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画的线条艺术_第1页
浅谈中国画的线条艺术_第2页
浅谈中国画的线条艺术_第3页
浅谈中国画的线条艺术_第4页
浅谈中国画的线条艺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中国画的线条艺术摘要:线条作为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画家表达物象、抒发情感的重要手段。长期的艺术实践,使得线条形式变得极为丰实,产生了感人的艺术魅力。传统中国画以笔墨精致,形神兼备为上。于是线在国画中的运用就上升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层面。本文试图对中国画当中线的运用进行研究,了解中国画中的线所具有的丰富表现性,书法的关系与功能及未来发展趋向。关键词:线条;书法;绘画;艺术;中国画;造型功能与审美功能中国绘画在世界美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笔墨丰富,意境深远,不求形似,追求神韵,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其中中国画的线条艺术更是画家造型、传神的重要语言。中国画讲究抒情和写意,为了拓展更为广阔和自由的空间,用线造型言简意赅,更贴近画家的心灵,富有表现性。线一直是本民族根据自己生活方式、美学观念来思维的艺术语言。纵观中国历代绘画,在形式上一种明显的线条主题就展现在你的眼前,形式的真实性被揭示出来,非常一致地让可视的世界服从于线条,一切都包容在线的变化之中。引言线条,是中国画造型的重要手段,是最简练概括的表现语言,是带有主观性的,带有情感的,带有长的粗的细的曲的直的方的圆的快的慢的连续断续·····种种的线,在相互作用中产生节奏,形成韵律,表达情感,丰富的艺术效果和深藏在那些表达机构造型的线与线之间.同时,线也是独立的艺术要素.从古代艺术中我们已能见到线的广泛应用。第一章中国画线条与书法的关系<一>书面同源中国绘画在自身发展演进中,强调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特别是书法艺术与中国画有着不解之缘,书法是线条的艺术,篆书、隶书、楷书、草书不同的书体有着不同的视觉感受,书法注重用笔的疾缓,线条的力度,书法中的点、划和绘画中的长短、曲直、刚柔、虚实有一致的地方;书法中的分行布白与绘画中的章法结构也有近似之处,至于书法中的韵律、节奏、格调、气势也有共同之处。“善画者必善书”、“言画法者,先明书法”。古往今来,优秀的画家从书法中汲取营养和获得灵感,籍以丰富国画的线条变化。赵孟颊有诗曰:“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借鉴书法的行笔走势,追求书法的线条变化,是画家们丰实绘画形式的有效手段。“书面同源”道出书法和绘画一脉相通的实质,吴昌硕先生有两句诗说得好,“诗文书画有真意.贵能深造求其通。”长期以来,书画家们互相取长补短,各取所需,共同发展。<二>书画同源中国画起源古代,线始终贯穿着中国文化的形成过程,象形字,奠基础;文与画在当初,无歧异,本是一个意思。我国夙有书画同源之说,有人认为伏羲画卦、仓颉造字,是为书画之先河。文字与画图初无歧异之分。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产物,陶器分黑陶、白陶和彩陶。在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彩陶上,画有互相追逐的鱼,跳跃的鹿。甘肃永靖出上的一件摹拟船形的陶壶,工匠以单体的线,让场景活灵活现使我们如身处岸边,情景历历,它是研究中国画史的根源。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辛店和龙山诸文化遗址中,发现了我国最早的青铜器,它是器物,又是工艺美术品。常见的青铜器饰纹,有晏吞纹、云雷纹、夔纹、龙纹、虎纹等,也有用人体作为装饰的花纹。双夔合成的容谷纹,尾部多上卷,极富美观。