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总结3篇_第1页
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总结3篇_第2页
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总结3篇_第3页
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总结3篇_第4页
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总结3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总结(3篇)

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总结(通用3篇)

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总结篇1

一、实验目的

1、验证基尔霍夫定律的正确性,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普遍性的理解。

2、进一步学会使用电压表、电流表。

二、实验原理

基本霍夫定律是电路的基本定律。

1)基本霍夫电流定律

对电路中任意节点,流入、流出该节点的代数和为零。即∑I=0

2)基本霍夫电压定律

在电路中任一闭合回路,电压降的代数和为零。即∑U=0

三、实验设备

四、实验内容

1、实验前先任意设定三条支路的电流参考方向,

2、按原理的要求,分别将两路直流稳压电源接入电路。

3、将电流插头的两端接至直流数字毫安表的“+,-”两端。

4、将电流插头分别插入三条支路的三个电流插座中,记录电流值于下表。

5、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分别测量两路电源及电元件上的电压值,记录于下表。

五、基尔霍夫定律的计算值:

I1+I2=I3

(1)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列出方程(510+510)I1+510I3=6

(2)(1000+330)I3+510I3=12

(3)解得:I1=0.00193AI2=0.0059AI3=0.00792AUFA=0.98VUBA=5.99VUAD=4.04VUDE=0.98VUDC=1.98V六、相对误差的计算:E(I1)=(I1(测)-I1(计))/I1(计)_100%=(2.08-1.93)/1.93=7.77%

同理可得:E(I2)=6.51%E(I3)=6.43%E(E1)=0%E(E1)=-0.08%E(UFA)=-5.10%E(UAB)=4.17%E(UAD)=-0.50%E(UCD)=-5.58%E(UDE)=-1.02%

七、实验数据分析

根据上表可以看出I1、I2、I3、UAB、UCD的误差较大。

八、误差分析

产生误差的原因主要有:

(1)电阻值不恒等电路标出值,(以510Ω电阻为例,实测电阻为515Ω)电阻误差较大。

(2)导线连接不紧密产生的接触误差。

(3)仪表的基本误差。

九、实验结论

数据中绝大部分相对误差较小,基尔霍夫定律是正确的

十、实验思考题

2、实验中,若用指针式万用表直流毫安档测各支路电流,什么情况下可能出现毫安表指针反偏,应如何处理,在记录数据时应注意什么?若用直流数字毫安表进行时,则会有什么显示呢?

答:当万用表接反了的时候会反偏实验数据处理是应注意乘以万用表自己选择的倍数用直流数字毫安表进行时会显示负值

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总结篇2

一、实验目的

1.验证基尔霍夫定律的正确性,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

2.验证线性电路中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及其适用范围,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

3.进一步掌握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1.基尔霍夫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的基本定律。它包括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在电路中,对任一结点,各支路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即ΣI=0。(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在电路中,对任一回路,所有支路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即ΣU=0。基尔霍夫定律表达式中的电流和电压都是代数量,运用时,必须预先任意假定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当电流和电压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时,取值为正;相反时,取值为负。

基尔霍夫定律与各支路元件的性质无关,无论是线性的或非线性的电路,还是含源的`或无源的电路,它都是普遍适用的。

2.叠加原理

在线性电路中,有多个电源同时作用时,任一支路的电流或电压都是电路中每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

支路中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某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其它独立源均需置零。(电压源用短路代替,电流源用开路代替。)

线性电路的齐次性(又称比例性),是指当激励信号(某独立源的值)增加或减小K倍时,电路的响应(即在电路其它各电阻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和电压值)也将增加或减小K倍。

三、实验设备与器件

1.直流稳压电源1台2.直流数字电压表1块3.直流数字毫安表1块4.万用表1块5.实验电路板1块

四、实验内容

1.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按图2-1接线。

图2-1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接线图

(1)实验前,可任意假定三条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及三个闭合回路的绕行方向。图2-1中的电流I1、I2、I3的方向已设定,三个闭合回路的绕行方向可设为ADEFA、BADCB和FBCEF。

(2)分别将两路直流稳压电源接入电路,令U1=6V,U2=12V。

(3)将电路实验箱上的直流数字毫安表分别接入三条支路中,测量支路电流,数据记入表2-1。此时应注意毫安表的极性应与电流的假定方向一致。

(4)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分别测量两路电源及电阻元件上的电压值,数据记入表2-1。

