明事理,在短小的篇幅内,将抽象的
科学知识层层剖析,既严谨又深入浅出地解释清楚。
b.说明方法:都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首先都采用了举例子:《恐龙无处不在》列举“在地球
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
化石”,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举“南极也
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
物”说明南极不只有恐龙化石,还有别的。《被压扁的沙子》
中举“斯石英与金刚石”,“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石”证
明斯石英是由撞击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的,从而得出“恐龙
的灭绝是撞击造成的二
其次都采用了作比较:《恐龙无处不在》中将南极的恐
龙的命运与其他大陆的恐龙进
行比较。而《被压扁的沙子》则是运用了“一立方英寸
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的比较方
法来说明斯石英与普通沙子区别。
除此以外,还有“打比方”列数字”“作诠释”等说明
方法。
c.说明的角度:《恐龙无处不在》是从恐龙化石遍布全
球的角度来谈大陆板块的移动;《被压扁的沙子》是从探寻
恐龙灭绝的原因推断地球可能曾受到撞击。
d.说明语言:准确简练,浅显易懂。
拓展练习
分组自由讨论:
由本文的学习,科学家的哪些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对你有所启发?
培养创造力需要哪些思维能力?
明确:(2)多角度看问题,联想与想像能力,逻辑推理
能力。
板书设计
《恐龙无处不在》
佐证
教学设计方案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电磁铁,学会制作电磁铁,认识影响电磁铁
磁性的因素。
2.过程和方法。
经历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的过程,能表达自己的
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意识,养
成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精神,树立勇于有根据的怀疑、
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
【教学器材】
干电池三节,大铁钉两枚,大钢钉一枚,铝筒一个,漆
包线(1和1.2各一根),小刀一把,电流表一只,大头针
(或细铁屑)适量,缝衣棉线若干,开关、滑动变阻器一只。
【教学过程】
一、引入:从生活走向物理
观看录像,画面上出现无锡钢铁总公司废钢分公司电磁
铁搬运铁块的现场。看完的同学议一议,猜一猜。
师:你们已经看到了什么?
生:这是电磁铁...
师:还想知道什么?
生甲:什么是电磁铁?我自己能不能做一个?
生乙:电磁铁是怎样工作的?通过它的电流有多大?
生丙:想知道电磁铁能吸住多重的东西。
师:同学们对这么多的问题感兴趣,很好。这节课希望
同学们能解决一些问题,同时又产生许多新的问题。
评: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二、制作电磁铁
阅读课本,知道什么叫电磁铁、怎样制作电磁铁。依照
课本的指导,自主选择器材。大约八、九分钟后,各组都制
作完毕。(提醒学生用小刀将两头的绝缘漆刮掉。)
生甲:用1细漆包线在大铁钉上顺一个方向绕制60匝
的线圈,再用棉线在漆包线表面缠绕一层,使漆包线不致松
散,这样就制成了一个电磁铁。同样的方法,用1.2细漆
包线在另一大铁钉上绕了80匝制作了另一个电盘??/P>
生乙:我们也制作了两个电磁铁,不同的是一个绕在铁
钉上,另一个绕在钢制的水泥钉上。我们想看看它们有什么
不同。
生丙:我们做了三个电磁铁,除了跟甲一样外,我们还
在铝筒上绕了一个60匝的电磁铁。
师:手脚真够快的,是不是经常帮妈妈绕毛线?(生愉
快地笑了。)
生丁:乙、丙两位同学看书不认真。绕在钢钉或铝筒上
不能叫电磁铁。生丙:书上说的不一定都对!亚里士多德曾
经说过“我爱老师,我更爱真理”。我们想研究一下,同样
是金属,铝筒究竟可不可以。(同学们给了他热烈的掌声。)
师:丙同学的这种敢于怀疑、勇于探究的精神的确值得
称道。
