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学教育学历年真题及答案_第1页
江苏省中学教育学历年真题及答案_第2页
江苏省中学教育学历年真题及答案_第3页
江苏省中学教育学历年真题及答案_第4页
江苏省中学教育学历年真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中学教育学历年真题及答案汇总(2004—2009)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2004年

1.制度化教育的标志是(B)(p2)

A.教育实体B.学校c.学校教育系统D.终身教育

3.教育的终身化是的特点(C)(PI0)

A.古代教育B.近代教育C.20世纪以后的教育D.后工业社会教育

4.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C)(P17)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康德的《论教育》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2005

1、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D)(P18)

A、赫尔巴特B、卢梭C、洛克D、杜威

2006

1.我国近代学制创建于[C](P3)

A、盛唐B.明木C、清末D.民国

2.战国后期从正反两方面总结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成为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的著

作是[A](P12)

A.《学记》B.《孟子》C.《论语》D.《中庸》

3.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B](P17)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洛克的《教育漫话》D.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

4.“学不蹦等”体现的教学原则是[C](pl3)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同性原则

5.苏格拉底问答法中的问答分为三步,第三步是[C](P13)

A.定义B.苏格拉底讽刺C.助产术D.提问

6.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的代言人的教育家是[D](P18)

A.赫尔巴特B.卢梭C.洛克D.杜威

7.提山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天

赋的智力人人平等''结论的教育家是[A](P16)

A.洛克B.卢梭C.杜威D.福禄贝尔

9.“臧息相辅”即主张[C](P12)

A.教与学相结合B.学与思相结合C.课内与课外相结合D.教学与劳动相结合

2007

1.春秋战国时期,促进百家争鸣盛况的形成,并成为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

程碑的是(A)(P5)

A.私学B.公学C.国学D.乡学

2.主张人为的、根据社会要求强加给儿童的教育是坏的教育,让儿童顺其自然发展的教育

才是好的教育这一观点的著作是(B)(P15-16)

A.《大教学论》B.《爱弥尔》C.《普通教育学》D.《教育漫话》

8.在古代教育中,“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的是(C)(P7)

A.古代中国B.古代印度C.古代埃及D.古代希腊

9.在世界范国内,严格意义上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D)(P2)

A.18世纪上半期B.18世纪下半期C.19世纪上半期D.19世纪下半期

10.体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论述是(B)(pl3)

A.化比成俗B.学不躁等C.君子之交,喻也D.时教必有止业,退息必有居学

2008

1.强调系统的知识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

这一思想被称为(B)(P17)

A.人文教育学派B.传统教育学派C.现代教育学派D.实验教育学派

2.提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使人都

成为自身,成为本来的自我,都得到自我完善。”这一思想的是(B)(P16)

A.卢梭B.康德C.夸美纽斯D.洛克

3.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主张教育即生活。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强凋目的与活

动的统一,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的教育思想家是(A)(pl8)

A.杜威B.凯洛大C.陶行知D.裴斯泰洛齐

7.汉代武帝以后,采纳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了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

政策和选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向汉武帝提出这一建议的是(A)(p5)

A.董仲舒B.王充C.司马迁D.郑玄

11.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久、影响范围最大的教育是(D)

A.学校教育B.社区教育C.家庭教育D.社会教育

13.美国教育家伊里奇在《非学校化社会》中主张取消学校制度,走向(D)(p3)

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教育网络D.学习化社会

2009

2、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

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D)。(pl7)

A、康德B、夸美纽斯C、洛克D、赫尔巴特

3、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末的(B)(p3)

A、京师大学堂的建立B、废科举,兴学校C、北洋大学的创建D、洋务运动的推行

4、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试图刚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是(A)

A、杨贤江B、蔡元培C、李大钊D、陶行知

《教育史ABC》是我国最早一部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研究教育历史的著作,《新教育

大纲》则是我国第一本应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基本理论的著作。

5、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学校是(D)(p7)

