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林木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流行(3学时)课件讲解_第1页
2.3 林木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流行(3学时)课件讲解_第2页
2.3 林木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流行(3学时)课件讲解_第3页
2.3 林木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流行(3学时)课件讲解_第4页
2.3 林木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流行(3学时)课件讲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林木病害基础知识2-1林木病害概述

2-2林木病害病原类群识别

2-3林木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流行

2-4林木病害的诊断

一、病原真菌的生活史二、林木病害发生的因素三、林木病害对林木生理功能的影响四、病原物的寄生性、致病性和林木的抗病性五、林木病害的发生过程六、林木病害的侵染循环七、林木病害的流行2-3林木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流行

一、病原真菌的生活史概念:真菌孢子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真菌典型的生活史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特点:无性繁殖在一个生长季节可以产生多次,形成无性孢子的数量极大,对植物病害的传播和发展作用很大。有性繁殖在整个生活史中通常仅出现一次。植物病原真菌的有性孢子多半是在侵染后期或经过休眠后才产生的,有助于成为病害的初次侵染来源。真菌典型的生活史图解

2N阶段N阶段双核阶段梨桧锈病为例:性孢子和锈孢子:4-6月,梨树叶片;锈孢子:成熟后侵染桧柏;冬孢子:第二年3-4月在桧柏上产生;担孢子: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侵染梨树的叶片、叶柄或幼果等;4-6月梨树上再次出现性孢子和锈孢子。病原物生活史

生活史(lifecycle)病原物从一种形态的个体开始,产生新一代的相同形态个体为止。包括病原物的生长繁殖、休眠过程.菌丝无性孢子无性繁殖性器官形成交配有性孢子有性繁殖细菌细胞分裂病毒粒体脱壳核酸衣壳组装卵幼虫雌雄成虫真菌生活史细菌生活史线虫生活史病毒生活史1.寄主:遭受病原生物侵染的林木称为寄主2.病原(病原物或病原菌):直接导致寄主发病的因素叫做病原。其中,生物性病原称为病原物;引起病害的真菌和细菌统称为病原菌。3.诱因:间接引起寄主发病的因素(环境)4.生产活动:种苗调运、耕作、抚育、施肥等(人为因素)5.林木病害三要素:病原物、寄主、适宜的环境条件林木病害是病原物、寄主、环境条件三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病三角)二、林木病害发生的因素

环境寄主病原物人为因素三、林木病害对林木生理功能的影响(1)水分和矿物质的吸收与输导(2)光合作用(3)养分的转移与运输(4)生长与发育(5)产物的积累与贮存(产量)(6)产物的消化、水解与利用(品质)四、病原物的寄生性、致病性和林木的抗病性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寄主林木能否被病原物侵染为害,主要取决于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以及寄主林木对病原物的抵抗能力。营养流向提供营养(寄主植物)获取营养(寄生物)寄生性植物病毒菌物原核生物寄主植物线虫寄生物(一)病原物的寄生性1、定义:引起林木病害的所有病原物都是异养生物,它们必须从林木体内掠取营养物质才能生存。这种病原物从寄主林木体内获得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能力,称为病原物的寄生性。2、寄生性类型:根据寄生性可将病原物分为4大类:专性寄生:只能从活的有机体中吸取营养进行生长发育。很难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如白粉菌和锈菌等,病毒、植原体、病原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强寄生(兼性腐生):以寄生方式为主,兼具腐生能力。弱寄生(兼性寄生):以腐生生活为主,兼营寄生生活。纯腐生:只能在各种死的有机体上生长。专性寄生物活养寄生物非专性寄生物兼性腐生物半活养寄生物兼性寄生物死养寄生物

病毒、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

菌物:根肿菌、霜霉菌、白锈菌、白粉菌、锈菌

原核生物:植原体、螺原体、韧皮部寄生菌、木质部寄生菌

菌物:外囊菌、黑粉菌、叶斑菌

原核生物:黄单胞杆菌、棒形杆菌、土壤杆菌菌物:腐霉菌、根霉菌、根腐菌、灰霉菌等

原核生物:软腐细菌、青枯细菌原核生物及部分菌物可以在特殊培养基培养可以在培养基培养易培养不同寄生性类型的植物病原物3、寄生专化性(parasiticalspecialization)

(1)寄生专化性:病原物“种”对寄主植物的科、属、种或品种的寄生选择性。

立枯丝核菌能寄生许多科、属和数百种植物。寄生专化性弱。

稻瘟菌寄生水稻,寄生专化性强。

表示寄生专化程度的:寄主范围:病原生物寄生的植物种的范围。转主寄生:有些锈菌必须在两种亲缘关系不同的寄主植物上寄生,才能完成生活史的现象。专化型和生理小种专化型:病原物种内对寄主植物的科、属和种具有不同致病力的类型。生理小种:病原物种内或专化型内对寄主植物的品种具有不同致病力的类型。(2)寄主范围病原物“种”能寄生的植物科、属、种或品种的数量.各种病原物的寄主范围差别很大,有的只有一两种,有的数百种、上千种。(3)寄生性与寄生专化性的关系:

