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学情分析七年级语文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1.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光未然站在高山之(diān),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陆定一跟随红军战士的脚步,翻越了老山界的悬崖峭(bì);魏巍用“最可爱的人”称呼淳朴和谦逊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志愿军战士;端木蕻良怀着挚痛的热爱,表达了对土地的深深眷恋;木兰从军的故事广为传颂,展现了木兰的英雄气概。(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对应的汉字。高山之(diān)_________悬崖峭(bì)________(2)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淳朴()挚痛()【答案】(1)①.巅②.壁(2)①.chún②.zhì【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字形。高山之diān(巅):本意是山的最高峰的最高处,也可意为某一领域的最高成就。悬崖峭bì(壁):形容山势非常险峻。【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字音。淳朴(chún):诚实朴素。挚痛(zhì):诚恳而深切2.在下面文字画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相信我们一定能不负先辈重托,不辱历史使命,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①我们要树立远大目标,刻苦学习,为报效祖国打好扎实的基础。②想今朝,我们应如何珍惜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英雄们的奋斗精神?③然后在实践中历练,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挺身而出,攻坚克难。④忆往昔,先辈们披荆斩棘,浴血奋斗,换来今天的和平岁月。A①④③② B.④③①② C.④②①③ D.①②④③【答案】C【解析】【详解】本语段主要围绕“我们这一代人如何走好长征路”展开叙述。④句“忆往昔”先叙述先辈们的精神,确定④句为首句;②句“想今朝”,提出“我们这一代人如何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精神”的问题,因此②句承接④句;①③句说明了我们这一代人应怎样做,回答②句的问题;根据“先打好基础”“然后在实践中历练”的顺序,可知③句排在最后,故排序为:④②①③;故选C。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邓稼先》的作者杨振宁是美籍华裔理论物理学家,与李政道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B.《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作者是臧克家,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烙印》运河》等。C.《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的作者是萧红,她的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等。D.《孙权劝学》节选自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编的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D.有误。《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选项中“纪传体”有误。故选D。4.根据语境,填写合适的古诗文名句。家是一首多味的诗,身在远方的人,乡情常常会在某一瞬间漫上心头。李白在深夜听着远处飘来的别离之曲,不禁吟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远赴边塞,途中望乡,一句(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动容;花木兰代父从军奔赴沙场,(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河奔腾的水声勾起少女心中对家人的不舍与孤独,战胜归来后,(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是传达了木兰的思家心切。【答案】①.此夜曲中闻折柳②.何人不起故园情③.故园东望路漫漫④.双袖龙钟泪不干⑤.不闻爷娘唤女声⑥.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⑦.愿驰千里足⑧.送儿还故乡【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应注意易错及重难字词,如“柳”“袖”“唤”“溅溅”;要注意“路漫漫”不要写成“路慢慢”,“溅溅”不要写成“贱贱”,“驰”不要写成“弛”。综合性学习。(6分)5.