A、文法学校B、骑士学校C、琴弦学校D、文士学校

二、填空题

2004

1.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p2)

2.义务教育是国家以上建形式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和

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3.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是皿组

特(P17)

2005

1.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P17)

2006

21.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p2)

2008

16.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

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o(p3)

17.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于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

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持这一主张的是英国哲学家3克«(pl6)

18.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

以简赅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

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pl2)

19.夸美纽斯是受到人文主义影响的捷克教育家。年轻时期他就具有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

强调教育的自然性。(p2)

2009

19、二战后,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

元化及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等新特点。(plO)

22、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对19世纪以后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产生了很人影响,被看作

是传统教育派的代表。(pl7)

三、判断题

2005

1.当代教育的发展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对)(p4)

四、简答题

2005

1.试述当代教育民主化的表现。

P10

五、论述题

2007

42.阅读下面文字,说出隐含在其中的教育思想,并论述这一思想的内涵。

”……那种认为青少年时驯在学校受到的教育就足以使人在未来的一生中应付他遇到的各种

挑战的观念已经过时了,必须重新建立一种新的教育观念,这就是:不应该将人受教育的时

期仅限丁青少年时代,而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不应该将人受教育的场所仅限于学校,而应

该遍布于全社会。”

教育的终身化(plO)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2004年

2.初等教育的普遍实施出现在(A)(P26)

A.第•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

C.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D.信息革命的出现

5.学校文化的核心是(D)(p38)

A.物质文化B.制度文化C.校园文化D.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2005

2、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A)(p29-30)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川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2006

8.决定教育性质的因素是[A](p22-23)

A.政治经济制度B.人的身心发展规律C.文化传统D.生产力水平

11.校园文化的核心是[D](p39)

A.学校物质文化B.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

C.学校领导者的亚文化D.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2007

11.决定教育领导权的因素是(A)(p22-23)

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C.科学技术D.文化

2008

5.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止常运行的组织形念,二

是规章制度,三是(C)(p39)

A.行为方式B.校风c.角色规范D.学风

10.校园文化的核心是(D)(p39)

A.学校物质文化B.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

C.学校领导者的文化D.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14.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A)(p29-30)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刚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刚

2009

1、现代社会出现了古代社会所没有的工程、机电、航空之类的专业,这说明制约学校教育

制度建立的因素是(D)(p26-27)

A、社会意识形态B、社会政治制度C、本国文化历史传统D、生产力发展水平

6、决定教育领导权的主要因素是(B)(p22-23)

A、生产力B、政治经济关系C、文化D、科学技术

二、填空题

2004

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再生产劳动力;二是教

育再生产科学知识。(p28)

5.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教育是经济增长的重要促进因素。(p29)

2005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教育再生

产科学知识。(p28)

2006

2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教育再

生产科学知识。(p28)

2007

25.学校文化从其形式看,可分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p39)

34.学生文化的特征包括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和过渡性。(p41)

2009

20、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

成的。(p40)

21、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刚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

学技术。(p28)

三、判断题

2004

1、教育为政治制度和生产力所决定,没有自己的独立性。(错)(p24、27)

2、文化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是文化决定着教育。(错)(p36)

2005

3.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

格。(对)(p23、26)

四、简答题

2004

1、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2006

39.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2008

34.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P33-34

五、论述题

2007

36.简述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

p29-30

2008

40.试论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产生的深刻影响。

P33-34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2004年

6.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其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

务,这表明身心发展的(B)(P46)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不稳定性

2005

3、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B)(P46)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

4、“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C)(P57)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年期

2006

10.教育者重视在儿童发展的某一关键期对儿童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D](P47)

A.顺序性和阶段性B.稳定性和可变性C.个别差异性D.不平衡性

2007

12.“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观点属于

个体发展上的(C)(P45)

A.内发论B.外银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D.活动论

2008

4.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做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这一

观点属于教育学上的(A)(P44)

