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案-化学键_第1页
化学-教案-化学键_第2页
化学-教案-化学键_第3页
化学-教案-化学键_第4页
化学-教案-化学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键》

电子教案

课程名称:化学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教学进程:第4次课主题一第三节学时:2

使用教材:《化学》(通用类)贾海燕刘正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8月)

一、目标分析

(一)目标确定依据

《课程标准》要求学业质量水平

水平一:能依据组成和性质辨识常见物质,并对物

了解构成分子的微粒间的相互质进行分类;能使用化学符号描述常见物质及其变

作用,建立化学键的概念;认识离化,能运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分子结构描述物质及

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及其条件,知其变化的过程。

道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理解水平二:了解物质微观结构与化学变化之间的关系;

化学键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物能从宏观与微观结合的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并

质变化的实质。能分析实际问题;能从原子、分子水平了解化学变

化的本质,了解化学反应中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发展

通过分析氯化钠、水的稳定结构,了解构成分子的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建立

化学键的概念,理解“性质”、“结构”之间的关联,发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等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通过分析原子结构,了解氯化钠和氯化氢的形成,认识离子键、共价键的形

成过程及条件,知道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发

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现象观察与规律认知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通过辨识“食盐会在烹饪时分解”的说法,培养批判思维和勇于质疑的精神,

掌握从微观到宏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了解了解金刚石、石

墨和C60的性质和用途,体会化学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大贡献,发展科学态度

与社会责任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1

二、重难点分析

学生通过学习第一节—原子结构,结合初中化学的学习,已经认识了原子的

结构;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知道NaCl由Na+和Cl-结合形成,

HCl由H和Cl结合形成;但学生并不知道微粒间的连接方式,也不知道可以以

成键方式为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基于以上观点,结合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确立教学重点为:化学键、离子

键、离子化合物、共价键、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学生知道化学变化发生的微观过程是发生了分子的改变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但不能从更深层次的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变化的本质。由于本节课需要学生从微观

世界的角度来分析,内容比较抽象,只能通过学生的想象来完成,理论性高,学

生学习难度大。

基于以上观点,确立教学难点为:从化学键的角度认识物质、化学反应的本

质。

三、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内容是化学键、离子键、离子化合物、共价键、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化学反应的本质。

化学键是化学学科中,物质结构范畴的核心概念之一。学习化学键,对于学

生探究物质结构,认识物质构成的奥秘,揭示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重新确定物

质分类标准有重要意义。本节内容既是对原子结构知识的延伸,又为今后常见无

机物、有机物的学习打下基础,有利于学生从宏观和微观结合的双重视角认识物

质和化学变化,对发展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举足

轻重的作用。

本节课2课时达成目标。

(二)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

2

(三)基础衔接

3

1.化学反应的本质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2.本课可能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钠在氯气中燃烧点燃

2Na+Cl22NaCl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点燃

H2+Cl22HCl

四、教法创新与学法指导

(一)教学方法

具体方法方法使用

教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通过创设情境、辅以演示文稿等信息化手段、结合讲授、

教学法、讲授法、提问法引导、启发,完成教学过程。

学法:直观模型法,合作讨通过直观模型,结合原子结构等方法,建立化学键的概

论法念,理解“性质”、“结构”之间的关联。

(二)教学增长点

以学生已有知识为基础,将分子中相邻原子间的强作用力进行重新定义,便

于学生理解化学键的概念。又以问题串的形式,层层递进,引领学生逐步剖析离

子键的形成过程。为了避免学生产生“原子、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只有引力”

这样的错误思维,设计了画出离子结构示意图这一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原子核与

原子核、核外电子与核外电子之间因电性相同,存在斥力。同时利用引力和斥力

这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矛盾的同一性和对立性,发展辩证唯物

主义思想。

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辅助,合理使用直观模型。一是从宏观角度出发感受化

学键的存在,例如氯气和钠的反应、氯气和氢气的反应;二是从微观角度出发,

采用模型、图片等微观模拟方式,增强微观可视感,加深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理解。

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引领学生探究微观本质,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欲望。

本课通过以上对教学增长点的处理方法,突破重难点,渗透宏观辨识与微观

探析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4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整体思路

(二)教学环节与流程

教学活动(第1课时)备注

课前预习

【教师准备】

1将“基础衔接”中的内容上传至“信息化教学平台”

2布置任务:预习化学键

导入——信息辨析(3分钟)

【播放视频】曾有营养学家在电视节目中宣称:“炒菜时,早放盐,会

5

让氯化钠的氯挥发出去,剩下钠。”

【思考】你认为专家的说法正确吗?

