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三中华文明的多元成熟与多民族国家走向统一-辽宋夏金元时期第14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繁荣课件_第1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三中华文明的多元成熟与多民族国家走向统一-辽宋夏金元时期第14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繁荣课件_第2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三中华文明的多元成熟与多民族国家走向统一-辽宋夏金元时期第14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繁荣课件_第3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三中华文明的多元成熟与多民族国家走向统一-辽宋夏金元时期第14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繁荣课件_第4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三中华文明的多元成熟与多民族国家走向统一-辽宋夏金元时期第14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繁荣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繁荣【考点定位】

(1)程朱理学的形成、思想主张、特点及地位。(2)宋元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成就及特点。(3)宋元科技成就和辽夏金元文字的特点及价值。01整合必备知识一、儒学的复兴

1.儒学复兴运动。(1)背景: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不及佛教和道教。(2)兴起: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3)内容。①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②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希望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________________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4)结果:理学学派影响逐渐增大。社会伦理道德2.程朱理学。代表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主张①宇宙观:“____________”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②人生观: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③认识论:“格物致知”影响①朱熹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为“____________”,并加以注释,作为儒学基础读物。②从南宋后期起,____________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理

四书程朱理学[小练1]《伊川易经》曰:“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作者宣扬的核心观点是什么?[提示]

核心观点: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或宣扬封建纲常、封建道德规范)。

二、宋元时期文学艺术与科技成就

1.文学艺术。(1)宋词。特点句子长短不等,用来配乐歌唱,根据乐谱分为不同的词牌,各有固定格式原因两宋____________丰富多彩,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代表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和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城市生活(2)元曲、话本。①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____________艺术的成熟,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等。[小练2]元时文人著文赞颂一位杂剧女演员的表演:“学业专攻,积久而能,老于一艺,尚莫能精。……九流百伎,众美群英。”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历史信息?[提示]

材料热情赞颂了一位杂剧女演员的表演功力,说明元杂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也是古代曲艺成熟的标志。戏曲②话本:宋元城市中说书演出盛行,说书底本称为话本,是早期的____________。(3)书法绘画。①书法:追求____________,不拘法度。②绘画:以____________成就最为突出,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白话小说个性山水画2.科技与少数民族文字。(1)三大发明。领域概况意义印刷术宋朝雕版印刷相当普及,北宋工匠____________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三大发明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火药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毕昇(2)科学家。①北宋沈括:《____________》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②元朝郭守敬: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授时历》。③元朝王祯:编撰的《____________》,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3)少数民族文字。①辽、夏、金:模仿__________________字形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契丹大字与小字、女真文字、西夏文等。②元朝:成吉思汗时期的畏兀体蒙古文被用于修史;忽必烈时期的拼音符号称为八思巴文字,是________________的最早尝试。梦溪笔谈农书汉字汉语拼音化探究关键能力02主题一成熟与转型——宋元时期儒学思想的嬗变

学者研究——宋明理学的特点史料理学以不同方式为发源于先秦的儒家思想提供了宇宙论、本体论的论证……以儒家的圣人为理想人格,以实现圣人的精神境界为人生的终极目的,以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为根本道德原理……以“存天理、去人欲”为道德实践的基本原则……提出并实践各种“为学功夫”……的修养方法,这些方法的条目主要来自《四书》《周易》及早期道学的讨论,且特别集中于心性的功夫。——摘编自陈来《关于宋明理学的几点认识》据史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提示]