A.内发论B.外银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D.三因素论

2009

7、促进个体发展从满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B)(P53)

A、遗传因素B、个体主观能动性c、环境D、教育

二、填空题

2004

6.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P43)

2005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

(P52)

2006

23.外银论者一般强调人的发展主要依靠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学校的教育等外

在的力量。其典型代表之一是美国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P45)

2007

18.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看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和个体主观能动性。(P53)

2009

17、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物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P48)

23、“身残志坚”说明了个体的身心发展中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具有互补性关

系。(P47)

三、判断题

2005

2.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冈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管。

(错)(P57)

四、简答题

2007

37.简述教育对人类地位提升的作用。

p54—56

38.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p51

2009

36.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p51

五、论述题

2006

44.青少年身心发展有哪些规律?教育如何适应这些规律的要求?

p46-48

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2004年

7.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D)(P65)

A.社会本位B.个人本位

C.社会要求与个体发展的统一D.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2005

5、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D)(P66)

A、理论联系实际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006

13.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D](P

66)

A.施以全面发展的教育B.依靠生产力的发展

C.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009

8、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体现教育根本性问题的是(C)(P60)

A、教育规律B、教育任务c、教育目的D、教育内容

二、填空题

2004

7.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

标。(P61)

8.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指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P67)

2005

5.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P65)

6.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P67)

2006

24.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P65)

35.当前实施的素质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P67)

2007

17.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P61)

19.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作用表现为导向、激励和评价。(P60)

2008

20.教育目的具有以下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评价作用。(P60)

21.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P65)

2009

18、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时代性。

(P70)

27.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评价作用。(P60)

28.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P65)

四、简答题

2004

2、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是什么?

(P67)

2006

40.简述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P67-71)

2008

38.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

(P67-71)

第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

2006

14.在我国,对教师概念进行全面、科学界定的法律是[C](P78)

A.《宪法》B.《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D.《义务教育法》

1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句话反映了教师职业角色中的[A](P79)

A.传道者角色B.示范者角色C.授业、解惑者角色D.研究者角色

2007

3.我国对学生的义务作出明确具体规定的法律是(D)(P77)

A.《宪法》B.《义务教育法》C.《教师法》D.《教育法》

2009

9、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C)(P83)

A、民主平等天系B、控制与被控制关系C、授受关系D、主导与服从关系

11、中学生作为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享有公民权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

(B)(P76)

A、人格尊严权B、人身权c、隐私权D、名誉权

二、填空题

2004

9.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

专门职业,认为它是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训练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

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P78)

2005

4.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学生不仅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

多数权利,而且受到社会特别的保护。(P75)

7.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P79)

2006

25.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P73)

26.1989年11月20目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和公约》,体现这一《公约》核心精神的

基本原则有: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

原则。(P75)

27.《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

未成年学生。”(P77)

28.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性。(P79)

2007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

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P78)

29.《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学生享有的权利

包括人身权和受教育权。(P76)

2008

22.《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

生”。(P77)

23.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和一定的研究能力。

(P82)

24.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P85)

2009

31.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性。(P79)

三、判断题

2004

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对)(P73)

4、“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在今天的新课改中受到了责难,新课改认为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

种交往对话的平等关系。(错)

2005

4.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错)(P83-85)

四、简答题

2005

2、教师的职业角色有哪些?试做简要的说明。

(P79-80)

2006

41.简述教师的专业素养。

(P80-82)

2008

37.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

(P72-73)

五、论述题

2004

1、试述教师专业化的条件。

(P79-80)

江苏省中学教育学历年真题及答案(二)(2009-12-3008:53:01)

分类:教师资格考试

第六章

一、单项选择题

2005

6、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B)(P99)

A、课程B、课程标准C、课程计划D、课程目标

7、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的三个特征是(D)(P96)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B、强制性、普通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2006

12.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标准,称为[B](P93)

