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边城》中的人性美和自然美_第1页
浅析《边城》中的人性美和自然美_第2页
浅析《边城》中的人性美和自然美_第3页
浅析《边城》中的人性美和自然美_第4页
浅析《边城》中的人性美和自然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边城》中的人性美和自然美撰写者姓名:王琪导师姓名:杜吉刚内容摘要:《边城》中理想的人生形式和古拙的湘西风情自然交融,构筑了沈从文“人性美、人情美理想化的情爱天堂”(1)——湘西世界,表现了“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2)(本文从研究《边城》中人性美的建构入手,解读了湘西人性天堂里的几个愚夫俗子的哀乐生活,以(浅析《边城》中的人性美和自然美)对边城自然的人性和原态的生活作一情感的阐释。关键词:《边城》人性美自然美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县人。原名沈岳焕.他出生于行伍世家,身上流淌着汉、苗、土家等民族的血液,湘西秀丽的自然风光和少数民族长期被歧视的历史,使他形成了特殊的气质,既富于幻想,又在心灵上积淀着沉痛隐忧。沈从文一方面以质朴、温婉的感情,选择青年男女的感情为解剖的切入点,对当时都市上流社会“庸俗小气自私市侩”(3)的众生相进行了细致入微地描绘,另一方面又把探寻的目光转而投向他早年生活过的那个“充满原始神秘的恐怖,交织着野蛮与优美”浪漫与严肃的湘西社会,凭着他对下层人民怀有的那份“无可言说的温爱”之情,(4)用热情、迷醉的歌喉对那里的风物人情唱出了一曲又一曲心灵的恋歌。而《边城》正是其中最优美动听的一支。《边城》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它是沈从文创作的一首美好的抒情长诗、一幅秀丽的风景名画,一支理想的田园牧歌,也是支撑他所构筑的湘西世界的坚实基石,更是他人性美、人情美理想化的情爱天堂。小说古朴而又绚丽的风俗画卷中,铺衍了一个美丽而又凄凉的爱情故事,表现的却是“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小说《边城》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追求以及与这追求相呼应的田园牧歌情调。在这块世外桃源中生活的人们充满了原始的内在的爱。正因为这爱才使得湘西小城、酉水岸边茶峒里的“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5)作品正是通过对青年男女之间的情爱、亲属之间的亲爱、邻里之间的互爱等世态人情的细腻刻画,生动地展现了边城人民的健康,优美,质朴的民风和人性之美。一.人性美(一)相濡以沫翠翠和祖父的祖孙情作品展现人性美的第一个方面是通过老船夫对女儿、对孙女的挚爱来体现的。主人公翠翠是一个迷人的形象,是全书之魂。她是人之子,更是大自然的女儿。“她在风日里长着,清风丽日青山绿水给了她水晶般清澈透明的性格”“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6)湘西的清风、丽日给了她一个壮健的躯体;茶峒的青山、绿水给了她一双碧玉般清澈透明的眸子;碧溪岨的竹篁、白塔又给了她一颗绝不世故的赤心.酉水、小船载满不清、道不明的心绪,年青、稚嫩的翠翠不知道是应该快乐,还是应该忧愁。为此她便常常坐在山头上,站在渡船上沉静地慢慢地咀嚼着人生的酸涩苦甜“心中有些薄薄的凄凉”。两年后端午节前夕她又见到了傩送,情不自禁地对爷爷说:“那个人很好。”(13)以至在看划船时无意间听到别人议论傩送婚事时,一向沉稳的翠翠心中也便乱作一团,甚至傩送和她说话也忘了应答。后来,傩送在月下为翠翠唱歌,酣梦中的翠翠“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的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悬崖半腰——去作什么呢?摘虎耳草!”(14)青春少女翠翠的情怀竟被傩送的情歌所吸引,灵魂也浮了起来。可惜的是她却不知道这月下唱歌的年轻后生就是自己爱着的傩送。作者着重表现了他们行为的高尚和灵魂的纯美。“翠翠与傩送这对深深爱着对方的年轻人既没有山盟海誓的豪言壮语,也没有离经叛道的骇世之举,更没有充满铜臭味的裙带交易,有的只是原始乡村孕育下的超乎自然的朴素纯情,有的只是“遵从古礼”的淳厚人性,有的只是含蕴的东方的传统美德。