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名校试卷PAGEPAGE1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依据下表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朝鲜科举考试以中国古籍《左传》《礼记》等主科利用汉字字形作音符,创朝鲜词汇日本模仿唐代之政制,确定其官制、田制、刑法等采用汉字楷书偏旁造“片假名”,取汉字草书偏旁造“平假名越南李圣宗在国都“修文庙,塑孔子、周公及四配像,画七十二贤像,四时享祀”国内政治制度完全仿效中国体制,仿佛一个缩小版的中华帝国A.文化生命力影响辐射力 B.东亚文化具有同源性C.东亚一体观念不断增强 D.文化交流具有单一性〖答案〗A〖解析〗这一现象说明当时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影响力和辐射力强大,A项正确;表格的中心内容是朝鲜、越南、日本受到中国文化影响,BC项说法错误;D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A项。2.20世纪90年代,在新疆尼雅遗址发现一处东汉夫妻合葬墓,男性墓主右臂绑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还有弓箭、箭簸、短剑鞘等陪葬品。这一现象可以佐证()A.西域丝织技术较为发达 B.中原军事技术传至西域C.中原与西域有交通联系 D.汉代丝绸之路较为畅通〖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中国)。据材料可知新疆尼雅遗址的东汉墓葬中发现“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锦护臂,“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出自司马迁《史记·天官书》,“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由此可知中原地区与西域地区存在着往来联系,推动中原地区文化影响西域地区的织锦文字,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锦护臂的织锦技术,也没有体现内地的织锦技术,不能进行对比,排除A项;根据材料不能得出这些武器设计和材质是出自中原,排除B项;墓葬发现兵器说明丝绸之路出现一定安全问题,不能得出整个汉代丝绸之路较为畅通,排除D项。故选C项。3.明代中叶,王阳明景仰朱熹等大师讲学于书院,认为书院可“匡翼夫学校之不逮”,并在龙岗书院、敷文书院等多所书院讲学二十余年,追随者甚多。该时期书院的兴盛()A.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快速发展 B.有助于强化官方的思想控制C.有利于儒家思想体系的调适 D.巩固了程朱理学的官方地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叶。(中国)据所学可知,王阳明是阳明心学的代表,心学不同于程朱理学,是对程朱理学的发展。王阳明在书院中讲学二十余年,追随者甚重,这就有利于传播心学,从而促进了儒学思想体系的调适,C项正确;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王阳明在书院中讲学,并不一定针对的是科举教育,所以不能说明推动了科举教育的发展,排除A项;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心学主张理在心中,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人的重视,有利于人的个性发展,这并不利于强化官方的思想控制,排除B项;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王阳明是心学的代表,他在书院中讲学,追随者甚众,所以书院的兴盛应该是有利于巩固心学的地位,而不是程朱理学的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4.中国在唐代就有关于犹太人的记录。在清代犹太人的教堂里,可以看到下面这样的对联:“自女娲嬗化以来西竺钟灵求生天生地生人之本,由阿罗开宗而后中华衍教得学儒学释学道之全.”这体现出A.中华文化对外来的宗教具有宽容性B.外来弱小文化依附于中华文化存C.中华文化与犹太文化既同源又同质D.犹太人是世界上最难被同化的民族〖答案〗A〖解析〗〖祥解〗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自女娲嬗化以来西竺钟灵求生天生地生人之本,由阿罗开宗而后中华衍教得学儒学释学道之全。”可知犹太教传教中体现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宽容性,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华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包容与中外文化的融合,不是外来弱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依附,故B项错误;中华文化与犹太文化既同源又同质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故C项错误;关于犹太人是世界上最难被同化的民族一方面在材料中并未体现,另一方面强调犹太人与这个材料的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华文化对外来的宗教具有宽容性请在此输入详析!5.19世纪中叶以来,自由主义、进化论、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等各种思潮陆续在中国思想界登场,特别是富有整体行动规划、能给出未来理想世界蓝图的方案,更是受到知识青年的欢迎。这反映了当时知识青年()A.富有强烈救亡图存的心态 B.渴望走理想化的政治道路C.具有较强的功利主义倾向 D.重视对学术思想体系研究〖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各种思潮陆续在中国思想界登场”、“越是具有整体行动规划并且能够给出未来理想世界图景的方案,越受知识青年的欢迎”并结合所学可知,知识青年以救亡图存为目标的民族责任感和迫切心态,A项正确;材料中受知识青年欢迎的并非“理想化的政治”,而是“有整体行动规划并且能给出未来理想世界图景的方案”,能够满足青年救亡图存心理的思想,排除B项;知识青年的目标是救亡图存,并非为了追求某种利益的功利主义,排除C项;材料中知识青年欢迎某种思想的目的是为了救亡图存,并非为了学术思想的研究,排除D项。故选A项。6.如图为近代中国经济区位示意图。这一经济区位的形成主要由于()A.民族工业的发展畸形 B.区域经济分工的发展C.小农经济的彻底解体 D.工业结构比例的失调〖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近代中国的城市、乡村和农村,基于不同的分工和经济区位价值,形成了内部经济联系密切的地域化经济体,众多以口岸为中心的地域化经济共同体构成了近代中国的经济区位架构,所以图中这一经济区位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区域经济分工的发展,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民族工业的发展畸形”指的是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发展缓慢,示意图中看不出轻重工业的发展情况,不能得出民族工业的发展畸形,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近代小农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并未完全解体,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工业结构比例的失调指的是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经济区位是指地理范畴上的经济增长带或经济增长点及其辐射范围,图中是受城市、乡村和农村地理位置的影响形成的经济发展情况,与工业结构比例的失调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7.京城官员士大夫保守思想浓厚,在洋务运动造轮船、办铁路之初,动辄纷起反对,斥为崇洋。清末,京城官员外出公务差旅,往往尽量借道轮船、火车。这一变化反映出()A.近代中国交通发展迅速 B.交通发展促进思想解放C学习西方之路异常艰难 D.清末官员外交意识淡薄〖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末(中国)。根据材料“保守思想浓厚,在洋务运动造轮船、办铁路之初,动辄纷起反对,斥为崇洋。清末,京城官员外出公务差旅,往往尽量借道轮船、火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学习西方,造轮船、办铁路,轮船、火车等近代交通工具的便利性,促使官员士大夫对其态度由否定转向肯定,说明的是交通发展促进思想解放,B项正确;材料无法看出交通发展的速度,排除A项;材料已经看出官员转变了向西方学习的观念,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外交,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8.