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湖北省名校高三5月适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届湖北省名校高三5月适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届湖北省名校高三5月适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届湖北省名校高三5月适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届湖北省名校高三5月适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历史名校试卷PAGEPAGE1高三历史名校试卷2023年湖北省名校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准考证号条形码上的以上信息,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国时代,由于各自技艺的不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士,其主要类别如下表所示:类别特点代表人物文士撰写文章抨击时政墨子、荀子、韩非子武士以武艺报效于主人专诸、豫让、荆轲辩士以雄辩的口才建功立业毛遂、蔺相如策士为统治者出谋划策李悝、吴起、商鞅据此可知()A.百家争鸣加剧了诸侯国的生存竞争 B.尊贤养士强化了各国君主权威C.士阶层崛起营造了奋进的时代精神 D.学术繁荣推动了思想观念融合〖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战国时期因技艺不同形成各种各样的士,为统治者出谋划策、建功立业等,可知中国的士阶层把入仕作为自己的人生道路,把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的基本任务,具有积极奋进的精神,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各诸侯国之间的竞争情况,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士的划分,没有涉及到对士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士阶层的崛起,不是学术的繁荣和思想观念的融合,排除D项。故选C项。2.汉武帝为了加强对西北边疆地区的管理,在其统治时期先后多次对西北地区实行大规模的移民屯田。读下表可知,移民屯田()汉武帝在西北移民屯田情况表(节选)时间移民屯田史料来源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有司言关东贫民徒陇西、北地、西河、上郡、会稽凡七十二万五千口,县官衣食振业,用度不足,请收银、锡造白金及皮币以足用。初算缗钱《汉书》卷六(武帝纪》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初置张掖酒泉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史记》卷三十《平准书》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益发戍甲卒十八万,酒泉张掖北,置居延、休屠以卫酒泉《史记》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传》①保证了边军戍卒的粮食所需②保障了西域地区人民的生活需求③推动了河西地区农业的发展④为打败匈奴提供了主要物质准备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汉武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中的“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得出西北屯田保证了边军戍卒的粮食所需,根据材料中的“初置张掖酒泉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可得出西北移民屯田推动了河西地区农业的发展,可知①③正确,B项符合题意;②错在“保障了西域地区人民的生活需求”表述过于夸大史实,④错在汉武帝北击匈奴是在公元前129年,材料所述在其之后,排除ACD项。故本题选B项。3.贞观年间,为保证朝廷能选拔有德才之人,唐太宗下旨,谎报官阶与资历要处以死罪。后来,唐太宗要处死说谎的官员,大臣戴胄根据法律判处谎报者充军边远之地。唐太宗认为这样会让他言而无信,戴胄则劝谏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这体现出()A.唐朝十分重视法律公信力的建设 B.监察制度有效制约专制皇权C.唐代法律体系构建取得重要进展 D.诚信是传统法律的本质特征〖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贞观年间,为保证朝廷能选拔有德才之人,唐太宗下旨,谎报官阶与资历要处以死罪。后来,唐太宗要处死说谎的官员,大臣戴胄根据法律判处谎报者充军边远之地。唐太宗认为这样会让他言而无信,戴胄则劝谏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可知,材料信息描述的是在唐朝时期,大臣戴胄根据法律判处谎报者充军边远之地,唐太宗认为这样会让他言而无信,而戴胄则劝谏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说明唐朝十分重视法律公信力的建设,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描述关于监察制度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没有描述关于唐代法律体系的信息,排除C项;诚信是传统法律的本质特征,在材料中没有说明,排除D项。故选A项。4.北宋初年,政府将地方精兵调入中央,将留在地方的老弱病残者编为"厢兵(军)",由他们负责地方的工程建设事务。他们被称为桥道军、装卸军、窑务军、开河军、造船军、屯田军、船坊铁作军、水磨军等。这一举措()A.破除了藩镇割据的困局 B.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C.促进了民营手工业发展 D.推动了赋税制度的改革〖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北宋初年,政府将地方精兵调入中央,将留在地方的老弱病残者编为‘厢兵(军)’,由他们负责地方的工程建设事务。他们被称为桥道军、装卸军、窑务军、开河军、造船军、屯田军、船坊铁作军、水磨军等。”可知,北宋时期,精兵调入中央,留下的军队负责地方的工程建设,这些军队主要从事与农业相关的事务,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B项正确;破除了藩镇割据的困局,“破除了”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中军队的主要事务是地方工程建设,没有体现民营手工业和赋税制度信息,排除C项和D项。故选B项。5.元朝儒士的差役优免制度主要针对依据血缘关系世袭的儒户;明代则废除了儒户的优免资格,生员身份成为绝大多数基层儒士获得优免权的必要条件,无论是国子生,还是府、州、县学中的廪膳生、增广生、附学生都享有优免权。这一制度变革()A.体现了选官制度的开放性 B.引导了社会成员的流动方向C.瓦解了乡村宗法血缘制度 D.导致了儒士特权阶层的产生〖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根据材料信息,明代废除了元朝实行的儒户的优免资格,以赋予生员群体优免权作为一种社会管理手段,结合所学知识,明代则将儒学提升为官方独尊的政治文化,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流动模式,从而导引了整个社会的流动方向,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优免制度的发展,不是选官制度,排除A项;材料与“乡村宗法血缘制度”无关,排除C项;“导致了”说法不符合史实,儒士特权阶层早已存在,排除D项。故选B项。6.下面为1867—1895年清政府经营的若干近代军事企业的收支统计表(单位:两):名称年份共计年数收入总计支出总计江南机器制造总局1867-1894年271603987516029790金陵机器制造局1879-1891年1214281611427667福州船政局1866-1895年29141482514234570天津机器局1867-1892年2572468947083458湖北枪炮厂1890--1895年529581622818487依据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军工企业()A.