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2024年广西《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高频核心题库300题(含答案详解)一、单选题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某建设项目属于水文要素影响型,污水排入附近河流。影响建设项目的水文要素有水温、径流等。其中年径流量与总库容占比α≤10、γ=15、A1≤0.05。该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为()。A、一级B、二级C、三级D、三级B答案:A解析:表2水文要素影响型建设项目评价等级判定2.生态影响调查结论与建议中,总结的内容主要是()。A、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要求的落实情况B、建设项目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法律法规执行情况C、建设项目执行环境保护标准的情况D、建设项目对环保措施的投入运行情况答案:A解析:调查结论是全部调查工作的结论,编写时需概括和总结全部工作。总结的内容包括:①主要总结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要求的落实情况;②重点概括说明工程建设成后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现有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对环境保护措施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③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客观、明确地从技术角度论证工程是否符合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条件。3.危险废物焚烧处置技术的最大弊端是()。A、产生有毒气体B、造成二次污染C、产生废气污染D、使废物增量答案:C解析:焚烧处置方法是一种高温热处理技术,即以一定的过剩空气量与被处置的危险废物在焚烧炉内进行氧化燃烧反应,废物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在高温下氧化、分解而被破坏。焚烧处置的特点是它可同时实现废物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焚烧处置技术的最大弊端是产生废气污染。4.当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监测中涉及大气沉降影响时,应在占地范围外主导风向的上、下风向各设置()个表层样监测点。A、4B、3C、2D、1答案:D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在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监测中涉及大气沉降影响的,应在占地范围外主导风向的上、下风向各设置1个表层样监测点,可在最大落地浓度点增设表层样监测点。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规定了最高允许排放速率的分级,现有污染源分______级,新污染源分______级。()A、一、二、三;一、二、三B、1~5;1~5C、一、二、三;二、三D、1~5;2~5答案:C解析:《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规定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现有污染源分一、二、三级,新污染源分为二、三级。按污染源所在的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类别,执行相应级别的排放速率标准,即位于一类区的污染源执行一级标准(一类区禁止新、扩建污染源,一类区现有污染源改建时执行现有污染源的一级标准),位于二类区的污染源执行二级标准,位于三类区的污染源执行三级标准。6.一建设项目资料如下:项目建成后拟向附近一条流量为76m3/s的河流中排放污染物,且此河流处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包括:温度接近于常温的循环冷却水、非持久性污染物以及碱性物质,且需监测的水质项目为9个,污水排放量为4900m3/d,循环冷却水排放量为200m3/d,那么此建设项目排放污染物的种类为()。A、一种B、二种C、三种D、均不对答案:B解析:根据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输移、衰减特点以及它们的预测模式,将污染物分为四类:①持久性污染物(其中还包括在水环境中难降解、毒性大、易长期积累的有毒物质);②非持久性污染物;③酸和碱(以pH表征);④热污染(以温度表征)。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循环经济分析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从资源能源利用方面进行循环经济分析B、从区域或行业层次进行循环经济分析C、从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方面进行循环经济分析D、从提高项目投资收益率方面进行循环经济分析答案:D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循环经济分析的内容包括:从企业、区域或行业等不同层次,进行循环经济分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优化废物处置途径。8.下列关于跨行业综合性污染物排放标准与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说法,错误的是()。A、有行业性排放标准的执行行业排放标准B、《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属专项排放标准C、没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综合排放标准D、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有时可交叉执行答案:D解析: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为跨行业综合性排放标准(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和行业性排放标准(如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等)。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即有行业性排放标准的执行行业排放标准,没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综合排放标准。9.关于《声环境质量标准》适用范围,说法正确的是()。A、不适用于铁路干线两侧区域的声环境质量评价B、适用于对内河航道两侧区域的声环境质量评价C、适用于机场周围区域的声环境质量管理D、不适用于未划分声环境功能区的乡村区域的声环境质量管理答案:B解析:《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适用范围如下:①本标准规定了五类声环境功能区的环境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声环境质量评价与管理。②机场周围区域受飞机通过(起飞、降落、低空飞越)噪声的影响,不适用于该标准。10.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下列关于标准适用范围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标准仅适用于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的评价和管理B、该标准适用于交通干线两侧区域声环境质量的评价和管理C、该标准适用于机场周围区域声环境质量的评价和管理D、该标准适用于建筑室内声环境质量的评价和管理答案:B解析:《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了五类声环境功能区的环境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这五类功能区是:①0类声环境功能区,指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②1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③2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④3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⑤4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之内,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包括4a类和4b类两种类型,4a类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内河航道两侧区域,4b类为铁路干线两侧区域。本标准适用于声环境质量评价与管理,机场周围区域受飞机通过(起飞、降落、低空飞越)噪声的影响,不适用于该标准。11.某园区的主导产业为冶金化工,辅助产业为新材料,配套仓储物流,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评价范围内涉及的下列区域中,需要开展生态风险评价的是()。A、重点开发区域B、重点生态功能区C、基本农田保护区D、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答案:B解析:对于规划实施可能产生重大环境风险源的,应进行危险源、事故概率、规划区域与环境敏感区及环境保护目标相对位置关系等方面的分析,开展环境风险评价;对于规划范围涉及生态脆弱区域或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应开展生态风险评价。1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三级评价项目基本图件不包括()。A、项目区域地理位置图B、工程平面图C、土地利用现状图D、植被类型图答案:D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规定,三级评价项目基本图件包括项目区域地理位置图、工程平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但不包括植被类型图。因此,选项D为正确答案。13.()负责对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环境标准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在全国环保执法检查中要将环境标准执行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A、生态环境部B、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C、自治区D、直辖市答案:A解析:在环境标准的监督实施中,实施监督的部门包括:①生态环境部负责对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实施环境标准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在全国环保执法检查中要将环境保护标准执行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在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汇报环保工作时,应将标准执行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14.2004年制定的《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试行)》中还规定了厂界距居民区应大于()m。