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模拟考试1高三语文试题姓名:分数:卷I(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肥胖正在要我们的命。世界各地的人们正在食用过多的错误食物,这为全球健康灾难打下了基础。超过20亿人处于超重或肥胖状态,超过3.4亿5—19岁的儿童和青少年超重或肥胖,占全球这一年龄群体人口的18%,而在1975年,这个比例只有4%。这不再是富裕世界的独有问题:超过1000万非洲儿童处于超重或肥胖状态。高达20%的全球医疗保健支出被用于肥胖问题,包括预防和治疗肥胖或者相关疾病,比如心脏病和Ⅱ型糖尿病。政府预算正在像腰围一样危险地膨胀。这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高脂肪高糖分食物造成的。我们选择这类食物的一个原因在于,它们通常比更有营养、脂肪较少的食物便宜。另一个驱动力是味道:我们觉得这些食物比扁豆、甘蓝和芹菜更加可口。实际上,研究表明,我们不仅认为不健康的食物更加可口,而且更喜欢吃被我们认为不健康的食物。对抗肥胖最常见的策略是通过奖励或惩罚诱导我们回避可口的食物。一些国家通过征收糖税以及其他管理措施激励食品制造商减少脂肪和糖分的含量。基于自我克制的饮食计划已经发展了几十年。父母将西兰花隐藏在意面酱中,或者承诺提供甜食奖励,以便让孩子摄入西兰花。这些策略似乎都不太奏效。虽然每年有数十亿美元被用在饮食计划、替代食品和泻药上,但是肥胖率仍然在持续上升。更加成功的方法是改变我们对于低糖低脂营养食物的看法。我们需要让好东西产生吸引力。一系列实验展示了人类大脑在受到合适激励时多么容易改变品味。研究人员让被试者品尝两杯相同的葡萄酒,并且宣称两个杯子里装的是价格不同的产品。被试者表示,在饮用他们所认为更加昂贵的葡萄酒时,他们感到更加快乐。这不是想象的作用。当他们在功能性磁共振扫描仪中进行同样的实验时,饮用他们所认为的昂贵葡萄酒的被试者大脑中与快乐体验相关的区域出现了更加活跃的神经活动,他们的确更加享受这种味道。巧克力实验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看起来,当我们拥有享受预期时,我们更容易享受某种事物。这一现象适用于很多领域,被称为“安慰剂效应”。这是因为,从生物学上说,快乐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机制,是为了劝说我们追求对进化有用的目标。这种机制可以得到重新校正。这意味着如果你能说服自己相信西兰花很好吃,你就会发现西兰花真的很好吃,你的前额叶皮层也会真的出现与快乐相关的神经活动。对于对西兰花具有固定看法的成年人来说,这项技巧很难实施。不过,如果我们接受这个研究结论,我们也许可以更好地鼓励孩子接受健康饮食。我们并不是出生时就知道我们喜欢吃什么,这是我们从父母和周围人那里学到的。通过奖励或恐吓方式让孩子吃绿叶蔬菜或者将蔬菜藏在蛋糕里的标准技巧只会强化“健康食物很难吃”的预期,使之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相反,如果父母和其他健康饮食倡导者能够传达“健康食物很美味”这一观点,那么根据葡萄酒实验,孩子可能真的会发现它们很美味,并且形成持续一生的健康饮食习惯。我完全承认,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过,研究表明,如果在蔬菜旁边画上蔬菜的卡通人物形象,或者赋予蔬菜吸引人的有趣名字,比如“透视胡萝卜”,那么小学生就会自愿食用更多蔬菜。父母可以充当孩子的榜样,热情地谈论菠菜和糙米,将孩子最喜欢的玩具或布娃娃与花椰菜联系起来,将蘑菇和核桃作为奖励。我们也许可以对我们自己的大脑使用相同的魔法。斯坦福心理系的研究人员调查了名称和标签对于食物选择的影响。他们为大学食堂里随机选择的蔬菜贴上了“放纵式”标签,比如“具有柑橘光泽的古怪胡萝卜”“爆炸性辣椒和用酸橙调味的怪异甜菜”“激情迸发的可爱青豆”。在另一些时候,他们为制作方式完全相同的蔬菜贴上了标准的或者听上去很健康的标签,比如“青豆”或者“碳水化合物含量较少的青豆”。他们观察到,在使用“放纵式”标签时,选择蔬菜的人数和蔬菜摄入总量分别增长了25%和23%。同标准标签相比,强调健康属性的标签并不能使蔬菜更受欢迎,这一发现为传统公共卫生策略带来了重大挑战。如果你不能说服理性的斯坦福学生为了自己的健康选择蔬菜,这种方法就不太可能适用于更加广泛的群体。研究表明,为蔬菜赋予吸引人的名字是个更加有效的方法。你可能读到过关于人类长期喜爱糖分和脂肪的论述,但是没有神经学证据表明大脑不能通过训练喜欢上卷心菜而不是蛋糕。我们是杂食动物,我们应该可以食用任何食物。“我们努力食用更多蔬菜,但我们没有努力让自己更加喜欢蔬菜,”食物记者比•威尔逊反思道,“这也许是因为,人们几乎普遍相信,我们不可能习得新的口味,摆脱之前的口味。不过,事实恰恰相反。”(摘编自赫克托•麦克唐纳《后真相时代》,刘清山译)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虽然高脂肪高糖类食物是不利于健康的,但因这类食物价格便宜且味道可口,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B.