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谏太宗十思疏》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谏太宗十思疏》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谏太宗十思疏》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谏太宗十思疏》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据史载:贞观十七年,魏征病卒。太宗自制碑文,并为书石。对侍臣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这堪称对魏征人生价值的最佳注释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建言献策警示君主,匡世济民自觉担当1、了解作者魏征和“疏”的文章体裁特点,积累重点文言知识。2、把握各段内容及文章主旨,学习本文的论证思路及论证方法。3、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4、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学习目标千古“诤臣”-----魏征

魏征(580-643年),字玄成,巨鹿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隋末参加李密义军,掌管文檄。太宗时曾任谏议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

魏征为人耿直不阿,以直言敢谏著称,史称“诤臣”。辅佐唐太宗共创“贞观之治”,成为“一代名相”,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四位,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时称良史,名篇有《谏太宗十思疏》《十渐不克终疏》。作者简介檄文:古代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也指战斗性强的批判,声讨文章。诤臣,zhèngchén,意思是能直言规劝国君缺失的臣子。解题《谏太宗十思疏》①谏,下对上(君王或尊长)进行劝诫。②太宗,李世民,在其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③十思,十个值得深思的问题。④疏,奏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分条陈述陈述意见的奏章。(论谏、劝请、陈乞、待罪、推荐、辞官等都可用“疏”)奏议文体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

奏是臣子用来弹劾官吏的文体。议是臣子发表个人见解的文体。表是臣子用来陈诉个人衷情的文体。对策是臣子被召见对于皇帝所问有关治国策略的回答。

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称“书”,到了汉代,则分为章、奏、表、议四类。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文心雕龙》文学内容补充讽——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古语中大都不含贬义)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讥——指责别人的过失。“谤”是公开指责,

“诽”是背地里议论,“讥”是微言讽刺。说——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讽、谏、谤、讥、说”区别太宗登基之初,励精图治,国内出现了百姓富足、社会安定、国力渐强的“贞观之治”的局面。后来,太宗日渐骄奢,大修庙宇宫殿,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魏征在这一年的3-7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此为第二疏)据说太宗看了这些奏疏,感到很惭愧,写了《答魏征手诏》称赞他“诚极忠款,言穷切至”,并表示将从谏改过。这篇文章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贞观十三年,魏征又上《十渐不克终疏》,直指太宗十个方面行为不如初期谨慎,被太宗书于屏风之上。写作背景臣闻求木之长者(zhǎng)夫(fú)在殷(yīn)忧必浚其泉源(jùn)虑壅蔽(yōng)则思正身以黜恶(chù)则思无因喜以谬赏(miù)塞(sè)流【疏通字音】人君当思居安思危戒奢以俭1.提出问题以“固本思源”为喻细读全文,理清思路为什么思载舟覆舟所宜深慎2.分析问题总结历史教训思些什么诚能十思垂拱而治3.解决问题提出具体做法谏太宗十思疏注意:

1、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以及特殊句式的翻译。2、翻译时做到字字落实。(一)朗读第一段,疏通文意文本解析

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长(zhǎng):生长。这里指长得好。固:形容词的使动,使…稳固.栽牢

根本:树根.本:本义是树的根部.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或说(事物的本质

翻译: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得好,一定要栽牢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他们的德行和道义。流:泉流,名词。远:形作动,流得长远,达到远方。浚(jùn)疏通水道.其:他们的。德义:德行和道义.

赏析:用排比句和比喻,从正面说明”积德义”的重要性,----十思的出发点.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翻译: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稳固却要树木长得好,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极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而:前三个是转折连词,却;第四个是递进连词,更。望/求/思:同义,指望。之:结构助词,取独。

理:清明、安定、治理得好虽:虽然。

下愚:极愚昧无知的人。谦辞。

况:何况于:引出对象。不译。

明哲:明智的人,形作名。指唐太宗赏析:本句紧承第一句继续运用比喻论证手法从反面推理,连用四个“不”字,用后一个“不”否定前三个“不”,否定之否定,加强了对“积其德义”的肯定。“不可”既是自己的判断,也是代人君作出的判断。“虽……(犹)……而况……乎”的句式,巧妙地把人君拉到作者的立场上来,使人君不能有别的观点选择。先肯定人君“明哲”,必能分辨是非,既是对人君的尊重,也促其乐于从谏,而且使谏诤不显得突兀第一段第一层求木长固根本欲流远浚泉源思国安积德义源不深望流远根不固求木长德不厚思国理比喻论证正面论证比喻论证反面论证中心论点:思国之安积其德义这一层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思考

原文: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当:主持,掌握.当国者神器:帝位.重:形作名,重权,重位.域中:天地间.大:形容词作名词,重位.无疆:无止境。极天:天之极处,指皇权。