A、600B、800C、1000D、1200答案:C解析:危险废物焚烧厂选址要求中规定,各类焚烧厂不允许建设在居民区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地区,在2004年制定的《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试行)》中还规定了厂界距居民区应大于1000m。15.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关于采样时间和频次的说法,正确的是()。A、排气筒中废气的采样可按连续1h的采样获取平均值,或者1h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4个样品,并计平均值B、排气筒中废气的采样应按生产周期确定监测频次,生产周期在8h以内的,每2h采样一次,取其最大测定值C、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采样在厂界每间隔2h采样一次,共采集四次,取其最大测定值D、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采样在厂房门窗排放口处连续1h采样计平均值答案:A解析: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排气筒中废气的采样,以连续1小时的采样获取平均值;或在1小时内,以等时同间隔采集4个样品,并计平均值。无组织排放监控点和参照点监测的采样,一般采用连续1小时采样计平均值;若浓度偏低,需要时可适当延长采样时间;若分析方法灵敏度高,仅需用短时间采集样品时,应实行等时间间隔采样,采集4个样品计平均值。1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对位于城市建成区的某工业企业,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测量的基本内容不包括()。A、现有噪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B、该企业改扩建新增加的噪声源和噪声级C、该企业位于的噪声功能区D、评价范围内的噪声敏感目标答案:B解析:根据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测量的规定,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为:①影响声波传播的环境要素调查;②评价范围内现有敏感目标调查;③声环境功能区划和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④现状声源调查,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的声环境质量现状超过相应标准要求或噪声值相对较高时,对区域内主要声源的名称、数量、位置、影响的噪声级等相关情况进行调查,有厂界(或场界、边界)噪声的改、扩建项目,应说明现有建设项目厂界(或场界、边界)噪声的超标、达标情况及超标原因。1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应根据建设项目建设期、运营期和服务期满后三个阶段的工程特征,识别其()的环境影响。A、正常与非正常两种状态下B、正常与事故两种状态下C、正常状态下D、事故状态下答案:A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规定,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的基本要求有:①地下水环境影响的识别应在初步工程分析和确定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的基础上进行,根据建设项目建设期、运营期和服务期满后三个阶段的工程特征,识别其正常状况和非正常状况下的地下水环境影响;②对于随着生产运行时间推移对地下水环境影响有可能加剧的建设项目,还应按运营期的变化特征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分别进行环境影响识别。18.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的污染物浓度限值是()。A、SO2一小时平均浓度限值为0.15mg/m3B、TSP年平均浓度限值为0.10mg/m3C、PM10日平均浓度限值为0.15mg/m3D、NO2一小时平均浓度限值为0.08mg/m3答案:C解析: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环境空气污染物项目浓度限值见表1、表2。SO2一小时平均浓度限值为0.50mg/m3;TSP年平均浓度限值为0.20mg/m3;PM10日平均浓度限值为0.15mg/m3;NO2一小时平均浓度限值为0.20mg/m3。19.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一般()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执行。A、GB14554—96;优于B、GB14554—93;优于C、GB14554—96;后于D、GB14554—93;后于答案:B解析: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规定,在我国现有的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中,按照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的原则,有专项排放标准的执行相应的专项排放标准,其他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属于行业性标准,行业性标准优于综合性标准执行。20.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关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分级的说法,错误的是()。A、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B、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C、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D、四级标准为保障植物和环境不受到危害和污染的土壤阈值答案:D解析:ABC三项,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分级为:①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护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Ⅰ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②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Ⅱ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③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Ⅲ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三级标准。D项,标准分级中无四级标准。21.(2018年)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可行性验证内容不包括()。A、拟采取措施的长期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的可靠性B、拟采取措施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C、生态保护和恢复效果的可达性D、拟采取措施的清洁生产水平答案:D解析:明确提出建设项目建设阶段、生产运行阶段和服务期满后(可根据项目情况选择)拟采取的具体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境风险防范等环境保护措施;分析论证拟采取措施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长期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的可靠性、满足环境质量改善和排污许可要求的可行性、生态保护和恢复效果的可达性。2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建设项目按其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程度分为()。A、二类B、三类C、四类D、五类答案:C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的规定,根据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程度,结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将建设项目分为四类,详见附录A。Ⅰ类、Ⅱ类、Ⅲ类建设项目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应执行本标准,Ⅳ类建设项目不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23.某沿海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有海水浴场、滨海风景旅游区及海洋开发作业区。根据《海水水质标准》,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选取相对应的海水水质评价标准为第()类。A、二、三、三B、二、二、四C、一、二、三D、二、三、四答案:D解析:按照海域的不同适用功能和保护目标,海水水质分为四类,如表所示。24.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列污染物中,属于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项目类别的是()。A、PM10B、TSPC、NOxD、氟化物答案:A解析: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区分“基本项目”和“其他项目”分别规定了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限值。“基本项目”包括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颗粒物(PM10)、颗粒物(PM2.5),计6项,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其他项目”包括总悬浮颗粒物(TSP)、氮氧化物(NOx)、铅(Pb)、苯并[a]芘(BaP),计4项,由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实施方式。25.《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臭气浓度的单位是()。A、mg/m3B、mg/LC、无量纲D、kg/h答案:C解析:臭气浓度是指恶臭气体(包括异味)用无臭空气进行稀释,稀释到刚好无臭时,所需的稀释倍数,故为无量纲。26.根据噪声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原则,对于大、中型建设项目,属于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有适用于《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规定的()标准以上的需要特别安静的地区,应按一级进行工作。