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检测(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陕西省榆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检测(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陕西省榆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检测(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陕西省榆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检测(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陕西省榆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检测(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榆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检测(三模)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10页,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在音乐中,我们可以感到特定的形象。音调的大起大落可以使我们联想到波涛汹涌的大海,音调的轻快跳跃可以使我们联想到潺潺的溪水,同样,在诗歌的语言节奏中,我们也会感到一种形象感。李白的《蜀道难》便是用语象传达物象特征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所谓语象,指的是在朗读诗歌作品时从声音的抑扬顿挫、波动起伏中感到的一种不很明晰的形象感,它更像我们平时所说的音乐形象。所谓物象,指的是诗人具体描绘的客观对象的形象,这种形象是诗人通过语言描述出来的,像《蜀道难》中“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这样的句子便是对客观对象的直接语言描述,它们刻画了客观对象的具体形象。在诗歌作品中,语象和物象有时是统一的,有时则并不是统一的,但不论是统一还是不统一,二者都发生着一定的关系,而在这种关系中则孕育着诗歌作品的审美特征和审美意义。不难看出,在物象和语象中,语象更是作者内心情绪的直接表现,物象则更远离主观,有自己独立的存在形式,正像在日常的语言(言语)中可以用同一种语调述说各种不同的客观对象,这种语调传达着说话人的情绪和情感,而对象则自有其本身的特征。这种语调可以产生一种形象感,或曰产生一种形象联想,有的如行云流水,有的如龙吟虎啸,有的迅快如脱兔,有的逶迤如蛇行,但被述说的对象的形象却未必如此。这样,语象和物象之间的关系也就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诗人的主体与描写的客体之间的关系。语象和物象的不同,说明诗人的主体情绪与情感并不是由客观对象决定的,至少不是由它完全左右的。诗人在更大的范围内形成了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在他与特定描写对象相遇时,不是对象驱散并左右了他的现在的情感与情绪,而是把对象纳入到自己已有的情感与情绪中来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这两句诗中杜甫的情感不是由“花”和“鸟”造成的,而是由国破家亡的残破社会现实和个人的颠沛流离的生活造成的,以此情观此景,花鸟也成了此情的触媒。像《蜀道难》这种语象和物象相统一的情况,则体现了另一种主客关系,即客体完全吸引了诗人,使诗人暂时忘却了自我的存在,其情绪完全是由现时面对的客观物象所决定的。在《蜀道难》中,我们感到李白的情绪是在蜀地崇山峻岭的客观景物的影响下产生的,而不是他平时的具有恒定性的一般心境。显而易见,这也正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浪漫主义诗歌的特征:浪漫主义诗人是易被客观外在事物激动的,其情绪是刹那的、瞬间的、易逝的;而现实主义诗人的情绪是不被客观外在事物所左右的,是常常用自己具有恒定性的日常心境统驭外物、含化外物的,因而其情感和情绪特征是比较稳定的、恒常的、不易消失的,其波动的幅度自然也不如浪漫主义诗人来得大。就其审美体验来说,浪漫主义诗人重视的更是稀有的、特殊的精神体验,而现实主义诗人重视的更是日常的、一般的、细微的生活体验,因而前者的情感性更强于社会性,而后者反映社会生活的意义更强于一般的情感性。杜甫与李白的差别在于此,鲁迅与郭沫若的主要差别也在于此。(摘编自王富仁《语象、文象与物象——<蜀道难>赏析》)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语象是指人们在朗读诗歌作品时,从语调中感受到的一种与音乐形象相类似的形象感。B.物象是指诗人通过诗歌语言具体描绘客观对象的形象,有着其相对独立的存在形式。C.语象和物象不同时,影响诗人情感情绪的并不是客观对象,而是诗人已有的人生经历。D.李白在《蜀道难》中超越了具有恒定性的一般心境,表现出浪漫主义诗人的典型特征。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由音乐中不同的音调引发不同的联想引入,形象地论述了音乐与诗歌的相互关系。B.文章以杜甫《春望》为例,阐释了主体情感会影响描写客体并使之成为情感载体的观点。C.文章在分析语象和物象关系后,又进一步对浪漫主义诗人和现实主义诗人进行了比较。D.作者认为与鲁迅相比,郭沫若更易被外物激动而呈现刹那的情绪,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蜀道难》中“连峰去天不盈尺”两句是对蜀道环境的直接语言描述,在这里语象和物象不是统一的关系。B.语象可以传达物象的特征,但它是诗人主观情绪和情感的直接表现,未必能客观反映描绘对象的形象特点。C.诗歌中语象与物象的统一情况,客观表明了情与景的主客关系,统一特征越突出景物描写越能传达诗人感情。D.浪漫主义诗人更重视带给读者稀有的、特殊的精神体验,因而浪漫主义诗歌与普通人生活更远,文学价值也更高。(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夏天,在树林里或草丛中,萤火虫以它美丽的闪光和星星相映,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生物发光现象,然而,植物也会发光,你见过吗?若干年前,在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有很多人看见几株会发光的柳树。白天,这些在田边的腐朽树桩丝毫不引人注目,可是到了夜间,它却闪烁着神秘的、浅蓝色的荧光,即使在风狂雨猛、酷暑严寒中也经久不息。这稀奇的事,使得传说纷纭。这些普通的柳树怎么会发光呢?经过研究,疑团终于被解开。原来,会发光的不是柳树本身,而是一种生在它身上的真菌界——假蜜环菌的菌丝体发出来的。由于这种菌会发光,因此给它取名叫“亮菌”。这种真菌在苏、浙、皖一带分布很普遍,它们专找一些树桩安身。平时,长得像棉絮一样的白色菌丝体吮吸着植物的养料,吃饱了就得意地闪着光。那么,假蜜环菌为什么能发光?生物学家们研究发现,假蜜环菌的菌丝侵染了木材纤维以后,能分泌一些可以分解木材的酶,这些酶能将纤维素、木质素转化为真菌能够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酚类等各种营养物。假蜜环菌的菌丝细胞得到这些食物后就开始不停地繁衍、长大,同时积累大量能够用来产生荧光的物质。这些带荧光的物质在荧光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生物氧化,并把化学能转化为光能,也就有了我们看到的生物光。其实,朽木发光的现象在一千多年前的古书中已有记载,不必大惊小怪。今天,你在药房里看到的“亮菌片”“亮菌合剂”就是这种发光菌制成的药,该类药对胆囊炎、肝炎有相当的疗效。如果你是一位海员,在漆黑的夜晚,有时你会看到海面上有一片乳白色或蓝绿色的令人目眩的闪光,一般被称作海火。深海潜水员也会在海底遇见像天上繁星般的迷人闪光。原来,这是海洋中某些藻类植物、细菌及小动物成群结队发出的生物光。据说1900年巴黎国际博览会上,光学馆有一间别开生面的展览室,那儿没有一盏灯,却明亮悦目,原来是一个个玻璃瓶中培养的细菌发出的光亮,令人惊叹不已。