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3.5岩石、沙和黏土》说课稿【教材分析】【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岩石和矿物已有了基础性的认识,而且学生对岩石、沙、黏土三种物质并不陌生,但是不清楚三者之间有怎样的联系,不知道沙、黏土是由岩石变化而来,是岩石风化的产物。将岩石、沙和黏土放在一起,利用感官、借助工具去观察岩石、沙和黏土的异同,感知物质形态的变化,是四年级学生非常乐于探究的,借此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并且提高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同时让从中发现三者之间的关联,逐步建构起土壤是岩石风化形成的这一科学概念,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岩石、土壤”的完整知识体系,体现大单元结构知识概念的连贯性、整体性。【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岩石碎裂后会形成沙、黏土。岩石、沙和黏土的特征各不相同。科学探究目标能够观察、比较岩石、沙和土壤三者的不同特征。能够根据事实对岩石的变化进行推测。科学态度目标敢于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猜想,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建立自然界的事物在不断变化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热爱自然,意识到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比较岩石、沙和土壤三者的不同特征。难点:初步建立岩石破碎形成沙和黏土的认识,体会到自然界的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教学准备】教师:班级记录单、教学课件。学生:岩石、沙和黏土的标本,白纸,浅盘,放大镜、湿巾。【教学过程】一、聚焦(预设2分钟)[PPT出示岩石、沙、黏土图片]由于太阳、风、水、地震和火山等的作用,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可能碎裂,形成较小的颗粒、沙和黏土。思考:我们能在哪些地方找到岩石、沙和黏土?思考:岩石、沙和黏土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岩石、沙和黏土(板书)二、探索:比较岩石、沙和黏土的特征(预设30分钟)探索一:归纳岩石、沙和黏土的发现地(预设3分钟)1.交流:我们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岩石、沙和黏土,其余组进行补充。2.PPT出示一些典型的图片(预设:山边、海边、河边、田野、沙漠)。3.小结:自然界中岩石、沙、黏土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二)探索二:观察岩石、沙和黏土的特征(预设27分钟)[材料准备:岩石、沙和黏土、白纸、浅盘、放大镜、湿巾]提问:我们可以怎样观察岩石、沙和黏土?(预设3分钟)(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观察需要调动各种感官:眼看、鼻闻(强调扇闻的方法)、手摸,还可以借助工具——放大镜。)活动一:观察干燥的岩石、沙和黏土(预设12分钟)1.明确观察要求和方法,微课演示实验方法:①眼看:把岩石、沙和黏土放在白纸上,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②鼻闻:分别闻一闻岩石、沙和黏土,感觉有什么不同。③手摸:用手触摸岩石、沙和黏土,感觉有什么不同。2.组内合作,有序观察,并及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活动手册上。岩石沙黏土特征看闻捻3.全班交流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指导学生用“粗糙、细腻、颗粒较大、颗粒较小”等词语进行描述)4.小结:①岩石:粗糙,颗粒大。②沙:粗糙,颗粒较大③黏土:细腻,颗粒很小活动二:观察潮湿的沙和黏土(预设12分钟)我们对岩石、沙和黏土已经有所了解了,接下来我们再来观察一次,思考如果用水润湿沙和黏土,哪个能团成小球,并说说你的理由。(预设:黏土颗粒小能团成小球,沙颗粒大不能团成小球)2.明确观察要求和方法,微课演示实验方法:①分别用药匙取适量沙和黏土放在手心,用滴管滴少量水润湿,试着团成小球,观察现象。②用手指分别蘸少量潮湿的沙和黏土,在白纸上涂痕,过一会儿,把白纸竖起抖一抖,观察痕迹。3.组内合作,有序观察,并及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活动手册上。岩石沙黏土特征团球涂痕4.全班交流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预设:黏土容易团成小球,沙不容易团成小球;黏土的痕迹一直在,沙干燥后掉落下来,痕迹不明显)5.提问:为什么沙不容易团成小球,黏土容易团成小球?(引导学生从颗粒大小、颗粒间隙回答)预设:黏土颗粒小,颗粒间隙小,容易团成小球;沙颗粒较大,颗粒间隙大,不容易团成小球。5.追问:如果是颗粒更大的岩石容易团成小球吗?颗粒更小的物质容易团成小球吗?并说说推测的理由。(引导学生从颗粒间隙大小回答)6.提问:黏土颗粒间隙很小,黏性大,会在白纸上留下痕迹,颗粒间隙大,没有黏性,不会在白纸上留下痕迹。)小结:沙:颗粒较大,颗粒间隙大,没有黏性;黏土:颗粒很小,颗粒间隙小,黏性大。