A.教育目的B.教学目标C.培养目标D.教学要求

16.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A](P95)

A.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C.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D.课程标准、教学人纲、教科书

17.根据课程的任务分类,可以把课程分为[B](P88)

A.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B.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

C.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D.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

18.美国学者斯克里文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

果”,这种课程评价模式称为[C](P106)

A.目标评价模式B.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

C.目的游离评价模式D.发展性评价模式

2007

4.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称为(A)(P96)

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C.教科书D.教案

5.在泰勒看来,课程编制的首要步骤是(A)(Pl05)

A.确定教育目标B.选择学习经验C.组织学习经验D.评价教育目标

13.关注每一个学生在个体教育活动的种种情境中所产生的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这种教学

目标称为(C)(P79)

A.普遍性目标B.行为目标C.生成性目标D.表现性目标

14.课程评价中的CIPP模式是指(A)(Pl06)

A.背景、输入、过程、结果评价模式B.泰勒模式

C、目标评价模式D.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2008

15.课程目标的依据有: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以及(C)(P95)

A.对教材的研究B.对教法的研究C.对学科的研究D.对教学模式的研究

2009

10、目标评价模式最为关键的步骤是(c)。(P105)

A、确定方法B、确定内容c、确定目标D、确定标准

13、泰勒的课程论经典著作是(A)(Pl05)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B、《教学目标分类学》C、《教育过群》D、《教学与一般

发展》

二、填空题

2004

10.在我国,课程的文本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P95)

2005

8.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P95)

2006

29.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对学科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生的研究。

(P94)

2007

22.制约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知识、社会和儿童。(P91)

32.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订的课程,称地方课程。(P

90)

2008

25.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

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

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等。(P88)

26.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

到的预期结果,它有四个方面的规定性:第一,时限性;第二,具体性;第三,预测性;第

四操作性(和指导性)。(教材,P138)

27.泰勒提出的“课程原理”包括四个步骤:(1)确定课程目标;(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

容;(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P105)

28.CIPP计价模式包括四个基本环节,即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o(P10

6)

2009

29.制约课程的三个要素是知识、社会和儿童。(P91)

30.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

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学校课程。

(P91)

三、判断题

2004

5、学校课程就是在学校中开设的所有课程。(错)(P91)

2005

5.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错)(P94)

6.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设计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错)

(P105-106)

四、简答题

2007

40.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

(P102-104)

2008

35.简述教科书的编写所遵循的原则。

(P101-102)

五、论述题

2007

41.论述课程的目标评价模式。

(P105)

2009

41、论述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

(P92-94)

第七章

一、单项选择题

2004年

8.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P119)

A.引发动机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

《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的教学原则是(B)(P1

12)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激励性原则D.巩固性原则

2005

8、《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C)(Pl1

2)

A、循序渐进原则B、直观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9、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B)(P

128)

A、练习法B、演示法C、实验法D、发现法

2008

6.第斯多惠有•句名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这句话体

现的教学原则是(A)(Pl23)

A.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二、填空题

2004

11、在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中,“序”一是指学科的逻辑顺序,二是指学生认识发展的顺

皮。(P124)

2005

9.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P108)

10.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实现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Pl13)

11.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直观教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物直观:另二类是模像直观和言

语直观。(P122)

2006

3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实现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Pl1

3)

2007

24.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P108)

26.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仃示范性实验的教学方法是演示法。(P128)

27.教学作为学生的一个特殊认识过程,其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和认识的

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和指导性。(P114)

30.赫尔巴特率先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情、意相互作用,同时介入,这就

需要我们处理好知识学习与思想、情感、意志培养的关系问题,这一观点称为教学的知一

情、意的统一原则。(P117)

2009

24、教学作为学生的一个特殊认识过程,其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和

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和指导性。(P114)

26.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

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教学方法为演不法。(P128)

32._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它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P10

8)

三、判断题

2004

6、掌握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因此,掌握的知识越多,智力发展水平就越高,能力就越

强。(错)(P116)

7、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错)(Pl18)

8、教学方法就是教师讲课的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方法。(错)(P1

26)

四、简答题

2004

3、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什么地方?