有趣的是,不但野生植物会自然发光,一些温室植物也加入了发光植物的行列。在南京中山植物园一万平方米的大型展览温室里,就有两种会发光的芦荟——“不夜城”和“唐力士”,它们都来自南非。晚间,“唐力士”身上那些半透明状的白刺会发出密密麻麻的小白光。原来,这两种喜磷肥的植物由于吸收了大量的磷和钙,植株叶面上那些角质层上的白刺就会在黑暗中透出光来。生物光是一种“冷光”,它的发光效率很高,有95%的能转变成光,不像白炽灯泡有95%的能变成热消耗掉,只有极少量的能变成光。而且生物光的光色柔和、舒适,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受天然发光植物的启示,科学家早就开始尝试制造人工发光植物。早在1983年,生物学家就成功地将萤火虫的发光基因植入烟草槿株体内,使烟草发出荧光。这项颇有创意的研究不但营造了奇异夜景,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可以借助安装在植物细胞内部的“荧光灯”直接观察植物的生长发育。美国加州发光植物研究团队正加紧将这项技术应用于较大的植物。尽管将人造发光植物真正应用于生活之中仍面临很多难题,但前景可谓一片光明。(摘编自周新华《生命科学的奥秘》)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只能在夜间看见闪烁着神秘的、浅蓝色荧光的柳树,是因为这些在田边的腐朽树桩在白天不能发光,丝毫不引人注目。B.假蜜环菌能发光,是因为它分泌的荧光酶能够在进行生物氧化的同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从而发出人眼睛能看到的生物光。C.朽木发光现象在古书中早有记载,且这种发光菌可制成对胆囊炎等有疗效的药物,可见古人很早就知晓此菌类的药用价值。D.作为一种“冷光”生物光由于发光效率明显比白炽灯泡高,且光色柔和、舒适,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前景可谓一片光明。5.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我国研究团队只是关注到一些温室发光植物有趣的一面,与美国加州发光植物研究团队的研究层级和水准还有一定差距。B.“井冈山地区有一种常绿阔叶树,其叶片含有的磷和氧气结合,释放出有光亮的冷光。”这一发现可作为证明第二段中心观点的材料。C.第二段中的“亮菌”及第四段中的“不夜城”,这两处引号有表示特定称谓的作用,这与第五段中的“荧光灯”引号的作用明显不同。D.作者在介绍假蜜环菌和海面上的海火时,都使用了打比方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这使本文的内容更准确、更科学,也更具有说服力。6.受生物发光启示,制造人工发光植物有哪些积极意义?请根据文本概括说明。(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爱书家的乐趣上大学时,一位爱书的同学有一天突然对我说:“谁知道呢,也许我们一辈子别无成就,到头来只是染上了戒不掉的书癖。”我从这自嘲中听出一种凄凉,不禁心中黯然。任何癖由旁人观来,都不免有几分可笑,几分可悲,书癖也不例外。有一幅题为《书痴》的版画,画面是一间藏书室,四壁书架直达天花板。一位白发老人站在高高梯凳顶上,肋下、两腿间都夹着书,左手持一本书在读,右手从架上又抽出一本。天花板有天窗,一缕阳光斜射在他的身上和书上。如果我看见这幅画,就会把它揣摩成一幅善意的讽刺画。偌大世界,终老书斋的生活毕竟狭窄得可怜。然而,这只是局外人的眼光,身在其中者会有全然不同的感想。叶灵风先生年轻时见到这幅画,立刻“深刻地迷恋着这张画面上所表现的一切”,毫不踌躇地花费重金托人从辽远的纽约买来了一张原版。读了叶先生的三集《读书随笔》,我能理解他何以如此喜欢这幅画。叶先生自己就是一个“书痴”,或用他的话说,是一位“爱书家”,购书、藏书、品书几乎成了他毕生的主要事业。他完完全全是此道中人,从不像我似的有时用局外人的眼光看待书痴。他津津乐道和书有关的一切,举凡版本印次,书中隽语,作家轶事,文坛掌故,他都用简洁的笔触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借他的书话,我仿佛不仅参观了他的藏书室,而且游览了他的既单纯又丰富的精神世界,领略了一位爱书家的生活乐趣。叶先生自称“爱书家”,这可不是谦辞。在他眼里,世上合格的爱书家并不多。学问家务求“开卷有益”,版本家挑剔版本格式,所爱的不是书,而是收益或古董。他们都不是爱书家。爱书家的读书,是一种超越了利害和技术的境界,就像和朋友促膝谈心,获得的是精神上的安慰。叶先生喜欢把书比作“友人”或“伴侣”。他说常置案头的“座右书”是些最知己的朋友,又说翻开新书的心情就像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上为自己搜寻新的伴侣,而随手打开一本熟悉的书则像是不期而遇的一位老友。他还借吉辛之口叹息那些无缘再读一遍的好书如同从前偶然邂逅的友人,倘若临终时记起它们,“这最后的诀别之中将含着怎样的惋惜”!可见爱书家是那种把书和人生亲密无间地结合起来的人,书在他那里有了生命,像活生生的人一样牵扯着他的情怀,陪伴着他的人生旅程。凡是真正爱书的人,想必都领略过那种澄明的心境。夜深人静,独坐灯下,摊开一册喜欢的书,渐觉尘嚣远遁,杂念皆消,忘却了自己也获得了自己。这是因为以读书为精神的安慰和享受,是需要一种寂寞的境遇的。由于寂寞,现实中缺少或远离友人,所以把书当友人从书中找安慰。也由于寂寞,没有纷繁人事的搅扰,所以能沉醉在书中,获得澄明的享受。但寂寞本身就不易得,这不仅是因为社会的责任往往难于坚辞,而且是因为人性中固有不甘寂寞的一面。大凡人只要有法子靠实际的交往和行动来排遣寂寞,他就不肯求诸书本。只有到了人生的逆境,被剥夺了靠交往和行动排遣寂寞的机会,或者到了人生的困境,怀着一种靠交往和行动排遣不了的寂寞,他才会用书来排遣这无可排遣的寂寞。如此看来,逆境和困境倒是有利于读书的。叶先生说:“真正的爱书家和藏书家,他必定是一个在广阔的人生道路上尝遍了哀乐,而后才走入这种狭隘的嗜好以求慰藉的人。”我相信这是叶先生的既沉痛又欣慰的自白。爱书家不但嗜爱读书,而且必有购书和藏书的癖好。那种只借书不买书的人是称不上爱书家的。事实上,在书的乐趣中,购和藏占了相当一部分。爱书的朋友聚到一起,说起自己购得一本好书时的那份得意,听到别人藏有一本好书时的那股羡慕,就是明证。由于在购书过程中倾注了心血,交织着情感,因此,爱书的人即使在别的方面慷慨大度,对于书却总不免有几分吝啬。自己喜欢的书,一旦借出,就朝夕盼归,万一有去无回,就像死了一位亲人一样,在心中为它筑了一座缅怀的墓。爱书家的藏书,确是把书当作了他的生命的一部分。叶先生强调“书斋是一个有机体”,因为它是伴随主人的精神历程而新陈代谢,不断生长的。在书斋与主人之间,有一个共生并存的关系。正如叶先生所说:“架上的书籍不特一本一本的跟收藏人息息相关,而且收藏人的生命流贯其中,连成一体。”这与某些“以藏书的丰富和古版的珍贵自满”的庸俗藏书家是大异其趣的。正因为此,一旦与主人断绝了关系,书斋便解体,对于别人它至多是一笔财产,而不再是一个有机体。那位训示子孙“借书不孝”的藏书家昧于这层道理,所以一心要保全他的藏书,想借此来延续他死后的生命。事实上,无论古今,私人书斋是难于传之子孙的。爱书家的爱书纯属个人爱好,不像评论家的评书是一种社会责任,因而和评论家相比,爱书家对书的选择更不易受权势或时尚左右。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情形:一本好书在评论界遭冷落或贬斥,却被许多无名读者热爱和珍藏。这种无声的评论在悠长的岁月中发挥着作用,归根结底决定了书籍的生命。也许,这正是爱书家们在默默无闻中对于文化史的一种参与。(取材于周国平的同名散文,有删改)7.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书痴》版画是对书痴们不问世事、终老书斋进行的无情讽刺,所以只有真正的爱书家才会喜欢这幅画。B.叶灵风先生所说的“这最后的诀别之中将含着怎样的惋惜”,表达了叶先生把书作为了他的朋友和知己。C.真正的爱书家和藏书家都是经历了人生的逆境,被剥夺了靠交往和行动排遣寂寞的机会,才有了爱书嗜好。D.评论家们评书时更容易受权势或时尚左右,但是爱书家的热爱和珍藏才是对书的最真实的评价和肯定。8.联系全文分析,“爱书家的乐趣”体现在哪些方面?9.周国平的散文擅长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问题。结合文本,请你谈谈周国平散文语言风格的特点。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更始元年三月,王凤与太常偏将军刘秀等徇昆阳、定陵、郾,皆下之。