研讨:(预设8分钟)1.思考:大自然中的沙是怎么来的呢?预设:沙颗粒较大,是由颗粒更大的物质(岩石)碎裂而来。思考:如果沙碎裂成更小的颗粒,会变成什么呢?(黏土)3.[PPT出示多张岩石图片]推测大自然中岩石会如何变化?小结:岩石风化碎裂成沙,继续风化变成黏土(自然界的事物在不断变化)。【板书设计】5.岩石、沙和黏土物质岩石沙黏土特征粗糙颗粒大粗糙颗粒较大颗粒间隙大没有黏性细腻颗粒很小颗粒间隙小黏性大《第5课时岩石、沙和黏土》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内容,让学生试图认识生活中岩石、沙和黏土的分布,锻炼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力。2.亲身通过视觉、嗅觉、触觉感知岩石、沙和黏土,通过对比实验感受沙和黏土的吸水性。3.锻炼学生通过感官的多方面体会,细致丰富地认识事物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通过视觉、嗅觉、触觉感受、实验研究岩石、沙和黏土的特点。【教学准备】学生课前自己搜集岩石、沙和黏土;班级记录表、放大镜、白纸。【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由于太阳、风、水、地震和火山等的作用,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可能碎裂,形成较小的颗粒、沙和黏土。我们在哪里能找到岩石、沙和黏土?它们又有什么不同?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1)说一说我们从什么地方可以找到岩石、沙和黏土。在班级记录表上记录下来。(2)比较岩石、沙和黏土。①把岩石、沙和黏土放在白纸上,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②分别闻一闻岩石、沙和黏土,感觉有什么不同。③用手触摸岩石、沙和黏土,感觉有什么不同。④试着分别把潮湿的沙和黏土团成小球,观察经过多长时间它们能平摊在纸上。⑤用手指分别蘸少量潮湿的沙和黏土,在白纸上涂痕。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1)我们找到的岩石、沙和黏土的特点与其来源地有什么关联?(2)我们是用那些感官观察岩石、沙和黏土的?又使用了什么工具和方法?(3)岩石、沙和黏土的特征主要有哪些区别?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眼看:岩石颗粒大,沙颗粒小,黏土最小。鼻闻:黏土有气味。手触摸:岩石、沙粗糙,黏土细腻。团小球:黏土容易团成小球。涂痕:黏土涂痕均匀,沙不均匀。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1.经过观察,你知道了岩石、沙和黏土各有什么特征?2.通过观察,你推测大自然中的岩石会如何变化?【板书设计】岩石、沙和黏土1.太阳、风、水、地震和火山等的作用,大的岩石碎裂,形成较小的沙和黏土。2.眼看:岩石颗粒大,沙颗粒小,黏土最小。鼻闻:黏土有气味。手触摸:岩石、沙粗糙,黏土细腻。团小球:黏土容易团成小球。涂痕:黏土涂痕均匀,沙不均匀。【教学反思】本课主要采用眼看、鼻闻、手触摸、团小球、涂痕等方法研究岩石、沙和黏土的特征,实验中就要仔细观察,并对特征做出描述,这时描述要准确、客观。《3.5岩石、沙和黏土》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岩石碎裂后会形成沙、黏土。岩石、沙和黏土的特征各不相同。科学探究目标能够观察、比较岩石、沙和土壤三者的不同特征。能够根据事实对岩石的变化进行推测。科学态度目标敢于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猜想,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建立自然界的事物在不断变化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热爱自然,意识到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与评价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要点一、聚焦(5分钟)由于太阳、风、水、地震和火山等的作用,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可能碎裂,它破碎后会形成什么?它和砂以及黏土又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关于岩石、沙和黏土的知识。思考、交流聚焦问题,导入新课二、探索(25分钟)1.
我们从什么地方可以找到岩石、沙和黏土?(小区花坛、沙漠、工地等等)2.
比较岩石、沙和黏土(1)看:把岩石、沙和黏土放在白纸上,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发现:岩石是灰黑色的,形状不规则,最大;沙是棕黄色的,里面有小石粒,;黏土是浅黄色的。(2)闻:分别闻一闻岩石、沙和黏土,感觉有什么不同。发现:岩石无明显气味;沙无明显气味;黏土有明显气味。(3)摸、捻:用手触摸岩石、沙和黏土,感觉有什么不同。
发现:岩石颗粒最大,沙颗粒较小,黏土颗粒最细密。(4)团球散落:试着分别把潮湿的沙和黏土团成小球,观察经过多长时间它们能平摊在纸上。发现:沙最先散落,黏土基本不散落,从而说明沙比黏土黏性差。(5)涂痕:用手指分别蘸少量潮湿的沙和土壤,在白纸上图痕,用手抖一下纸。发现:沙掉下来了,没有留在纸上,黏土牢牢粘在纸上,没有掉落,再次证明沙比黏土黏性差。调动各种感官:眼看、鼻闻(强调扇闻的方法)、手摸,还可以借助工具——放大镜。引导学生回忆,观察需要调动各种感官三、研讨(10分钟)1.
