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习题(含解析)_第1页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习题(含解析)_第2页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习题(含解析)_第3页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习题(含解析)_第4页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习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一、单选题1.阅读下列《欧洲移民表》,对此比较好的解释是目的地时间范围人数美国1821—1932年3420万俄国亚洲地区1800—1939年1200万阿根廷1856—1932年640万加拿大1821—1932年520万A.移民可能利用火车、轮船、汽车等交通工具B.世界性经济危机是欧洲向外移民的主要原因C.大量移民前往美洲主要是出于对财富的追求D.大规模移民是世界整体化的重要原因及表现2.17世纪,荷兰、英格兰、威尔士人口继续增长,意大利和法国人口处于停滞状态,西班牙属尼德兰、西班牙、葡萄牙、德国的人口下降。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A.荷兰、英格兰等国人口继续增长是因为奴隶贸易B.意大利、法国人口停滞是因为丧失海上贸易航线C.西班牙、葡萄牙等国人口下降是因为黑死病肆虐D.地理位置、殖民方式等影响国家人口增长的形势3.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 B.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C.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 D.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4.《中英北京条约》规定:以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或在英国所属各处,或在外洋别地承工,俱准与英民立约为凭,无论单身或愿携带家属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国船只,毫无禁阻。该规定导致的后果是A.清政府维护了国人的利益 B.饱含血泪的苦力贸易形成C.华人获得海外发展的自由 D.英国信守条约规定的承诺5.新航路的开辟带来新旧大陆间人群和物种的大交流,改变了世界历史的面貌。下列选项与该论断相符的是()A.美洲的人口结构被改变出现了新的族群B.原产欧洲的玉米传入美洲并得到广泛种植C.大量非洲精壮人口被贩卖到欧洲各国为奴D.美洲原有的各种疾病传播到欧洲和大洋洲6.据统计,在16-20世纪间,6000多万欧洲移民在美洲、澳大利亚等地建立了殖民地。1820-1980年间,3700万欧洲移民后裔在美国建立了家园。16-19世纪间,奴隶贸易将1200万非洲人运到了美洲。材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A.人口在各大洲间进行大规模流动B.世界人口流动导致了新的国家的产生C.国际移民改变了人口迁入地的人种组成D.人口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7.有学者认为,“澳洲淘金华工……具有高度封闭性,中西文化融合现象业已出现但远非主流,因而以淘金史为代表的早期华人史更多反映了中国历史的海外延伸”。这意味着澳洲淘金华工()A.传承了中国传统生活方式 B.遏止了中西文化融合现象的出现C.奉行独立自主和闭关锁国政策 D.深受济世安民思想的影响8.一场持续了400多年的“贸易”是人类历史上悲惨耻辱的一页,它造成了非洲传统文明的衰落和经济社会的倒退,同时也把非洲的古老文化传播到美洲,对后来美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场“贸易”是()A.香料贸易 B.黑奴贸易 C.鸦片贸易 D.烟草贸易9.甘蔗原产自印度,原本用作王室贡品或贵族奢侈品。16—18世纪被探险家和殖民者带到巴西、海地等地区,由非洲黑奴大量种植,制成蔗糖后销往世界各地,18世纪末已成为大众均能享受的调味品。这主要因为()A.生产技术的革命性变化 B.洲际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C.全球性市场的最终形成 D.经济发展缩小贫富国家差距10.16世纪以来,人口的迁徙也加速了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仅美洲和大洋洲就约有1亿人死于欧洲人所带来的天花、麻疹和白喉。这一现象的出现A.加速美洲原有社会结构解体 B.助力世界殖民体系迅速创建C.导致世界人口分布趋于平衡 D.抑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张11.