A、0类B、1类C、2类D、3类答案:A解析:噪声一级评价基本原则有:①评价范围内有适用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0类声环境功能区域,以及对噪声有特别限制要求的保护区等敏感目标;②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5dB(A)以上[不含5dB(A)]或受影响人口数量显著增多时。2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下列内容中,不属于点污染源调查的内容是()。A、排污单位用排水状况B、受纳水体的水环境功能C、排放口在断面上的位置D、排污单位的废、污水处理状况答案:B解析:根据现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规定,点源调查内容主要包括:①基本信息。主要包括污染源名称、排污许可证编号等。②排放特点。主要包括排放形式,分散排放或集中排放,连续排放或间歇排放:排放口的平面位置(附污染源平面位置图)及排放方向;排放口在断面上的位置。③排污数据。主要包括污水排放量、排放浓度、主要污染物等数据。④用排水状况。主要调査取水量、用水量、循环水量、重复利用率、排水总量等。⑤污水处理状况。主要调査各排污单位生产工艺流程中的产污环节、污水处理工艺、处理效率、处理水量、中水回用量、再生水量、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转情况等。⑥根据评价等级及评价工作需要,选择上述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调查。28.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某新建机场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以下符合其评价工作要求的是()。A、对噪声级变化可能出现的三个阶段(投入运营后的近期、中期、远期),选择噪声级最高的阶段进行预测B、对不同选址方案、建设方案等对策引起的声环境变化进行定性分析C、绘制主要敏感目标等声级线图D、分析通往机场道路的噪声增量影响答案:C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中的规定,一级评价工作基本要求为:①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现状需要实测。②工程分析,要给出建设项目对环境有影响的主要声源的数量、位置和声源源强。③噪声预测,要覆盖全部敏感目标,给出厂界(或场界、边界)噪声值。对于固定声源评价、机场周围飞机噪声评价、流动声源经过城镇建成区和规划区路段的评价应绘制等声级线图,当敏感目标高于(含)三层建筑时,还应绘制垂直方向的等声级线图。要给出建设项目建成后不同类别的声环境功能区及各噪声级范围内受影响的人口分布、噪声超标的范围和程度。④预测时段,不同代表性时段噪声级可能发生变化的建设项目,应分别预测其不同时段的噪声级。⑤方案比选,对工程可行性研究和评价中提出的不同选址(选线)和建设布局方案,应根据不同方案噪声影响人口的数量和噪声影响的程度进行比选,并从声环境保护角度提出最终的推荐方案。⑥噪声防治措施,针对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和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提出噪声防治措施。2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可用景观生态学法开展生态现状评价的是()。A、物种多样性丰富程度B、森林生态系统生物量C、区域生态系统空间结构D、河流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答案:C解析:景观生态学法是通过研究某一区域、一定时段内的生态系统类群的格局、特点、综合资源状况等自然规律,以及人为干预下的演替趋势,揭示人类活动在改变生物与环境方面的作用的方法。景观生态学对生态质量状况的评判是通过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是空间结构分析,二是功能与稳定性分析。空间结构分析基于景观,是高于生态系统的自然系统,是一个清晰的和可度量的单位。30.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声环境功能区内夜间突发噪声最大声级不得超过()dB(A)。A、10B、15C、60D、65答案:D解析: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各类声环境功能区夜间突发噪声,其最大声级超过环境噪声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5dB(A)。环境噪声限值如表所示,则2类声环境功能区内夜间突发噪声最大声级不得超过50+15=65[dB(A)]。31.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内容中,属于规划研究阶段工作的是()A、推荐环境可行的规划方案B、确定评价范围和评价重点C、提出不良环境影响减缓措施D、识别主要环境影响和制约因素答案:B解析:AC两项,均属于规划编制阶段的工作。B项属于规划研究阶段的内容,规划研究阶段的工作包括确定评价范围和评价重点、确定环境目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规划分析、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要素的影响预测与评价、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与评价、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分析、人群健康与环境风险分析、规划方案综合论证、论证结论与建议。D项,属于规划纲要编制阶段的工作。32.某高速公路拟由双向四车道扩建为双向六车道,扩建前敏感目标处声环境现状值为57dB(A),扩建后六车道车流对敏感目标的噪声贡献值为63dB(A),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扩建后该敏感目标处的噪声预测值为()。[2018年真题]A.63dB(A)B.64dBA、B、65dBC、D、已知条件不足,无法确定答案:D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预测值是指预测点的贡献值和背景值按能量叠加方法计算得到的声级。根据题干进行分析,四车道时,环境敏感目标处噪声值为57dB(A)。六车道时,车流对敏感目标的噪声贡献值为63dB(A),其背景值暂无法确定,故无法得出扩建后该敏感目标处的噪声预测值。3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和专题设置应与规划对环境影响的性质、程度和范围相一致,应与规划涉及领域和区域的环境管理要求相适应。其符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原则中的()。A、全程互动原则B、整体性原则C、一致性原则D、层次性原则答案:C解析: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130—2014),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原则包括:①全程互动原则;②一致性原则;③整体性原则;④层次性原则;⑤科学性原则。其中,一致性原则是指评价的重点内容和专题设置应与规划对环境影响的性质、程度和范围相一致,应与规划涉及领域和区域的环境管理要求相适应。34.掺加生活垃圾的工业窑炉,其污染控制参照执行《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的前提条件是()。A、掺加生活垃圾质量须超过入炉(窑)物料总质量的10%B、掺加生活垃圾质量须超过入炉(窑)物料总质量的20%C、掺加生活垃圾质量须超过入炉(窑)物料总质量的30%D、掺加生活垃圾质量须超过入炉(窑)物料总质量的50%答案:C解析:《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14)适用于生活垃圾焚烧厂的设计、环境影响评价、竣工验收以及运行过程中的污染控制及监督管理。掺加生活垃圾质量超过入炉(窑)物料总质量30%的工业窑炉以及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专用焚烧炉的污染控制参照《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14)执行。3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大气防护距离的确定说法错误的是()。A、采用进一步预测模型模拟评价基准年内,本项目所有污染源对厂界外主要污染物的短期贡献浓度分布B、采用进一步预测模型模拟评价基准年内,本项目所有污染源对厂界外主要污染物的长期贡献浓度分布C、厂界外预测网格分辨率不应超过50mD、自厂界起至超标区域的最远垂直距离作为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答案:B解析:8.8.5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确定8.8.5.1采用进一步预测模型模拟评价基准年内,本项目所有污染源(改建、扩建项目应包括全厂现有污染源)对厂界外主要污染物的短期贡献浓度分布。厂界外预测网格分辨率不应超过50m。8.8.5.2在底图上标注从厂界起所有超过环境质量短期浓度标准值的网格区域,以自厂界起至超标区域的最远垂直距离作为大气环境防护距离。36.某工厂南侧厂界处设有8m高声屏障,该侧厂界外15m处有一居民住宅。根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关于该工厂南侧厂界的说法,正确的是()。A、从南侧厂界外1m、高度1.2m以上布设测点,同时在该住宅内另设测点B、从南侧厂界外1m、高度1.2m以上布设测点,同时在该住宅外1m处另设测点C、在声屏障正上方0.5m位置处布设测点,同时在该住宅内另设测点D、在声屏障正上方0.5m位置处布设测点,同时在该住宅外1m处另设测点答案:B解析:根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当厂界有围墙且周围有受影响的噪声敏感建筑物时,测点应选在厂界外1m、高于围墙0.5m以上的位置。当厂界无法测量到声源的实际排放状况(如声源位于高空、厂界设有声屏障等)时,测点应选在企业厂界外1m、高度1.2m以上的位置,同时在受影响的噪声敏感建筑物户外1m处另设测点。3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对于一般的公路建设项目,其两侧()m满足噪声环境影响一级评价的范围要求。A、100B、200C、300D、400答案:B解析:城市道路、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地上线路和水运线路等建设项目的评价范围有:①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一般以道路中心线外两侧200m以内为评价范围;②二级、三级评价范围可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和相邻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及敏感目标等实际情况适当缩小;③如依据建设项目声源计算得到的贡献值到200m处,仍不能满足相应功能区标准值时,应将评价范围扩大到满足标准值的距离。38.下列不属于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内容的是()。