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诗歌情感的密码_第1页
解析诗歌情感的密码_第2页
解析诗歌情感的密码_第3页
解析诗歌情感的密码_第4页
解析诗歌情感的密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解析诗歌情感的密码课外古诗词情感赏析路径探析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七中学校程丽萍古典诗词涉及内容多、范围广,学生普遍反映要么读不懂,要么表达不清晰、不完善。诗歌鉴赏分值4分然而均分只有1.67分。龙泉六中朱琳老师作了题为《成都近五年中考B卷课外古诗词鉴赏题分析及建议》的报告,据她的分析,成都近五年中考B卷课外古诗词鉴赏题情感分析五年三考,是高频考点,而且开始倾向和课内诗歌相勾连阅读。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共选录古诗词曲85首,其中作为“课文”出现的有37首,占44%;作为“课外古诗词诵读”出现的有48首,共占56%。大多教师在对待课文中的古诗或许还能讲解充分一些,对于“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的古诗采取的主要教学方式便是“背背默默”了。因此我们在进行中考复习时不妨把A卷的古诗默写和B卷的古诗词鉴赏整合进行学习,既能加深学生的记忆,又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分析鉴赏能力。这里我仅就分析情感类进行一点阐释,不当之处请各位同仁指正。答好古诗思想情感题需要在读懂、审题、答题等方面全面努力,但对于解决“会而不全”“概括分析不准、不全”等问题,最主要的是找准分析概括的具体路径,并走好它。一、如何读懂诗歌要理解鉴赏诗歌,首先要初步读懂大意,第一步要能划分诗歌的节奏。第二部要用扩充、描述等方法说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第三步:结合诗歌的意象、关键词、题目、背景、作者等初步把握诗中的内容及情感。例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就可以用这样三部引导学生读懂诗歌。二、诗歌的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即景抒怀,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如《关雎》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如《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如《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叙事抒情:选取生活中一些细节、场景、片段和事件来抒情达意。如《江南逢李龟年》中“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借古讽今:借写古代繁华之都或古代历史事件、人物遭遇来喻今、伤今、讽今,是咏史诗常用的手法。

如《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三、分析情感的密码(一)从位置入手:标题、首尾。1.看标题,抓题眼标题往往对诗歌广泛丰富的内容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有些题目交代写作时间、地点、对象等;有些题目显示事件、情感;有些题目交代写作目的和写作背景;有些题目奠定感情基调或点明中心。所以,有时抓住了题目,也就大体抓住了诗歌的基本内容。[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问:从思想内容分,这是什么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送”字提示了我们,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用“春江渺茫”“日暮”“何处泊”“断人肠”等词,表达了作者惜别哀伤之情。类似的例子还很多,比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和《月夜忆舍弟》在题目已表露情感;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在题目揭示内容;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在题目展示思路。2.抓尾句,卒章显志诗歌往往先写景叙事,后抒情明志,因而把握诗歌的尾联,有利于把握诗歌的主旨。诗歌的结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以景结句、或以情结句、或以理结句、或以问结句。不论以什么形式结尾,诗人都喜欢在这个地方用点心机,因为结尾在全诗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结尾“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结尾“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又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结尾“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二)从语言入手:抓直接情语抓隐性情语1.抓住两种“情语”:①直接找出"显性情语”;②细心寻找"隐性情语”。2.找出"情语"出现的位置:“直接情语”多出现在标题、开头或结尾处,在特殊情况下,中间及小序部分也会出现;隐性“情语"一般藏在写景叙事绘人的文字中或诗的中间位置,有时也会出现在注释中。必须盯紧这些关键位置。3.关注"情语"表达的特殊性:通常情况下,诗(词)人用什么情语,就表达出什么情感,但有时会用隐晦、曲折或反语的方式表达,如用了“喜"字,却不是真的表达“喜悦”之情。因此,在把“情语”直接拿来用之前,要先结合原文语境准确理解。例如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全诗最后一句“思”字便是“显性情语",直接表明作者内心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如《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就直接表达了“愁”的情感;又如《钱塘湖春行》中“最爱湖东行不足”的“爱”就能直接凸显作者对西湖春天的喜爱之情。隐性“情语”是指传达感情时较间接、含蓄的词语,如诗中出现一个“客”字,已暗示了羁旅之愁、思家之切。另外,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又”“惟”“空”“可”“岂”等,也是重要的隐性“情语"。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中“落花时节又逢君”,“一个“又”字浓缩了万千情感。韩愈的《晚春》中“惟解漫天作雪飞”同样如此。例如成都市2018年中考试题是李珣的《南乡子》,其中第二题为:下面哪一个选项的诗句最能表达词中“远客”的心境?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A.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B.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此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词中“远客”就包含隐形“情语”,表达的心境是身在遥远异乡,内心孤独凄凉,思归心切,却只能在潮退的日暮春色里,遥寄乡愁。而C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也是表达了作者深处边疆之“远”,保家卫国,但功业未建,只有在杯酒中表达内心的孤独凄凉,寄托思乡之愁。ABD三项并没有体现出这种心境,故选C。(三)从方式入手:抓景语抓物语、抓典语抓“人”语古诗词的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在考试中,分析间接抒情的难度更大一些,因为它表达的情感往往是含蓄、隐晦的。