“移民”一词最早出现在1787年,当时专指欧洲移民到美洲的人,在此之前,这些人被称为殖民者,后来移民变成一种持久的全球性的历史现象,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A.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 B.重商主义的推行C.全球工业发展不平衡 D.国际组织的推动12.法国将军福煦曾经称赞一战中的中国劳工:“第一流的工人,可以培训成一流的军人,在现代战争下堪称楷模。”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工人的作战英勇 B.法国缺乏作战的兵力C.中国劳工技术水平高 D.华工对协约国贡献大13.据学者研究,一战后协约国出于宣传需要,不愿公开他们招募14万华工和寻求中国援战这一事实。而北洋政府为维护中立形象,封锁华工讯息,不愿德国获悉中国“以工代兵”策略。凡此种种造成了长期以来对华工参战历史的“集体失忆”。这说明A.立场决定历史解释 B.文字记载决定历史客观存在C.历史事实无法恢复 D.历史研究有助历史记忆修复14.现存17~19世纪东南亚部分国家华人宗教碑铭数量表时间国家17世纪18世纪19世纪印尼851251泰国1485马来西亚17216合计1062552上表呈现的史实表明,17~19世纪的中国A.迁往海外的人口不断增加 B.自然经济加速解体C.社会经济呈持续繁荣局面 D.海外贸易长期发达15.1788年1月18日,由菲利普船长率领的一支有6艘船的船队共1530人的“第一舰队”抵达澳大利亚的植物学湾,当中有736名囚犯。八天后的1788年1月26日,他们正式在澳大利亚杰克逊港建立起第一个英国殖民区。这说明当时的澳大利亚A.是英国流放罪犯的场所 B.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C.原住民遭到驱赶屠杀 D.是英国“第一舰队”发现的16.1851年2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巴瑟斯特发现金矿;8月,又在距墨尔本不到100英里的巴拉腊特和本迪戈发现了金矿。澳大利亚于是掀起了淘金热潮,世界各地的淘金者潮水般涌来。这一现象A.说明世界市场首次实现跨洋资源整合B.证明全球自由贸易网络正在迅速形成C.有利于面临资本困境的欧洲得到补充D.吸引了大量黑人奴隶前往实现发财梦17.1870年后,随着“淘金热”的降温,许多华人矿工投身其他产业。下面漫画反映了()漫画为1888年发表在《墨尔本潘趣》杂志上的《黄色浪潮》。(该漫画的创作背景是当时美国采取排华政策,大量加州华工离境。在这幅图画中,山姆大叔冷漠地叼着烟卷,坐看华人离开美国。而由无数颗头颅构成的跨越太平洋而来的华人浪潮则如长蛇蜿蜒游走。每一个华人的面孔都是狰狞而贪婪的,他们的手被丑化成禽兽才有的爪子,争先恐后死死攀住一块陆地,而这块陆地上写着“澳大利亚”。)A.澳大利亚的白人期望美国的华工涌入澳大利亚B.华人缺乏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与改造能力C.澳大利亚的白人眼中的华工形象建立在“物种入侵”基调上D.美国与澳大利亚争夺华工的矛盾愈演愈烈二、材料分析题18.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与拉丁美洲地区一样,1850年前,美国同样推行这种契约华工制度。……1849年9月,加利福尼亚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了一种禁止蓄奴制的州宪法。1850年,美国国会各代表经过激烈争论,终于达成了《1850年妥协案》,加利福尼亚作为自由州被接纳加入合众国。……英国国会于1855年通过一项《乘客法案》,规定香港为由中国赴美国的唯一港口,而香港早在1841年已被宣布为自由港。……基于以上原因,赴美国的移民又出现了一种新形式——“赊单工”。“赊单”系广东话,意为“赊欠船票制”。……从香港到旧金山的船费最低每人约40美元,而归还时须偿还大约100美元。这笔钱规定每月在工资中加以扣除。华工必须偿清债务才能回国,否则,轮船公司就不准售给他回国的船票。由于华工在国内一般都有妻室老小,都想工作一段时间后返回故里,所以一般都尽快还清这笔债务。——摘编自陆国俊《美洲华侨史话》(1)19世纪中叶以后,美国移民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据材料概述其原因。(2)材料所涉及的前后两种移民形式有何根本区别?有人认为,从华工的角度看后者显然优于前者,试分析这种观点的主要原因。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海外华人变化表年代人口(单位:万)资料来源宋代经济中心南移至明代海禁开放的六百多年中数万厦门大学历史所:《东南亚论文集》明代海禁开放至鸦片战争三百多年中十几万至一百多万1879300李长傅:《中国殖民史》189940019057601921860《南洋研究》2卷第5号19311282《南大与华侨》11卷3号1940195619621963850140016001700沈已尧:《海外排华百年史》19752200陈烈甫:《东南亚州的华侨、华人与华裔》19822400《中国百科年鉴》1984近3000《人民日报》——朱国宏《论中国人口的国际迁移》中国人口的国际迁移现象自产生到现代,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代早期的国际迁移,即始发阶段。