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版块二古诗文阅读专题十二古诗词鉴赏课标导航考查角度命题方向分值备考建议发展型学习任务
群: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1.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1.内容理解2.描绘画面3.把握情感1.概括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情感2.描绘诗歌意境或画面2—6分1.学会利用已有的信息,如利用标题、注释、作者生平经历等2.注意合理的鉴赏流程,从意象着手分析意境,再由意境感悟诗情2.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代优秀诗歌,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4.意象意境5.鉴赏语言6.表现手法(或表达技巧)3.品评诗词中炼字的妙处;赏析诗词名句4.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或表达技巧)?有何作用2—6分3.注意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4.组织答案,准确规范[典例1](2023绥化)赏析杜甫的《石壕吏》,按要求回答问题。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内容理解下列对古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B.“吏呼一何怒”,从“呼”“怒”中可见差役凶横残暴的形象。C.诗人憎恨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的行径,不满那场平叛战争。D.这首古体诗主要内容是叙事性的,但又带有比较强的抒情色彩。C导析:C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满那场平叛战争”表述错误。诗人当时的思想是矛盾的,他支持唐王朝的平叛战争,希望取得胜利,但同时他又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而深感悲痛。诗歌内容理解[提问角度]1.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2.选出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正确(错误)的一项(
)[方法总结]1.通读诗歌,能够粗略翻译并理解大意。2.找到诗人描绘人、景、物等的诗句。3.分析描写对象的基本含义,即诗歌中呈现的形象特点。4.对于内容理解的选择题,则需要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细致分析,避免落入做题陷阱。[答题模式]这首诗描写了……内容。描绘画面请发挥想象,描绘颈联所呈现的画面。导析:本题考查诗歌画面的描述。颈联是“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发挥想象,描绘所写的画面,言之有理即可。答案:烟波浩渺的江水上一叶孤帆正在渐渐远行,最终消失在视线中,朦胧的余晖下你欣赏着五湖美好的春色。如何描绘诗(词)句画面要想准确生动地描绘诗(词)句画面,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找出诗(词)中描写到的所有景物。以《钱塘湖春行》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为例,其中的景物有莺、树、燕、泥。找出这些景物的修饰语,即(早)莺、(暖)树、(新)燕、(春)泥。
2.加上修饰语,将这些景物重新加以描述。莺:早早到来的黄莺。树:向阳的树木。燕:新飞来的燕子。泥:春天的泥土。3.发挥联想和想象,用流畅的语言将这些景物连缀成画面。连成句子:几只早早到来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衔泥筑巢。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先将景物一一分解呈现,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可以采用扩写句子的方法)。一要写明句意,二要忠于原诗(词),三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古诗词鉴赏中描绘画面特点常用的词语有:①恬淡、闲适、静谧安闲、优美清幽;②华美、亮丽、热烈欢快、生机勃勃;③清新、自然、空灵悠远、朴素自然;④孤寂、萧索、空寂寥落、寥廓苍凉;⑤雄伟、壮丽、深远辽阔、雄浑悲壮。[答题模式]画面=时间+地点+总体特点。(有时需要展开叙述画面)把握情感[典例3](2023怀化)诗歌鉴赏。[甲]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乙]南安军[宋]文天祥梅花南北路①,风雨湿征衣。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②。[注]①梅花南北路:指经过梅岭。梅岭,即大庾岭,山上多梅树,是广东和江西的分界岭。②采薇:采食野菜。周武王伐纣灭商,伯夷、叔齐(商末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不食周粟,逃到首阳山,采薇而食,后来饿死。文天祥到了南安军曾绝食八天。[甲][乙]两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导析: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和诗歌情感。理解两首诗,体会诗人情感,比较异同,恰当表达即可。答案:相同点: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破败、沦丧的悲伤、担忧、痛苦之情和强烈的爱国热情。不同点:[甲]诗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至于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乙]诗抒写自己的胸怀,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感情,显示出英雄气概,表达了决心饿死殉国,完成“首丘”之义的心愿。如何把握诗(词)人情感[问题形式]1.诗(词)句中某字体现了诗(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诗(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了诗(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词)表达了诗(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这首诗(词)写的是××(时节)的景色,表达了诗(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诗(词)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方法指导]1.吃透关键词,体会情感。“言”即诗歌的语词,是承载诗歌意境、情感、内涵、主旨的基本材料。而最能体现诗歌意境、情感、内涵、主旨的词语就是“关键词”。找到关键词,并充分理解其意义,是读懂、读透诗歌的前提,也是体会作者情感的前提。