“如果你相信西兰花很好吃,就会发现西兰花真的很好吃”这一结论有实验依据且符合生物学机制。C.通过改变人们对健康食物味道的认知来改变食物选择的方法适应于儿童,而不太适合于成年人。D.强调健康属性的标签并未使蔬菜更受欢迎,所以用说理的办法不会改变人们对于食物的选择。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肥胖问题与贫富关系不大,而与人们对食物的喜好和习惯有密切关联。B.葡萄酒实验结果能够验证“信则灵,不信则不灵”这句中国话的正确性。C.“健康食物很美味”的舆论氛围一旦形成,就会让孩子们养成健康饮食习惯。D.饮食习惯是可以改变的,因而人们可以通过训练,习得新口味,摆脱旧口味。3.下列选项,不属于“安慰剂效应”的一项是()(3分)A.许多化妆品公司会宣传其产品能够“瞬间紧致肌肤”“淡化皱纹”等,尽管这些产品可能并没有实际的科学依据支持其效果,但消费者在购买后往往会因为心理暗示和期望而感受到有一定的改善效果。B.一些心理咨询师极力宣传自己能够“快速治愈心理创伤”“彻底改变个性缺陷”等,尽管这些效果往往需要时间和努力才能实现,但消费者在接受咨询后往往会因为心理暗示而感到有舒缓效果。C.医生将同样是注射无害盐水溶液的人们分为两组,一组被告知他们注射的是盐水,而另一组被告知注射的是过敏原。其结果表明,与那些知道自己注射的是盐水的人相比,那些认为自己注射的是过敏原的人报告的瘙痒强度是前者的两倍。D.在一次医学实验中,科学家使用吗啡持续为一位患者控制疼痛,但是在实验的最后一天,他们偷偷用生理盐水取代吗啡,结果发现,生理盐水产生了和吗啡一样的功效,成功抑制了实验对象的疼痛。4.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段运用大量数据,说明了肥胖问题为全球健康带来的灾难,为下文的论述增强了现实针对性。B.文章在结构上,先指出问题及原因,再分析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最后总结强调饮食习惯是可以改变的。C.文章在分析应对肥胖问题传统策略及其效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办法,彰显了作者的反思意识和探索精神。D.文章结尾段运用引证法,通过引用比•威尔逊反思的话语,再次证明了用传统策略应对肥胖问题的无效性。5.请结合文本内容,就如何防止或减少学生肥胖问题,为学校提几条建议。(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蒋仕筏袁良才①“新明的茶叶,焦村的伞,乌石的奇人几箩筐。”这是猷州古邑流传甚广的民谣。蒋仕筏,乌石人氏,算是一个奇人。②仕筏少小家贫.不知是遗传还是营养不良,读初中时,人瘦得像根葵花秆儿,却顶着个葵花盘似的大脑袋,各门功课一塌糊涂。只有美术老师刘平把蒋仕筏当香饽饽,说这小子有异禀!③刘平是上海知青,父亲是美术学院教授,幼承家学,画得一手好画。一次,刘老师在课堂上讲达·芬奇画蛋的故事,蒋仕筏在课桌下面搞小动作,刘老师噔噔几步过来揪住了他,练习簿和铅笔头啪啪落地,刘老师捡起一看,傻眼了!纸上画着一个活灵活现的自己!刘老师大喜过望,从此把蒋仕筏当心肝宝贝一样供起来.教他写生,画素描,画石膏像……④画画是个烧钱的行当。蒋仕筏上学交几块钱的学杂费都是娘老子省吃俭用抠出来的,哪里供得起他学这个!⑤蒋仕筏没能考上高中,刘老师早回上海了,谁也帮不上他的忙,只好回家务农。过了些年,出现了打工潮,仕筏也被潮水裹挟着去了南方。他身单力薄,在建筑工地上干粗活吃不消。老板的老娘,几乎天天往工地上跑,一是出来散心,二是帮儿子监工。仕筏的一举一动都被老太太看在眼里,老太太全学给儿子,老板冷笑道,开工资的时候,您再看他的怂样吧!不想还没到开工资的日子,老太太突发脑出血过世了,老板悲痛欲绝,哭号着天天想着挣钱,竟忘了带老娘去一趟照相馆!蒋仕筏闻言,不失时机地把一幅偷着画的老太太的肖像递了上去。老板左看右看,哭了笑,笑了哭,说,像!太像了!你小子在我这里干,是大材小用,明珠暗投啊!慷慨地拿出三千元以表酬谢。⑥蒋仕筏带着这笔钱回到了老家,娘老子天天唠叨着要他学手艺。砖匠,木匠,铁匠,都是力气活,仕筏有自知之明.自己吃不了那个苦。就学油漆匠,活计松快些,器具上画些花花草草、飞禽走兽、仕女神仙,主人家喜欢.又可让自己大显身手。哪料到,娘老子搭了一桌拜师酒,仕筏漆匠没学三天,浑身长满了漆疮,奇痒难耐,出门能把鬼吓活!⑦过了一段时间,不知是突发奇想还是经高人指点,蒋仕筏在镇街上租了个门面,“天真岁月”画店正式开张营业。一连数日,仕筏没揽到一笔生意,倒是隔壁的蒙娜丽莎照相馆门庭若市,笑语声喧。他正疑惑,见一个当年的同学马丽袅娜地走过来,忙上前搭讪道,马丽,要不要画张像,把美永远定格在青春年华?!⑧马丽撇着嘴答道,你画的有照相机照得漂亮、逼真?价钱还死贵!⑨如一声炸雷轰顶,蒋仕筏又一脚掉进了冰窟窿里……⑩以前,画店倚里歪斜地硬撑着,偶尔有几个路过的城里人会进店找他画像,勉强糊口。不过小镇人发现,蒋仕筏似乎有了某种奇怪的变化,以前他整天缩在屋里不见人影,仿佛羞于见人。现在从早到晚,无论刮风下雨,都坐在店门口,目光如猎犬般追逐着过往的行人,确切地说,是追逐着来来去去的大姑娘。⑪有几次,蒋仕筏竞异常兴奋地“呼啦”从小马扎上弹起来,不管不顾地冲进人群,对某个大姑娘连哄带劝、连拉带扯,硬是把人家弄进店里,不一会儿,那女人便满面羞红地跑出来,大喊大叫:臭流氓!