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学问和智慧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课件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学问和智慧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课件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学问和智慧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课件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学问和智慧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课件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学问和智慧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议论文学问和智慧111/35智慧胜于知识。——【法】帕斯卡知识能够言传,但智慧则不然。人们能够去发觉它,用它生活,以它自强,凭借它去创造奇迹,但却无法把它交流和传授。——【德】海塞今天让我们学一篇新课文《学问和智慧》。2/353/353.体会隽美语言并注意语言积累。1.理清学问与智慧二者之间关系。学习文章中利用各种论证方法。(难点)(重点)4/35

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笔名毅,绍兴柯桥镇江头人,著名教育家、学者。其代表作有:《新人生观》《逝者如斯集》《新民族观》《文化教育与青年》等。5/35

作者是五四运动时学生领袖,以后从事学术研究,成为著名学者、教育家,先后做过清华大学和中央大学校长,颇多建树。他研究中国教育,发觉了其中一些认识上误区。本文针对把“学问”与“智慧”混为一谈错误认识,阐释了“学问”与“智慧”不一样内涵及相互关系,反对死读书,读死书,主张重视能力培养。6/35立论文1.定义:以议论为主要表示方式,经过讲事实,摆道

理,直接表示自己观点和主张文章体裁。2.要求:①要对叙述问题有正确看法②用充分有

说服力论据③要言之有理,合乎逻辑。议论文分类7/35驳论文1.定义:论辩是针对对方观点加以批驳,在批驳

同时阐述己方观点。2.方式:①提出论点②证实论点③总结论点。8/35

我国古人用竹片或木片作为信息载体。用于书写竹片叫做“简”,又称“策”;用于书写木片,叫做“札”,又称“牍”。“五车”语出《庄子·天下》篇:“惠施多方,其书五车。”惠施是战国时期哲学家,很有才学,是名家代表人物。这里是说惠施是个有学问人,他读书要用五辆车子拉。以后人们便以“五车”“五车书”“书五车”“五车竹简”“惠车”等来表示对饱学之士称赞。“五车”典故

9/35王安石《赠外孙》:“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书。”用“读五车”来表示要多读书。“五车”典故,反应了在一个历史时期内所使用传输伎俩。这么多简册,运输、存放都很麻烦,人们常形容说:“汗马牛”“充栋宇”。因而形成了“汗牛充栋”成语典故。10/35魔法记忆之记少余多法:

“蚌”只在地名蚌埠中读(bèng),其余情况下读(bàng)。一

读一读字音陶冶

寸积铢累

矻矻穷年探骊得珠蚌埠

zhūkū

líbèngbàng河蚌11/35二

写一写字形

高zhān远瞩()shàn(

)养

屋yán()慷kǎi(

)激昂

gài(

)括

灌gài(

)赡檐慨概溉瞻12/35三

记一记词义1.寸积铢累:铢,古代重量单位,24铢为一两;累,积累。形容点点滴

滴地积累。例句:甲骨文发觉,与其说是王懿荣冥冥之

中运气,不如说是他一生寸积铢累个人修为使然。2.食古不化:读书人一味学古人,拘泥陈法,不善于灵活利用。

例句:互联网时代,手机企业墨守成规、食古不化,即使

像诺基亚一样巨头,也难免会遭到惨败。13/353.无关宏旨:

不包括主旨。指意义不大或关系不大。例句:假如

说PS照片是民间一个游戏,无伤大雅,也无关宏

旨,但PS照现于官场上,则非同小可。4.探骊得珠:

骊,黑龙。比喻做文章能抓住关键。

例句:老舍先生《茶馆》聚国事家事、世态人情

于一室,整篇戏剧探骊得珠,让我们在啼笑中感知

着民众无奈以及时代黑暗。

14/355.融会贯通:

融会,融合;贯通,全部透彻了解。参合多方面知识

或道理而得到全方面透彻领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辨析:举一反三:反:类推。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

“举一反三”强调由此及彼类推,如:习近平指示,

要认真吸收输油管爆燃教训,重视举一反三,落实安全

生产。“融会贯通”强调对知识融合,从而得到全方面

透彻了解,如:大多数文科高考状元都强调学文科

重在融会贯通。15/356.鞭辟入里:

眼深入剖析,进入最里层。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

深中要害。例句:鲁迅对中国几千年封建文化

进行了鞭辟入里总结性批判。7.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光和擦过影子一

样,一晃就消逝。例句:只重视思想而忽略训练,

所取得思想只是浮光掠影。16/35导思1.联络文章内容,用自己话回答:什么叫“学问”与“智慧”?导思2:“学问”与“智慧”有何联络?作者是怎样论证二者关系?叙述对象论证方法导思3.在阐述清二者之间关系基础上,作者向我们提倡了什么?文章论点关键词:知智并举学以致用17/35

请同学们朗诵课文,并在书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格调。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2.认为用得好词语用方框。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语句)用波浪线。4.有疑问地方,用问号标注。圈点要求18/35读文章第一节,了解文章是怎样来说明学问与智慧。

【答案】作者作了一系列精彩比喻。这些比喻贴切,是因为对学问与智慧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准确。19/352.在同一个人身上,假如只有学问而没有智慧,会怎么样?

