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影响的探究11000字(论文)】_第1页
【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影响的探究11000字(论文)】_第2页
【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影响的探究11000字(论文)】_第3页
【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影响的探究11000字(论文)】_第4页
【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影响的探究11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影响的研究摘要资产证券化是一门20世纪兴起的极具成功的创新金融工具,通过特有的方式调整银行资产结构,对改善银行经营效益、提高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和转移银行信用风险等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通过运用学习归纳总结国内外文献资料、收集分析国内金融数据来分析信贷资产证券化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先是对其概念及发展历程系统的阐述。然后研究商业银行主动进行资产支持证券的动因,最后结合资产证券化重启时期之后我国的国情及国内众多学者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方面的研究和实证结果,分别从三个方面针对分析资产证券化对银行风险的影响。本文主要结论如下:梳理和总结国内众多学者相关研究,基于国情分析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商业银行主动进行资产证券化是为了调整银行资产结构盘活存量资产,从而提高银行的流动性,开展新业务可以给银行带来新的盈利点,转移和分散风险,降低银行总风险;总的来说,转移分散风险,释放资金,补充资本金这三个资产证券化的影响路径都可以降低商业银行风险,但不用资产证券化隔离高风险资产反而用优质资产发行产品或者利用信贷资产证券化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不顾信贷质量而追求数量都会给商业银行带来不同程度的风险。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分析目录TOC\o"1-2"\h\u摘要 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影响的研究一、引言(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研究背景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3年,对我国经济影响极其重大,金融业务不断创新发展,行业之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商业银行依靠存款贷款利差获取利润的传统经营模式已经没办法再满足本身可持续发展的盈利需求。市场利率化改革的加快,商业银行也急需改变传统的存贷利差盈利模式,增加新的利润收入点,资产支持证券对商业银行来说是一项的金融创新工具,可以将商业银行存量资产盘活、可以有效解决银行存款贷款期限错配问题,可以有效地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于2005年试点,于2008年因金融危机被政府暂停,2012年这项业务才得以重启,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重启之后除了国有银行之外,其他各大非国有商业银行也纷纷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准入制的实施和监管政策的渐松给商业银行带来新的契机,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展信贷ABS业务,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数量增长速度加快,试点规模的进一步扩大,2019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额达到9634亿元,是2005年的134倍左右。在近年经济下行、竞争愈加激烈的恶劣生存环境下,商业银行转型也迫在眉睫,急需突破原有的传统盈利模式;在此背景下,资产证券化这门创新金融工具能满足银行迫切转型的愿望。此外,一系列相关法律政策的出台,也在进一步推动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和引导证券化市场发展的方向,资产支持证券业务未来有着宽广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也有着明显的政策导向性,银行的内生动力不足,若是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风险转移等功能没有完全发挥,金融危机的覆辙也有可能被重蹈,因此研究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也至关重要。2.研究意义在我国持续推动金融改革进程的环境下,“盘活存量,用好增量”这个优点,资产证券化可以在商业银行上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虽然ABS重启后因顺应经济发展趋势得以飞速发展,但是金融危机的惨例也让人们对ABS业务抱有怀疑甚至抵制的态度,因此具有针对性地深入研究进行资产支持证券会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有何影响很有必要,这有助于解除人们对08年金融危机后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怀疑甚至忌惮,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对我国推动资产证券化健康发展有着非常的重要意义。