A、识别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装置和设施B、识别建设项目在建设期、运营期、服务期满后可能的地下水污染途径C、识别建设项目可能导致地下水污染的特征因子D、水文、地质条件答案:D解析: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内容主要包括:①识别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装置和设施(位置、规模、材质等)及建设项目在建设期、运营期、服务期满后可能的地下水污染途径;②识别建设项目可能导致地下水污染的特征因子。39.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经估算模式计算出某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max为30%,占标率10%对应的落地浓度所处最远距离D10%为0.8km(厂界内),则该项目的大气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边长是()。A、一级、5kmB、二级、1.6kmC、三级、5kmD、三级、1.6km答案:A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规定,评价工作等级根据各污染物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最大值Pmax进行划分,如表,如污染物数i大于1,取P值中最大者(Pmax)。评价工作范围确定原则为:①一级评价项目根据建设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距离(D10%)确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即以项目厂址为中心区域,自厂界外延D10%的矩形区域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当D10%超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边长50km的矩形区域;当D10%小于2.5km时,评价范围边长取5km。②二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边长取5km。③三级评价项目不需设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④对于新建、迁建及飞行区扩建的枢纽及干线机场项目,评价范围还应考虑受影响的周边城市,最大取边长50km。⑤规划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以规划区边界为起点,外延规划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距离(D10%)的区域。40.排污单位经烟气排气筒(高度在15m以上)排放的恶臭污染物的排放量和臭气浓度都必须()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A、低于B、低于或等于C、等于D、高于答案:B解析:根据《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标准的实施有以下三个要点:①排污单位排放(包括泄漏和无组织排放)的恶臭污染物,在排污单位边界上规定监测点(无其他干扰因素)的一次最大监测值(包括臭气浓度)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②排污单位经烟气排气筒(高度在15m以上)排放的恶臭污染物的排放量和臭气浓度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③排污单位经排水排出并散发的恶臭污染物和臭气浓度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41.《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所列的恶臭污染物中包括()。A、SO2B、NO2C、OD、H2S答案:D解析:《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规定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各功能区应执行的标准的级别、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限值、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值以及有关恶臭污染物监测技术与方法等。标准中规定了氨(NH3)、三甲胺[(CH3)3N]、硫化氢(H2S)、甲硫醇(CH3SH)、甲硫醚[(CH3)2S]、二甲二硫醚、二硫化碳、苯乙烯等恶臭污染物的一次最大排放限值、复合恶臭物质的臭气浓度限值及无组织排放源的厂界浓度限值。42.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的大气以()为控制项目。A、二氧化氮B、二氧化硫C、一氧化碳D、颗粒物答案:D解析:工业固废贮存、处置场以颗粒物为控制项目,其中属于自燃性煤矸石的贮存、处置场,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为控制项目。43.以下适用于《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的是()。A、核建设项目B、化肥厂氨罐扩建项目C、火电厂供水系统改造项目D、新建维修厂通风系统项目答案:B解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规定,本标准适用于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危险物质生产、使用、储存(包括使用管线输运)的建设项目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故(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的环境风险评价。本标准不适用于生态风险评价及核与辐射类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B项,氨罐属于易爆装置,故其项目的扩建适用本规范。4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NO2浓度限值不包括()。A、1h平均浓度限值B、8h平均浓度限值C、24h平均浓度限值D、年平均浓度限值答案:B解析:NO2浓度限值包括年平均浓度限值、24h平均浓度限值、1h平均浓度限值三类。45.根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下列污染物中,不属于燃煤锅炉要求控制污染物项目的是()。A、颗粒物B、二氧化硫C、汞及其化合物D、铅及其化合物答案:D解析:《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标准规定了锅炉烟气中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汞及其化合物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值和烟气黑度限值。46.根据《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位应在不透水层()m以下,否则须提高防渗设计标准。A、1B、3C、5D、6答案:B解析:根据《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填埋场场址的地质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①能充分满足填埋场基础层的要求;②现场或其附近有充足的黏土资源以满足构筑防渗层的需要;③位于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主要补给区范围之外,且下游无集中供水井;④地下水位应在不透水层3m以下,否则,必须提高防渗设计标准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取得主管部门同意;⑤天然地层岩性相对均匀、渗透率低,其渗透系数应符合《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中“6.4填埋场天然基础层的饱和渗透系数不应大于1.0×10—5cm/s,且厚度不应小于2m”;⑥地质结构相对简单、稳定,没有断层。4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建设项目应重点评价()。A、地下水水位降低或升高诱发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影响程度和范围B、地下水水位降低或升高诱发的自然灾害问题C、建设项目污染源对地面水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D、建设项目污染源对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答案:D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规定,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原则主要包括:①评价应以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结果为依据,对建设项目各实施阶段(建设期、运营期及服务期满后)不同环节及不同污染防控措施下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进行评价;②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未包括环境质量现状值时,应叠加环境质量现状值后再进行评价;③应评价建设项目对地下水水质的直接影响,重点评价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4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按评价对象,噪声源类别可分为()。A、固定声源和流动声源的环境影响评价B、稳态声源和突发声源的环境影响评价C、建设项目声源对户外环境和室内环境的环境影响评价D、建设项目声源对外环境和外环境声源对需要安静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答案:D解析:按评价对象划分,可分为建设项目声源对外环境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外环境声源对需要安静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49.某新建高速公路位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经计算距高速公路中心线150m和360m处,夜间噪声贡献值分别为55dB(A)和50dB(A)。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应为高速公路中心线两侧()m范围内。A、150B、200C、360D、400答案:C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的规定,城市道路、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地上线路和水运线路等建设项目的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依据评价工作等级确定:①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一般以道路中心线外两侧200m以内为评价范围;②二级、三级评价范围可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和相邻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及敏感目标等实际情况适当缩小;③如依据建设项目声源计算得到的贡献值到200m处,仍不能满足相应功能区标准值时,应将评价范围扩大到满足标准值的距离。2类声环境功能区的夜间噪声限值50dB,所以根据题干应将评价范围扩大到360m。50.