新授环节一:感受化学键的存在(10分钟)

【创设情境】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而氯化钠即使加热到

801℃高温也只能熔化但不会分解;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而水只

有在强高温或通电情况下才能分解,原因是什么呢?

【思考】氯化钠和水稳定的原因是什么呢?

【点拨】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这种强相互作用

是什么?

【归纳总结】分子中相邻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称为化学键。

【板书】化学键

新授环节二:离子键的形成(15分钟)

【思考】强作用力是如何形成的?

【展示】氯化钠晶体模型

【提问】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有哪些?它们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观察、思考】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Na+和Cl-,Na+、Cl-交替排列。

【播放视频】钠在氯气中燃烧

【思考】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一下,钠与氯气如何发生反应变成氯化钠?

【学生活动】

①画出氯原子和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②画出Na+和Cl-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③比较氯原子、钠原子和Na+、Cl-的结构示意图

【思考】

①从原子结构示意图出发,思考:钠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结构是否稳

定?通过什么途径才能达到稳定结构?

②得到的电子由谁提供?失去的电子被谁得到?

【交流讨论】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

成氯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结合形成氯化钠。

【思考】

6

①阴阳离子间(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时微粒之间是什么作用?

②它们可以无限靠近吗?

【点拨】氯化钠中,Na+与Cl-之间的静电吸引作用和静电排斥作用达到

平衡,形成了稳定的物质——氯化钠。任何事物都存在着矛盾的两方面,

阴阳离子的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作用是对立统一的。

【归纳总结】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称为离子键。

由离子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称为离子化合物。

新授环节三:离子化合物(10分钟)

【思考】从物质类别的角度思考:什么样的元素原子间易形成离子键?

什么样的元素原子会形成离子化合物?

【点拨】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少,容易失去电子形成稳定结构,变

成金属阳离子;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多,容易得到电子形成稳定

结构,变成非金属阴离子,阴阳离子形成离子键。

【归纳总结】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化合时,易形成离子键;

活泼金属单质与活泼非金属单质反应易生成离子化合物,除此之外还有

绝大多数盐类、强碱类和活泼金属氧化物都是离子化合物。

【思考】这些离子化合物有什么通性?

【归纳总结】大多数离子化合物为晶体,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易溶

于水。

【学生活动】画出钾原子和钙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思考:它们的常

见化合价为什么是+1和+2?

【点拨】在离子化合物中,离子具有的电荷数,就是它们的化合价。

【板书】

环节四小结与评价(5分钟)

【教师活动】通过今天新课的学习,同学们收获了什么呢?

【学生活动】阐述本节课的知识

环节四习题训练

【作业】(2分钟)

①完成课本及学习指导书内的习题。

7

②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1)K2O;(2)CaCl2;(3)

NaF;(4)K2S。

教学活动(第2课时)备注

课前预习

【教师准备】

①将“基础衔接”中的内容上传至“信息化教学平台”

②布置任务:预习共价键、共价化合物

新授环节一:探究共价键的形成(15分钟)

【导入——创设情境】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视频

【思考】氯化氢的成键方式与氯化钠一样吗?

【学生活动】

①观察氯原子和氢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②结合元素的性质思考:氢分子中的氢原子与氯化氢分子中的氢原子、

氯气分子中的氯原子与氯化氢分子中的氯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如何?