在解题过程中要学会区分具体的间接抒情方式。1.借景抒情:抓景语悟情语借景抒情是古诗词最常用的抒情方式,从景物描写中挖掘思想情感是同学们都要掌握的基本功。仔细阅读作品中的写景句,看看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的特征是什么,是什么色调,它们又与要表达的情感有着怎样的关联。例如杜牧的《泊秦淮》,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再如2023年成都市中考题,考到杜牧的《鹭鸶》,其中第二题就涉及到情感分析考点。下面是一位同学对“诗歌末句描写飘落的‘梨花’有何妙处”这一问题的回答,有不当和不完整之处,请结合诗意进行修改和补充。飘落的“梨花”既暗示了春季,又表达了作者的伤春之情。我们可以从“惊飞远映碧山去”中看出这里的景物描写是明亮的色调,“一树梨花落晚风”中用“梨花”来比喻“鹭鸶”,表达对鹭鸶的情感,所以并未体现“作者的伤春之情”。2.托物言志:抓物语悟情志借物抒情也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抒情方式。同学们应抓住描写物象的语言,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彩、味道)和内在品性以及环境特点,并深入其里,联系诗人自身的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找准物与志的契合点。例如龚自珍《己亥杂诗》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3.用典抒情:抓典语悟情感很多诗(词)人都喜欢用典,每一个典故都包含着他们独特的理解和思考。因此,要分析典中情,首先要靠自己的积累及注释,判断出诗句用了什么典故,再结合内容看看是如何使用典故的(正面或反面),从而挖掘其深层情感。抓住典故中的主人公与作者的联系是理解问题的关键。例如李商隐的《贾生》,汉文帝爱惜贾谊之才,将他从长沙召回,在宣室接见。诗人以此讽刺汉文帝不能真正重用贾谊,这是对汉文帝接见贾谊这一典故的反用,通过反用,实则慨叹自己的怀才不遇。再如2022年成都市中考题,考到黄庭坚的《菩萨蛮》,其中第二题为:同是溪边渔者,本词中的“渔翁”与李白《行路难》(其一)中“闲来垂钓碧溪上”的垂钓者分别是怎样的人?请简要作答。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和诗词内容理解,我们也可以运用抓景语抓物语抓用典的方式在确定感情倾向后完成。本词上阕,描述了渔翁生活:烟雨迷蒙的溪边桥畔,有渔翁正醉酒酣睡,四周阒无声息,没有人惊破他的好梦。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闲适、安逸的生活真是情意绵长。可见本词的“渔翁”是生活悠闲自得的隐居者。李白《行路难》中,运用典故,表达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因此,“闲来垂钓碧溪上”的垂钓者,志不在鱼,而在于政治追求,是想在国家大事方面有所作为的人。4.人物变换:抓“人”语悟情变有时候,诗(词)人的情感在作品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何把握这变化的情感呢?其中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看清作品中时间、空间的变化。从时间上讲,作者的情感有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状态。如回忆过去,感到很美好;驻足现在,觉得伤感;展望(想象)将来,充满期待。要善于从不同的时间段中分析出不同的情感。像离别诗,一般分成离别时和离别后两个时间段写,离别时通常是依依不舍,离别后则是怀着思念之苦、期盼重逢之期。从空间上讲,诗(词)人在不同的空间里自然也就拥有不同的情感。如在家中,家人团聚,舒适温馨;在外乡的路上,则受羁旅之苦。空间不同,在作品中常表现为不同景物对象的转换。阅读时如能抓住不同空间里的不同描写对象,自然就能捕捉到因空间变化而产生的情感变化。例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诗的后两句既写出空间的殊异,又写出时间的变迁,从空间、时间的变化中写出了人的悲欢离合,丰富地展示了今日彼此相思之意。(四)从辅助入手:看注释、看作者1.看注释,抓暗示信息注释是诗歌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或感情基调;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寓意;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或主旨;还有些是解释诗中的生僻字句,那是在降低你阅读的难度。对这些内容读诗时一定不能忽略。[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李白一为迁客②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③。注: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年)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迁客,指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到长沙。③古曲有《梅花落》。(1)诗歌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结合注释不难看出本诗抒发了诗人被流放的凄凉之感和眷恋朝廷、思而不得的苦闷。[例2]武夷山中谢枋得①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宗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结合注释不难看出本诗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2.看作者,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就是说要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其实,许多诗所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都与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处的时代有关。我们要关注著名诗人的相关遭遇、境況,所处朝代国势等。如介绍诗歌是作者被贬某地时所作,则要考虑是否有怀才不遇、报国思用等情感;如介绍作者常年旅居外地,则要考虑羁旅愁思、思乡怀人之情;如介绍作者是南宋诗人(或朝代已灭亡),则要考虑收复失地之心。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例](09四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通过对诗人生平的了解,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做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第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四、小结诗歌鉴赏的步骤1.看题目和作者。2.默读两遍诗歌,整体感知。3.找出写景、写物、写人的名词,捕捉并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弄清它写了什么。4.找出反映诗人感情的动词或形容词,弄清诗人表达的感情。5.看注解并反观诗歌题目,做总体思考。6.仔细审读题干,规范答题。五、确定答题模式(一)情感概括题答题模式:基于何种原因(或情境)产生的+情感基调。“情感基调”多用表示情感的一至两个双音节词表示,如惆怅、孤独、欣慰、愤懑、激愤、悲愤、闲适、恬淡等。“原因(或情境)”是指出于什么原因(或情境)而产生的这种情感。(二)情感分析题情感分析题有两种答题模式:①.具体+概括:先对具体诗句进行分析,然后指出抒发的情感内涵。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