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C用于基因转移的受体菌或细胞B用于基因克隆的载体A用于核酸操作的工具酶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A用于核酸操作的工具酶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DNA聚合酶核酸酶核酸修饰酶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发现及其生物功能识别双链DNA分子中的特定序列,并切割DNA双链主要存在于原核细菌中,帮助细菌限制外来DNA的入侵细菌的限制与修饰作用hsdR:编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hsdM:编码限制性甲基化酶hsdS:编码限制性酶和甲基化酶的协同表达1968年,Smith等人首先从流感嗜血杆菌d株中分离出HindII和HindIII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ATPMg2+SAMMg2+ATPMg2+SAM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类型主要特性限制修饰蛋白结构辅助因子识别序列
II型
单功能 同源二聚体
2+旋转对称序列
I型
多功能 异源三聚体
2+TGAN88TGCTAACN66GTGC
III型
双功能异源二聚体
2+
GAGCC CAGCAG切割位点距识别序列1kb处识别序列内或附近距识别序列下游随机性切割特异性切割24-26bp处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II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基本特性
识别双链DNA分子中4-8对碱基的特定序列 大部分酶的切割位点在识别序列内部或两侧 识别切割序列呈典型的旋转对称型回文结构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II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解反应的操作
大部分II型核酸内切酶需要相似的反应条件:Tris-HCl50mMpH7.50-50mM低盐酶100mM中盐酶150mM高盐酶MgCl22NaClDTTVolumeTT10mM0-150mM1mM20-100µl37℃1-1.5hr1U核酸内切酶的酶活性: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反应1小时,完全水解1µg标准DNA所需的酶量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II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解反应的操作II型核酸内切酶的多酶联合酶解:对盐浓度要求不同的酶,可采取下列方法:使用较贵的酶的盐浓度,加大便宜酶的用量,同时酶解低盐酶先切,然后补加盐,高盐酶再切一种酶先切,然后更换缓冲液,另一种酶再切0.1倍体积的5MNaAcpH5.42.5倍体积的冰冷乙醇冰浴5分钟、高速冷冻离心10分钟、干燥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影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活性的因素DNA样品的纯度:蛋白质、苯酚、氯仿、乙醇、EDTA、SDS、NaCl等加大酶的用量,1µgDNA用10U酶加大反应总体积延长反应时间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影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活性的因素DNA样品的甲基化程度:大肠杆菌中的dam甲基化酶在5‘GATC3’序列中的腺嘌呤N66位 引入甲基,受其影响的酶有BclI、MboI等,但BamHI、
BglII、Sau3AI不受影响大肠杆菌中的dcm甲基化酶在5‘CCAGG3’或5‘CCTGG3’序列 中的胞嘧啶C55位上引入甲基,受其影响的酶有EcoRII等哺乳动物中的甲基化酶在5‘CG3’序列中的C55位上引入甲基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影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活性的因素核酸内切酶的缓冲液性质:高浓度的酶、高浓度的甘油、低离子强度、极端pH值等,会使一些核酸内切酶的识别和切割序列发生低特异性,即所谓的Staractivity现象。EcoRI在正常条件下识别并切割5‘GAATTC3’序列,但在甘油浓度超过5%(v/v)时,也可切割5‘PuPuATPyPy3’或者5‘AATT3’。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
DNA连接酶DNA连接酶的基本性质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
DNA连接酶DNA连接酶的基本性质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
DNA连接酶DNA连接酶的基本性质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
