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53.060
J83
团体标准
T/CCMAXXXXX—XXXX
工业车辆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
Industrialtrucks-Off-boardconductivecharger
(征求意见稿)
(本稿完成日期:)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发布
T/CCMAXXXXX—XXXX
I
T/CCMAXXXXX—XXXX
工业车辆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车辆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以下简称充电机)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参数、技术要
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锂离子电池为动力的工业车辆用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3.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d:自由跌落
GB/T2423.5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h:锤击试验
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10963.1-2005电气附件--家用及类似场所用过电流保护断路器第1部分:用于交流的断路器
GB/T13306标牌
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14048.2-2008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2部分:断路器
GB/T20234.1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20234.3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
JB/T10095工业电池用充电设备
T/CCMA0070电动工业车辆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讯协议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恒流充电constantcurrentcharge
充电机在稳流状态下,以恒定电流对电池充电的运行状态。
【JB/T10095-2010定义3.4】
3.2
稳流特性constantcurrentcharacteristics
正常使用条件下,充电机在规定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范围内保持输出电流稳定的特性。
【JB/T10095-2010定义3.9】
3.3
限压voltagelimiting
将充电机的输出电压限制到某个预定的最大值(固定的或可调的),并当恢复到正常的负载条件以
后能自动地将输出电流恢复到正常值的一种作用。有两种限压类型:
a)恒压、恒流交叠;
1
T/CCMAXXXXX—XXXX
b)当电压增高时,使输出电流减小。
【JB/T10095-2010定义3.13】
3.4
限流currentlimiting
将充电机的输出电流限制到某个预定的最大值(固定的或可调的),并当过载和短路故障排除以后
能自动地将输出电压恢复到正常值的一种作用。有三种限流类型:
a)恒压、恒流交叠;
b)当电流增高时,使输出电压降低(或称自动限流);
c)当负载减小时,使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都降低(或称反馈限流或逆转限流)。
【JB/T10095-2010定义3.12】
3.5
稳压特性constantvoltagecharacteristics
正常使用条件下,充电机在规定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流范围内保持输出电压稳定的特性。
【JB/T10095-2010定义3.11】
3.6
额定输入电压nominalinputvoltage
充电机长时间正常工作的最佳供电电源电压。
4基本参数
4.1输入电压
单相输入充电机电压标称值为交流220V。三相输入充电机电压标称值为交流380V。
4.2频率
充电机的额定输入频率为50Hz。
4.3输出电流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充电机输出电流应优先选用下列数值
5、10、(15)、20、30、(40)、50、(80)、100、(125)、150、200、250、300、400(A)。
注:带括号者非优选值。
4.4输出电压
输出电压应优先选用下列数值:
24、36、48、72、80、96、120、144、160、192、240(V)。
5技术要求
5.1环境工作条件
5.1.1充电机的正常环境工作温度为-20℃~50℃。