某校开展主题为“心系祖国”的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后面的题目。(1)为使活动丰富多彩,请你依照示例设计两种活动形式。示例:讲一讲爱国故事。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2)课代表准备了一副歌颂祖国的对联,上联已拟好,请你补写出下联。上联:看东方睡狮苏醒下联:_________中华_________________(3)在诗歌朗诵这一环节,吴薇同学朗诵了光未然的《黄河颂》后,王淑涵同学接着朗诵黄霑的《我的中国心》。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串词。【答案】(1)①.唱一唱爱国歌曲②.绘一绘祖国前景(2)①.望②.巨龙腾飞(3)示例:吴薇同学的朗诵,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和中华儿女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下面请王淑涵同学为大家朗诵《我的中国心》,让我们在缠绵婉转中,感受那爱国的依依深情。【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活动的设计。回答此题,要明确该活动的主题、目的。本题的活动主题为“心系祖国”,所以设计时要紧扣主题,尽量做到与示例形式一致,句式整齐。学校开展的主题活动主要有:板报设计、唱歌比赛、话剧表演、辩论赛、诗歌朗诵、征文比赛、知识竞赛、人物评选、手抄报比赛、书法比赛等。答案不唯一,只要活动的条理清晰,围绕着主题展开即可。示例:①诵一诵爱国诗歌②演一演爱国故事【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拟写对联。对联写作上要注意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平仄对应、音律协调;内容相关、意境完美。结合题干可知对联主题是“歌颂祖国”。上联“看东方睡狮苏醒”中是动词+名词+主谓短语,可用动词“望”“盼”“期”等动词与动词“看”相对,主谓短语“巨龙腾飞”“雄鹰翱翔”等与主谓短语“睡狮苏醒”相对。因此,下联可写作“望中华巨龙腾飞”“盼雄中华雄鹰翱翔”。【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节目串词的拟写。拟写串联词时,一定要分析前后两个节目间共通的部分,然后用适当的衔接词进行表述即可。语意清晰明了,语序合理通顺。可根据这两个节目都反映了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来拟写串联词。示例:听了吴薇同学的朗诵,激发出我们作为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着我们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接下来请王淑涵同学为大家朗诵《我的中国心》,让我们在雄浑壮阔的气势中来感受中国人的赤诚爱国心和深厚的思乡情吧!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一)(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挑战爱因斯坦的人王煜①1941年的一天,香港机场安检处,一名年轻人被拦了下来,他穿了一件非常臃肿的大衣,在那个季节显得很不正常。安检人员起了疑心,一摸,大衣各处硬邦邦的,打开一看,大衣里密密麻麻全是插袋,里面是英文的物理研究书籍和资料。②当时中国的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从美国回国的人要么走私黄金,要么携带宝贵的日用品,安检员还从来没见过带这么多书的。年轻人拿出了中山大学的教授聘书,安检员一看,只有27岁的人居然已经是教授,于是对他肃然起敬,就此放行。这个拼死要回国、用教学和科研来抗战的人,就是后来被国际学界公认为“中国核能之父”“第一个揭露原子弹秘密”的卢鹤绂。③1936年9月,卢鹤绂前往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主修物理,辅修数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卢鹤绂和新婚妻子一起回国参与抗战。1941年11月,卢鹤绂抵达广东坪石镇的国立中山大学学校本部,任理学院教授。理学院院长康辛元在塘口村迎接卢鹤绂夫妇俩时,感慨地说:“你们从天堂坠入了地狱。”④随着日军进犯的深入,卢鹤绂向西逃避战乱。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卢鹤绂还一边讲课,一边密切关注国际学界的动向,凡能获得的学术杂志,他全部手写抄录下来,学术札记在炮火中也从未间断。⑤1955年,卢鹤绂进入了抽调全国院校教师办起来的绝密的“546培训班”任教。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培训班:学员中有90名工程师,有数百名自全国高校选拔出来的大学四年级学生,此外,还有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包括之后的核基地司令。在后来的“‘两弹’元勋”中,有7位是卢鹤绂在“546培训班”的学生。当时的北大,教学条件非常落后,有些实验无法进行,教学难度很大。为突破难点,卢鹤绂采用了深入浅出、不看讲稿的讲解,许多本来很难理解的核物理过程,经他讲解,学员们理解得都特别深刻。