关键词主要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和作者意图的词语。如包含“愁”“怨”“愤”“恨”“寒”“冷”“乐”“思”“忧”“怅”“悔”“凄”“喜”“泪”“怆”等字眼的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大多直接表达出作者情感。如,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杜甫《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独怆然而涕下”等。从这些句子中都能找出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关键词。2.根据诗歌类型,把握思想情感方向。我国古代诗歌众多,类型多样,而同一题材的诗歌往往有着相同或类似的情感表达。(1)咏物诗。咏物诗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2)咏史怀古诗。咏史怀古诗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抒发感慨。(3)山水田园诗。诗人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远的田野,表达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4)边塞征战诗。边塞征战诗主要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抒发爱国情怀。(5)惜别送别诗。惜别送别诗所表达的思想倾向有下列几种情况:①直接表达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②间接写离别之情;③坦陈心志的告白;④情深意长的勉励;⑤回忆相聚欢娱,遥想分别后的孤寂;⑥对别后友人的担忧和思念。(6)思乡怀远诗。思乡怀远诗主要包括羁旅诗和闺怨诗。羁旅诗是流浪他乡的诗人通过眼见耳闻而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思念,对家乡的憧憬,如《天净沙·秋思》。闺怨诗一般写闺房女子对丈夫久客不归的埋怨或对远在边地征戍的夫君的思念。3.抓住意象,体会情感。诗歌流传久远,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意象,这些意象往往具有了特殊的含义。比如“柳”寓离情别绪,“梧桐”寓悲伤凄凉,“鸿雁”表思乡,“杜鹃”寓哀愁、思归,“月”表思念、思乡,“沙鸥”寓飘零,“风雨”指忧愁等。在把握诗歌情感的时候应注意抓住这些意象进行。4.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心路历程了解思想感情。如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两句,陶渊明是一位隐士,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一心归隐田园,就是为了实践自己“淡泊宁静,心无尘杂”的人生理想。即使身居人境也能尘杂不染,是因为他能做到“心远”。“心远”就是思想上摒弃富贵荣华之念。一个人丢掉了物欲,断绝了尘念,精神就远远超出于尘世,因而悠然自在。解答古诗词情感题的专用词语:离愁别绪、恬淡闲适、清高孤傲、孤寂惆怅、凄苦烦闷、伤感不平、苦闷无聊、乐观旷达、轻松愉悦、壮志未酬、忧国忧民、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物是人非等。[答题模式]1.所抒感情:通过描写……内容+抒发(寄寓/表达)了……感情。2.概括诗歌主旨:描绘了……的景物,抒发了诗人……的情感,歌颂了……的品质,批判了……的观点。意象意境[典例4](2023永州)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移家别湖上亭[唐]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诗歌主要描写了哪些意象?借此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导析:本题考查诗词意象及情感抒发。理解诗歌含义,抓住“柳条”“藤蔓”“黄莺”等意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答案:柳条、藤蔓、黄莺。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难舍之情。诗歌意象意境[提问角度]1.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情感?2.诗歌描绘了什么意境?3.某联通过描绘景物,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方法总结](一)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情感的事物,是作者用来传达思想感情的人、物、景、事等。分析意象须做到:1.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即人、物、景、事等名词。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的“明月”“松”“清泉”“石”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2.理解意象的作用。3.根据意象的特点,理解意象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态度等。(二)意境,是诗歌中描绘的图景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特点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分析意境须做到:1.找出诗歌中的人、物、景、事等名词,分析其在诗人表情达意中的作用,确定是否为意象(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情感的事物,是诗人用来传达思想感情的人、物、景、事等)。2.通过找出的意象,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句营造的意境/氛围(如清幽、欢快等)。3.借助意象的选取与意境的营造分析诗句表达的诗人的情感。[答题模式]诗句(或诗歌)通过描写……意象,营造了……的意境,渲染了……的氛围,寄寓(或表达)了诗人……的情感。鉴赏语言[典例5](2023黄冈节选)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小题。[甲]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乙]望蓟门①祖咏燕台一去②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③曙色动危旌④。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⑤,论功还欲请长缨⑥。[注]①蓟门:唐朝屯兵之地。②燕台一去:一到燕地。③三边:泛指当时北方的边防地带。④危旌:高扬的旗帜。⑤投笔吏:指东汉人班超。他投笔从戎,后来因功封为定远侯。⑥请长缨:西汉人终军曾向汉武帝主动请缨,出使南越,后常用来指请求杀敌或请求给予任务。缨,绳子。导析:本题考查炼字。理解两个字的含义,结合三、四句诗歌的意思,分析其表达妙处即可。