5.1.2相对湿度要求5%~95%
5.1.3充电机的海拔不应超过2000m。
2
T/CCMAXXXXX—XXXX
5.1.4充电机的输入电压波动范围为±15%。
注:超过上述范围时,由用户和制造商协商解决。
5.2外观
充电机外壳应平整,无明显凹凸痕、划痕、变形等缺陷,表面涂覆层应均匀、不应脱落,无锈蚀、
毛刺、裂纹等缺陷和损伤。
5.3电气性能
5.3.1绝缘电阻
充电机在如下位置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10MΩ:
——独立带电回路与地(金属外壳)之间;
——非电气连接的各带电回路之间;
5.3.2绝缘耐压
绝缘耐压试验时,充电机泄漏电流值小于10mA,且试验部位不应出现绝缘击穿或闪络现象。
5.3.3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
充电机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应满足表1的要求。
表1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额定绝缘电压最小电气间隙最小爬电距离
(V)(mm)(mm)
Ui≤603.03.0
60<Ui≤3005.06.0
300<Ui≤7008.010.0
注1:当主电路与控制电路或辅助电路的额定绝缘电压不一致时,其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可分别按其额定值选取。
注2:具有不同额定值主电路或控制电路导电部分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按最高额定绝缘电压选取。
注3:小母线、汇流排或不同级的裸露的带电导体之间,以及裸露的带电导体与未绝缘的不带电导体之间的电气间隙不
小于12mm,爬电距离不小于20mm。
5.3.4电击防护
直接接触防护通过IPXXB试验试具进行试验,IPXXB试指不应触及到危险带电部件;间接接触防护试
验,充电机接地电阻值不应超过0.1Ω。
5.3.5外壳防护等级
充电机的防护等级不应低于GB/T4208中规定的IP20。
5.3.6输出特性
充电机的输出特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a)充电机输出电压误差不应超过±1%;
3
T/CCMAXXXXX—XXXX
b)在充电机设定的输出电流整定值大于30A时,输出电流误差不应超过±1.5%;在充电机设定的
输出电流整定值不超过30A时,输出电流误差不应超过±0.5A;
c)稳压精度不应超过±1%。稳流精度不应超过±1.5%;
d)当充电机输出功率大于额定功率的50%时,功率因数不应小于0.9,效率不应小于90%。均流不
平衡度不应超过±5%;
e)当输出电压超过整定值时,充电机应能自动降低输出电流值,从而限制输出直流电压的增加;
当输出电压回调到整定值以下时,充电机恢复恒流状态运行;
f)当输出电流超过整定值时,充电机应能降低输出电压值,从而限制输出直流电流的增加;当输
出电流回调到整定值以下时,充电机恢复恒压状态运行。
5.3.7功能要求
5.3.7.1显示功能
充电机应至少能显示输出电压、输出电流、充电时间、电池电量、故障状态等信息,显示字符应清
晰、完整。
5.3.7.2通讯功能
充电过程中,充电机应能及时获得充电参数和充电实时数据。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讯协
议宜满足T/CCMA0070的要求。
5.3.7.3输入电流过冲试验
充电机应具备限值输入电流过冲的能力,开机或启动充电时产生的输入电流过冲不应大于额定输入
电流峰值的10%。
5.3.7.4软启动要求
充电机输出电流从零上升至额定稳定时的变化时间在3s~8s之间;充电机启动和停机时,输出电
压瞬时值不应超过额定直流电压的105%。
5.3.7.5急停功能
充电过程中,启动急停按钮,充电机应立即停止工作。
5.3.7.6预充电功能
充电机宜有预充电功能,先检测电池电压并判断是否正常,当电压过低时,用小电流预充电,直至
电压恢复正常切换到大电流恒流充电。
5.3.8充电连接装置
充电机用充电连接装置宜满足GB/T20234.1及GB/T20234.3的要求。
5.3.9保护
5.3.9.1输出过电压保护
充电机输出电压达到最高输出电压设定值时,应切断输出并给出告警提示。
5.3.9.2输出欠电压保护
4
T/CCMAXXXXX—XXXX
充电机输出电压达到最低输出电压设定值时,应切断输出并给出告警提示。
5.3.9.3输出过电流保护
充电机在输出电流达到120%额定输出电流时,应切断输出并给出告警提示。
5.3.9.4输出短路保护
充电机在输出发生短路时,保护装置应动作,并满足以下要求:
a)当充电机发生输出短路时,应立即停止充电,断开充电机与蓄电池的连接,并发出告警信号或
故障信息。
b)当短路故障消失后,充电机应可以正常工作,高频开关电源充电机应无零部件损坏或功能丧失。
晶闸管相控充电机除允许输出快速熔断器熔断外,应无其他零部件损坏或功能丧失。
5.3.9.5输入过压保护
充电机输入电压超过输入过压保护动作值时,充电机输入过压保护应启动给出告警提示,输入过压
保护动作值应不小于115%额定值。
5.3.9.6输入欠压保护
充电机输入电压低于输入欠压保护动作值时,充电机输入欠压保护应启动并发出告警提示,输入欠