如表为20世纪上半叶国文教科书选文情况(部分)。据此可知()出处选文(部分)语体情况1923年版叶圣陶《新学制初级中学国语教科书》《大铁椎传》《廉颇蔺相如列传》《荆轲刺秦王》《庄子秋水篇》《最后一课》《天演论导言》《莫尔斯传》文言文119篇,白话文59篇,文白的比例约为2:11935年版叶圣陶、夏丏尊编《国文百八课》《庄子四则》《杨修之死》《愚公移山》《念奴娇·赤壁怀古》《最后一课》《荷塘月色》《项链》《背影》文言文58篇,白话文86篇,文白的比例约为2:3A.文学革命具有形式主义的倾向 B.社会转型影响对人才的培养C.编者注重对传统文化理性继承 D.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文白的比例约为2:1”“文白的比例约为2:3”可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文言文占比出现降低,体现了当时学者对文言文进行了筛选和辨别,体现了编者对传统文化的理性继承,C项正确;文学革命发生于新文化运动时期,时间上与材料不符,且材料并未体现文学革命的形式主义倾向,排除A项;材料没法反映社会转型,且当时中国依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并未发生大的转型,排除B项;20世纪30年代的国文教科书与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9.如图是1952年爱国防疫运动蓬勃发展中广泛张贴的宣传海报,可以用来说明()A.抗美援朝推动了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 B.新中国已建立起医疗卫生防疫的体系C.建国初期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成效显著 D.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的成效〖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说明”,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美援朝时期的中国。据材料“1952年爱国防疫运动”“打败美帝国主义的细菌战”并结合所学可知,1952年,美国在朝鲜北方和中国部分地区秘密实施细菌战,我国喊出口号“人人都来参加爱国防疫卫生运动,彻底打败美帝国主义的细菌战!”,可见抗美援朝客观上推动了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体系”已经建立,排除B项;材料不仅体现了环境卫生和新农村建设,还体现了国内外形势与农村卫生事业建设的关系,排除C、D项。故选A项。10.2011年“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开幕式在台北故宫举行,浙江省博物馆馆藏的《富春山居图》与台北故宫博物院院藏的《富春山居图》终于重相逢,名画的传奇身世见证着中华文明的历史延续,这反映出博物馆()A.见证了殖民侵略的历史 B.担负着文化传承的使命C.是国民教育的重要场所 D.服务于人民大众的职能〖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11年(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博物馆担负着文化传承的使命。材料中提到的《富春山居图》的传奇身世见证着中华文明的历史延续,也彰显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B项正确;《富春山居图》之所以分藏于海峡两岸,是因为解放战争,与殖民侵略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博物馆对文明延续的作用,没有涉及到有关国民教育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博物馆服务于人民大众,主旨是博物馆对文化的传承所起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11.罗马帝国时代,上层阶级都较为注重将儿童委托给来自希腊的乳母与教仆,提供良好的生活与教育环境,帮助其健康成长。上述现象反映了()A.罗马帝国时代教育的发展 B.古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C.罗马统治者注重缓和矛盾 D.罗马完全继承了希腊文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反映”,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据材料“罗马帝国时代”,上层阶级都较为注重将儿童委托给来自“希腊”的乳母与教仆,可以得出古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古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而不仅仅是古罗马的教育,A项表述片面,排除A项;材料只有文化教育方面的信息,不能体现罗马统治者是否注重缓和矛盾,排除C项;D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12.在中世纪的西欧,几乎所有类型的艺术形式都是用来解读《圣经》的,如教堂内流行的彩绘玻璃绘画(如图)就以形象直观且生动有力的视觉样式直接作用于广大不识字的信徒,使他们接受并崇拜教会所宣扬的道德和精神价值。据此可知,中世纪西欧的教会()A.传播人文精神 B.推动教育普及 C.主导文艺创作 D.干预世俗政权〖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根据材料“几乎所有类型的艺术形式都是用来解读《圣经》的”,以此使得人们“接受并崇拜教会所宣扬的道德和精神价值”,可见艺术的主要作用还是作为宗教统治的工具,所以中世纪西欧的教会主导文艺创作,C项正确;人文精神以人为中心,推崇人,反对神,提倡以人为本,反对神权统治,否定教会所宣扬的道德和精神价值,中世纪西欧的教会反对传播人文精神,排除A项;“普及”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到有关对世俗政权的态度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13.15世纪以来,欧洲服饰造型基于人体解剖学制衣的理念,逐渐摆脱了哥特的直线型风格,男性服饰凸显肌肉发达、肩膀宽大,女性服饰呈现细腰、圆臀等特点。这反映了()A.经济发展,女性地位提高 B.文化繁荣,宗教信仰动摇C.思想开放,近代科学发展 D.王权强化,民族国家兴起〖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欧洲服饰造型基于人体解剖学制衣的理念,逐渐摆脱了哥特的直线型风格”可知,反映了近代科学的发展;依据材料“15世纪以来”、“男性服饰凸显肌肉发达、肩膀宽大,女性服饰呈现细腰、圆臀等特点”并结合所学可知,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欧洲服饰突破了传统束缚,呈现出人体的曲线美,这体现了思想开放,C项正确;虽然女性服饰摆脱传统束缚,呈现细腰、圆臀等特点,但并不能说明女性地位提高,排除A项;当时处于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并不否定宗教信仰,因此“宗教信仰动摇”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与王权强化,民族国家兴起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4.17世纪上半叶,茶传入英国,此时饮茶仅局限于上层社会。1786年一名法国人到英国旅行时注意到: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也能和富裕人家一样,一天喝两次茶。因为廉价而且能够迅速补充能量,茶叶特别受工人阶层的欢迎。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革命改变了生活习俗 B.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C.英国茶业种植面积的扩大 D.世界贸易的迅速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18世纪(英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7世纪,茶叶传入英国时属于奢侈品,饮茶仅局限在上层社会,但伴随着世界之间联系的增强,世界贸易的发展,茶叶大量进入欧洲,推动了饮茶的推广,D项正确;饮茶的推广与世界贸易的发展有关,并非工业革命改变了生活习俗,排除A项;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指的是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直接同世界各地各地建立起商业联系,这与茶叶的增加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英国茶叶种植面积并没有大量扩大,茶叶主要来源于世界贸易,排除C项。