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按单元知识点填空总结(全面)_第1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按单元知识点填空总结(全面)_第2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按单元知识点填空总结(全面)_第3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按单元知识点填空总结(全面)_第4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按单元知识点填空总结(全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2017级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_____、_____、____

以及_____的科学。化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而不是_______。二、化学的作用1、利用化学________、_________。2、利用化学_________。3、利用化学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4、利用化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化学发展史1、中国古代:发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近代:(1)________和________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_________和___________创立了______________,使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2)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发现。

组成物质的__________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素周期表的建立使学习与研究化学变得有规律可循。

元素周期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现代:运用先进仪器和分析技术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探究。四、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的要求:

1、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在无毒无害条件下反应

3、力图使原料都变为产品,实现零排放

4、产品环保和有利于人体健康。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

物理变化:宏观: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微观:构成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2

化学变化:宏观: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微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别:化学变化中_________________,而物理变化中没有。4

系: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注意:(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_________________。(2)化学变化中的现象: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吸热或放热,发光等。(3)判断是否为化学变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是现象。二、物质的性质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常见化学性质: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常见物理性质:物质的_____,____、气味、____、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实验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收集整理实验数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2◆检验燃烧后是否有H2O生成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有H2O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有H2O通常放在第一步;除去水蒸气,通常放在最后一步。

◆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的方法:将混合气体通过盛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通过盛有固体干燥剂(如: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碱石灰等)的干燥管。3检验物质燃烧后是否有CO2生成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有CO2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去混合气体中的CO2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式:石蜡+O2H2O+CO2

由蜡烛燃烧生成物可确定蜡烛的组成中有________________,但不能确定_______。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1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介绍见教材P151-152。2实验室药品取用的规则:“三不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节约原则”: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液体取用________;固体只需______________。

“处理原则”:用剩的药品既______________,也不要___________,要放入___________。3、固体药品的取用

粉末状固体用_____________;“一横二送三直立”

块状固体(如大理石、石灰石等)用___________;“一斜二放三缓立”4、液体药品的取用

(1)多量且不需准确体积:______。注意瓶塞要_______,标签__________,瓶口紧挨着试管口。

(2)少量:用______________滴加。____________,不能伸入容器内.

(3)定量:用________量取。先倾倒,接近刻度时,改用_________加。量筒要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①瓶塞倒放在桌子上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标签向着手心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量筒无零刻度。一次性量取,且量筒规格要与所量液体体积接近。

量筒读数时,要平视凹液面最低处,仰视会使读数_____,量取液体体积_____.

俯视会使读数________.量取液体体积________。5、酒精灯的使用.(1)三禁止: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_______________,

禁止用酒精灯___________________.

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应该________________.(2)酒精的量:.不能少于酒精灯容积的______,不能超过_______(3)处理酒精着火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4)酒精灯不用时必须盖灯帽,否则酒精挥发,留下水分,下次使用时点不着火.6、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需要注意:

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

试管倾斜与桌面成_______。

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

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接触冷水或用冷水冲洗。7、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需要注意:

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管夹或铁架台的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约_____________。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由试管底部套上、取下。必须用_______;8、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须垫上石棉网才能加热的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加热的仪器: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

(1)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成功的关键: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

(4)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1/5的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5)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多于1/5的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该实验的不足之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集气瓶中先加少量水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_____,氧气_______,稀有气体0.94%,CO2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氧气用途:

(1)___________<如登山、医疗、潜水等〉(2)__________<如炼钢、气焊、航空等〉2氮气用途:

(1)_____________(如汽车安全气囊、灯泡、食品袋等充氮气),利用N2化学性质不活泼.

(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3稀有气体用途:(1)__________,利用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2)作保护气(焊接金属的保护气、灯泡内保护气),利用稀有气体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稀有气体”是一类气体的总称,不是一种气体。三、保护空气

1空气中的污染物包括烟尘和有害气体;

空气中的有害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空气污染的危害:①损害人体健康;②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③全球气候变暖,臭氧破坏,酸雨。3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②使用清洁能源;

③植树造林;④工厂废气处理后排放。

注意:空气污染指数包括:CO、SO2、NO2、O3、可吸入颗粒物。四、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1、混合物:宏观上由___________________混合而成的物质。微观上___________________。2、纯净物:宏观上只由____________组成的。微观上___________________。3、注意:①、只由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金刚石和石墨。