压保护动作值应不大于85%额定值。
5.3.9.7输入电压断相保护
对三相输入的充电机,当输入电压发生断相时,保护装置应动作。
5.3.9.8温度超限保护
充电机温度超过其限定值,保护装置应动作,立即停止充电,断开充电机与蓄电池的连接,并给
出告警提示。
5.3.9.9充电超时保护
充电机充电时间超过限定值时,保护装置应动作,立即停止充电,断开充电机与蓄电池的连接。
5.3.9.10电池过充保护
当电池充满时,保护装置应动作,应立即停止充电,并断开充电机与蓄电池的连接。
5.3.9.11绝缘保护
若充电机具有绝缘保护的功能,充电机应满足以下要求:
a)充电机应有绝缘监测装置,当网侧与阀侧、网侧与电底盘、阀侧与电底盘的绝缘下降超过允许
值时应及时告警,必要时停止充电,并断开充电机与输入电源和蓄电池的连接;
b)当蓄电池模块和总成的绝缘监测设备向充电机发送绝缘下降超过允许值并要求停止充电时。
5.3.9.12漏电保护
充电机输入端应安装具有过载和短路保护功能漏电开关,且应符合GB10963.1-2005或
GB14048.2-2008的相关要求。
5.3.9.13电池反接保护
当动力蓄电池与充电机输出正、负极反置,充电机应切断直流输出并给出告警提示。
5
T/CCMAXXXXX—XXXX
5.3.9.14连接异常保护
充电机的连接确认触头或通信触头断开时,充电机宜切断直流输出并给出告警提示。
5.3.10温升保护
在额定条件下运行,充电机内各部件的温升不应超过表2的规定值或满足相应零部件的耐温等级。
表2充电机各部件的极限温升
部件或器件极限温升(K)
功率器件70
变压器、电抗器(B级绝缘)80
与半导体器件的连接处55
与半导体器件的连接处的塑料绝缘线25
母线连接处
铜-铜50
铜搪锡—铜搪锡60
可接触的外壳和覆盖
金属表面30(绝对温度不应超过60℃)
绝缘表面
5.3.11噪声
在背景噪声不大于40dB时,充电机的工作噪声不应大于65dB(A)。
5.4环境可靠性
5.4.1充电机经高温储存试验后,在试验环境条件下恢复2h,其绝缘电阻应满足5.3.1要求,且充电
机应能正常工作并显示正常。
5.4.2充电机经低温储存试验后,在试验环境条件下恢复2h,其绝缘电阻应满足5.3.1要求,且充电
机应能正常工作并显示正常。
5.4.3充电机在高温工作试验中充电及显示正常,试验结束后在试验环境条件下恢复2h,其绝缘电阻
应满足5.3.1要求,且充电机应能正常工作并显示正常。
5.4.4充电机在低温工作试验中充电及显示正常,试验结束后在试验环境条件下恢复2h,其绝缘电阻
应满足5.3.1要求,且充电机应能正常工作并显示正常。
5.4.5充电机在温度变化试验中充电及显示正常,试验结束后在试验环境条件下恢复2h,其绝缘电阻
应满足5.3.1要求,且充电机应能正常工作并显示正常。
5.4.6充电机在恒温恒湿试验中及试验后充电机显示正常,试验后立即在试验环境条件下进行绝缘电
阻和绝缘耐压试验,绝缘电阻不小于1MΩ,绝缘耐压按要求的75%施加测量电压。
5.4.7充电机经振动试验后,各部件不应有松动、开裂的现象,且充电机应能正常工作并显示正常。
5.4.8充电机经冲击试验后再进行IP防护和湿热试验,经冲击试验后充电机湿热性能满足5.4.6的要
求,IP等级不受影响,门的操作和锁止点不应损坏,不会因变形而使带电部分与外壳相接触。
5.4.9充电机经自由跌落试验后,其外观、结构不应有损伤,且充电机应能正常工作并显示正常。。
5.5寿命可靠性
5.5.1耐久试验
6
T/CCMAXXXXX—XXXX
充电机在额定负载下持续充电240h试验后,试验中及试验后充电机应工作正常,试验后充电机绝
缘电阻和绝缘耐压试验应符合5.3.1和5.3.2的要求。
5.5.2电压跌落试验
充电机经24h电压跌落试验,试验中及试验后充电机应工作正常,试验后效率应满足5.3.6的要求。
5.5.3老化试验
充电机经不少于4小时的老化试验后,试验中及试验后充电机工作正常,且试验后下列项目应满足
相应要求。
表3老化试验后检验项目
序号检验项目检验要求
1绝缘电阻5.3.1
2绝缘耐压5.3.2
3输出电压误差试验5.3.6
4输出电流误差试验5.3.6
5功能试验5.3.7
6保护试验5.3.9
6试验方法
6.1试验条件
6.1.1试验环境条件
在本标准中,除环境试验条件外,其他试验均在测量和试验用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在每一项目的
试验期间内,试验环境条件应相对稳定,即:
a)环境温度:+15℃~35℃;
b)相对湿度:45%~75%;
c)大气压力:86kPa~106kPa。
6.1.2试验仪器要求
除另有规定外,试验中所使用的仪器仪表应满足下列要求:
a)所用测量仪器、仪表应通过计量检定或校准,证书在有效期内;
b)测量仪器、仪表的测量范围应覆盖被测量的测量范围;
c)测量仪器、仪表或系统的测量不确定度应优于被测量的允许误差的1/3;
d)测量值应在选用仪器、仪表量程的1/5以上。
6.2绝缘电阻试验
按表4选取合适电压等级的绝缘电阻测试仪,在充电机非电气连接的各带电回路之间、各独立带电回
路与金属外壳之间施加直流电压,测量其绝缘电阻。
7
T/CCMAXXXXX—XXXX
表4绝缘试验电压等级
额定绝缘电压绝缘电阻测量仪的电压等级绝缘耐压试验电压
(V)(V)(kV)
Ui≤602501.0(1.4)
60<Ui≤3005002.0(2.8)
300<Ui≤70010002.4(3.36)
注:除非另有规定,充电机额定绝缘电压Ui为其正常工作时的最大输入电压.