另外,从全球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信贷资产支持证券自身的优点和多种功能满足了商业银行迫切寻求转型的需要,顺应了新时代商业银行发展趋势,所以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新型功能越来越被金融界熟知和赞赏,商业银行进行资产支持证券的频率和规模都在增加,这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有效地解决存款贷款期限错配问题,优化银行资产负债表内的资产比例、扩大银行的业务范围,增加额外的营业收入,帮助商业银行将表内高风险资产转移到表外。但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重启至今还不到10年,国内的资产支持证券市场还不够成熟,仍处于不断试错摸索前行阶段,此外,商业银行也是刚开始涉猎信贷资产证券化,对资产支持证券改善资产质量和风险的管理把控都没有科学系统的方法,相关监管部门吸取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惨痛教训后,一边出台宽松政策鼓励资产支持证券发展,一边在努力加快更加开明披露机制的建立,防止金融风险隐患堆积,严格监管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行为,一手松一手紧政策防止市场方向走偏。各方机构都致力于维护资产证券化市场可持续健康发展,助力我国经济发展。(二)文献综述宋明等(2016)分析国内外证券化市场发展情况,总结出资产证券化可以优化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转移风险资产,可以帮助提高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降低的风险,因此提出建议应重启资产证券化试点并出台法律法规维护资产支持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邹东哲(2016)研究国内16家上市银行资产证券化行为,表明商业银行开展资产支持证券可以改善银行经营绩效、提高业务营业收入,从而提高银行的盈利性降低银行承担的风险。苏雪艳(2018)通过分析2006-2016年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得到商业银行每提高1%信贷ABS参与率会正向传递提高银行37%的流动比率。王超(2018)构建系统性风险测度指标表明商业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可以有效的降低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廖静仪(2019)建立SYS-GMM模型,证明商业银行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可以有效地隔离和分散风险,并且存在显著的异质性,经营越稳定营业能力越强的商业银行,其隔离分散风险的效果越显著。由于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开展的时间比西方国家晚很多也短的多,且中间资产证券化市场被关闭了几年,我国资产年证券化历史上又空白了几年,种种因素导致国内可用来实证分析的数据少之又少,因此我国对资产信贷化的研究无论是研究方法、研究范围还是研究成果都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所以在2012年之前,国内的资产证券化相关研究大都是围绕着理论进行,只有极少部分学者利用国外商业银行的数据和案例进行初步探究。资产证券化市场重启后,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顺应经济的发展纷纷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国内也越来越多学者关注资产证券化,对其相关的研究的数量和范围在增加在扩大,并且很多学者基于本国国情和经济情况对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进行更细致化、更针对性的实证研究。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概述(一)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概念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商业银行将自身的信贷资产组成资产池,然后把其中流动性差但未来有产生可测的稳定的现金流量的这类资产分离出来,通过特定方式重组结构,再打包出售给特殊目的机构,特殊目的这份基础资产重新评级,基础资产会得到高于原权益机构评级的评定级别,最后转换成证券可以在资本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过程。下列图1是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交易程序结构图。图1资产证券化结构交易图(二)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进展2005年我国开始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2008年金融危机于美国开始爆发,继而波及全球经济,我国经济也受到了影响。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过度开展导致风险不断积累被认为这场全球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我国政府果断暂停了国内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开展,证券化市场被关闭将近五年。直到2012年政府和金融界才再次开始关注信贷ABS业务,重新启动了第一批证券市场化试点。