《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的控制指标不包括()。A、排气筒中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B、排气筒中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速率C、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D、单位产品污染物排放量答案:D解析:《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规定了33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设置了三项指标,包括:①通过排气筒排放废气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②通过排气筒排放的废气,按排气筒高度规定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任何一个排气筒必须同时遵守上述两项指标,超过其中任何一项均为超标排放;③以无组织方式排放的废气,规定无组织排放的监控点及相应的监控浓度限值。51.地方环境标准由()组织制订、审批、发布。A、国家环保总局B、省级人民政府C、地市级人民政府D、县级人民政府答案:B解析:地方环境标准是对国家环境标准的补充和完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近年来为控制环境质量的恶化趋势,一些地方已将总量控制指标纳入地方环境标准。5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工程分析阶段主要工作内容不包括()。A、确定评价重点B、现场勘探C、室内资料分析D、地下水监测答案:A解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规定,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划分为准备阶段、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影响预测与评价阶段和结论阶段。其中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中要求开展现场调查、勘探、地下水监测、取样、分析、室内外试验和室内资料分析等工作,进行现状评价。53.在下列场所中,其噪声排放不适用《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是()。A、学校B、医院C、商场D、养老院答案:C解析:《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适用于工业企业噪声排放的管理、评价及控制。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等对外环境排放噪声的单位也按本标准执行。C项商场不属于这几类中的任何一类。54.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某公路工程需进行生态影响3级评价,其生态现状评价中生态制图必须配有的基本图件是()。[2009年真题]A、植被现状图B、土壤侵蚀分布现状图C、工程平纵断面图D、土地利用现状图答案:D解析:根据生态影响评价图件规范与要求,基本图件由三部分组成,包括反映项目特点的图件、反映生态现状调查—评价—影响预测的图件和反映保护措施的图件。生态影响三级评价所需的基本图件有:①项目区域地理位置图;②工程平面图;③土地利用或水体利用现状图;④典型生态保护措施平面布置示意图。5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经过对建设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选择()种主要污染物,计算其等标排放量A、1~2B、2~3C、2~4D、1~3答案:D解析: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根据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1~3种主要污染物,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第i个污染物),及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56.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一般可取建设项目的()为评价区的中心,主导风向为主轴的方形或矩形。A、厂地的中心B、厂界C、主要污染源D、高度最高的点源答案:B解析: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应该以厂界为评价区的中心,主导风向为主轴的方形或矩形。因为厂界是建设项目的边界,是建设项目与周围环境的分界线,同时也是大气污染物扩散的限制条件。以厂界为评价区的中心,可以更全面地考虑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主导风向为主轴的方形或矩形是因为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受风向的影响较大,以主导风向为主轴的方形或矩形可以更准确地评价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情况。因此,选项B为正确答案。57.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生产周期为20h的某工厂污水采样频率应为()。A、每2h采样一次B、每4h采样一次C、每6h采样一次D、每8h采样一次答案:B解析: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工业污水监测频率按生产周期确定:①生产周期在8h以内的,每2h采样一次;②生产周期大于8h的,每4h采样一次。24h不少于2次。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按日均值计算。58.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关于各类水域适用标准类别的说法,错误的是()A、源头水适用Ⅰ类标准B、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适用Ⅱ类标准C、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适用Ⅲ类标准D、娱乐用水区适用Ⅳ类标准答案:D解析:ABC三项,水域环境功能: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D项,娱乐用水区缺少了人体非直接接触这一限定条件。59.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工程影响区域内的下列调查工作中,属于生态影响调查的是()。A、不良地质地段分布状况及工程采取的防护措施调查B、移民安置环境保护措施调查C、野生动物保护措施调查D、文物保护措施调查答案:A解析: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HJ/T394—2007)规定,生态影响调查内容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设置调查内容,一般包括:①工程沿线生态状况,珍稀动植物和水生生物的种类、保护级别和分布状况、鱼类三场分布等。②工程占地情况调查,包括临时占地、永久占地,列表说明占地位置、用途、类型、面积、取弃土量(取弃土场)及生态恢复情况等。③工程影响区域内水土流失现状、成因、类型,所采取的水土保持、绿化及措施的实施效果等。④工程影响区域内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遗产地等生态敏感目标和人文景观的分布状况,明确其与工程影响范围的相对位置关系、保护区级别、保护物种及保护范围等。提供适当比例的保护区位置图,注明工程相对位置、保护区位置和边界。⑤工程影响区域内植被类型、数量、覆盖率的变化情况。⑥工程影响区域内不良地质地段分布状况及工程采取的防护措施。⑦工程影响区域内水利设施、农业灌溉系统分布状况及工程采取的保护措施。⑧建设项目建设及运行改变周围水系情况时,应做水文情势调查,必要时须进行水生生态调查。⑨如需进行植物样方、水生生态、土壤调查,应明确调查范围、位置、因子、频次,并提供调查点位图。⑩上述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增减。6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中,应纳入污水排放量统计的是()A、循环水排水B、间接冷却水排水C、含热量大的冷却水排水D、含污染物极少的清净下水答案:C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中有关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的规定,废水排放量按行业排放标准中规定的废水种类统计,没有相关行业排放标准要求的通过工程分析合理确定,应统计含热量大的冷却水的排放量,可不统计间接冷却水、循环水以及其他含污染物极少的清净下水的排放量61.生态影响型敏感程度中,不敏感区域pH的范围是()。A、4.5<pH≤5.5B、pH≤4.5C、8.5≤pH<9.0D、5.5<pH<8.5答案:D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生态影响型敏感程度分级表中规定不敏感区域的PH取值范围为5.5<pH<8.5。6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内容可不包括()。A、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装置和设施B、评价区地下水污染特征及污染程度C、建设项目可能导致地下水污染的特征因子D、建设项目服务期满后可能的地下水污染途径答案:B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内容包括:①识别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装置和设施(位置、规模、材质等)及建设顶目在建设期、运营期、服务期满后可能的地下水污染途径。②识别建设项目可能异致地下水污染的特征因子。特征因子应根据建设项目污废水成分(可参照HJ/T2.3)、液体物料成分、固废浸出液成分等确定。6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的工作内容不包括()。A、环境水文地质调查B、地下水污染源调查C、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D、地下水环境评价范围确定答案:D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地下水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的工作内容包括:①水文地质条件调查;②地下水污染源调查;③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④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与试验。64.在土壤环境影响的预测与评价中,确定影响预测的范围、时段、内容和方法时应结合当地的()。A、产业结构B、地形特征C、气候类型D、土地利用规划答案:D解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规定,根据影响识别结果与评价工作等级,结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确定影响预测的范围、时段、内容和方法。65.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夜间突发噪声最大值不准超过60dB的标准值适用的区域是()。