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0/29/27/wKhkGWZC156AQgLTAAIEfeLLvPk587.jpg)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0/29/27/wKhkGWZC156AQgLTAAIEfeLLvPk5872.jpg)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0/29/27/wKhkGWZC156AQgLTAAIEfeLLvPk5873.jpg)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0/29/27/wKhkGWZC156AQgLTAAIEfeLLvPk5874.jpg)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0/29/27/wKhkGWZC156AQgLTAAIEfeLLvPk58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选择题1.(2023·辽宁本溪)王夫之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其旨在说明郡县制()A.是最有效的地方行政制度B.出现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C.根除了地方分裂割据问题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2.(2023·聊城)下表中所列言论,其共同的着眼点是()言论作者出处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柳宗元《封建论》三代至秦,混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张居正《杂著·三代至秦》A.秦国奠定霸业 B.始皇个人品行C.秦朝速亡原因 D.秦朝制度创新3.有史学家说:“秦朝推行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地方行政体系的基础,使国家观念深入边远地区。”这表明郡县制()A.消除了地方武装割据的条件B.保证了中国封建国家的统一C.在秦朝主要实行于边远地区D.有利于“大一统”国家的形成4.据秦琅琊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5.(2023·德州)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命蒙恬修筑了从咸阳直通北边九原的直道,“长千八百里”。这项措施()A.促进了北疆与内地的交往B.加速了国家完成统一进程C.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D.使匈奴这一民族得以消亡6.(2023·枣庄)郡县制是地方基层行政组织并因此成为社会控制体系,它是在战国时期发展起来的,商鞅变法时在秦国初步建立,秦统一后推广到全国。由此可知,郡县制发展的过程是()A.专制皇权不断强化过程B.中央集权逐步形成的过程C.地方权力不断膨胀的过程D.社会控制持续松弛的过程7.鲁迅先生说:“始皇想皇帝传至万世,而偏偏二世而亡,赦免了农书和医书,而秦以前的这一类书,现在却偏偏一部也不剩。”其中“赦免了农书和医书”所指的历史事件是()A.秦始皇下令全国统一文字B.秦始皇下令全国统一度量衡C.秦始皇下令修筑万里长城D.秦始皇发布焚书坑儒令8.有学者指出,秦朝以武力统一天下,却没有使原本属于各国的百姓感受到新政权带来的温暖,这成为秦朝短命而亡的“基因缺陷”。秦朝的“基因缺陷”指的是()A.强力推行重农抑商 B.实行皇位世袭制度C.以郡县制控制地方 D.暴政统治9.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剂、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群臣,君臣皆以为便。这说明()A.边地偏远是一种现实困境B.朝中诸臣都同意实行郡县制C.始皇最终采纳了丞相建议D.郡县制有利于对地方的控制10.有位学者在论及三公九卿时说:“论其性质,均近于为王室之家务官,乃皇帝之私臣,而非国家之政务官,非政府正式之官吏”,政府“有几处亦只是一个家庭规模之扩大”。此材料表明()A.三公九卿之间各司其职B.王室与政府管理职责分开C.权力分工结构体现原始色彩D.三公九卿之间互相牵制二、综合题11.(2023·北京昌平)秦朝的大一统材料一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一法度衡石丈尺。——《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秦始皇廿六年铜诏版铁权(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里耶秦简(部分)(湖南里耶秦简博物馆藏)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文字:“迁陵洞庭郡”(1)分别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史料类型,结合文字内容分析它们的史料价值。(2)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12.下列是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问题。材料(1)依据图示,概括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中权力的集中方向。(2)根据所学知识,归纳中央集权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优缺点。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选择题1.(2023·辽宁本溪)王夫之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其旨在说明郡县制()A.是最有效的地方行政制度B.出现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C.根除了地方分裂割据问题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解析]由材料“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可知,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效地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故选D项。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郡县制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B项;郡县制有效地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但无法根除,排除C项。2.(2023·聊城)下表中所列言论,其共同的着眼点是()言论作者出处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柳宗元《封建论》三代至秦,混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张居正《杂著·三代至秦》A.秦国奠定霸业 B.始皇个人品行C.秦朝速亡原因 D.秦朝制度创新[解析]据材料“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三代至秦,混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等信息可知,三则材料分别强调秦的“法律”“郡县制”“秦的创制立法”的积极作用,D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秦统一的积极作用,而不是“秦国”,A项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始皇个人的品行”,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秦统一的积极意义,而不是其弊端,C项错误。3.有史学家说:“秦朝推行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地方行政体系的基础,使国家观念深入边远地区。”这表明郡县制()A.消除了地方武装割据的条件B.保证了中国封建国家的统一C.在秦朝主要实行于边远地区D.有利于“大一统”国家的形成[解析]郡县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但并没有消除地方割据的条件,故排除A项;郡县制是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也不能保证封建国家的统一,故排除B项;秦代的郡县制推行于全国地区,而非仅仅是在边远地区,故排除C项。根据“奠定了中国地方行政体系的基础,使国家观念深入边远地区”可知郡县制有利于国家“大一统”的形成,故选D项。4.