寄生性强---------寄生专化性强---------寄主范围小

寄生性弱----------寄生专化性弱---------寄主范围大意义:了解病原物的寄主范围,对于设计轮作防病、培育抗病树种和铲除野生寄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寄生性和专化性较弱的病原物,对林木应加强抚育管理,增强树势,抵御病原物侵害;★对于寄生性和专化性较强的病原物,选育抗病树种则是根本的防治措施。3、寄生专化性(二)病原物的致病性1、定义:是指病原物引起寄主林木病害的能力,即对寄主林木组织破坏和毒害的能力或作用,致使林木表现出各种病害症状。病原物的致病性可概括为:(1)吸取寄主林木的营养和水分,使其生长不良;(2)分泌果胶质酶、纤维素酶等各种酶,直接或间接地破坏寄主林木的细胞和组织;(3)分泌各种有毒物质,毒害和杀死寄主林木的细胞和组织;(4)分泌生长刺激素,刺激细胞过度分裂和增大而变畸形。病原物的寄生性与致病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指病原物对寄主的依赖程度

后者则指对寄主的破坏性一般来说,寄生性弱的病原物多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对寄主林木组织的破坏较大,通常在入侵之前或之后不久便使寄主林木细胞和组织发生急剧的坏死,然后从死组织中吸取营养物质。相反,寄生性强的病原物,致病力稍弱,对寄主林木的破坏和毒害要缓和得多,它们需要从寄主活细胞中吸取养料。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很容易发生变异寄生性与致病性存在三种关系:①寄生性强,致病性强。如霜霉菌和锈菌。②寄生性强,致病性弱。如林木白粉病菌。③寄生性弱,致病性强。如苗木猝倒病菌、枝干腐烂病菌。2、寄生性和致病性关系(三)林木的抗病性林木对病原物的抵抗能力称为林木的抗病性。不同品种的林木对某一病原物表现出不同的抗病性。1.林木抗病性的类型

免疫:完全不感病或观察不到任何可见症状。高抗:只表现轻微的症状,对林木收获物的产量和品质影响甚微。中抗:病情发展缓慢,发病程度较轻,引起少量的损失低抗(感病):病情发展较快,部分林木甚至死亡,损失较大。(三)林木的抗病性2.林木的抗病机制(1)林木叶和果表面的角质层及蜡质层、枝干的木栓层对抵抗病原物的侵入和扩展起重要作用。(2)林木体内的抗生物质,如单宁、生物碱和酚类对病菌的生长繁殖有抑制作用。(3)植物保卫素,植物在受到病原物侵染后体内产生的能够限制或杀死病原物的物质。(4)愈合作用强和伤口愈合快的林木,对从伤口侵入的病原物也有较强的抗病性。病程:病原物对寄主的侵染和引起发病的过程,即病害的侵染过程

。侵入前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病程接触期接触前与寄主互作,传播途径,识别,影响因子侵入途径和侵入条件;环境因子寄生关系;体内扩展;影响因子影响条件五、林木病害的发生过程(一)接触期接触期是指病原物被动或主动地传播到林木的感病部位并开始侵入寄主为止的一段时间,它是病害发生的一个条件。病原物接触寄主林木的概率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如病原物所在地与寄主的距离同传播体的降落量成反比,林分的迎风面比背风面接触风传孢子的机会多等。接触期的长短因病害种类而异。大多数真菌的孢子在具备萌芽条件时,几小时便完成侵入,最多不超过24小时。但也有些真菌的侵入,接触期长达几个月接触前的活动病原物植物表面或附近气流、雨水或昆虫田间操作工具寄主植物分泌物病原菌刺激萌发诱导形成侵入机构根围微生物病原菌抑制或竞争位点接触后的活动叶表面的营养物质,有些孢子本身分泌的物质。生长阶段真菌的休眠体萌发后所产生的芽管或菌丝的生长、释放的游动孢子的游动、细菌的分裂繁殖、线虫幼虫的蜕皮和生长等病原物与寄主植物发生识别物理识别:趋触性生化识别:趋化性影响因素(二)侵入期侵入期:从病原物侵入林木体内到建立寄生关系为止的这一段时期病原物侵入寄主途径:⑴自然孔口侵入:从气孔、水孔、皮孔和蜜腺等自然孔口侵入。寄生性较强的真菌和细菌。⑵伤口侵入:引起枝干溃疡和立木腐朽的寄生性较弱的真菌、细菌和病毒从伤口(修枝伤、虫伤、灼伤、冻伤及机械损伤等)侵入的。⑶直接侵入。尽管植物体表有保护层,但是部分真菌、寄生性种子植物和寄生线虫,仍可直接侵入寄主。一些真菌可借助芽管的机械压力或酶的分解能力直接穿透林木表皮和角质层,如大多数锈菌、白粉菌。(二)侵入期(penetrationpreiod)