⑥1980年,卢鹤绂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一直到晚年,卢鹤绂从未停止过在科研创新上的步伐。1995年,81岁的卢鹤绂与他的弟子王世明撰写的《对马赫原理的一个直接验证》一文在美国《伽利略电动力学》上发表,该杂志的主编评价这篇论文:“开辟了挑战爱因斯坦的新方向。”关于这篇论文,他说:“我不过是把天空戳了一个洞罢了!”1997年,卢鹤绂病故,为世人留下八大提纲和正在进行的44项研究。⑦关于这项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质疑,美国国家科学院在2002年投入巨资,用发射卫星的手段,深入进行这方面的实验。(选自《新民周刊》)6.阅读全文,这篇文章记叙了卢鹤绂的哪几件事?7.康辛元为何说卢鹤绂夫妇是“从天堂坠入了地狱”?你从这句话中读到了什么?8.品析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妙处。凡能获得的学术杂志,他全部手写抄录下来,学术札记在炮火中也从未间断。9.文章以“挑战爱因斯坦的人”为标题,有何妙处?10.你觉得卢鹤绂身上有哪些优点值得你学习?【答案】6.①回国只带书;②获博士学位后,与妻子一同回国参与抗战;③到“546培训班”任教;④晚年撰写论文挑战爱因斯坦。7.因为美国的工作、生活环境都要比正值战乱的国内强上许多倍。康辛元对卢鹤绂夫妇俩的爱国行为充满敬意。8.“凡能”说明卢鹤绂不放过每一本能获得的学术杂志,“全部”则写出了他手录时的无比认真;从这两个词语中,不难看出卢鹤绂对科研事业的无比热心和执着。9.能激发读者的兴趣,同时突出了文章最精彩的部分。10.爱国、勇敢、敬业,不怕吃苦,教育有方,敢于挑战权威等。【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根据文章第①段“1941年的一天,香港机场安检处,一名年轻人被拦了下来……打开一看,大衣里密密麻麻全是插袋,里面是英文的物理研究书籍和资料”和第②段“年轻人拿出了中山大学的教授聘书,安检员一看,只有27岁的人居然已经是教授,于是对他肃然起敬,就此放行。这个拼死要回国、用教学和科研来抗战的人,就是后来被国际学界公认为‘中国核能之父’‘第一个揭露原子弹秘密’的卢鹤绂”可概括为:卢鹤绂回国只带书;根据第③段“1936年9月,卢鹤绂前往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主修物理,辅修数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卢鹤绂和新婚妻子一起回国参与抗战”可概括为:获博士学位后,与妻子一同回国参与抗战;结合第⑤段“1955年,卢鹤绂进入了抽调全国院校教师办起来的绝密的‘546培训班’任教”可概括为:卢鹤绂到“546培训班”任教;结合第⑥段“1980年,卢鹤绂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一直到晚年,卢鹤绂从未停止过在科研创新上的步伐。1995年,81岁的卢鹤绂与他的弟子王世明撰写的《对马赫原理的一个直接验证》一文在美国《伽利略电动力学》上发表,该杂志的主编评价这篇论文:‘开辟了挑战爱因斯坦的新方向。’”和“1997年,卢鹤绂病故,为世人留下八大提纲和正在进行的44项研究”可概括为:晚年撰写论文挑战爱因斯坦。【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文章第③段“理学院院长康辛元在塘口村迎接卢鹤绂夫妇俩时,感慨地说:‘你们从天堂坠入了地狱。’”中,康辛元说卢鹤绂夫妇是“从天堂坠入了地狱”,根据第③段“1936年9月,卢鹤绂前往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主修物理,辅修数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卢鹤绂和新婚妻子一起回国参与抗战”可知,卢鹤绂和新婚妻子原本是在美国学习,美国的环境很优越,如同天堂一样,而此时的国内正在打仗,环境恶劣,如同地狱一般,而卢鹤绂夫妇却毅然选择回国,可见他们身上浓浓的爱国之情和高尚的人格力量,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可见康辛元对卢鹤绂夫妇俩的爱国行为充满敬意。据此概括回答即可。8题详解】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赏析。第④段中的句子“凡能获得的学术杂志,他全部手写抄录下来,学术札记在炮火中也从未间断”中的“凡能”一词意思是说卢鹤绂尽他所能去搜寻学术杂志,“全部”则是一本不漏,可见卢鹤绂将学术杂志都手写抄了下来,可见他的认真和专注,这两个词表现了卢鹤绂对于科研事业的热情和用心。据此概括回答即可。【9题详解】本题考查标题的好处。题目“挑战爱因斯坦的人”设置悬念,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结合文章第⑥段“1995年,81岁的卢鹤绂与他的弟子王世明撰写的《对马赫原理的一个直接验证》一文在美国《伽利略电动力学》上发表,该杂志的主编评价这篇论文:‘开辟了挑战爱因斯坦的新方向。’关于这篇论文,他说:‘我不过是把天空戳了一个洞罢了!’”和第⑦段“关于这项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质疑,美国国家科学院在2002年投入巨资,用发射卫星的手段,深入进行这方面的实验”可知,赞美了卢鹤绂敢于挑战权威,是文章的精彩之处。【10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根据文章③段“获得博士学位后,卢鹤绂和新婚妻子一起回国参与抗战”,第④段“随着日军进犯的深入,卢鹤绂向西逃避战乱。