王莽遣司空王邑驰传,与司徒王寻发兵平定山东;征诸明兵法六十三家以备军吏,又驱诸猛兽虎、豹、犀、象之属以助威武。诸将见寻、邑兵盛,皆反走,入昆阳,惶怖,忧念妻孥,欲散归诸城。刘秀曰:“今兵谷既少而外寇强大,并力御之,功庶可立;如欲分散,势无俱全,昆阳即拔,一日之间,诸部亦灭矣。今不同心胆,共举功名,反欲守妻子财物邪!”诸将怒曰:“刘将军何敢如是!”秀笑而起。会候骑还,言:“大兵且至城北,军陈数百里,不见其后。”诸将素轻秀,及迫急,乃相谓曰:“更请刘将军计之。”秀复为图画成败,诸将皆曰:“诺。”时城中唯有八九千人,秀使王凤与廷尉大将军王常守昆阳,夜与五威将军李铁等十三骑出城南门,于外收兵。时莽兵到城下者且十万,秀等几不得出。寻、邑纵兵围昆阳,鼓之声闻数十里。或为地道、冲棚撞城;积弩乱发,矢下如雨,城中负户而汲。寻、邑自以为功在漏刻,不以军事为忧。刘秀至郾、定陵,悉发诸营兵。诸将贪惜财物,欲分兵守之。秀曰:“今若破敌,珍宝万倍,大功可成;如为所败,首领无余,何财物之有?”乃悉发之。六月,己卯朔,秀与诸营俱进,自将步骑千余为前锋,去大军四五里而陈;寻、邑亦遣兵数千合战,秀奔之,斩首数十级。诸将喜曰:“且复居前,请助将军!”秀复进,寻、邑兵却,诸部共乘之,斩首千级。连胜,遂前,诸将胆气益壮,无不一当百。寻、邑陈乱,汉兵乘锐崩之,杀王寻。城中亦鼓噪而出,中外合势,震呼动天地;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伏尸百余里。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川盛溢虎豹皆股战士卒赴水溺死者以万数。王邑、严尤、陈茂轻骑渡水逃去。(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一》)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填写相应位置的标号。雨A下B如注C川D盛E溢F虎豹G皆股H战I士J卒K赴水L溺死者M以万数。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东,通常指崤山以东地区。“沛公居山东时”(《鸿门宴》)中的“山东”即此意。B.候骑,担任侦察巡逻任务的骑兵。“萧关逢候骑”(《使至塞上》)中的“候骑”是军官名。C.己卯朔,其中“己卯”可以用来纪年,也可以用来纪月、日,“朔”是农历每月的初一。D.陈,同“阵”,军阵。“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中的“陈”是“拿”之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更始元年三月,汉军将领率兵攻克多地,王莽发兵应对,还以虎、豹、犀、象等猛兽来助军威。B.汉军诸将见敌军人多势众,都往回跑,进入昆阳城,惊慌不安,担忧妻子儿女,并想从这里分散到其他城邑去。C.刘秀率军冲向敌军斩杀几十人,将领们受到鼓舞都以一当百冲向敌人;王寻因轻敌而被杀,城里的军队也冲杀出来,敌军最终溃败。D.汉军里应外合,势不可当,王莽军队溃不成军;逃跑的士兵互相踩踏,倒在地上的尸体遍布一百多里。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诸将素轻秀,及迫急,乃相谓曰:“更请刘将军计之”(2)积弩乱发,矢下如雨,城中负户而汲。(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福州张养浩闻说东南秀所钟,此行处处觉诗工。飞来天上三山岛①,惊倒人间百岁翁。荔子种成唐室祸,芦花飘满越王宫②。斜阳无限兴亡恨,何事烟波尚尔东。【注】①三山岛,指福州城中的三座小山。②《史记·东越传》:“越王宫,在福建闽侯县北。”1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化用了杜甫《望岳》中的诗句,以议论入题,开篇总写福州景色神奇秀美,名不虚传。B.“百岁翁”实指年纪老大、见多识广之人。他们都被“惊倒”,足见福州自然景色的瑰丽。C.“荔子”句既点福州方物,又用《过华清宫》中典故,谴责杨贵妃喜食荔枝酿成唐朝祸患。D.往日繁华的越王宫殿,如今芦花遍地,满目疮痍,平实的描写蕴含着昔盛今衰的感慨。15.诗歌最后两句是如何将写景和抒情融为一体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把自己和周瑜相比,《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相比,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2)古代圣贤寻访各类大师,博览群书,终成一代贤人,《师说》中表达圣贤人没有固定的老师的是“____________”,韩愈通过“____________”的事例进行佐证。(3)丝竹之声令人心旷神怡,令人黯然神伤,中国古代有诸多文人描述丝竹之声,试从所学诗文当中选取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乔大妈一头银灰色的卷发,天生的卷。气色很好。穿着干净利索,她活得兴致勃勃。她起得很早,每天到天坛公园“晨练”,打一趟太极拳,练一遍鹤翔功,遛一个大弯。然后顺便到法华寺菜市场买一提兜菜回来。她爱做饭,做北京“吃儿”。蒸是蒸的,炒是炒的。蒸素馅包子,炒疙瘩,摇棒子面嘎嘎……她对自己做的饭非常得意。“我蒸的包子,好吃极了!”“我炒的疙瘩,好吃极了!”“我摇的嘎嘎,好吃极了!”她间长不短去给她的孙子做一顿中午饭。他儿子儿媳妇不跟她一起住,单过。儿子儿媳是“双职工”,中午顾不上给孩子做饭。“老让孩子吃方便面,那哪成!”她爱养花,阳台上都是花。她从天坛东门买回来一大把芍药骨朵,深紫色的。“能开一个月!”17.下列句子中的“爱”与文中加点的“爱”,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铁锅通常比较爱生锈,有的人家里铁锅生锈之后就扔了,真的非常可惜。B.当被问到为什么一年来中国三次,库克回答说:“我爱中国,这里是如此充满朝气和活力。”C.一些人缺乏节约意识,爱面子、讲排场,不同程度地过度消费,攀比铺张,造成了粮食的巨大浪费。D.父亲在闲暇时间爱看书,如《红楼梦》《三国演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等等,有时候,我也会偷偷地翻上几页。18.下列句子中画横线部分与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句,用法和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山是山,水是水,静心观察,自然明了。B.我们做的事情,钉是钉,铆是铆,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C.妈妈在外面给人的印象确实不错,晚年和爸爸一起到外地时,也还是头是头,脸是脸的,很有风度。D.遂把杨腾蛟怎样写亲供,刘二怎样故意刁难,小人不依,又恐被他连累,一是一、二是二的都说了。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我蒸的包子,炒的疙瘩,摇的嘎嘎,好吃极了!”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官网18日报道,该校研究人员利用太赫兹波开发了一种防篡改ID标签,其验证物品真假的准确率可达99%。几年前,该校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加密ID标签,比通常贴在产品上以验证真实性的传统射频标签(RFID)更小更便宜。①:造假者可以将标签从真品上剥离,再贴在假货上。此次,研究人员制作了一种新的光动力防篡改标签,尺寸约为4平方毫米。他们将微小的金属颗粒混入黏贴标签的胶水中,然后使用太赫兹波检测这些金属颗粒在物品表面形成的独特图案。这种随机的胶水图案类似于指纹,②。新的防篡改标签具有一系列微槽,这些微槽可以使太赫兹波能够穿过标签,并击中混合在黏贴标签的胶水中的微小金属颗粒。研究人员利用太赫兹波有足够的灵敏度,可以探测到粒子。此外,使用波长为1毫米的太赫兹波,研究人员可以制造出不需要更大的片外天线的芯片。在穿过标签并击中物体表面后,太赫兹波被反射或反向散射到接收器进行验证。研究人员还训练了一种机器学习模型,用于比较胶水图案,并计算它们的相似性,进而检测是否被篡改,准确率超过99%。太赫兹标签的生产成本非常低,有望在整个大规模供应链中应用。由于③,该标签能够贴在传统RFID无法识别的小尺寸物品上,比如某些医疗器件。