侵染途径

病原物类型真菌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寄生植物直接侵入+--++自然孔口++

-

+

-伤口侵入++

-

+

+微伤口-+(部分)

+

-

-环境因素的影响:湿度(能否萌发和侵入);温度(侵入速度和萌发)侵入所需要的时间

病毒 细菌一旦接触随即侵入。

病原真菌要经过萌发和形成芽管才侵入,通常为几小时,很少超过24小时。(三)潜育期潜育期:从病原物与寄主林木建立寄生关系开始,到表现症状为止的这一段时期。是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繁殖和蔓延的时期。病原物定殖生长繁殖扩展表现症状生理病变组织病变形态病变病原物在植物体内繁殖和蔓延的部位

局部侵染病原物的分布局限在侵染点附近,引起局部感染。

系统侵染病原物从侵染点向其他部位蔓延,甚至引起全株性的感染。不同病害潜育期的长短差别很大,叶斑病一般几天至十几天,枝干病害有的十几天至几十天,松疱锈病

2~3年,活立木腐朽病则几年至几十年。抗病树种和生长健壮的林木感病后,潜育期延长,发病也较轻。潜育期短发病严重(镰刀菌),反之越轻。潜育期愈短,再侵染的次数就可能愈多,病害发展更加迅速,病害加重。潜育期的长短环境条件中温度对潜育期的影响作用较大稻瘟菌的潜育期:葡萄霜霉菌的潜育期:9~11℃时为13~18d

21℃时为13d17~18℃时为8d

23℃为4d,24~25℃时为5.5d

29℃时为1d26~28℃时只需4.5d

(四)发病期发病期:潜育期结束后,就开始出现症状。从症状出现至病害停止发展的一段时期。发病期是病原物扩大危害、许多病原物大量产生繁殖体的时期。表现:

病状继续发展,枯萎、萎蔫、死亡

病症出现:霉、粉、粒、索、脓………..在发病期,真菌病害在病部产生营养体或繁殖体;细菌病害在湿度大的条件下常产生菌脓。环境条件对发病期的影响湿度:决定病害症状的发展和病症的出现,病原物的繁殖与否,病害的发展与否。温度:病害发展速度,病症出现速度,病原物生活史进程。病程可分为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4个阶段,是一个连续的侵染过程。防治上提倡侵入期前进行?六、林木病害的侵染循环定义:越冬的病原物,在一个生长季节内,经一定方式传播侵入后引起寄主发病,到下一生长季节寄主再度发病的过程。也称为病害循环。整个过程包括:(一)、病原物的越冬(二)、病原物的传播(三)、初次侵染与再次侵染研究病害循环是病害防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主要是根据病害循环的特征拟定的。再侵染病原物越冬越夏→初侵染→寄主发病,病原物繁殖

传播病害循环是林木病害研究的中心内容,对揭示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进行病害预测、制定病害防治策略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基本的依据。病害循环示意图病原物越冬(夏)接种体休眠体寄主植物生长期寄主植物休眠期传播再侵染传播初侵染1.病原物存活方式休眠(dormancy)寄生(parasitism)腐生(saprophytism)2.越冬越夏场所田间病株种、苗及繁殖材料粪肥土壤病株残体介体