翻译:国君主持着国家的重任,据有天地间重大的地位,应该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无止境的美善。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就(如同)是砍断树根却想求得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休:喜庆,美好,福禄。休戚相关居安思危:在安定的时候预见到隐藏的危险,早做准备.戒:戒除.以:第一个是连词表并列,第二个是同”而”转折连词.胜:克服。斯:这。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欲流长者也。判断句赏析:提出结论:由人君地位说起,结合开头的比喻,从反面提出自己的观点.(居安思危,戒奢以简)

第一段第二层神器之重域中之大极天之峻无疆之休人君责任重大伐根求木茂塞源欲流长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强调比喻论证具体表现: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思考第二层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得出怎样的结论?反面论证提出论点厚积德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对比论证正面论述反面论述人君当思魏征是如何提出论点的?这样的说理方式具有怎样的好处?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比喻论证(浅显易懂,生动形象)对比论证(反差鲜明,令人警醒)任务二

思考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还是“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本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必积其德义”是总说,而“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则是“积其德义”的具体内容:只有做到“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才能“积其德义”。中心论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思考2:君王的地位是什么?责任是什么?从文中找一找。作者为什么要提到君王的地位和责任?思考3:要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体怎么做?君王的地位:君王的责任:具体做法: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处其厚,情胜其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易经》关于“居安思危”的名言有哪些。关于“勤俭节约”的名言有哪些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地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清]朱柏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李商隐《咏史》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北宋〕司马光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节俭朴素,人之美德。——〔明〕薛瑄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注意:

1、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以及特殊句式的翻译。2、翻译时做到字字落实。(二)朗读第二段,疏通文意文本解析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翻译:历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的重大使命,没有一个不是(创业之初)在深深的忧虑中而德行显著,但大功告成之后却德行衰微的。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而守住天下就很困难吗?凡百:所有的。元首:指帝王;今义:国家最高领导人。景:大,重大。成语:高山景行

殷:深,深切的。而:连词,表承接关系。善始者:开头做得好的。繁:多。

克:能够。

终:坚持到底。【善始善终】做事有好的开始和结尾,形容办事认真。【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语出《诗经》说得是凡事都有个开始,但经常不了了之,没个结果。告诫人们为人做事要善始善终盖:语气副词,大概。

岂······乎:难道······吗?赏析:抽象概括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成的普遍规律(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①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②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夫:位于句首,表原因,因为。殷忧:深深忧虑。以①:而,修饰。下:指臣民既:在…之后。得志:达到目的,实现愿望。则:连词,表顺承,就。纵情:古,放纵情感,即骄傲;今,尽情。

以②:而,并列。傲物:轻视他人。一体:整体。行路:陌生的路人。

翻译:过去夺取天下时德行有余,现在守卫天下却德行不足,这是为什么呢?处在深重的忧患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实现了志愿,就会放纵自己的性情,看不起别人。竭尽诚心,胡越之人也将同心同德;傲视别人,至亲骨肉也会成为不相干的路人。

赏析:以设问引出分析论证,用“殷忧”和“得志”的不同心态说明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虽:即使。董:督察

以:介词,用。

振:同“震”,威吓。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状后苟:苟且。苟免:苟且免于刑罚。而:转折连词。怀:怀念,感激。

貌:表面上,名词作状语。

恭:恭顺。

惟:只是。

覆:颠覆;使……倾覆。宜:应该。

慎:警惕。奔车朽索:奔车(以)朽索其:副词,表反问,怎么、难道忽:轻视,怠慢。翻译: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察人民,用盛怒来威吓人民,他们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并不会怀念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顺,内心里却不服气。怨恨不在于大小,可畏惧的只是百姓心怀怨恨;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该深切戒慎的;奔驰的马车却用朽烂的绳索,怎么可以忽视呢!1.概括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内容分析2.作者认为得天下之君王为何易失人心?3.作者进一步说明了君王与民众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在于君王得天下之后“纵情”“傲物”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1.概括历代君主的普遍规律:2.接着说明以上现象的原因:3.最后,用古人的论述以水和舟的关系比民和君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加以改正。能创业却不能守业兴邦是由于“竭诚待下”丧邦是由于“纵情以傲物”对比暗示居安思危的重要第二段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第二段论证思路本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用“奔车朽索”的比喻说明“纵情以傲物”是很危险的。以水与舟的关系比喻君与民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思路梳理殷忧竭诚以待下胡越为一体得志纵情以傲物骨肉为行路得民心失民心

载舟覆舟深慎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注意:

1、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以及特殊句式的翻译。2、翻译时做到字字落实。(三)朗读第三段,疏通文意文本解析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君:名作动,统治。

诚:如果。见可欲:看见(自己)贪图的东西;语出《老子》。知足:知道满足;语出《老子》“知足不辱”。以:表目的,来自戒:告诫自我。作:建造,兴建;这里指大兴土木知止:知道适可而止;语出《老子》“知止不殆”。安,使动谦冲:谦虚。