运营资本较为依赖民间集资 B.生产运营保持相对稳定C.收入与开支状况严重失衡 D.经营始终坚持市场导向〖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67—1895年(中国)。根据材料“清政府经营的若干近代军事企业的收支统计表”,可看出来除福州船政局外都略有盈利,说明近代军事企业的收入与支出相对稳定,B项正确;材料提到的近代军事企业为洋务企业,资金来源于政府,排除A项;根据材料“清政府经营的若干近代军事企业的收支统计表”,可知近代军事企业的收入与支出相对稳定,并非严重失衡,排除C项;材料提到的近代军事企业为洋务企业,产品是服务于政府,排除D项。故选B项。7.中国银行大事记(部分)如下表所示:()时间大事记1912年2月中国银行在上海汉口路3号大清银行旧址成立1912年8月中国银行总行在北京西交民巷原大清银行旧址成立,上海中国银行随即改称上海分行1928年11月中国银行总行由北京南迁上海,与上海分行同在汉口路办公A.国内政局的变化 B.江浙经济的繁荣C.列强侵华的加深 D.民族工业的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2——1928年(中国)。根据材料“中国银行大事记(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2月,中国银行在上海成立,而8月份迁至北京,到1928年11月,再次由北京南迁上海,说明中国银行总行的迁址与当时中国的政局变动相关,A项正确;江浙经济的繁荣,在材料中没有描述,排除B项;列强侵华的加深和民族工业的发展,与中国银行总行的迁址关系不大,排除C项和D项。故选A项。8.1938年9月至11月,中共中央召开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现在“应迅速地广大地区发展游击战争。所以,应当巩固华北,发展华中和华南"。根据这一指示,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队伍承担发展华中战略任务的是A.八路军115师 B.新四军各支队C.八路军129师 D.八路军120师〖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8年(中国)。根据材料“应迅速地广大地区发展游击战争。所以,应当巩固华北,发展华中和华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共第二次合作后,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在华中和华南地区抗日,B项正确;八路军115师、120师、129师其活动区域主要在北方,排除A项、C项和D项。故选B项。9.下图反映了上海解放初期的社会现象,图1为上海市民排队抢购生活物资,即所谓“米棉之战”。图2为拒绝使用银元的宣传活动,即所谓“银元之战”。下列对“米棉之战”和“银元之战”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1为行政手段,图2为经济手段 B.是新旧两大政权争夺市场控制权C.都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探索 D.为###治理国家提供借鉴〖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1952年底(中国)。根据材料“图1为上海市民排队抢购生活物资,即所谓‘米棉之战’。图2为拒绝使用银元的宣传活动,即所谓‘银元之战’。”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人民政权,在经济领域采取了银元之战和米面之战,稳定了经济秩序,为###治理国家提供借鉴,D项正确;米面之战是经济手段,银元之战是行政手段,排除A项;“米棉之战”和“银元之战”是稳定物价的行为,而非争夺市场控制权,排除B项;此时尚未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探索时期,正处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10.统筹推进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经济政策,城乡居民收入比则反映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观察下图,出现1978—1984年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1978年-2017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较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高了城镇居民收入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升了农民经济收入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了经济活力D.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城乡经济同步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8—1984年(中国)。根据材料“统筹推进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经济政策,城乡居民收入比则反映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可知,1978年之后,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而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相对变小,主要原因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升了农民经济收入,B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针对城市,而不针对乡镇,排除A项;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提出,排除C项;同步的说法错误,城市发展已快于农村,排除D项。故选B项。11.亚历山大里亚对后世文化影响最大的,是它的博物院和图书馆,二者被誉为西方最早的博物院和图书馆。亚历山大里亚的博物院最初为缪斯神庙,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是托勒密专门为了保存文化珍品而建立的。后来托勒密受亚里士多德的影响,倡导学术研究,将其扩建为学术研究中心,类似于现代的科学院和大学。博物院设立四个部门:文学、数学、天文医学。材料说明托勒密时代的亚历山大里亚()A.埃及神和希腊神的神庙同时并存B.布局呈现出典型的希腊城市风格C.文化传承和保护得到统治者重视D.近代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的成就〖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托勒密时代(欧洲)。根据材料“亚历山大里亚对后世文化影响最大的,是它的博物院和图书馆,二者被誉为西方最早的博物院和图书馆。”可知,亚历山大里亚的博物院和图书馆,倡导学术研究,将其扩建为学术研究中心,说明亚历山大里亚的统治者重视文化传承和保护,C项正确;埃及神和希腊神的神庙是否同时并存,在材料中没有描述,排除A项;根据材料描述信息,无法判定其布局情况,排除B项;近代自然科学开始于16——19世纪,排除D项。故选C项。12.从16世纪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与矛盾发生变化的基础上,包括莫尔、圣西门等在内的一批空想社会主义者“应运而生”。他们对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现实社会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无情批判,并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设想”。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设想”()A.提出了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合理方案B.认清了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在于社会制度C.