唐宋元明时期进入自发迁移阶段。明中叶以后,开始进入被迫迁移阶段。“一战”到建国时期,处于推动迁移阶段。新中国建国以来中国人口的国际迁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据朱国宏《中国人口国际迁移的历史观察》整理材料二明代后期,正值西欧殖民者在东亚海域为争夺中国商品而展开激烈的商业竞争时,“隆庆开关”开放了福建漳州的月港一处口岸,允许泉州和漳州的商人对外贸易,并且仍禁止对日贸易。尽管如此,仍使中国海外贸易得以迅速发展,大量的海外贸易船涌向马尼拉等地,以中国的生丝、丝织品换取大量的墨西哥银元和日本白银,随之亦形成了一股海外移民浪潮。——李金明《明代后期的海外贸易与海外移民》(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中国人口的国际迁移的特点。(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后期形成海外移民浪潮对中国的主要影响。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南宋思想家叶适对理学的批判,首先是针对理学家大肆宣扬的“道统说”展开的。按照程朱理学的“道统说”,“道”之传递,由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而至孔子,孔子传曾参,曾参传子思而再传孟轲,至宋代又为二程和朱熹相继承接。叶适对尧至孔子的道统传递并无异议,但对孔子之后的传递系统,他认为这明显属于杜撰。在此基础上,叶适进一步剖析理学的思想来源,揭示其“中国之学”和“夷狄之学”相混杂的内在本质。叶适认为,理学尤其是程朱之学实际上并不是源于尧、舜、子思之道,而是发挥孟子的“新说奇论”,再掺之以佛学和老庄之学部分内容的产物。其结果是“道之本统晦矣”。——陈国灿《叶适与南宋反理学思潮》材料二明清之际,我国和欧洲的文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形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在这次交流中,天主教传教士充当了桥梁和纽带。一方面,他们将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传入中国,使中国知识界对“西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他们还十分注意把中国儒家经典传到欧洲,使欧洲出现了“中国热”。如1593年,利玛窦把《四书》译成拉丁文,寄回意大利。1626年,比利时传教士金尼阁又译《五经》为拉丁文,在杭州刻印。入清以后,意大利传教士殷铎泽和葡萄牙传教士郭纳爵将《大学》译成拉丁文,称之为《中国之智慧》。随之,殷铎泽又译《中庸》,书名为《中国政治道德学》。——摘编自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不同之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明清之际欧洲出现的“中国热”现象。参考答案1.D【详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是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大规模移民是世界整体化的重要原因及表现,故选D;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促使新式交通和通讯的发展,但不是最佳项,A错误;世界性经济危机指1929-1933年,过于片面,B错误;大量移民前往美洲主要是出于对财富的追求,符合史实,但不是最佳项,排除C。2.D【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荷兰和英国等利用其优越的地理环境进行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其中17世纪荷兰海上贸易繁荣;17世纪英国实力逐渐增强,开始夺取贸易优势和抢占殖民地;故地理位置、殖民方式等影响国家人口增长的形势,D项符合题意,所以选D。奴隶贸易是指从黑非洲掳走大批黑人,将其远程贩运到美洲等地,与材料不符,排除A。B项表述错误,17世纪的海上贸易航线被荷兰等国占据,排除。黑死病肆虐欧洲是14世纪40、50年代,与材料不符,排除C。3.B【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AC两项都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AC两项错误。“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是欧洲长期不断征服美洲的结果,B项正确。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是表现而不是原因,D项错误。