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卢鹤绂还一边讲课,一边密切关注国际学界的动向,凡能获得的学术杂志,他全部手写抄录下来,学术札记在炮火中也从未间断”可知,他不怕战争的危险,回国建设祖国,可见他是一个爱国,勇敢,敬业的人;结合第⑤段“1955年,卢鹤绂进入了抽调全国院校教师办起来的绝密的‘546培训班’任教……当时的北大,教学条件非常落后,有些实验无法进行,教学难度很大。为突破难点,卢鹤绂采用了深入浅出、不看讲稿的讲解,许多本来很难理解的核物理过程,经他讲解,学员们理解得都特别深刻”可知,卢鹤绂是一个不怕吃苦,教育有方的人;结合第⑥段“一直到晚年,卢鹤绂从未停止过在科研创新上的步伐”,“1995年,81岁的卢鹤绂与他的弟子王世明撰写的《对马赫原理的一个直接验证》一文在美国《伽利略电动力学》上发表,该杂志的主编评价这篇论文:‘开辟了挑战爱因斯坦的新方向。’关于这篇论文,他说:‘我不过是把天空戳了一个洞罢了!’1997年,卢鹤绂病故,为世人留下八大提纲和正在进行的44项研究”可见,卢鹤绂活到老学到老,敢于挑战权威。(二)(共12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历史的脚印①坐落在北京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的北大红楼,是一座百年建筑。它虽没有故宫的宏伟气魄,却积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精华和共产党先驱者的献身精神。漫步红楼,倾听脚下的声响,犹如踏入百年前的北大校园。眼前仿佛有位身着长袍马褂,戴着圆形眼镜的先生,在对我自信而深沉地微笑……②他就是李大钊。那会儿,他身为北大教授、图书馆主任,月薪为120银圆,后增加到240银圆,却始终过着俭朴甚至寒酸的生活:冬天一身棉袍,夏天一件布衫,一顿饭常常是一张大饼卷一根大葱。③几年前,在李大钊故居陈列柜中,我看到一张发黄的薪酬表,李大钊的薪水加上稿费,每月可达300银圆。即便这般高薪,他夫人赵纫兰却时常为柴米油盐而发愁。李大钊将近三分之二的收入都用作党的活动经费,余下的还要抽一部分来接济贫困的进步学生。这就是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情怀。这种情怀是根植在心田的种子,由心灵的热土培育,从发芽的那天起就以“铁肩担道义”为己任。④北大红楼于1918年落成,适逢北大成立20周年,那年李大钊29岁。那会儿,他在东城的红楼上班,家在西城的石驸马后宅35号,租住一套三合小院平房。每天清晨,从西城到东城,他要步行六七公里,一路脚印也就留在了那里。⑤我怀着崇敬之情走进红楼119室,这是李大钊的办公室。李大钊是为真理而播撒火种的人,他的青春和北大的青春都在这里燃烧过。我似乎看到1919年春天,他在办公桌前奋笔疾书《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率先在中国系统地宣传了马克思主义。我似乎看到1920年秋日,他在这间屋子发起成立北方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让红楼成为北京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活动的重要场所。⑥伫立红楼,我肃然想起在国家博物馆看到的一幕,展览大厅摆放的那件国家一级文物——李大钊慷慨就义时的绞刑架。1927年4月28日,年仅38岁的李大钊和19位共产党人被军阀张作霖秘密杀害。李大钊是第一个登上绞刑台的,他身着棉袍,从容淡定地在刽子手的镜头前留下最后一张照片。看着锈迹斑斑的绞刑架,我不禁想起1918年11月15日,北京大学举行的演讲大会上,李大钊登台作了题为《庶民的胜利》的演说,他信心满满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⑦循着李大钊先生的脚印,我又联想到共产党人于方舟。他虽没有李大钊那么大名气,但也是天津早期党团组织的重要负责人。他和李大钊的渊源在于他是经李大钊介绍入党的。1927年12月30日,李大钊壮烈牺牲8个月后,他也英勇就义,年仅27岁。⑧2013年春日,我在天津宁河七里海寻觅到于方舟留下的脚印。早年周恩来和于方舟曾在七里海和裱口村一带从事革命活动,两人的脚印也遍布了七里海各个角落。裱口村是于方舟老家,离七里海有12公里。为避免暴露行踪,他们在七里海总要划船到芦苇荡深处,在碧水绿苇之间研读马列书籍、谋划革命策略。两人一出去就是一整天,中午都是于方舟夫人和族中一位长者驾船过来送饭。⑨有一次,于方舟陪周恩来到裱口村头的潮白河大堤散步,举目望去,洪水泛滥,淹没田园,一片凄凉,不由黯然伤神。他对周恩来说,等将来全国解放了,建立了新中国,一定得在这里修座扬水站,变水害为水利,造福老百姓。⑩一位史学家颇为感慨地说:“长大后,听了一位当年的地下党员讲于方舟的故事,我眼界一下开阔了。抗战胜利那年,我17岁,也参加了革命,有幸成为后来者。”⑪信仰是一片天边的云朵,停不下脚步,只为追求天边那一缕朝霞,那是生命的颜色,那是人生的火炬,那是明天的畅想。我在想,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产党人一直都在“寻路”。11.本文讲述了李大钊和于方舟两位革命先辈的事迹,请你阅读文章,完成下面表格。主要人物人物事迹人物品质李大钊①②于方舟③④12.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有什么作用?13.阅读文章,思考“我”借李大钊、于方舟两位先烈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1.