经过观察,你知道岩石、沙和黏土各有什么特征?(对照表格简单复述)2.
经过观察,你推测大自然中的岩石会如何变化?(岩石可能会向土壤进行转化)展示、交流探究结果岩石风化碎裂成沙,继续风化变成黏土(自然界的事物在不断变化)3.5岩石、沙和黏土教学设计课题岩石、沙和黏土单元3学科科学年级4教材分析第五课作为《岩石与土壤》单元中的过渡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充分观察了解岩石、矿物的特征之后,从本课开始对土壤的各方面特征进行观察研究,将岩石和土壤建立关联,指导学生初步认识到土壤是岩石风化而成的。教材通过岩石、沙、黏土的发现地的观察,以及对它们特征的观察、比较,知道了岩石、沙、黏土所处的环境不同,在颜色、颗粒大小、气味、黏性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岩石、土壤”的完整知识体系,体现大单元结构知识概念的连贯性、整体性。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岩石和矿物已有了基础性的认识,而且学生对岩石、沙、黏土三种物质并不陌生,但是不清楚三者之间有怎样的联系,不知道沙、黏土是由岩石变化而来,是岩石风化的产物。将岩石、沙和黏土放在一起,利用感官、借助工具去观察岩石、沙和黏土的异同,感知物质形态的变化,是四年级学生非常乐于探究的,借此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并且提高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同时让学生运用分析、推理的方法,从中发现三者之间的关联,逐步建构起土壤是岩石风化形成的这一科学概念,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岩石、土壤”的完整知识体系,体现大单元结构知识概念的连贯性、整体性。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岩石碎裂后会形成沙、黏土。目标解读:知道沙、黏土是由岩石变化而来的。整块的岩石风化成碎石,碎石缕缕变化,就会变成越来越小的颗粒,沙、黏土是岩石风化的产物。2、岩石、沙和黏土的特征各不相同。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观察并比较岩石、沙和黏土三者的不同特征。目标解读:通过对岩石、沙和黏土特征的观察、比较,让学生知道它们在颜色、颗粒大小、气味、黏性等方面存在不同,为接下来学习土壤的组成及三种类型土壤的特性做知识铺垫。2、能够根据事实对岩石的变化进行推测。科学态度目标1、敢于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猜想,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2、建立自然界的事物在不断变化的观点。目标解读:所有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从观察到的信息中可以提出合理的假设和猜想,表达自己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热爱大自然,意识到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重点1、岩石碎裂后会形成沙、黏土。2、岩石、沙和黏土的特征各不相同。难点能够观察并比较岩石、沙和黏土三者的不同特征。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聚焦:一、我们在哪里能找到岩石、沙和黏土由于太阳、风、水、地震和火山等的作用,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可能碎裂,形成较小的颗粒、沙和黏土。沙和黏土是岩石碎裂形成的,因此找到岩石就能找到沙和黏土,而岩石分布十分广泛,在户外几乎随处可见。播放视频《风化》聚焦:二、岩石、沙和黏土有什么不同?沙和黏土是由岩石碎裂形成的,它们是岩石的组成部分。从外观上看,最直观的是它们的颗粒大小不同,(岩石)碎块最大,其次是(砂),(黏土)的颗粒最小。讲解:沙和黏土都是组成岩石的颗粒,它们不但大小不同,其他方面也有很多不同,如颜色、气味等。讲解:沙和黏土都是组成岩石的颗粒,它们不但大小不同,其他方面也有很多不同,如颜色、气味等。温故知新激趣导入讲授新课探索一:说一说我们从什么地方可以找到岩石、沙和黏土。小结:岩石可以在各种外力的作用下碎裂成小颗粒、沙或黏土,那么岩石附近应该就会有沙和黏土。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广泛分布着岩石,无论是在山坡、峡谷、小溪边、海滩上,还是公园、居民小区、房前屋后、乡村小道、校园内,甚至泥土里都可能找到一些小石子,这些小石子就是岩石,它周围的细碎颗粒就是沙和黏土。探索二:观察比较岩石、沙和黏土观察材料:岩石、沙、黏土、放大镜、水、白纸等。观察方法:1、把岩石、沙和黏土放在白纸上,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2、分别闻一闻岩石、沙和黏土,感觉有什么不同。3、用手触摸岩石、沙和黏土,感觉有什么不同。4、试着分别把潮湿的沙和黏土团成小球,观察经过多长时间它们能平摊在纸上。5、用手指分别蘸少量潮湿的沙和黏土,在白纸上涂痕。