DNA连接酶DNA连接酶的反应条件Tris-HClMgCl22ATPDTTVolume50-100mMpH7.510mM0.5-1mM5mM10-20µlTT4-15℃4-16hr1UDNA连接酶的酶活性:在最佳反应条件下15℃反应1小时,完全连接1µgλ-DNA(HindIII片段)所需的酶量。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DNA连接酶平头双链DNA片段的连接操作从分子动力学的角度讲,由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创造的粘性末端的连接属于分子内部的连接,而平头末端的连接则属于分子间的连接,因此后者反应速度要慢得多。提高平头末端连接效率的方法包括:加大连接酶用量(10倍大于粘性末端的连接)加大平头末端底物的浓度,增加分子间碰撞机会加入10%PEG8000,促进大分子之间的有效作用加入单价阳离子(NaCl),最终浓度150-200mM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
DNA聚合酶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DNApolI)5‘→3‘的DNA聚合酶活性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的基本性质:5‘→3‘
的核酸外切酶活性
3‘→5‘的核酸外切酶活性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
DNA聚合酶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DNApolI)
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的基本用途: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DNA聚合酶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大片段(Klenow)Klenow酶的基本性质: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经枯草杆菌蛋白酶处理,获得N端三分之二的大肽段,即为Klenow酶。有5Klenow酶仍拥有5‘→3‘的DNA聚合酶活性,3‘
→5‘的核酸外切酶活性,失去了5‘→3‘的核酸外切酶活性。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DNA聚合酶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大片段(Klenow)Klenow酶的基本用途:补平由核酸内切酶产生的5‘粘性末端DNA片段的同位素末端标记cDNA第二链的合成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定DNA序列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
DNA聚合酶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大片段(Klenow)
Klenow酶的基本用途:补平由核酸内切酶产生的5‘粘性末端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
DNA聚合酶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大片段(Klenow)
Klenow酶的基本用途:DNA片段的同位素末端标记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DNA聚合酶T4-DNA聚合酶T4-DNA酶的基本特性:在无dNTP时,可以从任何3‘-OH端外切在只有一种dNTP时,外切至互补核苷酸暴露时停止在四种dNTP均存在时,聚合活性占主导地位5‘→3‘的DNA聚合酶活性和3‘→5‘的核酸外切酶活性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
DNA聚合酶T4-DNA聚合酶
T4-DNA聚合酶的基本用途:切平由核酸内切酶产生的3’粘性末端注意:该酶也能降解双链DNA,只是其活性比单链降解活性低很多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
DNA聚合酶T4-DNA聚合酶
T4-DNA聚合酶的基本用途:DNA片段的同位素末端标记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
DNA聚合酶依赖于RNA的DNA聚合酶(反转录酶)
反转录酶的基本特性:以RNA为模板聚合cDNA链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
DNA聚合酶依赖于RNA的DNA聚合酶(反转录酶)
反转录酶的基本特性:双向外切DNA-RNA杂合链中的RNA链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
核酸酶单链核酸外切酶:核酸外切酶VII(ExoVII)
2+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
核酸酶双链核酸外切酶:核酸外切酶III(ExoIII)
大肠杆菌的核酸外切酶III特异性地从3‘端外切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
核酸酶双链核酸外切酶:λ核酸外切酶(λExo)
λ核酸外切酶特异性地从5‘端外切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Zn2+必需核酸酶单链核酸内切酶:S1核酸酶S1核酸酶的基本特性:来自稻谷曲霉菌(Aspergillusoryzae)2+最适pH范围为4.0-4.3需要NaCl10-300mM降解单链DNA的速度比降解双链DNA快75000倍降解单链DNA的速度比降解单链RNA快7倍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
核酸酶单链核酸内切酶:S1核酸酶
S1核酸酶的基本反应:内切单链DNA或RNA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
核酸酶单链核酸内切酶:S1核酸酶
S1核酸酶的基本反应:内切带缺口或缺刻的双链DNA或RNA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
