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观念是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键_第1页
更新观念是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键_第2页
更新观念是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键_第3页
更新观念是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键_第4页
更新观念是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8-更新观念是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键——关于铁岭市(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中共中央在“十一五”纲要中提出,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优秀文化产品。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论述。可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已经引起了党和中央政府的高度关注,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积极构建铁岭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举措,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根本需要。它更是现阶段和今后相当长时间摆在我们文化工作者面前最迫切最重要的任务。为此,笔者在铁岭市(区)内59个社区中有针对性地选取了7个社区作为调查研究的对象,进行了走访、调查。发现当前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而这些问题突出反映我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软件”要过硬,即人才。人的思想观念是否能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去更新自己的观念才是关键性的问题。公共文化服务的群众性文化生活多样性较匮乏,组织、辅导跟不上去。1、公共文化产品种类和服务供给不足,组织、辅导的人力资源不足。公共文化服务首先就是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既包括延续、保护和传扬民族文化传统,为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作贡献;又包括其服务所提供产品的品种、层次、特色必须多样化,以实现不同阶层民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但我在调查却发现,“十亿中国人,九亿在麻”,所调查的社区中很普遍的存在着“麻将声声声入耳,谈笑中麻不离题”现象。同时,我市3年间投入了上千万元为26个社区所购买或建设的办公用房,最大的在640㎡,最小的110㎡,而多数在450㎡以上,如文化路社区有专门的社区群众活动室,但却人烟稀少。询问附近居民时,回答多是:知道有它的存在,但由于没有人组织,也没人说对外开放,也就没有去那儿了。还有人说:去哪儿能做什么啊?另一方面,问及社区工作人员时,要么不好回答,要么是:他们开放,也只不过是让有闲空的人来这里看看书、读读报,没有人来辅导群众进行文体活动,我们也没有能力来做,所以只能是……。作为政府工作人员我们的思想还存在着问题,更为群众文化工作者,猛然间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2、公共文化服务数量和品种仍然不够丰富,群众性的、集中性的文化活动不够丰富成了较为突出的问题。问卷调查显示,82%的被调查居民“最喜欢的文化生活”是看演出,居民反映,他们非常渴望看到“真人”演的小品、唱的歌、跳的舞,还有那二人转。虽然,没有什么明星大腕,但它却很真实受到的。目前,全市各文艺团体每年下大气力组织的演出活动最多也不过近百场,又都是在城市的中心区域、广场地带等,对于如铁西、城北贸易城、棚户改造区等地区的居民来说,他们很少能享受到。3、公共文化服务对象及相应新产品有待充实。公共文化服务的多样性包括产品的多样性和服务对象的多样性。既要重视普及型的文化产品,满足一般人群的基本公共文化需求,又要适度提供提高型的文化产品,以便在服务中引导需求,提高公民文化素质。而调查中,发现多数走出来能活动的老年人,不是聚集在公园广场,就是在某商场、单位门前聊天、打扑克,还有的三五个人一个垃圾筒上也能打扑克、下一会儿棋。为什么却不愿来我们的社区活动室呢?那就是我们公共文化服务者的思想观念要转变,要更新,如何让群众走进来,参与我们组织的活动?首先不管是社区的工作人员还是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都要下到基层,听取群众的声音,转变以往“我敞开门,你进不进来与我无关”的思想。要充分考虑惠及社区居民、白领、外来工、未成年人、老年人、残障人士等不同群体,提供不同的多样的文化服务。二、公共文化服务的机制有待于完善,效能有待于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有待于调动。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和完善的过程中,公民个人和社会各界的参与和创造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调查中,甚至还有人反问:时代变了,家中电视、电脑都有,什么娱乐看不到啊?要想聚聚到外吃吃、唱唱、麻麻不是挺好的吗?当然,占73%的被调查居民表示,在“最希望参与的文化活动”中回答的是:可以亲自参与社区或其它组织的群众性的集体活动。因为它可以为居民提供一个谈心议事、交流沟通的机会,也是让人们之间增加感情。从社会融合角度来看,公民参与可以增强公民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培养现代公民意识,树立公民在公共文化生活中的主人翁意识、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从而更好地调动公民参与公共文化生活的积极性,并激发其无限的文化创造力。参与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举办、文化成果的创造,使自己的文化理念得到张扬、文化创造力得以发挥,从而实现公民创造文化成果的权利,这具有其他文化活动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文艺创作缺乏精品,人才比较缺乏,作品受众面少。