6.3绝缘耐压试验
在充电机非电气连接的各带电回路之间,各独立带电回路与地(金属外壳)之间按表4规定施加
1min工频交流电压(也可采用直流电压,试验电压为交流电压有效值的1.4倍),记录充电机的泄漏
电流值,检查充电机是否有击穿或闪络现象。
6.4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用测量工具测量充电机规定部位的最小间隙应满足表2的规定的要求。
6.5电击防护试验
a)直接接触防护通过IPXXB试验试具进行试验,不用工具就能打开的充电机,其外壳部分被打开
后,应不易触及到危险带电部件;
b)间接接触防护通过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测量充电机中能触及的金属部件与外壳接地点处的电
阻,依据具体情况选取各处关键测量点,取点总数应不少于10处。如果测量点涂覆防腐漆,需
将防腐漆刮去,露出非绝缘材料后再进行试验。
6.6外壳防护等级
外壳防护等级应按照GB/T4208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6.7输出电压误差试验
充电机连接负载,并设置在恒压状态下运行,输入电压为额定值,设置输出电压在上、下限范围内,
调整负载电流为50%额定输出电流,分别测量充电机的输出电压Uz。
测得的输出电压误差按公式(1)计算:
……………………(1)
��−��0
式中:∆�=��0∗100%
输出电压误差;
Uz—交流输入电压为额定值且负载电流为50%的额定输出电流时,输出电压的测量值;
∆�—
—设定的输出电压。
6.8�输�出0电流误差试验
充电机连接负载,并设置在恒流的状态下运行,输入电压为额定值,设定输出电流在20%额定输出
电流至最大输出电流范围内,调整输出电压在上下限范围内的中间值,分别测量充电机的输出电流Iz。
测得的输出电流误差按公式(2)计算:
8
T/CCMAXXXXX—XXXX
……………………(2)
��−��0
式中:∆�=��0∗100%
输出电流误差;
Iz—交流输入电压为额定值且输出电压在上下限范围内的中间值时,输出电流的测量值;
∆�—
—设定的输出电流。
��0
6.9稳压精度试验
充电机连接负载,并设置在恒压状态下运行,设定输出电压值,调整输入电压分别为85%、100%、
115%额定值时,调整负载电流为0~最大输出电流值,分别测量充电机的输出电压Uz,找出上述变化范
围内充电机输出电压的极限值。在上下限范围内改变输出电压设定值,重复上述测量。
测得的稳压精度按公式(3)计算:
��
……………………(3)
U�−��
式中:��=U�∗100%
稳压精度;
Uz—交流输入电压为额定值且负载电流为50%的额定输出电流时,输出电压的测量值;
��—
—输出电压的极限值。
6.10�稳�流精度试验
充电机连接负载,并设置在恒流状态下运行,设定输出电流值,调整输入电压分别为85%、100%、
115%额定值时,调整输出电压在上下限范围内,分别测量充电机的输出电流Iz,找出上述变化范围内充
电机输出电压的极限值。在20%~100%额定输出电流值范围内改变输出电流的整定值,重复上述测量。
测得的稳流精度按公式(4)计算:
��
……………………(4)
I�−��
式中:��=I�∗100%
稳流精度;
Iz—交流输入电压为额定值且输出电压在上下限范围内的中间值时,输出电流的测量值;
��—
—输出电流的极限值。
6.11��效率及功率因数试验
充电机连接负载,设置在恒压状态下运行,输入额定电压,设定输出电压整定值为上限值,调整负
载电流为50%~100%额定输出电流值,测量充电机的输入有功功率、输入功率因数和输出功率;调整充
电机在恒流状态下运行,输入额定电压,设定输出电流整定值为额定值,在上下限范围内改变输出电压
整定值,在测量充电机的输入功率因数、输入有功功率和输出功率。
充电效率按公式(5)计算:
……………………(5)
Pz
式中:�=Pj∗100%
—效率;
直流输出功率;
�
Pz—
9
T/CCMAXXXXX—XXXX
交流输入有功功率。
Pj—
6.12均流不平衡度
采用模块并联运行的充电机应进行均流不平衡试验,充电机连接负载,并设置在恒压状态下运行,
输入额定电压,设定输出电压整定值,调整负载电流为50%额定电流输出值至最大电流,分别测量各模
块输出电流。在上、下限范围内改变输出直流电压整定值,重复上述测量。断开充电机任一个模块电源