青铜器物上的装饰画,主题约可分为两类,一是描写贵族生活中的礼仪活动,如宴乐、射礼、表祭等:一是描写水陆攻战等。如赵固出土的《刻纹铜鉴》等形象生动。这些艺术手法,给汉画石刻、砖刻以很大的启发和影响.然而中国画的线条语言也是来自于这些生活中的物品中提炼总结出来的,线的变化,穿插,生成了一件件的美丽事物,生动画面,也是这些物件促进了中国绘画的优美线语言的产生。纵观线条艺术的发展,从仰韶文化彩陶图案中的圆柔曲线,到战国楚墓《人物驭马》帛画中的行云流水线;从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卷》中的细劲连绵的春蚕吐丝线,到宋代梁楷的《李白行吟图》中的潇洒淋漓的情感线,都体现了线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美的历程。劳动、生活、自然对象和大千世界中的节奏、韵律、对称、均衡、连续、间隔、重叠、单独、粗细、疏密、反复、交叉、错综、变化和统一等全都被集中和沉淀在线的律动中,使线条具有了丰富的含义和审美意趣,不仅充满了表现力,而且成为中国传统绘画语言发展的中心。纵观中国历代绘画,在形式上一种明显的线条主题就展现在你的眼前,形式的真实性被揭示出来,非常一致地让可视的世界服从于线条,一切都包容在线的变化之中。由于线的意义来自于自然界的启示,无论他以美的形式塑造了什么,人们都可以给予理解和体味。第二章历代线条理论的研究简述<一>六法论南齐谢赫在其《画品》中提出“六法论”观点: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这是对中国绘画提出了六个审美标准和创作高度。其中的骨法用笔成为历代画家绘画的最基本要求。骨法用笔即以线造型,用线条来表达物象,线条的重要性被提高到了理论的高度,线条逐渐发展变化成为具有丰富内涵的艺术形式,以意用笔,笔到意到,笔落形出神现。唐代著名理论家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于用笔”。这种先“立意”后“归乎用笔”正是骨法用笔的体现。骨法用笔不是指线条的平铺直叙,而是要讲求用笔的意趣、力度、气韵和趣味,它体现了画家对于线条的认知程度及对画面意境的探索。石鲁先生说“线化为笔,以立形质、以传神情、以抒气韵,线虽简,然以其抑扬顿挫之变而化众美。”画家们依据自己对物象的理解和感受,运用不同的线条形式来作画,使得线条异常丰实:有的刚正挺拔,有的婀娜多姿,有的豪放不羁,有的纤细柔媚,线条是作者造型的手段,又是传情的工具,更是作者情感的渲泄、感受的喷发。<二>十八描、经过历代画家的艺术实践,线条逐渐演化为各种不同的形式,在明代嘉靖年间,邹德中总结了前人的丰富经验,对线条作了具体的划分和疏理,将其归纳为十八种描法,有行云流水描,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铁线描,钉头鼠尾描,枯柴描等⋯⋯世人称“十八描”。按这些描法各不相同,如高古游丝描用笔圆润,轻柔秀劲,有古逸之气,东晋顾恺之长于此法;铁线描笔力粗细匀劲,富有弹性,元永乐宫壁画出于此法。这些线条用笔有轻、重、缓、疾;用线有粗、细、柔、刚;用墨有浓、淡、干、枯之变化。“这种线之强弱、方圆、长短,既可体现客观物象形之骨筋肉血,又可因其律动而生节奏旋律,表现刚柔、妩媚、雄健、飘逸之美感、音乐感。”(石鲁)十八描是前人不断探索而得到的,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但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艺术的推陈出新,艺术家们亦会创造出新的适应时代需求的线条风格,此正是石涛所说的“笔墨当随时代”。线条是画家的语言,是画面的骨架,也是作者艺术修养的综合体现。画家对线条倾注了自己深厚的感情,使其成为自己绘画的鲜明特征,东晋的顾恺之,唐代的周肪、吴道子,宋代的李公麟,元代的赵子昂,明代的陈老莲,清代的石涛,近代的吴昌硕等艺术大师都在线条的运用上有着独到的见解和风貌。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是东晋时期最伟大的画家,传世摹本有《女史箴图》、《洛神赋》、《烈女传》。杜甫赞誉:“虎头金粟影,神妙独难忘”。