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常识_第1页
初中文言文-常识_第2页
初中文言文-常识_第3页
初中文言文-常识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西域】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初中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古文翻译口诀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句子流畅,再行搁笔。一、文言文翻译的要求根据近代著名学者、翻译家严复的观点,文言翻译应达到“信”、“达”、“雅”的标准。信——要求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达——要求明白通畅,符合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雅——要求造句考究,文笔优美。二、直译的方法1、保留——古汉语中的时间、地点、人名、官职等专用名称可直接保留在译文中。例如:(1)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2)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2、对应——古汉语中有大量的单音节词,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与另一个字组合,或直接使用现代汉语的一个合成词代替,对应现代汉语的意义。例如:《书》曰:“谦受益,满招损。”3、更换——由于时代的原因,古汉语中有些词的意义已经发生较大变化,翻译时应注意。这就是常说的古今异义词。例如:(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4、补充——古汉语中常常省略一些成分,译成现代汉语就必须把这些省略的成分补充进去,否则,就会出现语意不清。例如:(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2)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5、调换——古汉语中的倒装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后,应调整语序,以适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化要求。例如:(1)古之人不余欺也。(宾语前置)(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定语后置)6、删除——古汉语中有不少虚词起凑足音节、停顿等作用,而没有实际意义,翻译时可以舍弃不译。例如: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另外,意译时主要注意古汉语中的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委婉、用典等。比喻要翻译出一定的文采,借代要译出它的代体,委婉应了解它的本义,用典要知道它的作用。三、规律揭示落实字词为要着,明辨句式尤重要。区分辞格求文采,依据情境不跑调文言文翻译:一、两个原则1结构原则: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要保持词和短语的完整性。如:①“今/天下三分。”(《出师表》)“今”是一个词,“天下”又是一个词,不能把“天下”断开,“今”和“天”不能连读。②“而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乡邻之生”和“日蹙”是两个偏正短语,都不能断开,“生”和“日”不能连读。2意义原则:即根据语意停顿,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如:③“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这句话的意思是:把唐贤今人的诗赋刻在它的上面。“唐贤今人诗赋”是个偏正短语,“唐贤今人”做“诗赋”的定语。“唐贤今人诗赋”不能断开,如果把它断开,在“唐贤今人”后停顿,就变成“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似乎刻的是“唐贤今人”和“诗赋”,这就是改变了句子的原意。二、五个规律1主谓之间要停顿。如:④“永州之野/产/异蛇。”(《捕蛇者说》)⑤“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2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如:⑥“必有/得天时者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⑦“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3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要停顿。如:⑧“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⑨“发/闾左/谪戌渔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