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2.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教学设计_第1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2.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教学设计_第2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2.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教学设计_第3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2.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教学设计_第4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2.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2.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教学设计课题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单元2学科科学年级6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三课,在本课中,学生将通过资料获取地球运动的关键信息,从而认识地球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活动一:阅读“地心说”和“日心说”两大学说的文献资料得准确的地球与太阳运动信息。活动二:模拟实验验证昼夜交替现象(一)根据地球与太阳的运动状态改进原有的地球模型。(二)通过模拟实验,观察昼夜交替现象。(三)用连续组图的形式记录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学情分析在前一课学习中,学生发现解释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关键在于确定地球与太阳的运动关系,因此本课需要学生依据正确的地球运动再次模拟实验,最终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正确解释。这样的设计,既体现科学的严谨性,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日心说”和“地心说”都是人类认识地球运动以及宇宙的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学说。·地球会绕地轴自转,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球还会绕着太阳公转。科学探究目标·学会在阅读过程中使用文献摘要,并能通过阅读文献获取地球运动的相关信息。·能通过一系列的研究,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最终的观点。科学态度目标·实事求是,勇于修正与完善自己的观点。·乐于参与调查、查阅、实验等科学活动。·有证据意识,知道所有科学观点都需要众多证据的支持。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的动力。·知道科学技术的进步来之不易。重点地球会绕地轴自转,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难点对“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观点进行分析,并将证据与昼夜交替的解释结合起来。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昼夜交替是一种常见的天文现象。通过模拟实验,能够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设有哪几种?回顾:2、我们该如何确认哪一种假说是正确的呢?我们还是先从历史上人们对地球运动有过哪些看法说起吧。回顾思考由上节课知识直接导入新课聚焦。讲授新课一、探索(一)阅读文献资料1、阅读要求方法:对比阅读两种学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要求:一边阅读一边记录关键信息,填写阅读卡片。2、阅读教材3、填写"阅读卡片”4、补充资料:傅科摆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在巴黎先贤祠大厅的穹顶上悬挂了一条67米长的绳索,绳索的下面是一个重达28千克的摆锤。摆锤的下方是巨大的沙盘。每当摆锤经过沙盘上方的时候,摆锤上的指针就会在沙盘上面留下运动的轨迹。按照日常生活的经验,这个硕大无比的摆应该在沙盘上面画出唯一一条轨迹。可人们惊奇地发现,傅科设置的摆每经过一个周期的震荡,在沙盘上画出的轨迹都会偏离原来的轨迹。实验证明地球在自转。5、托勒密和哥白尼如何使自己的理论模型更具有说服力?明确:“地心说”:古时候,人们直观地观察到日月星辰都围绕着地球旋转,托勒密总结了前人的观点,提出“地心说”,编撰《天文学大成》。“日心说”:哥白尼搭建小型天文合,设计观测仪器,进行了长达30年的观测,取得了可靠的观测数据。6、“日心说”与“地心说”经过一场长期的生死斗争,直到1979年,罗马教皇才为伽利略平反。播放视频,班助学生了解。7、根据阅读资料中的相关知识,再来判断昼夜交替的四种假设哪个更符合客观事实?理由是什么?二、再次做模拟实验,完善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1、实验材料手电筒、地球模型、铁丝、亮片、胶水2、实验步骤①改进我们的地球模型根据地球是绕轴运转的,所以用一根铁丝贯穿地球模型的南北,当作“地轴”,注意地轴是倾斜的。为了便于观察,把铁丝的一端弯折成一个圆圈或其他形状当做底座,能够支撑模型。②贴亮片在地球模型的几块大陆上,分别贴上几个反光的小圆片,标上序号。建议小亮片贴在地球模型的中间或靠近中间的位置。③转动地球模型打开手电筒,用较强的光源照射地球模型,同时让地球模型按逆时针方向自转注意:在偏暗的环境中实验,手电筒的光不能直射眼睛。3、观察记录地球模型自转一周是24小时,依次观察亮片是否经历昼夜变化。把我们的观察用连续的组图记录下来,使我们的解释更加清楚。温馨提示:观察顺序:自转前——自转1/4周——自转半周——自转3/4周——自转一周观察顺序:自转半周前——自转半周后4、跟视频一起实验观察记录播放视频。5、我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案例1:自转半周前,亮片处于白昼状态,自转半周后处于黑夜状态,地球模型自转一周后,亮片经历了一次昼夜交替。案例2:地球自转一周后,1号地区经历里一次完整的白天和完整地黑夜,昼和叶交替了一次。6、实验结论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7、除此之外,实验中,你还发现了什么?实验发现:1号地区是中午时,2号地区是黎明,3号地区是深夜。实验结论:不同地区的昼夜交替是不同时的。二、研讨1、再次做昼夜模拟实验与前一次做昼夜模拟实验有什么不同?明确:(1)实验条件不同①增加“地轴”让“地球”绕“地轴”自转;②增加反光小圆片,方便观察反光小圆片在自转过程中不同时的昼夜交替过程。(2)实验结果不同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2、现在你认为昼夜现象是如何形成的?明确: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三、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共同观点是()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B.太阳是宇宙的中心C.地球是球形的2、“傅科摆”在摆动时,由于惯性,摆动的方向始终不变,但摆尖在刻度盘上留下的痕迹却发生了偏转,这是因为()A.地球在公转B.地球在自转C.月球在公转(二)判断题1、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地球是一个球体。()2、地轴是地球结构的一部分。()3、地球是宇宙中心,其他天体围绕地球运动。()4、地球是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5、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旋转,并且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6、日心说和地心说都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四、作业布置查阅资料,分享伽利略、哥白尼、布鲁诺等科学家的故事。带着问题阅读读后填写阅读讨论看视频回答认识材料跟着视频完成实验步骤,做好实验观察记录交流自己的解释回答讨论回答练习学会在阅读过程中使用文献摘要,并能通过阅读文献获取地球运动的相关信息。通过再做模拟实验,进一步明确四种假设只有一种与客观事实相符: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像。提升认识完成达标测评学习科学精神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日心说”和“地心说”都是人类认识地球运动以及宇宙的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学说;地球会绕地轴自转,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同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