与此同时为了确保证券化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监管部门也在不断地推出相关政策。2014年取消审批制改为实施备案制,这大大简化了进行证券化的流程,商业银行进入证券化市场的门槛也随之被降低了,这一改革使得国内几年后资产证券化发行爆发式增长。结合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主要分为三阶段:试点阶段、重启阶段和高速发展阶段。1.试点阶段(2005年-2008年)2005年3月,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小组成立,央行、财政部、证监会、保监会等共同参与资产证券化试点开启工作。同年,人民银行和银监会颁布实施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管理办法》,对进入证券化市场标准和交易方式做了详细的规定,为信贷ABS的后续发展提供法律保障,标志着我国资产证券化序幕正式拉开。2005年到2008年四年间,监管部门接连发布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相关政策和法规,这段时期出台政策里面的条款较为简洁且更容易操作。财政部在会计核算方面出台会计处理规范。税务局针对税务处理问题,也出台了对应政策。央行在信息披露方面出台了相关信息披露法规,对发起结构资产池的条件和构建等做明确规定。这段时期商业银行所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产品的金额总共670亿元。2.重启阶段(2012年-2014年)四年后金融风暴笼罩的阴影大致褪散,2012年5月,《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出台,文件规定了发起方风险自留的最低比例,也是首次提出发起方风险自留,同时也提出了证券化产品必须双评级的要求,这标志着我国资产证券化经历金融危机被叫停后正式重启。同年6月,银监会对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各项指标方法做了详细规定。次年12月,人民银行和银监会下发相关文件,修改了风险自留比例即改为不得低于百分之五,该规定放松了风险自留要求。在此期间,在政府的有力管控和正确引导下,资产证券化的优点逐渐体现出来,试点的规模也被进一步扩大,总规模达4000亿元。3.快速发展阶段(2015年至今)2014年11月,银监会审议表决审批制不再适用新阶段的证券化业务,决定废除审批制改为实施备案制,简化了业务流程,提高了发行效率,加强证券化资产信息披露和银行风险管理,推动资产证券化市场良性高速发展。2015年1月,银监会公布27家取得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业务资格的商业银行,标志着备案例在实操层面正式落地;据统计,从2014年底到2019年末(由于新冠疫情爆发的影响,我国2020年经济增长严重受阻,数据有失真性,不足以准确地体现资产证券化的高速发展,所以暂不计入),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共发行614支,发行金额总共27377.65亿元,可见增长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动因我国《商业银行法》中规定商业银行的“三性”原则即“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这是商业银行管理的三个基本准则,也是经营的目标。因此,商业银行从定义上来说也是一种特殊的企业,在满足存款人日常提取存款需要的同时,管理控制银行承担的风险,并设法经营以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维持经营。接下来主要围绕着商业银行的“三性”展开论述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动因。(一)增强银行的安全性1998年,海南发展银行被央行宣布破产,这事件打破了人们意识里对银行不会破产这种惯性思维,也引起了大家对银行安全的关注。作为我国金融业的第一支柱,银行业对我国的经济的影响至关重要,我国金融监管机构一直有关注和把控银行的安全问题,但风险会一直存在且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银行的安全性要放在第一位考虑。在当今复杂的经济环境下,行业间竞争激烈,商业银行在谋求更好的发展,在积极地寻求转型,尝试更多新的业务,拓展自身的业务范围,但目前对商业银行言,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两者的差额依旧是其主营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从整体上来看,商业银行的贷款可以分为两种:正常类贷款和不良贷款;在一定程度上,商业银行所持有的不良贷款金额多少可以反映出其经营的安全稳定程度高低。然而,我国商业银行所持有的不良贷款额度在不断增加,据统计,2020年年底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金额已经达到34114.00亿元左右,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金额增长率在2017年至2020年间从4.94%增长到了19.2%,这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的安全稳定运营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信贷资产证券化这门创新金融工具的出现,给商业银行合理处理不良贷款提供了有效手段。根据王星予(2019)研究,在信贷风险方面,开展信贷资产化的商业银行比没有开展这项业务的商业银行高,有明显转移信贷风险的动机。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将银行的多种基础资产重组打包形成新的资产池,接着将基础资产出售给特殊目的机构进行风险隔离,这部分资产证券化后会得到高于之前的信用评级,然后在出售给投资者,实现风险隔离后的资产转移到了表外。