评:在平等的关系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实验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1.猜想。
师:“电磁铁能吸住多重的东西”,也就是电磁铁的磁性
大小。那么,电磁铁的磁性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各
个小组讨论一下,然后把你们的观点告诉大家。
甲组:跟通过漆包线的电流、它两端的电压以及漆包线
的电阻有关。
乙组:还应当与线圈的匝数多少有关。
丙组:我们认为甲组的观点有些重复,根据欧姆定律,
电压和电阻的共同作用就是电流,所以,我们的观点是:通
过漆包线的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的多少会影响电磁铁磁性
的大小。
师:大家的猜想都有道理,相比之下,丙组的猜想比甲
组更合理一些。
丁组:电磁铁磁性的大小跟铁芯的粗细有关,越粗磁性
越强。
师(有些惊讶):你们的这个猜想的确与众不同,坦率
地讲,我也说不清楚铁芯的粗细是否对电磁铁的磁性有影
响。给的器材里2枚大铁钉也是一般粗,不过,课后我们一
起来研究。谢谢你们,能提出这么好的猜想来,让老师也大
开眼界。
评:教师真实地在学生面前暴露自己的无知(甚至有意
识地表现自己的无知),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使学生去除
对教师的神秘感和权威感,主动承担探究的责任。
2.方案。
电流、匝数都影响电磁铁的磁性,各组讨论,解决以下
问题:
(1)采取何种步骤?(A.保持匝数不变,磁性与电流
的关系;B.保持电流不变,磁性与匝数的关系。)
(2)用什么方法来反映电磁铁磁性的强弱?(用吸引
铁屑的多少,用吸引大头针的多少,用弹簧秤的方法。)
(3)用什么方法来改变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增减电
池个数;或者用滑动变阻器。)
在研究“保持电流不变,磁性与匝数的关系”实验中,
甲组依照这样一个方案进行探索(如图)。我们把它贴在黑
板上,让大家展开讨论。
甲组解释说:将两个电磁铁分别接在相同的两节干电池
上,通过它们的电流是相同的,就可以研究“保持电流不变,
磁性与匝数的关系二
制作
1的漆包线做成50匝的电磁铁,1.2漆包线做成的80
匝的电磁铁
设计
分别将两个电磁铁接在同一个电源泉上,设计简单、思
路明朗
记录
线圈的匝数(匝)
50
80
吸引的图钉(个)
5
9
结论
“电流一定时,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就越强”
师:同学们来评价他们的方案。
生甲:这个方案步骤简单,操作方便。
生乙:这个方案不可行。甲组认为电磁铁两端的电压相
同,电流就相同,事实上这两个电磁铁的电阻是不同的(漆
包线分别为1和1.2)。如果采用这个方案,结果是不可信
的。
师:乙生的评价很中肯。同学们要在讨论中尝试评估他
人的方案,有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从而改进探究
方案。
评:“探究?合作?发展”的新理念在这里撒下了种子。
3.收集实验数据(略)。
各个组在经历和15分钟的探索后,得出“磁铁通电时
有磁性,断电时无磁性;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磁铁的磁
性越强;电磁铁线圈的匝数越多,磁性越强”的结论。可以
看出,同学们还有很多想法渴望得到交流。
四、交流和评价
师:在经历和体验了快乐的探究后,你有哪些收获?
生甲:我知道了电磁铁的构造。
生乙:我知道了怎样控制电磁铁的磁性大小。
生丙:我又一次品尝到了运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问题的
快乐。
生丁:我们解决了一些问题,可又有了一些新发现,这
让我很兴奋。(教师和学生都开心地笑了。)
师:都有哪些新发现?
生甲:我们发现用钢芯也可以吸起大头针,不同的是,
断电后它仍然有磁性,这样反而不方便。
生乙:我们用铝筒代替铁钉,发现它不能吸起大头针,
说明电磁铁只能用铁芯来做。关于这一点,我相信认识得最
深刻的只有我们组。(生笑)
师:为什么?
生乙:听来的容易忘,看来的记不住,只有动手做才能
学得会。(掌声一片。)
师:说的好。我们都要将这种“动手实践、亲历体验”
的学习方法发扬光大。
生丙:老师,我还有一些不明白的问题。
师:请告诉同学们。
生丙:滑动变阻器是不是电磁铁?