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义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2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表达繁琐,请删除冗余词语,使表达简洁通畅。但不得改变原意,将修改后的语段写在答题卡上,不超过65字。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会意,作为一种汉字的造字法,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独体字的字形进行组合,字意进行融合,而合成一个有新意的新字。如组合日、月两字,成一“明”字,表明亮、光明之义。几个相对独立的个体,汇聚一起,在交流、碰撞或融合等过程中,往往能产生新的形象、新的意义或新的思想等。在现实生活,有众多类似现象或事理,如红蓝相融会生成紫色、“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思想在碰撞中产生火花”等。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陕西省榆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检测(三模)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10页,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在音乐中,我们可以感到特定的形象。音调的大起大落可以使我们联想到波涛汹涌的大海,音调的轻快跳跃可以使我们联想到潺潺的溪水,同样,在诗歌的语言节奏中,我们也会感到一种形象感。李白的《蜀道难》便是用语象传达物象特征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所谓语象,指的是在朗读诗歌作品时从声音的抑扬顿挫、波动起伏中感到的一种不很明晰的形象感,它更像我们平时所说的音乐形象。所谓物象,指的是诗人具体描绘的客观对象的形象,这种形象是诗人通过语言描述出来的,像《蜀道难》中“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这样的句子便是对客观对象的直接语言描述,它们刻画了客观对象的具体形象。在诗歌作品中,语象和物象有时是统一的,有时则并不是统一的,但不论是统一还是不统一,二者都发生着一定的关系,而在这种关系中则孕育着诗歌作品的审美特征和审美意义。不难看出,在物象和语象中,语象更是作者内心情绪的直接表现,物象则更远离主观,有自己独立的存在形式,正像在日常的语言(言语)中可以用同一种语调述说各种不同的客观对象,这种语调传达着说话人的情绪和情感,而对象则自有其本身的特征。这种语调可以产生一种形象感,或曰产生一种形象联想,有的如行云流水,有的如龙吟虎啸,有的迅快如脱兔,有的逶迤如蛇行,但被述说的对象的形象却未必如此。这样,语象和物象之间的关系也就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诗人的主体与描写的客体之间的关系。语象和物象的不同,说明诗人的主体情绪与情感并不是由客观对象决定的,至少不是由它完全左右的。诗人在更大的范围内形成了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在他与特定描写对象相遇时,不是对象驱散并左右了他的现在的情感与情绪,而是把对象纳入到自己已有的情感与情绪中来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这两句诗中杜甫的情感不是由“花”和“鸟”造成的,而是由国破家亡的残破社会现实和个人的颠沛流离的生活造成的,以此情观此景,花鸟也成了此情的触媒。像《蜀道难》这种语象和物象相统一的情况,则体现了另一种主客关系,即客体完全吸引了诗人,使诗人暂时忘却了自我的存在,其情绪完全是由现时面对的客观物象所决定的。在《蜀道难》中,我们感到李白的情绪是在蜀地崇山峻岭的客观景物的影响下产生的,而不是他平时的具有恒定性的一般心境。显而易见,这也正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浪漫主义诗歌的特征:浪漫主义诗人是易被客观外在事物激动的,其情绪是刹那的、瞬间的、易逝的;而现实主义诗人的情绪是不被客观外在事物所左右的,是常常用自己具有恒定性的日常心境统驭外物、含化外物的,因而其情感和情绪特征是比较稳定的、恒常的、不易消失的,其波动的幅度自然也不如浪漫主义诗人来得大。就其审美体验来说,浪漫主义诗人重视的更是稀有的、特殊的精神体验,而现实主义诗人重视的更是日常的、一般的、细微的生活体验,因而前者的情感性更强于社会性,而后者反映社会生活的意义更强于一般的情感性。杜甫与李白的差别在于此,鲁迅与郭沫若的主要差别也在于此。(摘编自王富仁《语象、文象与物象——<蜀道难>赏析》)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语象是指人们在朗读诗歌作品时,从语调中感受到的一种与音乐形象相类似的形象感。B.物象是指诗人通过诗歌语言具体描绘的客观对象的形象,有着其相对独立的存在形式。C.语象和物象不同时,影响诗人情感情绪并不是客观对象,而是诗人已有的人生经历。D.李白在《蜀道难》中超越了具有恒定性的一般心境,表现出浪漫主义诗人的典型特征。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由音乐中不同的音调引发不同的联想引入,形象地论述了音乐与诗歌的相互关系。B.文章以杜甫《春望》为例,阐释了主体情感会影响描写客体并使之成为情感载体的观点。C.文章在分析语象和物象关系后,又进一步对浪漫主义诗人和现实主义诗人进行了比较。D.作者认为与鲁迅相比,郭沫若更易被外物激动而呈现刹那的情绪,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蜀道难》中“连峰去天不盈尺”两句是对蜀道环境的直接语言描述,在这里语象和物象不是统一的关系。B.语象可以传达物象的特征,但它是诗人主观情绪和情感的直接表现,未必能客观反映描绘对象的形象特点。C.诗歌中语象与物象的统一情况,客观表明了情与景的主客关系,统一特征越突出景物描写越能传达诗人感情。D.浪漫主义诗人更重视带给读者稀有的、特殊的精神体验,因而浪漫主义诗歌与普通人生活更远,文学价值也更高。【答案】1.C2.A3.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影响诗人情感情绪并不是客观对象,而是诗人已有的人生经历”错,原文是说“语象和物象的不同,说明诗人的主体情绪与情感并不是由客观对象决定的,至少不是由它完全左右的”,可见,原文强调诗人情感情绪并不是由客观对象决定的,而且原文也没有说影响诗人情感情绪的是“诗人已有的人生经历”。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论述了音乐与诗歌的相互关系”错,文章由音乐中不同的音调引发不同的联想引入,论述的是诗歌的语言节奏中也会有一种形象感,从而引出语象和物象的内涵及其关系。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推理和判断的能力。A.“语象和物象不是统一的关系”错,由原文说“像《蜀道难》这种语象和物象相统一的情况”可知,“连峰去天不盈尺”两句中,语象和物象是统一的关系。C.“客观表明了情与景的主客关系”错,原文是说“像《蜀道难》这种语象和物象相统一的情况,则体现了另一种主客关系,即客体完全吸引了诗人,使诗人暂时忘却了自我的存在,其情绪完全是由现时面对的客观物象所决定的”,可见,原文是说当诗歌中语象与物象的统一时,客观表明的另一种主客关系,是客观物象和主体情绪的关系,并不只是“情与景”的主客关系。D.“因而浪漫主义诗歌与普通人生活更远,文学价值也更高”错,原文是说“浪漫主义诗人重视的更是稀有的、特殊的精神体验,而现实主义诗人重视的更是日常的、一般的、细微的生活体验,因而前者的情感性更强于社会性,而后者反映社会生活的意义更强于一般的情感性”,可见,原文是把和重视的内容作比较,得出浪漫主义诗歌的情感性更强,现实主义诗歌的社会性更强的结论;选项说法强加因果,且于文无据。故选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夏天,在树林里或草丛中,萤火虫以它美丽的闪光和星星相映,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生物发光现象,然而,植物也会发光,你见过吗?