为构建理想社会蓝图提供了科学依据D.是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生产矛盾的产物〖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并提出未来社会发展的设想,说明空想社会主义者已经认清了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在于社会制度,B项正确;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正确有效途径,提出的方案不切实际,排除A项;空想社会主义者并没有为构建理想社会蓝图提供科学依据,排除C项;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生产矛盾的产物,排除D项。故选B项。13.下面1729—177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陶瓷贸易利润率变化示意图:据此,下列推论合理的是()A.欧洲陶瓷业发展加速中荷瓷器贸易的衰落B.荷兰东印度公司远洋贸易成本大幅降低C.西葡的扩张严重冲击荷兰海洋贸易主导权D.明末战乱导致中国外销瓷器数量大幅减少〖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29—1774年(荷兰)。根据材料“1729—177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陶瓷贸易利润率变化示意图”可知,1729—177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陶瓷贸易利润率整体呈下降趋势,说明欧洲陶瓷业发展加速中荷瓷器贸易的衰落,A项正确;利润率降低,要么是成本上升,要么是价格下降,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描述关于西葡的扩张,排除C项;中国外销瓷器数量大幅减少,物以稀为贵,会导致价格上升,利润增加,排除D项。故选A项。14.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败降后,戴高乐发起反对纳粹德国的“自由法国”运动,“自由法属非洲”应运而生。“自由法属非洲”的人民加入“自由法国”的军队参战以及对殖民地领土基础设施的军事开发,为法国的最终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这()A.推动了世界大战中非洲战场的开辟 B.促进殖民地民族主义愿望的增长C.改变了同盟国与协约国的力量对比 D.强化了法国对殖民地的直接控制〖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根据材料“‘自由法属非洲’的人民加入‘自由法国’的军队参战以及对殖民地领土基础设施的军事开发,为法国的最终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可知,二战期间,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地人民参加了战争,以及对殖民地领土基础设施的军事开发,这些都有利于促使殖民地民族主义愿望的增长,为二战后国家独立奠定了基础,B项正确;非洲战场的开辟在材料中没有描述说明,排除A项;同盟国与协约国是在一战时期,排除C项;二战削弱了殖民国家对殖民地的控制,排除D项。故选B项。15.列宁在1919年撰写的《苏维埃政权的成就和困难》中郑重地提出:“我们没有别的材料。我们要立刻用资本主义昨天留下来可供我们今天用的那些材料来建设社会主义……我们有资产阶级专家,此外再没有别的了。我们没有别的砖头,我们没有什么东西可用来建设。社会主义必定要胜利、我们社会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应当用行动证明,我们能够用这些砖头、用这些材料来建成社会主义。”材料反映了列宁强调()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需要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经验C.学会整合运用历史资源和技术来建设社会主义D.运用资本主义市场手段为新经济政策提供参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9年(苏俄)。根据材料中的“我们要立刻用资本主义昨天留下来可供我们今天用的那些材料来建设社会主义”可知列宁主张用资本主义创造的材料来建设社会主义,说明要学会整合运用历史资源和技术来建设社会主义,C项正确;1919年依然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借鉴本国资产阶级的做法建设苏维埃政权,不是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排除B项;1919年还没有提出新经济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1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在所有制上,股份公司甚至雇员股份制广泛出现。“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推行,使工人们积极地经营他们的公司,产生了一种充满活力的责任感,在生产率、高质量和低成本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根本目的是()A.缓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C.调动企业劳动者积极性 D.推动企业经营管理革命〖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根据材料信息,股份公司采取措施调动工人积极性,结合所学知识,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资本主义国家为缓和、克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进行着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以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推行正是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缓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要求的一种措施,A项正确;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调整的表现,不是根本目的,排除B项;该计划确实可以调动企业劳动者积极性,但根本目的是缓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排除C项;经营管理革命是指企业的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管理所有业务),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然后由专门的科技人员与管理人员等人才进行经营(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古代到近代的城市变迁】城市布局是展示社会发展的橱窗。农业社会的渐进和工业时代的到来,自身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影响,无不改变着城市的面貌。材料一材料二有学者总结中国近代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是多中心结构(如下图)。开埠后,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在租界内部形成了外商聚居区,而在各租界交界处,则形成了商业贸易发达的工商业区。近代城市或利用水路、铁路等新型交通之便,或因外围地区土地价格低廉,在原有行政中心之外的区域开辟新区以发展近代工商业,使得城市内部产生了明显的区域分异,形成各自不同的功能分区。——摘编自吴松弟《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第一卷绪论和全国概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汉长安城、南宋临安城城市布局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及形成的原因。