不要脸!⑫消息很快在镇街上不胫而走:蒋仕筏这小子成花痴了!要给漂亮女人画人体画,画一次给一百块!派出所也接到群众举报,传讯了蒋仕筏,蒋仕筏一脸悲壮,大义凛然,怒吼道,都什么年代了!难道还会出现旧社会刘海粟画人体画被通缉的闹剧!⑬这种闹剧当然不会出现。蒋仕筏终于画成了一幅油画《纳凉的村姑》,画面唯美:夏夜的农家小院,葡萄架下流萤明灭,绿叶微拂,青石板上燃着一截艾蒿,淡蓝色的烟雾如梦似幻,一张暗红色古旧的竹凉床上侧卧着一个似乎刚出浴的年轻女子,瀑布般散开的满头秀发闪耀着水滴的光芒,行云流水般的身体曲线,漫溢着青春的气息。不出意料,这幅画斩获了全国大奖。⑭蒋仕筏一举成名。此后登门求他画像的人踏破了门槛。仕筏收费不菲,日进斗金,奇怪的是,不管对方出多高的价,他拒绝再画人体画。⑮皆不知其故。⑯一次,蒋仕筏在接受省电视台《诗书画》栏目专访时,才道出原委:⑰我那幅成名作的模特就是我的妻子。在我开始尝试画人体画时,她们不是骂我“臭流氓”,就是狮子大开口!只有我的妻子不要一分钱报酬,答应让我画,她埋着脸羞怯地说,你画了我,就该娶我!我庄重地承诺了她!只有她是最圣洁干净的,除此之外,还有值得我画的人吗?!⑱蒋仕筏夫妇二十周年结婚纪念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个人油画展,共展出九十九幅千姿百态的人体油画,画的都是同一个女人。⑲蒋仕筏和妻子共同出席了画展开幕式。他和她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她躺在冰冷的楠木骨灰盒里。⑳妻子死于白血病。㉑画展结束,全部画作拍出了一个天文数字,被蒋仕筏悉数捐给了一个攻关白血病的科研机构,他想借助自己的绵薄之力挽救更多年轻美丽的生命。㉒蒋仕筏还是开他的画店。(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平老师发现了蒋仕筏的绘画天赋,从此对他倍加关注,悉心培养。这段经历,为蒋仕筏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基础。B.建筑工地老板辞退了蒋仕筏,觉得在这里会埋没蒋仕筏的能力,蒋仕筏也只好带着老板给的报酬回到了自己的家乡。C.老同学马丽的话深深刺激了蒋仕筏,迫使他不得不另寻画店的出路,一改原先整天缩在屋里的习惯,主动走上街头。D.蒋仕筏妻子对蒋仕筏事业的支持和付出,成就了蒋仕筏,妻子堪称蒋仕筏的知音,蒋仕筏决定不再为妻子以外的人画人体画。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紧扣一个“奇”字展开,既突出了蒋仕筏的奇,也突出了周围人的奇;既写了他出身之奇,也写了他能力之奇。B.“学杂费都是娘老子省吃俭用抠出来的”一句形象地写出了蒋仕筏家庭的贫困,既照应了前文,也为后文写他外出打工埋下伏笔。C.小说善于蓄势,先写蒋仕筏建筑工地打工、学油漆匠的失败,再写他发挥特长开画店迎来转机,直至他绘画事业取得成功,跌宕起伏。D.小说巧妙安排电视台专访这一场景,道出了前文蒋仕筏拒绝再画人体画的原因,从侧面表现了蒋仕筏妻子对他的信任。8.小说第⑪~㉒自然段,是怎样体现蒋仕筏从狂热到深沉的心理变化的?请简要说明。(6分)9.《变形记》叙述了格里高尔变成了甲虫的“奇事”,本文则塑造了蒋仕筏的“奇人”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其“奇人”形象特点的。(5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凡战,所谓攻者,知彼者也。知彼有可破之理,则出兵以攻之,无有不胜。法曰:可胜者,攻也。三国魏曹公遣朱光为庐江太守,屯皖,大开稻田,又令间人招诱鄱阳贼帅,使作内应。吴将吕蒙曰:“皖田肥美,若一收孰,彼众必增,如是数岁,操态见矣,宜早除之。”乃具陈兵状,于是,孙权亲征。一朝夜至,问诸将计策,诸将皆劝作高垒。蒙曰:“治垒必历日乃成,彼城备已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且乘雨水以入,若淹留数日,水必向尽,还道艰难,蒙窃危之。今观此城,不甚固,以三军锐气,四面攻之,不移时可拔,及水而归,全胜之术也。”吴主权从之。蒙乃荐甘宁为升城都督,率兵攻其前,蒙以精锐继之,侵晨进攻,蒙手执袍鼓,士卒皆腾跃自升。食时破之,既而张辽至夹石,闻城已拔,乃退。权嘉蒙功,即拜庐江太守。(节选自《百战奇略》)材料二:太宗曰:“《司马法》言:‘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此亦攻守一道乎?”靖[注]曰:“有国有家者,曷尝不讲乎攻守也?夫攻者,不仅攻其城、击其阵而已,必有攻其心之术焉;守者,不止完其壁、坚其阵而已,必也守吾气而有待焉。大而言之,为君之道;小而言之,为将之法。夫攻其心者,所谓知彼者也;守吾气者,所谓知己者也。”太宗曰:“诚哉!朕尝临阵,先料敌之心与己之心孰审,然后彼可得而知焉;察敌之气与己之气敦治,然后我可得而知焉。是以知彼知己,兵家大要。今之将臣,虽未知彼,苟能知己,则安有失利者哉!”靖曰:“孙武所谓‘先为不可胜’者,知己者也;‘以待敌之可胜’者,知彼者也。又曰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臣斯须不敢失此诫。”