近几年来,我市虽然有很多文艺作品获得了国家级、省级奖项,并且开展了三届“中国·铁岭民间艺术节暨小戏、小品、二人转大赛”以及“广场系列群众文化活动”等多项群众文化活动。但能够立得住、叫得响的文艺精品力还不是很多,并且创作人才正在处于青黄不接的时期。我市近几年来的小戏、小品、二人转大赛也出了不少佳作,可其受众面也不过是部分作品在广场文化活动中表演过,出现过,大多数作品只是参加了系统内的比赛,演出场次有限,观众也只是受邀请的文艺爱好者、秧歌队或相关业余文艺团体等有限的一部分。调查中,近87%的群众对我们的作品没有印象,17%的群众有所了解,而91%的群众希望能够看到、甚至是经常性的看到这些文艺演出,特别是具有我们地方特色的小戏、小品、二人转等节目。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首先,以更新思想观念服务大众为关键,以提高素质和能力为重点,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事业发展的根本,队伍建设是关系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大问题。思想观念不更新,不积极主动的服务于人民群众,坐在只办公桌前的辅导是不够的,只有走下去,走进人民群众中去才能真正服务于公众。在国家、政府逐年的下大力气,投入资金建设各类的文化配套的硬件设施的同时,我们公共文化服务的软件也要过硬才行。特别对于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务单位来说,一是要加强文化服务人员的培训工作体系建设,实施从业资格制度,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着力提高我市文化单位的公共文化产品生产能力和供给能力,加强舞台艺术等公共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采取引进和创作并举,生产出更具有我们辽北地域特色的、艺术性、观赏性、娱乐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如我馆针对为新铁岭大铁岭建设服务的要求,创作小品《搬迁》等,再如小品《血缘》它含概了新时期新农村中农民工的勤劳、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的美德,又有当代军人的精神风貌相交织在一起的割不断的血缘。而且演员全部是艺术馆的工作人员即节约了成本又起到了培训、练兵的作用。这样不断丰富公共文化产品的同时,还要大力发展民办文化,使公共文化服务提供者的结构不断趋于多元化,使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多彩,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市场,使文化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改进现有的服务方式,采取定点和流动相结合的运行方式,不断推出更加方便群众、更为老百姓所接受的文化服务。再次,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国家对现有的公共文化发展的经济政策,抓紧研究、制定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优惠政策,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捐助公益性文化事业,如一些企业、慈善机构等有识之士的参与。参与不仅仅是个人的依法参与,更希望公民通过组成民间社团、非营利性文化服务机构等社会组织的形式,合法地、有组织地进入公共领域,形成公共文化服务的共同治理结构,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中政府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此外,参与还包括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一定程度的社会化和市场化。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和方针,这也是政府应尽的职责。但是,无论从投入资金还是精力来看,政府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所以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除发挥政府文化部门本身以及传统的公益文化事业单位力量的前提下,还应当通过创新公益文化活动运作机制,通过政府采购、委托承办、承包等形式,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开办各类文化艺术机构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市场化和社会化。一个地区公民和社会力量的参与程度体现着社会的进步,通过公共文化的“共同治理”结构的形成,从而保障公共文化政策能够广泛反映群众的文化权利需求,充分考虑人们生活方式、兴趣爱好和创造性发展的不断变化的需求,从而有效地避免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过程中政府机构被错误地置于公共文化生活的中心。最后,加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我国的情况来看,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内外文化产品的自由流通,一方面是国门大开,强势进入的西方文化产品给我国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传统的文化样式(如二人转等地方戏剧)、传统的节庆(如端午节等),都日趋衰落。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大挑战。显然,适应时代的发展,更需要政府加大传统文化保护力度,人民群众当中蕴藏着非常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和发扬。这几年我市在省、国家的统一部署下开展了大规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并且已经申报了国家级、省级、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我市的伞灯秧歌、朝鲜族的面具舞、二人转、民间剪纸等,这些对于挖掘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特别是活跃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起到了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