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语文(天津卷)(全解全析)_第1页
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语文(天津卷)(全解全析)_第2页
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语文(天津卷)(全解全析)_第3页
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语文(天津卷)(全解全析)_第4页
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语文(天津卷)(全解全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天津卷)

语文•全解全析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33分)

本试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

求。

评卷人得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西安大唐不夜城出了新玩法——盛唐密盒。有多火爆?几乎场场爆满!历史人物''房玄龄”“杜如晦”

带着游客花样互动,热闹非凡。甚至有人整理并背了题库专程来挑战,流连忘返。盛唐是中华文化的鼎盛

时期,今天的西安,把大唐文化这个超级网红IP推向了新的高度,把文化自信诠释得()o

盛唐密盒中的“房玄龄”“杜如晦”,身着唐装与游客攀谈,在头脑碰撞中抛出一个个有趣的“梗”,

大大提升了游客的游玩体验。超越了看风景、拍照片的层次,盛唐密盒转而探索历史、文化与游戏、互动

的结合,O

盛唐密盒()脱口秀表演形式,突出人物特点,在互动中普及中国文化。无彩排表演,充满了惊喜

和意外。有的游客''过五关斩六将”才胜出,答不出问题的游客,多会获得与演员合影的安慰奖。现在,

“来,拍照”已经成为吐槽没文化的热词。

盛唐密盒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或许无法与上海迪士尼“沉浸式文旅”(),但其沉浸式科普学习与大

唐场景游览兼具的欢快氛围,却是前者所不具备的。“唐文化”的()是独一无二的,“给我一天,还

你千年”,这就是每一个旅客在这场沉浸式旅游中的最完美的体验和最大的收获。

1.(3分)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酣畅淋漓汲取同日而语特点

B.淋漓尽致借鉴相提并论标签

C.淋漓尽致汲取同日而语特点

D.酣畅淋漓借鉴相提并论标签

2.(3分)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游客不仅能体验游园的乐趣,而且能梦回大唐,探索悠久的人文底蕴,亲身感受繁华的盛唐风貌。

B.游客既能体验游园的乐趣,也能梦回大唐,探索悠久的人文底蕴,亲身感受繁华的盛唐风貌。

C.游客不仅能体验游园的乐趣,而且能梦回大唐,亲身感受繁华的盛唐风貌,探索悠久的人文底蕴。

D.游客既能体验游园的乐趣,也能梦回大唐,亲身感受繁华的盛唐风貌,探索悠久的人文底蕴。

【答案】1.B2.D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舒适。常指文章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淋

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也可形容非常痛快。语境是说能够充分诠释文化自信,

应选“淋漓尽致

汲取:意思是吸取、吸收。借鉴:意思是指把别的人或事当镜子,对照自己,以便吸取经验或教训。语境

侧重借助脱口秀表演形式,从中吸取经验,应选“借鉴

同日而语:指两人或两件事放在同一时间里来讨论。意即相提并论,同等看待。相提并论:意思是把不同

的人或事物不加区别地混在一起来谈论或者看待。“同日而语”一般要与“不可”搭配,语境跟“无法”搭

配,应选“相提并论”。

特点: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独特之处。标签:贴在或系在物品上,标明品名、用途、价格等的纸片。比喻给

人留下的固定印象。语境指“唐文化”是盛唐密盒的固定特点,选“标签

故选Bo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应先说“亲身感受繁华的盛唐风貌“,再说“探索悠久的人文底蕴“,排除AB;

“体验游园的乐趣”和“梦回大唐”之间应是并列关系,用关联词“既能……也能”衔接,排除C。

故选Do

3.下列选项中,有关文化常识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

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纪传体著作,它与《春秋公羊传》《春

秋谷梁传》并称为“春秋三传”。

B.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

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其著作《庄子》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

奇譬诡喻来说明道理。《庄子》共33篇,内篇(7),外篇(15),杂篇(11),都为庄周所作。

C.《哈姆莱特》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创作的著名喜剧,《雷雨》是我国剧作家曹禺创作的戏剧,是中

国话剧艺术由发展走向成熟的标志。关汉卿的《窦娥冤》是元杂剧的代表性作品,共四折。

D.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鲁国邹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亚圣”,

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强调内心修养。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

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纪传体著作”错误,应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B.“都为庄周所作”错误,《庄子》是战国中后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学说汇总。

C.”《哈姆莱特》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创作的著名喜剧”错误,《哈姆莱特》是一部悲剧作品。

故选Do

评卷人得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习近平对文艺工作提出的总原则、总方针,它关系着文艺创作为

了谁、要写谁、如何写以及文艺作品最终由谁来鉴赏、谁来评判等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命题。早在1942年《在

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同志也明确提出,当时延安文艺“问题的中心”基本上就是“为群

众”和“如何为”的问题,提出文艺不是“为着剥削者压迫者的文艺”而是“为人民的可以说,''为人

民”构成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永恒主题,更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的宗旨所在,习近平在其有关文艺

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中对此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新时代习近平对文艺工作者的新要求》2021年4月)

材料二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由文化和旅游部联合京津冀三地共同举办,在历史上尚属首次,是落实京津冀协

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一次崭新尝试。活动于9月1日在北京开幕,9月15日在雄安新区闭幕。开幕式在

