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上册11.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第二课时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课件_第1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11.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第二课时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课件_第2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11.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第二课时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课件_第3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11.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第二课时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课件_第4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11.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第二课时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机械功与机械能11.3怎样提升机械效率第2课时机械效率利用1/28课前预习1.默写公式,完成填空:(1)功W=________,国际单位为________.(2)功率P=________,国际单位为________.2.用拉力F利用滑轮组将重物G提升高度h时,拉力拉过距离为s,则:(1)W有用=________,W总=________,η=________________.FsJWGhFs2/28课前预习(2)提升滑轮组机械效率方法有减小________和________重力,减小________,增加________________.动滑轮绳子摩擦物体重力3/28课堂演练知识点一测算滑轮组机械效率1.同学们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原因”时提出了以下假设:①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动滑轮重相关.②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被提升物重相关.③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物体提升高度相关.④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承重绳子段数相关.4/28课堂演练然后一位同学设计了如图11-3-12所表示两个滑轮组,进行对比试验来验证提出假设,则该试验验证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填代号即可).②5/28课堂演练2.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试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两次试验,试验数据以下:次数钩码重G/N钩码上升高度h/cm弹簧测力计示数F/N弹簧测力计移动距离s/cm12100.8402551.5206/28课堂演练(1)此试验所用滑轮个数最少是_______个,其中动滑轮有________个.(2)小刚同学在弹簧测力计静止时进行读数,弹簧测力计读数比正确结果________,则他这么得出机械效率与实际值相比________.(填“偏小”“偏大”或“相等”)32偏小偏大7/28课堂演练3.小明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试验中,所用装置如图11-3-13所表示,试验中每个钩码重2N,试验所得数据如表格所表示.(1)在试验中,测绳端拉力F时,应尽可能____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且在拉动过程中读数.(2)完成表格中空格(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匀速竖直向上8/28课堂演练试验次序1234钩码重力G/N4644钩码上升高度h/cm0.10.10.10.2有用功W有用/J________________绳端拉力F/N1.82.41.41.4绳端移动距离s/cm0.30.30.51.0总功W总/J________________机械效率η/%________________0.40.80.40.60.540.720.71.4748357579/28课堂演练(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2次试验是用______图做;第4次试验是用____图做.(均填“a”“b”或“c”)(4)分析第1,2次试验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___________________能够提升滑轮组机械效率;分析第1,3次试验数据可知:使用不一样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动滑轮个数越多(即动滑轮总重越重),滑轮组机械效率________.(5)分析第3,4次试验数据可知,滑轮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高度________.bc增加提升物体重力越低无关10/28课堂演练知识点二探究杠杆机械效率4.用如图11-3-14所表示试验装置测量杠杆机械效率,试验时,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较长杠杆下面钩码缓缓上升.11/28课堂演练(1)试验中,将杠杆拉至图中虚线位置,测力计示数F为___N,钩码总重G为1.0N,钩码上升高度h为0.1m,测力计移动距离s为0.3m,则杠杆机械效率为____%.