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政伦理学教程(第四版)
第9章
政府信任9.1
政府信任概述9.1.1
政府信任的含义1信任及相关概念信任是人们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对符合自己利益的个人、团体、组织等相信并有所托付的心理趋向。信任存在与否,会影响个体或组织的行动方向和策略选择。信任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这种关系根植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中,从属于特定的规则系统,其生成有着深刻的社会制度的烙印。
9.1
政府信任概述9.1.1
政府信任的含义
2政府信任的界定政府信任既指行政管理中行政相对人对政府及其行政人员之间的合理期待,又指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在对社会和公众要求做出回应基础上的合作互动期待,是一种双向期待。政府信任关系有两个方面的特性:
第一,内隐性。第二,稳定性。
9.1
政府信任概述9.1.2
政府信任的价值
1政府信任是政府合法性的来源合法性是指政治统治的正当性,是社会公众基于某种价值和规范而对政治系统产生的认同和忠诚。合法性的获得取决于执政者能否得到民众的理解和信任,亦即民众是否在心理上和执政者保持基本一致。
9.1
政府信任概述9.1.2
政府信任的价值
1政府信任是政府合法性的来源政府合法性问题从本质上说是公众对政府的认同和服从问题,暗含着公众对政府是否信任以及信任的程度。政府信任包含两个基本维度:
其一,是公众对政府既有行为和绩效的主观感知和评价;其二,是公众对政府未来行为和绩效的稳定预期。
9.1
政府信任概述9.1.2
政府信任的价值
2政府信任关系是社会治理的基础人们之间只有建立起信任关系,才能增进相互间的合作和实现利益一致;只有基于信任关系而形成的合作、利益一致才是内在的而不是被迫的。对抗只能造成社会动荡,摩擦只会增加社会成本。因此,由此,整个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目标之一,即建立人与人之间、政府与公众之间及国家机关之间良好的信任合作关系。
9.1
政府信任概述9.1.2
政府信任的价值
3政府信任对社会信任的示范作用政府信任所包含的政务诚信是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建设的标杆,只有风清气正的党风、政风才能导向明理诚信的民风、社风。同时,包含于政府信任中的政府信用对整个社会信用价值观的塑造也具有引导与示范作用。
9.1
政府信任概述9.1.3
政府信任的基本维度
1政府信任的构成因素及结构(1)构成因素政府信任包含两个向度,即政府信任双方的主客体关系能够相互转化。主体为民众时,政府信任是社会公众对政府行为能否满足其自身需求的预期。主体为政府时,政府信任是社会公众能否对行政管理行动做出合理的回应。
9.1
政府信任概述9.1.3
政府信任的基本维度1政府信任的构成因素及结构(2)公众对组织与执行人员的信任状况从公众对政府的信任角度展开对政府信任构成性因素的考察:其一,政府信任附带着风险。其二,政府信任主体的偏好。其三,政府主客体关系的强弱,信任主客体之间的互动频率和熟知度,显著影响信任行为的产生。其四,政府信任主体的善意使得信任主体即使在未知情境无法做出理性判断时仍愿意付出信任。其五,政府信任客体的善意在对方预期无法达成时会想方设法使其权益不受到侵害。
9.1
政府信任概述9.1.3
政府信任的基本维度(3)政府信任的结构从广义上说,既包含社会制度、社会经济基础、社会政治结构与组织模式、社会信任文化、信息沟通渠道的舆论引导和社会个体差异等对政府信任产生的影响,也包含政府信任本身对政府信任行为产生的积极作用。从狭义上说,政府信任本身也有着复杂的结构,其中包含人员信任(公众对行政人员的信任)、领袖信任(公众对政治领袖的信任)、制度信任(公众对社会制度的信任)、理念信任(公众对政府执政理念的信任和认同)和主体性信任(公众自身作为社会治理行动者的自我评估与评价)等。
9.1
政府信任概述9.1.3
政府信任的基本维度2政府信任的历史类型3政府信任的功效农业社会的习俗型信任关系工业社会的契约型信任关系后工业社会的合作型信任关系适应目的整合维续经济效应文化效应
9.2
政府信任关系的内容9.2.1
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任
1政府信任的内涵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任是一种基于公众对政府行为、政策及其服务质量的认可与信赖的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与道德的遵守:公众期望政府官员的行为符合“公认”的法律与道德准则,这是建立信任的基础。(2)利益需求的满足:公众在与政府的交往中期望能够满足自身的利益需求,包括物质利益、安全需求、发展机会等。(3)价值选择的一致性:公众期望政府的价值判断与自身期望相一致,当政府的价值选择与公众利益发生冲突时,政府应当优先考虑公众利益,维护公众权益。
9.2
政府信任关系的内容9.2.1
政府与公众的信任关系