A、工业区B、居住、文教区和乡村居住环境C、居住、商业和工业混杂区D、道路交通干线两侧区域答案:B解析:各类声环境功能区环境噪声等效声级限值见表。各类声环境功能区夜间突发噪声的最大声级超过环境噪声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5dB(A),故本题中功能区环境夜间噪声限值为45dB(A),一类功能区满足条件。一类功能区包括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66.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规定Ⅱ类场场址应选在防渗性能好的地基上,天然基础层地表距地下水位的距离不得小于()m。A、0.8B、1.0C、1.2D、1.5答案:D解析:《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规定的Ⅱ类场选址应注意:①应避开地下水主要补给区和饮用水源含水层;②应选在防渗性能好的地基上。天然基础层地表距地下水位的距离不得<1.5m。67.《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地表水水域二类环境功能区适用于()。A、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B、水产养殖区C、一般工业用水区D、农业用水区答案:A解析: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如表所示。68.以下适用于《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的是()。A、工厂车间内环境B、工厂车间外环境C、工厂周边的居住区D、有噪声污染的企事业单位的边界答案:D解析:《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规定了工业企业和固定设备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及其测量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企业噪声排放的管理、评价及控制。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等对外环境排放噪声的单位也按本标准执行。69.(2017年)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工作内容中,不属于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工作内容的是()。A、工程分析B、环境现状监测C、环境影响预测D、评价工作等级确定答案:D解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调查分析和工作方案制定阶段,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阶段。7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下列内容中,不属于声环境现状调查内容的是()。A、评价范围内规划敏感目标分布情况B、评价范围内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情况C、评价范围内现有主要声源种类和数量D、评价范围内现状噪声超标区内的人口数及分布情况答案:A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进行环境噪声现状调查时,基本内容包括:①影响声波传播的环境要素调查。②评价范围内现有敏感目标调查。调查评价范围内的敏感目标的名称、规模、人口的分布等情况,并以图、表相结合的方式说明敏感目标与建设项目的关系(如方位、距离、高差等)。③声环境功能区划和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调查评价范围内不同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划情况,调查各声环境功能区的声环境质量现状。④现状声源调查。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的声环境质量现状超过相应标准要求或噪声值相对较高时,需对区域内主要声源的名称、数量、位置、影响的噪声级等相关情况进行调查。7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中的以下指标分为三级的是()。A、最高允许排放浓度B、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C、1997年1月1日前设立的污染源最高允许排放速率D、1997年1月1日起设立的污染源最高允许排放速率答案:C解析:《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分为两个时间段,1997年1月1日前设立的现有污染源(包括现有企业)执行现有污染源最高允许排放速率,1997年1月1日起设立(包括新建、扩建、改建)的污染源执行新污染源最高允许排放速率。现有污染源分一、二、三级,新污染源分为二、三级。72.下列废物不适用《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的是()。A、石棉B、重金属C、金属淤泥D、尾矿答案:D解析:《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适用于所有的危险废物(尾矿除外)贮存的污染控制及监督管理,适用于危险废物的产生者、经营者和管理者。73.某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向外散发恶臭气体,根据《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下列关于该设施无组织恶臭污染物达标排放的说法,正确的是()。A、恶臭污染物浓度和臭气浓度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B、恶臭污染物浓度和臭气浓度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排放量标准值C、恶臭污染物排放量和臭气浓度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值D、恶臭污染物排放量和排放浓度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值答案:C74.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不得在生活垃圾填埋场中填埋处置的是()。A、餐饮废物B、感染性医疗废物C、非本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D、非本填埋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答案:C解析: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不得在生活垃圾填埋场中填埋处置的有:①除符合相关规定的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以外的危险废物;②未经处理的餐饮废物;③未经处理的粪便;④禽畜养殖废物;⑤电子废物及其处理处置残余物;⑥除本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之外的任何液态废物和废水。ABD三项,经处理满足入场条件后可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C项,渗滤液应进入渗滤液废水处理站,并非填埋。75.引起土壤环境污染影响的主导因素是()。A、温度变化B、人为因素C、生物作用D、季节更替答案:B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土壤环境污染影响指因人为因素导致某种物质进入土壤环境,引起土壤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特性的改变,导致土壤质量恶化的过程或状态。7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下列关于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说法错误的是()。A、建设项目直接排放的污染物为受纳水体超标因子的,评价等级不低于二级B、建设项目向河流、湖库排放温排水引起收纳水体水温变化超过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的,且评价范围有水温敏感目标时,评价等级为一级C、建设项目利用海水作为调节温度介质的,排放量≥500万m3/d,评价等级为一级D、建设项目生产工艺中有废水产生,但作为回水利用,不排放到外环境的,按三级A评价答案:D解析:5.2评价等级确定5.2.1建设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按照影响类型、排放方式、排放量或影响情况、受纳水体环境质量现状、水环境保护目标等综合确定。5.2.2水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根据排放方式和废水排放量划分评价等级,见表1。5.2.2.1直接排放建设项目评价等级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A,根据废水排放量、水污染物污染当量数确定。5.2.2.2间接排放建设项目评价等级为三级B。表1水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评价等级判定7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关于声环境现状监测的说法,错误的是()。A、布点应覆盖整个评价范围B、应选取代表性敏感目标的各楼层布设测点C、评价范围内没有显著声源且声级较低时,可选择有代表性区域布设测点D、评价范围内有明显声源且对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有影响,应根据声源种类采取不同的监测布点原则答案:B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现状测量点布置原则包括:①布点范围。布点应覆盖整个评价范围,包括厂界(或场界、边界)和敏感目标。当敏感目标高于(含)三层建筑时,还应选取有代表性的不同楼层设置测点。②评价范围内没有明显的声源(如工业噪声、交通运输噪声、建设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等),且声级较低时,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布设测点。③评价范围内有明显的声源,并对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有影响,或建设项目为改、扩建工程,应根据声源种类采取不同的监测布点原则。78.下列不属于自然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是()。A、地表水B、人群寿命C、地质环境D、地形地貌答案:B解析:自然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包括地形地貌、气候与气象、地质、水文、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生态、土壤、海洋、放射性及辐射(如必要)等调查内容。根据环境要素和专题设置情况选择相应内容进行详细调查。79.关于《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指南》的适用范围不正确的是()。