答案:钟:聚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自然赋予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割:分割、分开。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请赏析[甲]诗三、四句中的“钟”和“割”这两个字的妙处。[典例6](2023泸州)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秋夜[唐]方干度鸿惊睡醒,欹[注]枕已三更。梦破寂寥思,灯残零落明。空窗闲月色,幽壁静虫声。况是离乡久,依然无限情。[注]欹:qī,依靠,倚靠。导析:本题考查语句赏析。理解诗句意思,判断运用的表现手法,分析对诗人情感表达的作用即可。答案:这两句对仗工整,闲月色烘托出氛围的凄冷,静虫声以有声写无声,更加衬托出环境的幽静。请简要赏析诗句“空窗闲月色,幽壁静虫声”的妙处。诗歌语言(一)炼字[提问角度]1.某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有什么表达效果?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何作用?[方法总结]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具体含义或把该字放入原诗中描述。2.分析该字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以及表达技巧,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写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题规范]字的含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烘托了……意境或表达了……的情感。(二)句子语言特色赏析[提问角度]1.从语言特色角度赏析某句诗。2.某诗句写得好,从语言运用角度简要赏析。[方法总结]1.根据句子特点确定赏析的角度,一般包括修辞手法、用词、句式、表现手法、景物描写等。2.分析所描写事物的特征、情态。3.指出诗句蕴含的情感。[答题规范]1.诗句中……词语,从……角度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2.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3.诗句通过描写……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手法(或表达技巧)[典例7](2023遂宁)在“品经典”环节,你们小组准备了《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参加品诗分享会。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导析: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和情感分析。表现手法可从景物描写的角度来分析。本诗前四句写景,“风鸣两岸叶”是从听觉角度来写的。“月照一孤舟”,月光所照,唯沧江之中一叶孤舟,这是从视觉角度来写的。后四句借景生情,怀念友人,情景融合得很自然,表达了诗人对旧友的思念和失落飘零、迷惘悲苦、孤寂无依的心绪。小丽准备从整首诗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角度分享品诗感悟,请为她写出分享内容。导析: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和情感分析。表现手法可从景物描写的角度来分析。本诗前四句写景,“风鸣两岸叶”是从听觉角度来写的。“月照一孤舟”,月光所照,唯沧江之中一叶孤舟,这是从视觉角度来写的。后四句借景生情,怀念友人,情景融合得很自然,表达了诗人对旧友的思念和失落飘零、迷惘悲苦、孤寂无依的心绪。小丽准备从整首诗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角度分享品诗感悟,请为她写出分享内容。答案:①视觉和听觉相融合:月照孤舟,这是诗人眼中所见;风吹树叶声,这是诗人耳中所闻。②借景抒情:借秋日夜晚桐庐江上萧索、零落的景象,表达诗人失落飘零、迷惘悲苦、孤寂无依的心绪。“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两句含蕴深情,将思乡怀友之情表达得极其诚挚动人。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提问角度]1.整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句子。3.请自选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方法总结]1.明手法。用一两个词准确指出运用了何种手法。常见诗歌表现手法:①用典;②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托物言志;③修辞(比喻、夸张、对偶、对比、设问等);④渲染、衬托、烘托、对比等;⑤虚实结合、以虚写实、以实写虚;⑥感觉写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⑦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独白等);⑧象征、叠音词等;⑨比兴;⑩色彩美、画面美。2.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这种手法的依据。3.析效果。分析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答题规范]诗歌运用……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抒发诗人……的情感。(时间:90分钟满分:90分)一、课内诗歌(一)(2023恩施)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6分)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①,惟解②漫天作雪飞。(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注]①才思:才气,才情。②解:懂得,知道。1.诗中“知”“斗”二字用得极妙,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3分)答案:此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草树”人格化,使无情之花草树木变得极为有情,生动活泼。从花草树木的角度写出了对春天的留恋之情。2.“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与“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表达的思想情感相似,请你结合二者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3分)答案:“杨花榆荚”虽然少色无香,但不藏拙,不畏讥,敢于为晚春添色;如米小的“苔花”,也敢于像牡丹一样努力绽放。二者都表现出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二)(2023临沂)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4分)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
.
