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1页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2页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3页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4页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红色灯塔”“革命摇篮”“超级大国”“老大哥”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

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一、源起—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二、探索—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一、源起—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一)革命之理论:列宁主义1、列宁主义的形成(1)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的拥护者在中央委员会中占多数,被称作“布尔什维克”。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党的指导思想是“布尔什维主义”,也就是列宁主义。

从19世纪80年代起,俄国也开始进行工业革命,并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工会是非法的,罢工也被禁止……俄国工业高度集中,有一半产业工人在雇有500人以上的工厂里。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人在经济上容易组织起来,在政治上也易于适时地动员起来。——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社会民主工党机关报《火星报》,其名称源自诗句“且看星星之火,燃成熊熊之焰”,表达了对革命的必胜信念。经济: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政治:沙皇专制统治持续强化,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阶级:工业的发展造就了俄国第一代产业工人。组织: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告成立,展开了有组织的工人运动。思想:1900年,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作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2、列宁主义形成的背景1861年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改革不彻底:保留了沙皇专制统治大量农奴制残余。聆听来自导师的对话

社会主义将首先在资本主义最发达、无产阶级数量最多的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实现,然后带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实现。——马克思《国家与革命》

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整个帝国主义链条中出现了薄弱环节,社会主义革命就可能首先在这里取得突破,因此一国首先取得革命胜利是可能的。

——

宁3、列宁主义的内容思考1:根据材料结合教材91页,指出在无产阶级革命爆发的范围上,两位导师有何不同主张?由此可见列宁主义有何意义?一国胜利论,帝国主义最薄弱的俄国多国胜利论,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

列宁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4、列宁主义的意义

列宁深刻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列宁主义。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俄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容革命形势成熟(二)革命之进程: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①1917年3月(俄历2月)②1917年4月③1917年7月④1917年11月(俄历10月)彼得格勒工人士兵起义,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列宁归国,提出《四月提纲》:将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俄军队在前线惨败,引发国内示威游行。临时政府严厉镇压,导致400余人伤亡。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占领冬宫,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为什么会爆发十月革命?——数据来源:潘克拉托娃主编《苏联通史》——照片《革命时期的俄国农民》

选自《1917年,革命中的俄罗斯》

“全国正在使用的有1000万把木犁和2500万个木耙,铁犁仅420万把,铁耙不满50万个,农业机械几乎等于零。”

——《苏联兴亡史》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著,苏联兴亡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06,第5页1917年,全国男性劳动力中已有1500万人(近一半)被强迫入伍,造成粮食供应紧张,饥饿席卷全国,首都彼得格勒的存粮只够维持一个月。

“假如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内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列宁外因:一战加剧了社会矛盾,刺激了俄国革命沙俄士兵拿着斧头去参加一战布尔什维克为什么能成功?“和平”“面包和土地”沙皇尼古拉二世3月8日,参加游行示威的人数超过9万;3月9日,参加游行示威的人数超过20万;3月10日晚,沙皇下令采取恐怖手段镇压;3月11日晚,士兵起义,拒绝向人民开枪;600名12日早1020012日午257003月15日,沙皇退位,罗曼诺夫王朝覆灭!12日晚66700沙皇末日——1917年3月(俄历二月)两个政权并存旧制度的急剧坍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代表苏维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很快获得英法承认,工兵代表苏维埃也认可它为唯一合法政府。临时政府宣布赦免罪犯,允许言论、出版、集会自由等等,并准备实行立宪改革,将俄国带入西方议会政治的道路。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士兵们对战争持有越来越否定的态度,一致希望和平。这解释了为什么布尔什维克的思想和口号会在他们中间取得如此巨大的胜利。”

——《关于1917年10月上半月军队状况的军情报告节选》思考:从中获取什么历史信息?二月革命后俄国没有退出一战;士兵们反对战争,希望和平;布尔什维克的观点受到俄国士兵的欢迎;俄国上层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列宁《四月提纲》指明方向①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战略。②明确提出“和平、面包和土地”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对秩序、和平、面包的诉求从未停止,1917年7月17日,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50万人上街游行示威,遭到临时政府镇压,造成400多人伤亡,史称「七月流血事件」1916年,经过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主动权已到协约国一方。1917年4月6日,美国对德宣战,胜利几乎可以确定。在望的胜利绝望的人民临时政府选择了胜利,人民选择了苏维埃!11月6日午夜7日凌晨发动起义,8日凌晨就取得胜利。丧钟再次敲响——1917年11月(俄历十月)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于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21时45分,发动革命米高扬说“革命几乎是和平完成的”;赫鲁晓夫说“当时只死了一个人”。8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宣布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标志着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废除土地私有制,确定土地、矿藏、森林、水流等为国家所有,将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法令》退出战争,立即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和平法令》在全国各地建立苏维埃政权,1918年颁布宪法,确立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定国名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普建苏维埃人民当家作主和平土地、面包漫画本身作者意图社会反响1921年《列宁清扫地球》(三)革命之影响:震撼世界材料1:旧世界的命运,显然已经要衰亡了。旧社会、旧经济、旧政体,正向中国谚语所说,都已经“失天命”了。人类在等待另一个选择,另一条道路。……1917年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十月革命,正好向举世吹响了起义的号角。