A、产生危险废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B、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C、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D、危险废物经营单位从事的各类别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处置经营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价答案:D解析:《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指南》规定了产生危险废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内容和技术要求。不适用于危险废物经营单位从事的各类别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处置经营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价。适用于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建设项目。80.对于以线源为主的城市道路等项目,评价范围设定为()。A、线源中心两侧各200mB、线源中心两侧各100mC、面源中心两侧各200mD、点源中心两侧各200m答案:A解析: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是根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确定的,即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或2×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或边长50km矩形区域。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km。对于以线源为主的城市道路等项目,评价范围可设定为线源中心两侧各200m的范围。81.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可直接入场进行填埋的废物是()。A、生活垃圾焚烧产生的飞灰B、生活垃圾焚烧产生的炉渣C、危险废物焚烧产生的飞灰D、医疗废物焚烧产生的底渣答案:B解析:根据填埋废物的入场要求,下列废物可以直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①由环境卫生机构收集或者自行收集的混合生活垃圾,以及企事业单位产生的办公废物;②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不包括焚烧飞灰);③生活垃圾堆肥处理产生的固态残余物;④服装加工、食品加工以及其他城市生活服务行业产生的性质与生活垃圾相近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AD两项,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和医疗废物焚烧残渣(包括飞灰、底渣)经处理后才可入场进行填埋。C项,危险废物焚烧产生的飞灰不得在生活垃圾填埋场中填埋处置。82.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内容中,不属于跟踪评价方案一般内容的是()。A、评价的时段B、主要评价内容C、规划方案比选D、管理机构设置及其职责定位答案:C解析: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跟踪评价方案一般包括评价的时段、主要评价内容、资金来源、管理机构设置及其职责定位等。83.某建设项目污水拟排入附近一河流,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该项目水环境现状水质的调查时期至少应包括()。A、枯水期B、平水期C、平水期和枯水期D、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答案:A解析:各类水域在不同评价等级时的水质调查时期可见表。题干中该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查表可知该项目水环境现状水质的调查时期至少应包括枯水期。8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不包括()。A、噪声源种类和数量B、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等级的变化程度C、建设项目噪声有影响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噪声标准和人口分布D、建设项目规模投资额答案:D解析: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有:①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②建设项目建设前后所在区域的声环境质量变化程度;③受建设项目影响的人口数量。85.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可以直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的废物是()。A、生活垃圾焚烧炉渣(焚烧飞灰除外)B、禽畜养殖废物C、未经处理的餐饮废物D、电子废物及其处理处置残余物答案:A解析: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可以直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的废物包括:①由环境卫生机构收集或者自行收集的混合生活垃圾,以及企事业单位产生的办公废物;②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不包括焚烧飞灰);③生活垃圾堆肥处理产生的固态残余物;④服装加工、食品加工以及其他城市生活服务行业产生的性质与生活垃圾相近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86.下列项目中,适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的是()A、风力发电项目B、火力发电项目C、热电联产项目D、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答案:A解析:《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HJ/T394—2007)适用于交通运输(公路,铁路,城市道路和轨道交通,港口和航运,管道运输等)、水利水电、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矿山采选、电力生产(风力发电)、农业、林业、牧业、渔业、旅游等行业和海洋、海岸带开发、高压输变电线路等主要对生态造成影响的建设项目,以及区域、流域开发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工作。其他项目涉及生态影响的可参照执行。8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将拟实施的开发建设活动的影响因素与可能受影响的环境因子分别列在同一张表格的行与列内,逐点进行分析,并逐条阐明影响的性质、强度等。该分析开发建设活动的生态影响方法称为()。A、列表清单法B、图形叠置法C、生态机理分析法D、网络法答案:A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列表清单法的特点简单明了,针对性强。列表清单法的基本做法是,将拟实施的开发建设活动的影响因素与可能受影响的环境因子分别列在同一张表格的行与列内,逐点进行分析,并逐条阐明影响的性质、强度等。由此分析开发建设活动的生态影响。88.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位于基本农田区的某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土壤环境质量应执行的标准是()级。A、一B、二C、三D、四答案:B解析:《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规定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护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Ⅰ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Ⅱ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为保障农林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Ⅲ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三级标准。位于基本农田区的某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土壤环境质量为Ⅱ类,故执行二级标准。89.当土壤中污染物含量等于或者低于标准规定的风险筛选值时,应采取()措施。A、严格管控措施B、安全利用措施C、可以忽略D、严禁使用该土壤答案:C解析:根据《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当土壤中污染物含量等于或者低于标准规定的风险筛选值时,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低,一般情况下可以忽略;高于标准规定的风险筛选值时,可能存在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应加强土壤环境监测和农产品协同监测。90.下列设备排放的噪声中,适用《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是()。A、超市货梯噪声B、学校燃气锅炉噪声C、住宅楼配套生活水泵噪声D、机关办公楼中央空调冷却塔噪声答案:A解析:《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规定了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和商业经营活动中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设备、设施边界噪声排放限值和测量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对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的向环境排放噪声的设备、设施的管理、评价与控制。91.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不属于环境敏感目标调查内容的是()。A、土壤盐渍化区域与工程的位置关系B、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内容C、有特殊价值的生物物种资源分布区域的位置、规模D、实际环境敏感目标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的环境敏感目标的变化情况答案:A解析: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环境敏感目标包括需特殊保护地区(如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有特殊价值的生物物种资源分布区域)、生态敏感与脆弱区以及社会关注区。对环境敏感目标进行调查,应调查其地理位置、规模、与工程的相对位置关系、所处环境功能区及保护内容等,附图、列表予以说明,并注明实际环境敏感目标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的变化情况及变化原因。9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生态现状调查时,在()情况下,应做专题调查。A、项目投资额较大时B、项目评价范围较大时C、有敏感生态保护目标时D、项目评价等级大于二级以上时答案:C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生态现状调查是生态现状评价、影响预测的基础和依据,调查的内容和指标应能反映评价工作范围内的生态背景特征和现存的主要生态问题。