在《女史箴图》中作者用线条造型来创造形象是其主要特征,画面中线条连绵不断,悠缓自然,用线的力度不大,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将战国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完美无缺的地步。画面线条的穿插、组合,揖让有致,恰当地体现了画卷中人物的生活场景和他们的神态。唐代画家吴道子,被誉为“画圣”,他曾学习过张旭、贺知章的草书,后改学画,“年末弱冠,穷丹青之妙”,吴道子的创作成就首先表现在宗教绘画上,他以旺盛的精力和不凡的创作热情,绘壁画300余幅。他在绘画中注意画面气氛的统一和具有运动感的表现,体现“天衣飞扬满壁风动”、“下笔有神”的效果,“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吴道子的宗教图像样式被称为“吴家样”,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曰:“吴之笔,其势圜转,而衣服飘举⋯⋯故后辈称之曰吴带当风”,突破了北齐曹仲达以来“曹家样”的影响。而成为与之对的样式,人称“曹衣出水,吴带当风”,根据这些叙述,可以知道吴道子用笔迅疾,所描绘的线条特别的灵动和圜转,所画衣服,有一种象是被风吹动的感觉。唐张彦远平曰:“唯观吴道玄之迹,可谓之法具令,几不容于谦素,笔迹磊落,随姿意于壁墙,其细画又甚稠密,此神异也”中国画线条的重要性,得益于对物象的深刻领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使线条具有了超越物象得其本质的表达价值。第三章中国画线条的功能<一>造型功能和审美功能中国画中的线条表现不同物象的外型特征及不同质感,传达出不同对象的神态,同时反映出画家的性格心态与感情及艺术趣味。线还以其独特的形式美感使读者产生共鸣,在欣赏客观形神与主观情思结合的画面形象同时,品位线的浑圆、曲美、刚直、险峻、苍劲、灵巧、朴拙等妙趣。正是线的变化多端的形式使我们在欣赏作品时感到赏心悦目,玩味无穷,得到高雅的精神享受,线既然是画家认识的结果,必然与感情因素有着自然相同的渠道。线作为最直接最原始的绘画表达形式,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衍变过程中,浓缩着画家的主观情感和审美情趣,使线条自身的二重性造型功能和审美功能不断求得平衡和统一,矛盾冲撞的结果使线的表现力不断丰富和增强,同时也培养和创造了比较纯粹的审美形式感。中国画的线从不脱离客观物象,又不满足与简单地再现客观物象;中国画具有既不完全的表现形象,又不完全抽象的造型语言。它运用笔的提按、疾缓、裹散、顿挫等手段,将粗细、浓淡、干湿、刚柔、滑涩等不同对比因素巧妙地统一到笔下,表现出不同物象的外型特征及不同质感,传达出不同对象的神态,同时反映出画家的性格心态与感情及艺术趣味。每位画家作品中的线都有自己的风格。中国画中的线的变化多端的形式是使我们在欣赏作品时感到赏心悦目,玩味无穷,得到高雅的精神享受,线既然是画家认识的结果,必然与感情因素有着自然相通的渠道。因此,中国画的用线还可以表现画家情趣,具有传情达意的主观表现功能。画面上线的形状,直接体现画者的种种感觉和体会,粗线显刚,曲线见柔,折转表锐利,波弯显示柔软,不同的组合,疏密走向,会产生动静、悲喜等感觉。第四章中国画中的线条的未来发展趋向从中国人的五千年来传承下来的文化背景和民族精神来看,中国画中线条的审美趋向是与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思想分不开的。它是我们的文化精髓的形象化的体现,虽然社会和生活在变迁,人们的审美观念在改变,但是中国画中的线作为主要艺术语言的地位不会改变。中国画要走继承优秀传统,吸收优秀文化,融时代精神的自主创新之路。弘扬现实主义精神没错,但不等于固守写实技法,现实主义精神反映到艺术创作上,应是多样性的百花齐放艺术。宽容和允许艺术上的“百家争鸣”才可能使21世纪中国画坛争芳斗艳、百家竞出,从而达到中国画传统与现时代的合拍。如果我们长期地将中国画的发展抑制在一个很狭窄的写实甬道里,就有可能失去中国画现时代艺术形式的拓展和创新。