②、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O2和O3的混合,只含一种元素,但是混合物。

③、纯净物都有化学式。混合物都没有化学式。课题2

氧气一、氧气的性质(一)物理性质:

密度比空气_____;不易溶于水:;液氧和固态氧为________(二)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_______,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

具有氧化性;氧气能_______,具有助燃性,但无可燃性。

1、S+O2SO2

现象:空气中是__________的火焰;同时生成有__________的气体。纯氧中是_______的火焰;同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注意:集气瓶中装少量水的作用是吸收SO2防止污染空气。此处的水不能用沙代替。2、3Fe+2O2Fe3O4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_______固体。

注意:瓶中装少量水或铺一层沙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P+5O22P2O5

现象:生成______,空气中燃烧产生______火焰,氧气中燃烧发出_______。

注意:P2O5

会污染空气。4、C+O2CO2

现象:空气,发出______光,放出热量,生成能够让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氧气中,发出_____光,放出热量,生成能够让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1、化合反应:(多变一)A+B==AB

氧化反应:物质与_______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2、关系:化合反应____________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__________-是化合反应3、氧化反应分类

(1)__________:如燃烧、自燃、爆炸。(2)__________:如食物的腐烂、酿酒、铁生锈、呼吸作用等。注意:①、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错)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对)②、氧气中含有氧,但含有氧的物质不一定是氧气。③、判断氧化反应的一般标准就是看反应物中是否有氧气。课题3

制取氧气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1)过氧化氢、二氧化锰。(2)氯酸钾、二氧化锰。(3)高锰酸钾

H2O2

MnO2

KClO3

MnO2

KMnO4

2原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以KMnO4制氧气为例)

发生装置:酒精灯、铁架台、试管。

收集装置(排水法收集):水槽、导气管、集气瓶。

4制取步骤:连接装置→检查其密性→装入药品→固定装置→点燃酒精灯→加热→收集氧气→将导管移出水面→熄灭酒精灯。

可以简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收集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验满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注意:

a铁架台的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约_______处。

b导管伸出橡皮塞__________,不能太长。

c用KMnO4制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试管口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将____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_____。是为了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排水法收集时,刚开始有气泡时不能立即收集,要等气泡____________才能开始收集气体。

g检查气密性的方法:将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松开手后,导管里形成一段水柱,则证明不漏气。二、分解反应(一变多):AB=A+B三、催化剂:

一变:改变其它物质的___________。二不变:催化剂的_____和_________-在反应前后不变。

注意: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多少。

◆改变反应速率可以加快,也可能是减慢反应速率。四、工业上制氧气的方法:_____________。属于物理变化。

在低温条件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然后蒸发,氮气沸点低,首先从液态空气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氧气。五、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优点:

1、操作简单。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4、易回收二氧化锰。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是由_______构成,水由__________构成,氯化钠由_______________构成。一、分子1、分子的定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子的基本性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温度越高,运动越快。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液体、固体分子间间隔较小。3、分子的构成:分子由_______构成。

如:1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式也叫分子式。二、原子:化学变化中的_______________。

原子的基本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要分成_______,而原子却不能________。

联系: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和原子都可直接构成______。四、分子、原子观点的运用

1从微观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时,分子原子本身大小不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大小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时,分子要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各类物质的微观构成:

混合物由__________构成;纯净物由___________构成。

单质由____种原子构成的同种分子构成;化合物由____种原子构成的同种分子构成

课题2原子的构成

质子(+)

原子核(+)一、原子的构成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1、构成物质的三粒子:____、_____、_____。

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____、______、______。

原子由______和_______两部分构成。2、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____________;原子的质量主要由_____和______-决定。4、不是所有原子都含有中子,如氢原子就不含中子。5、原子中的等量关系:核电荷数=_______=__________。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核外电子是______________的。2、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第一层最多____个。第二层最多____个。最外层不超_____个(只有一层不超过2个)3、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4、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周期数等于原子的__________-。5、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

注:(1)稳定结构:最外层具有_______个电子(只有一层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

(2)各类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最外层电子数得得失电子倾向化学性质金属元素一般少于4个易失不稳定非金属元素一般为4-7个易得不稳定稀有气体元素8个(He为2个)不易得失稳定三、离子1、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离子的分类