。有人评论尾联“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意思: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理解:文天祥被俘后途经零丁洋,元军逼迫他招降宋军,他写下了这首诗。自古以来,人世间谁能免于一死?只求留下一颗赤胆忠心,永远照耀在史册上。尾联中诗人直抒胸臆,慷慨激昂,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英雄气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犹如洪钟长鸣,振聋发聩,引人深思。(三)(2023衡阳)阅读下面的词作,完成题目。(4分)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词是咏中秋词中著名的作品之一,词前小序起到交代写作时间、缘由等作用。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两句表达了忧伤难过的感情、消极避世的思想。C.全词紧扣“月”字来写,情感多次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D.词作表达了作者苏轼对弟弟苏辙的思念之情,也表达出了普天之下所有人的心愿。B导析:B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诗人由月有阴晴圆缺的自然现象领悟到人生不可能十全十美、事事顺意的道理,启示我们要豁达乐观地面对人生的苦难,带给人莫大的安慰和鼓励。2.李玉同学准备将词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两句作为毕业赠言送给同桌的刘梅,你觉得是否合适?请说说理由。(2分)答案:合适。这两句意思是“希望你我二人平安健康,即使远隔千里,也能年年一起欣赏明月”,同时表达了思念和祝愿。(四)(2023枣庄)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4分)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对诗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该诗为五言古诗,题为《饮酒》,实为诗人借酒抒发对世事人生的感慨。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环境偏僻才能使人悠闲自得,表达诗人宁静安详的心态。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展现了独特的自然之美:静态的温馨和动态的灵性。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其中的妙谛,在诗人看来,只可意会,难以言传。B导析:B“心远地自偏”的意思是只要心存高远,哪怕是居所处于闹市也像是在偏僻之地一样。并不是“环境偏僻才能使人悠闲自得”。2.苏轼曾这样评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一个“见”字写出了诗人
.