商业银行将资金贷款给需要的客户获取利息收入,同时也承担了一定的信用风险,有可能这笔贷款收不回来成为不良贷款;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可以利用信贷ABS将这部分贷款打包出售出去,能快速回收这部分贷款的资金,而且还能把风险转移给投资者,达到了商业银行管理风险的目的,也可以满足“安全性”这一经营原则对商业银行的要求,有效地帮助商业银行维持安全稳定运营。(二)提高银行的流动性“流动性,盈利性,安全性”三大原则是商业银行在日常管理和业务经营必须遵循的原则,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有随时以适当价格吸收到可用资金来满足客户提现或必要贷款需求的支付能力。在收益曲线固定的情况下,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都更倾向于持有更多大金额、长期限的贷款合同,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存长期定期存款越来越少,商业银行负债端资产逐渐偏向于短期化,这可能会进一步加深商业银行存贷款期限不匹配的矛盾,商业银行如果没有妥善经营所导致出现存贷资金供需失衡,就会一直有流动性风险,更严重的后果,风险严重堆积进一步引发“脱媒”,严重影响商业银行的稳定性,所以对流动性的管理重要且必要。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一个动因理论认为,商业银行会通过开展信贷证券化业务可以盘活得到更高流动性的资金来缓解其所遇到资金流动不足的局面。张胜松(2018)研究表明,证券化市场中,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主要动因是为了盘活存量提高资产的流动性,扩大融资覆盖面,并没有真实出售标的资产。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金融界一项极具创新的工具,通过其特有的方式可以将商业银行自身流动性差的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中剥离出来打包构成一个新的资产池,然后转化成可以在证券市场上可以流通有价证券,最终投资者购买后商业银行可以获得流动性更强的现金,这可以有效地解决商业银行存贷错配的问题从而提高银行的流动性。此外,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出售表内资产所获得的流动资金可以看做是业务所得利润,是不需要向央行上缴存款准备金的,这部分额外获得的流动资金可以回流补充商业银行的资金池,最后达到了提高了流动性的目的。(三)增加银行的盈利性商业银行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为维持自身经营以及更好的发展,盈利是经营的直接目标。根据郭子增(2019)研究,商业银行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通常为了增强盈利的能力,增加业务收入,改善银行资产的质量。就目前而言,商业银行的盈利来源主要依靠三种方式:提高中间业务的营业收入、降低融资成本和降低贷款损失准备金对利润的损耗。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国内经济环境也日益复杂,商业银行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上利率市场化,每一个因素都在使得商业银行下调盈利空间上限,依靠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差额所得的利润在不断收缩,所以资产证券化等一些金融创新业务关乎的开展关乎商业银行自身的利益甚至存亡。当商业银行因为经营不善而导致绩效不能达到目标水平时,或者想要进一步增加营业收入改善银行盈利水平;商业银行通过尝试新的业务—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以扩大银行的业务范围,获取额外的营业收入,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或者进一步提高银行收益率。而信贷资产证券化有着独特的功能,恰恰可以满足银行这方面的需求,将商业银行表内流动性差的资产分离出来,然后进行内部以及外部的评级,来吸引投资者购买。一般来说,银行普通贷款资产证券化后的发行价格是不能低于证券面值,而且在发行费用方面,资产支持证券的比一般的债券和股票的都要低一些,所以这样的融资方式的总成本就比其他融资方式的低不少。总的来说,商业银行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一方面将基础资产池里的资产打包评级后出售可以获得现金收入,将基础资产里流动性差的部分转换成流动资本,此外出售获得现金流收入还可以用于投资新项目,新项目投资也可以给银行创造新的盈利可能,新现金流投资新的项目然后投资盈利资金,这相当是一种复利过程。另一方面,打包出售基础资产后,商业银行在这项业务活动中仍是资产的管理者,在通过对资产的评审和兑付时,可以从中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这些管理费用也算是银行的主营业务收入,最后商业银行达到改善自身资产质量提高盈利性的目的。四、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影响的分析2012年我国信贷资产化业务重启以来,我国越来越多的上市商业银行都受到信贷资产化业务的影响,且在日益加深。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目前最成功的创新融资工具,具有独特的破产隔离机制,为商业银行盘活存量提高资产的流动性转移风险提供新的有效手段。本节根据己有文献,并结合上节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化的动因研究,总结完善商业银行“三性”原则的相关理论,下文将从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的三条路径:转移风险、释放资金和补充资本金径分别进行探讨。