北京举办,是中国艺术节自1987年首届、1989年第二届以后,33年来再度回归北京。闭幕式在河北雄安

新区举办,取意站在未来之城展望下一个百年的宏伟蓝图。在多方努力下,本届艺术节取得了成功、得到

了认可。

(《艺术为民,文化共享》,中国美术报2022年9月20日)

材料三

本届中国艺术节坚持艺术为民,致力文化共享,创新传播方式,利用“互联网+”模式,建设“云剧场”,

举办“云展览”,构建集成化展示、分众化传播的演播直播平台矩阵,各平台开通了互动区域,大众通过手

机即可参与评奖全过程,实时了解相关动态信息,观看参赛作品精彩视频,各平台设置群众评价,反馈通

道和互动环节,实现请群众看、让群众评的愿望。

从“台上”转场“云上”,演出的舞台从剧场变成方寸屏幕,观众可看可评,与演员的互动随意而亲密。

据统计,群星奖相关话题的网民评论关注度持续走高。其中,对参赛作品和演员的表演形式与效果的认可

评论占比21.73%。“很棒的舞蹈,情、律、图三元素完美演绎,赘!”“编排的很好很大气!”网友留言体现

出观众审美的提升。对群星奖的群众性的认可评论占比达17.85%。“一起走进中国艺术节、享受群众文艺成

果。”“让我们领略中国文艺风采吧上述网友留言具有代表性。此外,对决赛作品中地方和民族元素的认

同感评论占比34.94%。“家乡话,真亲切。”“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音乐太震撼了。”这些留言透露着浓浓的

乡情。不难看出,大众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艺术精湛的作品中感受到了群众文化的勃勃生机、昂扬活

力与灿烂多姿。数字科技的革新,正在为传统演出拓展线上新赛道“保驾护航”,观众的视听角度甚至可以

从台下走到台上,极大地拓展了舞台艺术的观众基础。

(《2.63亿!看“云端”如何助力艺术节》《河北日报》2022年9月15日)

材料四

图: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徽

4.(3分)下列对材料三和材料四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氐顿的一项是()

A.观众对群星奖持续关注,对决赛作品中地方和民族元素的认同感评论占比最高,是对群众性的认可

评论占比的近2倍。

B.各平台开通了互动区域,设置群众评价、反馈通道和互动环节,基本上实现请群众看、让群众评的

愿望。

C.两则留言“编排的很好很大气”“让我们领略中国文艺风采”分别体现了观众审美的提升和对群星

奖群众性的认可。

D.艺术节节微“中国艺术节”主题图案是手捧花束的人,但又像展翅欲飞的鸟,象征着中国艺术向新

的高度腾飞。

5.(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与毛泽东文艺思想产生于不同形势背景下,但其思想内容是完

全相同的。

B.本届艺术节舞台形式发生了转变,从''台上”转场“云上”,演出的舞台从剧场变成方寸屏幕,观

众可看可评。

C.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在北京举办,33年来再度回归北京,取意站在未来之城展望下一个百年的

宏伟蓝图。

D.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的宗旨引领下,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坚持艺术为民,必将极大地拓展群众

基础。

6.(3分)下面不属于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取得成功的原因的一项是()

A.艺术节坚持艺术为民,致力于文化共享,三地协同合办艺术节,集中展现京津冀的优势,共同发展

国家战略。

B.借助云端助力艺术节,创新传播方式,“云端艺术节”增强了观众的互动感和参与感,拓展了舞台

艺术的观众基础。

C.艺术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艺术精湛的作品展现了勃勃生机、昂扬活力与灿烂多姿的群众文化,

得到了观众的好评。

D.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于9月1日在北京开幕,9月15日在雄安新区闭幕,活动取得了成功、得到了

认可。

【答案】4.B5.B6.D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基本上实现请群众看、让群众

评的愿望”错,原文材料三是说“实现请群众看、让群众评的愿望故选瓦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完全相同”错误,原文的说法是“毛泽东同

志也明确提出,当时延安文艺'问题的中心'基本上就是'为群众'和'如何为'的问题……可以说,'为

人民’构成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永恒主题,更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的宗旨所在",可见''思想内容是

完全相同的”说法绝对。C.“取意站在未来之城展望下一个百年的宏伟蓝图”是说在河北雄安新区举办的

闭幕式,不是开幕式,选项张冠李戴。D.“必将极大地拓展群众基础”错,材料三是说“极大地拓展了舞

台艺术的观众基础”,选项时态错误。故选B。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选项说的是艺术节活动的举办情况和结果,

没有涉及取得成功的原因。故选D。

评卷人得分

----------------三、(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臣等猥以空疏,备员讲读。圣明天纵,学问日新。臣等才有限而道无穷,心欲言而口不逮,以此自愧,

莫知所为。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

出伏见唐宰相陆贽①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

而术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但其不幸,仕不遇时。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忠厚:

德宗以猜疑为术,而贽功之以推诚;德宗好用兵,而贽以消兵为先;德宗好聚财,而贽以散财为急。至于

用人听言之法,治边驭将之方,罪己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

之流,未易悉数。可谓进苦口之药石,针害身之膏肓。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

臣等每退自西阁,即私相告言,以陛下圣明,必喜贽议论。但使圣贤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时,昔冯

唐论颇、牧②之贤,则汉文为之太息;魏相条晁董⑤之对,则孝宣@以致中兴。若陛下能自得师,莫若近取诸

贽。夫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足为治。但圣言幽远,末学支离譬如山海之崇深,难以一二而

