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课一练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课一练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课一练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课一练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课一练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一、选择题1.陕甘宁边区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2.(2023·北京)1938年初,中国共产党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它()A.是八路军正面战场的战区之一B.壮大了新四军的力量C.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D.是敌后战场的组成部分3.观察时事漫画《不许戎衣有泪痕》(见下图),对其涵义理解正确的是()A.夫唱妇随赴战场 B.抗战流血不流泪C.国共北伐齐协力 D.解甲归田喜而泣4.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5.(2023·聊城)针对日军实行的“以战养战”,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领导沦陷区人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同时组织领导沦陷区的工人以怠工、罢工等斗争形式破坏日军掠夺资源的部署,还利用日伪矛盾发动群众进行斗争。这主要体现了()A.相持阶段对敌斗争的残酷复杂B.党的群众路线与统一战线策略C.沦陷区人民抗日救亡运动高涨D.日本侵华方针政策的阴险狠毒6.抗日战争期间,抗日根据地内停止实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普遍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壮大抗日力量 B.打倒北洋军阀C.改善农民生活 D.消灭地主阶级7.(2023·天津河北区)1943年,中国与美、英达成协议,废除不平等条约,取消在华特权,订立新的条约;接着又与10余个西方国家废除旧约,订立新约。上述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苏德战争爆发B.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C.太平洋战争爆发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8.(2023·菏泽)罗斯福发表的“炉边谈话”指出:勇敢的中国人民抗击日本的侵略,歼灭了无数日军,摧毁了大量的日本军用物资。援助中国进行的英勇抗战并最终发起反击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中国的抗战是最终战胜日本的重要因素。这最能证明()A.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B.中国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起了主要作用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D.国际力量的援助是中国抗战胜利的关键因素9.(2023·北京昌平)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国民党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周恩来评价道:“(台儿庄大捷)影响战斗全局、影响全国、影响敌人、影响世界!”这样的评价是因为该战役()A.是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首次胜利B.是由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的转折点C.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D.使中国对日作战进入战略反攻阶段10.(2023·济宁)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发起的一次重大战役。该战役是()——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2页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C.徐州会战 D.百团大战二、综合题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37年7月25日《新民报》的漫画材料二毛泽东曾经说过,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打得团结起来了”。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内斗必须停止,应当内外有别;为挽救民族危难,人们必须暂时放下分歧,一致对外,共同御敌。大敌当前,危急时刻,各党派、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找到了共同的利益交集。全国抗战高潮的形成与发展,为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全面整合提供了现实可能性。——摘自王远启《党际互动合作的经典(1)根据材料一,分析当时中国国内的政治形势。(2)根据材料二,说明日本侵华对中国民族意识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能够胜利的主要原因。12.(2023·北京朝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摘自习近平《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材料二“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二战以后,主要参战国政府大多设立国家级哀悼日。用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死难的国民,增强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成为国际惯例。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我国设立国家公祭日的依据;简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意义。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一、选择题1.陕甘宁边区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陕甘宁边区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共中央所在地和抗日根据地,再根据“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权利”,可见有利于团结全民族一切力量抗战,土地革命发生在1927~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民革命发生在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都属于国内革命战争而非民族战争,排除A、C两项;当时的首要任务是打败全民族共同敌人——日本侵略者,而不是反抗国民党政府,排除D项。2.(2023·北京)1938年初,中国共产党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它()A.是八路军正面战场的战区之一B.壮大了新四军的力量C.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D.是敌后战场的组成部分[解析]据所学可知1937年秋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会议,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在这次会议指导下,1938年中共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故D项正确;据所学可知,正面战场是对国民党战场的称呼,A项错误;据所学可知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八路军一一五师开辟的,且新四军的主力在南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北方,B项错误;据所学可知,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是陕北的延安,C项错误。3.观察时事漫画《不许戎衣有泪痕》(见下图),对其涵义理解正确的是()A.夫唱妇随赴战场 B.抗战流血不流泪C.国共北伐齐协力 D.解甲归田喜而泣[解析]根据“1940年”可判断当时应该是抗日战争期间,根据“不许戎衣有泪痕”可知漫画反映的是妻子送丈夫奔赴抗日战场的情形,即抗战流血不流泪,所以“不许戎衣有泪痕”,故选B项;漫画反映的是妻子送丈夫上战场,而不是夫唱妇随上战场,故排除A项;国共北伐和漫画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不许戎衣有泪痕”是指奔赴战场,而不是解甲归田喜极而泣,故排除D项。4.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解析]“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特别是把“争取民主”归为“谬误名词”体现了国民党维护一党专政的用意,无助于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也和塑造战时政府形象无关,所以A项和B项错误;国民政府是当时中国名义上的全国政府,抗日战争爆发后,共产党为团结抗日表示接受国民政府的领导,所以抗战领导权掌握在国民党手中,所以C项错误。