阳离子;_________________。如:H+、Na+、Mg2+、Al3+、Ca2+、NH4+、Fe3+、Fe2+阴离子:_________________。O2-、S2-、Cl-、OH-、SO42-、CO32-、NO3-、PO43-3、离子符号的意义:Mg2+:表示镁离子.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2Mg2+:表示2个镁离子.4、离子的判断:______________是阳离子。

________________是阴离子。5、离子与形成离子的原子在质量上______,且属于同种_________。四、相对原子质量1概念: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就是相对原子质量。2计算式:相对原子质量=3相对原子质量=____数+_____数。

注意: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实际质量,单位是1,省略。课题3元素一、元素

1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的种类由_______数决定;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________________不同。

3元素分成三类:金属元素、________元素、_____________元素。

4地壳中的元素,按质量分数计算,居前四位的是:____________。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____;最多的固态非金属元素_____;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

注意:

(1)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元素组成物质,元素只讲______,不讲个数。原子构成分子,原子既讲_______,也讲____。

如:水由____元素和_____元素组成;

水由______分子构成。

水分子由____原子和____构成;

1个水分子由_______原子和_____氧原子构成

(2)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_一定变,_______不一定变。

原子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元素种类和质量一定不变。

二、元素符号的意义

1、_________2、__________。3、除N、H、O、F、Cl、Br、I外的元素符号还表示单质.三、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一大二小.四、元素周期表:

1、俄国化学家___________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写了元素周期表。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___个横行____个周期;___个纵行______个族。

除第一周期外,每一周期以_____元素开头,________元素结尾。

每一单元格包含原子序数、______、元素名称、_________等信息。

3、原子序数==________==________-。

练习:下列符号的意义。

H: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2H:表示____________。

S: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S:表示__________。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爱护水资源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淡水紧缺的原因:1、淡水占总水量的比例小;2、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3、水体污染。二、爱护水资源

1、措施:①一方面节约用水;②另一方面防止水体污染。

2、防止水污染的措施

①加强水质监测

②工业三废要处理后排放;

③农业上合理农药和化肥。

④生活污水要处理后排放。

3、提高水的利用效益的方法

①生活中提倡一水多用②农业上改漫灌为喷灌、滴灌。③工业上提倡对水的循环使用。

4、水污染的三个来源:____污染、_____污染、______污染。课题2水的净化一、过滤操作要领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____。若有气泡,则影响过滤的速度。

“二低”:滤纸边缘要低于_____;漏斗内液面低于__________。

“三靠”:①烧杯紧靠_____;②玻璃棒下端靠三层滤纸处;③漏斗下端靠烧杯_______。

注意:1、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过滤时,玻璃棒不能搅拌。

2、两次过滤后仍然混浊的原因:

①滤纸_______;②液面_________;③漏斗或烧杯不干净二、净化水的方法:①沉淀、②过滤、③______、④______。

1、其中吸附和蒸馏能除去可溶性杂质;四种方法都能除去难溶性固体杂质。

2沉淀包括_____沉淀和_____沉淀。

3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_.

4净水过程中明矾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净水时活性炭的作用:滤去_________;吸附一些可溶性杂质;除去臭味三、硬水和软水

1硬水:含有较多_______、___________的水。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_________、__________的水。软水不一定是纯水,但_________。

2鉴别方法:加入肥皂水,若_______________为软水;___________________的为硬水。

3软化硬水的方法:_____或______。生活中常采用________的方法。

4硬水的危害:(1)_______________;(2)锅炉用硬水,浪费燃料,甚至引起爆炸。课题3水的组成一、氢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无臭、_____溶于水、密度比空气____。

化学性质:可燃性。燃烧方程式:_______________(产生________色火焰)

注意: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___________。二、电解水实验

1现象:正负极都有气体产生,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_________

2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3化学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1)、电解水实验所用电源为直流电。(2)、在水中加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

(3)、H2和O2的混合气体称为爆鸣气。爆鸣气是混合物.