(一)转移风险从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来分析,特殊目的机构将商业银行的基础资产经打包重组进行风险隔离,再一次评级,然后资产支持证券产品就可以在市场上流通,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投资偏好在市场上进行购买对应的产品,购买者就间接持有了这份未来有可预测现金流的基础资产。商业银行将证券化的基础资产“真实出售”后,对商业银行而言是风险资产的这部分资产也被转移到表外,基础资产所有权也随着被转移,从原始权益人的资产负债表中分离出去,商业银行不再拥有,顺利地将风险转移给了投资者。假若证券化的资产原始权益人或者发起机构被要求偿还债款时,资产证券化使得发起主体没有偿还义务,由此可见,借款人可能不会如期偿还甚至无法偿还贷款的违约风险,从商业银行分散转移给众多投资者;简单来说合约到期后债务人无法偿还本金和利息,投资者应自担风险,偿还本金和利息的义务无法追索商业银行。商业银行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将自身的风险分散和转移,达到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目的,满足“安全性”原则的要求。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出现,给商业银行解决不良贷款转移信用风险提供了有效的创新手段,商业银行可以将风险较高的不良贷款从资产负债表中分离,主动转移了不良贷款带来风险。相反,一些实力较弱的小银行没有大型银行让人值得信赖的实力,为了顺利发行自家的资产证券化产品,通常都会用相对优质的资产作为基础资产出售,以此来赢得投资者的信任,反而将风险较资产保留在表内,这并不能有效地剥离风险。特别是为了防止类似2008年的金融危机再次发生,我国对金融机构证券化自留机制有着严格的要求。目前而言,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还没有特别成熟,信贷资产证券化转移风险的功能还不能被完全发挥,商业银行资产也不能真正做到“真实出售”。此外,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部分商业银行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愿意承担更高的风险,反而会高收益资产将保留在表内。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的风险没有降低反而可能会增加。(二)释放资金存款和贷款期限错配的问题普遍都困扰着绝大多数商业银行,“借短贷长”,即商业银行资产中中长期贷款占绝大部分而负债大部分为中短期存款,导致银行资金回笼不及时,这使商业银行会一直存在流动性隐患,挤兑事件也会时有发生。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发起人商业银行把基础资产中流动性较差的中长期贷款打包出售给特殊目的机构,一次性收回现金流,回收的资金可以补充当期的资金池,这一操作将期限长且流动性差的贷款转换成流动资金,解决了存贷期限错配问题,同时避免了缴纳存款准备金,达到释放资金的目的。此外,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商业银行的存款客户流失严重,行业之间存款业务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资金来源的缩减,大大限制了商业银行主营业务收入来源即存贷利差,还增加了银行的融资难度,特别是中小型银行。而信贷资产证券化有着盘活存量释放资金的优点,它的出现为商业银行带来了低成本低风险的新型融资方式,有效缓解了融资难的问题。此外,资产证券化获得资金银行可以来拓展业务面,开展盈利性较好的业务或者投资新项目,既合理控制了风险又满足了银行盈利需求。信贷证券化业务给商业银行提供了解决存贷错配问题的方法和创新的融资方式,商业银行可以主动调剂使得自身资产和负债更加合理,主动降低自身受到的风险。但另一方面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的运营目标;如上面所说,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也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拓宽业务面,商业银行可能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会开展一些高风险业务,比如扩张有高利润收入的信贷业务。商业银行将不良贷款证券化不仅可以将不良贷款转移出表,降低不良贷款率提升资本充足率,即提高银行的安全性水平,还可以回笼资金补充资金池用来开展更多盈利性业务。但尝到资产证券化的甜头后,在逐利本性的驱动下,商业银行可能会增加贷款的发放额度,放宽贷款申请的标准,没有严格审核和跟进贷款质量,且默认总有资产证券化的方式托底,追求信贷数量而非质量来获取更高的利润,高利润往往伴随着高风险,风险不断聚积,信贷资产证券化包含众多环节和参与方,有一个环节出问题都有可能引发蝴蝶效应然后波及其他的环节,商业银行的安全性受到冲击的同时,必然也会为市场带来了危机。(三)补充资本金为规范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巴赛尔协议III》对商业银行的部分经营指标继续保持严格的标准要求,对流动性比率、资本充足率等指标更是做出了明确要求,借此规范银行经营行为,维持商业银行稳健发展,进一步减低系统性风险和避免金融危机重蹈覆辙。虽然对商业银行越来越严格的指标规定和审慎的监管政策可以有效保障商业银行安全稳健经营,但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和发展空间也被限制了。由于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具备多种优良创新功能,部分银行选择通过这项业务释放监管资本。