①任教北大,过着俭朴的生活,传播马克思主义,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②生活俭朴、关心学生、具有坚定的革命信念③研读马列书籍、谋划革命策略、一心为民众谋幸福④追求先进思想,关注人民疾苦,具有革命大无畏精神12.直抒胸臆(或直接抒情)。热情地赞扬了李大钊等共产党人救国救民,为人民谋幸福的远大理想和高远志向;情感真挚朴实,凸显文章的主题思想。13.本文通过回忆先烈李大钊、于方舟为追求信仰和革命事业光荣牺牲的事迹,表达了“我”对革命先烈的盛赞之情,热情歌颂了共产党人的信仰力量与“寻路”精神。【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第①空:结合文章第②段“他就是李大钊。那会儿,他身为北大教授、图书馆主任,月薪为120银圆,后增加到240银圆,却始终过着俭朴甚至寒酸的生活”可概括为:任教北大,过着俭朴的生活;第⑤段“我似乎看到1919年春天,他在办公桌前奋笔疾书《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率先在中国系统地宣传了马克思主义。我似乎看到1920年秋日,他在这间屋子发起成立北方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让红楼成为北京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活动的重要场所”可概括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第⑥段“1927年4月28日,年仅38岁的李大钊和19位共产党人被军阀张作霖秘密杀害。李大钊是第一个登上绞刑台的,他身着棉袍,从容淡定地在刽子手的镜头前留下最后一张照片”可概括为: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第②空:根据第②段“却始终过着俭朴甚至寒酸的生活”和第③段“李大钊将近三分之二的收入都用作党的活动经费,余下的还要抽一部分来接济贫困的进步学生”可知,李大钊是一个生活俭朴、关心学生的人,再根据第⑤段“年仅38岁的李大钊和19位共产党人被军阀张作霖秘密杀害。李大钊是第一个登上绞刑台的,他身着棉袍,从容淡定地在刽子手的镜头前留下最后一张照片。看着锈迹斑斑的绞刑架,我不禁想起1918年11月15日,北京大学举行的演讲大会上,李大钊登台作了题为《庶民的胜利》的演说,他信心满满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可知,李大钊慷慨就义,他心中抱着对革命的坚定信念;第③空:根据第⑧段“早年周恩来和于方舟曾在七里海和裱口村一带从事革命活动,两人的脚印也遍布了七里海各个角落。裱口村是于方舟老家,离七里海有12公里。为避免暴露行踪,他们在七里海总要划船到芦苇荡深处,在碧水绿苇之间研读马列书籍、谋划革命策略”可概括为:研读马列书籍、谋划革命策略;再根据第⑨段“于方舟陪周恩来到裱口村头的潮白河大堤散步,举目望去,洪水泛滥,淹没田园,一片凄凉,不由黯然伤神。他对周恩来说,等将来全国解放了,建立了新中国,一定得在这里修座扬水站,变水害为水利,造福老百姓”可概括为:一心为民众谋幸福;第④空:根据第⑦段“共产党人于方舟。他虽没有李大钊那么大名气,但也是天津早期党团组织的重要负责人。他和李大钊的渊源在于他是经李大钊介绍入党的。1927年12月30日,李大钊壮烈牺牲8个月后,他也英勇就义,年仅27岁”可知,他具有革命大无畏精神;再根据第⑧段“在碧水绿苇之间研读马列书籍、谋划革命策略。两人一出去就是一整天”和第⑨段“他对周恩来说,等将来全国解放了,建立了新中国,一定得在这里修座扬水站,变水害为水利,造福老百姓”可知,他追求进步思想,关注人民疾苦。【12题详解】本题考查抒情方式。抒情方式是指抒发感情的形式,大致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类。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分四种,分别是因事缘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史。第③段划线的句子“这种情怀是根植在心田的种子,由心灵的热土培育,从发芽的那天起就以‘铁肩担道义’为己任”没有借助其他事物来抒发情感,是直接抒情。由第③段前文“他夫人赵纫兰却时常为柴米油盐而发愁。李大钊将近三分之二的收入都用作党的活动经费,余下的还要抽一部分来接济贫困的进步学生”可知,李大钊不计个人得失,不追求个人生活条件,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事业甘愿牺牲与奉献,是一个真正高尚、伟大的人。第③段“这就是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情怀”是对李大钊先生救国救民、为人民谋幸福的奉献精神的忠心的肯定;“这种情怀是根植在心田的种子,由心灵的热土培育,从发芽的那天起就以‘铁扇担道义’为己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情怀比作种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李大钊等共产党人坚定的信仰,赞扬了他们献身革命、不辞劳苦、勇于牺牲的英雄气概;情感真挚朴实,凸显了文章的主题思想。【1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情感主旨。