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登快阁》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古诗词诵读《登快阁》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古诗词诵读《登快阁》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古诗词诵读《登快阁》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古诗词诵读《登快阁》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杜甫“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发了诗人奋发向上、勇攀高峰的凌云壮志。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飘零他乡,登高望远思亲人。

古往今来,仁人志士,才子政客,他们满腹的愁怨,一腔的豪情,都抛撒在华夏大地的名山古迹中。或登高抒豪情、遣悲怀;或抒发怀才不遇之悲歌、凌云之壮志,或抒发羁旅之乡情、忧国忧民之国愁……试问人生,何以解忧?唯有登高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不得见用之愁;思乡怀人之情;贬谪异乡之苦;忧国忧民之心;吊古伤今之叹;功成身退之志;知音难觅之憾;壮志难酬之忧。登临诗常见情感学习目标1.了解黄庭坚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2.通过意境鉴赏,感受诗人的情感起伏。3.感悟诗人渴望归隐却又羁留官场、不与人争但求济世安民的士大夫情怀。走进作者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黔安居士、八桂老人。北宋诗人,书法家,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父亲黄庶庆历二年(1042)进士,仕不得志,遂刻意于文词,作诗学杜甫,有《伐檀集》传世。舅父李常也是一位诗人兼藏书家。黄庭坚从小生长在文学空气浓厚的书香家庭。著有《山谷词》

文学成就:黄庭坚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黄庭坚的诗,被苏轼称为“山谷体”。开创了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

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与张耒lěi、秦观、晁cháo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后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词与秦观齐名。

书法上,和苏轼、米芾、蔡襄称宋四家。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以黄庭坚创作理论为中心而形成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南宋末,方回因为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就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在《瀛奎律髓》中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该流派崇尚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且诗派成员大多受黄庭坚的影响,作诗风格以吟咏书斋生活为主,重视文字的推敲技巧。如何理解黄庭坚的“夺胎换骨”“点石成金”?黄庭坚曾说过:“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意思是借用古诗的原意,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它,这可以叫做“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意思是体会古诗的诗意,进一步加以刻划形容,这可以叫做“夺胎法”。总结起来就是创作时要善于从前人的智慧中汲取精华,化为己用。就如他在《答洪驹父书》所言:“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或师承前人之辞,或师承前人之意;崇尚瘦硬奇拗的诗风;追求字字有出处。

2010年6月3日黄庭坚书法《砥柱铭》拍出4.368亿天价,每字价值超100万元。

创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黄庭坚当时在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任知县。这是他人仕以来首次担任地方官,所以处理公事十分认真负责。他亲见人民的种种疾苦,而王安石新法在实行过程中受到扭曲,并不能给人民带来实际好处,甚至有时还加重他们的负担。黄庭坚对这一切深感忧虑而又无能为力,所以时时生出归隐之念。

元丰五年(1082)秋天的一个傍晚,他在处理公事之余,登上赣江边上的快阁,目有所见,心有所感,就写了《登快阁》这首诗。解题①登,即点明登临望远,属于登临诗。②快阁,在泰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宋初太常博士沈遵任和县令期间常登阁远眺,心旷神怡,遂易名“快阁”。史称:“阁曰快,自得之谓也”。诵读诗歌,理解诗意登快阁

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我办完了公务之后,趁着傍晚天色晴好,登上快阁,倚在栏杆上观赏景色。

举目远望,看到树叶飘落,秋山无数,天空辽远阔大,澄澈的江水在快阁下流过,月亮分外明亮。

我的琴已经为知己断绝,只有见到美酒,才姑且用青眼相待。

我想找只船只回去,坐在船上吹着笛子,在那里我和白鸥作伴、定下盟约。首联1.首联告诉我们黄庭坚登快阁的直接原因和直接目的是什么?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登阁的原因:公事扰人,心中略有“不快”,登阁的目的:“寻快”。具体来说就是欣赏美景。2、作者为什么自称为“痴儿”?《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坐痴,复为快耳!”表达诗人为官事所困以及了却官事之后的快意。“痴儿”是作者的自嘲,显示出一种孤傲不羁的神情,表现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登快阁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3、从“了却”和“倚”这两个词中可以看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了却”写出办完公事后如释重负的轻快心情,含蓄表达诗人了对官场的厌烦。