表1传统借贷融资业务与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会计处理差别由表1可知,商业银行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表内加权系数较高的风险资产转换成无风险资产,如现金;风险资产的减少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指标,因此,商业银行不仅达到了监管机构要求的指标,还释放了部分资金,提高了流动性,各方面压力都减小。释放的这部分资金帮助部分银行解决燃眉之急进而走出困境,有利于其维持稳健经营,降低承担的风险。但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提高”和流动性指标的“改善”都是可以人为操控的,可以帮助部分风险脱离资本监管,这种低成本的监管套利方式可能会让部分商业银行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而主动承担更多的风险,将释放出来的资金开展高风险高利润的业务,商业银行风险会累积,如本节第二点所述,最终商业银行承担的风险反而增加。五、结论与建议(一)结论本文首先收集了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相关文献,整理得出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其次通过搜集我国证券化市场的发行数据以及结合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先进理论和研究的成果分别从三个角度分析商业银行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动因以及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本文得到了以下结论: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重启之后发展不足十年,根据发展规模和参与主体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试点阶段(2005-2008年)、常态化阶段(2012-2014年)和快速发展阶段(2015年至今),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是理论研究,针对性的实证研究很少。根据商业银行的“三性”的三个角度分析商业银行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动因。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主要是为了把流动性的不良贷款这部分基础资产打包出售,将风险资产移出表外,转移风险,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回收的资金还可以投资新业务,增加新的利润收入。总的来说,商业银行开展证券化业务有利于帮助银行解决存贷错配问题,改善资产结构,分散转移风险,创造新的营业收入点,为银行提供了新的流动资金,从而提高了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和资本充足率,有效地降低银行总体风险。但为了资产证券化而证券化,追求资产证券化产品数量以谋取更高的利润,而不注重产品质量,忽略对信贷资产的管理和控制,效果只会适得其反,商业银行的风险会不断累积。(二)建议通过上述理论分析及对收集到数据的分析,不难看到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三性”都是有着积极正面的影响,有利于降低银行承担的总风险。但就我国情况而言,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得比较落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都会存在问题和风险,尤其是发展规模扩大后,更多的问题和风险都进一步被暴露出来,为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健康发展,下面我将从政府法规、商业银行本身以及监管机构三个角度来提出我的建议。第一,对于商业银行本身而言,各个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规模都不一样,但相同之处就是所占银行资产的比例都不高,所以发展的空间还很高。大型银行可以结合自身资源和资金方面的优势自主创新不同类型的产品,满足不同需求的投资者,而不是被政府法令推动前行;小型银行应该主动响应国家的政策,主动提高参与度,有困难可以向相关部门反映,合理安排自身的资产结构,不要为追求利润而过度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最后承担过多的风险。第二,在政府法律法规方面,因为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开启较晚,推动其稳定健康发展必然离不开政府的护航,其中颁布的相关法规条例就是最有力的护航手段。首先,政府应该颁布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证券化市场的发展方向不会偏离正常的发展轨道。其次,我国目前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准入门槛较高,银监会会严格审核发起机构是否具备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资质,虽然保证了安全性,但会打击到一些发起机构的积极性,政府应继续完善相关法规,简化发行审批流程,降低发起机构的发行成本,激发银行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市场参与度。第三,在监管机构方面,由于资产证券化交易机构过于复杂,那在各个环节必然会隐藏不少风险,监管机构加强对发起机构还有产品相关信息的披露,有利于形成一个公平开明的市场,让投资者清晰地了解产品所包含的风险;另外,监管机构也要严格监管产品基础资产的质量,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资金池主要是用未来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