(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注]靖:指李靖,唐代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10.材料三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又曰A不可B胜在己C可胜D在敌E臣F斯须G不敢H失此诫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凡,指大凡、大概,与《项脊轩志》中“轩凡四遭火”的“凡”意思不同。B.若,指假如,与《种树郭橐驼传》中“若甚怜焉”的“若”意思相同。C.具,指详细,与《桃花源记》中“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的“具”意思相同。D.嘉,指表彰,与《虽有嘉肴》中的“虽有嘉肴,弗食”的“嘉”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吕蒙认为,皖地粮田肥沃,谷物成熟并收获后,魏军兵马必定增加,如此数年,曹操军队便难以对付,因此建议孙权应及早铲除皖地魏军。B.吕蒙认为,眼下我军士气旺盛,皖城的防守还不太坚固,现在发起进攻,就能一举攻破皖城,而且还能在江水没有完全退尽之前,胜利回师。C.孙权听从了吕蒙攻城的主张,派遣甘宁率军打头阵,并令吕蒙带领精锐跟随,他亲自拿着鼓槌击鼓助威,吴军士气振奋,很快就攻破了皖城。D.李靖认为,进攻时不仅要攻击敌人的城池和军阵,还要拥有瓦解敌人军心的方法;防守时不仅要保全壁垒、使阵营坚固,还要保持士气而等待战机。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治垒必历日乃成,彼城备已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2)今之将臣,虽未知彼,苟能知己,则安有失利者哉!14.对于用兵时的“知己”与“知彼”,李靖有怎样的理解?(3分)(二)古诗阅读(共2题,共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山路梅花【注】冯山传闻山下数株梅,不免车帷暂一开。试向林梢亲手折,早知春意逼人来。何妨归路参差见,更遣东风次第吹。莫作寻常花蕊看,江南音信隔年回。【注】此诗为诗人旅途即兴之作。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诗人在车行途中,听闻山下有数株冬梅开放,便前往赏梅,可见诗人的雅兴之浓。B.颔联“试向”“早知”,都显出探梅、赏梅、折梅的情趣,很自然地表达了诗人清旷的胸怀。C.尾联中诗人说不要将梅花当作寻常花朵欣赏,流露出寄怀江南、音信相传的意味。D.诗人写山路梅花,不添香着色,不写疏影横斜,而是托物言志,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16.请简要分析颈联中诗人是如何将对梅花的期待之情推向高潮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斯《谏逐客书》中将秦王的逐客行为比作“藉寇兵而赍盗粮”,因为逐客行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起到了“______,______”的负面效果,最终导致天下之士不敢入秦的后果。(2)杜甫《客至》中“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让人仿佛看到作者迎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听到作者为酒菜欠丰盛而抱歉的话语。(3)小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他打算挑选两句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现君子人格的古诗词,写成条幅悬挂在书房里面,勉励自己勤于修身。事实上这样的诗句并不少,比如“_______,______”就很恰当。第Ⅱ卷(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为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块打围多年却迟迟没有开工的荒地就在我家生活阳台对面。荒地上各种声音你方唱罢我登场,除隆冬,一年三季,接力不断。从立夏早玉米点下,到秋分晚玉米收获,布谷岛的叫声一直是荒地中孤单的独唱——大概只有一只。“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叫得有些凄凉,有些旁若无人;七八只画眉岛在密林里扑腾,翅膀扇出的风声四下流淌;麻雀最是闹腾,叽叽喳喳,呼啦啦站满一根黄叶半落的树的所有枝丫,呆不住,又惊乍乍飞离,在空中拉开一张灰的大网;蛐蛐儿金口一开,就仿佛被永动机控制了声带,金属的光芒颤颤闪烁;连微芥秋蚊也发出机群战斗时的嗡嗡声,攻击、驱逐我这个外来入侵者——这里是布谷岛、画眉、麻雀、蛐蛐儿,蚊子的领地,它们用声音昭示它们对这块荒地的主权。18.文中画横线处个长句,请改成三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19.