根据文章第①段“它虽没有故宫的宏伟气魄,却积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精华和共产党先驱者的献身精神”,第⑤段“我怀着崇敬之情走进红楼119室,这是李大钊的办公室”,第⑥段“伫立红楼,我肃然想起在国家博物馆看到的一幕,展览大厅摆放的那件国家一级文物——李大钊慷慨就义时的绞刑架”,第⑥段“我不禁想起1918年11月15日,北京大学举行的演讲大会上,李大钊登台作了题为《庶民的胜利》的演说,他信心满满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可知,文章前半部分回忆了先烈李大钊,他作为革命先烈,为了共产主义的信仰,光荣牺牲;再根据第⑦段“循着李大钊先生的脚印,我又联想到共产党人于方舟”“李大钊壮烈牺牲8个月后,他也英勇就义,年仅27岁”,第⑧段“早年周恩来和于方舟曾在七里海和裱口村一带从事革命活动,两人的脚印也遍布了七里海各个角落”,“他们在七里海总要划船到芦苇荡深处,在碧水绿苇之间研读马列书籍、谋划革命策略”可知,接着回忆了先烈于方舟积极投身革命事业,年纪轻轻就英勇就义。文章饱含着对这两位革命先烈的精神的崇敬和赞美;再结合第⑪段“信仰是一片天边的云朵,停不下脚步,只为追求天边那一缕朝霞,那是生命的颜色,那是人生的火炬,那是明天的畅想。我在想,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产党人一直都在‘寻路’”可知,歌颂了凝聚在共产党革命者身上的信仰力量和“寻路”精神。据此概括回答即可。三、古诗文阅读。(共17分)(一)(13分)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乙】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①?”肃造次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③定?”因为肃画④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⑤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有删改)【注释】①虞:意料,预料。②造次:鲁莽,轻率。③豫:同“预”,预先,事先。④画:谋划,筹划。⑤拊:抚摸。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见往事耳见:______(2)及鲁肃过寻阳及:______(3)肃意尚轻蒙轻:______(4)遂往诣蒙诣:______15.给【乙】文中划线句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划2处)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像定?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蒙辞以军中多务。(2)肃于是越席就之。17.阅读【甲】【乙】两文,用出自甲文的成语填空。肃意尚轻蒙,只因蒙初不习文,学识浅薄,人称“______”;后过寻阳,与蒙论议,得五策,不由对蒙“______”。18.【甲】【乙】两文均以鲁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对刻画吕蒙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答案】14.①.了解②.到,等到③.轻视,看不起④.拜访15.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16.(1)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托。(2)鲁肃于是越过自己的座位,靠近吕蒙。意对即可,酌情给分。17.①.吴下阿蒙②.刮目相待或刮目相看18.两处均以鲁肃的行为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意对即可,酌情给分。【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了解历史罢了见:了解。(2)句意: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及:到,等到。(3)句意:鲁肃(当时)对吕蒙还比较轻视。轻:轻视,看不起。(4)句意:于是去拜访吕蒙。诣:拜访。【1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语句的断句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本句的意思是:现在长江东西双方(指西蜀和东吴)虽然看上去很和睦,像一家人一样,而关羽实际上是像熊虎一样有野心的人,怎么能不事先预订好应急方案呢?“今东西虽为一家”是陈述现象,其后可断开,“而关羽实虎熊也”是述说实际情况,“计可不预定”是得出的结论,中间可断开。故根据句意以及断两处的要求即可断句为: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可不预定。【16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词:辞,推托;以,用;务,事务。(2)重点词:越,越过;就,靠近。【1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第一空。乙文中,“肃意尚轻蒙”,是因为甲文中写的吕蒙起初不学习,学识浅薄。由甲文中“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知当初吕蒙才略很低,被人称为“吴下阿蒙”。第二空。