〖答案〗(1)特点:①汉长安城城市布局特点:主要由皇家宫室及其附属设施构成,突出表现了为帝王、贵族、官僚服务的性质;西市和东市都设在城市的西北角,规模很小,体现西汉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及商业不发达的现状。②南宋临安城城市布局特点:按照封建都城的规格,建设有单独的宫廷区及中央行政区;商品经济发展,市坊界限被打破,街道纵横;适应自然地理形势变化,沿湖泊和河流进行城市布局。(2)特点:①城市中形成了新的经济中心;②实现了城市功能的分区。原因:①近代以来由于列强侵略与通商口岸的开放,西方人在通商口岸形成新的居住区和租界;②商业发展和洋行的开设、华洋混居的状态,推动了新的商业中心区的形成;③西方人和民族工业在老城区周边开设工厂,工人聚居,形成新的工业区;④近代交通发展,交通方式革新,推动新城区的出现。〖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南宋(中国)。特点:①汉长安城城市布局特点:根据汉代长安城布局图,可看出汉长安城主要由皇家宫室及其附属设施构成,西市和东市都设在城市的西北角,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其特点为主要由皇家宫室及其附属设施构成,突出表现了为帝王、贵族、官僚服务的性质;西市和东市都设在城市的西北角,规模很小,体现西汉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及商业不发达的现状。

②南宋临安城城市布局特点:根据南宋临安城布局图可看出,有单独的宫廷区及中央行政区、市坊界限被打破,街道纵横、沿湖泊和河流进行城市布局等,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其特点为按照封建都城的规格,建设有单独的宫廷区及中央行政区;商品经济发展,市坊界限被打破,街道纵横;适应自然地理形势变化,沿湖泊和河流进行城市布局。【小问2详析】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特点:根据图示可看出有传统商业中心、西式新中心、新市区行政商业中心等,根据材料中的“开埠后,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在租界内部形成了外商聚居区,而在各租界交界处,则形成了商业贸易发达的工商业区。”可得出城市中形成了新的经济中心;根据材料中的“在原有行政中心之外的区域开辟新区以发展近代工商业,使得城市内部产生了明显的区域分异,形成各自不同的功能分区。”可得出实现了城市功能的分区。

原因:根据材料中的“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在租界内部形成了外商聚居区,”可得出近代以来由于列强侵略与通商口岸的开放,西方人在通商口岸形成新的居住区和租界;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商业的发展和洋行的开设、华洋混居的状态,推动了新的商业中心区的形成;根据材料中的“近代城市或利用水路、铁路等新型交通之便,或因外围地区土地价格低廉,在原有行政中心之外的区域开辟新区以发展近代工商业,”可得出西方人和民族工业在老城区周边开设工厂,工人聚居,形成新的工业区;近代交通发展,交通方式革新,推动新城区的出现。

18.【近代中国留学与思想解放潮流】材料一1872年8月,第一批留美幼童30人在监督陈兰彬等带领下启程赴美,在此后的三年,又有90名幼童分批赴美。他们年龄最大者16岁,最小者10岁。中国第一波留学运动后因封建守旧人士的破坏而半途夭折,但这批留美学生日后大都成为中国各个领域的骨干力量。有学者统计,这批留美学生中,从事工矿、铁路、电报业者有30人,其中矿师9人,工程师6人,铁路局长3人;从事教育者5人,其中大学校长2人;从事外交、行政者24人,其中领事、代办以上外交官12人,外交总长1人,内阔总理1人;从事商业者7人;从事海军者20人,其中海军将领14人。材料二20世纪初出现了大批中国学生涌向日本留学的热潮。……中国人前往日本留学的多数是青年学生,也有王公贵族、秀才举人、在职官员,甚至缠足女子、白发老翁亦不甘落后。有的夫妇同往,有的父子、兄弟相随,还有全家、全族留学的情况。在留日学生中间,许多人参加了革命组织或改良运动。孙中山的同盟会成立于日本东京,早期骨干也以留日学生为主。其他如光复会、自立军,也都以留日学生为主要力量。后人曾对此评价说:“当吾华似醒非醒、初醒之际,新欤旧欤彷徨奠定之时,有日本留学生之书报,有日本留学生之詈骂,有日本留学生之通电,以致通国之人为之大醒。已明者因而更明,顽固者因其詈骂而醒悟,前进者有其驱策而更前,后退者有其鞭策而前进。”——摘编自张海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析19世纪70年代幼童留美的特点与20世纪初期留日运动出现的原因。(2)根据上述材料,分别阐述这两次留学运动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答案〗(1)特点:是洋务派推动的,旨在培养洋务人才;清廷官派,派监督管教;规模小,且没有得到官绅阶层认可,学生多为买办商人年幼子弟。

原因:《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日邻近,日本学习西方卓有成效,留学日本成为共识。(2)19世纪70年代赴美留学影响:早期赴美留学开辟中国海外留学先河;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近代化人才;遭保守势力打压,留学生未完成学业,对中国近代化影响有限。20世纪初留日运动影响:培养大批多方面人才,推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宣传革命思想,使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留学生参加革命组织,成为推翻清政府的辛亥革命先锋。〖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期(中国)。特点:根据材料“1872年8月,第一批留美幼童30人在监督陈兰彬等带领下启程赴美,在此后的三年,又有90名幼童分批赴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洋务派推动的,旨在培养洋务人才,清廷官派,派监督管教;根据材料“中国第一波留学运动后因封建守旧人士的破坏而半途夭折,但这批留美学生日后大都成为中国各个领域的骨干力量。”可知,规模小,且没有得到官绅阶层认可,学生多为买办商人年幼子弟。原因:根据材料“20世纪初出现了大批中国学生涌向日本留学的热潮。……中国人前往日本留学的多数是青年学生,也有王公贵族、秀才举人、在职官员,甚至缠足女子、白发老翁亦不甘落后。有的夫妇同往,有的父子、兄弟相随,还有全家、全族留学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日邻近,日本学习西方卓有成效,留学日本成为共识。【小问2详析】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期(中国)。19世纪70年代赴美留学影响:根据材料“1872年8月,第一批留美幼童30人在监督陈兰彬等带领下启程赴美,在此后的三年,又有90名幼童分批赴美。”可知,早期赴美留学开辟中国海外留学先河;根据材料“这批留美学生日后大都成为中国各个领域的骨干力量。有学者统计,这批留美学生中,从事工矿、铁路、电报业者有30人,其中矿师9人,工程师6人,铁路局长3人;从事教育者5人,其中大学校长2人;从事外交、行政者24人,其中领事、代办以上外交官12人,外交总长1人,内阔总理1人;从事商业者7人;从事海军者20人,其中海军将领14人。”可知,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近代化人才;根据材料“中国第一波留学运动后因封建守旧人士的破坏而半途夭折,但这批留美学生日后大都成为中国各个领域的骨干力量。”可知,遭保守势力打压,留学生未完成学业,对中国近代化影响有限。20世纪初留日运动影响:根据材料“20世纪初出现了大批中国学生涌向日本留学的热潮。在留日学生中间,许多人参加了革命组织或改良运动。孙中山的同盟会成立于日本东京,早期骨干也以留日学生为主。”可知,可以初培养大批多方面人才,推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宣传革命思想,使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留学生参加革命组织,成为推翻清政府的辛亥革命先锋等角度进行说明。19.【大国外交与兴衰】材料一1886年5月4日,英国举办博览会,展示各殖民地和印度的产品、制造品和艺术品,英国桂冠诗人丁尼生为这次盛会写了一篇短诗,由阿瑟·苏里万配上曲谱唱出来:欢迎,异口同声地欢迎。为你们的幸福我们欢欣鼓舞,从各岛屿、海角和大陆,子弟们已经装船起运,物产海陆杂陈,更有高山、矿井和原始森林的产品;制作精良见匠心,东方光华耀眼明,不列颠各地争馈赠,英国人民莫后人。