据秦琅琊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解析]《淮南子》是汉初黄老之学的代表作,主张坚持汉初旧制,无为而治,刘安作《淮南子》的目的,是反对汉武帝推行削弱诸侯、加强中央的政治改革,材料未涉及“贬抑秦始皇”,故A项错误;年代相近也可能导致历史记述不同,与“最能说明”不符,故B项错误;颛顼是上古传说中的“五帝”之一,《淮南子》保存了部分神话材料,而“秦琅琊石刻”是考古资料,是最可信的秦代传世石刻之一,故C项正确;石刻与文献两者相互矛盾,未能“形成证据链印证”,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项。5.(2023·德州)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命蒙恬修筑了从咸阳直通北边九原的直道,“长千八百里”。这项措施()A.促进了北疆与内地的交往B.加速了国家完成统一进程C.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D.使匈奴这一民族得以消亡[解析]据材料可知“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命蒙恬修筑了从咸阳直通北边九原的直道,‘长千八百里’”,这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统治,也有利于促进九原与内地的联系,A项符合题意。早在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故B项说法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交通建设,与“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无直接关系,C项错误;D项违背史实。6.(2023·枣庄)郡县制是地方基层行政组织并因此成为社会控制体系,它是在战国时期发展起来的,商鞅变法时在秦国初步建立,秦统一后推广到全国。由此可知,郡县制发展的过程是()A.专制皇权不断强化过程B.中央集权逐步形成的过程C.地方权力不断膨胀的过程D.社会控制持续松弛的过程[解析]郡县制属于地方管理制度,它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郡县制的推广过程是中央集权逐步形成的过程,故B项符合题意;战国时期并没有皇帝,且郡县制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与专制皇权没有直接联系,故A项不符合题意;郡县制属于地方管理制度,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故C项不符合题意;郡县制发展的过程实际反映社会控制逐渐严密的过程,故D项不符合题意。7.鲁迅先生说:“始皇想皇帝传至万世,而偏偏二世而亡,赦免了农书和医书,而秦以前的这一类书,现在却偏偏一部也不剩。”其中“赦免了农书和医书”所指的历史事件是()A.秦始皇下令全国统一文字B.秦始皇下令全国统一度量衡C.秦始皇下令修筑万里长城D.秦始皇发布焚书坑儒令[解析]秦朝建立后,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实行焚书坑儒。材料中“赦免了农书和医书”所指的历史事件就是焚书坑儒,故选D项。8.有学者指出,秦朝以武力统一天下,却没有使原本属于各国的百姓感受到新政权带来的温暖,这成为秦朝短命而亡的“基因缺陷”。秦朝的“基因缺陷”指的是()A.强力推行重农抑商 B.实行皇位世袭制度C.以郡县制控制地方 D.暴政统治[解析]材料中“秦朝短命而亡的‘基因缺陷’”,可以理解为导致秦朝灭亡的原因,封建社会初期,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有利于统治,故A项错误;实行皇位世袭制度是加强皇权的体现,这是秦朝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一部分,是历史的进步,故B项错误;以郡县制控制地方,是秦朝废分封实行郡县的体现,有利于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却没有使原本属于各国的百姓感受到新政权带来的温暖”得出秦朝的暴政,加速了秦朝的灭亡,故D项正确。9.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剂、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群臣,君臣皆以为便。这说明()A.边地偏远是一种现实困境B.朝中诸臣都同意实行郡县制C.始皇最终采纳了丞相建议D.郡县制有利于对地方的控制[解析]由题干可知,王绾谈及制度设计时,提及分封制设立的原因,是因为统治区域辽阔,一些地区离统治中心过远,不分封诸子,则不好镇守,这一说法反映出边地偏远的现实困境,如A正确。B、D与材料不符,错误。秦始皇设有采纳这一建议,而是实行了郡县制,C错误。10.有位学者在论及三公九卿时说:“论其性质,均近于为王室之家务官,乃皇帝之私臣,而非国家之政务官,非政府正式之官吏”,政府“有几处亦只是一个家庭规模之扩大”。此材料表明()A.三公九卿之间各司其职B.王室与政府管理职责分开C.权力分工结构体现原始色彩D.三公九卿之间互相牵制[解析]据材料“均近于为王室之家务官,乃皇帝之私臣,而非国家之政务官,非政府正式之官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皇室与政府的界限还相当模糊,大臣就等于皇帝之家务官、私臣,说明权力分工结构体现了原始色彩,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三公九卿之间各司其职,故A项排除。材料反映了王室与政府管理职责没有分开,故B项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三公九卿之间互相牵制,故D项排除。二、综合题11.(2023·北京昌平)秦朝的大一统材料一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一法度衡石丈尺。——《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秦始皇廿六年铜诏版铁权(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里耶秦简(部分)(湖南里耶秦简博物馆藏)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文字:“迁陵洞庭郡”(1)分别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史料类型,结合文字内容分析它们的史料价值。(2)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答案](1)史料类型:材料一是文献史料,材料二是实物史料。价值:《史记》中记载的秦郡县制和统一度量衡,印证了出土的铜诏版铁权和秦简。文献史料和实物史料的结合有助于历史的研究。(2)历史意义:秦统一后,在政治上创立了皇帝制度,地方推行郡县制,其所确立的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经济上统一度量衡,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经济交流。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12.下列是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问题。材料(1)依据图示,概括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中权力的集中方向。(2)根据所学知识,归纳中央集权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优缺点。[答案](1)地方权力向中央集中;中央权力向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50件运动服合同范例
- 保密协议在合同范本
- 医患赔偿合同范本
- 2025年节能助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保安顾问合同范本
- 2025-2030年手势识别座舱技术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历史名人故居缆车游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2025-2030年坚果养生保健品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口腔清新饮料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出租房设备安装合同范例
- 【高考作文指导】用思辨来写现象类作文(共39张PPT)
- GB/T 4214.1-2017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噪声测试方法通用要求
- GB/T 11822-2000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
- 水轮发电机组及其附属设备招标文件
- 压力管道基本知识课件
- 读李玫瑾教授《心理抚养》有感
- 小学英语 国际音标 练习及答案
- 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课件-班主任经验交流课件
- HP-DL380-Gen10-服务器用户手册
- 2023年广州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YB∕T 105-2014 冶金石灰物理检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