----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问题1:概括指出材料中的“旧经济旧政体”“另一条道路”的含义。旧: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模式;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开辟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新纪元。另一条:开辟社会主义道路新纪元;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三)革命之影响:震撼世界材料2:想当年,列宁悄悄抵达彼得格勒的芬兰车站,三四十年之间,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都落在直接衍于的那“震撼世界的十日”

……全球掀起了革命的二度高潮,这次多数革命群众开始追随苏联的脚步。

--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问题2:材料中的“三分之一人口”是哪些地区?“震撼世界的十日”具体事件是?十月革命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三)革命之影响:震撼世界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材料3:地图上的世界问题3:地图的编绘者力图告诉我们些什么?二战后存在两种制度;二者并存与竞争。一封致领袖的信:注:材料选自论文《苏联模式的形成与“中国道路”的巨大突破》喀琅施塔得水兵起义1921年2月

在今年3月的一个月内,除给工人发了5磅面粉和3盒火柴外,别的什么也没有,市场价格高得惊人:面粉每普特15000卢布,土豆每俄斗1600卢布。工人所得仅800卢布,人逢饥饿是什么都能干得出来的。

——1920年

海军士兵

拉楚金问题:信中“人逢饥饿”的原因是什么?二、探索—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做出判断。——列宁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一)追随理想的实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从苏俄内战形势图可以得出什么历史信息?结合材料,说明新生政权面临怎样的危机?由此可见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目的是什么?政权危机粮食危机内忧(国内叛乱)外患(帝国主义干涉威胁)你参加红军了吗?一切为了前线祖国母亲在号召!(一)追随理想的实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除口粮种子粮外)工业:大中小企业全部国有化(取消私有制)商业:取消自由贸易(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分配制度:实物配给制、义务劳动制农民暴动:安东诺夫叛乱材料: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和猪肉。——1920年苏俄民谣,来源于姚海:《俄国革命》余粮征集制保障前线粮食供应的同时损害了农民利益,导致政治经济危机国内战争结束后,试图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一)追随理想的实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思考: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除了战争需要外,还有什么目的?

赢了战争,失了民心B余粮收集制严重损害农民利益“1917年10月到1918年夏季,俄国群众实现了土地的要求,但后来他们同强大起来的政权发生了矛盾,因为该政权强迫他们对此进行回报。”材料中“该政权强迫他们对此进行回报”是指

A.农奴制改革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D.斯大林体制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B.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C.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D.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B幻想以此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脱离实际杰儿诺沃村“伊里奇之灯”

在我们的家里装上了这么美妙的灯,这是过去任何一个政权都没有替我们做到的。但是苏维埃政权却做到了。为了煤油和松明操心的日子已经过去了,现在可以安静地等待黄昏时刻的到来,看那灯光闪烁起来,照亮我们的农舍,心里世如此欢乐和愉快,禁不住要高喊:苏维埃政权,你干得多么出色!

——陈之骅:《苏联兴亡史》,思考:人民对苏维埃政权的态度产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倾听农民的呼声(二)直面现实的实验:新经济政策(1921--1928)农业:粮食税工业:允许私营企业,引入外国资本商业:允许自由贸易分配制度:废除实物配给制、按劳分配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新利用商品、市场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恢复了经济,巩固了政权;探索出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间接过渡)符合生产力水平与国情(二)直面现实的实验:新经济政策(1921--1928)赢了民心,稳了政权1921年,苏俄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列宁作出了很好的回答:“退一步,进两步。退是为了进,为了进必须退,不退就不能进。”当时“退一步,进两步”是指A.放弃余粮收集制,实行粮食税B.全面放弃计划经济,实行市场经济C.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向社会主义过渡D.实行工业国有化,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C新经济政策: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1921年至1927年间,苏联农业总产值每年以16.9%的速度递增,到1926—1927年,已经恢复或超过了战前水平,根本缓解了国家一度面临的粮食困难。苏联农业迅速恢复的主要原因,在于苏联政府(

)A.推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B.普遍建立集体农庄C.全面推行余粮征集制

D.在农村实行粮食税D21-27年属于新经济政策时期“无产阶级国家必须成为一个谨慎、勤勉、能干的‘业主’,成为一个精明的批发商,否则,就不能使这个小农国家在经济上站稳脚跟。”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该国取得的成就是(