单质:_____________________。如:Fe、Cu、H2、He

纯净物

氧化物:如:H2O

酸三、物质

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盐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空气、食醋、白酒、矿泉水等。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一、化学式1、化学式的定义:用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2、化学式的意义

宏观意义:表示某种_____;表示某种________。

微观意义:表示1个________;表示1个_______的构成。

注意:若化学式前面有系数,只表示_________。◆对比下列符号的意义:H:①_________;②1个氢原子。2H:2个氢原子。H2:①________。②表示氢气由_____组成。③1个_____。④1个氢分子由_____原子构成。2H2:表示2个_________.Mg2+:①________;②1个镁离子带____________;2Mg2+:2个__________。H2O:①_________。

②表示水由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③_____________.④1个水分子由_______和____________构成。2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化合价1、化合价是元素的化学性质之一。2、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标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__________。

◆化合价与离子所带电荷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标的位置_______,正负号与数字的顺序______。联系:数值相同,正负号一致。3、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一氯钾钠银和氢;二氧钙镁钡和锌;三铝四硅五价磷;

一价氢氧硝酸根;二价碳酸硫酸根;三价磷酸根;正+1价铵根。4、化合价规律:

(1)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________。

(2)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________。

(3)原子团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_______________。三、化学式的写法、读法1、单质写法:除N2、H2、O2、F2、Cl2、Br2、I2外,其余单质直接用____________表示。2、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

先排序(正价左,负价右);次注价;后约简;再交叉。

注意:原子团应作为整体,个数超过1时,应用________。

“某化某”:不含酸根的化学式。3化学式的读法:从后往前读法

“某酸某”:_____________的化学式。四、根据化学式进行的计算。1、计算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_________比:等于各元素的脚标比。

注意:(1)元素的顺序按题要求;(2)同一元素多处出现,合并计算。2、计算物质中各元素的__________比:等于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脚标相比。

注意:CuSO4·5H2O中的“·”表示相加。3、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各元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元素的质量分数==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__________总和,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总和。

注意:(1)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_________变化,不适用于______变化。

(2)没有参加反应的和不是生成的物质不能计入______总和。2、质量守恒的原因:原子的_____、原子的_______、原子的____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3、设计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必须在_________-中进行;没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则在敞口容器中进行;4、化学反应前后一定改变的有:________的种类、_______的种类。

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改变的有: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和。

化学反应前后可能改变的有:分子的数目、元素的化合价。

◆练习:2.3克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克二氧化碳和2.7克水,则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二、化学方程式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质的意义:表示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

■量的意义:表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比。

■微观意义:表示各反应物及各生成物之间的微粒个数比。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C+O2CO2为例。

■种类读法: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____________。

■质量读法: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_____________。

■个数读法:每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_______________。课题2如何正确的书写化学方程式一、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

(1)要遵守客观事实;(2)要遵守_______________定律。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写二配三注。

一写: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物之间或生成物之间连_____,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连_________。

二配:配平,使每种原子在等号两方的个数______。

三注:注明条件、气体符号“___”、和沉淀符号“_____”。

◆配平方法1:最小公倍数法.

◆配平的起点:有H先找H,无H就找O,H、O都不在,就找二次元素。出现次数多的最后配。

◆配平方法2:待定计量数法。Fe2O3+3CO2Fe+3CO2

三、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的标准:

1、看化学式是否正确;

2、看是否配平;

3、看条件和气体符号“↑”、沉淀符号“↓”标注是否正确。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一、计算的依据: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为定值,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注意:相对分子质量必须乘化学计量数)二、计算的步骤:

1、设未知量。注意:未知量不能带______,且要指明未知量所代表的物理量。

2、写出化学方程式。注意:只能是该题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3、列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注意:①找准已知量、未知量对应的化学式。

②已知量必须带单位未知量不能带_______;

③相对分子质量写在___,质量写在_____。

4、列比例式,求解。

注意:①列比例式既可以横比,也可以纵比。

②列式和求解过程中已知量都要带单位;

③按要求保留小数位数,未指明时,一般保留至小数2位。

5、简明地写出答。三、注意:

1、反应物或生成物不纯时,必须乘以纯度。

2、若反应物中无气体,而生成物中有气体时,反应前后混合物的质量差就是气体质量,再用气体质量作为已知量来求未知量。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C60一、碳的单质1、金刚石:物理性质:______

______

_______。

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石墨:物理性质:深灰色、不透明、很软、能______、有______性。

途:作_____、电极、_____。

注意:含石墨晶体的还有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均为混合物。3、C60由_______分子构成,很稳定,应用于材料科学,超导体。4、注意:

a: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有金刚石、石墨、C60,其中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原子构成的。C60是由分子构成的。

b:金刚石、石墨、C60的化学性质_________;物理性质_______,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c:木炭与活性炭有________性,可吸附色素、毒气、异味。