2政府信任关系中的政府回应政府回应是政府基于对公众的信任状况而做出的反应或反馈。对于政府回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认识:(1)回应是一种共识。(2)政府回应包括政府对公众应采取信任的态度。(3)政府回应还包括政府自身的自信。
9.2
政府信任关系的内容9.2.2
行政组织间的信任关系1行政组织间信任关系的内涵行政组织之间的信任是指在不同层级、不同职能的政府机构或部门之间,基于共同的价值准则、规则制度以及相互理解、尊重与协作所形成的一种心理预期和认同关系。
9.2
政府信任关系的内容9.2.2
行政组织间的信任关系2行政组织间信任关系的表现(一)公共关系意义上(1)横向的行政组织信任关系主要包括地方级政府组织之间的关系和同级政府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两种。(2)纵向的行政组织间信任关系主要包括上下级政府之间、有隶属关系的组织部门之间的信任关系。
9.2
政府信任关系的内容9.2.2
行政组织间的信任关系2行政组织间信任关系的表现(二)组织理论视角下(1)组织理性与信任信任关系是在个体价值理性的彰显、群体价值的运用和共识性规则的建立中产生的(2)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实现效率的工具理性与实现情感满足的价值理性在组织中具有平等地位,价值理性是获得成员对组织整体信任的基础。(3)共识性规则与信任组织成员间的共识性的行动规则,是信任关系产生的制度化条件。
9.2
政府信任关系的内容9.2.2
行政组织间的信任关系3行政组织间信任关系的建立1、明确组织间共同目标和价值观2、加强组织间信息沟通和透明度3、建立组织间有效的合作机制4、加强组织间的文化交流和认同5、建立互信机制和信任评价体系
9.2
政府信任关系的内容9.2.3
行政组织内部的信任关系1组织内部的人际信任组织内部信任关系主要是指组织成员之间以及组织成员对组织的信任关系。(1)组织内部的信任关系是组织成员的一种主观知觉和经验,它与组织中的人性观及管理方法有较强的关联。01(2)人际信任是建立在熟悉度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联系的基础上的。02
9.2
政府信任关系的内容9.2.3
行政组织内部的信任关系
2作为心理契约的信任关系在市场经济和法治理念的感染下,人们也把组织中的信任关系比喻为一种心理契约。所谓心理契约是指组织成员及其组织彼此之间所抱持的相互性期望。心理契约“订立”之后,员工就会对组织抱持以下信念:组织必须提供某些诱因并且负有履行的义务;组织在履行义务时员工也必须有适当的回报。
9.3
从政府信任到行政诚信9.3.1政府信任的主观维度1主观维度的内容1政府守信2政府及官员的诚实3政府组织及人员的能力4行政人员的仁爱5政府组织及官员的公正
9.3
从政府信任到行政诚信9.3.1政府信任的主观维度2政府信任到行政诚信的转化(1)确立共同目标和价值观:政府各部门和行政组织之间确立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是建立政府信任和行政诚信的基石。通过明确共同的行政目标和文化价值追求,政府及其行政人员能够在行为上保持一致性。(2)实践政府守信与诚实:守信和诚实不仅体现在政府遵守与民众的协议和特定标准上,还体现在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言行一致。政府通过实践守信和诚实,能够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进而转化为行政诚信。
9.3
从政府信任到行政诚信9.3.1政府信任的主观维度2政府信任到行政诚信的转化(3)提升行政人员能力和胜任力:通过加强行政人员的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提高其能力,不仅能够提升政府绩效和公信力,还能够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进而促进行政诚信的实现。(4)实践行政仁爱与公正:政府通过表现出对民众的关爱和关心,以及公正地对待每一个民众和利益团体,促进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和谐关系,推动行政诚信的实现。
9.3
从政府信任到行政诚信9.3.1政府信任的主观维度2政府信任到行政诚信的转化(5)制度保障和文化建设:通过建立健全的制度体系和文化氛围,可以规范政府及其行政人员的行为,保障其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同时,制度和文化还能够促进政府及其行政人员之间的合作和沟通,增强其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并促进行政诚信的实现。
9.3
从政府信任到行政诚信9.3.2
行政诚信的本质行政诚信是政府作为行政主体在执政理念、方针、政策、路线及其运行机制方面求真务实、可以信赖和负责的道德化、制度化的行为表征,是政府存在的合理性与价值性的内在源泉,也是政府职能体现的本质要求,它不仅表征着一个国家、政府和社会政治文明及其程度,也是这个国家、政府和社会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价值和基本目标。