)A.粉碎了各种敌对势力的武装干涉

B.巩固了受到严重冲击的工农联盟C.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D.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B精明的开发商即利用市场正当苏联人民沐浴在新经济政策的春风中时,1924年1月21日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与世长辞。1922年底,由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南高加索联邦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简称“苏联”。斯大林,以强硬的手段终结了新经济政策,探索出了一条迥异于西方的工业化道路。斯大林领导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体制机制,后被称为“苏联模式”。(三)回归理想的实验:斯大林模式(20世纪20、30年代)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公就越优越。——《世界历史》1、“斯大林模式”的表现经济:生产资料公有制,

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政治:权力高度集中。实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1928年取消新经济政策2、“斯大林模式”的实现途径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阶级斗争尖锐化。(1)社会主义工业化,实施五年计划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提出工业化方针自1928年始实行五年计划(一五计划1928~1932)五年计划的基本环节就是重工业及其心脏——机器制造业。实现五年计划必须从重工业着手。——《斯大林全集》

1924年……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渐确立,此时的苏联处于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包围之中,孤立无援……到1928年,苏联工业产值是美国的八分之一,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完成。

——《大国崛起》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我们。

——《世界历史》苏联的工业基础薄弱;为了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2)农业集体化:建立集体农庄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农业集体化方针为工业化筹措资金落后的小农经济正在拖国家工业化的……后腿让农民一批一批地加入集体农庄,要整村、整乡、整区,甚至整个专区地加入,即要求立即开展全盘集体化运动。——斯大林《大转变的一年》3、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材料1:它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国。

——丘吉尔材料2:1941年,希特勒发动袭击后,苏联只用了8天时间就征集了530万人入伍,仅用4个月就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基地。材料3:(斯大林时期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斯大林成为神话般的人间上帝。——《让历史来审判》迅速实现工业化为二战胜利奠基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在集体农庄务农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漫画《瘸子巨人》描绘了苏联不协调的经济结构。在斯大林模式的影响下,苏联片面地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从而形成一条腿粗,一条腿细的畸形形象。光芒的背后……“先要飞机大炮,后要胶鞋面包”

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消费水平低思考:从上表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粮食产量(亿千克)粮食出口量(亿千克)1930年835.44831931年694.8518——改编自《苏联兴亡史》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著苏联粮食生产和出口情况表苏联人民为工业化做出了巨大牺牲与贡献。

农业集体化政策引起了很多农民的不满,他们在入社前屠杀和出售牲畜。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29年7月到30年7月,牛减少了3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到了1933年,苏联的牲畜总量将近损失了50%。部分农民在绝望中毁坏工具、焚烧谷物,还时常参与纵火、暗杀等破坏活动。产量减少(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降低);出口增多(通过出口粮食获取外汇,换来工业化所需的资金和技术);1932—1933年,乌克兰发生粮荒,斯大林动用警察、国家安全机构强行征粮,致使乌克兰地区约400万人因缺粮而死亡。对此苏联政府不但不予以粮食援助,而是继续向该地区征粮。斯大林此举旨在(

)A.备战反法西斯战争

B.保证工业化的优先发展C.消除城乡之间差别

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之路B“掏农民的裤兜,成全工业化”

斯大林两手空空地完成了俄国工业的腾飞农民承受了巨大的代价……1936年苏联新宪法宣布社会主义已基本建成(三)回归理想的实验:斯大林模式(20世纪20、30年代)成就:迅速实现工业化,成为世界工业强国;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地位;

赢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赢得了相对和平的生活环境。结合课本与所学,归纳斯大林模式的成就与弊端。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影响生活;农业集体化采用强制手段,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长期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成为苏东剧变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强了国家,凉了民心74年后,人民再一次审判了他们的政府,红色帝国骤然落幕。丧钟又一次敲响——苏联解体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B.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B《全球通史》中说:“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西方人对苏联的态度主要是因为(

)A.西方国家的经济远比苏联发达

B.长期对立造成对苏联的不了解C.坚守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

D.苏联社会缺乏自由平等的精神D材料

历史上的苏联,曾被冠以多种称呼:“革命摇篮”“红色灯塔”“超级大国”“老大哥”等,不同的称呼反映了人们对苏联历史的不同理解。围绕世界史,选择某一称呼或者自拟一个称呼,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以称呼为题,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拓展延伸【示例】称呼:红色灯塔论述: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人类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苏联成立后,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较短时间内发展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帮助苏联成为二战战胜法西斯的中流砥柱。苏联支持世界各地的社会主义革命或反帝反殖民运动,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二战后,以苏联为首,社会主义阵营成立,社会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