高温d:石墨

======

金刚石。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二、碳的化学性质1、常温下很稳定。稳定性属于________性质。2、可燃性:________________(氧气充足)__________________

(氧气不足)3、还原性:3C+2Fe2O3

_____________________

C+Cu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

①现象:______色粉末变为_____色,石灰水变______。②实验结束时,要先将____________,再停止加热,以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同时要防止_______________,将生成的铜氧化。

4、(1)氧化反应:物质与__________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中的___________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2)反应中夺取氧的物质具有__________,是___________剂,发生________反应。

反应中失氧的物质具有_________性,是__________剂,发生_______反应。

(3)常见还原剂:木炭、一氧化碳、氢气三、碳的用途:作燃料、冶炼金属。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CO2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复分解反应)

3、发生装置要点:长颈漏斗下端管口要伸入液面_______;导气管伸出橡皮塞少许。

收集装置要点:只能用_______法收集。

◆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末端要伸入集气瓶_________。

◆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1)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

教材P115图6-12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装入药品,先加固体,再加液体。(3)收集气体.

5、检验CO2的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证明是CO2。

检验CO2是否收集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集满。

注意:(1)制取CO2不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制的CO2不纯。(2)制取CO2不用硫酸,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阻止反应继续进行。(3)制取CO2不用Na2CO3,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不易控制。(4)Ca(OH)2的名称:化学名称:_______________。

名:熟石灰、消石灰

Ca(OH)2的水溶液叫_________________。(5)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

①固体与固体加热则与氯酸钾制氧的发生装置相同。

②固体与液体不加热则与过氧化氢制氧的发生装置相同。

高温二、CO2的工业制法:

CaCO3===CaO+CO2↑(分解反应)

注意:CaO的俗名:生石灰。CaO能与H2O反应,且放出大量的热。

反应方程式为:CaO+H2O==Ca(OH)2三、CO32-的检验:

试剂: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现象:取被检验的物质加入盐酸,若有气泡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石变浑浊,则证明含有CO32-离子。课题3二氧碳和一氧化碳一、二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_溶于水、干冰能升华。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________燃烧,_______燃烧。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CO2使石蕊试液变红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加热上述变红的溶液,溶液由红变紫的反应)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CO2使石灰水变浑浊的反应)

CO2+2NaOH==Na2CO3+H2O(用NaOH溶液吸收CO2的反应)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CO2转化为CO的反应、吸热)

3、CO2的用途:①干冰可作制冷剂和人工降雨剂。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④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⑤化工原料。

4、温室效应:

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氟氯代烷等。

防止措施:①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②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5、注意:CO2灭火的原因:①___________、②不能支持燃烧、③密度___________。二、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_______溶于水、密度比空气_________。

注意:CO只能用_________法收集,不能用排_________法收集。

2、化学性质:

(1)可燃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蓝色火焰)

(2)毒性。煤气中毒的原因:一氧化碳与人体中的____________结合,使___________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人体___________。

注意:

①冬天用煤火取暖时,一定要装烟囱,并且注意通风。

②家用煤气(含一氧化碳)发生泄漏时,应该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一定不能_____、开灯、________。

(3)还原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该反应可用于除去CO2中CO)

注意:

①该实验开始时,要先通CO再加热,以防________。

②该实验结束时,要先停止加热,试管冷却后,再停止通CO,以防________________。

③尾气中CO的必须处理,防止污染空气处理方法:点燃或用气球收集。

3、用途:①作燃料。②冶炼金属。

4、注意:

(1)除去CO2中的CO的方法: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CuO。

(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去CO中的CO2的方法: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或NaOH溶液。

(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去混合气体中的O2的方法: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Cu网。

(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有:H2、__________、________。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与灭火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概念:可燃物与_______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______反应。

反应物

现象

本质

2、燃烧的条件:①__________。②________(或空气)。③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可燃物___________是不可改变的。二、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或将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____________________(或空气)。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

1、灭火的三种原理,任何一种均可灭火。

2、教材P130页上活动与探究(灭火器原理):其中小试管内为浓盐酸,吸滤瓶内为浓Na2CO3溶液,两者不能调。反应方程式为:

Na2CO3+2HCl==

2NaCl+H2O+CO2↑

3、常见灭火器:

①干粉灭火器:用于扑灭一般失火及油、气燃烧引起的火灾。

②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着火。

③水基型灭火器:用于扑灭非水溶性可燃性液体引起的火灾及棉布、木材等的失火。

练习:向燃着的木炭上浇少量水,火苗比原来更高,而泼一大盆水,火苗熄灭,为什么?