请写出使用该杠杆做额外功一个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了深入研究杠杆机械效率与哪些原因相关,一位同学用该试验装置,先后将钩码挂在A、B两点,测量并计算得到下表所表示两组数据:0.566.7杠杆本身受到重力或者O点有摩擦12/28课堂演练依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杠杆机械效率与所挂钩码重相关,钩码越重其效率越高”结论?答:________;请简明说明两条理由: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不能试验次数太少钩码悬挂点不一样次数钩码悬挂点钩码总重G/N钩码移动距离h/m拉力F/N测力计移动距离s/m机械效率η/%1A点1.50.100.70.3071.42B点2.00.151.20.3083.313/28课后作业扎实基础1.如图11-3-15所表示,用动滑轮把一个物体匀速拉起,不计摩擦,则以下说法中正确是(

)A.动滑轮质量越大,机械效率越高B.拉起物体质量越大,机械效率越高C.拉起物体速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D.物体被拉起得越高,机械效率越高B14/28课后作业2.如图11-3-16所表示,小穆同学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试验中,匀速拉起重为6N物体,使物体升高了0.2m,弹簧测力计示数为_________N,则有用功是_________J,机械效率为________.2.51.280%15/28课后作业3.如图11-3-17所表示,用滑轮组将重500N物体匀速提升了2m,已知动滑轮重为100N(不计绳重和摩擦),则提升重物过程中,拉力做总功W总=_______J,有用功W有用=________J,机械效率为________.1200100083.3%16/28课后作业4.如图11-3-18所表示,用甲、乙两种装置将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物体重均为20N,滑轮重均为2N,不计绳重及摩擦,所用拉力分别是F1和F2,机械效率分别是η1和η2,则F1________F2,η1________η2.(前两空均填“>”“<”或“=”)若乙图中再加挂一物体,机械效率将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变大17/28课后作业5.如图11-3-19所表示,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试验中:(1)试验原理:η=_____________.(2)试验器材:定滑轮和动滑轮各一个、轻重不一样两物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架台、细线.弹簧测力计米尺18/28课后作业(3)在试验操作中拉力方向应沿_______方向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4)某次试验提升物体前后如甲和乙图所表示,则物体上升高度为________,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为________.若物体重力为5N,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11-3-19丙所表示,则拉力是________N,滑轮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__.竖直匀速0.1m0.3m283.3%19/28课后作业6.在“探究动滑轮机械效率”时,某小组利用自重不一样两个动滑轮进行了如图11-3-20所表示三次测量,数据统计以下:20/28课后作业试验序号钩码重G/N动滑轮重G动/N拉力F/N钩码上升高度h/m测力计移动距离s/m有用功W有用/J总功W总/J机械效率η/%①40.52.30.20.40.80.9287.0②40.92.50.20.40.81.080.0③60.53.30.20.4(a)(b)(c)21/28课后作业(1)表格中第3次数据(a)(b)(c)处罚别是:(a)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2)经过比较________(填试验序号)两次试验数据,可知动滑轮机械效率与动滑轮自重________(填“相关”或“无关”).1.21.3290.9①②相关22/28课后作业(3)小明认为“同一个机械,它机械效率是一个定值”,经过比较______(填试验序号)两次试验数据,可知他观点是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由此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够提升滑轮组机械效率.①③错误同一个滑轮组,增加提升物体重力23/28课后作业7.如图11-3-21所表示,用弹簧测力计沿粗糙斜面匀速向上拉动木块.由图中数据可知,弹簧测力计示数为________N,斜面机械效率为_________;若将图中斜面变陡,则该斜面机械效率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683.3%变大24/28课后作业能力提升8.小强看到在没有起重机情况下,工人要将油桶搬运上汽车,常惯用如图11-3-22所表示方法.小强想:为何不直接将油桶抬上车呢?莫非这么做能够省力吗?小强带着疑问去查阅相关资料后了解到:用斜面搬运同一物体时推力大小跟斜面长度、斜面高度、斜面粗糙程度等原因相关.小强依据以上查阅资料提出了一个探究问题:沿斜面推力大小与斜面长度有什么关系?25/28课后作业次数物重G/N斜面高h/m弹簧测力计示数F/N斜面长L/m180.24.50.4280.22.50.8380.22.21.0480.21.51.6580.21.32.026/28课后作业(1)小强探究搬运同一物体时沿斜面推力大小与斜面长度关系时,你认为应控制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相同.(2)小强选取了一把弹簧测力计、一块8N长方体重物、五块长度不一样由同种材料做成粗糙程度相同木板进行了试验,如图11-3-22所表示,试验时控制斜面高度为0.2m不变.试验测得数据如上面表格所表示.斜面高度斜面粗糙程度27/28课后作业分析试验数据,小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