……不列颠千万人异口同音:“子弟们大家团结紧,和不列颠同德同心!同一生命、同一旗帜、同一舰队、同保吾皇定一尊,英国人民莫后人!"—摘编自[英]约·阿·兰·马里欧特《现代英国》上册材料二面对帝国主义的末日,英国的态度总的来说还是最现实和最沉着的,他们以自治领、联邦的方式搞出一种体制,既可以为殖民地区变成独立国家作准备,又可以在它们独立后保持原有的经济和文化联系。但是,在独立的步伐快慢的问题上英国内部存在分歧。保守党内仍有强大的帝国主义派系,温斯领·丘吉尔曾直言不讳地说他本人不打算取消“英王陛下的帝国”。与此相反,工党全党则一致决定,根据各殖民地的具体情况,尽可能让它们独立。在战后关键性的那几年,英国一直由工党执政,这对殖民地的自由独立事业来说,的确是一件幸运的事。1951年保守党再次上台时,党内的帝国主义派系已大为削弱,而且,此时这一自由独立的进程已成不可抗拒之势,再想扭转已为时太晚。—摘编自[美]H.斯图尔特·休斯《欧洲现代史》(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概括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中期英国与殖民地的关系。(2)结合所学知识,你是否同意材料二中作者关于二战后英国殖民地成功独立原因的说法?请说明理由。〖答案〗(1)19世纪后期英国与殖民地的关系:①19世纪80年代英国实力强大,政治上控制着亚非殖民地;②英国将亚非殖民地作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20世纪中期英国与殖民地的关系:①二战后,英国实力衰落,无力在政治上继续控制殖民地;②英国试图以自治领、联邦方式,在经济、文化上继续束缚亚非殖民地。(2)不同意。作者认为英国左翼工党执政,为英国各殖民地独立提供可能,故英国殖民地独立是英国“恩赐”,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理由:①英国殖民地独立的根本原因是殖民地民族意识觉醒并持续反抗;②美、苏乘机向英殖民地渗透;③英国衰落,对殖民地控制力不从心,只能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承认殖民地独立。〖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中期(英国及殖民地)。19世纪后期英国与殖民地的关系:根据材料中的“英国举办博览会,展示各殖民地和印度的产品、制造品和艺术品”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19世纪80年代英国实力强大,政治上控制着亚非殖民地;根据材料中的“为你们的幸福我们欢欣鼓舞,从各岛屿、海角和大陆,子弟们已经装船起运,物产海陆杂陈,更有高山、矿井和原始森林的产品;制作精良见匠心‘可得出英国将亚非殖民地作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20世纪中期英国与殖民地的关系:根据材料中的“面对帝国主义的末日,英国的态度总的来说还是最现实和最沉着的,”可得出二战后,英国实力衰落,无力在政治上继续控制殖民地;根据材料中的“他们以自治领、联邦的方式搞出一种体制,既可以为殖民地区变成独立国家作准备,又可以在它们独立后保持原有的经济和文化联系。”可得出英国试图以自治领、联邦的方式,在经济、文化上继续束缚亚非殖民地

【小问2详析】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英国及殖民地)。结合所学有关二战后殖民地国家的抗争知识可知不同意作者的观点。理由可从英国殖民地独立的根本原因、美苏的渗透、英国的衰落等方面考虑,可得出①英国殖民地独立的根本原因是殖民地民族意识觉醒并持续反抗;②美、苏乘机向英殖民地渗透;③英国衰落,对殖民地的控制力不从心,只能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承认殖民地独立。2023年湖北省名校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准考证号条形码上的以上信息,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国时代,由于各自技艺的不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士,其主要类别如下表所示:类别特点代表人物文士撰写文章抨击时政墨子、荀子、韩非子武士以武艺报效于主人专诸、豫让、荆轲辩士以雄辩的口才建功立业毛遂、蔺相如策士为统治者出谋划策李悝、吴起、商鞅据此可知()A.百家争鸣加剧了诸侯国的生存竞争 B.尊贤养士强化了各国君主权威C.士阶层崛起营造了奋进的时代精神 D.学术繁荣推动了思想观念融合〖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战国时期因技艺不同形成各种各样的士,为统治者出谋划策、建功立业等,可知中国的士阶层把入仕作为自己的人生道路,把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的基本任务,具有积极奋进的精神,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各诸侯国之间的竞争情况,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士的划分,没有涉及到对士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士阶层的崛起,不是学术的繁荣和思想观念的融合,排除D项。故选C项。2.汉武帝为了加强对西北边疆地区的管理,在其统治时期先后多次对西北地区实行大规模的移民屯田。读下表可知,移民屯田()汉武帝在西北移民屯田情况表(节选)时间移民屯田史料来源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有司言关东贫民徒陇西、北地、西河、上郡、会稽凡七十二万五千口,县官衣食振业,用度不足,请收银、锡造白金及皮币以足用。初算缗钱《汉书》卷六(武帝纪》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初置张掖酒泉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史记》卷三十《平准书》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益发戍甲卒十八万,酒泉张掖北,置居延、休屠以卫酒泉《史记》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传》①保证了边军戍卒的粮食所需②保障了西域地区人民的生活需求③推动了河西地区农业的发展④为打败匈奴提供了主要物质准备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汉武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中的“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得出西北屯田保证了边军戍卒的粮食所需,根据材料中的“初置张掖酒泉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可得出西北移民屯田推动了河西地区农业的发展,可知①③正确,B项符合题意;②错在“保障了西域地区人民的生活需求”表述过于夸大史实,④错在汉武帝北击匈奴是在公元前129年,材料所述在其之后,排除ACD项。故本题选B项。3.贞观年间,为保证朝廷能选拔有德才之人,唐太宗下旨,谎报官阶与资历要处以死罪。后来,唐太宗要处死说谎的官员,大臣戴胄根据法律判处谎报者充军边远之地。唐太宗认为这样会让他言而无信,戴胄则劝谏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这体现出()A.唐朝十分重视法律公信力的建设 B.监察制度有效制约专制皇权C.唐代法律体系构建取得重要进展 D.诚信是传统法律的本质特征〖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贞观年间,为保证朝廷能选拔有德才之人,唐太宗下旨,谎报官阶与资历要处以死罪。后来,唐太宗要处死说谎的官员,大臣戴胄根据法律判处谎报者充军边远之地。唐太宗认为这样会让他言而无信,戴胄则劝谏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可知,材料信息描述的是在唐朝时期,大臣戴胄根据法律判处谎报者充军边远之地,唐太宗认为这样会让他言而无信,而戴胄则劝谏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说明唐朝十分重视法律公信力的建设,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描述关于监察制度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没有描述关于唐代法律体系的信息,排除C项;诚信是传统法律的本质特征,在材料中没有说明,排除D项。