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法治的细节》读后感_第1页
2024年《法治的细节》读后感_第2页
2024年《法治的细节》读后感_第3页
2024年《法治的细节》读后感_第4页
2024年《法治的细节》读后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2024年《法治的细节》读后感《法治的细节》读后感1

前言:知道罗翔老师这个人因为“法外狂徒张三”,后续也在b站上看过罗翔老师讲法,“郭利案”,“韩国N号房事件”等等,对于没有法律基础的人来说,很难知道法律的边界在哪。罗翔老师公益性讲法,的确让枯燥晦涩的法律变得生动起来。但让我对罗老师最肃然起敬的瞬间其实是那次在B站盛典获奖的罗老师,真所谓“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人,内不愧心”,熠熠生辉!

一、精彩瞬间

1、人生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的人生。

2、没有以惩罚为后盾的法律规则,社会将变得混乱不堪,乌托邦的结局可能是人间地狱。

3、法律的规定可能无法改变人心,但它能管制那丧失良心的——法律不能使一个雇主爱我,但它能管制他,使他不能因为我的肤色而不雇佣我。

4、只有秩序才能让人类的行为具有相对的确定性。

5、哲学王的完美统治不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如果追求最优选项,反而会导致最坏的结果,法治虽不是最好的选择,也是一个避免最坏结果的“次优”选项。

6、法律不是一种工具,它具有独立的价值。

7、任何事物一旦成为工具,就必须为使用者服务,当工具可以满足使用者的目的,工具可以获得各种赞美,而当工具妨碍了使用者的目的,自然也就会被弃之敝履。

8、法治最重要的精神是对权利的限制,只有河阳自由才能得到保障。

9、人类的有限性决定了我们的认识永远是局限的,因为人类的经验是有限的,人是世界的一部分,不可能走出世界看到整体。

10、我们需要接受批评,没有批评的声音,人很容易轻信各种看似合理的观念,被种种虚假的信念所淹没。

1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不能因为万象否定了一,也不能因为一,就无视万象的丰富多样性。

12、我们每个人都并不优越于他人,每个人都是有限的。我们时常需要聆听苏格拉底德尔菲神谕,承认自己的无知和有限,渺小和幽暗。

二、感受

1、罗翔老师的书于我而言更像一本哲学书,他说践行法治就像是在画圆,我们理想是画一个完美的圆,也就是我们心中所信仰与追求的公平与公正,但是画的过程中,我们却永远也画不出一个完美的圆,也就是现实生活中相对的公平与公正。这也让我想到了之前所学的哲学。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人永远是在追求绝对真理的路途中,不停的探索,不停的突破相对真理。

2、人类是有局限性的。之前在学中国历史的时候,教科书一直在重复的一句话就是“某某阶级是有局限性的`,某某阶级是不能带领我们取得革命的胜利。”上完马哲,看完三体,在看过法治的细节,对这局限性印象非常深刻。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局限性,或是原生家庭打下的烙印,或是周遭环境所带来的影响。每个民族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就像你不能让吉普赛人,这样跨境不再流浪一样。无法绝对克服。我们能做的就是承认自己的局限性,缩小局限性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

3、无知,对法律的无知是我至今都没有办法克服的。但是我也坦然接受这样的无知并欣喜我能意识到这样的无知。因为弥补这样的无知还不晚,来得及。也希望中国的普法教育能在义务教育阶段重复普及。不再停留于纸面,以更为实际现实的方式普及。

4、书后续的大部分都在以实例去解释法律,科普法律。有很多“轰动一时”,令人匪夷所思的案件在这本书里都有深刻的剖析到。

三、结尾

7月看的书,8月才写感悟。懒癌患者真的是懒到家了,希望自己一直可以坚持拓展认知,由绝对无知慢慢转变成相对无知。

《法治的细节》读后感2

有幸第一时间读完了罗翔老师最新的这本法律随笔集。

如我这般于法律学问只有浅薄认知的人,显然没有能力去述评罗翔老师对于案件的分析和法理的思辨,所以只能像去年读《刑法学讲义》时一样,记录一些我觉得格外触动,或者值得长久回味思考的内容。

感谢如今还有这样的文字,让人可以不断反思自己的浅薄与荒谬。

爱具体的人,关心活生生的细节。

1、人总要对焦于某种超越生活的存在,才能告别习以为常的平庸与肤浅。

2、人总是想追求最优选择,但是最后会事与愿违。与其这样,我们不如退而求其次,通过次优选

择来避免最坏的结果。

3、人们很容易把价值观与偏见等同起来,但两者有云泥之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见,这种偏见其实就是一种价值观,有偏见的价值观并不可耻,可耻的是不愿意倾听他人的观点,也拒绝通过他人的观点来修正自己的价值观。

4、我非常欣赏一种叫做道德功利主义的.做法,也就是说,追求结果本身并不坏,关键看这种结果是否符合道义。

5、看似仁慈的人道主义刑罚观很容易因着抽象的博爱观,而放弃对具体之人的责任。

6、抽象的关爱与具体的帮扶之间的距离也许比从天到地都远。

7、有的人觉得读书效用很低,浪费金钱和时间,是当代的反智主义;有的人过于崇尚智慧,把知识推高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是尚智主义。这两种观点在我看来也许都是错误的,反智主义是一种愚蠢的偏见,但是尚智主义何尝不是一种同样愚蠢的偏见。

8、拒绝读书当然是一种愚蠢,但是因为读书而滋生出骄傲与傲慢是一种更大的愚蠢。

9、当你像鸵鸟一样,把脑袋埋进书籍的沙土之中,这个世界并不真正变得完美。这种营造的美并

不真实,而且带有强烈的虚伪和自我欺骗。

10、我读很多反映战乱、饥荒、贫困的书籍时会流泪,进而获得一种道德上的优越感。我为他人的苦难感同身受,为他人苦难的故事流泪,为他人苦难的故事伤心欲绝,就自我感觉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但是我真的身临其境吗?我付出实实在在的帮助了吗?

11、自我强加的使命是否只是一种自我欺骗?

12、“你希望别人怎么对你,你也要怎么对待别人”,这是普适的道德金律。人不能成为实现他人目的的纯粹工具。

13、那些深入人心的大词,含义往往非常模糊,它在鼓动人们情绪的同时也很有可能走向倡导者始料未及的反面。

14、我们的爱有时候经常飘忽不定,我们爱的似乎是抽象的对象。你在一个特殊的时间点爱上了他,但是你爱的其实不过是他的某种气质,而这种气质投射在另外一个人身上,你也会轻而易举地爱上他。

15、人越是喜欢探讨抽象概念,人越是觉得自己崇高。你越觉得抽象的人可爱,你就会越觉得身边的人不可爱。因为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