故选D项。15.“一是它首次为印度各地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共同的语言和一种共同的文化背景;二是不可避免地使印度产生政治上的自觉性和自治要求,一批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利用欧洲的思想意识攻击英国的统治,并组织了一个民族主义运动。”基于此论述,可以说明英国殖民侵略()A.实现了文化上的替代 B.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C.客观上推动文化重构 D.有利于民族独立运动〖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英国殖民地)。据材料“不可避免地使印度产生政治上的自觉性和自治要求,一批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利用欧洲的思想意识攻击英国的统治,并组织了一个民族主义运动”可知,西方的殖民侵略客观上推动了殖民地的文化发展,推动了殖民地文化重构,C项正确;英国的文化影响了殖民地的文化,但没有替代殖民地文化,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西方文化对殖民地文化影响,并非东西方文化交流,排除B项;殖民侵略是宗主国对殖民地的压迫,是民族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但并非有利于民族独立运动,排除D项。故选C项。16.19世纪中叶起,英国通过了一系列的法案,对环境卫生问题进行管理;1909颁布了《住它与规划法》;1936年,伦敦通过了“绿带开发限制法案”,引导城市建设开发,减少对乡村环境和利益的损害。这一系列政策从侧面反映了()A.城市发展开始关注生活环境改善 B.民主政治体制建设的发展和完善C.政府从自由放任调整到国家干预 D.工业革命后城市化建设问题突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中叶——1936年(英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英国通过了一系列的法案,对环境卫生问题进行管理,引导城市建设开发,这是因为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产生环境污染、城市建设等方面的问题,D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证明英国从19世纪中叶才开始关注生活环境,排除A项;材料中的法案是针对环境卫生和城市建设的,反映的是经济方面的内容,与民主政治无关,排除B项;材料表明英国政府出台法律对城市化建设问题进行管理,体现了国家干预,这是直接得出的结论,而问题问的是“侧面反映”,就是不是直接反映出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17.中医药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卓越贡献,是中华绚烂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原始社会人们为了生存通过长期和疾病作斗争,总结了丰富的经验。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元明清时期,瘟疫流行,温病学得到了长足发展。自近代以来,社会开始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使中医药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中医药界面临危机四伏的险境。——摘编自邓铁涛、程之范《中国医学通史》等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医药发展大事件年份事件198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1988年更名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3年国家制定中医药标准体系。2015年屠呦呦等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成功分离了青蒿素,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7年正式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法》2003、2019年SARS时期、新冠肺炎突发时期再显中医药神威。2019年国内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65809个,中医中药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摘编自朱建平《中国医药与改革开放40年》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医学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医药在新中国焕发新生机的原因。(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中医药发展的认识。〖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影响海外(传播范围广);分科体系不断(完备理论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发展具有阶段性(随着时代变化面临巨大考验)。(2)原因:党和政府的重视,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并制定法律;“双百”方针的落实;推行了中医药现代化标准体系;中医药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有着突出的效果;科学家的努力钻研。(3)认识:中医药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医作为中国的优秀文化,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其精华传承发展下去;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推动中医药的传播,提高我国中医药的影响力;中医药的发展可以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等等。〖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原始社会,人们通过长期和疾病作斗争总结了丰富的经脸”可知,历史悠久;根据材料“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可知,影响海外(传播范围广);根据材料“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输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元明清时期,疫流行,温病学得到了长足发展”可知,分科体系不断(完备理论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根据材料可知,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唐朝、两宋时期、元明清时期、近代以来,中医学不断发展,具有阶段性(随着时代变化面临巨大考验)。(2)原因:根据材料“国家中医管理局成立,1988年更名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和政府的重视,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并制定法律;根据材料“国家制定中医药标准体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行了中医药现代化标准体系;根据材料“SARS时期、新冠肺炎疫情突发时期再显中医药神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医药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有着突出的效果;根据材料“屠呦呦等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咸功分离了青蒿素,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学家的努力钻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医药在改革开放后焕发新生机的原因还包括“双百”方针的落实。