的心境。(2分)无意所得、悠然忘我(五)(2023通辽)彤彤准备了古代诗歌《钱塘湖春行》和大家一起学习,请你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3分)()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CA.孤山寺位于西湖的里湖与外湖之间的孤山上;贾亭即贾公亭,是唐贞元年间,贾全在杭州做官时在西湖边建造的亭子。从孤山寺北到贾公亭西交代了作者游踪。B.颔联和颈联描写早莺、新燕、乱花、浅草四个意象,动静结合,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西湖早春图。C.全诗描写景物是按照从低到高、由近及远的顺序,脉络清晰。D.尾联“爱”字,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赏西湖美景的喜悦心情。导析:C
根据“云脚”“树”“草”“没马蹄”等可知,全诗描写景物是按照从高到低、由远及近的顺序,而非“从低到高、由近及远”。(六)(2023河南)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题目。(6分)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下面诗句与“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暗含的感慨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A.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C.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D.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C导析:C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借凭吊前朝旧物,表达世事沧桑之感。A.表达对故乡的思念;B.表达对友人远谪的关切与同情;C.表达对故人的怀念和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D.表达自信乐观、勇于改革的决心。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诗人的假设,这样假设有何用意?(3分)答案:作者用这样的假设感慨周郎的取胜得益于机遇,曲折地表达出自己空有抱负而生不逢时、无从施展才华的无奈。(意思对即可)(七)(2023广西)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6分)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本诗借景抒情,写出诗人前往楚地途中的所见所感。B.首联写诗人乘舟到“荆门外”,交代了诗人的行踪。C.颔联描写长江两岸特有的景色,体现山水的静态美。D.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这两幅美丽的画面。C导析:C
颔联描绘了四种景象:起伏的山岭,平坦的原野,奔流的长江,辽远的荒原。“随”字写出了山逐渐消失,平野逐渐出现的情景,展现了由山到平野的转换,使景物有动态的美感。“入”展现了江水奔腾而去的画面,用流动(转换)的视角画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展现的是动态美。2.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答案: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二、课外诗歌(一)(2023张家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5分)仲春郊外王勃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1.下列对《仲春郊外》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移步换景,描写了诗人信步走到东园、走过西堰所看到的美好景象。B.颔联从空间角度写春光无处不在,“连”“绝”二字精练而准确。C.“何处染嚣尘”用反问手法,抒发诗人超尘脱俗、思归田园的思想感情。D.全诗采用点面结合、动静结合等手法描写春天,把春意渲染得强烈浓郁。B导析:B
颔联中诗人从时间长、空间广两方面写春光无处不在。2.有人评价“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答案:诗句中的动词都十分精妙:“飞”“戏”“争”“啄”生动形象地写出春日里鸟飞鱼戏、莺闹燕忙的勃勃生机。(“飞”“戏”二字生动写出鸟儿叫醒村庄,鱼儿在水中嬉戏报春的情形;“争”“啄”生动形象地写出春日里莺闹燕忙的勃勃生机。)都传达出诗人面对大好春光时欣喜万分、轻松愉快的心理感受。(二)(2023随州)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6分)读苏叔党①汝州北山杂诗次其韵②十首(其十)[宋]陆游吾幼从父师,所患经不明。何尝效侯喜③,欲取能诗声。亦岂刘随州④,五字矜⑤长城。秋雨短檠⑥夜,掉头费经营。区区宇宙间,舍重取所轻。此身傥⑦未死,仁义尚力行。[注]①苏叔党:苏东坡三子苏过,字叔党。②次韵: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也叫步韵。③侯喜:唐代诗人,有“能诗”之声。④刘随州:唐代诗人刘长卿,曾任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尤工五律,自称“五言长城”。⑤矜:夸耀。⑥檠:灯架。⑦傥:倘若,假使。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A.首句写诗人幼时跟随父亲学习的经历。B.侯喜、刘长卿在诗歌创作上成就非凡。C.“秋雨短檠”营造了清冷、宁静的氛围。D.“舍重”句言人生苦短,要轻松度过。D导析:D