(P114)

2005

3、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P118-120)

2006

42.简述启发性原则的含义及贯彻的基本要求。

(P122-123)

2007

39.简述教学的••般任务。

(P110-112)

五、论述题

2005

1.说明下面教学案例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试做具体的分析。

“力”的概念的教学

我在讲课时,问同学们知道“力''吗?大家都说知道。但我问至『'力到底是什么?”时候同学们

却答不出来。我就接着说:“谁能说出力的表现?”于是,他们活跃起来了。有的说“人提水”;

有的说“起重机吊钢管”;还有的说“磁铁吸引铁钉”。我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同时辅以适当的

演示实验,并板书如下:

物体作用物体

人提水

起重机吊钢管

磁铁吸铁钉

接着布置归纳分析:从上述几个力的表现的例子可以看出,力是离不开物体的,如人、起重

机、磁铁都是物体,水、铜管、铁钉也是物体。我进而又指出:“提、吊、吸,在物理学中

都称作用,由此得出力的初步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P121—129)

教学原则:启发性、直观性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

第八章

一、单项选择题

2004年

一份教案的核心是(C)(P132-133)

A.提出教学目标B.选择教学方法C.设计教学进程D.规划板书的内容

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B)(P139)

A.个别教学制B.班级授课制C.现场教学D.小组教学

2005

10、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A)(Pl

40)

A、外部分组B、内部分组C、设计教学法D、道尔顿制

11、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属于教学策略中的(A)(Pl43)

A、内容型策略B、形式型策略C、方法型策略D、综合型策略

2007

6.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学科界限,由学生自定学习目的和内容,自己设计

单元活动的教学形式是(D)(P142)

A.个别教学制B.分组教学制C.道尔顿制D.设计教学法

7.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为(A)(Pl42-143)

A.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B.适宜性、科学性、差异性

C.引导性、有效性、科学性D.主导性、灵活性、启发性

2008

9.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C)(P139)

A.个别教学B.小班教学C.班级授课制D.复式教学

2009

12、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蛙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称

为测验的(B)(P137)

A、效度B、信度C、难度D、区分度

15、下列关于学生:学业成绩评定,正确的叙述是(A)(Pl36-138)

A、评定学生学业成绩,一般采用百分制记分法和等级制记分法

B、一般来说,题的数量多、便于给小分的,用等级制较便利

C、题的数量不多、开卷、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题目用百分制较方便

D、在成绩评定时,不能把等级制换算成一定的分数。

.、填空题

2004

12.一般来说,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

布置课外作业。(P133)

2005

12.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勺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

评定。(P130)

2006

30.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的分组形式为外部分

组。(P140)

32.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称为形式性策略。(P144)

33.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上课。(P132)

38.古代普遍推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制。(P138)

2007

16.一堂好课的标准有: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气氛热烈。

(P134)

21.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

检查与评定。(P130)

23.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o(P139)

2008

29.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

考查与评定。(P130)

30.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效度;•个测验经过多次测

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程度,称为信度o(P137)

2009

25.备课内容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P131)

34.在教学史上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分组教学制、班级上课

制_、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P138)

三、判断题

2004

9、一节课既有检查复习,又有新知识的讲授和巩固练习,这节课就属于综合课。(对)(P

132)

2005

7.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错)(P

140-141)

四、简答题

2004

4、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P134)

2005

4、试述备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P130-131)

2009

38.简述教学策略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P142-143)

第九章

一、单项选择题

2004年

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C)(P158)

A.班主任工作B.政治课教学

C.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D.党支部、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14.致力于发展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德育模式是(A)(Pl63)

A.认知模式B.价值澄清模式C.社会学习模式D.体谅模式

2005

12、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C)(P153)