4.B【详解】条约内容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排除A项;该条款导致大量华工被运往美洲等地,形成了苦力贸易,B项正确;C、D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5.A【详解】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相互往来,推动了人口的迁移。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大批来到美洲,并把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使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最高的地区,并且出现新的族群。故A符合题意;玉米原产地是美洲,B不符合题意;由于殖民者的残酷压榨和传染病的流行,美洲劳动力严重缺乏,于是欧洲殖民者贩卖非洲黑人到美洲卖为奴隶,故C不符合题意;欧洲人将天花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对此不具免疫力的原住民大量死亡,故D不符合题意。6.C【详解】通过材料可知“欧洲移民后裔在美国建立了家园”“非洲人运到了美洲”,欧洲、美洲、非洲人种组成了最终的美洲,所以移民最终改变了美洲的人种组成,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欧洲、非洲人流入美洲,无法体现世界各大洲彼此之间形成了人口大规模的迁移,排除A;B、D与材料无关,排除。7.A【详解】据材料“中国历史的海外延伸”可知,澳洲淘金华工传承了中国传统生活方式,促进了中西文化融合,A项正确;B项所述与“中西文化融合现象业已出现”不符;题干材料不能反映淘金华工建立独立国家,更体现不出其“闭关锁国政策”,排除C项;题干主旨是澳洲淘金华工深受中国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但不能体现其“济世安民”的思想,排除D项。8.B【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它造成了非洲传统文明的衰落和经济社会的倒退,同时也把非洲的古老文化传播到美洲,对后来美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可知,这场“贸易”是黑奴贸易,故B正确;A、C、D三项明显不符合题意,故排除。9.B【详解】据材料“原产自印度”“带到巴西、海地等地区”“18世纪末已成为大众均能享受的调味品”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因为当时伴随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的进行,不同大洲之间经济往来较多,B项正确;生产技术的革命性变化发生于工业革命时期,排除A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C项;这一时期经济发展反而拉大了贫富国家差距,排除D项。10.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新航路开辟)以来,人口迁徙(殖民活动)促进了疾病传播,导致美洲、大洋洲大量土著居民丧生,方便了欧洲人的殖民活动,加速美洲原有社会结构解体,A项正确;世界殖民体系的创建经历了三、四百年的漫长历程,不是迅速创建起来的,B项错误;美洲和大洋洲人口锐减,世界人口分布并非因此趋于平衡,C项错误;美洲、大洋洲人口锐减,促进了贩卖黑人奴隶的三角贸易的发展,推动了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张,D项错误。11.C【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移民由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现象到全球的普遍现象,体现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故C项正确;A、B两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移民多数是自愿发生,并非国际组织推动,排除D。12.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法国将军对一战中的中国劳工给予较高评价,甚至称他们是“在现代战争下堪称楷模”,这一赞誉充分证明了华工对协约国的贡献非常大,故选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中,中国劳工主要做后勤服务,很少参与战争,排除A项;一战中,大量的华工被派往欧洲,主要是因为法国让更多的欧洲人从工业劳动中解放出来走向前线参战,而不是法国缺少兵力,排除B项;题干中法国将军福煦对华工给予较高评价,主要原因在于华工对协约国的贡献大,“华工技术水平高”反映的是问题的表象,排除C项。