推择。如贽之论,开卷了然。聚古今之精英,实治乱之龟鉴。臣等欲取其奏议,稍加校正,缮写进呈。愿

陛下置之坐隅,如见贽面;反覆熟读,如与贽言。必能发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岁月。臣等不胜区区之意,

取进止。

(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注】①陆贽为唐德宗时宰相,著名政论家。他的奏议往往切中时弊,为后世所推崇。该文写于宋哲宗即

位不久。当时旧党上台,而王安石推行的新法被吕惠卿等人弄得面目全非,弊端百出,新旧党之争依然激

烈,国无宁日。苏轼进此札子,乞校正陆贽奏议,并建议宋哲宗反复熟读,从中得到治国的启发。②颇,

廉颇:牧,李牧。③晁,晁错;董,董仲舒。④孝宣,汉宣帝刘询。

材料二:

陆贽入翰林,年尚少,以材幸。在奉天®,朝夕进见,帝亲倚之,同类英敢望。尝为帝言:“今盗遍天

下,宜痛自咎悔,以感人心。陛下诚不吝改过,以言谢天下,使臣持笔亡所忌,庶叛者革心。”帝从之。

故奉天所下制书,虽武人悍卒无不感动流涕。及辅政,不敢自顾重,事有可否,必言之。

道有献瓜果者,帝嘉其意,欲授以试官。贽曰:“爵位,天下公器,不可轻也。”帝曰:“试官虚名,

且已与宰相议矣,卿其无嫌。”贽奏:“非功而获爵则轻,非罪而肆刑则亵。今所病者爵轻也,设法贵之

犹恐不重,若又自弃,将何劝,焉?”或规其太过者.对日:“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皇它恤乎?”

帝自用裴延龄。贽言:“延龄僻戾躁妄,不可用。”不听。俄而延龄奸佞得君,天下仇恶,无敢言。

贽上书苦谏,帝不怪,竟以太子宾客罢。延龄揣帝意薄,谗短百绪,帝遂发怒,欲诛贽,赖阳城等交章论

辨,乃贬忠州别驾。韦皋数上表请贽代领剑南,帝犹衔之,不肯与。

(《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二》)

【注】①建中四年,泾原兵变,朱毗谋逆,唐德宗避乱于奉天。

7.(3分)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以格君心之非格:纠正

B.魏相朱晁董之对条:条理

C.庶叛者革心革:改变

D.帝不,隹怪:高兴

8.(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此自愧以无厚入有间

B.譬如医者多用药剖本以为瓢

C.心欲言顶口不逮因人之力地敝之

D.但塞不幸,仕不遇时尔耳无忘乃父之志

9.(3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

B.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

C.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

D.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

10.(3分)下列六句分编四组,都能直接体现陆贽才能与品德的一组是()

①论深切于事情②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忠厚

③非无可观,皆足为治④帝亲倚之,同类莫敢望

⑤事有可否,必言之⑥延龄僻戾躁妄,不可用

A.©©③B.②⑤⑥C.(3)@@D.②③④

11.(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通过对比,认为陆贽的智慧、文才、论辩、道术等都远远胜过子房和贾谊。

B.苏轼高度赞赏陆贽,但也认为陆贽很不幸,做官没赶上好时机,进言没有被完全采纳。

C.陆贽认为皇帝果真不吝惜改过认错,他就可执笔直抒,希望可以让叛变者改变心意。

D.皇帝任用裴延龄,陆贽上书苦谏,皇帝不高兴,罢免其宰相之位让他担任太子宾客。

【答案】7.B8.C9.D10.B11.A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条:条陈。句意:魏相陈述了西汉晁错、董仲舒等应对当时皇帝的言语。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以“,因为/用。句意:因此自己感到很是惭愧/用没有厚度的刀刃切入有^隙的骨节。

B.“之”,取独/代词,它。句意:就像医生对准病症去用药一样/把它剖开做瓢。

C.“而“,都表转折。句意:心中虽然想表述清楚可口头上表达不出来/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

D.“其”,代词,他/祈使语气,一定。句意:但他不幸的是做官没能赶上良好的时机/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

亲报仇的志向。

故选Co

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药虽然经医生之手传过去,但药方多是从古人那里流传下来的。如果药方已经在世间证明灵验,那

么就不一定要由医生自己创造出来才用。臣等听说唐代宰相陆贽,才能本来就是帝王的辅佐,学问足可成

为帝王的老师。

“医手”为偏正结构,“医”修饰“手”,整个做句子的状语,不能断开;且“方”是“药方”,是“多传于

古人”的主语,不能与“手”断到一起,排除BC;

“见”的宾语是“陆贽”,而“才”是“本王佐”的主语,应在“才”前断开,排除A。

故选Do

10.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B.③是六经三史,诸子百家;④侧面表现。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陆贽的智慧、文才、论辩、道术等都远远胜过子房和贾谊”

错。由原文“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可知,智慧与西汉的张良齐肩,而文才却要胜

过他;论辩像西汉的贾谊而方法却不粗疏,也没有说远远胜过贾谊。故选A。

第n卷(非选择题共ii7分)

评卷人得分

12.(8分)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4分)以陛下圣明,必喜贽议论。但使圣贤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时。

(2)(4分)今所病者爵轻也,设法贵之犹恐不重,若又自弃,将何劝焉?