2.叠加原理实验

(1)线性电阻电路

①分别将两路直流稳压电源接入电路,令U1=12V,U2=6V。

②令电源U1单独作用,BC短接,用毫安表和电压表分别测量各支路电流及各电阻元件两端电压,数据记入表2-2。

③令U2单独作用,此时FE短接。重复实验步骤

②的测量,数据记入表2-2。

④令U1和

U2共同作用,重复上述测量,数据记入表2-2。

⑤取U2=12V,重复步骤③的测量,数据记入表2-2。

(2)非线性电阻电路

按图2-2接线,此时开关K投向二极管IN4007侧。重复上述步骤①~⑤的测量过程,数据记入表2-3。

(3)判断电路故障

按图2-2接线,此时开关K投向R5(330Ω)侧。任意按下某个故障设置按键,重复实验内容④的测量。数据记入表2-4中,将故障原因分析及判断依据填入表2-5。

五、实验预习

1.实验注意事项

(1)需要测量的电压值,均以电压表测量的读数为准。U1、U2也需测量,不应取电源本身的显示值。

(2)防止稳压电源两个输出端碰线短路。

(3)用指针式电压表或电流表测量电压或电流时,如果仪表指针反偏,则必须调换仪表极性,重新测量。此时指针正偏,可读得电压或电流值。若用数显电压表或电流表测量,则可直接读出电压或电流值。但应注意:所读得的电压或电流值的正确正、负号应根据设定的电流参考方向来判断。

(4)仪表量程的应及时更换。

2.预习思考题

(1)根据图2-1的电路参数,计算出待测的电流I1、I2、I3和各电阻上的电压值,记入表2-1中,以便实验测量时,可正确地选定毫安表和电压表的量程。

答:基尔霍夫定律的计算值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列方程如下:

(1)I1+I2=I3(KCL)(2)(510+510)I1+510I3=6(KVL)(3)(1000+330)I3+510I3=12(KVL)

由方程(1)、(2)、(3)解得:

I1=0.00193A=1.93mAI2=0.00599A=5.99mA

I3=0.00792A=7.92mAUFA=510?0.00193=0.98VUAB=?1000?0.00599=?5.99VUAD=510?0.00792=4.04VUDE=510?0.00193=0.98V

UCD=?330?0.00599=?1.97V

(2)实验中,若用指针式万用表直流毫安档测各支路电流,在什么情况下可能出现指针反偏,应如何处理?在记录数据时应注意什么?若用直流数字毫安表进行测量时,则会有什么显示呢?

答:指针式万用表万用表作为电流表使用,应串接在被测电路中。并注意电流的方向。即将红表笔接电流流入的一端(“?”端),黑表笔接电流流出的一端(“?”端)。如果不知被测电流的方向,可以在电路的一端先接好一支表笔,另一支表笔在电路的另—端轻轻地碰一下,如果指针向右摆动,说明接线正确;如果指针向左摆动(低于零点,反偏),说明接线不正确,应把万用表的两支表笔位置调换。

记录数据时应注意电流的参考方向。若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则电流取正号,若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则电流取负号。

若用直流数字毫安表进行测量时,则可直接读出电流值。但应注意:所读得电流值的正、负号应根据设定的电流参考方向来判断。

(3)实验电路中,若有一个电阻器改为二极管,试问叠加原理的叠加性与齐次性还成立吗?为什么?

答:电阻改为二极管后,叠加原理不成立。因为二极管是非线性元件,含有二极管的非线性电路,不符合叠加性和齐次性。

六、实验报告

1.根据实验数据,选定实验电路图2.1中的结点A,验证KCL的正确性。答:依据表2-1中实验测量数据,选定结点A,取流出结点的电流为正。通过计算验证KCL的正确性。

I1=2.08mAI2=6.38mAI3=8.43mA即8.4?32.?086?.3?8?0.