相同点:都推崇圣人的精神境界;都提倡仁、义等道德要求;都重视经典文献及其解读。不同点:理学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先秦儒学未受到佛教思想影响;理学具有严密的宇宙论、本体论,先秦儒学尚未形成完整的宇宙论体系;理学将天理和人欲完全对立起来,先秦儒学肯定人的合理欲望;理学的修养方法非常明确、具体,先秦儒学的修养方法则相对灵活多元。历史解释——宋明理学的特点(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哲学理论体系。(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均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3)更多吸收了佛、道思想。宋明理学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宋明理学的佛道化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观点讨论——宋代理学的影响及社会价值史料一理学将伦理之理与物理之理、心理之理混为一体。朱子的穷学问也不是以穷学问为目的,而是以宇宙事物去证实他心中的伦理和道德。理学家的思想……因其目的是“卫道”,表示其文化的保守性格……他们的思想……将人欲与天理对立,抹杀个人私利观,替以后专制皇权加强张本,其影响所及达几百年。今日中国民法未尽展开,仍有以道德观念代替法律的倾向,也不能与宋儒无关。——黄仁宇《现代中国的历程》史料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1)据史料一分析,学者黄仁宇认为理学的一系列缺陷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怎样的特点?根据史料归纳理学对后世的影响。[提示]

特点:中国传统文化性格保守。影响:为皇权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以封建道德代替法律,影响了中国近代法制化的进程。(2)史料二中的名言名句体现了怎样的一种精神?结合所学分析史料中当时官员体现出这种精神的原因。[提示]

精神:知识分子(士大夫)心系民生、胸怀天下(以天下为己任)、敢于担当的精神。原因: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崇尚儒家,本身就有重义轻利、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气质;北宋重用文臣、崇尚文治、相对宽松的政治氛围激发了士大夫(文官)一心为民、忠君报国的热情和责任感;北宋理学将儒家“忠孝节义”的思想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家国情怀——程朱理学的价值观引领(1)程朱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积极影响。(2)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家庭、国家的和谐意识。(3)具有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4)强调身体力行、自立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主题二兼容与繁荣——宋元时期文艺发展与科技外传

史料证史——宋元文学、艺术的特征及成因史料一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史料二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1)宋词和元曲成为“一代之文学”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依据所学知识指出“后世儒硕”鄙弃元曲的原因。[提示]

共同原因:印刷术的进步,为词、曲文学的流行提供条件;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为词、曲兴盛奠定物质基础;文化娱乐和市井生活的需要,丰富了词、曲的表演性和创作活力;宋元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作家借助词、曲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鄙弃元曲的原因:直接源于百姓生活,通俗朴实。(2)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北宋书法呈现出的特征。[提示]

特征:强调精神和意境。唯物史观——唐宋市民阶层和市民文化的崛起(1)唐宋以来,工商业经济的空前繁荣和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以商人、百工、城市平民为主体的市民阶层逐步壮大,社会影响日益扩大。(2)市民阶层所要求的商业社会的原则和封建传统体系产生冲突,既有经济基础的矛盾,又表现在上层建筑方面,从而影响到社会的整体风貌。表现在文化方面,传奇小说、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

学者观点——宋元时期的科技与外传史料宋代的科技成就突出,这主要表现在除造纸术以外的三大发明上,即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产生与发展。卡尔·马克思曾对中国的这三大发明有如下概述:“火药、罗盘、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但宋代的科技成就绝不仅局限于此,在其他的手工业生产部门如冶金业、采掘业……制瓷业、造船业、航海业以及医药学、数学、天文学、历法、地理学等方面都颇有成就。——摘编自谢东良、徐创新《浅析宋代科技文化繁荣的原因》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代科技成就的特点。[提示]

特点:重实用轻理论;成就突出,影响巨大;涉及领域广泛;富有创造性;科技外传。

史料证史——宋元文化的时代风尚史料宋代文化得到相对普及,这种相对普及最重要也富有时代意义的表现是文化不再被极少数士家大族完全垄断,逐渐由士阶层普及到农工商各阶层。如理学不再仅仅是“理”“气”等一些深奥的哲理,而是呈现了普及化、通俗化的趋势;文学重心的下移适应了社会娱乐的需要。另外,宋代“虽为市贾,亦重儒术”的事例不少,这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宋代商人的社会地位开始转变。清代沈垚就认为,从宋代开始“天下之士多出于商”,说明当时士、商之间的界限确实已经不太分明。——摘编自张全明等《中国历史大讲堂·宋史十二讲》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文化“逐渐由士阶层普及到农工商各阶层”在思想、文学方面的体现,并概述从宋代“商人的社会地位开始转变”的表现。[提示]