话音刚落,学生们就开始争论,有说是的,有说不是的。
师:“听来的容易忘,看来的记不住,只有动手做才能
学得会“,你们去研究吧。(生会意地点点头。)
于是大家观察探究,首先看到线圈内部是瓷的,然后撒
一些细铁屑发现它没有被变阻器的线圈所吸引,就这些现象
大家讨论后有以下几种看法。
生甲:变阻器不是电磁铁,因为它内部不是铁心而是瓷
心。
生乙:电流通过它只有热效应,不会有磁效应。
生丙:不对!电流周围肯定存在磁场,它会不会采用特
殊绕法,使磁性正好抵消,所以它对外不显磁性。
师(非常激动):同学们的研究和推理极具想象力,你
们的创新能力让老师钦佩!尽管我们还不知道它究竟是怎么
回事,可这种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会使我们终身受
益。
评: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给学生一个
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这里没有标准的答案,但会留下
合作探索的足迹。
五、从物理走向社会
再看录像,听听无锡钢铁总公司废钢分公司技术员介绍
有关电磁铁的一些数据。例如,电磁铁的工作电流为300A,
能吸起3t的废铁等等。
课后要求学生了解电磁铁的种类以及工作环境,写一篇
调查报告“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设计方案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县、济、匠等10个生字。会写县、设等14
个字。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2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
段落。
3、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特色,感受我国古代
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生词卡片。
3、搜集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能的资料及有
关桥梁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播放课件:昔日的汶河风光。
2、谈话导入:
汶河两岸景色优美,可阻碍了两岸文化的交流、经济的
发展,官府决定在这里建一座桥梁。造一座怎样的桥呢?官
座决定向社会公开招标,石匠李春设计了方案被采用了。想
知道李春的设计方案吗?读读课文就清楚了。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讯课文,画出生字词,结合注意多读几遍。
2、采用自读、同座互读的形式练读课文,把课文读正
确、读通顺。
3、教师检查。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词,再让学生选读
自己读得最好的语句和段落。
三、自主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李春设计的
赵州桥是怎样的?
2、汇报交流:
学生可用多种方式汇报自己读书的收获。
(1)画一画赵州桥的结构示意图。
⑵以李春的口吻介绍赵州桥的建筑特色。
⑶朗读第二、三自然段,读出赵州桥的主要特点。
3、引导小结:
通过大家的介绍,你觉得赵州桥是一座怎样的桥?
4、播放课件:赵州桥今日风貌。
四、识字学词
1、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
2、给生字组词。认读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3、指导写字:
⑴分类指导,教师范写并提示。
左右结构:部、横、跨、栏、设
上下结构:参、坚、案、贵
独体字:爪
⑵学生写字。
⑶学生写完后,选取有代表性的展示、评议。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搜集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
听写后,同座互相批改。
2、用自己的话说说赵州桥的特点。
二、朗读体验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
2、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三、扩展交流
展示课前搜集的桥的资料,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桥的特
四、布置作业
有兴趣的,可完成课件选做题。
教学设计方案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理解相关的词语,能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地运用它们。
3、理解诗歌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从小事做
起,坚持不懈,勇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策略:
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节奏,
读出诗歌的韵律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
范读,指导学生读出长句中的停顿,注意不同标点符号时语
气的表达。通过范读、探究、找关键词句的方法突破。激发
学生对诗歌朗读的热爱和兴趣。
课前准备
1.老师准备
生字词卡片、了解家乡的河流辽河、军河队沈阳的建设
带来了哪些好处。
2.学生准备
查找小河的来历形成及对人类有哪些好处相关资料。收
集辽宁沈阳都有哪些河流,他们对家乡沈阳的建设起到了什
么作用。
教学设计:
课前交流:课前老师让收集有关河流的资料,你们收集
了么?(生汇报)
(课件播放小河经过高山、平原、田野流淌的动画)
(一)、导入
一条蜿蜒的小河哗哗的流淌着,它穿越高山、平原;浇
灌田野、森林。小河哗哗的流淌着,她在唱自己的歌,她在
告诉我们什么呢?