“倚”指斜靠栏杆远眺晚晴余辉,写出了诗人游兴之浓和流连之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首联作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用典首联登上快阁,黄庭坚见到了怎样的美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景象:重叠的千山,无边的落木,高远的天空,澄澈的江水,清明的夜月;意境:高远壮阔(空明阔大),空旷明净。感情:表达了作者登上快阁的愉悦之情和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空明的心境。颔联颔联颔联运用了哪些手法?有何作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襟怀?夸张:“千山”,极言山之多。对比:“千山”对“一道”,极言眼前景色之开阔简练;衬托:借落木、月影衬托天地的宽广、清明的美丽秋景。表现了作者襟怀的远大和心境的空明。用典:化用了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谢眺“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的名句。前句用伯牙子期的故事。《吕氏春秋·本味篇》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慨叹知音不在,我又与谁弄琴?”面对此情此景,他想到了什么?朱弦已为佳人绝快意登阁,沉醉美景,却无知己共享,恰如伯牙之憾,琴弦为知音者断绝,表达诗人缺少知音,独自登临的孤寂。表达知音难觅的孤寂惆怅之情。借典抒情颈联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史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晋书·阮籍传》)。面对此情此景,他想到了什么?青眼聊因美酒横既无知己相伴,那便只对美酒有兴趣。既借酒遣怀的无奈,也有宁缺毋滥的孤傲。此处"横"字用得很生动,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托了出来。借典抒情颈联颈联“横”字有什么作用?一个“横”字,用的出新,目光顾盼流动,只是为了一杯美酒。本是一个极平常的字,经过诗人的运化,即能点石成金,可见黄诗炼字之法。“横字”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托了出来。五、六两句写诗人独自登临的孤寂之感,知音不在,我弄断了琴上的朱弦,不再弹奏,只能寄杯于酒,于是只好清樽美酒,聊以解忧了。尾联尾联为什么用“白鸥”的意象?表明了诗人怎样的人生理想?

①运用典故。与白鸥结盟表示归隐之心已决,再无俗念牵挂。

②弃官归隐

诗人因抱负无法实现、胸怀无人理解,面对澄江秋月的无限美景,产生了弃官归隐之心,希望自己能坐上归船吹着长笛回到故乡,和白鸥相伴,过上逍遥自得的生活。诗人是真的要归隐吗?诗人以“归”劝慰自己。诗人因在现实生活中抱负得不到施展,无人理解而感到痛苦,向往一种纯朴的、与世无争的归隐生活。同时,“万里归船”既照应上文登上快阁所见的澄江实景,既然如此,不如驾小舟访白鸥,到江海去度过余生。借酒消愁愁更愁,诗人最后是怎样宽慰自己的?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尾联赏析诗歌后人以与鸥鸟盟誓代指退隐之志,即摒弃功名利禄,了却营营之心,泛游于自然之中,从而获得逍遥无为的人生。语出《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为什么选择白鸥这一意象?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运用典故:与白鸥结盟表示归隐之心已决,再无俗念牵挂。诗人是真的要归隐吗?补充资料:宋元符元年(1100年),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从巴蜀返回江南。十月,告复奉议郎签书宁国军判官。1101年正月,告命舒州知州,四月,又以吏部员外郎召用,他都推辞不就,请求为郡官。1102年六月,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罢免,主管玉龙观。宋崇宁二年(1103年)十一月,以幸灾谤国之罪除名,羁管宜州。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斥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宜州管制。写作背景

崇宁四年(1105年)八月,诏令转到永州,黄庭坚未听到诏令,九月病逝在宜州(广西宜山县),享年六十一岁。十二月,废除元祐党人禁令,诏令黄庭坚官复原职。黄庭坚笔下的这种归隐之情与陶潜或者王绩选择归隐的情况不同。陶潜和王绩的归隐是付诸具体行动的归隐,虽然两者选择归隐的原因不同。黄庭坚虽与白鸥相盟,于繁冗之中萌生了归隐之意,但结合其生平经历,我们发现,他终是于宦海浮沉中走完了全部人生。是什么原因致使诗人有归隐意而无归隐之举呢?归隐,似乎是中国古代士人与出世、入世之间的一种矛盾选择。初唐诗人王绩,三仕三隐,最终还是隐居以终老;陶渊明久居樊笼,认清了官场污浊与昏暗,他选择“穷则独善其身”般的内心坚守,归隐山林,终“复得返自然”。但黄庭坚不一样。通过知人论世可知,他一生尽管他因“痴留”于繁冗的仕事而登阁抒怀,倚晚晴而得以暂时地忘却烦恼。他渴望归隐山间,却终未归隐,一生都在浮沉之中走过,他的坚持不是强撑硬扛,而是中国古代仁人志士最初的坚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修身”,或者说是《孟子》所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在动荡不安的年代,有志之士能坚守初心,便能守住那个时代的风骨。这才是黄庭坚的处境中“自得其快”的真正原因。诗歌结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记叙

照应题目写登楼一事(厌倦、闲情)写景

描写登楼所见美景(愉悦、喜爱)抒情

抒发登楼所生之感(孤寂、孤傲)明志

弃官归隐,向往自由(归隐)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1.黄庭坚在《登快阁》中使用了钟子期、伯牙、阮籍的典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明作者想摆脱纷乱现实的束缚,追求洒脱自在、精神自由的人生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