9.3
从政府信任到行政诚信9.3.2
行政诚信的本质*行政诚信的目的性价值:(1)体现在政府对“为公”目标的诚信上,忠实于公共利益是政府的最高价值目标。(2)本质还是契约精神的体现。诚信原则在私法中地位甚高,甚至被称为“帝王条款”,在推行行政法治的过程中,有必要把诚信精神进一步融入法中,使其法律化、制度化,以更好地促进政府守法,实现法治。
9.3
从政府信任到行政诚信9.3.3
行政诚信的行为1服务价值的彰显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政府必须告别作为统治者或管理者的角色,只有当它以服务于整个社会的姿态出现,忠诚地服务于社会公众的要求,任何时候都不以任何手段去追求政府自身的利益,它在公众中才会有一个良好的形象,才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把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上,把为社会、为公众服务作为政府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基本宗旨,这是一种服务型政府理念。
9.3
从政府信任到行政诚信9.3.3
行政诚信的行为
2相对稳定的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具有稳定性公众才会真诚地服从和支持它逐渐形成对公共政策的持久的、坚强的信任和忠诚影响公共政策效力,更严重地破坏政府的公信力的行为朝令夕改执行不力
9.3
从政府信任到行政诚信9.3.3
行政诚信的行为3积极地进行沟通沟通在改善政府形象、增加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方面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不仅因为政府能够通过有效的沟通及时了解社会公众对决策效果、管理效率、政策反馈、廉政建设以及行政人员的工作作风等方面的意见,而且可以获得公众的理解、合作、信任和支持。本章小结信任是人们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对符合自己利益的个人、团体、组织等相信并有所托付的心理趋向,是价值观念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知、情、意三种意识要素构成、变化和相互作用的结果。政府信任是指行政相对人对政府及其行政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的合理期待,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也包括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在对社会和公众要求做出回应基础上的合作互动期待和政府机构的不同部门、不同的层级之间的相互信任。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在组织管理的意义上,能够提高凝聚力、降低复杂性、促进合作并提高行政绩效;在政治的层面上,它又是政治合法性的来源。对于社会治理方式而言,政府信任关系是当代法治的基本目标之一,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是确立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的必要环节。在现实社会的信任网络中,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具有示范和推动作用。政府信任关系包含了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关系,二是行政组织间的信任关系,三是行政组织内部的信任关系。政府信任关系是政府合法性的基本来源及政府治理的基础性条件。政府想要获得公众及组织内部成员的信任,需自身率先做到行政诚信,即政府及其行政官员诚实守信、行政官员具备良好的胜任能力、行政官员的仁爱品格以及政府组织和官员恪守公正原则。政府信任关系的建构则需要以服务价值的选择、公共政策的稳定、积极地进行沟通等为保证。关键术语信任政府信任政府信用习俗型信任契约型信任合作型信任政府组织政府公信力组织间信任关系组织内信任关系服务价值行政诚信有效沟通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信任?什么是政府信任?2如何理解政府信任的价值?3如何分解政府信任的维度?4政府信任关系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5如何理解行政组织间的信任关系?6如何理解组织内部的信任关系?7政府信任的主观维度包括哪些内容?8行政诚信的本质是什么?如何做到行政诚信?谢谢观赏!行政伦理学教程(第四版)
第10章
行政伦理监督10.1
行政伦理监督概述10.1.1
行政伦理监督的概念1狭义的行政伦理监督狭义的行政伦理监督是指制度化的行政伦理监督主体根据一定的行政伦理规范对行政机构和行政人员的行为所进行的监察、督察和指导。