【答案】(1)(我们)认为陛下您是圣哲英明的天子(或“认为您圣哲英明"),一定喜欢陆贽发表的意见。

只要让像您这样的圣明天子和像陆贽那样的贤能大臣意见相吻合,就好像贤臣和圣君处于同一时代一样了。

(2)现在担忧的是爵位轻贱,想办法使它贵重还担心不够贵重,如果又自己随意弃置,将要拿什么来勉励人

们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以“,认为;"但“,只;“同时”,处于同一时

代。(2)“病”,担忧;“贵”,使之贵重;“劝”,勉励;“今所病者爵轻也”,判断句。

13.(3分)《旧唐书》分析陆贽的仕途经历:“贽为朋党所挤,同职害其能,加以言事激切,动失上之欢心”。

请结合材料二及下面的《新唐书•陆贽列传》“赞日”的内容,概括新、旧唐书对陆贽不得志原因分析的异

同。

赞日:“(德宗)在危难时听贽谋,及已平,追仇尽言,怫然以谗幸逐,犹弃梗。至延龄辈,到宠任磐

桓,不移如山,昏佞之相济也。夫君子小人不两进,邪谄得君则正士危,何可譬耶?”

【答案】13.同:新、旧唐书都认为陆贽被逐与朋党同事如裴延龄有关。

异:(1)旧唐书:注重了陆贽的行为方式即“激切”的因素;

(2)新唐书:①注意到了国家形势的影响:危难时无可替代,受到重用;太平时则被遗弃,遭到报复;②

认为君子、小人本就无法同时进用,这是从普遍的规律来解释陆贽被逐的原因。③陆贽极力劝谏皇帝不要

听信谗言,得罪裴延龄。

【解析】

13.本题考查学生从内容方面比较作品的异同的能力。

根据《旧唐书》中的“贽为朋党所挤,同职害其能,加以言事激切,动失上之欢心”,《新唐书》中的“延

龄奸佞得君,天下仇恶,无敢言。贽上书苦谏,帝不怪,竟以太子宾客罢。延龄揣帝意薄,谗短百绪,帝

遂发怒,欲诛贽,赖阳城等交章论辨,乃贬忠州别驾”和“赞曰"中的''至延龄辈,到宠任磐桓,不移如

山,昏佞之相济也”可知,新、旧唐书都认为陆贽被逐与朋党同事如裴延龄有关。

根据《旧唐书》“赞曰”中的“贽为朋党所挤,同职害其能,加以言事激切,动失上之欢心”可知,《旧唐

书》注意到了陆贽的行为方式即“激切”的因素。

根据“赞曰”中的“(德宗)在危难时听贽谋,及已平,追仇尽言,怫然以谗幸逐,犹弃梗”可知,《新唐

书》注意到了国家形势的影响:危难时无可替代受到重用;太平时则被遗弃,遭到报复。

根据“夫君子小人不两进,邪谄得君则正士危,何可詈耶”可知,《新唐书》还认为君子、小人本就无法同

时进用,这是从普遍的规律来解释陆贽被逐的原因。

再根据“延龄僻戾躁妄,不可用”“延龄奸佞得君,天下仇恶,无敢言。贽上书苦谏”可知,陆贽极力劝谏

皇帝不要听信谗言,得罪裴延龄。

【译文】

赞说:“德宗患难危急时,听从陆贽的计谋,叛乱平息后,记恨他言无不尽。因偏信奸臣的谗言愤怒地

驱逐有道之士、刚正之臣。对延龄等人,长期宠爱信任,像山岳一样不动摇,这真是昏君和奸臣臭味相投

呀!有道是君子和小人在朝廷势不两立。奸邪的小人被宠信,忠诚正直的人士就危险,这有什么可以指责

的呢?”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臣等依凭空虚浅薄的才学,在翰林院侍讲、侍读的职位上充个数目。皇上的聪明睿智是上天赋予的,