后,再次重复上述测量。均流不平衡试验需要不少于4台的并联运行模块。均流不平衡度按(6)计算:
……………………(6)
�−IP
式中:�=IN∗100%
—均流不平衡度;
实测模块输出电流的极限值;
�
个模块输出电流的平均值。
�—
模块额定电流值。
IP—N
6.13IN—限压特性试验
充电机连接负载,并设置在恒流状态下运行,调整负载使输出电压增加,当输出电压超过设定值时,
充电机应能自动降低输出电流值,从而限制输出电压的增加;当输出电压回调到设定值以下时,充电机
恢复恒流状态运行。
6.14限流特性试验
充电机连接负载,并设置在恒压状态下运行,调整负载使输出电流增加,当输出电流超过设定值
时,充电机应能降低输出电压值,从而限制输出直流电流的增加;当输出电流回调到设定值以下时,充
电机恢复恒压状态运行。
6.15功能试验
6.15.1显示功能试验
充电机连接电池系统,并进行启停操作,在各种状态下,检查充电机的显示信息是否符合要求。
6.15.2通信功能试验
搭建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充电机与上级监控系统的通信环境(适用时),充电机在充电过程中,
检查充电机通讯协议及是否能及时获得充电参数和充电实时数据。
6.15.3输入电流过冲试验
将充电机连接负载,设置在额定负载状态下运行,启动充电机输出,用示波器或数据记录仪记录充
电机输入峰值电流,检查充电机峰值电流。
6.15.4软启动试验
充电机连接额定负载,启动充电机输出至电流稳定后停机,用示波器或数据记录检测输出电压及输
出电流变化曲线。
6.15.5急停功能试验
10
T/CCMAXXXXX—XXXX
充电机连接负载,并设置在额定负载状态下运行,按急停按钮,检查充电机是否能停止工作。
6.15.6预充电功能试验
电池模拟被深度放电或长期搁置导致电压过低的状态下,连接充电机进行充电,检查充电机是否有
预充电的功能。
6.16充电连接装置
充电机用充电连接装置应按照GB/T20234.1及GB/T20234.3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6.17保护试验
6.17.1输出过电压保护
在输入电压为额定值,且输出电流在允许的范围内,充电机在正常工作状态运行,减小负载,使输
出电压达到保护值,检查充电机的工作状态。
6.17.2输出欠电压保护
在输入电压为额定值,且输出电流在允许的范围内,充电机在相应状态运行,增大负载,使输出电
压达到保护值,检查充电机的工作状态。
6.17.3输出过电流保护
在电源电压为额定值,输出电压在允许的范围内,使输出电流达到120%额定输出电流,检查充电机
的工作状态。
6.17.4输出短路保护
充电机与阻性负载连接,在充电机正常工作状态,模拟输出短路,检查保护装置是否动作。短路保
护设备的I2t不应超过500000A2s。
6.17.5输入过电压保护试验
充电机连接负载,并设置在额定负载状态下运行,调整输入电压超过输入过压保护动作值时,检查
充电机的工作状态。
6.17.6输入欠压保护试验
充电机连接负载,并设置在额定负载状态下运行。调整输入电压低于输入欠压保护动作值时,检查
充电机的工作状态。
6.17.7输入电压断相保护
对三相输入的充电机,保护充电机正常运行时,模拟电网断相,检查充电机的工作状态。
6.17.8温度超限保护试验
充电机正常运行时,模拟发热器件温度超过其限定值,检查充电机的工作状态。
6.17.9充电超时保护
充电机正常运行,当运行时间超过限定值时,检查充电机的工作状态。
11
T/CCMAXXXXX—XXXX
6.17.10电池过充保护
当电池充满时,检查充电机的工作状态,保护装置是否动作。
6.17.11绝缘保护
在正常充电过程中,模拟蓄电池模块或总成的蓄电池与电底盘发生绝缘下降,检查充电机是否满足
要求。
注:若充电机带有绝缘保护功能,进行此试验。
6.17.12漏电保护
充电机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应操作试验按钮,检查漏电断路器是否能可靠动作。一般情况下应试验三
次以上,并且都能正常动作才行。
6.17.13电池反接试验
将电池与充电机输出正、负极反置,启动充电机输出,检查充电机工作状态。
6.17.14连接异常试验
充电机连接负载,将充电连接装置中的连接确认触头或通信触头断开,进行充电操作,检查充电机
工作状态;充电机设置在额定负载下运行,将充电连接装置中的连接确认触头或通信触头断开,检查充
电机工作状态。