若干年前,在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有很多人看见几株会发光的柳树。白天,这些在田边的腐朽树桩丝毫不引人注目,可是到了夜间,它却闪烁着神秘的、浅蓝色的荧光,即使在风狂雨猛、酷暑严寒中也经久不息。这稀奇的事,使得传说纷纭。这些普通的柳树怎么会发光呢?经过研究,疑团终于被解开。原来,会发光的不是柳树本身,而是一种生在它身上的真菌界——假蜜环菌的菌丝体发出来的。由于这种菌会发光,因此给它取名叫“亮菌”。这种真菌在苏、浙、皖一带分布很普遍,它们专找一些树桩安身。平时,长得像棉絮一样的白色菌丝体吮吸着植物的养料,吃饱了就得意地闪着光。那么,假蜜环菌为什么能发光?生物学家们研究发现,假蜜环菌的菌丝侵染了木材纤维以后,能分泌一些可以分解木材的酶,这些酶能将纤维素、木质素转化为真菌能够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酚类等各种营养物。假蜜环菌的菌丝细胞得到这些食物后就开始不停地繁衍、长大,同时积累大量能够用来产生荧光的物质。这些带荧光的物质在荧光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生物氧化,并把化学能转化为光能,也就有了我们看到的生物光。其实,朽木发光的现象在一千多年前的古书中已有记载,不必大惊小怪。今天,你在药房里看到的“亮菌片”“亮菌合剂”就是这种发光菌制成的药,该类药对胆囊炎、肝炎有相当的疗效。如果你是一位海员,在漆黑的夜晚,有时你会看到海面上有一片乳白色或蓝绿色的令人目眩的闪光,一般被称作海火。深海潜水员也会在海底遇见像天上繁星般的迷人闪光。原来,这是海洋中某些藻类植物、细菌及小动物成群结队发出的生物光。据说1900年巴黎国际博览会上,光学馆有一间别开生面的展览室,那儿没有一盏灯,却明亮悦目,原来是一个个玻璃瓶中培养的细菌发出的光亮,令人惊叹不已。有趣的是,不但野生植物会自然发光,一些温室植物也加入了发光植物的行列。在南京中山植物园一万平方米的大型展览温室里,就有两种会发光的芦荟——“不夜城”和“唐力士”,它们都来自南非。晚间,“唐力士”身上那些半透明状的白刺会发出密密麻麻的小白光。原来,这两种喜磷肥的植物由于吸收了大量的磷和钙,植株叶面上那些角质层上的白刺就会在黑暗中透出光来。生物光是一种“冷光”,它的发光效率很高,有95%的能转变成光,不像白炽灯泡有95%的能变成热消耗掉,只有极少量的能变成光。而且生物光的光色柔和、舒适,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受天然发光植物的启示,科学家早就开始尝试制造人工发光植物。早在1983年,生物学家就成功地将萤火虫的发光基因植入烟草槿株体内,使烟草发出荧光。这项颇有创意的研究不但营造了奇异夜景,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可以借助安装在植物细胞内部的“荧光灯”直接观察植物的生长发育。美国加州发光植物研究团队正加紧将这项技术应用于较大的植物。尽管将人造发光植物真正应用于生活之中仍面临很多难题,但前景可谓一片光明。(摘编自周新华《生命科学的奥秘》)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只能在夜间看见闪烁着神秘的、浅蓝色荧光的柳树,是因为这些在田边的腐朽树桩在白天不能发光,丝毫不引人注目。B.假蜜环菌能发光,是因为它分泌的荧光酶能够在进行生物氧化的同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从而发出人眼睛能看到的生物光。C.朽木发光现象在古书中早有记载,且这种发光菌可制成对胆囊炎等有疗效的药物,可见古人很早就知晓此菌类的药用价值。D.作为一种“冷光”的生物光由于发光效率明显比白炽灯泡高,且光色柔和、舒适,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前景可谓一片光明。5.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我国研究团队只是关注到一些温室发光植物有趣一面,与美国加州发光植物研究团队的研究层级和水准还有一定差距。B.“井冈山地区有一种常绿阔叶树,其叶片含有的磷和氧气结合,释放出有光亮的冷光。”这一发现可作为证明第二段中心观点的材料。C.第二段中的“亮菌”及第四段中的“不夜城”,这两处引号有表示特定称谓的作用,这与第五段中的“荧光灯”引号的作用明显不同。D.作者在介绍假蜜环菌和海面上的海火时,都使用了打比方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这使本文的内容更准确、更科学,也更具有说服力。6.受生物发光启示,制造人工发光植物有哪些积极意义?请根据文本概括说明。【答案】4.D5.C6.①研究发光原理,提高光能转化效率。②利用生物发光基因,营造奇异夜景。③借助细胞内部光源,利于植物研究。④拓宽生活应用领域,带来光明前景。【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是因为这些在田边的腐朽树桩在白天不能发光,丝毫不引人注目”曲解文意,原文“白天,这些在田边的腐朽树桩丝毫不引人注目”,“不引人注目”是指柳树的外形很普通,并不是“腐朽树桩在白天不能发光”。B.“是因为它分泌的荧光酶能够在进行生物氧化的同时”张冠李戴,原文“假蜜环菌的菌丝侵染了木材纤维以后,能分泌一些可以分解木材的酶……同时积累大量能够用来产生荧光的物质。这些带荧光的物质在荧光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生物氧化,并把化学能转化为光能,也就有了我们看到的生物光”,是分泌的带荧光的物质在荧光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生物氧化的,并不是分泌的荧光酶。C.“可见古人很早就知晓此菌类的药用价值”于文无据,原文“其实,朽木发光的现象在一千多年前的古书中已有记载,不必大惊小怪。今天,你在药房里看到的‘亮菌片’‘亮菌合剂’就是这种发光菌制成的药,该类药对胆囊炎、肝炎有相当的疗效”,从中看不出古人很早就知晓此菌类的药用价值。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我国研究团队只是关注到一些温室发光植物有趣的一面”“与美国加州发光植物研究团队的研究层级和水准还有一定差距”于文无据,原文“在南京中山植物园一万平方米的大型展览温室里,就有两种会发光的芦荟——‘不夜城’和‘唐力士’,它们都来自南非”,看不出选项所说内容,只是如实介绍对发光植物的研究情况,并没有将我国的研究与美国的研究进行比较的意思,更谈不到“差距”。B.第二段中心观点是植物发光的原因——带荧光的物质在荧光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生物氧化,并把化学能转化为光能,也就有了我们看到的生物光。选项内容不属于第二段中植物发光的原理,不能证明论点。D.“都使用了打比方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理解错误,介绍假蜜环菌时有打比方“长得像棉絮一样的白色菌丝体”和举例子“如葡萄糖、酚类等各种营养物”;但介绍海火时“深海潜水员也会在海底遇见像天上繁星般的迷人闪光”只有打比方,没有举例子。并且“这使本文的内容更准确、更科学,也更具有说服力”也不属于打比方的效果。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由“生物光是一种‘冷光’,它的发光效率很高,有95%的能转变成光,不像白炽灯泡有95%的能变成热消耗掉,只有极少量的能变成光”可知,制造人工发光植物能更好地研究发光原理,提高光能转化效率;由“早在1983年,生物学家就成功地将萤火虫的发光基因植入烟草槿株体内,使烟草发出荧光。这项颇有创意的研究不但营造了奇异夜景……”可知,植入萤火虫的发光基因的烟草槿株是人工制造的发光植物,是利用生物发光基因,营造奇异夜景的科学研究;由“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可以借助安装在植物细胞内部的‘荧光灯’直接观察植物的生长发育”可知,制造人工发光植物能借助细胞内部光源,可直接观察植物的生长发育,利于植物研究;由“美国加州发光植物研究团队正加紧将这项技术应用于较大的植物。尽管将人造发光植物真正应用于生活之中仍面临很多难题,但前景可谓一片光明”可知,通过美国加紧将这项技术应用于较大的植物,可知这项研究拓宽生活应用领域,能带来光明前景。