13.A【详解】一战华工参战,一战后协约国出于宣传需要,不愿公开他们招募14万华工和寻求中国援战这一事实,而北洋政府为维护中立形象,封锁华工讯息,不愿德国获悉中国“以工代兵”策略,说明协约国和北洋政府由于立场不同,对华工参战历史的“集体失忆”的解释也不同,故A正确;文字记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不能决定历史客观存在,排除B;C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且说法过于绝对,错误;材料反应的不是历史记忆的修复问题,材料强度的是立场不同历史解释也不同,排除D。14.A【详解】表格显示从19世纪和17、18世纪相比,东南亚部分国家华人宗教碑铭数量逐渐增加,说明中国迁往海外的人口总数的不断增加,A项正确;自然经济加速解体表现为,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的分离及日益商品化的过程,与材料中国迁往海外的人口的不断增加无关,B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迁往海外的人口不断增加,没有体现出社会经济的持续繁荣局面,C项错误;17~19世纪的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海外贸易日益萎缩,D项错误。15.A【详解】从题干中的英国“第一舰队”的人员构成可知,罪犯占了近一半,说明当时的澳大利亚是英国流放罪犯的场所,故A项正确;1788年澳大利亚并没有进行工业革命,故B项错误;题干中未涉及英国人与原住民的关系,故C项错误;澳大利亚最早是由西班牙人和荷兰人在17世纪初发现的,故D项错误。16.C【详解】1851年的澳大利亚是英国的殖民地,澳大利亚淘金热的掀起,必将使大量的黄金落入殖民者的腰包,从而为工业革命时期的欧洲积累更多的资本,有利于解决工业资产阶级的资金短缺问题,故C项正确;世界市场实现跨洋资源整合在美洲新大陆发现后即已实现,故A项错误;题干中未涉及全球自由贸易网络的构建问题,故B项错误;当时澳大利亚淘金热潮主要吸引的是来自欧美和亚洲的劳工,故D项错误。17.C【详解】漫画名为《黄色浪潮》,意味着当时澳大利亚的白人认为华工会跨越太平洋涌向环境与美国西部类似的澳大利亚,从而令黄种人在澳大利亚更加“强势”,这清晰地表达了澳大利亚的白人对华人涌入的担忧,C项符合题意;据漫画说明可知A、D两项不符合题意;“1870年后……许多华人矿工投身其他产业”反映了华人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与改造能力,故B项错误。18.(1)变化:由契约华工制到“赊单工”。原因:美国国内形势的变化;加利福尼亚禁止蓄奴制的州宪法的通过;香港被宣布为自由港;等。(2)区别:“赊单工”与“契约华工”的根本区别在于将“劳务”契约改为“债务”契约。原因:按规定华工到美国后不用服一定期限的劳务,而是要用自己的劳动所得来偿还船费及其利息。【详解】(1)“变化”,据材料中“1850年前,美国同样推行这种契约华工制度”“赴美国的移民又出现了一种新形式——‘赊单工’”归纳即可;“原因”应从材料所及美国、加利福尼亚和香港三者进行思考。(2)“区别”,从“契约”的含义和材料中“赊欠船票制”和“华工必须偿清债务才能回国”等关键信息上归纳思考。原因主要是因为按规定华工到美国后不用服一定期限的劳务,而是要用自己的劳动所得来偿还船费及其利息。19.(1)特点:①迁移过程具有持续性和阶段性;②移民人口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③迁移性质基本上是和平的;④迁移动机具有经济性和社会性,受国内环境影响;⑤迁移的进行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2)影响:①带动了中国海外贸易的迅速发展;②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增加了国民收入;③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自然经济的松动;④引起了社会价值观念的改变,封建统治受到一定的冲击;⑤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发展;⑥造成国内人口流失,劳动力减少。【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中国人口的国际迁移现象自产生到现代,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并结合材料一中对诸侯国人口迁移的五个阶段的描述可知,中国人口迁移过程具有持续性和阶段性;根据材料一海外华人数量变化表可以看出,移民人口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从迁移的方式来看,中国人口的国际迁移性质基本上是和平的;从迁移的动机来看,中国人口国际迁移动机具有经济性和社会性,受国内环境影响;从近现代人口迁移的原因来看,人口迁移的进行具有客观性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