A、教育者、受教育者B、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13、“学会关心”是下列哪种德育模式所强调的(B)(P166)

A、认知模式B、体谅模式C、价值澄清模式D、社会模仿模式

2006

19.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C1(P

161)

A.说服法B.榜样法C.陶冶法D.锻炼法

2007

15.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P158)

A.政治课和各科教学B.班主任工作C.社会实践活动D.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

二、填空题

2004

15.德育过程要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必须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

恒、导之以行。(P155)

2005

1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水平

之间的矛盾。(P154)

14.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尊重一个人”。这句话说明的德育的

原则是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P157-158)

2006

34.学牛的黑虫品德是在社会活动和交往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P155)

3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水平

之间的矛盾。(P154)

2007

28.德育工作可以概括为四句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P

155)

31.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指导。

(P152)

33.初中阶段德育目标包括思想政治、道德行为和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三个方面

的基本要求。

2008

31.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水平之间的

矛盾。(P154)

32.20世纪70年代,由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创立,强调把道德情感

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体谅模式。(P166)

2009

33.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道德认识、陶冶学生品德情感、锻炼学生品德意志和培养学生品德

行为习惯的过程。因此,有班主任将德育工作总结概括为四句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持之以恒、导之以行。(P155)

三、判断题

2004

10、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所以,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不能操之过急。

(对)(P156)

2005

8.德育的过程具有多端性。(对)(P155)

9.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采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对)(P

164)

四、简答题

2005

5、认知道德发展模式实施德育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

(P164-165)

2009

39.简述“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这一德育过程规律。

(P156)

五、论述题

2005

2、有些教师“恨铁不成钢”,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却变成了对学生的体罚、讽刺、辱骂,致使

学生身心受到一定的伤害。请说明这种情况违背了什么德育原则,如何改变这种情况?

(P157-158)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结合起来的原则

2008

39.阅渎以下文字,并回答问题。

要求根据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确定教育内容,运用冲突的交往或围绕他们一个阶段的道德和

道德推理方式,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和思考高于他们一个阶段的道德和道德推理方式,造成

学生认知失衡,引导学生在寻求新的认知平衡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道德判断的发展水平。

根据这一思想确定的德育模式是什么?该模式的理论假设是什么?该模式强调实施的方法和

策略是什么?

(P164-165)

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2009

42、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始终没有弄清榜样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榜样有两种,一

种是人为树立的榜样,一种是生活中的榜样,人为的榜样一般是社会组织根据自己的需要和

道德价值观对某人进行加工、包装和宣传,倡导公众向其学习。很多情况下,树立榜样是一

种政治安排,往往附带意识形态的宣传任务。人为树立的榜样借助各种媒介的传播,可以达

到使公众“知道”的水平,但其道德教育效果的获得却不一定能如其所愿。

与树立的榜样不同,生活中的榜样是自然的,有着很高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学习价值,生活中

的榜样不是别人树立的,也不是自封的,而是在生活中自然形成的。这种榜样不是一部分人

为了自己或明或隐的目的而进行的包装产品,而是人性和人格光辉的自然展现。

从榜样人物的角度讲,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他可以自然地生活,并在这种生活中自在地散发

出自己的人格魅力,因为一个人的人格是聚于内而形于外的,他的生活就是德性和人格展现、

展开、提升的过程,必然会辐射到周围:当然,他也可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控制自己的

行为可能对他人产生的影响。从榜样的角度看,前者是暗示,后者就是明示,从榜样学习者

的角度看,对榜样人物的暗示,学习者可以清楚地感觉到、意识到,在这一基础上根据自己

的道德倾向和需要决定是认同、排斥还是认同与排斥兼而有之。无论是这三种情况的哪一种

情况,都是自己的自主选择。

请结合上述材料内容同答下列问题:

(1)榜样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在德育过程中,如何运用榜样法?

(P160-161)

第十章

一、单项选择题

2004年

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P182-186)

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

2005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