6.18温升
a)在充电机的被测部位安装测温元件。环境温度的测量应在距柜体表面1m,柜体高度的一半处测量;
b)使充电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输入端连接电网额定输入电压,输出端连接负载电阻箱,调节充电机
输出至额定电压及额定电流;
c)检查各部件的温度,直至热平衡。如果30min内温度上升值不大于2℃,此种温升可认为是热平衡;
d)连续记录被测点的温度,绘制温升曲线;
6.19噪声
在背景噪声不大于40dB的环境下,充电机在额定条件下运行,用声级计进行噪声测试,在距充电
机前、后、左、右各1m,距地面1m~1.5m的距离,测量噪声(A计权声压级),分别测量三次,取平
均值,充电机的工作噪声取其最大值。
6.20高温储存
充电机(含充电枪)置于高温箱内,在70℃恒温环境下储存48h,试验结束后,充电机在试验环境
条件下恢复2h,检查充电机的绝缘电阻及是否能正常工作。
6.21低温储存
充电机及充电枪置于低温箱内,在-40℃恒温环境下储存48小时,试验结束后,充电机在试验环境
条件下恢复2h,检查充电机的绝缘电阻及是否能正常工作。
6.22高温工作
将充电机处于正常工作时的连接状态,输入端连接输入电压,输出端连接额定负载,且充电机及充
电枪置于高温箱内,在70℃恒温环境下储存8h,再将其温度调至50℃,储存8h后启动充电机工作96h,
12
T/CCMAXXXXX—XXXX
试验中,观察充电机的显示及充电过程是否正常。试验结束后,充电机在试验环境条件下恢复2h,检查
充电机的绝缘电阻及是否能正常工作。
6.23低温工作
将充电机处于正常工作时的连接状态,输入端连接输入电压,输出端连接额定负载,且充电机及充
电枪置于低温箱内,在-40℃恒温环境下储存8h,再升温至-20℃,储存8h后启动充电机工作24h,试验
中,观察充电机的显示及充电过程是否正常。试验结束后,充电机在试验环境条件下恢复2h,检查充
电机的绝缘电阻及是否能正常工作。
6.24温度变化
将充电机处于正常工作时的连接状态,输入端连接输入电压,输出端连接额定负载,且充电机及充
电枪置于低温箱内,单个循环温度变化如图1所示,其中最高工作温度Top.max为50℃,最低工作温度Top.min
为-20℃,在2.5h~7h时间段启动充电机工作。
试验时间,以上8h为1个循环,共进行30个循环。
试验中,观察充电机的显示及充电过程是否正常。试验结束后,充电机在试验环境条件下恢复2h,
检查充电机的绝缘电阻及是否能正常工作。
图1温度变化试验曲线图
6.25恒定湿热试验
将充电机处于正常工作时的连接状态,输入端连接输入电压,输出端连接额定负载,且充电机及充
电枪置于恒温恒湿试验箱内,温度为40±2℃,湿度为93±3%,储存95h后,启动充电机工作,充电机
正常启动工作1h,试验中,观察充电机的显示及充电过程是否正常。试验结束后,在试验环境条件下
按5.4.6检查充电机的性能及是否能正常工作。
6.26振动试验
充电机在不工作状态下安装于振动试验台上,按照图2所示宽带随机振动波形图,以及表5所示的参
数加载试验。
13
T/CCMAXXXXX—XXXX
图2宽带随机振动波形图
表5宽带随机振动波形数值
频率/Hz功率密度谱2/Hz
512
(m/s)^
161
400.1
800.1
2000.001
加速度均方根
0.52
(grms)
振动轴向:X、Y、Z三个互相垂直的轴向,分别指充电机的前后、左右、上下方向,每个轴向各2h,
共6h。试验后检查充电机的性能及是否能正常工作。
6.27冲击试验
按照GB/T2423.55的规定进行试验,剧烈冲击能量为20J,使用撞击元件等效质量为5kg,跌落高
度为0.4m。在充电机每个支撑部件的垂直面选取3个不同部位分别进行摆锤试验,再在充电机水平面
选取3个不同部位进行垂直落锤试验,试验后,检查充电机的性能及是否能正常工作。
6.28自由跌落试验
充电机按照GB/T2423.8规定进行自由跌落试验,试验后,检查充电机的性能及是否能正常工作。
6.29耐久试验
将充电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输入端连接输入电压,输出端连接负载,启动充电机在额定条件下运
行,显示屏显示正常。当充电机充电超时,应停止充电后在立即重新启动。充电机按照以上的模式持续
充电240h。试验后,检查充电机的性能及是否能正常工作。
6.30电压跌落试验
将充电机按正确的方法接好电源和电阻箱(或电池);