而:表目的。牧:养、约束。语出《周易·谦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下:居于……之下。江海下百川:比喻有度量,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翻译:统治百姓的人,如果看见(自己)贪图的东西,就想到知足来告诫自己;将要兴建宫室土木,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想到(自己的君位)高而险,就要不忘谦虚,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害怕骄傲自满而听不进不同意见,就想到江海居于百川之下(而能容纳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盘游:游乐,这里指田猎;盘,快乐。

三驱:田猎时设网三面,留一面不设,指田猎有度,不过分捕杀。语出《周易·比卦》“王用三驱。”

敬:慎。

壅蔽:(耳目被)堵塞蒙蔽。

以:表顺承。想:害怕、担心。

谗邪:以谗言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以:表目的,来。所加:所,助词,与“加”构成所字短语,表名词性结构。以:表顺承,而。

谬赏:不恰当地奖赏。翻译:喜欢打猎游乐,就想到把三面追赶野兽,留一面放生作为限度;担心意志懈怠,就想到做事要始终谨慎;担心(耳目被)堵塞蒙蔽,就要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以谗言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就要想要端正自己的品德来斥退奸恶小人;加恩于人时,就想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赏赐不当;施行刑罚时,就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施刑罚。第三段3.念高危4.惧满溢5.乐盘游(狩猎)6.忧懈怠7.虑雍蔽8.惧谗邪9.恩所加10.罚所及1.见可欲2.将有作思知足以自戒思知止以安人思谦冲而自牧思江海下百川思慎始而敬终思虚心以纳下思正身以黜恶思无因喜以谬赏思无以怒而滥刑思三驱以为度十思(由什么→想到什么)戒奢侈扰民戒骄傲自满戒纵欲过度戒轻信人言戒赏罚不公(生活)(待人)(处事)(用人)(执法)(克制欲望)(适可而止)(谦虚自养)(广开言路)(三面为限)(慎始慎终)(虚心纳谏)(端身黜恶)(奖赏得当)(用刑有度)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翻译: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发扬光大《尚书》所讲的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加以任用,挑选好的意见而加以采纳,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贡献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德的人就能广布他的仁爱,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逐(效力),对君主来说便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的年寿。总:总括

弘:光大

兹:这

简:选拔善:形作名,好的意见

播:散播

效:献出驰:奔驰效劳

事:忧烦的事物

豫游:出游,游乐

养:保养,颐养《尚书》九德:

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

说做人,要宽厚而也能严肃,要柔和也能坚定自立,要谨厚而又能谦恭,治事有为而又敬慎,要和顺,也能果毅,正直而又温良,简率而又有廉洁操守,刚劲而又踏实,强直无所屈挠而又合于义行。

内容分析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翻译: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说什么百姓就会被教化。何必自己耗费精神、苦苦思索,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的耳、明亮的眼,亏损顺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呢!鸣:使……鸣,演奏

垂拱:垂衣拱手,喻指轻而易举化:教化

劳:使…劳

苦:使…苦

司:管理大道:最高境界役:役使,劳损

亏:毁坏,减损垂拱而治:比喻统治者不做什么,却能使天下太平。后多指帝王无为而治。3.听从善言1.宏九德2.选拔任用人才智者尽其谋除十思外,还要文武并用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垂拱而治正反明君:豫游、松乔之寿庸君: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垂拱而治亏损天道谏太宗十思疏固本思源戒奢以俭居安思危提出问题比喻论证分析问题总结历史引出警告克终盖寡善始实繁对比论证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解决问题提出十思诚能十思垂拱而治反面正面理清思路主

全文以“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为出发点,规劝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终,虚心纳下,赏罚公正;用人时要知人善任,简能择善;生活上要崇尚节俭,不轻用民力。这些主张虽以巩固李唐王朝为出发点,但客观上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有利于初唐的强盛。

魏征以善谏著称,为什么他的进谏大都能被唐太宗接纳呢?①尽臣子之责,谦恭诚挚。

他始终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以政治家的敏锐眼光观察时政。更为可贵的是,在进谏时,他言辞恳切,极尽忠诚。他的“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充满对唐太宗自悟的期待;“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语重心长,又切中要害,令人警醒。而他的“十思”之见更是句句坦诚,字字惊心,这怎能不令唐太宗动容?②显谏臣之智,委婉得体。

说理透彻,语言简练而生动,特别是正反论述、前后对比、引经据典,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充分展现了他“能上、善上、敢上”的进谏艺术。③魏征遇上了英明的君主唐太宗。

伯乐还需要千里马,作为一代明君,唐太宗励精图治,以国事为重,能容耿介直言的臣子,所以对于魏征的进谏大都能够虚心接受。

对我来讲,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人民重托,牢记责任重于泰山,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