(二)、通读识字
1、自由读课文,把自己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做记
号,然后在组内解决。
2、学生互动,拿出汉字卡片互相考一考。
3、老师检查学生识字、识词情况,课件出示词语,学
生认读。
坎坷
干涩
乳汁
哺育
崇高
浇灌
寂寞
嘴唇
播种
分享
4、课件出示汉字,生认读。一类字让学生自己能说出
识记生字的方法及相关的词语。
5、指导生字。指导书写学生认为男鞋、易错的字。如
哺灌。评比欣赏。
(三)、理解课文
1、指名学生大声读课文,划出全文共有几个小节。
2、你喜欢哪个小节就把哪个小节多读几遍。
3、(课件出示画面)师:我是一条小河,一条奔跑的小
河。听,哗啦哗啦,那时我流过城市山村,正在把动人的故
事诉说,小河的歌里都唱了哪些故事?(唱自己是明亮的小
河、快乐的小河、绿色的小河)
(1)第一节:你们知道了什么?(指名同学回答,回
答到哪就指导哪句话的朗读。)
猜一猜,它可能都走过哪?(生介绍自己了解有关小河
形成及最后流到大海的资料。可以读查到的资料:还可以画
出来。形式不限,鼓励学生到黑板上画下来。)
他走的路确实够远的了。练读这句话,读出路远的感觉。
指名同学读,然后评价。
(2)还知道了什么?
你们从哪知道的?用书上话来回答。(生补充黑板画)
有和他同样感受的人请把手举起来,诗是要读的,那位
同学能用读来告诉大家小河有唱不完的歌和遇见了很多很
多小伙伴。指名朗读前三句。评价。
(3)它可能唱着星星、月亮还可能唱什么?身边除了
有小鸟花朵以外,还可能有什么和他作伴?
(4)你能不能也用这样的句式做一首小诗。(略)
(5)下面的一句话,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指名同学读。(读出路途坎坷、不知疲惫、不怕严寒酷
暑的感受)
(6)配乐,师范读后学生评价。
老师在读的时候眼前就仿佛看到了小河在山谷中不停
的奔跑,身边还有小鸟、小花等等很多小伙伴。只要眼中有
物;心中有物,就能读好。
(7)课件动画配乐。齐读。
4、第二节你还读明白了什么?指几名同学汇报。
(1)你知道寂寞是什么意思么?你有过寂寞的时候么?
给同学们说一说。
(2)那小河可能在什么时候会寂寞呢?(答案不唯一)
(3)谁来读读这两句话?读出寂寞的感觉。
(4)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小河从寂寞又变成快乐的呢?
用笔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5)想一想你读的时候还看到了什么?和同组同学交
流交流。同学交流后回答。(干旱地区大地干裂,田里颗粒
无收,人们没有水喝,就像唐僧他们路过的火焰山一带一样
等。)
(6)失去生机的黄土沙石;口渴得要命的小动物见到
了小河一定乐坏了。小河帮助了别人一定也乐坏了。咱们也
像小河一样,把快乐送给小伙伴吧!在小组里读一读,把快
乐送给他们。
(7)指名同学读。赛读。表演读。
(8)比较第一、二节句式,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引
导学生发现每一节第一句的句式相同,以及每一节下面的句
子是围绕第一句来写的,了解总起句的作用。)
5、学习第三、四小节
思考:刚才学习诗歌时都用了什么方法?(读、画、联
系上下文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这两个小节。
(1)自己画出这两个小节的总起句。小组内交流还知
道了什么。
(2)生汇报,其他同学适时给予补充。从而知道小河
有追求、有责任感,为人们带来快乐。
(3)(课件出示小河流动的动画,经过地方的美景。)
同学们边欣赏美丽的画面,教师边过渡:有人说它是江河湖
海的儿子;也有人说它是水里鱼儿的家。他经过的土地绿树
成荫,一片生机;他经过的田野,大地葱绿,瓜果飘香。好
像他不知忧愁,总是用自己的身躯拍打石子发出悦耳的轻
唱,好像他不知疲倦,无论严寒盛夏,永远向前。因此诗歌
的最后一小节说它是一条奔跑的小河。
齐读最后一小结,说说你们是怎么样理解奔跑的?