【回答】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只有1个,而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两

个氢原子得失电子能力一样,因此它们都不能得到或是失去电子。同理,

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有7个,而氯气分子由两个氯原子构成,两个氯原子

得失电子能力一样,因此它们都不能得到或是失去电子。

【思考】氢分子中的氢原子或氯分子的氯原子分别是如何结合的呢?

【教师点拨】两个氢原子只要各自提供1个电子,形成2个氢原子共同

使用的电子对,那这两个氢原子都能达到2电子稳定结构。同理,两个

氯原子只要各自提供1个电子,形成2个氯原子共同使用的电子对,那

这两个氯原子也就都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这种电子对被称为共用电

子对。

【归纳总结】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称为共价键。

【类比思考】氢原子和氯原子之间是如何结合成氯化氢分子的?

【回答】氢原子和氯原子各自提供的一个电子,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

【思考】什么样的元素原子之间容易形成共价键?

【回答】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容易形成共价键。

8

新授环节二:共价化合物(10分钟)

【讲解】分子中只有共价键的化合物称为共价化合物。

【思考】氯化氢中有一个共用电子对。从成键形式来看,氯化氢是什么

化合物?

【回答】共价化合物。

【思考】氢氧化钠中存在什么化学键?

【点拨】氢氧化钠由Na+和OH-构成

【思考】OH-是如何形成的?

【回答】氢原子提供一个电子,氧原子提供一个电子,形成一个共用电

子对,即OH-中O原子与H原子之间为共价键。

【思考】Na+和OH-间的成键方式是什么?

【回答】离子键。

【归纳总结】NaOH分子中,H和O以共价键形成OH-。Na+与OH-则以

离子键结合,最后形成NaOH。

【思考】氢氧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

【点拨】只要是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

【回答】氢氧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

【思考】共价化合物具有哪些通性?

【归纳总结】共价化合物在固态时,一般熔点、沸点较低,硬度较小。

【学生活动】画出氮原子、氧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NH3、H2O

中的共用电子情况。

【总结】共价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是该元素一个原子与其他原子间

形成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共用电子对偏向的一方为负价,偏离的一方为

正价。

【板书】

新授环节三:结构式、共价键的分类(15分钟)

【思考】如何用化学符号来表示共价键?

【讲解】化学上通常用短线“—”表示共价键,一根短线代表一对共用

电子,如氯分子可表示为Cl—Cl,氯化氢分子可表示为H—Cl等。这样

9

的表达式称为结构式。

【课件展示】观看图片:Cl2、H2、HCl、H2O、NH3、CH4的结构式。

【思考】上述单质与化合物分子中的共价键有何不同?

【点拨】同种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相同,共用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方;

不同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共用电子对偏向于吸引电子能力较强的

一方。

【交流讨论,完成表格】

单质分子共价化合物分子

含义

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

共用电子对

成键原子是否显电性

判断依据

【归纳总结】共用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方,这样的共价键称为非极性共

价键,简称非极性键。吸引电子能力较强的原子就带部分负电荷,吸引

电子能力较弱的原子就带部分正电荷,这样的共价键称为极性共价键,

简称极性键。

【思考】如何判断极性键和非极性键?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共用电子对

的偏向?

【交流讨论】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容易形成极性键;同种非金属

元素原子之间容易形成非极性键。

【板书】非极性键、极性键

环节三小结与评价(3分钟)

【教师活动】通过今天新课的学习,同学们收获了什么呢?

【学生活动】以思维导图形式画出本节知识框架,并展开小组讨论和互

评。

【教师活动】梳理本节课的知识脉络,并基于学生小组间的讨论情况和

互评结果进行教师点评。

10

环节四习题训练

【作业】(2分钟)

①完成课本及学习指导书内的习题。

②以“石墨、金刚石、C60中的化学键”为题,查阅资料,制作演示文稿。

六、教学评价

(一)随堂习题评价(第一课时)

下列关于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引力形成离子键。

B.阴、阳离子间通过离子键一定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C.离子化合物一定能导电。

D.只有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化合时,才能形成离子键。

【解析】选B。A项,离子键是指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它包括静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