答:因为少量水与木炭反应产生了可燃性气体H2和CO,所以火苗更高;而泼一大盆水时,则把温度降到了木炭的着火点以下,同时,产生的水蒸气隔绝了空气,所以熄灭。

练习:着火的森林中,砍出隔离带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用水灭火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爆炸的条件:可燃物在____________________急速燃烧。

爆炸的原因: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______________,引起爆炸。

2、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煤矿的矿井内,标有“严禁烟火”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爆炸有物理爆炸(如气球爆炸、锅炉爆炸)和化学爆炸(如瓦斯爆炸)之分。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化学反应中伴随着________变化,通常表现为________变化。

大部分反应放热:如:所有的_______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_________反应等。

部分反应吸热:如:需要持续不断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都为________反应。

判断方法:反应条件为“△”或“高温”的。如木炭与二氧化碳、碳酸钙高温分解等反应。

2、人类对能量的利用

生活燃料的利用、利用爆炸产生的能量、利用食物在体内反应放出的能量等。二、化石燃料的利用

化石燃料包括:______、_______、天然气。均为________物,都是不可________。1、煤:主要含碳元素;称为“__________-”。

煤的干馏: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干馏属于____________变化。

“煤气”的主要成分:H2、_______、_______。煤气中毒就是______中毒。

区别水煤气的成分:____、_____。2、石油:主要含_____、______元素;称为“_________”。

石油不能直接作燃料。石油的分馏属于________变化。石油产品(如:汽油、煤油、柴油等)均为混合物。3、天然气是清洁能源,但不是绿色能源。天然气或沼气或瓦斯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甲烷)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_____溶于水、密度比空气____。

化学性质:可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程式)(蓝色火焰)

注意:防止瓦斯爆炸的措施:通风、________。4、可燃冰:可燃冰与冰、干冰是不同的物质,可燃冰是_____物,是不可再生能源。主要成分是_________,5、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要有足够的________;燃料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接触面。6、燃料不充分燃烧的危害:①_____________-,浪费资源;②产生CO、黑烟等污染空气。三、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复习:◆空气中的污染物包括烟尘和有害气体;有害气体有:____

_______

______

◆空气污染的危害:①损害人体健康。②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③全球气候变暖,臭氧破坏,酸雨。◆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②使用清洁能源;

③植树造林;

④工厂废气处理后排放。1、燃料燃烧产生的主要污染物:

(1)杂质如硫等燃烧,产生空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等。

(2)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_______等。

(3)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到空气中形成浮尘。2、煤的燃烧:产生的_______、______等与雨水作用形成酸雨。

酸雨的危害: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影响作物生长。

③危害人体健康。④_______建筑。

防止酸雨的措施: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3、汽车用燃料的燃烧

◆尾气污染物:______、C、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烟尘。

◆减少尾气污染的措施:①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汽油充分燃烧。

②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③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

④加大检测尾气力度,禁止为达环保标准的车上路。四、能源的利用和开发1、乙醇①俗

名:________;化学式:________。

②物理性质:无色、___________。③化学性质:可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产生淡蓝色火焰)④用

途_________________,如乙醇汽油。

汽车使用乙醇汽油优点:可节省______________;可减少汽车_____________。

2、氢气

①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溶于水。

②化学性质:

2H2+O2____________________(淡蓝色火焰)

可燃烧:

H2+Cl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苍白色火焰)

③实验室制法。

原理:Zn+H2SO4==_______________或Zn+2H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装置与实验室用_________制O2或实验室制_______的装置相同

收集方法:______法或_______________-法。

④氢能源的优点:燃烧放出的________-;燃烧产物_____________;可再生能源,且来源广。

⑤在生产和生活中大量使用氢能源的困难之处:_____________、贮存困难。3、其它新能源:太阳能、_________、风能、_________-、潮汐能。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金属材料一、几种重要的金属