根据“秋雨短檠夜,掉头费经营”可知,诗人觉得,现在再来像侯喜和刘随州一样钻研诗文,不免有点费时费力,人生短短几十载,这样做就相当于舍弃了重要的事情而追求次要的事情,所以是告诉我们要抓紧时间做一些重要的事情——施行仁义。2.诗以言志。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3分)答案:表达了诗人立志毕生追求仁义(仁爱和正义)的决心。(扣住“仁义”作答即可)(三)(2023武汉)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3分)送友人归闽王毂东南归思切,把酒且留连。再会知何处,相看共黯然。猿啼梨岭路,月白建溪船。莫恋家乡住,酬身在少年。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思想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归思切”“且留连”写出友人的归乡情切和朋友间的依依不舍。B.颔联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他日在异乡重逢的画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C.颈联展开想象,以“猿啼”“月白”来描绘归途情境,流露出诗人的关切之情。D.尾联中诗人在离别之际劝勉友人不要依恋故土,要趁着青春年少实现人生价值。B导析:B
颔联“再会知何处,相看共黯然”意思:再次相见不知道会在哪里,相对无言,黯然神伤。“颔联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他日在异乡重逢的画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表述有误。(四)(2023滨州)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4分)闻鹊喜·吴山①观涛周密天水碧②,染就一江秋色。鳌③戴④雪山龙起蛰⑤,快风吹海立。数点烟鬟青滴,一杼霞绡红湿,白鸟明边帆影直,隔江闻夜笛。[注]①吴山:在杭州,是春秋时吴国和越国的分界山,是观看钱塘江大潮的绝佳之地。②天水碧:是一种浅青的染色。③鳌:神龟。④戴:背负。⑤蛰:潜伏。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写钱塘江的秋水似染成“天水碧”的颜色,写出了潮水未来时浪静波平的观感。B.“数点”以下三句,写了远处的几点青山,天边的一抹晚霞,上下翻飞的白鸥,扬帆的小船,织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图景,使人赏心悦目,如临其境。C.末句“隔江闻夜笛”,以声写静,写出了江上的风平浪静,万籁俱寂。写闻笛,其实仍是写钱塘江水。D.整首词从白昼写到黄昏,又从黄昏写到黎明,将“观涛”前后的全过程做了生动形象的描绘。D导析:D
词的最后一句“隔江闻夜笛”描写的是夜里的景色。全词从时间上说,从白昼写到黄昏,又从黄昏写到夜间;从艺术境界上看,从极其喧闹写到极其安静,将“观涛”的全过程做了有声有色的描绘。选项中“又从黄昏写到黎明”有误,没有写到黎明。2.赏析“鳌戴雪山龙起蛰”一句的妙处。(2分)答案:“鳌戴雪山龙起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汹涌而来的海潮比作神龟背负的雪山,又比作从梦中惊醒的蛰伏海底的巨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钱塘江大潮那惊心动魄的场面,排山倒海的气势,让人有如临其境之感。(五)(2023株洲)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7分)遭田父泥饮①[唐]杜甫田翁逼②社日,邀我尝春酒。朝来偶然出,自卯将及酉③。高声索果栗,欲起时被肘④。指挥过无礼,未觉村野丑。月出遮⑤我留,仍嗔问升斗。[注]①遭:遇。田父:农民。泥饮:痛饮。②逼:近。③卯:上午五点到七点。酉:下午五点到七点。④肘:拉住胳膊。⑤遮:拦。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题目概括了本诗的基本内容:“我”被一位农民邀请到他家饮酒。B.前四句写春社将近田家邀“我”喝酒:偶遇时被请到他家从早喝到晚。C.第五、六句写田翁高声叫家人取果品下酒,“我”想要告辞却被拉住。D.后四句写田父一再强留,说喝酒就要不管它几升几斗,“我”很痛苦。D导析:D
诗歌后四句表现田父的热情淳朴,“我”并未感到痛苦。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田父形象。(4分)答案:热情淳朴、好客。(言之有理即可)(六)(2023长沙改编)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6分)苏武①李白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②。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③。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④。渴饮月窟⑤冰,饥餐天上雪。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⑥别。泣把李陵⑦衣,相看泪成血。[注]①苏武:西汉时期杰出的外交家。②十年持汉节:“十年”指苏武被扣押在匈奴前后共十九年。“汉节”指表示汉朝使节身份的符节。③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上林”指上林苑,汉武帝时修建的御苑。“书札”指书信,西汉朝廷假借在上林苑收到了苏武的白雁传书,以此要求匈奴放还苏武等人。