乙文中,鲁肃敬过寻阳,与蒙论议,得到吕蒙给他谋划的五条计策,不由得大为吃惊,更为佩服,可用甲文中“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刮目相待”填空。【1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写法。甲乙两文的结尾均为“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是侧面描写。根据甲内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知,是因为吕蒙听从孙权的建议开始读书后,才干有了惊人的长进,不再是吴下时的阿蒙,让鲁肃大加赞赏,于是“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文结尾“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根据“因为肃画五策”“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可知,是因为吕蒙给鲁肃谋划了五条对付关羽的计策,让鲁肃大加赞赏。“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同样从侧面突出了吕蒙开始读书后才略的惊人长进。【点睛】参考译文:【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十分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读书人(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另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他,长兄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乙】鲁肃取代周瑜(为水军都督),当陆口驻屯,到达吕蒙所在的屯下。鲁肃(当时)对吕蒙还比较轻视。有人对鲁肃劝说:“吕将军的功名一天比一天显著,不可以用旧眼光来看待,您应当去拜访他。”(鲁肃)于是去拜访吕蒙。酒过三巡,吕蒙问鲁肃:“您受到重任,与蜀汉的关羽作为邻居,您将用什么办法来防止不测的发生?”鲁肃轻率地回答:“事已至此怎么合适就怎么办吧。”吕蒙说:“现在长江东西双方(指西蜀和东吴)虽然看上去很和睦,像一家人一样,而关羽实际上是像熊虎一样有野心的人,怎么能不事先预订好应急方案呢?”吕蒙于是为鲁肃筹划了五个应急方案,鲁肃就站起来离开自己的坐席,靠近吕蒙拍着吕蒙的背说:“吕子明啊,我不知道您的才干,谋略竟然已经达到了这样的高度。”鲁肃就拜望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交为挚友后分别。(二)(4分)阅读古诗,回答问题。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19.下列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知”“斗”“解”等词将花树拟人化,表现出它们各逞姿色、争芳斗艳的情景。B.诗人体物入微,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寥寥数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景象。C.“杨花榆荚无才思”,诗人极力讽刺“无才思”的“杨花榆荚”没有其他花卉那般艳丽,不配在春天飘落。D.全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20.有人认为本诗的主旨是劝人珍惜光阴。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答案】19.C20.示例一:同意,因为诗人是以“百般红紫斗芳菲”来反衬“杨花榆荚”的白首无成。示例二:不同意,本诗是在歌颂杨花榆荚尽管“无才思”,还是敢于与红紫争艳,为晚春增色。【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分析。C.错误,三四句运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杨花榆荚虽缺乏“才思”,但并不因此藏拙,而为晚春增添一景,虽然不美,但尽了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的。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嘲讽”“不配”含有贬义,与原句意思不符;故选C。【20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歌主旨。开放性试题,选择观点,言之成理即可。示例:同意。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你看,“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为“晚春”添色。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四、名著阅读。(4分)21.请将下面《骆驼祥子》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答案】①连人带车被大兵捉去;②虎妞从二强子处低价买车给祥子。【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及图文理解。