故选A项。4.北宋初年,政府将地方精兵调入中央,将留在地方的老弱病残者编为"厢兵(军)",由他们负责地方的工程建设事务。他们被称为桥道军、装卸军、窑务军、开河军、造船军、屯田军、船坊铁作军、水磨军等。这一举措()A.破除了藩镇割据的困局 B.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C.促进了民营手工业发展 D.推动了赋税制度的改革〖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北宋初年,政府将地方精兵调入中央,将留在地方的老弱病残者编为‘厢兵(军)’,由他们负责地方的工程建设事务。他们被称为桥道军、装卸军、窑务军、开河军、造船军、屯田军、船坊铁作军、水磨军等。”可知,北宋时期,精兵调入中央,留下的军队负责地方的工程建设,这些军队主要从事与农业相关的事务,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B项正确;破除了藩镇割据的困局,“破除了”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中军队的主要事务是地方工程建设,没有体现民营手工业和赋税制度信息,排除C项和D项。故选B项。5.元朝儒士的差役优免制度主要针对依据血缘关系世袭的儒户;明代则废除了儒户的优免资格,生员身份成为绝大多数基层儒士获得优免权的必要条件,无论是国子生,还是府、州、县学中的廪膳生、增广生、附学生都享有优免权。这一制度变革()A.体现了选官制度的开放性 B.引导了社会成员的流动方向C.瓦解了乡村宗法血缘制度 D.导致了儒士特权阶层的产生〖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根据材料信息,明代废除了元朝实行的儒户的优免资格,以赋予生员群体优免权作为一种社会管理手段,结合所学知识,明代则将儒学提升为官方独尊的政治文化,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流动模式,从而导引了整个社会的流动方向,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优免制度的发展,不是选官制度,排除A项;材料与“乡村宗法血缘制度”无关,排除C项;“导致了”说法不符合史实,儒士特权阶层早已存在,排除D项。故选B项。6.下面为1867—1895年清政府经营的若干近代军事企业的收支统计表(单位:两):名称年份共计年数收入总计支出总计江南机器制造总局1867-1894年271603987516029790金陵机器制造局1879-1891年1214281611427667福州船政局1866-1895年29141482514234570天津机器局1867-1892年2572468947083458湖北枪炮厂1890--1895年529581622818487依据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军工企业()A.运营资本较为依赖民间集资 B.生产运营保持相对稳定C.收入与开支状况严重失衡 D.经营始终坚持市场导向〖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67—1895年(中国)。根据材料“清政府经营的若干近代军事企业的收支统计表”,可看出来除福州船政局外都略有盈利,说明近代军事企业的收入与支出相对稳定,B项正确;材料提到的近代军事企业为洋务企业,资金来源于政府,排除A项;根据材料“清政府经营的若干近代军事企业的收支统计表”,可知近代军事企业的收入与支出相对稳定,并非严重失衡,排除C项;材料提到的近代军事企业为洋务企业,产品是服务于政府,排除D项。故选B项。7.中国银行大事记(部分)如下表所示:()时间大事记1912年2月中国银行在上海汉口路3号大清银行旧址成立1912年8月中国银行总行在北京西交民巷原大清银行旧址成立,上海中国银行随即改称上海分行1928年11月中国银行总行由北京南迁上海,与上海分行同在汉口路办公A.国内政局的变化 B.江浙经济的繁荣C.列强侵华的加深 D.民族工业的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2——1928年(中国)。根据材料“中国银行大事记(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2月,中国银行在上海成立,而8月份迁至北京,到1928年11月,再次由北京南迁上海,说明中国银行总行的迁址与当时中国的政局变动相关,A项正确;江浙经济的繁荣,在材料中没有描述,排除B项;列强侵华的加深和民族工业的发展,与中国银行总行的迁址关系不大,排除C项和D项。故选A项。8.1938年9月至11月,中共中央召开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现在“应迅速地广大地区发展游击战争。所以,应当巩固华北,发展华中和华南"。根据这一指示,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队伍承担发展华中战略任务的是A.八路军115师 B.新四军各支队C.八路军129师 D.八路军120师〖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8年(中国)。根据材料“应迅速地广大地区发展游击战争。所以,应当巩固华北,发展华中和华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共第二次合作后,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在华中和华南地区抗日,B项正确;八路军115师、120师、129师其活动区域主要在北方,排除A项、C项和D项。故选B项。9.下图反映了上海解放初期的社会现象,图1为上海市民排队抢购生活物资,即所谓“米棉之战”。图2为拒绝使用银元的宣传活动,即所谓“银元之战”。下列对“米棉之战”和“银元之战”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1为行政手段,图2为经济手段 B.是新旧两大政权争夺市场控制权C.都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探索 D.为###治理国家提供借鉴〖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1952年底(中国)。根据材料“图1为上海市民排队抢购生活物资,即所谓‘米棉之战’。图2为拒绝使用银元的宣传活动,即所谓‘银元之战’。”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人民政权,在经济领域采取了银元之战和米面之战,稳定了经济秩序,为###治理国家提供借鉴,D项正确;米面之战是经济手段,银元之战是行政手段,排除A项;“米棉之战”和“银元之战”是稳定物价的行为,而非争夺市场控制权,排除B项;此时尚未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探索时期,正处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10.统筹推进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经济政策,城乡居民收入比则反映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观察下图,出现1978—1984年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1978年-2017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较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高了城镇居民收入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升了农民经济收入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了经济活力D.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城乡经济同步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8—1984年(中国)。