(1)从监督主体上看,制度意义上的行政伦理监督主体是特定的。(2)从监督对象上看,行政伦理监督的对象包括行政组织和行政人员。(3)从监督内容上看,行政伦理监督是一种规范性监督。(4)从监督层次上看,行政伦理监督是一种高层次监督。
10.1
行政伦理监督概述10.1.1
行政伦理监督的概念
2广义的行政伦理监督
广义的行政伦理监督是指多元监督主体,通过制度化或者非制度的途径对行政组织及行政人员的行政伦理的监察和督察。(1)从监督主体上看。多元监督主体包括系统内的主体,还包括系统外的监督主体(2)从监督途径上看。广义的行政伦理监督既包括制度化的途径和程序,也包括非制度化的途径。(3)从监督方式上看。广义的行政伦理监督有他律和自律两种方式。任何以他律方式进行的监督都有一定程度的外在性和强制性。
10.1
行政伦理监督概述10.1.2
行政伦理监督的作用1行政伦理监督的一般作用促进了公共行政价值的实现促进了行政体系价值的实现促进行政人员职业意识的强化具有奖惩作用
10.1
行政伦理监督概述10.1.2
行政伦理监督的作用
2行政伦理监督的现实作用有利于加强人民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有利于保证党员干部廉洁从政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公共利益
10.1
行政伦理监督概述10.1.3
行政伦理监督的特点我国的行政伦理监督是一种坚持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综合性监督,需要通过加强教育,健全制度,强化监督来预防、惩戒、改进、评价行政组织和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其具有自身的特点:
(1)监督主体的多样性。(2)监督对象的特定性和广泛性。(3)监督内容的广泛性。(4)监督过程的互动性。
10.2
行政伦理监督法治化10.2.1行政伦理监督法治化概述1行政伦理监督法治化的必要性伦理监督的法治化希望通过法律和制度来规范行政组织与行政人员的伦理责任和义务,保证行政伦理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即有规可循。法治化的行政伦理监督可以得到国家强制力的保障,有强制力保障即有更好的执行力和更好的监督效果。行政伦理监督法治化的优点在于,能够为解决伦理冲突提供一般性、普遍性的指导,同时为惩治那些违背行政伦理规范要求的行为提供法律依据。
10.2
行政伦理监督法治化10.2.1行政伦理监督法治化概述
2
行政伦理监督的法治化的重要意义是依法行政的体现,也是完善行政伦理机制、推进行政伦理监督建设的必然选择01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相适应02是规范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反腐倡廉、消除行政伦理失范现象的现实需要03
10.2
行政伦理监督法治化10.2.1行政伦理监督法治化概述3行政监督法治化取得成效的做法首先,培育服务型行政文化。其次,加强对行政人员伦理法规的教育和培训。最后,对行政伦理监督的结果进行激励。
10.2
行政伦理监督法治化10.2.2我国行政伦理法治化监督的进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行政伦理监督的法治化持续、进行,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党的十八以来,我国的行政伦理监督法治化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第一阶段:萌芽第二阶段:初始第三阶段:快速发展第四阶段:全面发展第五阶段:进入新时代
10.3
我国的行政伦理监督10.3.1
我国的行政伦理监督体系
1内部监督体系行政伦理的内部监督体系是行政体系内部具有垂直管理关系的各监督部门及其监督过程的集合。主要包括行政机关上下级之间的监督、职能监督和主管监督。2外部监督体系外部行政伦理监督体系是指由行政机关以外的监督主体的集合体所实施的监督过程的总和。
10.3
我国的行政伦理监督10.3.1
我国的行政伦理监督体系
3外部监督体系内容01权力监督02政党监督03监察监督04审计监督05司法监督06社会监督
10.3
我国的行政伦理监督10.3.2
我国行政伦理监督机构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行政监察制度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确立阶段成立人民监察委员会。(2)调整阶段人民监察委员会改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3)恢复和发展阶段。中纪委和监察部合署运作,实行一套工作机构、两个机关名称,履行党的纪律检查和政府行政监察两项职能。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监察机关;国家监察委员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负责全国监察工作。