学问一天比一天深厚。臣等才学有限,然而圣贤之道没有穷尽,心中虽然想表述清楚可口头上表达不出来,

因此自己感到很是惭愧,不知道该怎么办。臣等认为作为臣子向皇帝进献忠诚,就像医生对准病症去用药

一样,药虽然经医生之手传过去,但药方多是从古人那里留下来的。如果药方在世间证明确实很灵验,那

么就不必一定要由医生自己创造出来才用。臣等听说唐德宗时的宰相陆贽,才能本来就是帝王的辅佐,学

问足可成为帝王的老师。他的议论深刻而切合物事人情,言语从不偏离圣贤的道德规范。才能与西汉的张

良(张良字子房)齐肩而文才却要胜过他;议论的才能像西汉的贾谊而方法却不粗疏。上可以纠正皇帝想

法上的错误,下能够贯通天下人的心志。但他不幸的是做官没能赶上良好的时机。唐德宗以严厉刻薄为能

事,陆贽就以忠诚敦厚去规谏;唐德宗以猜疑忌恨去对人,陆贽就以推心置腹去劝说;唐德宗喜好用兵打

仗,陆贽则认为消除战事是当时首先要做到的;唐德宗喜好敛聚财物,陆贽则认为散财于民最为迫切。至

于任用人才、接受意见的方法,整治边防、驾驭将帅的策略,归罪于自身以收拢人心,改正过错以顺应天

道,斥去小人以消除人民的祸患,珍惜爵位、宝器以授予有功的人,像这类合理的建议,很难列举完。陆

贽真可以说是进献了苦口的良药,去诊治危害身体的重病。假使唐德宗能完全按陆贽的进言去实行,那么

贞观之治的盛况便会再一次出现。

臣等每次从皇帝听讲的西阁退出,都私下相互议论,认为您是圣明的天子,一定喜欢陆贽的议论。只

要使像您这样的圣明天子和像陆贽那样的贤能大臣意见相吻合,那就像圣君和贤臣处于同一时代一样了。

当初冯唐高度赞扬战国时廉颇、李牧的贤能,汉文帝则为不能使用他们而深深叹息;魏相陈述了西汉晁错、

董仲舒等应对当时皇帝的言语,汉宣帝就按这些言语施政而成就了汉室中兴的业绩。如果陛下能自己寻求

老师,就不如从近一点的唐朝选取陆贽。再说那《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史记》、

《汉书》、《后汉书》三部史书,以及诸子百家的著作,并不是没有可以效法的,而且依照这些史籍所阐述

的道理都足以治理好国家。然而《六经》当中的圣贤言论精深奥秘,而史书、子书中存留的圣贤学说却颇

不完整,犹如高山大海那样崇高深远,很难从中选择出多少可以直接推广运用的东西。而陆贽的议论,一

打开书本就非常明了清楚,汇聚了古往今来的学说精华,确实是国家治乱的一面镜子。臣等想把他向皇帝

的进言文章稍微加以整理校对,重新抄好进呈给陛下。希望陛下把它放在自己的座位旁边,就像亲眼见到

陆贽之面一样;反复熟读它,就像和陆贽当面谈话一样。这样,一定能启发陛下天子之性的神明天资,在

不长的时间内就能成就强盛国家的功业。臣等说不尽愚陋的心意,请陛下决定是否采用。

(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材料二:

陆贽任翰林学士时,年纪还很轻,凭借自己的才能得到皇帝的宠幸。跟随皇帝在奉天避乱的时候,白

天晚上进朝面见,皇帝亲信倚重,官位相当的人都不敢奢求这样的待遇。陆贽曾经对皇帝说:“如今叛贼遍

布天下,陛下您应该深切地责备自己,反省悔过,来感化人心。陛下果真不惜改正过失,用辞章向天下认

错,让我无所顾忌地执笔直抒,希望可以让叛变者改变心意。”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所以,在奉天所下的

制书,即使是武人悍卒读了也没有不感动流泪的。等到陆贽匡辅政事时,不敢顾及自身,碰到需要决策的

事情一定会表达自己的看法。

路上有向皇帝进献瓜果的人,皇帝赞许他的心意,想要授予他试官(未经正式任命的官职)的职位。

陆贽说:“爵位是天下共有的器物,不可以轻易地授予。”皇帝说:“试官只是一个虚名,而且这件事我已经

与宰相商量过了,你就不必疑虑了。”陆贽上奏说:“没有功劳却能获取爵位,那么爵位就被人看轻,没有

犯罪却滥用刑罚那么法律就为人所轻慢。现今所担忧的是爵位轻贱,想办法使它贵重仍然担心不够贵重,

如果又自己随意弃置,那拿什么来勉励人们呢?”有人规劝他(这样做)有点过头了,他回答说:“我上不

负天子,下不负所学,哪里还会顾虑其他呢?”

皇帝自己任用了裴延龄。陆贽说:“裴延龄邪僻乖张暴躁行为不正,不可任用。”皇帝没有听取他的意

见。不久裴延龄因为奸滑谄媚得到了皇帝的宠幸,天下人都憎恨他,但没有人敢说。陆贽上书苦苦进谏,

皇帝不高兴,终于罢免了陆贽的宰相之位让他担任太子宾客。裴延龄揣摩皇帝对陆贽的恩情已由浓转薄,

用各种方法诋毁诽谤,指摘陆贽的过失,于是皇帝发怒,想要诛杀陆贽,依靠阳城等人交互向皇帝上书奏

事论说辩护,才被贬作忠州别驾。韦皋多次上表请求让陆贽替代他担任岭南节度使,皇帝依然忌恨陆贽,

不肯给他这个职位。

(《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二》)

14.(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按要求作答。

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一)®

欧阳修

春风二月三月时,农夫在田居者稀。新阳晴暖动膏脉,野水泳池生光辉。

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碧L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

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吾已买田清颍②上,更欲临流作钓矶。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回京,任翰林院修撰期间。②颍:指颍州。作者于皇祐元年由扬州移知颍州,第二

年七月改知应天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开篇交代了春天农夫们的生活情状:忙于农耕者多,闲居者少。

B.春回大地,暖阳让肥沃的土壤复苏,春水流淌激涌生辉,新阳、野水作为典型意象,突出春的季节

特点。

C.诗中“知者谁”和“吾独知之”自问自答,而“胡不归”又巧妙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句

子。

D.诗歌结尾写诗人远离官场,在颍州水畔种田垂钓,悠闲自在,而且照应了题目“归田”二字.

(2)有评论者认为“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四句写景精妙,

请简要分析。

(3)这首诗表达作者哪些情感?