体现:理学呈现普及化、通俗化的趋势;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强烈,词开始走向辉煌。表现:商人在社会上遭受鄙视、在政治上和法律上遭受歧视的情形开始转变;士、商之间的界限已经不太分明。研练重点考题03√命题点1宋代程朱理学的特点(2023·高考江苏卷)下表呈现的是宋代程颐和朱熹的思想观点。这说明理学家(

)思想家观点程颐读史须见圣贤所存治乱之机,贤人君子出处进退,便是格物朱熹若未读彻《语》《孟》《中庸》《大学》便去看史,胸中无一个权衡,多为所惑A.主经学史时须重视道德教化B.研究历史注重史料搜集整理C.通过探究万物获取历史真相D.借助历史事实领悟心学理念解析:据材料可知,程颐认为读史书需要看见圣贤所留下的治乱的关键,贤人君子出仕或隐退的时机,就是格物;朱熹认为读书要按一定的次序,不要颠倒,读史之前要先将四书读透彻。综上可看出,两人都主张主经学史时须重视道德教化,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史料搜集整理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读历史要用儒家思想去权衡,没有体现通过探究万物获得历史真相,排除C项;心学理念是陆九渊、王阳明的思想,排除D项。√命题点2宋代文化体现的时代特征(2023·高考全国乙卷)南宋时书籍流行,文人刻书蔚然成风,如陆游、范成大、杨万里、朱熹等人在各地任官期间,都曾刊行自己或先人、名宦、师友、乡贤的著述,地方官学、民间书院等亦以刻书为己任。这有助于(

)A.士族阶层的出现B.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C.科举制度的兴起D.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解析:南宋文人、地方官学以及民间书院都热衷于刻书,客观上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从而有利于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故D项正确。士族随着科举制发展日益衰落,两宋时期已经退出历史舞台,故A项错误;西汉时,儒学正统地位就已确立,故B项错误;隋朝时确立了科举制,宋朝得到完善,故C项错误。√命题点3宋代社会文化的特点(2023·高考海南卷)有学者认为,宋代的识字率相对较高。真定府的一处摩崖石刻显示,山区牧羊人也有能读会写者;南方农村的文化教育水平高于北方,如建州“耕且读者十家而五六”,邵武军的许多村落“皆聚徒教授”。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书院制度日趋完备 B.雕版印刷相当普及C.崇文兴教渐成风尚 D.文化重心已经南移解析:宋代统治者鉴于唐朝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实行崇文抑武的治国方针。材料中宋代山区牧羊人也有能读会写者,南方农村注重教育,这是受到崇文抑武方针的影响,说明当时崇文兴教渐成风尚,故选C项。由材料看不出山区牧羊人和南方农村人是在书院接受教育,不能说明书院制度日趋完备,排除A项;雕版印刷术的普及与识字率较高关系不大,排除B项;仅据材料信息不能得出文化重心已经南移,排除D项。√命题点4宋代传统思想的发展(2022·高考广东卷)魏晋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宋人李觏认为原因在于“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张载认为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虚幻的,与“吾儒”水火不容。由此可知,李觏、张载主张(

)A.儒法并用以维护君权B.立足考据以重建学风C.复兴儒学以回应挑战D.杂糅佛道以构建理学解析:由材料中“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与‘吾儒’水火不容”可得出,李觏和张载对儒学的社会地位沦落、佛教和道教的盛行感到不满,他们站在维护儒学统治地位的立场上抨击佛教、道教,结合所学可知,宋儒通过改造儒学来达到重振儒学、回应佛道挑战的目的,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儒法并用”,排除A项;清代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