事物档案馆:沙沙(同砂)指的是岩石风化后经雨水冲刷或由岩石轧碎而成的颗粒。砂有很多种类,有河砂、海砂、金属砂,天然砂岩风化后的砂等。按照形成方式一般分为天然砂和人工砂两类。由自然条件作用(主要是岩石风化)而形成的岩石颗粒,称为天然砂。人工砂是由岩石轧碎而成,由于成本高、片状及粉状物多,一般很少使用。对教师所提问题展开回答。分组实验并记录温故知新勤思考,聚集焦点解新疑。科学探索求真知,名师点拨解疑难。研讨探究研讨一:经过观察,你知道了岩石、沙和黏土各有什么特征?小结:沙和黏土都属于岩石,都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岩石是天然的,比较坚硬,它们在地球上广泛颁布;在颜色、花纹、颗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沙是细小的石粒,是岩石经过自然界的各种作用后碎裂成的小颗粒,沙与岩石的特征类似,比较坚硬,颁布广泛,在颜色上与岩石接近,基本不吸水,黏性差;黏土是含沙粒很少、有黏性的土壤。一般的黏土是一些岩石在地球表面风化后形成的,黏土比较松软,颁布广泛,颜色与岩石、沙有差异,吸水,有比较强的黏性。研讨二:通过观察、你推测大自然中的岩石会如何变化?小结:岩石会因为地震、火山的作用发生碎裂,还会受日照、风吹、雨淋、流水侵蚀、雨水冲刷、冰冻等自然力的侵蚀风化而发生变化,但特征不发生变化;岩石中的矿物在生物及其分泌物等作用下分裂、分解、形成了黏土,有一些特征发生了改变。讲解:岩石是由沙、黏土等微粒构成的,所以在外力作用下会碎裂分解成沙和黏土等微粒。形成的沙和黏土等微粒又风在风、流水等外力作用下重新沉积、固结形成岩石。讨论交流相互交流共分享,集体讨论达共识。课堂练习幻灯呈现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总结课堂板书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课主要采用眼看、鼻闻、手触摸、团小球、涂痕等方法研究岩石、沙和黏土的特征,实验中就要仔细观察,并对特征做出描述,这时描述要准确、客观。《3.5岩石、沙和黏土》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把岩石、沙和黏土放在白纸上,先用肉眼观察,再用()观察。2、岩石、沙和黏土,岩石的颗粒最(),黏土的颗粒最()。【选填“大”或“小”】3、将土壤放进瓶子里,用铝箔纸封好,用极细的针扎孔,从这些孔里筛出的就是()。二、判断题1、所有地方的岩石、沙和黏土都是一样的。()2、太阳不会对岩石产生影响。()3、开采矿石等活动,也会使岩石发生碎裂。()4、在闻岩石、沙和黏土的气味时,要采用扇闻的方式。()三、选择题1、岩石在太阳、风、水等自然因素的作用下会慢慢变成()。A.沙B.黏土C.沙和黏土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采石场能找到岩石B.黏土有气味C.地震、火山爆发、风化作用都能使岩石迅速发生变化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岩石风化作用的是()。A.开山放炮,使岩石破碎B.日晒雨淋,使岩石破碎C.冬天,在石缝中的水结成冰后,使岩石破裂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岩石风化会破坏岩石资源,百害而无一利B.动植物的作用也会使岩石发生碎裂C.沙和黏土在特殊的地质环境下,经过漫长的时间可以变成岩石四、简答题哪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电子商务平台安全监测与预警合同
- 2024年度租赁合同:商业设备租赁公司与人寿保险公司的租赁融资协议
- 护理教育学第2章
- 2024年度网络建设与运营维护合同
- 2024年度社交电商整体解决方案运营合同2篇
- 2024年度原材料采购合同条款与规定3篇
- 2024年度股权转让合同(含具体条款)
- 2024年度电商企业信用担保合同4篇
- 2024年度精准扶贫项目实施合作协议
-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暨阳初中教育共同体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题(解析版)-A4
- 高三优生培养方案
- 中考英语时态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 计算机控制系统论文
- 便携式野外净水器设计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师范类)
- 工科中的设计思维学习通超星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复习试题含答案全套
-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7课 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课件
- 大学生就业指导-面试技巧课件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评课稿
- 建设工程第三方质量安全巡查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