【答案】(DD

(2)①“鸣鸠”“布谷”“碧山”“丹杏”“青草”“黄犊”等意象表现出画面的生机勃勃,凸显了田园风光的

优美。

②使用叠词。“聒聒”“翩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鸠鸟、布谷的情态;音律和谐,对仗工整。

③色彩渲染,对比鲜明。‘‘碧山"'‘丹杏”“青草"“黄犊'’色彩鲜艳,对比强烈,视觉冲击力强,写出了景

物的优美。

④视听结合。勾勒出一副优美的田园风光图。

⑤远近高低结合。勾勒出一副优美的田园风光图。

(3)①表达自己对田园风光的优美和农家生活的喜爱。

②对回归田园,耕田垂钓的悠闲生活的渴望。

③职务在身,无法归园的无奈。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D.“诗歌结尾写诗人远离官场,在颍州水畔种田垂钓,悠闲自在”错误。

故选D„

(2)

本题考查学生炼句的能力。

阅读全诗,精读“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这四句写景的

诗句。首先选取了典型的景物(意象)“碧山”“丹杏”“青草”“黄犊”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写出了田园

景物的优美。

“鸣鸠”“布谷”“碧山”“丹杏”“青草”“黄犊”等,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远景近景、高处景低处景相结

合的方法,描写了田园风光的优美和农家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心。

另外,“聒聒”“翩翩”叠词的使用,形象写出了鸠鸟、布谷的情态。音律和谐,对仗工整。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欧阳修的诗歌,描绘了一幅惬意、淳朴的农家生活画。诗歌从初夏田野的南风写起,再写到小小茅舍在草

木丛中掩映,颇有隐居的野趣;再写到农家生活,麦穗初齐,桑叶正肥,一家人正在辛勤的劳作,老翁凭

借多年经验知道今年丰收在望,而来送饭的妇人也知道今年时节不错,再加上玩耍的稚子,吃的饱饱的蚕

儿,处处呈现出一片和乐而富有生机的美好画面。再加上花朵盛开,鸟鸣婉转,给这幅画面勾勒出一片美

丽而富有生机的背景。从中我们能够探查到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羡慕与向往之情。

“我独知之归不早”与“顾我蹉鸵已衰老”则表达了历尽沧桑的感慨和自己没有及早归隐的遗憾和懊悔。

“吾已买田清颍上,更欲临流作钓矶”,我已经在清颍买了田地,希望在颍州水畔种田垂钓。表达了作者对

回归田园,耕田垂钓的悠闲生活的渴望。

15.(6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加之以师旅,(《论语•侍坐》)

(2)西当太白有鸟道,。(李白《蜀道难》)

(3),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4)周公吐哺,o(曹操《短歌行》)

(5)《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为喻,揭示“孝”这一主旨的句子是“,

【答案】(1)因之以饥彳童;(2)可以横绝峨眉巅;(3)三顾频烦天下计;(4)天下归心;(5)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僮”“峨眉巅”“寥廓”“烦

评卷人得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延安交响

刘成章

我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延安。

记得那年离别时,风吹着我的黑发。今天,当我再来时,头上已是白雪厚积。虽然我老了,脾肿了,

但延安应能认得我;而延安,却变得令我目眩神迷。

眼前是延安吗?当然是。信天游依旧,革命旧址依旧,宝塔L连同宝塔依旧,依旧的延河依旧哗哗啦

啦地哼唱着奔流。此刻云彩此刻风,也有几分当年的感觉。可是,除了这些,延安变得我也认不出了!

枣园那几棵比我小不了几岁的大梨树,曾经给领袖们许多清凉,现在它们擎天矗立,着蓊郁郁,越长

越茂盛了。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们,脸上闪烁着梨叶间洒下的光斑,灰布军装八角帽,手提小马扎,唯仰,

流连,围坐一圈讨论。既是重温滚烫的初心,也是寻找那绝美的伏笔。一队一队,摩肩接尊,出入于每一

位领袖的窑院,立定天地精神。枣园四周的梁梁相加,沟沟岔岔,以至全延安的千山万岭,一改当年黄漠

漠的干号的颜色,全都变绿了,水意溶溶,就像秦岭之南。雨中的枣园,燕子掠翅带雨,宛若唐寅笔下的

江南小景。千百年来,一直被老黄风频吹的延安,成了翠的延安、湿润的延安、水晶晶的延安、江南一样

的延安。

包心菜似的,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紧抱着延安。古书上说:“三山鼎立,太和第一。“太和就是清

凉山,它山顶上的太和庙,被巨掌捧着,金碧辉煌。可是现在,你退回到凤凰山上看看吧,清凉山上那一

握金光,猛扎扎落下来了,落了好几个层级。其实,清凉山一点儿也没有变矮,只是在它的后边,削平了

33个山头,填埋了更多的沟壑。削平和填埋中,金属的悬崖隆起,隆起;玻璃的绝壁隆起,隆起;钢筋混

凝土的山峦,隆起,隆起。延安新区灿烂地隆起了。78.5平方千米的辽阔,40余万人的喜和乐,陕北口音

的歌腔笑韵,硬生生地被托起来了,在云中,在霞中,在鹰翅旁。

犹记得,古延安沟壑■纵横,街市只在逼仄的夹缝中喘息。而现在,有一种力量,使亘古不变的延安街

市,有如庄子笔下的大鹏,一冲上天,好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蓬勃景象!