根据材料“统筹推进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经济政策,城乡居民收入比则反映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可知,1978年之后,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而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相对变小,主要原因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升了农民经济收入,B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针对城市,而不针对乡镇,排除A项;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提出,排除C项;同步的说法错误,城市发展已快于农村,排除D项。故选B项。11.亚历山大里亚对后世文化影响最大的,是它的博物院和图书馆,二者被誉为西方最早的博物院和图书馆。亚历山大里亚的博物院最初为缪斯神庙,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是托勒密专门为了保存文化珍品而建立的。后来托勒密受亚里士多德的影响,倡导学术研究,将其扩建为学术研究中心,类似于现代的科学院和大学。博物院设立四个部门:文学、数学、天文医学。材料说明托勒密时代的亚历山大里亚()A.埃及神和希腊神的神庙同时并存B.布局呈现出典型的希腊城市风格C.文化传承和保护得到统治者重视D.近代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的成就〖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托勒密时代(欧洲)。根据材料“亚历山大里亚对后世文化影响最大的,是它的博物院和图书馆,二者被誉为西方最早的博物院和图书馆。”可知,亚历山大里亚的博物院和图书馆,倡导学术研究,将其扩建为学术研究中心,说明亚历山大里亚的统治者重视文化传承和保护,C项正确;埃及神和希腊神的神庙是否同时并存,在材料中没有描述,排除A项;根据材料描述信息,无法判定其布局情况,排除B项;近代自然科学开始于16——19世纪,排除D项。故选C项。12.从16世纪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与矛盾发生变化的基础上,包括莫尔、圣西门等在内的一批空想社会主义者“应运而生”。他们对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现实社会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无情批判,并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设想”。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设想”()A.提出了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合理方案B.认清了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在于社会制度C.为构建理想社会蓝图提供了科学依据D.是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生产矛盾的产物〖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并提出未来社会发展的设想,说明空想社会主义者已经认清了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在于社会制度,B项正确;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正确有效途径,提出的方案不切实际,排除A项;空想社会主义者并没有为构建理想社会蓝图提供科学依据,排除C项;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生产矛盾的产物,排除D项。故选B项。13.下面1729—177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陶瓷贸易利润率变化示意图:据此,下列推论合理的是()A.欧洲陶瓷业发展加速中荷瓷器贸易的衰落B.荷兰东印度公司远洋贸易成本大幅降低C.西葡的扩张严重冲击荷兰海洋贸易主导权D.明末战乱导致中国外销瓷器数量大幅减少〖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29—1774年(荷兰)。根据材料“1729—177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陶瓷贸易利润率变化示意图”可知,1729—177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陶瓷贸易利润率整体呈下降趋势,说明欧洲陶瓷业发展加速中荷瓷器贸易的衰落,A项正确;利润率降低,要么是成本上升,要么是价格下降,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描述关于西葡的扩张,排除C项;中国外销瓷器数量大幅减少,物以稀为贵,会导致价格上升,利润增加,排除D项。故选A项。14.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败降后,戴高乐发起反对纳粹德国的“自由法国”运动,“自由法属非洲”应运而生。“自由法属非洲”的人民加入“自由法国”的军队参战以及对殖民地领土基础设施的军事开发,为法国的最终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这()A.推动了世界大战中非洲战场的开辟 B.促进殖民地民族主义愿望的增长C.改变了同盟国与协约国的力量对比 D.强化了法国对殖民地的直接控制〖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根据材料“‘自由法属非洲’的人民加入‘自由法国’的军队参战以及对殖民地领土基础设施的军事开发,为法国的最终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可知,二战期间,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地人民参加了战争,以及对殖民地领土基础设施的军事开发,这些都有利于促使殖民地民族主义愿望的增长,为二战后国家独立奠定了基础,B项正确;非洲战场的开辟在材料中没有描述说明,排除A项;同盟国与协约国是在一战时期,排除C项;二战削弱了殖民国家对殖民地的控制,排除D项。故选B项。15.列宁在1919年撰写的《苏维埃政权的成就和困难》中郑重地提出:“我们没有别的材料。我们要立刻用资本主义昨天留下来可供我们今天用的那些材料来建设社会主义……我们有资产阶级专家,此外再没有别的了。我们没有别的砖头,我们没有什么东西可用来建设。社会主义必定要胜利、我们社会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应当用行动证明,我们能够用这些砖头、用这些材料来建成社会主义。”材料反映了列宁强调()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需要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经验C.学会整合运用历史资源和技术来建设社会主义D.运用资本主义市场手段为新经济政策提供参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9年(苏俄)。根据材料中的“我们要立刻用资本主义昨天留下来可供我们今天用的那些材料来建设社会主义”可知列宁主张用资本主义创造的材料来建设社会主义,说明要学会整合运用历史资源和技术来建设社会主义,C项正确;1919年依然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借鉴本国资产阶级的做法建设苏维埃政权,不是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排除B项;1919年还没有提出新经济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1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在所有制上,股份公司甚至雇员股份制广泛出现。“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推行,使工人们积极地经营他们的公司,产生了一种充满活力的责任感,在生产率、高质量和低成本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根本目的是()A.缓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C.调动企业劳动者积极性 D.