认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中医药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医作为中国的优秀文化,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其精华传承发展下去;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推动中医药的传播,提高我国中医药的影响力;中医药的发展可以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等方面谈对中医药发展的认识。18.人口迁移是人类历史上的常见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资金、信息、技术、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洋插队”到90年代的“闯东欧”,中国海外移民人数发展迅速。2000—2005年,美国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移民潮,有35.5万中国人移民美国。海外移民的增长,迅速改变了海外华人的结构,其从业范围也在向多元化发展。1993年完全放开自费留学以后,出国接受国际化教育的中国学生大幅度增加。据教育部统计,自1978年至2004年底,中国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81.49万人,留学国别108个……截至2018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到585.71万人,其中365.14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海外留学生归国人数呈增长趋势。——摘编自《移民政策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趋势。(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答案〗(1)趋势:人口总数增多;区域人口分布比例呈南方增加、北方减少趋势(长江流域占主导,珠江流域增加,黄河流域减少)(2)特点:移民人数有所增加,发达国家为主要聚集地;出国留学人员增多,留学移民呈现扩大趋势;人员构成发生变化,从事职业呈现多元化发展;留学生归国人数增多。影响:提高了中国的海外影响力,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有利于文化交流和传播;归国人员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移民纠纷有可能演变成国家间政治摩擦的新成因。〖解析〗(1)根据材料一可知中国的人口总量从5900万增长到了9000万,即反映了人口总数增多;根据材料一可知,从人口分布来看,长江流域人口大幅度增长,最终超过了总人口的一半,黄河流域的人口从总人口的七成降至三成多,珠江流域人口增长缓慢,即反映了区域人口分布比例呈南方增加、北方减少趋势。(2)特点:根据材料二“中国海外移民人数发展迅速”,“有35.5万中国人移民美国”可知移民人数有所增加,发达国家为主要聚集地;根据材料二“1993年完全放开自费留学以后,出国接受国际化教育的中国学生大幅度增加”,“其中365.14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可知出国留学人员增多,留学移民呈现扩大趋势;根据材料二“海外移民的增长,迅速改变了海外华人的结构,其从业范围也在向多元化发展”,可知人员构成发生变化,从事职业呈现多元化发展;根据材料“海外留学生归国人数呈增长趋势”可知留学生归国人数增多。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外移民的增长,有利于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海外移民的增多有利提升中国在海外的影响力,将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智慧向世界传播,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相当数量的人员学成归国,将国外的先进经验带回中国,促进了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海外移民的的增加,同时带来了国家间移民纠纷的增加,这些纠纷可能被某些别有用心之人的或国家所利用,使得移民纠纷有可能演变成国家间政治摩擦的新成因。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天一阁是明朝范钦所建的私人藏书楼。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造纸业、印刷业的改进,兴办学校、推行科举,使得读书、藏书成为一种风尚。范钦自二十七岁考中进士后,开始在全国各地做官,宦迹遍布大半个中国,为搜集藏书提供了充裕的时间、空间和财力基础。范钦为了保护自己苦心搜集的藏书,立下分家不分书的严训,制定了不论官衔、不论出身、不论品第,所有人都必须遵守书籍保管的规章制度。康熙十二年,经范氏家族同意,思想家黄宗羲、大学者阮元等登上楼阁,阅尽所藏之书,极大丰富了各自的著述。乾隆三十七年,清政府设四库全书馆,向全国各地采访遗书,开始《四库全书》编纂的浩大工程,范氏族人积极响应献出了家藏中的珍本,共计六百三十八种。自1978年以来,天一阁的藏书才真正为广大科研学者所利用,各地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许多研究人员和文史工作者纷纷进入这个知识宝库。——摘编自王敏《天一阁藏书研究》材料二公共图书馆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在英国逐步兴起,地方当局征税建馆,免费为公众服务。公共图书馆集中在工业城镇;而且以工人为重点服务对象。1753年创建的不列颠博物馆图书馆也发展成国际的学术中心,马克思、列宁、孙中山就曾在这里阅览群书,旁征博引,为自己的思想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摘编自周楠《欧洲图书馆史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天一阁建立并发展的条件。(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图书馆在社会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作用。〖答案〗(1)条件:明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造纸业、印刷业改进;学校的兴办;读书、藏书的社会风尚;科举制的推行;范钦的个人经历和贡献;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保护、保管措施。(2)作用:保护、传承、传播古籍和传统文化遗产;为先进思想的产生奠定基础;促进学术研究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解析〗【小问1详析】条件:依据材料“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并结合所学可知,明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依据“造纸业、印刷业的改进,兴办学校、推行科举,使得读书、藏书成为一种风尚”可知,造纸业、印刷业改进;学校的兴办;读书、藏书的社会风尚;依据“范钦自二十七岁考中进士后,开始在全国各地做官,宦迹遍布大半个中国,为搜集藏书提供了充裕的时间、空间和财力基础”并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的推行;范钦的个人经历和贡献;依据“范钦为了保护自己苦心搜集的藏书,立下分家不分书的严训,制定了不论官衔、不论出身、不论品第,所有人都必须遵守书籍保管的规章制度”可知,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保护、保管措施。【小问2详析】作用:依据材料“所有人都必须遵守书籍保管的规章制度”、“天一阁的藏书才真正为广大科研学者所利用,各地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许多研究人员和文史工作者纷纷进入这个知识宝库”,材料二“1753年创建的不列颠博物馆图书馆也发展成国际的学术中心,马克思、列宁、孙中山就曾在这里阅览群书,旁征博引,为自己的思想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结合中国古代藏书和近代西方图书馆的作用从保护、传承、传播古籍和传统文化遗产;为先进思想的产生奠定基础;促进学术研究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等角度分析。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世界文化发展的历程(部分)时间历程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古代西亚地区形成了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在北非地区的尼罗河流城形成了古代埃及文化;在南亚次大陆上形成了古印度文化;在东亚形成了中华文化。