作者正是通过这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反映了人性美。”(15)但是大老天保也喜欢翠翠,“车路”托媒被糊里糊涂的拒绝回来。他不知道翠翠喜欢傩送,傩送也喜欢翠翠,稀里糊涂地踏入了爱情的纠葛中。大老和二老都是茶峒的优秀青年,“皆结实如小公牛,能驾船,能泅水,能走长路。凡从小乡城里出身的年青人所能够作的事,他们无一不作,作去无一不精。”(16)弟兄二人手足情深,却同时爱上一个女孩儿。湘西的柔水与净土滋养出的是两个襟怀坦荡的好儿女。弟兄俩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反目成仇,却彼此鼓励,彼此谦让。天保走了“车路”便说什么也让弟弟先走“马路”。两人相约为心上人唱歌的夜晚美丽至极,动人至极。二老的歌声美妙犹如山间的竹雀,自他一开口,大老已经深知属于自己的命运。同去的是两颗紧紧依偎的心,归来的一颗却已破碎。不久,天保为爱离家出走落水而死。无情的洞庭湖吞噬了天保,只留下傩送在岸上遥遥地希冀。他一半的热情随着哥哥的死而消逝,内心的自责又将另一半隐去。傩送寻兄归来过溪时,又得不到翠翠的一点暗示,便赌气远走他乡。兄弟二人的感情是多么纯朴而又真挚,纯洁的爱情在古老的湘西这块土地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三年的时光浓缩在三个美丽的端午节,三个懵懂的少年,情窦初开,美丽而又感伤的爱情故事随岁月的流逝愈发的淡远而纯情。茶峒溪边渡头上翠翠忍受着亲人离去之痛、爱人负气出走之苦,仍决定翘首期盼心上人的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17)(三)远亲近邻和谐与自然的邻里情《边城》中的人性美还表现在邻里之间的互爱中。这里每个人都热情诚实,“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18)船总顺顺便是这一类的总代表。他“欢喜交朋结友,慷慨又能济人之急”“为人既明事明理,正直和平又不爱财”。(19)自己既在粮子里混过日子,明白出门人的甘苦,理解失意人的心情,故凡因船只失事破产的船家,过路的退伍兵士,游学文墨人,凡到了这个地方闻名求助的,莫不尽力帮助。“在他的身上少了都市人的自私和狭隘,少了商人聚敛钱财的贪婪与世故,少了奸侫小人的阴险奸诈;多了一副乡里人的宽阔豪爽的胸怀,多了一颗仗义疏财的仁义之心,多了一种乡民的光明磊落和正道直行的品德。”(20)正是这种美德影响着乡邻,从而在这块不显山不露水的偏僻小地保留了一份大都市里想都不曾想到的民俗淳风,而且这种重义轻利又能守信自约的淳朴民情在这古老的大地上哺育着一代又一代,演绎着一个又一个传奇式的田园牧歌故事。面对着风雨中丧亲失业、无依无靠的翠翠,他尽释前嫌,忙前忙后。老马夫杨马兵年轻时唱歌向翠翠的母亲求爱曾遭到拒绝,可是,老船夫一死,他便主动地承担起保护翠翠的责任.就连城中杨马兵也赶来帮忙,并重新担负起了老船夫的重任,照看那失去了一切的孤雏——翠翠。这就是湘西的风土人情,这就是茶峒人的善良。这份浓浓的人情、这份厚厚的美德、这种自然的人性足可令城市中那些自以为知书达礼、寡心静欲者为之汗颜。在这里没有什么地位的尊卑之别,有的只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在这里没有勾心斗角、强取豪夺,有的只是心与心的交换、血与血的对流。“这些诚实勇敢的人,也爱利,也仗义,同一般当地人相似。”(21)二.自然美(一)简单的美《边城》开篇三章就行云流水、诗情画意的描绘了湘西山水图画和风物人情。幽碧的远山、清澈的溪水、溪边的白塔、翠绿的竹篁等山水风景与端午赛龙舟、捉鸭子比赛及男女唱山歌等民俗民风相互交融,呈现一幅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理想画面,充溢着温柔和明净的乡土风情。古老的湘西,古老的茶垌,悠悠的边城,悠悠的渡口,和着“芳香的泥土气味、草木清香还有各种甲虫类气味”,和着“繁密如落雨”的虫唱、“落落落落嘘”的鸟鸣,(22)总会让湘西梦一样的浮在神往者的心田上,悄然飘入神往者的梦中来。那份如酒般醇,如水般清的湘西乡土人性美、人情美,孕育在如诗如画的青山绿水里,浓酽酽的化不开,总会撩拨迷醉者的思绪。