材料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声音?请简要分析。(3分)20.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B.三只五只的白鸥轻轻地掠过,翅膀扑着波浪——一点一点躁怒起来的波浪。C.“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于是这几个女人偷偷坐在一只小船上,划到对面马庄去了。D.在这一刻满屋子人的心都是相同的,都有一样东西,这就是——死者的纪念。(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语言文字是特定社团人群的生活方式。可以说,人类既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①。在异国他乡,②,会使两个陌生人倍感亲近,“乡音无改”也只是表明“我”仍然属于原来的那个群体。许多时候,人们关注的不是说了什么,而是用哪种语言方式说,这就是语言的身份识别功能、语言的“图腾效应”。一位海外的中国诗人说,每当他听到“碧海”“沧桑”“江湖”这些汉语独有的词汇时,都会莫名地激动,甚至落泪。语言是有民族性的。不同民族的思维有不同之处,而不是像一般人所认为的,③。如果不了解中国人的整体思维特点,就很难理解“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句话背后的贬义。不同语言所体现的审美趣味和审美心理也大不相同,像德语等西方语言,在表达上通常更加直接明确,而中文则更为含蓄多义。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2.请用判断句式概括语言的本质属性。要求使用包含并列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50个字。(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当今时代,信息媒介发展越来越趋于个人化,每个人都可以发布和接收信息。有些人随心所欲,有些人讲规则有边界,有些人冲动盲从,有些人理性平和……既然“人人手持麦克风”,那么如何唱出时代的“好声音”?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对此你有怎样的心得或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拟题目,明确文体;不套作,不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三语文答案【答案】1.D2.C3.C4.D5.①加强饮食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健康食物很美味”的观念;②学校食堂要合理配餐,减少高脂肪高糖分食物,增加蔬菜的配比;③学校食堂要为蔬菜赋予吸引人的名字,增加蔬菜对学生的吸引力。【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用说理的办法不会改变人们对于食物的选择”错误。由原文“这种方法就不太可能适用于更加广泛的群体”可知,说理的方法对某种人群还是有一定效果的。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就会让孩子们养成健康饮食习惯”错误。从文中看,认同“健康食物很美味”只是“让孩子们养成健康饮食习惯”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C.“安慰剂效应”最初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或不能确定效果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后适用于各行业领域中与之类似的现象。从文中“当我们拥有享受预期时,我们更容易享受某种事物。这一现象……被称为‘安慰剂效应’”可以看出产生“安慰剂效应”的前提条件是“相信某种东西能带来好的效果”,其结果必须是“产生了积极效果”。选项属于“反安慰剂效应”,即因相信某种东西有副作用,果真感觉到了副作用。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再次证明了用传统策略应对肥胖问题的无效性”错误。作者引用比·威尔逊是为了证明“人类可以改变饮食习惯,习得新口味”。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由原文“如果父母和其他健康饮食倡导者能够传达‘健康食物很美味’这一观点,那么根据葡萄酒实验,孩子可能真的会发现它们很美味,并且形成持续一生的健康饮食习惯”可知,要加强饮食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健康食物很美味”的观念。由原文“这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高脂肪高糖分食物造成的”可知,学校食堂要合理配餐,减少高脂肪高糖分食物,增加蔬菜的配比。