是啊!正是由于他奔跑,才最后投入大海母亲的怀抱。
不愧是一条弃而不舍的小河;也正是由于他奔跑,才有这大
地的生机;真是一条播种希望的小河。让我们再读课文,去
聆听,去体会。
课件动画配乐。生自由加动作朗读课文。
(四)、课件播放:辽河介绍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真的为小河的乐观、坚韧、执著
所感动了。老师把我们家乡的母亲和辽河带来了,你们听播
放课件。
(五)、总结
看了辽河的介绍,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是啊!辽河让我们的家乡更美了;老师希望同学们也能
像小河那样,乐观面对困难、不断努力,将来有一天把我们
的家乡、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美。
教学设计方案篇7
一、教材:苏教版第二册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了解水在他们
中不同的状态,激发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兴趣。
3、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
三、教学时间:第一教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这阵子天一直下雨,你知道是下的什么雨
吗?你观察过这些雨都落到哪儿去了?
2、雨点落到这些地方在干什么呢?有个作者通过仔细观
察、思考写了一首《雨点》的诗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
板书课题:雨点
3、出示“雨点”图,师述:看,小雨点多可爱呀!谁能
把课题读好?指名读课题再齐读。
(二)初读课文:
1、听,小雨点落下来了。播放下雨的声音。
2、让我们来看一看雨点落下来的情景,配乐,老师范
读课文。
3、诗歌写得多有趣啊,你们想读一读吗?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会的多
读几遍,遇到我们课后要学的生字词把它圈出来。
4、检查自学:
(1)、抽读词语:
a、指名拼读:落进、睡觉、小溪、散步、奔跑、海洋、
跳跃、(小卡片)
b、指名领读:(不带拼音)谁愿意来当小老师?
(2)、生字读好了,课文谁愿意来试试?指名读课文,学
生再评,再指名读。
(三)理解课文:
1、过渡:课文能读通了,怎样才能读好呢?我们再深入
地学习,把课文的意思都弄懂了,就会读得更好。
2、轻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雨点落进了那些地方?用
”……”标出,在那里干什么?用“△△△”标出。同桌可
以讨论讨论。
3、交流:
(1)、雨点落进了那些地方?
a、生答师出示图片:池塘、小溪、江河、海洋。要求
学生说话要完整。(图片随意摆放)
b、谁能用一句话来回答:雨点落进、、
和里。
c、看看这几幅画可以怎么排列?
学生上来排列,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排?(从小到大、从
大到小等)
d、师小结:书上作者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因为雨点落进池塘里,池塘里的水要流进小溪里,小溪里的
水要流进江河里,最后所有的水都要流进海洋里。
e、谁能读出他们不同的气势来?指名读再齐读:池塘、
小溪、江河、海洋、
(2)、雨点落进这些地方在干什么呢?