国民党禁止刊载相关名词体现了其控制舆论,思想专制、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5.(2023·聊城)针对日军实行的“以战养战”,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领导沦陷区人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同时组织领导沦陷区的工人以怠工、罢工等斗争形式破坏日军掠夺资源的部署,还利用日伪矛盾发动群众进行斗争。这主要体现了()A.相持阶段对敌斗争的残酷复杂B.党的群众路线与统一战线策略C.沦陷区人民抗日救亡运动高涨D.日本侵华方针政策的阴险狠毒[解析]据材料“领导沦陷区人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同时组织领导沦陷区的工人以怠工、罢工等斗争形式破坏日军掠夺资源的部署,还利用日伪矛盾发动群众进行斗争”可知,中国共产党充分发动敌占区人民的反日斗争,并利用“日伪矛盾”发动群众进行斗争,这是党的群众路线与统一战线策略的体现,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利用敌占区群众的反日斗争,破坏其“以战养战”,A项与材料不符;抗日救亡运动是在日本局部侵华时,而材料反映的是全面侵华后,C项与材料不符;D项与材料不符。6.抗日战争期间,抗日根据地内停止实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普遍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壮大抗日力量 B.打倒北洋军阀C.改善农民生活 D.消灭地主阶级[解析]本题考查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为壮大抗日力量所实行的政策,因此,答案为A项。7.(2023·天津河北区)1943年,中国与美、英达成协议,废除不平等条约,取消在华特权,订立新的条约;接着又与10余个西方国家废除旧约,订立新约。上述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苏德战争爆发B.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C.太平洋战争爆发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解析]据材料“1943年,中国与美、英达成协议,废除不平等条约,取消在华特权,订立新的条约;接着又与10余个西方国家废除旧约,订立新约”可知,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取得了外交上的巨大胜利,这是因为中国的抗日战争牵制了大量日军,减轻了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压力,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D项正确;苏德战争爆发是1941年6月,与题意无关,A项错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于1942年1月,B项不符题意;太平洋战争爆发于1941年12月,与题意无关,C项错误。8.(2023·菏泽)罗斯福发表的“炉边谈话”指出:勇敢的中国人民抗击日本的侵略,歼灭了无数日军,摧毁了大量的日本军用物资。援助中国进行的英勇抗战并最终发起反击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中国的抗战是最终战胜日本的重要因素。这最能证明()A.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B.中国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起了主要作用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D.国际力量的援助是中国抗战胜利的关键因素[解析]材料信息说明了罗斯福对中国抗战的重视,高度赞扬了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大作用,这最能证明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未强调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作用,故A、B两项错误;中国抗战胜利的关键因素是全民族抗战,故D项错误。9.(2023·北京昌平)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国民党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周恩来评价道:“(台儿庄大捷)影响战斗全局、影响全国、影响敌人、影响世界!”这样的评价是因为该战役()A.是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首次胜利B.是由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的转折点C.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D.使中国对日作战进入战略反攻阶段[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答案为C项;A项对应的是平型关大捷,错误;B项是卢沟桥事变,错误;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召正面战场和敌后军民举行反攻,标志着中国对日作战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10.(2023·济宁)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发起的一次重大战役。该战役是()——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2页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C.徐州会战 D.百团大战[解析]由地图中可知,该战役发生在华北平原,且八路军以破袭铁路为主,符合1940年下半年的百团大战的特征,故D项符合题意;平型关大捷属于太原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伏击地点在平型关;淞沪会战以上海为中心;徐州会战以江苏徐州为中心,故A、B、C三项不符合题意。二、综合题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37年7月25日《新民报》的漫画材料二毛泽东曾经说过,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打得团结起来了”。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内斗必须停止,应当内外有别;为挽救民族危难,人们必须暂时放下分歧,一致对外,共同御敌。大敌当前,危急时刻,各党派、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找到了共同的利益交集。全国抗战高潮的形成与发展,为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全面整合提供了现实可能性。——摘自王远启《党际互动合作的经典(1)根据材料一,分析当时中国国内的政治形势。(2)根据材料二,说明日本侵华对中国民族意识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能够胜利的主要原因。[答案](1)形势:日本全面侵华使民族危机空前加重,国民党的妥协退让政策引起了国内人民的不满。(2)影响:民族意识空前觉醒,民族大团结空前实现。原因: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国共两党合作抗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支援。12.(2023·北京朝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摘自习近平《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材料二“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二战以后,主要参战国政府大多设立国家级哀悼日。用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死难的国民,增强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成为国际惯例。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我国设立国家公祭日的依据;简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意义。[答案](1)说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持续时间最长,始终是世界东方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中国的持久战打乱了德日意法西斯的全球侵略计划,支援与配合了欧洲、亚太等战场的反法西斯斗争;中国持久抗战及其付出的巨大代价,为美英盟国顺利实施“先欧后亚”战略提供了前提,为同盟国先后解决二战主次要矛盾和确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胜奠定了基础;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的后方、军事和情报基地,直接支援和配合了盟军的反法西斯斗争。(2)依据:重视祭祀与战争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承;侵华日军制造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