本章小结狭义的行政监督是指制度化的行政伦理监督主体根据一定的行政伦理规范对行政机构和行政人员的行为所进行的监察、督察和指导。广义的行政伦理监督是指多元监督主体通过制度化或者非制度的途径对行政组织及行政人员的行政伦理的监察和督察。在一般意义上,行政伦理监督可以促进公共行政价值的实现、促进行政体系价值的实现、促进行政人员职业意识的强化,具有奖惩作用。此外,行政伦理监督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有重要作用。我国行政伦理监督具有自身的特点:监督主体的多样性;监督对象的特定性和广泛性;监督内容的广泛性;监督过程的互动性。在行政伦理监督策略方式上素来有两种主张:一种主张法治,一种主张德治。行政伦理监督法治化是目前世界各国行政伦理监督的主要方式。这一治理思维的基本特征就是用成文的或者专门的法律或规则来对行政人员进行伦理规范,并有专门的机构凭借国家强制力来执行行政伦理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行政伦理监督的法治化经历了五个阶段。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行政伦理监督的法治化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对于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保证各级领导干部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来为人民服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行政伦理监督的法治化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的行政伦理监督体系由内部监督体系和外部监督体系构成。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颁布,构建了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监察体制。2021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构建了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关键术语行政伦理监督内部监督体系外部监督体系权力监督政党监督监察监督审计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复习思考题1简述行政伦理监督概念的内涵。2论述行政伦理监督的作用。3我国的行政伦理监督有哪些特点?4简述我国行政伦理监督法治化的五个阶段及其成果。5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行政伦理监督法治化取得了哪些成果?6论述我国的行政伦理监督体系。7论述我国监察委员会的机构设置和功能。8论述我国审计监督制度的机构设置和功能。9简述我国行政伦理监督机构的发展。行政伦理学教程(第四版)
第11章
行政执法伦理11.1
自由裁量与行政执法11.1.1
自由裁量:行政执行的自主空间现代行政执法中趋势与挑战:在现代行政执法体系中,运用行政自由裁量权是行使行政执法权力的常见形式。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公共行政已经获得了“自由裁量”行政的特征,行政自由裁量行为已成为现代行政执法的“灵魂”,成为现代行政执法发展的趋势。*但是,在赋予行政机关广泛自由裁量权的同时,滥用行政自由裁量权、侵害公民权利的问题也随之而来。11.1
自由裁量与行政执法11.1.1
自由裁量:行政执行的自主空间一个健全的行政自由裁量行为至少应考虑以下几个伦理原则:
(1)公共取向
(2)反省性选择
(3)真诚
(4)对程序的尊重
(5)手段的限制
11.1
自由裁量与行政执法11.1.2
从行政执行到综合行政执法
影响公民行为的政府权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政府可以采取强制措施,以确保政府规则的履行。行政执行广义的理解将其等同为全部行政管理行为综合行政执法狭义的理解则认为它主要包括行政处罚与行政强制综合行政执法
11.1
自由裁量与行政执法11.1.3
执法中的自由裁量*根据现行行政法律、法规,可将行政执法中的自由裁量归纳为以下几种:第一,在行政处罚幅度内的自由裁量权。第二,选择行为方式的自由裁量权。第三,做出具体行政行为时限的自由裁量权。第四,对事实性质认定的自由裁量权。第五,对情节轻重认定的自由裁量权。第六,决定是否执行的自由裁量权。
11.2
刚性执法与柔性执法11.2.1
刚性执法
刚性执法的定义:行政执法多是以强制的形式开展的,表现出刚性特征。因此学界认为传统上以命令服从为特征的规制方法是刚性执法或强制性行政。
11.2
刚性执法与柔性执法11.2.1
刚性执法
刚性执法的方式:
1行政处罚总体上可以归入四个大类,其严厉程度依次上升。第一,申诫罚第二,财产罚第三,行为罚第四,人身罚
11.2
刚性执法与柔性执法11.2.1
刚性执法
2行政强制
行政强制具体由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两大范畴构成。