在有敏感生态保护目标(包括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或其他特别保护要求对象时,应做专题调查。9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关于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声环境影响评价时段,说法正确的是()。A、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声环境影响评价时段不包括施工期B、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声环境影响评价时段不包括运行期C、运行期声源为流动声源时,仅以工程预测近期作为环境影响评价时段D、运行期声源为固定声源时,固定声源投产运行后作为环境影响评价时段答案:D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的规定,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时段可分为施工期、运行期两个时段评价。建设项目运行期声环境评价时段划分与声源种类有关,通常按以下情况进行划分:①固定声源,将固定声源投产运行后作为环境影响评价时段;②流动声源,将工程预测的代表性时段(一般分为运行近期、中期、远期)分别作为环境影响评价时段。94.适用于涉及范围区域较大、人力勘察较为困难或难以到达的建设项目的生态影响调查方法是()。A、公众意见调查法B、现场勘察法C、文件资源调查法D、遥感调查法答案:D解析:遥感调查适用于涉及范围区域较大、人力勘察较为困难或难以到达的建设项目。遥感调查一般包括以下内容:①卫星遥感资料、地形图等基础资料,通过卫星遥感技术或GPS定位等技术获取专题数据;②数据处理与分析;③成果生成。95.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一级环境风险评价的完整工作内容是()。A、对事故影响说明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应急措施B、对事故影响说明影响范围和程度,制定应急措施C、定量预测,提出防范措施,制定应急预案D、定量预测,说明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答案:D解析:一级评价必须对事故影响进行定量预测,说明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二级评价需进行风险识别、源强分析和对事故影响进行简要分析,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9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预测因子选择的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评价因子确定预测因子B、根据评价等级确定预测因子C、根据评价范围确定预测因子D、根据预测模型确定预测因子答案:A解析:根据现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预测因子应根据评价因子而定,选取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作为预测因子。97.(2019年)按我国环境保护标准体系构成的分类,关于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分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国家环境监测类标准、国家环境管理规范类标准和国家环境基础类标准B、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国家环境管理规范类标准和国家环境基础类标准C、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环境监测仪器技术要求、环境标准样品D、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环境保护标准体系构成的分类。根据题干中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分类”,可以排除选项C和D。选项B中的“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不属于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分类,因此也排除。综上,正确答案为A。解析中提到了排除选项的方法,这是一种常见的解题思路。在选择题中,如果有些选项明显与题干不符,可以先排除,缩小答案范围,再进行比较和分析。98.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的主要内容一般不包括()。A、环境现状描述B、拟议规划的概述C、开展公众参与D、具体项目的工程分析答案:D解析: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包括:①总则;②规划分析;③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④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⑤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⑥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⑦环境影响减缓措施;⑧环境影响跟踪评价;⑨公众参与;⑩评价结论。A项,属于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B项,属于规划分析;C项,属于公众参与。99.某建设项目无组织排放的特征污染物场界预测浓度超过场界控制点处无组织排放浓度标准限值。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该项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确定的说法,正确的是()。A、按无组织排放源设计源强参数计算并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B、按无组织排放源事故源强参数计算并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C、对无组织排放源强削减至场界预测浓度达到环境质量标准浓度限值后,计算并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D、对无组织排放源强削减至场界预测浓度达到场界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后,计算并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答案:D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原则为:①对于项目厂界浓度满足大气污染物厂界浓度限值,但厂界外大气污染物短期贡献浓度超过环境质量浓度限值的,可以自厂界向外设置一定范围的大气环境防护区域,以确保大气环境防护区域外的污染物贡献浓度满足环境质量标准。②对于项目厂界浓度超过大气污染物厂界浓度限值的,应要求削减排放源强或调整工程布局,待满足厂界浓度限值后,再核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③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内不应有长期居住的人群。100.环境资料主要应收集有关拟建项目附近居民分布及敏感目标方位、距离、重要水环境和()。A、环境资料B、生态保护资料C、事故资料D、项目工程资料答案:B解析:风险识别的资料收集和准备,主要收集建设项目工程资料、环境资料和事故资料,为进行物质风险识别和生产设施风险识别提供基础资料。环境资料主要应收集有关拟建项目附近居民分布及敏感目标方位、距离、重要水环境和生态保护资料。101.以下废水排放应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是()。A、煤制甲醇气化炉废水B、烧碱废水C、合成氨工艺废水D、码头船舶废水答案:A解析:《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适用于现有单位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排放管理。按照国家综合排放标准与国家行业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的原则,下列行业执行各自的排放标准:造纸工业,船舶工业,海洋石油开发工业,纺织染整工业,肉类加工工业,合成氨工业,钢铁工业,航天推进剂使用,兵器工业,磷肥工业,烧碱、聚氯乙烯工业。其他水污染物排放均执行本标准。煤制甲醇气化炉废水的排放没有对应的行业执行排放标准,故应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在本标准颁布后,新增加国家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行业,按其适用范围执行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铁路信号设备采购安装合同范本3篇
- 哈尔滨工程大学后勤管理处招聘办公室收费员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南通市海安县市民卡管理服务中心招考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华能(苏州工业园区)发电限责任公司(即华能太仓电厂)2025年应届高校毕业生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二零二五年度科技创新企业正式员工劳动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海上救援物资运输合同及应急响应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院落休闲养老项目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餐饮企业员工培训与福利保障协议3篇
- 内蒙古鄂温克旗事业单位2025招考工作人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本级事业单位及部分校医、保健医岗位招考聘用89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北京市朝阳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
- 2025贵州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4年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高层次卫技人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附带答案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课件
- 2025年云南省大理州事业单位招聘339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铁路旅客运输规程》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 2024初中数学竞赛真题训练(学生版+解析版)(共6个)
- 规培结业 临床基本技能操作考核评分表
-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寒假作业 有答案
- 大型起重机械现场管理手册
- 2023年考研(英语一)真题与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