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________。

2、人类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Cu、Fe、Al及其合金。

注:Al与Fe相比的优点:密度_____、耐_______。

3、金属的物理性质:除汞外,均为固体;有______光泽;

易______、导热;有_________性。二、合金

1、合金:在金属中加热熔合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______物。

2、合金是__________,而不是化合物。

形成合金的过程不是混合,也不是化合,是____合。

合金中至少含一种_______。

3、合金的特性:比形成合金的金属_______、________、更耐__________。

但熔点比形成合金的金属熔点______。

注:鉴别黄铜和黄金的方法:取样品放入稀盐酸或稀硫酸中,若有气泡产生,则为______,反之为______。

(反应原理:Zn+2HCl==ZnCl2+H2↑或

Zn+H2SO4==ZnSO4+H2↑)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Mg与Al常温下就能与O2反应。

2、Fe与Cu在高温时才与能反应。

结论:____

_______比较活泼,_____与_____次之,

3、Au、Pt在高温时也不与O2反应。

_____、_____最不活泼。

注:Mg、Al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的原因:因为Mg或Al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了________________,阻止里面的金属进一步___________。二、金属活动性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常见金属在溶液里的活动性顺序。K→Au,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①判断金属能否与_________反应。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②判断金属与______________反应的剧烈程度。

③判断金属能否与_________发生反应。

3、设计实验证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

方法一:利用金属能否与______反应以及与_____反应的剧烈程度来证明。

方法二:利用金属于_____溶液之间的反应来证明。

◆例1:设计实验证明Fe比Cu活泼。

方法一:将铁片和铜片分别放入相同浓度的盐酸,铁片上有气泡,铜片无。

方法二:将铁片浸入CuSO4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后,铁片上有红色物质覆盖。

方法三:将铜片浸入Fe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例2:设计实验证明Fe、Cu、Ag活泼活泼性。

方法一:用Cu分别与Fe(NO3)2、AgNO3反应。

方法二:用Fe、Ag分别与Cu(NO3)2反应。

注:Fe与HCl、H2SO4、CuSO4等发生__________反应时,生成亚铁化合物(即二价铁)。4、置换反应: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生成另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反应。

①置换反应:A+BC==B+AC

②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复分解反应:AB+CD==AD+CB三、金属的化学性质小结1、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①Al+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Mg+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Fe+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Cu+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属+酸→盐+H2↑(条件:①金属比活泼;②酸为盐酸、稀硫酸)

补充:盐的概念: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Cl-、SO42-、NO3-等)组成的化合物,如NaCl、Na2SO4、NaNO3等。①Zn+HCl________________

Zn+H2SO4==_____________②Mg+HCl==_____________

Mg+H2SO4==_____________③Fe+HCl==______________

Fe+H2SO4==____________④Al+HCl==______________

Al+H2SO4==

____________注:(1)相同质量的MgAlZnFe与足量的盐酸、稀硫酸反应。产生H2的量:

Al>Mg>Fe>Zn(2)相同质量的盐酸、稀硫酸与足量的MgAlZnFe反应。产生H2的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上两种情况下,产生H2的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3、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条件:①反应物中的金属比盐中金属______;②盐必须________;③金属__________除外

①Fe+CuSO4==_____________

(注意生成物中铁元素显+2价)②Al+CuSO4==_______________③Cu+AgNO3==__________________④Cu+2Hg(NO3)2

==_____________注意:①多种金属与同一化合物反应时,最______的金属先反应。如:Fe、Cu混合物同时放入AgNO3溶液中,_____先反应。

②同一金属与多种盐反应时,先置换出最__________的金属。如:Fe与AgNO3和Cu(NO3)2的混合液作用时,先置换出______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金属资源除金、银等少数以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都以____________-形式存在。■工业上把用来提炼金属的矿物叫_______,它是________物。■金属被开发和利用的先后与金属的活动性有关,越活泼利用越_________。一、铁的冶炼1、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2、设备:高炉。3、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注意,不是C还原Fe2O3。)4、CO还原Fe2O3实验:

现象:红色粉末变为黑色、石灰水变____________、尾气燃烧产生________色火焰。化学方程式:CO+Fe2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2+Ca(OH)2____________________