公元前5世纪以后在地中海沿岸,形成了古代希腊文化;此后,古罗马在大量吸收希腊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5世纪以后在西欧地区形成了以基督教文化为特征的地城文化。16世纪之前印第安人在美洲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其中,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最具有代表性。16世纪以后随着西方殖民者对美洲的征服,西方殖民者对残留下来的印第安人实行欧化,通过语言、宗教、艺术、教育等文化的移植来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17世纪以后英国开始侵略印度,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法律制度和文官制度引入印度,兴办学校,强行普及英语并使之成为印度的官方语言之一。19世纪上半期面对殖民侵略,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主动接受西方的思想和技术,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后独立后的印度接受来自西方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同时又注重发展传统文化,走上了独特的发展道路。埃及成立了共和国后,政府大力复兴民族文化,现代埃及文化既具有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又带有欧洲和西亚的文化元素。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和韩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既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又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努力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文化交流与传播》等采用一个合理的时间尺度,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历程进行阶段划分,并做出合理解释。〖答案〗阶段一:16世纪之前,世界文化呈现多元化。解释:地理环境的影响;各地区生产力水平的差异;不同地区人们生活方式的多样性;交通工具相对落后。阶段二:16世纪到19世纪上半期,西方文化的扩张。解释:新航路的开辟之后,西方开始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的开展;交通工具的进步;世界市场的形成;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逐步形成。阶段三:20世纪50年代后到80年代,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创新。解释:二战后,欧洲殖民国家受重创;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逐渐瓦解;二战进步暴露了西方文化的弊端;大量新兴民族国家独立;各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新兴民族国家现代化的推进。〖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如从材料16世纪以前西亚、南亚、东亚、地中海、发展出各具特色的文化情况来看,可知16世纪之前,世界文化呈现多元化。关于解释可从地理环境的影响、各地区生产力水平的差异、同地区人们生活方式的多样性及交通工具相对落后等角度进行分析差异原因;从材料16世纪到19世纪英国侵略印度和埃及的西化改革可知16世纪到19世纪体现的是西方文化的扩张.阐释可从西方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的影响及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从材料看20世纪50年代后到80年代,印度、埃及、吸收西方国家文化;新加坡和韩国吸收中国儒家文化和西方文化又有创新,可从二战之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二战后的世界格局的变化等角度分析。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依据下表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朝鲜科举考试以中国古籍《左传》《礼记》等主科利用汉字字形作音符,创朝鲜词汇日本模仿唐代之政制,确定其官制、田制、刑法等采用汉字楷书偏旁造“片假名”,取汉字草书偏旁造“平假名越南李圣宗在国都“修文庙,塑孔子、周公及四配像,画七十二贤像,四时享祀”国内政治制度完全仿效中国体制,仿佛一个缩小版的中华帝国A.文化生命力影响辐射力 B.东亚文化具有同源性C.东亚一体观念不断增强 D.文化交流具有单一性〖答案〗A〖解析〗这一现象说明当时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影响力和辐射力强大,A项正确;表格的中心内容是朝鲜、越南、日本受到中国文化影响,BC项说法错误;D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A项。2.20世纪90年代,在新疆尼雅遗址发现一处东汉夫妻合葬墓,男性墓主右臂绑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还有弓箭、箭簸、短剑鞘等陪葬品。这一现象可以佐证()A.西域丝织技术较为发达 B.中原军事技术传至西域C.中原与西域有交通联系 D.汉代丝绸之路较为畅通〖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中国)。据材料可知新疆尼雅遗址的东汉墓葬中发现“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锦护臂,“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出自司马迁《史记·天官书》,“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由此可知中原地区与西域地区存在着往来联系,推动中原地区文化影响西域地区的织锦文字,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锦护臂的织锦技术,也没有体现内地的织锦技术,不能进行对比,排除A项;根据材料不能得出这些武器设计和材质是出自中原,排除B项;墓葬发现兵器说明丝绸之路出现一定安全问题,不能得出整个汉代丝绸之路较为畅通,排除D项。故选C项。3.明代中叶,王阳明景仰朱熹等大师讲学于书院,认为书院可“匡翼夫学校之不逮”,并在龙岗书院、敷文书院等多所书院讲学二十余年,追随者甚多。该时期书院的兴盛()A.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快速发展 B.有助于强化官方的思想控制C.有利于儒家思想体系的调适 D.巩固了程朱理学的官方地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叶。(中国)据所学可知,王阳明是阳明心学的代表,心学不同于程朱理学,是对程朱理学的发展。王阳明在书院中讲学二十余年,追随者甚重,这就有利于传播心学,从而促进了儒学思想体系的调适,C项正确;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王阳明在书院中讲学,并不一定针对的是科举教育,所以不能说明推动了科举教育的发展,排除A项;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心学主张理在心中,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人的重视,有利于人的个性发展,这并不利于强化官方的思想控制,排除B项;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王阳明是心学的代表,他在书院中讲学,追随者甚众,所以书院的兴盛应该是有利于巩固心学的地位,而不是程朱理学的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4.中国在唐代就有关于犹太人的记录。在清代犹太人的教堂里,可以看到下面这样的对联:“自女娲嬗化以来西竺钟灵求生天生地生人之本,由阿罗开宗而后中华衍教得学儒学释学道之全.”这体现出A.中华文化对外来的宗教具有宽容性B.外来弱小文化依附于中华文化存C.中华文化与犹太文化既同源又同质D.犹太人是世界上最难被同化的民族〖答案〗A〖解析〗〖祥解〗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自女娲嬗化以来西竺钟灵求生天生地生人之本,由阿罗开宗而后中华衍教得学儒学释学道之全。”