推动企业经营管理革命〖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根据材料信息,股份公司采取措施调动工人积极性,结合所学知识,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资本主义国家为缓和、克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进行着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以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推行正是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缓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要求的一种措施,A项正确;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调整的表现,不是根本目的,排除B项;该计划确实可以调动企业劳动者积极性,但根本目的是缓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排除C项;经营管理革命是指企业的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管理所有业务),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然后由专门的科技人员与管理人员等人才进行经营(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古代到近代的城市变迁】城市布局是展示社会发展的橱窗。农业社会的渐进和工业时代的到来,自身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影响,无不改变着城市的面貌。材料一材料二有学者总结中国近代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是多中心结构(如下图)。开埠后,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在租界内部形成了外商聚居区,而在各租界交界处,则形成了商业贸易发达的工商业区。近代城市或利用水路、铁路等新型交通之便,或因外围地区土地价格低廉,在原有行政中心之外的区域开辟新区以发展近代工商业,使得城市内部产生了明显的区域分异,形成各自不同的功能分区。——摘编自吴松弟《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第一卷绪论和全国概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汉长安城、南宋临安城城市布局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及形成的原因。〖答案〗(1)特点:①汉长安城城市布局特点:主要由皇家宫室及其附属设施构成,突出表现了为帝王、贵族、官僚服务的性质;西市和东市都设在城市的西北角,规模很小,体现西汉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及商业不发达的现状。②南宋临安城城市布局特点:按照封建都城的规格,建设有单独的宫廷区及中央行政区;商品经济发展,市坊界限被打破,街道纵横;适应自然地理形势变化,沿湖泊和河流进行城市布局。(2)特点:①城市中形成了新的经济中心;②实现了城市功能的分区。原因:①近代以来由于列强侵略与通商口岸的开放,西方人在通商口岸形成新的居住区和租界;②商业发展和洋行的开设、华洋混居的状态,推动了新的商业中心区的形成;③西方人和民族工业在老城区周边开设工厂,工人聚居,形成新的工业区;④近代交通发展,交通方式革新,推动新城区的出现。〖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南宋(中国)。特点:①汉长安城城市布局特点:根据汉代长安城布局图,可看出汉长安城主要由皇家宫室及其附属设施构成,西市和东市都设在城市的西北角,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其特点为主要由皇家宫室及其附属设施构成,突出表现了为帝王、贵族、官僚服务的性质;西市和东市都设在城市的西北角,规模很小,体现西汉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及商业不发达的现状。

②南宋临安城城市布局特点:根据南宋临安城布局图可看出,有单独的宫廷区及中央行政区、市坊界限被打破,街道纵横、沿湖泊和河流进行城市布局等,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其特点为按照封建都城的规格,建设有单独的宫廷区及中央行政区;商品经济发展,市坊界限被打破,街道纵横;适应自然地理形势变化,沿湖泊和河流进行城市布局。【小问2详析】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特点:根据图示可看出有传统商业中心、西式新中心、新市区行政商业中心等,根据材料中的“开埠后,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在租界内部形成了外商聚居区,而在各租界交界处,则形成了商业贸易发达的工商业区。”可得出城市中形成了新的经济中心;根据材料中的“在原有行政中心之外的区域开辟新区以发展近代工商业,使得城市内部产生了明显的区域分异,形成各自不同的功能分区。”可得出实现了城市功能的分区。

原因:根据材料中的“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在租界内部形成了外商聚居区,”可得出近代以来由于列强侵略与通商口岸的开放,西方人在通商口岸形成新的居住区和租界;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商业的发展和洋行的开设、华洋混居的状态,推动了新的商业中心区的形成;根据材料中的“近代城市或利用水路、铁路等新型交通之便,或因外围地区土地价格低廉,在原有行政中心之外的区域开辟新区以发展近代工商业,”可得出西方人和民族工业在老城区周边开设工厂,工人聚居,形成新的工业区;近代交通发展,交通方式革新,推动新城区的出现。

18.【近代中国留学与思想解放潮流】材料一1872年8月,第一批留美幼童30人在监督陈兰彬等带领下启程赴美,在此后的三年,又有90名幼童分批赴美。他们年龄最大者16岁,最小者10岁。中国第一波留学运动后因封建守旧人士的破坏而半途夭折,但这批留美学生日后大都成为中国各个领域的骨干力量。有学者统计,这批留美学生中,从事工矿、铁路、电报业者有30人,其中矿师9人,工程师6人,铁路局长3人;从事教育者5人,其中大学校长2人;从事外交、行政者24人,其中领事、代办以上外交官12人,外交总长1人,内阔总理1人;从事商业者7人;从事海军者20人,其中海军将领14人。材料二20世纪初出现了大批中国学生涌向日本留学的热潮。……中国人前往日本留学的多数是青年学生,也有王公贵族、秀才举人、在职官员,甚至缠足女子、白发老翁亦不甘落后。有的夫妇同往,有的父子、兄弟相随,还有全家、全族留学的情况。在留日学生中间,许多人参加了革命组织或改良运动。孙中山的同盟会成立于日本东京,早期骨干也以留日学生为主。其他如光复会、自立军,也都以留日学生为主要力量。后人曾对此评价说:“当吾华似醒非醒、初醒之际,新欤旧欤彷徨奠定之时,有日本留学生之书报,有日本留学生之詈骂,有日本留学生之通电,以致通国之人为之大醒。已明者因而更明,顽固者因其詈骂而醒悟,前进者有其驱策而更前,后退者有其鞭策而前进。”——摘编自张海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析19世纪70年代幼童留美的特点与20世纪初期留日运动出现的原因。(2)根据上述材料,分别阐述这两次留学运动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答案〗(1)特点:是洋务派推动的,旨在培养洋务人才;清廷官派,派监督管教;规模小,且没有得到官绅阶层认可,学生多为买办商人年幼子弟。

原因:《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日邻近,日本学习西方卓有成效,留学日本成为共识。(2)19世纪70年代赴美留学影响:早期赴美留学开辟中国海外留学先河;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近代化人才;遭保守势力打压,留学生未完成学业,对中国近代化影响有限。20世纪初留日运动影响:培养大批多方面人才,推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宣传革命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