(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爱书家的乐趣上大学时,一位爱书的同学有一天突然对我说:“谁知道呢,也许我们一辈子别无成就,到头来只是染上了戒不掉的书癖。”我从这自嘲中听出一种凄凉,不禁心中黯然。任何癖由旁人观来,都不免有几分可笑,几分可悲,书癖也不例外。有一幅题为《书痴》的版画,画面是一间藏书室,四壁书架直达天花板。一位白发老人站在高高梯凳顶上,肋下、两腿间都夹着书,左手持一本书在读,右手从架上又抽出一本。天花板有天窗,一缕阳光斜射在他的身上和书上。如果我看见这幅画,就会把它揣摩成一幅善意的讽刺画。偌大世界,终老书斋的生活毕竟狭窄得可怜。然而,这只是局外人的眼光,身在其中者会有全然不同的感想。叶灵风先生年轻时见到这幅画,立刻“深刻地迷恋着这张画面上所表现的一切”,毫不踌躇地花费重金托人从辽远的纽约买来了一张原版。读了叶先生的三集《读书随笔》,我能理解他何以如此喜欢这幅画。叶先生自己就是一个“书痴”,或用他的话说,是一位“爱书家”,购书、藏书、品书几乎成了他毕生的主要事业。他完完全全是此道中人,从不像我似的有时用局外人的眼光看待书痴。他津津乐道和书有关的一切,举凡版本印次,书中隽语,作家轶事,文坛掌故,他都用简洁的笔触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借他的书话,我仿佛不仅参观了他的藏书室,而且游览了他的既单纯又丰富的精神世界,领略了一位爱书家的生活乐趣。叶先生自称“爱书家”,这可不是谦辞。在他眼里,世上合格的爱书家并不多。学问家务求“开卷有益”,版本家挑剔版本格式,所爱的不是书,而是收益或古董。他们都不是爱书家。爱书家的读书,是一种超越了利害和技术的境界,就像和朋友促膝谈心,获得的是精神上的安慰。叶先生喜欢把书比作“友人”或“伴侣”。他说常置案头的“座右书”是些最知己的朋友,又说翻开新书的心情就像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上为自己搜寻新的伴侣,而随手打开一本熟悉的书则像是不期而遇的一位老友。他还借吉辛之口叹息那些无缘再读一遍的好书如同从前偶然邂逅的友人,倘若临终时记起它们,“这最后的诀别之中将含着怎样的惋惜”!可见爱书家是那种把书和人生亲密无间地结合起来的人,书在他那里有了生命,像活生生的人一样牵扯着他的情怀,陪伴着他的人生旅程。凡是真正爱书的人,想必都领略过那种澄明的心境。夜深人静,独坐灯下,摊开一册喜欢的书,渐觉尘嚣远遁,杂念皆消,忘却了自己也获得了自己。这是因为以读书为精神的安慰和享受,是需要一种寂寞的境遇的。由于寂寞,现实中缺少或远离友人,所以把书当友人从书中找安慰。也由于寂寞,没有纷繁人事的搅扰,所以能沉醉在书中,获得澄明的享受。但寂寞本身就不易得,这不仅是因为社会的责任往往难于坚辞,而且是因为人性中固有不甘寂寞的一面。大凡人只要有法子靠实际的交往和行动来排遣寂寞,他就不肯求诸书本。只有到了人生的逆境,被剥夺了靠交往和行动排遣寂寞的机会,或者到了人生的困境,怀着一种靠交往和行动排遣不了的寂寞,他才会用书来排遣这无可排遣的寂寞。如此看来,逆境和困境倒是有利于读书的。叶先生说:“真正的爱书家和藏书家,他必定是一个在广阔的人生道路上尝遍了哀乐,而后才走入这种狭隘的嗜好以求慰藉的人。”我相信这是叶先生的既沉痛又欣慰的自白。爱书家不但嗜爱读书,而且必有购书和藏书的癖好。那种只借书不买书的人是称不上爱书家的。事实上,在书的乐趣中,购和藏占了相当一部分。爱书的朋友聚到一起,说起自己购得一本好书时的那份得意,听到别人藏有一本好书时的那股羡慕,就是明证。由于在购书过程中倾注了心血,交织着情感,因此,爱书的人即使在别的方面慷慨大度,对于书却总不免有几分吝啬。自己喜欢的书,一旦借出,就朝夕盼归,万一有去无回,就像死了一位亲人一样,在心中为它筑了一座缅怀的墓。爱书家的藏书,确是把书当作了他的生命的一部分。叶先生强调“书斋是一个有机体”,因为它是伴随主人的精神历程而新陈代谢,不断生长的。在书斋与主人之间,有一个共生并存的关系。正如叶先生所说:“架上的书籍不特一本一本的跟收藏人息息相关,而且收藏人的生命流贯其中,连成一体。”这与某些“以藏书的丰富和古版的珍贵自满”的庸俗藏书家是大异其趣的。正因为此,一旦与主人断绝了关系,书斋便解体,对于别人它至多是一笔财产,而不再是一个有机体。那位训示子孙“借书不孝”的藏书家昧于这层道理,所以一心要保全他的藏书,想借此来延续他死后的生命。事实上,无论古今,私人书斋是难于传之子孙的。爱书家的爱书纯属个人爱好,不像评论家的评书是一种社会责任,因而和评论家相比,爱书家对书的选择更不易受权势或时尚左右。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情形:一本好书在评论界遭冷落或贬斥,却被许多无名读者热爱和珍藏。这种无声的评论在悠长的岁月中发挥着作用,归根结底决定了书籍的生命。也许,这正是爱书家们在默默无闻中对于文化史的一种参与。(取材于周国平的同名散文,有删改)7.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书痴》版画是对书痴们不问世事、终老书斋进行的无情讽刺,所以只有真正的爱书家才会喜欢这幅画。B.叶灵风先生所说的“这最后的诀别之中将含着怎样的惋惜”,表达了叶先生把书作为了他的朋友和知己。C.真正的爱书家和藏书家都是经历了人生的逆境,被剥夺了靠交往和行动排遣寂寞的机会,才有了爱书嗜好。D.评论家们评书时更容易受权势或时尚左右,但是爱书家的热爱和珍藏才是对书的最真实的评价和肯定。8.联系全文分析,“爱书家的乐趣”体现在哪些方面?9.周国平的散文擅长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问题。结合文本,请你谈谈周国平散文语言风格的特点。【答案】7.D8.①他们享受在书的海洋中徜徉,探索各种知识领域,发现新的思想和观点。②爱书家也享受与书为伴的感觉。他们喜欢将书作为朋友,与之交流和分享。③爱书家还享受购书和藏书的乐趣,从中获得自豪感和成就感。9.①简练质朴:如“书在他那里有了生命,像活生生的人一样牵扯着他的情怀,陪伴着他的人生旅程”以平实、自然的语言表达思想,让人易于理解。②深刻独到:周国平的思想深刻,对人生、社会、哲学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如“无论古今,私人书斋是难于传之子孙的”,让人深受启发。③理性思考:周国平善于运用逻辑和理性思考来分析问题,提出独特的见解。他分析“爱书家的爱书纯属个人爱好,不像评论家的评书是一种社会责任”,突出了爱书家对文化史参与的重要性。④深情厚意:周国平的文字充满深情厚意,对爱书家的真挚描写,让人感受到他对生活和人生的热爱。【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A.“《书痴》版画是对书痴们不问世事、终老书斋进行的无情讽刺”错,根据“如果我看见这幅画,就会把它揣摩成一幅善意的讽刺画”可知,《书痴》这幅画本身并没有讽刺意味,而是作者从中揣摩出讽刺意味。B.“叶灵风先生所说”错误,根据原文“借吉辛之口叹息那些无缘再读一遍的好书如同从前偶然邂逅的友人”可见,这句话是吉辛所说。C.“真正的爱书家和藏书家都是经历了人生的逆境”错误,根据原文“只有到了人生的逆境,被剥夺了靠交往和行动排遣寂寞的机会,或者到了人生的困境,怀着一种靠交往和行动排遣不了的寂寞,他才会用书来排遣这无可排遣的寂寞”,可见,不只有经历人生逆境,还有困境这一情况。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根据“爱书家的读书,是一种超越了利害和技术的境界,就像和朋友促膝谈心,获得的是精神上的安慰”“又说翻开新书的心情就像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上为自己搜寻新的伴侣”“可见爱书家是那种把书和人生亲密无间地结合起来的人,书在他那里有了生命,像活生生的人一样牵扯着他的情怀,陪伴着他的人生旅程”可知,爱书家将读书比作与朋友促膝谈心认为是一种享受,将看新书探索知识获得新观点、思想比作搜寻新的伴侣并让之陪伴自己一生,可以概括为“他们享受在书的海洋中徜徉,探索各种知识领域,发现新的思想和观点”。②根据“现实中缺少或远离友人,所以把书当友人从书中找安慰”“没有纷繁人事的搅扰,所以能沉醉在书中,获得澄明的享受”“大凡人只要有法子靠实际的交往和行动来排遣寂寞,他就不肯求诸书本”可知,爱书家喜欢把书当作友人并沉醉其中获得享受,与“凡人”不一样,他们的是与书交往的,而不是以实际的交往和行动来进行交流,可以概括为“爱书家也享受与书为伴的感觉。他们喜欢将书作为朋友,与之交流和分享”。③根据“爱书家不但嗜爱读书,而且必有购书和藏书的癖好”“爱书的朋友聚到一起,说起自己购得一本好书时的那份得意,听到别人藏有一本好书时的那股羡慕”可知,爱书家喜欢购书和藏书并以之为乐成为癖好,并从中获得得意的心境和被人羡慕的感觉,可以概括为“爱书家还享受购书和藏书的乐趣,从中获得自豪感和成就感”。