可知犹太教传教中体现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宽容性,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华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包容与中外文化的融合,不是外来弱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依附,故B项错误;中华文化与犹太文化既同源又同质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故C项错误;关于犹太人是世界上最难被同化的民族一方面在材料中并未体现,另一方面强调犹太人与这个材料的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华文化对外来的宗教具有宽容性请在此输入详析!5.19世纪中叶以来,自由主义、进化论、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等各种思潮陆续在中国思想界登场,特别是富有整体行动规划、能给出未来理想世界蓝图的方案,更是受到知识青年的欢迎。这反映了当时知识青年()A.富有强烈救亡图存的心态 B.渴望走理想化的政治道路C.具有较强的功利主义倾向 D.重视对学术思想体系研究〖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各种思潮陆续在中国思想界登场”、“越是具有整体行动规划并且能够给出未来理想世界图景的方案,越受知识青年的欢迎”并结合所学可知,知识青年以救亡图存为目标的民族责任感和迫切心态,A项正确;材料中受知识青年欢迎的并非“理想化的政治”,而是“有整体行动规划并且能给出未来理想世界图景的方案”,能够满足青年救亡图存心理的思想,排除B项;知识青年的目标是救亡图存,并非为了追求某种利益的功利主义,排除C项;材料中知识青年欢迎某种思想的目的是为了救亡图存,并非为了学术思想的研究,排除D项。故选A项。6.如图为近代中国经济区位示意图。这一经济区位的形成主要由于()A.民族工业的发展畸形 B.区域经济分工的发展C.小农经济的彻底解体 D.工业结构比例的失调〖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近代中国的城市、乡村和农村,基于不同的分工和经济区位价值,形成了内部经济联系密切的地域化经济体,众多以口岸为中心的地域化经济共同体构成了近代中国的经济区位架构,所以图中这一经济区位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区域经济分工的发展,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民族工业的发展畸形”指的是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发展缓慢,示意图中看不出轻重工业的发展情况,不能得出民族工业的发展畸形,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近代小农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并未完全解体,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工业结构比例的失调指的是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经济区位是指地理范畴上的经济增长带或经济增长点及其辐射范围,图中是受城市、乡村和农村地理位置的影响形成的经济发展情况,与工业结构比例的失调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7.京城官员士大夫保守思想浓厚,在洋务运动造轮船、办铁路之初,动辄纷起反对,斥为崇洋。清末,京城官员外出公务差旅,往往尽量借道轮船、火车。这一变化反映出()A.近代中国交通发展迅速 B.交通发展促进思想解放C学习西方之路异常艰难 D.清末官员外交意识淡薄〖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末(中国)。根据材料“保守思想浓厚,在洋务运动造轮船、办铁路之初,动辄纷起反对,斥为崇洋。清末,京城官员外出公务差旅,往往尽量借道轮船、火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学习西方,造轮船、办铁路,轮船、火车等近代交通工具的便利性,促使官员士大夫对其态度由否定转向肯定,说明的是交通发展促进思想解放,B项正确;材料无法看出交通发展的速度,排除A项;材料已经看出官员转变了向西方学习的观念,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外交,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8.如表为20世纪上半叶国文教科书选文情况(部分)。据此可知()出处选文(部分)语体情况1923年版叶圣陶《新学制初级中学国语教科书》《大铁椎传》《廉颇蔺相如列传》《荆轲刺秦王》《庄子秋水篇》《最后一课》《天演论导言》《莫尔斯传》文言文119篇,白话文59篇,文白的比例约为2:11935年版叶圣陶、夏丏尊编《国文百八课》《庄子四则》《杨修之死》《愚公移山》《念奴娇·赤壁怀古》《最后一课》《荷塘月色》《项链》《背影》文言文58篇,白话文86篇,文白的比例约为2:3A.文学革命具有形式主义的倾向 B.社会转型影响对人才的培养C.编者注重对传统文化理性继承 D.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文白的比例约为2:1”“文白的比例约为2:3”可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文言文占比出现降低,体现了当时学者对文言文进行了筛选和辨别,体现了编者对传统文化的理性继承,C项正确;文学革命发生于新文化运动时期,时间上与材料不符,且材料并未体现文学革命的形式主义倾向,排除A项;材料没法反映社会转型,且当时中国依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并未发生大的转型,排除B项;20世纪30年代的国文教科书与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9.如图是1952年爱国防疫运动蓬勃发展中广泛张贴的宣传海报,可以用来说明()A.抗美援朝推动了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 B.新中国已建立起医疗卫生防疫的体系C.建国初期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成效显著 D.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的成效〖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说明”,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美援朝时期的中国。据材料“1952年爱国防疫运动”“打败美帝国主义的细菌战”并结合所学可知,1952年,美国在朝鲜北方和中国部分地区秘密实施细菌战,我国喊出口号“人人都来参加爱国防疫卫生运动,彻底打败美帝国主义的细菌战!”,可见抗美援朝客观上推动了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体系”已经建立,排除B项;材料不仅体现了环境卫生和新农村建设,还体现了国内外形势与农村卫生事业建设的关系,排除C、D项。故选A项。10.2011年“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开幕式在台北故宫举行,浙江省博物馆馆藏的《富春山居图》与台北故宫博物院院藏的《富春山居图》终于重相逢,名画的传奇身世见证着中华文明的历史延续,这反映出博物馆()A.见证了殖民侵略的历史 B.担负着文化传承的使命C.是国民教育的重要场所 D.服务于人民大众的职能〖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11年(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博物馆担负着文化传承的使命。材料中提到的《富春山居图》的传奇身世见证着中华文明的历史延续,也彰显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B项正确;《富春山居图》之所以分藏于海峡两岸,是因为解放战争,与殖民侵略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博物馆对文明延续的作用,没有涉及到有关国民教育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博物馆服务于人民大众,主旨是博物馆对文化的传承所起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11.罗马帝国时代,上层阶级都较为注重将儿童委托给来自希腊的乳母与教仆,提供良好的生活与教育环境,帮助其健康成长。上述现象反映了()A.罗马帝国时代教育的发展 B.古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C.罗马统治者注重缓和矛盾 D.