一起一落:从农村来到城市的祥子,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做个独立的劳动者是祥子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凭着勤劳和坚忍,他用三年的时间省吃俭用,终于实现了理想,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但刚拉半年,车就在兵荒马乱中被逃兵掳走,祥子失去了洋车,只牵回三匹骆驼。二起二落:祥子卖掉骆驼,祥子没有灰心,他依然倔强地从头开始,更加努力地拉车攒钱。可是,还没有等他再买上车,所有的积蓄又被侦探敲诈、洗劫一空,买车的梦想再次成泡影。三起三落:当祥子又一次拉上自己的车,是以与虎妞成就畸形的婚姻为代价的。虎妞从二强子处低价买车给祥子,可是好景不长,因虎妞死于难产,他不得不卖掉人力车去料理丧事。至此,他的人生理想彻底破灭了。再加上他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祥子开始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企求和信心,最终堕落下去。据此填写思维导图“一落”“三起”即可。22.帕斯卡说:“信仰是辉煌的光,照遍周围也引导着人自身。”请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位,结合小说《红岩》的相关内容,谈谈这句话在她(他)身上是如何体现的。江姐许云峰【答案】示例一:江姐被捕后,以坚定的革命信仰面对敌人的酷刑,保守党的秘密,在狱中坚持斗争(临刑前,她带着革命必胜的信念,视死如归,从容走向刑场);她执着坚定的信仰也极大地鼓舞了狱中的革命志士,让大家信念坚定,心向光明。示例二:许云峰一直有坚定的革命信仰,在渣滓洞,他在艰难的环境下坚持与敌人斗争;他是地下党的革命领袖,也是狱友的精神支柱,每当危险的时候,他就鼓励大家,要坚守信仰,相信光明。【解析】【详解】本道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掌握程度,结合积累作答。江姐是政治上成熟的共产党员。她稳重精细安详深沉坚强,处处表现出纯洁的党性和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贞。如她第一次出现在成岗家里,就表现出地下工作者机敏干练的特有风度。在去川北的路上,她看到挂在城头的丈夫的头颅,顿时热泪盈眶,禁不住要痛苦出声。但她一想到当时的处境和新的战斗任务很快就控制了悲痛的感情,更英勇的投入了新的战斗。作者细腻的写出了作为妻子的江姐所具有的丰富感情,有写出了她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被捕后,她经受了更大的考验,执着坚定的信仰也极大地鼓舞了狱中的革命志士。她让大家信念坚定,心向光明,深受同志们的爱戴。就义前,她从容地向同志们告别,庄严地实践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一人物是无产阶级真善美的化身。许云峰是一个工人出身,长期从事地下党工运领导工作,有着丰富斗争经验的党的领导人形象。在沙坪书店一出场就显示出他高度的革命警惕性和处理意外情况的果断、镇静。在监狱中与狡猾的特务头子徐鹏飞面对面的斗争中,他沉着冷静,巧妙地把敌人引入错误的判断,保护了同志和组织。这显示出他非凡的胆识和过人的机智。最后,他以顽强的意志在潮湿阴森的地窖里用手指挖通了石壁,把越狱的通道留给了同志们,他鼓励大家,要坚守信仰,相信光明。自己则带着对胜利的坚定信念从容就义,这就是共产党人的风格。五、作文。(50分)23.阅读文字,按要求写作。学有榜样,行有方向。鞠躬尽瘁的邓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租赁合同的租赁标的物维修责任及维修费用
- 2024年度设备租赁合同:机器设备租赁及服务协议
- 2024合作投资经营合同参考范文
- 2024电商供应商合同协议
- 2024安全管理合同范文
- 2024服装店合作经营合同
- 农产品销售服务合同
- 月饼选购合同模板
- 专业瓷砖清洗服务合同
- 馒头销售渠道购销合作合同
- 三基三严模拟考试题(附答案)
- 子宫内膜癌-医师教学查房
- 买卖合同解除证明模板
- 美国刑法制度
-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比的认识》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第13课 社会治理与总体国家安全观(课件)-【中职专用】高一思想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2024年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校长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
- (正式版)SHT 3158-2024 石油化工管壳式余热锅炉
- MOOC 犯罪心理学-西南政法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加油站百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
- 山西开放大学2024年《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形成性考核测试1-4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