行政强制措施分为三类:第一,对人身的强制。二,对财产的强制。第三,对住宅、工作场所等的强制。
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执行行政强制
11.2
刚性执法与柔性执法11.2.1
刚性执法
2行政强制
作为刚性执法手段,诸多措施在现实中都可能侵害相对人的正当权益,因此需要遵循一系列伦理原则:
第一,处罚、强制以公共利益为依据的原则。
第二,处罚、强制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处罚、强制的适当原则。
第四,救济原则。
11.2
刚性执法与柔性执法11.2.2
柔性执法柔性执法的定义:
柔性执法是更多依赖行政机关与相对人平等或对等互动的关系,以指导、协商与协议为载体的类型。两种最常见和重要的柔性执法手段为行政指导和行政合同。
柔性执法的方式:
行政指导与行政合同
11.2
刚性执法与柔性执法11.2.2
柔性执法
1行政指导
(1)定义
行政指导是指行政主体在其职责范围内,采取劝告、建议、鼓励等非权力性手段,在相对方同意或协助之下,要求其为一定作为或者不作为,以实现行政目的的行政活动。(2)特征
行政指导的特征在于:第一,不具有强制性。第二,不产生法律后果。第三,具有诱导性。(3)分类
行政指导大致分为三类:第一,规制性、抑制性行政指导。第二,调整性、调停性行政指导。第三,促进性、助成性行政指导。
11.2
刚性执法与柔性执法11.2.2
柔性执法
2行政合同(1)定义
行政合同是一种普遍的行政现象,它是行政主体为了行使行政职能、实现特定管理目标而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协商所达成的协议。(2)特征
行政合同的特征主要包括:第一,行政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必定是行政主体。第二,行政合同签订的目的是行使行政职能。第三,行政合同以双方意思表示一致为前提。第四,行政合同纠纷通常通过行政法的救济途径解决。
11.2
刚性执法与柔性执法11.2.2
柔性执法
柔性执法的伦理价值(1)补充刚性行政,为法治增添人文维度。(2)强化行政行为的正当性,提高法律遵从性。(3)扩大行政参与,实现行政民主。(4)减少行政纠纷,保持社会和谐。
11.2
刚性执法与柔性执法11.2.3
街头执法
街头执法的内涵:
对行政相对人来说,执法问题既是一个制度问题,也是一个行为问题,而且,他们直接面对的并不是抽象的执法制度,而是具体的执法行为。
在公共行政学研究中,执法行为的具体做出者被称为街头官僚。刚性执法与柔性执法也有着在街头执法中的表现,对许多行政相对人来说,执法是刚性的还是柔性的,取决于街头官僚采取的更多的是刚性还是柔性的行为方式。
11.2
刚性执法与柔性执法11.2.3
街头执法
1街头执法的柔性手段
(1)指导、引导(2)劝告、说服(3)指点、提醒(4)协商、沟通(5)宣传教育2街头执法的标准化规范街头裁量权裁量基准等
11.3
行政执法的伦理规制11.3.1行政执法的伦理诉求
(1)行政执法行为不仅要符合法律规定,而且要符合伦理道德要求。(2)行政执法主体的守法精神的培养需要伦理道德的力量作为基础。(3)行政执法主体的职业伦理对全社会具有示范性。(4)行政执法行为的基本原则都蕴含着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申报纳税合同范本
- 二零二四年期产品代理合同including销售区域和独家授权
- 二零二四年度融资服务合同
- 2025年团委工作计划
- 农民合作社解散清算方案设计
- 关于2024年度新药研发的技术转让与合作生产合同
- 2024年度采购合同:某制造业公司原材料采购的具体条款
- 二零二四年度煤矸石砖合同绩效评估
- 二零二四年度股权转让合同标的及股权交割程序具体规定
- 二零二四年度股权转让合同:股东之间就公司股权转让达成协议
- 50万吨生物柴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核心素养目标】统编版 选必1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设计
- 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
- 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大单元教学设计)
- 《诗意的色彩》课件 2024-2025学年人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 非遗文化走进数字展厅+大数据与互联网系创业计划书
- 2022年7月贵州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动物疫病检疫检验赛项)考试题库(含答案)
- 社区普法法讲座
- 部编版(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一、第二单元)
- 走进黄帝内经文化殿堂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上海中医药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