罗马完全继承了希腊文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反映”,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据材料“罗马帝国时代”,上层阶级都较为注重将儿童委托给来自“希腊”的乳母与教仆,可以得出古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古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而不仅仅是古罗马的教育,A项表述片面,排除A项;材料只有文化教育方面的信息,不能体现罗马统治者是否注重缓和矛盾,排除C项;D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12.在中世纪的西欧,几乎所有类型的艺术形式都是用来解读《圣经》的,如教堂内流行的彩绘玻璃绘画(如图)就以形象直观且生动有力的视觉样式直接作用于广大不识字的信徒,使他们接受并崇拜教会所宣扬的道德和精神价值。据此可知,中世纪西欧的教会()A.传播人文精神 B.推动教育普及 C.主导文艺创作 D.干预世俗政权〖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根据材料“几乎所有类型的艺术形式都是用来解读《圣经》的”,以此使得人们“接受并崇拜教会所宣扬的道德和精神价值”,可见艺术的主要作用还是作为宗教统治的工具,所以中世纪西欧的教会主导文艺创作,C项正确;人文精神以人为中心,推崇人,反对神,提倡以人为本,反对神权统治,否定教会所宣扬的道德和精神价值,中世纪西欧的教会反对传播人文精神,排除A项;“普及”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到有关对世俗政权的态度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13.15世纪以来,欧洲服饰造型基于人体解剖学制衣的理念,逐渐摆脱了哥特的直线型风格,男性服饰凸显肌肉发达、肩膀宽大,女性服饰呈现细腰、圆臀等特点。这反映了()A.经济发展,女性地位提高 B.文化繁荣,宗教信仰动摇C.思想开放,近代科学发展 D.王权强化,民族国家兴起〖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欧洲服饰造型基于人体解剖学制衣的理念,逐渐摆脱了哥特的直线型风格”可知,反映了近代科学的发展;依据材料“15世纪以来”、“男性服饰凸显肌肉发达、肩膀宽大,女性服饰呈现细腰、圆臀等特点”并结合所学可知,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欧洲服饰突破了传统束缚,呈现出人体的曲线美,这体现了思想开放,C项正确;虽然女性服饰摆脱传统束缚,呈现细腰、圆臀等特点,但并不能说明女性地位提高,排除A项;当时处于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并不否定宗教信仰,因此“宗教信仰动摇”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与王权强化,民族国家兴起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4.17世纪上半叶,茶传入英国,此时饮茶仅局限于上层社会。1786年一名法国人到英国旅行时注意到: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也能和富裕人家一样,一天喝两次茶。因为廉价而且能够迅速补充能量,茶叶特别受工人阶层的欢迎。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革命改变了生活习俗 B.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C.英国茶业种植面积的扩大 D.世界贸易的迅速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18世纪(英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7世纪,茶叶传入英国时属于奢侈品,饮茶仅局限在上层社会,但伴随着世界之间联系的增强,世界贸易的发展,茶叶大量进入欧洲,推动了饮茶的推广,D项正确;饮茶的推广与世界贸易的发展有关,并非工业革命改变了生活习俗,排除A项;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指的是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直接同世界各地各地建立起商业联系,这与茶叶的增加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英国茶叶种植面积并没有大量扩大,茶叶主要来源于世界贸易,排除C项。故选D项。15.“一是它首次为印度各地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共同的语言和一种共同的文化背景;二是不可避免地使印度产生政治上的自觉性和自治要求,一批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利用欧洲的思想意识攻击英国的统治,并组织了一个民族主义运动。”基于此论述,可以说明英国殖民侵略()A.实现了文化上的替代 B.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C.客观上推动文化重构 D.有利于民族独立运动〖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英国殖民地)。据材料“不可避免地使印度产生政治上的自觉性和自治要求,一批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利用欧洲的思想意识攻击英国的统治,并组织了一个民族主义运动”可知,西方的殖民侵略客观上推动了殖民地的文化发展,推动了殖民地文化重构,C项正确;英国的文化影响了殖民地的文化,但没有替代殖民地文化,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西方文化对殖民地文化影响,并非东西方文化交流,排除B项;殖民侵略是宗主国对殖民地的压迫,是民族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但并非有利于民族独立运动,排除D项。故选C项。16.19世纪中叶起,英国通过了一系列的法案,对环境卫生问题进行管理;1909颁布了《住它与规划法》;1936年,伦敦通过了“绿带开发限制法案”,引导城市建设开发,减少对乡村环境和利益的损害。这一系列政策从侧面反映了()A.城市发展开始关注生活环境改善 B.民主政治体制建设的发展和完善C.政府从自由放任调整到国家干预 D.工业革命后城市化建设问题突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中叶——1936年(英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英国通过了一系列的法案,对环境卫生问题进行管理,引导城市建设开发,这是因为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产生环境污染、城市建设等方面的问题,D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证明英国从19世纪中叶才开始关注生活环境,排除A项;材料中的法案是针对环境卫生和城市建设的,反映的是经济方面的内容,与民主政治无关,排除B项;材料表明英国政府出台法律对城市化建设问题进行管理,体现了国家干预,这是直接得出的结论,而问题问的是“侧面反映”,就是不是直接反映出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17.中医药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卓越贡献,是中华绚烂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原始社会人们为了生存通过长期和疾病作斗争,总结了丰富的经验。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元明清时期,瘟疫流行,温病学得到了长足发展。自近代以来,社会开始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使中医药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中医药界面临危机四伏的险境。——摘编自邓铁涛、程之范《中国医学通史》等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医药发展大事件年份事件198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1988年更名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3年国家制定中医药标准体系。2015年屠呦呦等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成功分离了青蒿素,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7年正式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法》2003、2019年SARS时期、新冠肺炎突发时期再显中医药神威。