相反假如没有智慧只有学问又是怎么样?假如同时具备学问

与智慧呢?

【答案】第一个是“有学问笨伯”或“两脚书橱”“冬烘

先生”。第二种情况则可能不见得有很好学问或者是对于人情事理,

都很通达,凭借经验,利专心得。第三种则是现有学问又有智慧人,他们对人情和事理都有

独特看法,对于学问有自己独见。只有同时兼备了这两

种人才能称得上是真正智者或学问家。20/353.在叙述第二个方面问题时作者采取了什么样

论证方法?

【答案】既采取了对比论证,又引用了《庄子·庖

丁解牛》例子来进行论证。可见比喻是生动而又

贴切,例证是形象而又经典。21/35

4.学生快速地阅读第二部分内容,明确每段文

字所讲述主要内容。【答案】第三节:叙述学问不能离开智慧。第四节:叙述世间不但有缺乏智慧人,而且

有缺乏智慧书。第五节:叙述智慧也离不开学问。第六节:叙述学问和智慧相辅为用、缺一不可

关系。

重点品析第二部分22/355.在第四节重在说明了一个什么样问题?利用了

什么样论证方法?【答案】利用了对比论证方法,来说明著书、读

书要有智慧。23/356.第六节在文中作用是什么?【答案】在篇末指出文章中心论点,同时也作为这篇文章结论。结束语用“不但……而且……”句式对全文进行了归纳总结,使全文脉络愈加清楚,结构愈加紧凑,形成一气呵成、不可反驳雄辩气势。24/35阅读方法解密议论文结尾句(段)作用分析法。

议论文阅读常见题型,其作用是:①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②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结论;③强调……中心论点,发出……号召或希望人们……④提出问题,发人深省,启发人们去关注或思索某个问题。本文就是在结尾归纳总结全文,再一次强调中心论点。25/35重难点小结

本部分形象而准确地阐释了“学问”和“智慧”辩证关系,作者强调,需要学问,更需要智慧,需要知识,更需要能力,这个观点与我们新课程改革理念十分吻合,对我们很有启发。26/35【答案】文章首先用生动比喻对“学问”和“智慧”这两个概念作了比较,第2段批驳了“学问就是智慧”这种错误看法。接着第3、4段,作者从“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角度论证“没有智慧学问,便是死学问”。第5段从“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角度来叙述“智慧却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最终得出全文中心:“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利用学问。”1.【难点探究】本文内涵丰富,作者是怎样安排文章结构?27/35【答案】第三节叙述学问离不开智慧,利用了对比和举例论证方法。先将没有智慧人研究学问和有智慧人研究学问,取得效果大不一样,做对比论证;然后列举了孟德尔、达尔文等因有智慧研究取得巨大成就例证。对比鲜明,例证经典,有很强说服力量。2.【难点探究】阅读第三节与第五节,比较这两段

论证方法有何不一样之处?28/35第五节叙述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利用了比喻论证方法。将无学问智慧比喻成“肥皂泡”,尽管外表五光十色,但裨瞬起瞬灭。交从学问中产生出来智慧比喻成“探照灯”,有很强穿透力;比喻成“珍珠泉泉水”,因为这是“有根底智慧,才是最靠得住,最为清澈,最为宝贵。”这些比喻,不但形象生动,而且贴切,因为它揭示了智慧与学问之间本质联络。29/35学问和智慧概念不一样学问是知识聚集智慧是陶冶原料熔炉

辩证关系有区分

有区分

需要学问更需要智慧学问不能离开智慧

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

30/35

文章针对不辨“学问”与“智慧”差异认识误区,对二者关系作了准确阐释:学问不能离开智慧,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强调需要学问,更需要智慧,需要知识,更需要能力学习理念,对重视知识、忽略能力培养旧教育观念也是一个有力批判。31/351.观点针对性强,综合利用各种论证方法。

议论文提出论

点要有价值,如本文所包括学问和智慧关系,确实是

普通学习者说不清楚或是没有引发重视,积弊已久,为

害不浅。为了论证自己观点,作者综合利用了比喻论证、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充满了智慧和雄辩。2.辩证地分析问题,说理透彻层次分明。

作者在叙述学问不

能离开智慧时,列举了三个出色人物事迹,引用赫胥黎

和爱因斯坦话,说明“发觉”本是每个人都可能含有

禀赋,因为真理是客观存在,只有智慧者才含有发觉能

32/353.说理生动形象,语言充满了智慧。说理最忌枯燥,不过说理

也很轻易流于枯燥,本文能受读者喜爱,除了拥有正确观

点,还在于充满了智慧语言。作者是饱学之士,也是有大

智慧人,行文之际,旁征博引,意趣盎然,不失幽默。力,只有有发现能力人才能“看见他人所看不见”——这就预防读者产生误解,认为智慧者在生活中只是极少数,从而使论证愈加严密。另外文中先说学问不能离开智慧,再说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最终归结到中心论点上来,这么处理,文章层次更清楚。33/35

智慧之言,精辟之语(1)智慧是勇敢者翅膀,依赖它才能飞向希望

蓝天。(2)学问如一朵盛开花,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