核酸酶单链核酸内切酶:S1核酸酶
S1核酸酶的重要用途:在DNA上定位RNA(S1mapping)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
核酸修饰酶末端脱氧核苷酰转移酶(TdT)
TdT的基本特性:来自小牛胸腺
不需要模板的DNA聚合酶,随机掺入dNTPs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TdT的基本特性: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
核酸修饰酶碱性磷酸单酯酶(DNA和RNA分子中除去5′-磷酸残基,即脱磷酸作用)
来自小牛胸腺的碱性磷酸单酯酶(CIP) 来自大肠杆菌的碱性磷酸单酯酶(BAP)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
核酸修饰酶T4-多核苷酸磷酸激酶(T4-PNP)
T4-PNP的基本特性:在DNA、RNA、dNR、NR的5‘-OH上加磷。
用于探针的末端同位素标记: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B用于基因克隆的载体3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考斯质粒(cosmid)与噬菌粒人造染色体载体载体的功能及特征质粒(plasmid)噬菌体或病毒DNA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载体的功能及特征载体的功能:运送外源基因高效转入受体细胞为外源基因提供复制能力或整合能力为外源基因的扩增或表达提供必要的条件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载体的功能及特征载体应具备的条件:具有针对受体细胞的亲缘性或亲和性(可转移性)具有合适的筛选标记具有较高的外源DNA的载装能力具有多种单一的核酸内切酶识别切割位点具有与特定受体细胞相适应的复制位点或整合位点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质粒质粒的基本特征:质粒是生物细胞内固有的、能独立于寄主染色体而自主复制、并被稳定遗传的一类核酸分子。质粒常见于原核细菌和真菌中。绝大多数的质粒是DNA型的。绝大多数的天然DNA质粒具有共价、封闭、环状的分子结构,即cccDNA。质粒DNA的分子量范围:1-300kb。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质粒质粒的自主复制性质粒能利用寄主细胞的DNA复制系统进行自主复制质粒DNA上的复制子结构决定了质粒与寄主的对应关系。根据在每个细胞中的分子数(拷贝数)多寡,质粒可分为两大复制类型:严紧型复制控制的质粒1-3拷贝stringentplasmid松弛型复制控制的质粒10-60拷贝stringentplasmid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质粒质粒的不相容性以大肠杆菌的质粒为例:ColE1、pMB1拥有相似的复制子结构,彼此不相容pSC101、F、RP4拥有相似的复制子结构,彼此不相容p15A及其衍生质粒拥有相似的复制子结构,彼此不相容任何两种含有相似复制子结构的不同质粒,不能同时存在于一个细胞中,这种现象称为质粒的不相容性,不相容性的质粒组成不相容性群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质粒质粒的可转移性革兰氏阴性菌的质粒可分成两大类:接合型质粒能在天然条件下自发地从一个细胞转移到另一个细胞(接合作用),如F、Col、R质粒等如Col、R的其它成员非接合型质粒不能在天然条件下独立地发生接合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某些非接合型质粒(ColE1)在接合型质粒的存在和协助下,也能发生DNA转移,这个过程由bom和mob基因决定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
质粒
携带特殊的遗传标记
野生型的质粒DNA上往往携带一个或多个遗传标记基因,这 使得寄主生物产生正常生长非必需的附加性状,包括:物质抗性物质合成抗生素、重金属离子、毒性阴离子、有机物抗生素、细菌毒素、有机碱这些标记基因对DNA重组分子的筛选具有重要意义。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
质粒质粒的构建
天然存在的野生型质粒由于分子量大、拷贝数低、单一酶切位点 少、遗传标记不理想等缺陷,不能满足克隆载体的要求,因此往 往需要以多种野生型质粒为基础进行人工构建。 目前实验室使用的大肠杆菌质粒大多是由少数几个野生型质粒构 建的:pSC101ColE1
8.8kb拷贝数5四环素抗性标记基因Tcrr6.5kb拷贝数20-30大肠杆菌内毒素标记基因E1RSF2124ColE1衍生质粒氨苄青霉素抗性标记基因Aprr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
质粒质粒的分类
人工构建的质粒根据其功能和用途可分成如下几类:
高拷贝质粒突变拷贝数控制基因拷贝数1000-3000扩增基因
低拷贝质粒来自pSC101拷贝数小于10表达某些毒性基因温敏质粒测序质粒整合质粒穿梭质粒表达质粒探针质粒在不同温度下表现出拷贝数、整合等不同性质含有测序通用引物互补序列和多酶接头polylinker装有整合促进基因及位点便于外源基因的整合装有针对两种不同受体的复制子便于基因克隆装有强化外源基因表达的转录、翻译、纯化的元件装有报告基因便于启动子等元件的克隆筛选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
质粒重要的大肠杆菌质粒载体
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
质粒重要的大肠杆菌质粒载体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