沈从文先生极为优美而流畅的语言文字,如诗如画般描绘了白河沿岸恬静幽美的山村,湘西边城浓郁的风土民情:“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做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处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23)这些充满了自然真朴与生息传神的描写,给人以极美的享受。(二)凄凉的美《边城》中开头“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24)极简约的语言便将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的生活环境自然点出。“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为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象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25)一边是神往倾心的凄美爱情故事,一边是内心骚动不安的爱情向往,一边却是热烈勃发的温馨环境。周围景物的自然生命展示和人物的细腻感情形成鲜明的对比。湘西拥有美丽迷人、如歌行板的诗意世界:清莹的河水映出水底凌乱的碎石;微风轻轻地穿过树林,发出沙沙的轻响;乳白色的雾霭腼腆地在薄暮的夜色中飘浮……景致柔媚而宁静,远离都市的喧嚣和浮华,有一种出尘而卓然的清丽和率真,似林泉深处悠悠飘出的牧歌。古拙的湘西风情,既是健全的人生形式借以寄托的不可或缺的活动背景,又是“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26)这一理想本身的有机组成部分。沈从文运用自己“乡下人”(27)独特的温柔笔调、文化视角和审美意境谱写一曲清新、淡远的牧歌,把边地的安静醇和、浑厚朴质的气息渲染得淋漓尽致。古拙的湘西未受现代文明浸染的诗意环境,为人物的活动铺排了谐和的静态文化氛围,也使边地茶峒拥有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品格。(三).情景交融的美整部作品中人与景,情与境,人物的情绪与作者的情绪交融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一种整体上的自然和谐之美。“湘西优美的风景画和迷人的湘西风俗画,加上那儿人们古朴的风习,淳厚的人性,带有地域性的传统道德观念等,一起勾勒出一个新奇独特的青山绿水的古朴的美的环境。”(28)小说中那清澈见底的河流,那凭水依山的小城,那河街上的吊脚楼,那攀引缆索的渡船,那关系茶峒“风水”的白塔,那深翠逼人的竹篁中鸟雀的交递鸣叫……这些富有地方色彩的景物,都自然而又清丽,优美如画让人如入梦境,无不给人美的享受。那无宵的鞭炮烟火,舞龙舞狮,端午节的龙舟竞赛,泅水捉鸭子,以及男子唱歌求爱等等,都是墨彩交融的风俗画;加上那儿的人们古朴的风习,淳厚的人性,带有地域性的传统道德观念等,一起勾勒出一个新奇独特的青山绿水的古朴的美好环境。在这如画的世界里,生活着一些无欲无争,无悔无忧的人们.他们重义轻利,以一种遵从古礼的美德生活着。作品中的人们的生活、行为、思维方式都透着人性美。我们虽然仅仅是从文字上了解湘西的那个遥远的时代,未必真悟是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但《边城》却是沈先生描述的类似于陶渊明笔下的现代桃花源,与当时争乱的外世隔绝,从中不难看出沈从文先生对和谐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总之,浑圆与完整是《边城》审美形态的独特之处.作者所描绘的爱和美的人生,是在一种洋溢着诗情画意和浓厚的地方色彩的特定环境中展开的。《边城》是一幅民性淳朴的地域风俗画,画中生活着“一群未曾被近代文明污染”的善良的人。(29)《边城》是首清澈美丽但又有些哀婉的田园牧歌,为人类的男女之爱,祖孙之亲,父子之情和邻里之睦做了恰如其分的说明。因此,读这样的作品,我们获得的不只是文学艺术的美的享受,更有着对我们心灵人性的滋养与疗补。注释:(3)(6)(7)(8)(9)(10)(11)(12)(13)(14)(16)(17)(18)(19)(22)(23)(24)(25)(27)《边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7月第一版(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