④绝:毫无希望。⑤月窟:指极寒之地。⑥河梁:桥梁。⑦李陵:西汉名将,出击匈奴时战败投降。曾劝苏武投降,没有成功。1.下面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写苏武被扣押匈奴十九年,始终不辱使命。表现了苏武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的英雄气节。B.“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写苏武找到了和家人联系的方法并经常“白雁传书”。不仅体现了苏武行事之周全,也表达出他思乡之迫切。C.“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描绘了环境和天气的恶劣,写出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D.“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写出归途之遥远,同时也表达出苏武对生活多年的漠北产生了依依不舍的情感。A导析:A
B项,这两句诗写十九年来苏武不得归的愁苦。“空”字准确写出了苏武被困匈奴无法归汉的绝望,他并没有经常与家人“白雁传书”。C项,诗句表现了苏武在匈奴牧羊时恶劣的生活环境,衬托出他的不屈气节。D项,苏武将归汉,李陵与其临河诀别,苏武表现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2.请你说出对“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中“苦”的理解。(4分)答案:①边地环境恶劣之苦;②归乡无望之苦。(七)(2023宜宾)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题目。(4分)雪梅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1.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句紧承题目,摹写“梅”“雪”争春之趣态。B.次句写诗人怕得罪“梅”或“雪”,故意回避。C.诗歌第3句说“雪”在色彩洁白方面略胜一筹。D.最后一句表明梅花的芳香是比“雪”有优势的。B导析:B
次句写诗人由于难以评判,只好停下笔来思索,而不是“怕得罪‘梅’或‘雪’,故意回避”。2.下列对这首诗艺术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是一首咏物诗,看似咏物,实则寄托着人的情志。B.这首诗朗朗上口,节奏明快,语言通俗而富含哲理。C.全诗用夸张手法写梅争雪斗,让人感到非常有情趣。D.诗歌启示我们,生活中雪和梅各有亮点、相映成趣。C导析:C
首句采用拟人手法写梅花与雪花相互竞争,都认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而且互不认输,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早春的梅花与雪花之美;三、四句运用对比的手法展现雪之洁白,梅之清香。“全诗用夸张手法写梅争雪斗”表述有误。(八)(2023苏州)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6分)九月二十八日五鼓起坐,抽架上书,得九域志①,泣然陆游一事无成老已成,不堪岁月又峥嵘。愁生新雁寒初下,睡起残灯晓尚明。天地何由容丑虏,功名正恐属书生。行年七十初心在,偶展舆图②泪自倾。[注]①九域志:北宋历史地理名著,记载了当时的疆域政区等信息。②舆图:地图。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一事无成老已成”中“一事无成”与“老已成”有着强烈的对比,暗含了诗人因年事已高而功业无成的失望与遗憾。B.“不堪岁月又峥嵘”的“不堪”指不能承受,“岁月又峥嵘”指年华不断流逝,这是诗人因年复一年的蹉跎而发出的感慨。C.“愁生新雁寒初下”是说秋天一到大雁从北地飞来,诗人触景生愁,这个愁与范仲淹见到“衡阳雁去”所生之愁是一样的。D.颈联意思是说要完成收复失地的大业,恐怕还是需要志在报国的书生,这是年纪老大而壮心不已的诗人真诚的期盼。C导析:C
陆游在这里生发出的愁绪比较复杂,怀才不遇的苦闷、壮志难酬的失意、报国无门的抑郁、人生已老的寥落、世无知音的孤独、一事无成的不甘,尽在其中。范仲淹见到“衡阳雁去”所生之愁则是思乡之愁,二者截然不同。2.仔细阅读尾联,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1)诗人说自己“行年七十初心在”,这可从他《示儿》中的“
.
,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疗机构遗体接运协议书(2篇)
- 商服用地买卖协议书(2篇)
- 吊车临时用工协议书(2篇)
- 非转基因油脂原料采购合同
- 机动车质押借款合同模板示例
- 英文借款合同格式样本
- 房屋买卖合同终止的提示
- 学生保证书我的承诺我的进步
- 蔬菜购销合同解除的合同变更
- 双向转诊合作协议格式模板
- 消防安全工作台账
- 《品牌策划与推广》课件
- 肺癌中医护理方案图文课件
- 安全部经理述职
- 对项目施工管理的总体安排和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 (2021更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网络营销与策划》判断题案例分析题题库及答案
- 展馆维护合同模板
- 2023年中国华能西安热工研究院招聘笔试真题
- 2024年人工智能技术服务外包合同
- 输尿管结石护理查房
- 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8升国旗 课件共33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