由原文“研究表明,如果在蔬菜旁边画上蔬菜的卡通人物形象,或者赋予蔬菜吸引人的有趣名字,比如‘透视胡萝卜’,那么小学生就会自愿食用更多蔬菜”“他们为大学食堂里随机选择的蔬菜贴上了‘放纵式’标签,比如‘具有柑橘光泽的古怪胡萝卜’‘爆炸性辣椒和用酸橙调味的怪异甜菜’‘激情迸发的可爱青豆’。在另一些时候,他们为制作方式完全相同的蔬菜贴上了标准的或者听上去很健康的标签,比如‘青豆’或者‘碳水化合物含量较少的青豆’。他们观察到,在使用‘放纵式’标签时,选择蔬菜的人数和蔬菜摄入总量分别增长了25%和23%”可知,学校食堂要为蔬菜赋予吸引人的名字,增加蔬菜对学生的吸引力。【答案】6.B7.A8.①情节起伏中体现变化:初画人体油画,为寻找模特而狂热,功成名就、妻子病故而变得深沉。②人物语言中体现变化:派出所传唤时直接怒吼,道出原委时满含深情,妻子病故、继续开画店则人物没有语言。③叙述语言节奏中体现变化:前半部分叙述语言节奏紧凑,后半部分则相对平缓。④人物动作中体现变化:初画人体画,为寻找模特而行为狂热,后来则无相关描写,开幕式中“紧紧拥抱”。9.①通过简述民谣内容,以其家乡奇人多的特点从侧面烘托他的“奇人”形象;②通过描写他身体瘦、脑袋大的“奇特”长相,刻画他的“奇人”形象;③通过叙述他在校、打工、开店等独特经历,塑造他的“奇人”形象;④通过写他不再为妻子以外的人画人体画的独特选择,突出他的“奇人”形象。【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B.“建筑工地老板辞退了蒋仕筏”说法错误,原文只是叙述老板说蒋仕筏在自己那里干是大材小用,并没有明确说主动“辞退了”蒋仕筏。且蒋仕筏“也只好带着……”错误,从文中看不出蒋仕筏是无路可走才回到家乡。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A.“也突出了周围人的奇”说法错误,小说没有突出周围人的奇;“写了他出身之奇”说法错误,小说写“仕筏少小家贫”,也没有写他出身之奇。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①情节起伏中体现变化:“蒋仕筏竞异常兴奋地‘呼啦’从小马扎上弹起来,不管不顾地冲进人群,对某个大姑娘连哄带劝、连拉带扯,硬是把人家弄进店里”初画人体油画,为寻找模特而狂热;“蒋仕筏一举成名。此后登门求他画像的人踏破了门槛。仕筏收费不菲,日进斗金,奇怪的是,不管对方出多高的价,他拒绝再画人体画”,后文交代出妻子因白血病去世,功成名就、妻子病故而变得深沉。②人物语言中体现变化:“派出所也接到群众举报,传讯了蒋仕筏,蒋仕筏一脸悲壮,大义凛然,怒吼道,都什么年代了!难道还会出现旧社会刘海粟画人体画被通缉的闹剧!”派出所传唤时直接怒吼,“我庄重地承诺了她!只有她是最圣洁干净的,除此之外,还有值得我画的人吗?!”道出原委时满含深情,“蒋仕筏还是开他的画店”妻子病故、继续开画店则人物没有语言。③叙述语言节奏中体现变化:前半部分主要叙述主人公成名前,在镇街上开画店的情况,写他初画人体画,为寻找模特而行为狂热,被群众举报,后来一幅油画斩获全国大奖,情节曲折,叙述语言节奏紧凑;后半部分主要是说蒋仕筏绘画事业取得成功后,电视台《诗书画》栏目专访他,道出他妻子支持他绘画以及得白血病病逝的情况,情节节奏相对平缓。④人物动作中体现变化:“蒋仕筏竞异常兴奋地‘呼啦’从小马扎上弹起来,不管不顾地冲进人群,对某个大姑娘连哄带劝、连拉带扯,硬是把人家弄进店里”初画人体画,为寻找模特而行为狂热;“蒋仕筏和妻子共同出席了画展开幕式。他和她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她躺在冰冷的楠木骨灰盒里”后来写开幕式中“紧紧拥抱”。【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①“‘新明的茶叶,焦村的伞,乌石的奇人几箩筐。’这是猷州古邑流传甚广的民谣。蒋仕筏,乌石人氏,算是一个奇人”通过简述民谣内容,以其家乡奇人多的特点从侧面烘托他的“奇人”形象;②“人瘦得像根葵花秆儿,却顶着个葵花盘似的大脑袋”通过描写他身体瘦、脑袋大的“奇特”长相,刻画他的“奇人”形象;③小说写他在学校时各门功课一塌糊涂,只有美术老师刘平把蒋仕筏当香饽饽,说这小子有异禀;去建筑工地打工,因给老板母亲画像而意外得到三千元酬谢;开画店又为寻找模特而行为狂热,被群众举报。小说通过叙述他在校、打工、开店等独特经历,塑造他的“奇人”形象;④“不管对方出多高的价,他拒绝再画人体画”“我庄重地承诺了她!只有她是最圣洁干净的,除此之外,还有值得我画的人吗?!”通过写他不再为妻子以外的人画人体画的独特选择,突出他的“奇人”形象。【答案】10.ACE11.B12.C13.(1)修缮营垒必须经过好多天才能完成,敌人的城防已经整修加固,外部的救兵必将赶到,该城就无法攻破了。(2)现在的将领,即使不知道敌人情况,如果能够了解自己的情况,那怎么还会失利呢!14.李靖认为,“知己”是作战不败的基础,指的是正确判断我方军队的实际情况,如士气、战斗力等;而“知彼”则是正确判断敌人的实际情况,是取得胜利的前提。两者相辅相成,是战争中的重要策略。【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又说:“不可被敌战胜在于自己的主观努力,可以取得胜利,在于敌人是否产生缺点和错误。’我用兵时一点也不敢违背这一教诲。”