质粒重要的大肠杆菌质粒载体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质粒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质粒质粒DNA的分离纯化实验室一般使用下列三种方法制备质粒DNA: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质粒DNA纯度高、周期长、设备要求高、溴乙锭污染碱溶法质粒DNA纯度底、快速、操作简便沸水浴法质粒DNA纯度、操作周期介于氯化铯法和碱溶法之间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
质粒质粒DNA的分离纯化
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用含有EDTA的缓冲液悬浮菌体加溶菌酶裂解细菌细胞壁加CsCl和溴乙锭超速离心过夜在紫外灯下吸取cccDNA稀释沉淀cccDNA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
质粒质粒DNA的分离纯化碱溶法:
用含有EDTA的缓冲液悬浮菌体 加溶菌酶裂解细菌细胞壁加NaOH和SDS的混合溶液,去膜释放内含物加高浓度的醋酸钾溶液,沉淀染色体,去除染 色体DNA及大部分蛋白质离心取上清液,用苯酚-氯仿萃取,去除痕量的蛋白质乙醇或异丙醇沉淀水相质粒DNA用无DNase的RNase去除残余的RNA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质粒质粒DNA的分离纯化沸水浴法:用含有EDTA和TritonX-100的缓冲液悬浮菌体加溶菌酶裂解细菌细胞壁沸水浴40秒钟离心,用无菌牙签挑去沉淀物乙醇或异丙醇沉淀质粒DNA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噬菌体或病毒DNA噬菌体或病毒是一类非细胞微生物,能高效率高特异性地侵染宿主细胞,然后或自主复制繁殖,或整合入宿主基因组中潜伏起来,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上述两种状态还会相互转化。噬菌体或病毒的上述特性使得它们的DNA能被开发成为基因工程的有用载体,因为:高效率的感染性能使外源基因高效导入受体细胞自主复制繁殖性能使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高效扩增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噬菌体或病毒DNA大肠杆菌的λ噬菌体DNAλ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生物结构λ噬菌体是大肠杆菌的温和型噬菌体λ噬菌体由外壳包装蛋白和λ-DNA组成λ-DNA全长48502个核苷酸λ-DNA上至少有61个基因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λ噬菌体生物学特性:生物结构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
噬菌体或病毒DNA
λ噬菌体生物学特性:感染周期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
噬菌体或病毒DNA
λ噬菌体生物学特性:感染周期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噬菌体或病毒DNAλ噬菌体生物学特性:溶原状态λ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后,除能裂解细胞外,也可能将其DNA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上,并不产生子代噬菌体颗粒,这种情况为溶原状态。整合主要由λ-DNA上的cI和int两基因的产物所激活,而这两个基因的开放与关闭又取决于宿主细胞本身的性质。人们可以根据需要改变λ-DNA或宿主细胞的性质,使噬菌体或处于溶菌状态,或处于溶菌状态DNA重组技术一般需要λ噬菌体进入溶菌状态。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噬菌体或病毒DNAλ-DNA载体的构建:缩短长度野生型λ-DNA包装的上限为51kb,本身长度为48.5kb,只有当插入的外源DNA片段不大于2.5kb时,才能被包装成有感染力的噬菌体颗粒。因此缩短野生型λ-DNA的长度,可以提高装载量。其实野生型λ-DNA上约有40-50%的片段是复制和裂解所非必需的。根据切除的多少,可将λ-DNA分成两大类载体:插入型载体取代型载体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
噬菌体或病毒DNAλ-DNA载体的构建:缩短长度插入型载体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
噬菌体或病毒DNA
λ-DNA载体的构建:缩短长度取代型载体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噬菌体或病毒DNAλ-DNA载体的构建:删除重复的酶切位点野生型的λ-DNA链上有5个EcoRI位点和7个HindIII位点,不利于重组操作,必须删除至1-2个同时,为了便于各种来源的DNA片段的克隆,还需要增加一些单一的酶切位点除了简单的切割外,还需要采用定点突变技术去除或增添酶切位点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噬菌体或病毒DNAλ-DNA载体的构建:加装选择标记与质粒不同,野生型λ-DNA上缺少合适的选择标记,因此加装选择标记是λ-DNA克隆载体构建的重要内容