【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章语言风格的能力。①简练质朴:“书在他那里有了生命,像活生生的人一样牵扯着他的情怀,陪伴着他的人生旅程”,类似的语句充分展现了周国平的作品简练质朴的语言风格,他无需华丽的辞藻,仅凭平实自然的语言便能将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领悟深刻的人生哲理。②深刻独到:周国平的思想深刻,他对人生、社会、哲学等方面的独到见解,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人们探索真理的道路。他的作品中,一句“无论古今,私人书斋是难于传之子孙的”便足以让人深受启发陷入沉思,感叹人生无常,传承之难。③理性思考:在理性思考方面,周国平善于运用逻辑和理性思维剖析问题,从而提出独特而深刻的见解。“爱书家的爱书纯属个人爱好,不像评论家的评书是一种社会责任”,他对比爱书家与评论家的不同,指出爱书家的爱书纯粹出于个人兴趣,而评论家的评书则承载着社会责任。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爱书家对文化史参与的重要性,也彰显了周国平对事物的深刻洞察和独到分析。④深情厚意:周国平的文字更是充满了深情厚意,他对爱书家的真挚描写,让人感受到他对生活和人生的热爱。在他的笔下“一本好书在评论界遭冷落或贬斥,却被许多无名读者热爱和珍藏。这种无声的评论在悠长的岁月中发挥着作用,归根结底决定了书籍的生命。也许,这正是爱书家们在默默无闻中对于文化史的一种参与”,鲜明地描摹出爱书家不仅是文化的传承者、更是生活的热爱者的形象,展现出爱书家的存在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赞赏之情。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更始元年三月,王凤与太常偏将军刘秀等徇昆阳、定陵、郾,皆下之。王莽遣司空王邑驰传,与司徒王寻发兵平定山东;征诸明兵法六十三家以备军吏,又驱诸猛兽虎、豹、犀、象之属以助威武。诸将见寻、邑兵盛,皆反走,入昆阳,惶怖,忧念妻孥,欲散归诸城。刘秀曰:“今兵谷既少而外寇强大,并力御之,功庶可立;如欲分散,势无俱全,昆阳即拔,一日之间,诸部亦灭矣。今不同心胆,共举功名,反欲守妻子财物邪!”诸将怒曰:“刘将军何敢如是!”秀笑而起。会候骑还,言:“大兵且至城北,军陈数百里,不见其后。”诸将素轻秀,及迫急,乃相谓曰:“更请刘将军计之。”秀复为图画成败,诸将皆曰:“诺。”时城中唯有八九千人,秀使王凤与廷尉大将军王常守昆阳,夜与五威将军李铁等十三骑出城南门,于外收兵。时莽兵到城下者且十万,秀等几不得出。寻、邑纵兵围昆阳,鼓之声闻数十里。或为地道、冲棚撞城;积弩乱发,矢下如雨,城中负户而汲。寻、邑自以为功在漏刻,不以军事为忧。刘秀至郾、定陵,悉发诸营兵。诸将贪惜财物,欲分兵守之。秀曰:“今若破敌,珍宝万倍,大功可成;如为所败,首领无余,何财物之有?”乃悉发之。六月,己卯朔,秀与诸营俱进,自将步骑千余为前锋,去大军四五里而陈;寻、邑亦遣兵数千合战,秀奔之,斩首数十级。诸将喜曰:“且复居前,请助将军!”秀复进,寻、邑兵却,诸部共乘之,斩首千级。连胜,遂前,诸将胆气益壮,无不一当百。寻、邑陈乱,汉兵乘锐崩之,杀王寻。城中亦鼓噪而出,中外合势,震呼动天地;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伏尸百余里。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川盛溢虎豹皆股战士卒赴水溺死者以万数。王邑、严尤、陈茂轻骑渡水逃去。(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一》)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填写相应位置的标号。雨A下B如注C川D盛E溢F虎豹G皆股H战I士J卒K赴水L溺死者M以万数。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东,通常指崤山以东地区。“沛公居山东时”(《鸿门宴》)中的“山东”即此意。B.候骑,担任侦察巡逻任务的骑兵。“萧关逢候骑”(《使至塞上》)中的“候骑”是军官名。C.己卯朔,其中“己卯”可以用来纪年,也可以用来纪月、日,“朔”是农历每月的初一。D.陈,同“阵”,军阵。“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中的“陈”是“拿”之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更始元年三月,汉军将领率兵攻克多地,王莽发兵应对,还以虎、豹、犀、象等猛兽来助军威。B.汉军诸将见敌军人多势众,都往回跑,进入昆阳城,惊慌不安,担忧妻子儿女,并想从这里分散到其他城邑去。C.刘秀率军冲向敌军斩杀几十人,将领们受到鼓舞都以一当百冲向敌人;王寻因轻敌而被杀,城里的军队也冲杀出来,敌军最终溃败。D.汉军里应外合,势不可当,王莽军队溃不成军;逃跑的士兵互相踩踏,倒在地上的尸体遍布一百多里。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诸将素轻秀,及迫急,乃相谓曰:“更请刘将军计之。”(2)积弩乱发,矢下如雨,城中负户而汲。【答案】10.CFI11.B12.C13.(1)将领们向来轻视刘秀,到这样紧急的时候,才相互说:“再去请刘将军谋划这件事。”(2)积聚许多弓弩同时向城内乱射,箭下如雨,城内的人背着门板出外打水。【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句意:大雨好似从天上倒灌下来,水暴涨,虎豹都吓得腿发抖,掉入水中溺死的士兵上万。“雨”是主语,“如注”是对雨下的状态的补充,所以在“如注”后C处断;“川”是河流名,“溢”意为“水漫出来、暴涨”,作谓语,所以在“溢”后F处断;“股战”意为腿发抖,是对主语“虎豹”在水大涨时被惊吓的状态的补充,所以在“股战”后I处断;“赴水”“溺死者”都是“士卒”的定语,是定语后置,应该和“士卒”放在一起,“以万数”是“士卒”的谓语,也应和前面放在一起。故选CFI。【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和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A.正确。句意:和司徒王寻一起发兵去平定崤山以东地区。/沛公居住在崤山以东地区时。B.“‘候骑’是军官名”说法错误。候骑,都是指担任侦察巡逻任务的骑兵。句意:正在此时,侦察的骑兵回来。/到萧关遇到侦查骑兵。C.正确。D.正确。句意:王寻、王邑所部阵乱。/可靠的官员和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刘秀率军冲向敌军斩杀几十人,将领们受到鼓舞都以一当百冲向敌人”错误。根据原文,斩首几十人后,将领们只是请求协助,在刘秀再次进军而王寻王邑撤退,斩首百千接连胜利后,诸将方才“以一当百”。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素”,一向;“乃”,才;“更”,再;“计”,谋划。(2)“积”,积聚;“矢”,箭;“负户”,背着门板;“汲”,取水,打水。参考译文:汉淮阳王更始元年三月,王凤和太常偏将军刘秀等率领汉军攻掠昆阳、定陵、郾等城,都很快攻下。王莽派遣司空王邑乘坐驿传车急速出发,和司徒王寻一起发兵去平定崤山以东地区。王莽征调当时所谓精通六十三家兵法的人,充当军中的类似参谋的官吏,并任用长人巨毋霸为垒尉,专门负责构筑营垒,将虎、豹、犀牛、象等凶猛野兽圈至军内饲养,以便在作战时放出来,震撼敌人。起义军的将领们看到王寻、王邑兵多势众,都往回跑,进入昆阳城,惊慌不安,担忧妻子儿女,想从这里分散而到其他城邑去。刘秀对他们说:“现在城内兵、粮既少,而城外敌军又强大,合力抵抗敌军,也许可以立功;如果力量分散,势必不能一一保全。假如昆阳被敌军占领,只要一天的工夫,我军各部也就都完了。现在怎么能不同结一心,共举大业,反而想要守着妻子财物呢?”将领们发怒说:“刘将军怎么敢这样说!”刘秀笑而起身。正在此时,侦察的骑兵回来,报告说:“敌人大军即将来到城的北面,军阵达几百里,看不到它的尾巴。”将领们一向轻视刘秀,到了这样紧急的时候,才互相议论道:“再去请刘将军谋划这件事。”刘秀又给将领们分析了一番成败因素,将领们都说:“遵命”。这时城中只有八九千人,刘秀让王凤和廷尉大将军王常守卫昆阳,自己夜里同五威将军李轶等十三人骑马从昆阳城南门出城,到外面去征集士兵。