2019年国内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65809个,中医中药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摘编自朱建平《中国医药与改革开放40年》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医学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医药在新中国焕发新生机的原因。(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中医药发展的认识。〖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影响海外(传播范围广);分科体系不断(完备理论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发展具有阶段性(随着时代变化面临巨大考验)。(2)原因:党和政府的重视,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并制定法律;“双百”方针的落实;推行了中医药现代化标准体系;中医药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有着突出的效果;科学家的努力钻研。(3)认识:中医药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医作为中国的优秀文化,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其精华传承发展下去;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推动中医药的传播,提高我国中医药的影响力;中医药的发展可以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等等。〖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原始社会,人们通过长期和疾病作斗争总结了丰富的经脸”可知,历史悠久;根据材料“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可知,影响海外(传播范围广);根据材料“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输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元明清时期,疫流行,温病学得到了长足发展”可知,分科体系不断(完备理论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根据材料可知,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唐朝、两宋时期、元明清时期、近代以来,中医学不断发展,具有阶段性(随着时代变化面临巨大考验)。(2)原因:根据材料“国家中医管理局成立,1988年更名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和政府的重视,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并制定法律;根据材料“国家制定中医药标准体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行了中医药现代化标准体系;根据材料“SARS时期、新冠肺炎疫情突发时期再显中医药神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医药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有着突出的效果;根据材料“屠呦呦等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咸功分离了青蒿素,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学家的努力钻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医药在改革开放后焕发新生机的原因还包括“双百”方针的落实。认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中医药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医作为中国的优秀文化,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其精华传承发展下去;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推动中医药的传播,提高我国中医药的影响力;中医药的发展可以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等方面谈对中医药发展的认识。18.人口迁移是人类历史上的常见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资金、信息、技术、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洋插队”到90年代的“闯东欧”,中国海外移民人数发展迅速。2000—2005年,美国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移民潮,有35.5万中国人移民美国。海外移民的增长,迅速改变了海外华人的结构,其从业范围也在向多元化发展。1993年完全放开自费留学以后,出国接受国际化教育的中国学生大幅度增加。据教育部统计,自1978年至2004年底,中国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81.49万人,留学国别108个……截至2018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到585.71万人,其中365.14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海外留学生归国人数呈增长趋势。——摘编自《移民政策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趋势。(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答案〗(1)趋势:人口总数增多;区域人口分布比例呈南方增加、北方减少趋势(长江流域占主导,珠江流域增加,黄河流域减少)(2)特点:移民人数有所增加,发达国家为主要聚集地;出国留学人员增多,留学移民呈现扩大趋势;人员构成发生变化,从事职业呈现多元化发展;留学生归国人数增多。影响:提高了中国的海外影响力,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有利于文化交流和传播;归国人员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移民纠纷有可能演变成国家间政治摩擦的新成因。〖解析〗(1)根据材料一可知中国的人口总量从5900万增长到了9000万,即反映了人口总数增多;根据材料一可知,从人口分布来看,长江流域人口大幅度增长,最终超过了总人口的一半,黄河流域的人口从总人口的七成降至三成多,珠江流域人口增长缓慢,即反映了区域人口分布比例呈南方增加、北方减少趋势。(2)特点:根据材料二“中国海外移民人数发展迅速”,“有35.5万中国人移民美国”可知移民人数有所增加,发达国家为主要聚集地;根据材料二“1993年完全放开自费留学以后,出国接受国际化教育的中国学生大幅度增加”,“其中365.14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可知出国留学人员增多,留学移民呈现扩大趋势;根据材料二“海外移民的增长,迅速改变了海外华人的结构,其从业范围也在向多元化发展”,可知人员构成发生变化,从事职业呈现多元化发展;根据材料“海外留学生归国人数呈增长趋势”可知留学生归国人数增多。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外移民的增长,有利于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海外移民的增多有利提升中国在海外的影响力,将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智慧向世界传播,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相当数量的人员学成归国,将国外的先进经验带回中国,促进了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海外移民的的增加,同时带来了国家间移民纠纷的增加,这些纠纷可能被某些别有用心之人的或国家所利用,使得移民纠纷有可能演变成国家间政治摩擦的新成因。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天一阁是明朝范钦所建的私人藏书楼。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造纸业、印刷业的改进,兴办学校、推行科举,使得读书、藏书成为一种风尚。范钦自二十七岁考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