CO+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①

要先通_________再加热,以防止________。②

反应完全后,要先停止_______,再停止________,防止生成的铁被空气中的氧气_______。③

尾气必须点燃处理,以防止___________。二、金属资源的保护。

1、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铁生锈的条件:铁与____、______同时接触。

防止铁生锈的措施

①保持铁制品表面______、干燥。

②在铁制品表面______________.如:涂油或刷漆、镀一层不易锈蚀的金属。

③将铁制成_______________。

2、金属资源保护:

①防止金属的_______。

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③合理有效的开采矿物

④寻找金属的_____品。

3、铁锈是混合物,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铁锈疏松,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生锈,所以要及时除去铁锈,否则会加速铁的锈蚀。第九单元

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一、溶液

1、溶液:__________________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______、______的混合物。

溶质:______________。(可以是固、液、气体)

2、组成

溶剂:能____________其他物质的物质。(常为液体,有水时水总是溶剂)

注意:溶液从宏观上看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的。

溶液从微观上看是由______分子(或离子)和__________分子构成的。

3、特征:___________性。(指任意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如密度、浓度等均相同)

____________性。(指温度不变、溶剂不减少,溶质与溶剂不分离)

注意:(1)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碘酒是褐色的。CuSO4溶液是___色的(因含有Cu2+)。FeCl3是______色的(因含有Fe3+)。FeCl2是________色的(因含有Fe2+)。

(2)溶液是均一、稳定的,但均一、稳定的液体______________是溶液,如:蒸馏水、酒精等纯净物。

(3)注意:加速物质溶解的措施:______、_______、将固体研碎。

4、读法:一般读作“xx(溶质)的xx(溶剂)溶液”,水溶液常省掉溶剂水的名称。

常见溶液的溶质、溶剂:溶液名称

碘酒

稀盐酸

生理盐水

石灰水

汽水溶质

I2

HCl

NaCl

Ca(OH)2

H2CO3溶剂

C2H5OH

H2O

H2O

H2O

H2O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1、多数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没有明显变化。如:_____2、部分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升高。如:_________、,NaOH等。

注意:CaO溶于水时是由于CaO与水反应____热。3、少数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下降。如:___________。三、乳化现象

1、乳浊液:______分散到_______里形成的______物。

注意:分散后的_______是分子集合体或离子集合体,如:牛奶

2、特征:______-、不稳定。静置后分层,但加_______剂后就不分层。

3、(了解)乳化剂:能使互不_____的液体形成稳定______--液的物质。

洗洁精能洗掉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______功能

注意:汽油能洗掉油污是因为汽油溶解油污四、悬浊液:_________分散到________里形成的混合物。

注意:分散后的_______是分子集合体或离子集合体。如:泥水、浑浊的石灰水

特征:______、_______。静置后______课题2溶解度一、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___________下,____________的溶剂里,___________时所得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_________下,________的溶剂里,___________的溶液。

注意:(1)饱和溶液还可溶解其它溶质,不是不能溶解任何物质。

(2)谈到饱和溶液时必须指明___________。

(3)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一般情况下)

不饱和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饱和溶液

注:Ca(OH)2不饱和的石灰水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之一:____________

3、结晶及其方法

1)结晶: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2)结晶方法:______________结晶和__________结晶

(3)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________影响较_____的物质。如NaCl溶液。

注意:结晶后剩余溶液、溶质、溶剂的质量都________。

(4)冷却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_______影响_____的物质。如KNO3溶液。注意:结晶后剩余溶液、溶质、质量都______、但溶剂的质量______。4、浓溶液与稀溶液: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多的是______溶液。反之,是___溶液。

注:(1)溶液浓稀与饱和与否没饱和________关,是从不同角度对溶液分类。

浓溶液____________是饱和溶液。如:饱和石灰水是稀溶液。

稀溶液________是不饱和溶液。如:浓度较小的石灰水可能是饱和的。

(2)只有在相同________下,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二、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_______溶剂里达到____状态时所溶解的____。

准确理解概念的四个要素:(1)条件:“在一定_____下”

(2)标准:“在______g溶剂里”(3)状态:“达到______和状态”

(4)单位:通常用“____”作单位。

2、溶解度的含义:表示某温度下,100g溶剂里最多溶解多少克溶质。如:200C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溶解度还可以计算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m(溶质):m(溶剂):m(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溶解度的大小由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决定,同时受_____-影响。只要_______-一定,固体的溶解度就一定,与溶液多少、溶液是否饱和均______关。

除氢氧化钙外,多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5、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列表法、作图法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