“又曰”后面的句子是“曰”的内容,故“曰”后应断开,即应在A处断开;“不可胜在己”与“可胜在敌”句式一致,单独成句,所以CE处断句。故应在ACE处断开。【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大凡、大概;/总共。句意:大凡战争中所说的进攻。/项脊轩总共遭受过四次火灾。B.错误。意思不同。假如;/好像。句意:如果稻禾一旦成熟收割。/好像是很怜爱百姓啊。C.正确。句意:于是他又详细地陈述了该地情况。/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D.正确。表彰;/美好的、美味的。句意:孙权为了奖赏吕蒙(此战)所建功勋。/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C.“孙权……派遣甘宁率军打头阵,并令吕蒙带领精锐跟随,他亲自拿着鼓槌击鼓助威”错,原文是“吴主权从之。蒙乃荐甘宁为升城都督,率兵攻其前,蒙以精锐继之,侵晨进攻,蒙手执袍鼓,士卒皆腾跃自升”,可见,派遣甘宁率军打头阵的是吕蒙,孙权没有命令吕蒙带领精锐跟随,而是吕蒙自己带精锐跟随,拿着鼓槌击鼓助威不是孙权,而是吕蒙。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治”,修缮;“救”,救兵;“图”,攻破。(2)“虽”,即使;“知己”,了解自己的情况;“安”,怎么。【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根据“是以知彼知己,兵家大要”“所谓‘先为不可胜’者,知己者也”“守吾气者,所谓知己者也”概括:李靖认为,“知己”是作战不败的基础,指的是正确判断我方军队的实际情况,如士气、战斗力等;根据“夫攻其心者,所谓知彼者也”概括:“知彼”则是正确判断敌人的实际情况,是取得胜利的前提;根据“是以知彼知己,兵家大要”可知,两者相辅相成,是战争中的重要策略。参考译文:材料一:大凡战争中所说的进攻,是指在了解了敌情之后所采取的作战行动。即当了解到敌人确有被打败的可能时,就要出兵进攻它,这样作战便没有不胜利的。诚如兵法所说:“敌人有被我战胜的时候,就要实施进攻作战。”三国时期,魏主曹操派遣朱光为庐江太守,(朱光率兵)驻屯在皖城,大力开田种稻,同时又令间谍到吴地鄱阳联络起义首领,让(他们)充当内应。东吴大将吕蒙说:“皖城田地肥美,如果稻禾一旦成熟收割,魏军必定扩充兵员,像这样搞上几年,曹操(强大的态势一旦形成)便难以制服了。(因此,)应当尽早消灭朱光。”于是他又详细地陈述了该地的情况。在这时,孙权亲自出征皖城,一昼夜就到达这里。(孙权)接见众将,征询攻城之策,大家都建议采取构筑攻城土山的高垒之法,(只有)吕蒙(提出不同看法)说:“修缮营垒必须经过好多天才能完成,敌人的城防已经整修加固,外部的救兵必将赶到,该城就无法攻破了。况且(我军)是乘着雨季从水道而来,倘若在此停留而耽搁时日,(上涨的江水必将退尽,)返回时道路就会非常艰难,我觉得这是很危险的。据我观察,现今该城并不很坚固,凭借我军锐不可当的士气,从四面实施围攻,不用多久就可破城,不等水涨就能返回,这才是全胜无损之策啊。”吴主孙权听后采纳了他的意见。吕蒙就推荐甘宁担任登城都督,率兵进攻在前,吕蒙率领精锐主力随后跟进。天刚亮时吴军发起进攻,吕蒙手持鼓槌擂鼓督战,士兵们个个龙腾虎跃,奋勇登城,仅到吃早饭时候就攻克了该城。接着不久,(魏将)张辽(率领援兵)进至夹石时,听说皖城已被攻破,不得不率兵退回。孙权为了奖赏吕蒙(此战)所建功勋,当即任命(他)为庐江太守。(节选自《百战奇略》)材料二:太宗曰:“《司马法》说:‘国家虽然强大,好战必然灭亡,天下虽然太平,忘记作战的准备,必然会给国家带来危险。’这也是攻守的道理吗?”李靖答:“凡是有国有家的,何尝不讲求攻守之道呢!进攻,不仅是攻打敌人的城池和冲击敌人的营阵,还必须有瓦解敌人军心的方法。防守,不仅要有完善的壁垒和坚固的营阵,还必须保持旺盛的士气,持机破敌。(以上所说的)从大的方面讲,是为君的应该懂得的道理;从小的方面讲,是为将的应掌握的方法。瓦解敌人的军心,就是所谓的知彼;保持我旺盛的士气,就是所谓的知己。”太宗说:“的确这样。我每逢临敌作战,必先判断敌方的策划和我方的策划谁比较周密,然后敌方的虚实就可以知道了;察明敌方的士气和我方的士气谁比较旺盛,然后我方的强弱就可以知道了。所以知彼知己是兵家的重要原则。现在的将领,即使不知道敌人情况,如果能够了解自己的情况,那怎么还会失利呢!”李靖说:“孙武所谓‘首先造成不可被敌战胜的条件’,这就是知己;‘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机会’,这就是知彼。又说:‘不可被敌战胜,在于自己的主观努力,可以取得胜利,在于敌人是否产生缺点和错误。’我用兵时一点也不敢违背这一教诲。”(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答案】15.D16.①“何妨”是反问的语气,表达了诗人非常期待在归途中能再次见到梅花参差绽放的心情。②“更遣”表示递进,体现了诗人进一步将心中这种期待请托于东风,希望它催着梅花依次盛放。③颈联由眼前赏梅而想象至梅花盛放之景,期待之情连贯递进,突出了诗人对梅花的期待与喜爱。【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托物言志”错误。