也记得,延安城周边的千百条沟壑,年年月月冷清无人,纵有野花野草,也是道不尽的寂寞,自生自

灭。现在,摩天楼丛掩去了沟孳,那楼丛开的花朵是一扇一扇的玻璃窗,和那窗里的三弦弹奏、小曲轻唱:

“酒瓶瓶高来酒杯杯低。''那一丛一丛的马兰花,一丛一丛的野艾,则成了人们阳台上的摆设。

驾车在延安行走,总会碰到一座座大山,不由分说地挡住你的去路,你还来不及思索,车子已进入一

条条隧道,满壁灯光,云霞明灭。延安自古挖等而居,延安的黄土天生是挖窑的好材料。现在,人们把挖

窑的本事发挥到了极致。无论是杨家岭、大硬.沟,还是黄蒿洼、万花处处都有腥道。延安周围的群山,

都被隧道串起来了。唐朝诗人章碣的《对月》诗,好像是专门为今天的延安写的:“琼轮正辗丹霄去,银箭

体催皓露凝。别有洞天三十六,水晶台殿冷层层。“今日之延安,真是别有洞天。汽车快如银箭,车轮碾着

丹霄,满眼是水晶台殿般的隧道风光。

上中学的时候,我读过一首歌谣:“燕子回来找旧窝,找了一天没着落。“现在,我就像这只燕子,怎么

也找不见我的旧窝了。一溜一溜的房舍,一块一块的牌匾,虽然还弥漫着当年的气息,但我扑上前去攫住

的是一连串的迷失。真可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在旧窝前用手机留了影。延水汤汤,在不远处流过,在

我的心头流过。

此次回延安之前,我和97岁高龄的诗人贺敬之通过话。贺老说,他和我很近。我听了心里热乎乎的。

贺老和我,都对延安有着特殊的感情。我欣喜地发现,许多前来瞻仰延安的人,都可以随口背出“几回回梦

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这句诗最贴切地道出了时代的心声,不管把它放到哪段历史的诗词中,都会

力压群芳,引人叫绝。

在《回延安》中,诗人还说: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

亲延安换新衣。

此刻,面对母亲延安,我的感受完全不是这样了。“一盏盏电灯”“一排排绿树“,早已是过去的故事。而

母亲延安,也绝不只是换了一件新衣。被锁在山沟里、千百年闭搴着的延安——风,通了;气,通了:经

脉,通了!面对如此巨大的变化,我一时想不出恰当的语言,索性借用贺老写过的一句唱词来表达我的感

触:

看眼前是何人?又面熟来又面生。

回看革命的来路,延安的秧歌一直扭到了北京城,我们的队伍一直茗歌载舞。而今天的延安,在欢庆

我们党的百年辉煌之际,阳光照透的林间,光线有如各种琴第,其间还有笛子、喷呐、圆号、萨克斯,一

场恢宏的交响乐,响彻云天。

朋友们最知我心,安排我住在离宝塔山最近的宾馆。每当暮色四合,宝塔山上的灯光哗啦一下全亮了,

宝塔山红了,如火焰燃烧,也点燃了我的心。我想起母亲告诉我,1937年春天,当我过满月的时候,刘志

丹去人同桂荣妈妈给我做了一双老虎鞋;我想起,我骑在南关大礼堂的短墙上玩耍,适逢来开会的毛泽东

走过,他慈爱的目光在我身上停留了几秒;我想起,在清凉山上的新华广播电台,在那贴着自毡的小窑洞

演播室里,我稚嫩的嗓音乘着电波飞遍全国……我这个出生在延安的孩子,是呵护着长大的。

然而我深知,延安不是我一个人的。延安,是冼星海的延安,是石鲁的延安,是贺敬之的延安,是全

国人民的延安,是永恒的革命圣地。作为地地道道的延安人,我的心,将永远伴着延河奔流的强谷节拍而

跳动。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6.(2分)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臃肿(yong)笑韵(yun)憾道(sui)摩肩接踵(zhOng)

B.半天(qlng)干整(bid)攫住(ju6)整歌载舞(zdi)

C.强磔(jin)沟擎(he)闭搴(se)目眩神迷(xuan)

D.瞻仰(zhan)挖窑(yd。)琴弦(xudn)蓊蓊郁郁(weng)

17.(5分)赏析文中画横线的语句。

18.(5分)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引用贺敬之《回延安》中的诗句起到哪些作用?

19.(5分)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在文中抒发了哪些情感?

20.(4分)下列对本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将现实与回忆相穿插,拉开了时空距离,在今昔对比中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延安的巨大变化。

B.本文以革命圣地延安为主要写作对象,以质朴的语言介绍了延安的变化,情感由开头平淡到结尾逐

渐变得浓郁。

C.文章既有自然景观的描摹,也有风俗人情的展示,流露出对童年岁月的怀念,弥漫着无尽的生活气

息。

D.作者引用《对月》诗表现了当今延安的隧道风光,表达了对诗人章碣神奇预测能力的惊叹。

E.作者笔下枣园中的“大梨树”,是萦绕作者情思的延安记忆,既见证了领袖们那段峥蝶岁月,又吸

引全国各地的人们去感受那段革命历程。

【答案】

16.B

17.①本段文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今日延安街市比作大鹏,用“一飞冲天”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今日

延安街市的蓬勃景象,抒发了作者对延安的赞美之情。

②本段文字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将古延安的街市和今日延安的街市相比较,更加突出今日延安的变化