我们必须让中国画具有民族的哲学性,能体现中国优秀文化的学术性,而不是通过什么人为活动,使中国画走入西方化、模式化、制作化,更不能仅以视觉来评定中国画作品的优劣。中国画应充分回归到能够体现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精神的和谐美、文学美、诗意美的写意抒情形态的学术上来。中国画线条的发展一直讲究的是以形写意、借物传情,通过对物象的描写而表达了主观情怀。传统中国画的线条语言还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有待我们孜孜不倦的研究和探索,随着绘画观念的变革,线条语言将得到进一步的开发,那么通过对其深入的研究必能给绘画创作者以深刻的启迪。线是心灵的显现,是主体意识对客体抽象理解后的表述。绘画的最初起源在于线的出现,它是中国画的造型基础,是品评国画作品艺术高下的重要依据;历尽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渗透着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意识,它即是一种符号,又是一种文化,现代中国画隐含着线的文化、线的精神,线是中国画的生命。这些丰富的线语言可以自如的表现生活,展现自我。多年来有关线语言的创新的尝试有很多,但是线语言的创新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事情。它要求画家不但要有传统的扎实的功底、丰富的生活积累和画家本人的美学修养及个人天赋。对于中国画中的线语言,我们既要好好的继承又要尝试着创新。以善于学习传统,将自己的艺术建立在前人肩膀之上的人是聪明的,画坛上有很多成功的以笔墨为基础从传统中走出来的主性格、重灵气、讲笔墨的大家。如明代的徐渭,清代的八大、石涛、金农,近代的齐白石等,看看他们的作品,正如浏览其心灵面目的写照,或宽厚、或冷逸、或温雅或横悍、或古拙。这一切,都是他们以毕生的修为活化了手中这根“线”,使之成为自己可随时随地,无拘无束的记下一切表达一切的绘画语言,故“线”是绘画因素中最能表现画家心象,为自然写意象的载体,也是决定中国画与其他画中的表现倾向不同的根本原因。总之,随着社会和生活的变迁,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线会伴随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与此适应的审美观的不断改变而发生变化。中国画中的线正在体现着时代赋予的审美理想。画家的主观情感是时代的产物,不容忽视,他们在中国画中线语言创造和运用上的个体精神,在社会与时代的大背景下,必须依靠每个画家不同趋向的主观情感与个性特点为基准,吸收前人有益的营养,大胆地赋予线条以新的生命,千锤百炼,创造出超越前人的有民族性与个性的线之美。结束语一种绘画风格的形成,从其社会发展历程来看,源于这个国家的地理环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同时又是每个画家品格、学识、修养的综合体现。中国画以其自身鲜明的艺术特色,在世界美术史中有着极高的价值,中国画讲求笔墨情趣,追求诗画意境,而线条的表现力正是中国画的精髓所在,是画面的骨格和支柱。参考文献[1][宋]苏轼.吴道子画王维诗.中国山水名画鉴赏.北京:九州出版社,2002.[2][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国山水名画鉴赏.北京:九州出版社,2002.[3][元]赵子昂.秀石疏林图卷.中国山水名画鉴赏.北京:九州出版社.2002.[4]浅论中国画之精髓——线条姬勇刚电影评介2009-03-23[5]中国画之“线”艺术研究周清波民族艺术2007-06-15[6早期中国画线条的造象倾向吉文明;林洪成功(教育)2007-08-15[7]浅论中国画“线”的表现性李丹大舞台(双月号)2009-08-20[8]绘画语言中线的应用戴艳萍文艺研究2008-09-10[9]线的艺术——论中国画线条之美孙叔文美术向导2006-03-15[10]国画中的线黄道宾艺术探索2003-10-30目录摘要关键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