本诗主要是通过诗人自己的行为动作表达对梅花的喜爱之情,通过想象表达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展现了诗人的闲情逸致,并没有“托物言志”表达诗人的志向。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何妨失路参差见,更遣东风次第”,这两句写折梅之后,更觉春意逗人,因而产生了这样的感想:倘若能在归途中不时见到梅花,实为旅途中的快事。据此可知,山路梅花开在路旁,陪伴行人于路途之中,给人带来温暖与慰藉。“何妨”表反问,用反问的语气加强情感,表达了诗人归途中能再次见到梅花参差绽放的期待。“更遣”表示递进,诗人将心中这种期待请托于东风,希望它催着山路梅花盛开,陪伴行人于路途之中,使期待之情连贯递进。颈联运用联想想象,写诗人希望能在归途中不时见到梅花,并寄意东风能依次把梅花吹放。由眼前赏梅而想象至梅花盛放之景,突出了诗人对梅花的期待与喜爱。17.【答案】①.(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②.却宾客以业诸侯③.盘飨市远无兼味④.樽酒家贫只旧醅⑤.孤光自照⑥.肝肺皆冰雪(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黔”“侯”“飨”“樽”“醅”“碾”等。【答案】18.我家生活阳台对面有一块荒地,这块荒地打围多年,但是迟迟没有开工。19.①摹声/叠词,“不如归去”“叽叽喳喳”直接描摹声音,生动形象。

②比喻,“连微芥秋蚊也发出机群战斗时的嗡嗡声”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声音的特点。

③通感,用“金属的光芒颤颤闪烁”来形容声音的质感,将听觉转化为视觉,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20.B【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先找出主干句,即“阳台对面是荒地”,独立成句;然后剩余成分单独成句,即“打围多年”“迟迟没有开工”,注意确定每个句子的主语,可以由名词“阳台”“荒地”充当,然后按照逻辑顺序排列,分层调整,或添加必要的词语,或删去不必要的虚词及重复性词语,组合成连贯的句群。即“我家生活阳台对面有一块荒地,这块荒地打围多年,但是迟迟没有开工”。【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由“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叽叽喳喳,呼啦啦站满”对鸟儿的鸣叫声进行绘声绘色的直接描摹,运用摹声,如“不如归去”,运用叠词,如“叽叽喳喳”,给读者声音的想象力,生动形象,如临其境。由“连微芥秋蚊也发出机群战斗时的嗡嗡声”可知将蚊子的声音比喻为战斗机发出的声音,运用比喻修辞。用比喻来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具体到本句,生动形象地写出蚊子声音的特点。由“蛐蛐儿金口一开,就仿佛被永动机控制了声带,金属的光芒颤颤闪烁”可知写蛐蛐的叫声有金属的光芒,运用了通感的修辞。通感通过将不同感官的感觉相互沟通和转换,使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不同的感官体验融合在一起丰富语言表达和艺术表现,为作品增添层次和深度。具体到本句,用“金属的光芒颤颤闪烁”来形容声音的质感,将听觉转化为视觉,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原文表示补充说明。A.是总结上文;B.表示补充说明;C.是语义转折;D.是引出下文。故选B。【答案】21.①也生活在语言的世界中②几句母语或家乡话③人类的思维都是相同的22.示例:语言是特定社团人群的生活方式,是识别身份的载体,是不同民族思维特点、审美趣味和审美心理的具体体现。【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根据前文“语言文字是特定社团人群的生活方式”,可知,人类是生活在语言世界中的,可填“也生活在语言的世界中”。②根据后文“‘乡音无改’也只是表明‘我’仍然属于原来的那个群体”,可知,在异国他乡能让两个陌生人倍感亲切的是几句乡音,可填“几句母语或家乡话”。③根据前文“语言是有民族性的。不同民族的思维有不同之处”,可知,作者认为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思维,而一般人的观点就应该是人类的思维都是相同的,可填“人类的思维都是相同的”。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以及选用句式的能力。根据原文“语言文字是特定社团人群的生活方式”可知,语言是特定社团人群的生活方式。根据原文“许多时候,人们关注的不是说了什么,而是用哪种语言方式说,这就是语言的身份识别功能、语言的‘图腾效应’”可知,语言是识别身份的载体。根据原文“语言是有民族性的。不同民族的思维有不同之处”“不同语言所体现的审美趣味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