土壤寄居菌土壤习居菌(一)病原物越冬(夏)部分病毒和植物菌原体可以在蚜虫、叶蝉体内越冬。土壤寄居菌:只能在未腐烂的病株残体生活的真菌或细菌。土壤习居菌:除了在病残体上生存外,还可以在土壤中的其它有机物上腐生和繁殖的真菌或细菌。植物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场所(二)、病原物的传播病原物从越冬场所或病部转移到新的侵染部位的过程。病原物的传播包括主动传播与被动传播。靠病原物自身生长来传播病害,称主动传播,是病害传播的主要方式。如真菌孢子的弹射等。病原菌靠风、动物和人的活动等外力将病原物从有病植株或部位传病植株或部位,从有病地区传播到无病地区,称被动传播。了解病害被动传播的途径和条件,对防治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具有重要意义。昆虫、螨类、真菌、线虫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寄生性植物+---+++-+-++++-++++++++++病原物的传播主动传播气流传播雨水传播土壤传播种苗传播生物介体被动传播人为传播:农事操作,农具机械,土壤肥料,种子苗木病原物的传播途径1、气流传播1、产生孢子的真菌很容易随气流传播。孢子是真菌繁殖的主要形式,真菌产生孢子的数量很大,而且孢子小而轻。某些细菌可以随气流传播,土壤中的细菌和线虫也可被风吹走。2、气流传播距离一般比较远,在1万—2万米以上的高空和离海岸600英里的大洋中都可以发现真菌的孢子;但可以传播的距离并不就是传播的有效距离,因为部分孢子在传播的途中死去,而且活的孢子还必须遇到感病的寄主和适应环境条件才能引起侵染。3、借气流远距离传播的病害防治比较困难,因为除去注意消灭当地越冬的病原体以外,更要防止外地传入的病原物的侵染,有时就有必要组织大面积联防,能得到更好的防治效果,采用抗病品种最为有效。2、雨水传播1、植物的病原细菌和真菌的黑盘孢目和球壳孢目的分生孢子(胶质)多半都是由雨水传播的。鞭毛菌的游动孢子是由雨水传播的。雨水传播对细菌病害更为重要。2、雨水传播的距离一般都比较近,只有几十米远。3、对于这类雨水传播的病害的防治,只要能消灭当地菌源或者防止它们的侵染,就能取得一定的效果。4、灌溉水也能传播病害,应当避免串灌和漫灌。3、生物介体昆虫、螨和某些线虫是植物病毒的主要生物传播介体,其中昆虫或螨的传播与病毒病害的关系最大。生物介体有时也是某些病原物越冬和越夏的场所。昆虫也是一些细菌病害的传播介体。如黄瓜条纹叶甲传播黄瓜萎蔫病菌;玉米啮叶甲传播玉米细菌性萎蔫病。昆虫也是一些线虫病害的传播介体。如松褐天牛传播松材线虫。鸟类除了传播桑寄生和槲寄生的种子以外,还能传播梨树火疫病等细菌。4、土壤传播和肥料传播土壤和肥料传播即是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场所,也可以作为病原物传播的载体。实际上是土壤和肥料被动地被携带到异地而传播病原物。土壤能传播在土壤中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带土的块茎、苗木等可远距离传播病原物;农具,鞋靴等可作近距离传播。肥料混入病原物,如未充分腐熟,其中的病原物可以长期存活,可以由粪肥传播病害。5、人为因素传播1、各种病原物都能以多种方式由人为的因素传播。人为的传播因素中,以带病的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的调运最重要。农产品和包装材料的流动与病原生物传播的关系也很大。2、人为传播可以是远距离传播,不受自然条件和地理条件的限制。而农事操作可近距离传播病害,如TMV病毒是接触传染的;农机具也可传播病害,如犁地时机具带土传病。3、植物检疫的作用就是限制这种人为的传播,避免将危害严重的病害带到无病的地区。小结:各种病原物的传播方式和方法不同:真菌主要以气流和雨水传播细菌多半是雨水和昆虫传播病毒主要靠生物介体传播寄生性种子植物可以由鸟类和气流传播线虫主要由土壤,灌溉水以及介质传播。(三)、初侵染与再侵染初侵染越冬或越夏后的病原物,在林木生长期引起的首次侵染引起植物生长季节最初的侵染再侵染受到初次侵染的林木发病以后,有的可以产生孢子和其它繁殖体,再次传播后引起的侵染引起病害在生长季节中的蔓延1、定义2、病害循环类型:多循环病害和单循环病害

单循环病害(monocyclicdisease)是指在病害循环中,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或虽有再侵染,但再侵染危害作用很小的病害。

多循环病害(polycyclicdisease)是指病原物在一个生长季节中能够连续繁殖多代,从而发生多次再侵染。

潜育期短的病害,再次侵染可重复发生,造成病害流行。全株性感染的病害,除少数例外,只有初次侵染而没有再次侵染。只有初次侵染的病害,只要防止初次侵染,这些病害几乎就能得到完全控制。如黑穗病类可以采用种子处理的方法防治。发生再次侵染的病害,防治上除了注意初次侵染外,还要解决再次侵染的问题,防治效率的差异也较大。(及时铲除发病中心)Back七、林木病害的流行1、定义:某种林木病害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普遍而严重地发生,造成灾害性影响,给生产带来重大经济损失,这种现象称为病害流行。2、分类:流行性病害按发生特点分为两类:暴发性流行病、周期性流行病七、林木病害的流行(1)暴发性流行病:由于新的病原物或新的感病植物引入某一地区而突然暴发的病害,称为暴发性流行病。如,松材线虫传入我国引发的松材线虫枯萎病;巨桉和尾叶桉等感病桉树在我国南方大面积栽培后暴发的青枯病防治:加强植物检疫(新的病原物)和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