当时到昆阳城下的王莽军将近十万,刘秀等人几乎不能出战。王寻、王邑纵兵包围昆阳,于是把昆阳城牢牢地包围,擂击战鼓的声音响彻几十里。有的还挖掘地道,战车撞城;积聚许多弓弩同时向城内乱射,箭下如雨,城内的人为了躲避飞矢,背着门板出外打水。王寻王邑自以为成功在顷刻之间,并不忧虑军事。刘秀到了郾、定陵等地,调发各营的全部军队。将领们贪惜财物,想要分出一部分兵士留守。刘秀说:“现在如果打垮敌人,有万倍的珍宝,大功可成;如果被敌人打败,头都被杀掉了,还有什么财物?”于是将士全部出兵了。六月己卯初一,刘秀和各营部队一同出发,亲自带领步兵和骑兵一千多人为先头部队,在距离王莽大军四五里远的地方摆开阵势。王寻、王邑也派几千人前来交战,刘秀带兵冲了过去,亲自斩杀了几十人。将领们兴奋地说:“还是我们在前面吧,请让我们协助将军!”刘秀又向前进兵,王寻、王邑的部队退却;汉军各部一同冲杀过去,斩了上千个首级。汉军接连获胜,继续进兵,将领们胆气更壮,没有一个不是以一当百。王寻、王邑所部阵乱,汉军乘机击溃敌军,于是杀了王寻。昆阳城中的汉军此时也击鼓大喊而冲杀出来,里应外合,呼声震天动地;王莽军大溃,逃跑者互相践踏,倒在地上的尸体遍布一百多里。适值迅雷、大风,屋瓦全都被风刮得乱飞,大雨好似从天上倒灌下来,水暴涨,虎豹都吓得腿发抖,掉入水中溺死的士兵上万。王邑、严尤、陈茂乘马渡水逃跑。(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福州张养浩闻说东南秀所钟,此行处处觉诗工。飞来天上三山岛①,惊倒人间百岁翁。荔子种成唐室祸,芦花飘满越王宫②。斜阳无限兴亡恨,何事烟波尚尔东。【注】①三山岛,指福州城中的三座小山。②《史记·东越传》:“越王宫,在福建闽侯县北。”1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化用了杜甫《望岳》中的诗句,以议论入题,开篇总写福州景色神奇秀美,名不虚传。B.“百岁翁”实指年纪老大、见多识广之人。他们都被“惊倒”,足见福州自然景色的瑰丽。C.“荔子”句既点福州方物,又用《过华清宫》中典故,谴责杨贵妃喜食荔枝酿成唐朝祸患。D.往日繁华的越王宫殿,如今芦花遍地,满目疮痍,平实的描写蕴含着昔盛今衰的感慨。15.诗歌最后两句是如何将写景和抒情融为一体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4.C15.①傍晚,太阳西斜,浩渺的烟波依旧东流,营造了苍茫沉郁的氛围。联想唐、越衰败,诗人触景生情,生发无限兴亡感慨。②江水依旧东流,自古以来从不改向,诗人以此景比喻旧的历史教训仍在重复,表达对当下朝政的关切、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C.“谴责杨贵妃喜食荔枝酿成唐朝祸患”理解有误。该句是写进贡荔枝给唐王朝造成巨大灾难,谴责唐朝统治者的生活奢侈和政治腐败。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表达技巧及情感的能力。本题考查诗歌抒情手法的能力。作答时,要从“触景生情”和“比喻”两方面分析。最后两句中,“斜阳无限”和“烟波东”是景,历史变迁的“兴亡恨”是情,是由眼前所见的“斜阳无限”之景引发的,可谓是触景生情。傍晚,太阳西斜,苍凉悲壮;浩渺的烟波依旧东流,没有尽头,诗句营造了苍茫沉郁的氛围。由此诗人联想到唐、越衰败,诗人触景生情,生发无限兴亡感慨。这种“兴亡恨”之感的出现与颈联的唐朝和越国的衰亡也不无关系,诗人看到“烟波”(江水)东流之景而提出“何事烟波尚尔东”的疑问,这种疑问看似不合常理,联系前文语境,“烟波”(江水)在诗人心中就是“历史兴亡”的形象化比喻,诗人以此景比喻旧的历史教训仍在重复。可知诗人表达对当下朝政的关切,是对“为何历史兴亡一再上演”的社会现实的思考。(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把自己和周瑜相比,《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相比,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2)古代圣贤寻访各类大师,博览群书,终成一代贤人,《师说》中表达圣贤人没有固定的老师的是“____________”,韩愈通过“____________”的事例进行佐证。(3)丝竹之声令人心旷神怡,令人黯然神伤,中国古代有诸多文人描述丝竹之声,试从所学诗文当中选取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廉颇老矣②.尚能饭否③.圣人无常师④.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⑤.大弦嘈嘈如急雨⑥.小弦切切如私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有:“廉”“郯”“苌”“襄”“聃”。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乔大妈一头银灰色的卷发,天生的卷。气色很好。穿着干净利索,她活得兴致勃勃。她起得很早,每天到天坛公园“晨练”,打一趟太极拳,练一遍鹤翔功,遛一个大弯。然后顺便到法华寺菜市场买一提兜菜回来。她爱做饭,做北京“吃儿”。蒸是蒸的,炒是炒的。蒸素馅包子,炒疙瘩,摇棒子面嘎嘎……她对自己做的饭非常得意。“我蒸的包子,好吃极了!”“我炒的疙瘩,好吃极了!”“我摇的嘎嘎,好吃极了!”她间长不短去给她的孙子做一顿中午饭。他儿子儿媳妇不跟她一起住,单过。儿子儿媳是“双职工”,中午顾不上给孩子做饭。“老让孩子吃方便面,那哪成!”她爱养花,阳台上都是花。她从天坛东门买回来一大把芍药骨朵,深紫色的。“能开一个月!”17.下列句子中的“爱”与文中加点的“爱”,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铁锅通常比较爱生锈,有的人家里铁锅生锈之后就扔了,真的非常可惜。B.当被问到为什么一年来中国三次,库克回答说:“我爱中国,这里是如此充满朝气和活力。”C.一些人缺乏节约意识,爱面子、讲排场,不同程度地过度消费,攀比铺张,造成了粮食的巨大浪费。D.父亲在闲暇时间爱看书,如《红楼梦》《三国演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等等,有时候,我也会偷偷地翻上几页。18.下列句子中画横线部分与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句,用法和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山是山,水是水,静心观察,自然明了。B.我们做的事情,钉是钉,铆是铆,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C.妈妈在外面给人的印象确实不错,晚年和爸爸一起到外地时,也还是头是头,脸是脸的,很有风度。D.遂把杨腾蛟怎样写亲供,刘二怎样故意刁难,小人不依,又恐被他连累,一是一、二是二的都说了。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我蒸的包子,炒的疙瘩,摇的嘎嘎,好吃极了!”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答案】17.D18.A19.①原句使用反复的修辞手法,三句结构相似,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并且“好吃极了”出现了三次,更能突显乔大妈做饭好吃、热爱生活的形象特点;改句没有反复的修辞,不能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自然也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②原句是短句,是乔大妈的语言,简短、有力,符合乔大妈人物形象干脆、利索这一特点;同时也符合整个文段口语化的特点。③原句中三个短句的主语都是“我”,语气上强调了乔大妈对自己做饭厨艺的肯定,凸显了她的得意之色,改句语气上削弱了这样的表达效果。【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原句表示喜欢某种活动或某种状态。A.表示容易发生某种变化。B.表示对人或事物有深厚的感情。C.表示“爱惜,爱护”。D.喜欢某种活动或某种状态。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的用法和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