a、生答师出示雨点各种姿态的图片与相应的词语:睡
觉、散步、奔跑、跳跃、
b、想一想,课文该怎么读呢?学生自由练习。
c、指名读,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d、雨点落进不同的地方,它的姿态也就各不相同,你
们能不能通过朗读,加上动作把它表演出来?找个好朋友一
起练一练。
e、指名上台表演朗诵课文。
f、配乐朗诵课文:叫几对好朋友上台表演,其他在下
面演。
(四)扩展训练:
1、快速看课文,这首诗歌共有4句话,每句在写法上
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你能用这样的句试也说一举句诗吗?“雨点落进
_________________O
3、这阵子绵绵的春雨给世界万物带来了春的生机,老
师让小朋友去找春天,相信小朋友都有许多收获。请你用''春
雨落在(什么地方),(什么)(怎么样)。”再来说说。
4、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学着书上的写诗方法,写一首
《春雨》的小诗。
(五)、板书:
雨点(图片)
/II\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池塘小溪江河海洋
△△△睡觉散步奔跑跳跃
教学设计方案篇8
一、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设计本课的目的主
要是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各式各样的盒子,发
现不同种类的盒子的不同功能,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
初步树立设计意识,培养简单的设计能力。
《会变的盒子》这课,我抓住课题中的“变”字,以《中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依据,设计一系列探究活
动,通过这些综合学习和探究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
决问题。爱因斯坦曾过说:“能培养独创性和唤起对知识愉
悦的,是教师的最高本领。”探究式教学模式正是重在培养
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形成积极探索和独立思考问题的学习
能力。让学生以兴趣为前提,在轻松、自然、独立的学习氛
围中,把教师要讲授的教学内容转化为通过学生自主学习、
探究、由浅入深地进行实践与创新,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和独
立思考的能力,寓知识、技能于兴趣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
力并获取学习的经验。
二、教材分析
教材第21页左上方的“小体验”栏目,旨在让学生通
过拆解旧盒子并反折成新盒子这一过程,探究纸张从平面到
立体的变化,了解纸盒各部位的作用,为制作纸盒娃娃作准
备。接下来,教材通过六张图片,分五步介绍了如何用拆、
画、剪、折、贴等方法制作纸盒娃娃。
第22页展示了七幅学生作品。通过欣赏分析学生作品
中哪些地方巧妙应用了本课所学,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启发
学生联想还可以运用哪些以前学过的制作方法,结合小纸盒
原有造型,设计出有趣的作品。这些作品可以是课本剧中的
角色,可以是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还可以是笔筒,杂物盒
等小摆件。
三、学情分析
本阶段的学生对折、剪、贴、画等基本方法并不陌生,
在之前的美术课中,已经积累了一些根据图示动手制作的经
验,对纸盒造型有一定了解,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加工、装
饰纸盒。但是,他们对于纸盒的基本构造,以及盒子是怎样
从平面到立体的制作过程少有探究。学生对拆解纸盒抱有极
大热情,但是能否把拆开的盒子反折成新的盒子,对他们将
是一个考验。这一方法虽然有一定难度,但过程却其乐无穷。
学生可以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动手实践能
力与空间想象力。
四、学习目标
1、通过生动直观的纸盒通关游戏和教师示范,经历独
立拆解纸盒由立体变为平面的过程,由浅入深地了解盒子的
基本构造。
2、通过观看纸盒娃娃制作过程的微课和师生合作探究
制作小熊划船的过程中,学习并复习用拆、画、剪、折、贴
的综合方法把纸盒变成新形象。
3、通过观察课本上的七幅学生作品,补充学习卷和组
合的综合方法。
五、重难点重点:
了解、改变盒子的构造,并设计制作出有趣的新形象。
难点:立体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激活与引导。
六、评价设计
1、通过学生直观的操作活动,学生盒子的展示来完成
对目标1的评价。
2、通过观看微课和师生合作探究,在独立思考和相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环境保护措施
- 医院实习生自我鉴定
- 2024安全管理技术竞赛(多选、判断)专项试卷
- 2017年辽宁省辽阳市中考数学试卷(含解析版)
- 第1章 测试智能信息处理课件
- 2024届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第四中学高三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数学试题试卷
- 春节对联有横批
- 英语语音课件
-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产生及意义
- 校园消防安全支出预算范例
- 初中践行劳动教育做新时代好少年主题班会课件
- 2024年成人高考成考(高起专)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
- 2024小学数学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22版)必考题库附含答案
- 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英语试卷附答案
- 北京市智慧工地评价标准
- GB/T 44143-2024科技人才评价规范
-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申请失业保险金承诺书
- 《体育保健学》课件-第三章 运动性病症
- 广东佛山生育保险待遇申请表
- 远离流动摊点,拒绝垃圾食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