a)供电电源设置为电压跌落模式,将跌落初始及终止电压分别设置为85%额定输入电压及额定输
入电压,跌落时间设置为1000ms,开始试验,记录测试电压、电流及功率数据,总试验时间
14
T/CCMAXXXXX—XXXX
12h;
b)按以上方法进行额定输入电压至115%额定输入电压的电压跌落试验。
c)试验后,检查充电机的性能及是否能正常工作。
6.31老化试验
按照6.28耐久试验试验方法进行试验,试验时间不少于4h,试验后检查充电机的性能及是否能正常
工作。
7检验规则
7.1检验分类
产品的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7.2出厂检验
7.2.1每台充电机应经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并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
7.2.2出厂试验项目见表6.
7.3型式检验
7.3.1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制造商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产品停产两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d)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e)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
7.3.2型式检验项目见表6。
表6型式试验与出厂检验项目
序号项目名称出厂检验型式检验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1外观√√5.26.1
2绝缘电阻√√5.3.16.2
3绝缘耐压√√5.3.26.3
4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5.3.36.4
5电击防护√5.3.46.5
6外壳防护等级√5.3.56.6
7输出电压误差试验√√5.3.66.7
8输出电流误差试验√√5.3.66.8
9稳压精度试验√5.3.66.9
10稳流精度试验√5.3.66.10
11效率及功率因数试验√5.3.66.11
12均流不平衡度√5.3.66.12
13限压特性试验√5.3.66.13
14限流特性试验√5.3.66.14
15
T/CCMAXXXXX—XXXX
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某大型房地产公司合同
- 小麦秸秆购销合同
- 酒店管理与经营合作协议
- 建筑工地承包食堂的合同
- 重庆市居间合同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求最大公因数练习100题及答案
- Unit 5 Launching your career Apply for a summer job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四册
- 2025年云安全服务项目建议书
- 24《司马光》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 油罐区智能防雷接地设计方案
-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是独特的
-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完整)
- T∕CIS 71001-2021 化工安全仪表系统安全要求规格书编制导则
- 青年卒中 幻灯
- 典型倒闸操作票
- 第七章 化学物质与酶的相互作用
- 机械毕业设计论文钢筋自动折弯机的结构设计全套图纸
- 综采工作面顺槽顶板退锚安全技术措施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论文格式模板
- 总体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两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