之大,抒发了作者对延安蓬勃景象的赞美之情。

③本段文字长短句相结合,句式富有变化,语言生动活泼,节奏感强,抒发了作者对延安蓬勃景象的赞美

之情。

18.文章引用《回延安》的诗句,意在借诗人贺敬之笔下的延安景象衬托出新时代延安发生的巨大变化,

表达了作者面对眼前焕然一新的延安景象的赞叹。

19.①作者阔别多年后故地重游时面对眼前的延安将信将疑;

②写延安变化之大与蓬勃发展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对新时代的歌颂与赞美;

③写延安人民幸福快乐的生活,表达了作者越来越激动振奋的心情。

20.B、D

【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隧道(su1)”的“隧”读音错误,应读为“sui”;

C.“强劲(jin)”的“劲”读音错误,应读为“jing”;

D.“琴弦(xudn)”的“弦”读音错误,应读为“xidn";

故选B。

17.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

本段文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亘古不变的延安街市,有如庄子笔下的大鹏,一冲上天”把今日延安街

市比作大鹏,用“一飞冲天”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新时代延安发展气势蓬勃,不可阻挡,抒发了作者对延安

的赞美之情。

本段文字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犹记得,古延安沟壑纵横,街市只在逼仄的夹缝中喘息”这是过去的延

安,“而现在,有一种力量,使亘古不变的延安街市,有如庄子笔下的大鹏,一冲上天,好一派万类霜天竞

自由的蓬勃景象”这是现在的延安,将古延安的街市和今日延安的街市相比较,更加突出今日延安的变化

之大,抒发了作者对延安蓬勃景象的赞美之情。

“犹记得”“而现在”“一飞冲天”等是短句,“街市只在逼仄的夹缝中喘息好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蓬

勃景象”是长句,句式长短结合,疏密有致,富有节奏感。语言生动活泼,抒发了作者对延安蓬勃景象的

赞美之情。

1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结合”在《回延安》中,诗人还说: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

母亲延安换新衣”可知,延安换新衣,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文章引用《回延安》的诗句,意在借诗人贺

敬之笔下的延安景象衬托出新时代延安发生的巨大变化;

再结合“被锁在山沟里、千百年闭塞着的延安一一风,通了;气,通了;经脉,通了!面对如此巨大的变

化,我一时想不出恰当的语言,索性借用贺老写过的一句唱词来表达我的感触:看眼前是何人?又面熟来

又面生”可知,面对延安如此巨大的变化,我一时想不出恰当的语言来形容,表达了作者面对眼前焕然一

新的延安景象的赞叹。

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结合''虽然我老了,臃肿了,但延安应能认得我;而延安,却变得令我目眩神迷。眼前是延安吗?当然是。

信天游依旧,革命旧址依旧,宝塔山连同宝塔依旧,依旧的延河依旧哗哗啦啦地哼唱着奔流。此刻云彩此

刻风,也有几分当年的感觉。可是,除了这些,延安变得我也认不出了”可知,延安变得令我目眩神迷,

眼前是延安吗?作者阔别多年后故地重游时面对眼前的延安将信将疑。

结合“此刻,面对母亲延安,我的感受完全不是这样了。'一盏盏电灯''一排排绿树',早已是过去的故事。

而母亲延安,也绝不只是换了一件新衣。被锁在山沟里、千百年闭塞着的延安一一风,通了;气,通了;

经脉,通了!面对如此巨大的变化,我一时想不出恰当的语言,索性借用贺老写过的一句唱词来表达我的

感触:看眼前是何人?又面熟来又面生”可知,延安对的风,通了;气,通了;经脉,通了,面对如此巨

大的变化,我一时想不出恰当的语言来形容,写延安变化之大与蓬勃发展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对新时代的

歌颂与赞美。

结合“延安的秧歌一直扭到了北京城,我们的队伍一直载歌载舞。而今天的延安,在欢庆我们党的百年辉

煌之际,阳光照透的林间,光线有如各种琴弦,其间还有笛子、喷呐、圆号、萨克斯,一场恢宏的交响乐,

响彻云天”可知,延安的秧歌一直扭到了北京城,今天的延安,是一场恢宏的交响乐,响彻云天。写延安

人民幸福快乐的生活,表达了作者越来越激动振奋的心情。

2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的能力。

B.“以质朴的语言……,情感由开头平淡到结尾逐渐变得浓郁”错误。文章语言优美,对延安的情感从开头

到结尾都非常的浓郁。

D.“表达了对诗人章碣神奇预测能力的惊叹”错误。作者引用《对月》诗只是想表现当今延安的隧道风光,

并没有表达对诗人章碣神奇预测能力的惊叹。

故选BD。

评卷人得分

21.(4分)请任选下面的一幅图画,通过描绘画面内容,表现其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要求:内容具

体,描写生动。

K

图一图二图三

【答案】示例1:盛夏,一位妇女坐在竹制的小板凳上正在忙着干活,她穿着短袖衫,裤脚高高挽起,可以

想见这样热的天气,她一定是满头大汗;一个小男孩,应该是她的儿子,正在拿着大蒲扇给妈妈扇风。画

面展现了母慈子孝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示例2:一个书生盘腿坐在书桌前,神情专注。几案上摆着现台、书籍与笔架。一盏孤灯陪伴他苦读。他眉

头紧锁,时而抿紧嘴唇,时而口中念念有词。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囊萤映雪、悬梁刺股,

千百代莘莘学子就这样传递着勤奋好学的美德。

示例3:一位老翁双手持称,秤杆平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