结论:I3?I1?I2=0,证明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是正确的。

2.根据实验数据,选定实验电路图2.1中任一闭合回路,验证KVL的正确性。

答:依据表2-1中实验测量数据,选定闭合回路ADEFA,取逆时针方向为回路的绕行方向电压降为正。通过计算验证KVL的正确性。

UAD=4.02VUDE=0.97VUFA=0.93VU1=6.05V

6.05?0.97?4.02?0.93?0.03?0

结论:U1?UDE?UAD?UAF?0,证明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是正确的。同理,其它结点和闭合回路的电流和电压,也可类似计算验证。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测量数据有一定的误差,都在可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3.根据实验数据,验证线性电路的叠加性与齐次性。

答:验证线性电路的叠加原理

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总结篇3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__年既是忙碌又是充实的一年,在学校课本上所学的知都是理论性的知识,现在工作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实践经验,才是我一生享受不尽的宝藏。在这一年里,有困难也有收获,认真工作的结果,是完成了个人职责,也加强了自身能力。

一、政治、思想

我身着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我从做好本职工作和日常工作入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并持之以恒,在本职工作中尽心尽力,孜孜不倦地作出成绩,我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岗位本领,努力精通本职的岗位知识,做本职工作的骨干和行家里手,脚踏实地的做好本职工作。

二、工作态度

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当中,我一直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所以我一直在努力,不断努力学习,不断努力工作。热爱自己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工作投入,按时出勤,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工期紧,人员少,任务繁多,能够做到跟班作业,保证按时完成检验任务,保证工程检验畅通,表现出我们试验人员责任心强,发扬了我们试验人员连续工作、吃苦耐劳精神。

三、岗位职责

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以及研究开发的方针政策;确实执行本岗位负责监督检测的工程产品的有关标准、试验方法及有关规定,做到所做每项检验都有法可依。做好委托单接受,项目检验,资料,反馈等工作,做好跟踪台帐,便于日后查阅。由于试验检验项目多,项目检验时间不一,提前将工作做到位,避免施工单位技术人员不了解工程检验要求及技术指标而延误工期,影响进度。我们试验室人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质量方针,落实质量目标,遵守规章制度,全心全意服务于施工现场。

四、具体工作

我所从事的工作主要是对一些工程土建类材料(水泥、砂、石子、钢材、砖等)及成品(钢筋焊件、混凝土试块等)进行试验、检验;参与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配检验;对搅拌站混凝土的搅拌进行监督控;对现场混凝土及回填土进行控制工作等。

我刚参加工作时首先接触到的是回填土检验,回填土虽然单一、枯燥,一般人觉得那不就是垫点儿土,有什么好做的,但我干了一段时间,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从土的材料要求开始,土壤击实定下,它的控制指标;什么部位需要回填土,什么部位需要回填砂石或者是3:7灰土都要有技术指标控制;回填机具的选用;回填之前条件是否具备?地下混凝土基础强度是否达到规定要求,土的材料选用,密实度要求,虚铺厚度及压实系数是否已确定,回填夯实达不到要求,那就要造成塌方,下沉,甚至带来更大的危害。所以在后来逐渐接触的其他材料检验前,在我心中已奠定干什么事情都不是那么容易,不容一丝含糊。

陆续的在试验室接触更多的项目检验,明确了工作程序,在具体工作中形成了一个比较清晰的工作思路,能够顺利的开展工作,并熟练圆满的完成本职工作。

1、对原材料的控制:凡进入现场的原材料,每批都应出具生产厂家的质量保证书、检验合格证,每批次的原材料都应按规定的数量进行检验。①对于水泥,在使用散装水泥仓时,不同厂家、不同品种、不同标号的水泥严禁混用。在使用袋装水泥时,应有防护隔潮措施,避免水泥受潮结块。对于存放超过三个月的水泥在使用时,应提前与试验室联系,对水泥的实际标号进行二次复查。②砂石中不得含杂异物、煤屑等。尤其是不能混白灰。当发现原材料与样品不符或异常时,应与试验室联系,及时处置。

2、对于回填土的控制:回填土的施工之前,施工部门应如实的填写回填土委托单,设计图纸有要求的按图纸要求施工。没有要求的按国家规范执行。回填土施工选择的土料含水率要求最佳。回填土每层的铺土厚度按规范分层夯实,不得漏夯,逐层验收。经试验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回填,否则施工单位进行返工处理。

3、对于进入施工现场土建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