λ-DNA克隆载体上的选择标记主要有下列两类:免疫功能类标记颜色反应类标记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噬菌体或病毒DNAλ-DNA载体的构建:加装选择标记imm434imm434基因编码一种阻止λ-噬菌体进入溶菌循环的阻遏物。含有完整标记基因的λ-载体进入受体细胞后,建立溶原状态,细菌生长缓慢,形成浑浊斑;当外源DNA插入到标记基因中,基因灭活,λ-重组分子便进入溶菌循环,形成透明斑。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噬菌体或病毒DNAλ-DNA载体的构建:加装选择标记lacZlacZ基因编码β-半乳糖苷酶,能催化无色的X-gal生成蓝色化合物。当外源基因插入到lacZ基因中,基因灭活,不能合成蓝色化合物;而空载体λ-DNA则产生蓝色透明斑。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噬菌体或病毒DNAλ-DNA载体的构建:构建琥珀密码子的突变体琥珀型突变(sup)是指由CAG(Gln)向UAG(stop)的突变。大肠杆菌的某些菌株含有特异性的校正基因,其编码产物校正tRNA能专一性地纠正这一突变。将野生型λ-DNA上D和E两个头部包装蛋白的基因中的CAG密码子突变成UAG。当这种λ-DNA进入一般的大肠杆菌菌株后,不能合成有活性的头部蛋白,也就不能被包装和裂解细菌,这样就可以阻止有害重组体的生物污染及扩散,而基因工程实验中使用的受体则是具有琥珀型突变体校正功能的菌株。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
噬菌体或病毒DNA
λ-DNA载体的主要类型:
取代型载体:λEMBL4、λgtλc、λNM762、Charon40正选择型载体:λEMBL1、λL47、λ1059野生型的λ噬菌体不能在P2噬菌体溶源性的细菌中繁殖(Spi++),这种生长抑制表型受λ-DNA上的red和gam两个基因控制。若将外源DNA取代red和gam,重组噬菌体便拥有Spi--表型,能在P2噬菌体溶源性的大肠杆菌受体菌中繁殖,并形成透明斑。插入灭活型载体:Charon2、Charon6、λgt11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噬菌体或病毒DNAλ-DNA重组分子的体外包装:λ-DNA重组分子需在体外人工包装成有感染力的噬菌体重组颗粒,方可高效导入受体细胞。用于体外包装的蛋白质可直接从感染了λ噬菌体的大肠杆菌中提取,现已商品化。这些包装蛋白通常分为相互互补的两部分:一部分缺少E组份,另一部分则缺少D组份。包装时,当且仅当这两部分包装蛋白与重组λ-DNA分子混合后,包装才能有效进行,任何一种蛋白包装液被重组λ-DNA污染后,均不能被包装成有感染力的噬菌体颗粒,这也是基于安全而设计的。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密度已达1013
-1014/L,大肠杆菌细胞已完全裂解噬菌体或病毒DNAλ-DNA及其重组分子的分离纯化:将大肠杆菌在含有麦芽糖的培养基中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加入λ噬菌体或重组λ噬菌体的悬浮液,37℃培养1小时用新鲜培养基稀释,继续培养4-12小时。这时噬菌体颗粒超速离心,沉淀噬菌体苯酚抽提,释放λ-DNA乙醇或异丙醇沉淀λ-DNA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噬菌体或病毒DNAλ-DNA作为载体的优点:λ-DNA可在体外包装成噬菌体颗粒,能高效转染大肠杆菌λ-DNA载体的装载能力为25kb,远远大于质粒的装载量重组λ-DNA分子的筛选较为方便重组λ-DNA分子的提取较为简便λ-DNA载体适合克隆和扩增外源DNA片段,但不适合表达外源基因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噬菌体或病毒DNA大肠杆菌的M13单链噬菌体DNAM13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生物结构M13噬菌体的外型呈丝状2700个外壳蛋白分子M13噬菌体由外壳包装蛋白和正链DNA组成M13噬菌体不裂解宿主细胞,但抑制其生长M13DNA全长6407个核苷酸M13DNA上至少有10个基因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
M13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感染周期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M13DNA载体的构建: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大肠杆菌的M13单链噬菌体DNAM13DNA载体的特点:使克隆的DNA片段以特定单链的形式输出受体细胞外这在DNA定向突变中非常有用。M13重组分子筛选简便被M13噬菌体感染的受体细胞生长缓慢,形成混浊斑,易于辨认挑选。而且重组分子越大,混浊斑的混浊度亦越大。但M13-DNA载体的最大缺陷是装载量小,只有1.5kb。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
噬菌体或病毒DNA
与动植物受体细胞相适应的载体一般选择相应动植物的病毒基因组DNA。 动植物病毒种类繁多,每一种动植物都有多种特异性的病毒。按照基因组的结构,可将动植物病毒分成四大类:单链DNA病毒单链RNA病毒双链DNA病毒双链RNA病毒
RNA病毒在自我复制时大多存在相应的DNA中间反应物,这些中间体可作为载体进行常规的DNA重组。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考斯质粒与噬菌粒λ-DNA载体和M13-DNA载体的装载量最大分别为25kb和1.5kb,但在很多情况下,往往需要克隆更大的外源DNA片段,考斯质粒和噬菌粒载体的构建就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噬菌体DNA的装载量。
在包装上限固定的条件下,大幅度缩短噬菌体DNA的长度,就能同步增加载体的装载能力。将噬菌体DNA与包装有关的序列与质粒组装在一起,既能最大限度地缩短载体的长度,同时又能保证重组DNA分子在体外仍被包装成有感染力的颗粒,这便是构建考斯质粒和噬菌粒载体的思路。当然,由于考斯质粒和噬菌粒不再携带包装蛋白基因,因此重组DNA分子在细胞内不能形成噬菌体颗粒。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
考斯质粒与噬菌粒考斯质粒(cosmid)考斯质粒载体的构建:考斯质粒是一类人工构建的含有λ-DNAcos序列和质粒复制子的特殊类型的载体。cossite-carryingplasmid1978年Collins和Hohn发明构建1.8kb的λ-DNA片段+pBR322片段装载范围为31-45kb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
考斯质粒与噬菌粒考斯质粒(cosmid)考斯质粒载体的特点:能像λ-DNA那样进行体外包装,并高效转染受体细胞装载量大(45kb)且克隆片段具有一定的大小范围能像质粒那样在受体细胞中自主复制重组操作简便,筛选容易不能体内包装,不裂解受体细胞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考斯质粒与噬菌粒噬菌粒(phagemidorphasmid)噬菌粒载体的特点:噬菌粒是一类人工构建的含有单链噬菌体包装序列、复制子以及质粒复制子、克隆位点、标记基因的特殊类型的载体能像M13-DNA那样体外包装,并高效转染受体细胞能像质粒那样在受体细胞中自主复制装载量比常规的M13mp系列要大很多(10kb)通过克隆双链DNA能获得同等长度的单一单链DNA重组操作简便,筛选容易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
考斯质粒与噬菌粒噬菌粒(phagemidorphasmid)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
考斯质粒与噬菌粒噬菌粒(phagemidorphasmid)
重要的噬菌粒载体:pBluescript体外转录载体pBluescript=pUC+f1-ori+PT3
+PT7噬菌体启动子PT3和PT7强化外 源基因的转录。提取出来的单链DNA重组分子在噬菌体RNA聚合酶的存在下,又可实现外源基因的体外转录。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人造染色体载体
人类、动物、植物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往往需要克隆数百甚至上千kb的DNA片段,此时考斯质粒和噬菌粒载体的装载量也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将细菌接合因子或酵母菌染色体上的复制区、分配区、稳定区与质粒组装在一起,即可构成染色体载体。当大片段的外源DNA克隆在这些染色体载体上后,便形成重组人造染色体,它能像天然染色体那样,在受体细胞中稳定的复制并遗传。目前常用的人造染色体载体包括:细菌人造染色体(BAC)酵母人造染色体(YAC)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人造染色体载体细菌人造染色体(BacterialArtificialChromosomesBAC)细菌人造染色体通常是在大肠杆菌性因子F质粒的基础上构建的,其装载量范围在50-300kb之间。各种类型的pBACs在大肠杆菌受体菌只能维持单一拷贝。pBACs主要适用于:克隆大型基因簇(genecluster)结构构建动植物基因文库第三章-重组DNA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YAC载体应含有下列元件:
人造染色体载体酵母人造染色体(YeastArtificialChromosomesYAC)
酵母人造染色体的构建:酵母染色体的端粒序列酵母染色体的复制子酵母染色体的中心粒序列酵母系统的选择标记大肠杆菌的复制子
大肠杆菌的选择标记YA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2024学年高一秋学期期末语文模拟测试(一)试题
- 感恩教育国旗下讲话稿(10篇)
- 放射工作人员法律法规培训
-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5篇)
- 对超市员工的发言稿(集锦15篇)
- 智研咨询-2024年中国储能电站EMS系统行业市场全景调查、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群智感知人机混合场景下数据收集方法的研究与实现
- 一回路关键能动设备故障诊断及剩余寿命预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 宽带光电探测器的研制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商品房买卖合同(精装修版)
- 2025年N1叉车司机考试试题(附答案)
- 《医院财务分析报告》课件
- 2024年考研政治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初级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全国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2-2023学年五年级数学春季开学摸底考(四)苏教版
- 【蚂蚁保】2024中国商业医疗险发展研究蓝皮书
- 元宇宙技术与应用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与进度管控
- ASME B16.5-16.47法兰尺寸对照表
-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第二版)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产品报价单(5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